您的位置:首页 > 八字

出马仙破关是什么意思(破关是什么意思)

出马仙破关是什么意思(破关是什么意思)

拿不下山海关清军就进不了中原?清军5次进攻早已证明山海关无用

【军武次位面】:风林火山

1644年,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活跃着三支不同的政治力量:没落的明朝、攻占北京的李自成农民军和关外正在崛起的清朝。对于这段历史,今天人们谈论的焦点大多是吴三桂献城,因为明朝末期惟一能抵抗清朝八旗兵锋的只有长城了。

▲明末辽东局势

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6300公里,由连续城墙、关隘、烽火台和各种障碍组成。历经千年烽火,长城在防御北方骑兵骚扰上成效显著。明朝对长城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在明朝统治中原的270多年中,长城的修建从未停止过,长城防线在防御基础和战术上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善。从结构上看,明长城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都有很大改进,墙体由砖砌、石砌和砖石合筑、泥土夯筑而成。在筑城上,明长城更加注重倚重地势,修筑者充分利用山险水障等天然障碍,城墙的高低薄厚都随山形地势而异。明长城的防御工程也较前朝大大加强。城墙顶部内设宇墙,外设雉堞,雉堞上有瞭望孔和射击孔,便于守城士兵防御作战。为增强守备,明长城在关键地段加修多道城墙,有的地方大大小小的石墙竟多达28道。此外,还有劈山墙、山险墙、木柞墙和边壕等辅助防御设施。

▲明朝宁锦防线

上百座雄关隘口和上万个墩台将明长城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比以往任何朝代的长城都更加坚固完善。为了加强京城北方的防御,明长城加大了这一地区的防御纵深,采用多道城墙、大纵深的防御,由外而内分别为外长城、内长城和内三关长城,逐层掩护,重叠设防。对于手持弓箭大刀,只善于野战奔突的八旗骑兵来说,想攻破如此坚固的长城防线,几乎是不可能的。

▲宁远城

▲明代铁炮

其实,明清在关外的战争中,曾经进行过城池攻坚战,最为典型的便是宁远之战。宁远(今辽宁兴城),是明朝在关外的最后堡垒。当时很多明将主张收缩入关,据守山海关,抗清名将袁崇焕却提出\"保关内必守关外,保关外必守宁远\"。为抵御后金,袁崇焕大修宁远城墙。他亲订规制:城高三丈二尺,雉高六尺,址广六尺,上广二丈四尺。不久后的战斗证实了袁崇焕此举的高明。1626年正月十四,清太祖努尔哈赤趁辽东明军易帅撤军之际,率八旗精锐6万人出沈阳,直通宁远城。携辽沈之战余威的努尔哈赤并未把宁远放在眼里,随即挥师攻城。后金军推着楯车为前导,步骑兵蜂拥攻城。城下弓箭手万箭齐发,一时间\"城堞箭篾如雨注,悬牌似猬刺\"。在如此猛烈的攻势势下,宁远城一度危如累卵,却终因城池坚固,守城兵器配置完备而未被攻破。可怜数万精于骑射的八旗劲旅不得施展,反被明军的西洋大炮轰得伤亡慘重,努尔哈赤也中炮受伤,半年后疽发病卒。

▲后金骑兵

可见明朝的关隘防御体系有效的阻挡了清军入关,如果吴三桂不献山海关,清军就永远无法踏上中原大地吗?其实,由山海关入关是清军最近的进攻路线,但并非是唯一的。事实上,清军在1644年的山海关之战前,已经先后5次经山海关西面的路线大举进入内地,进攻明朝。

第一次是在1629年,皇太极率大军亲征,经由热河进军,破长城的大安口和龙井关直入内地,占领遵化,攻陷蓟州,兵围北京。这次入关的最大成就,是皇太极成功使用反间计,使崇祯帝杀掉了名将袁崇焕,为清军剪除了最大劲敌。第二次是在1632年,皇太极率清军由蒙古草原进军,兵抵张家口北面,\"列营四十里\"炫耀兵威,迫使明守将缔约讲和,然后返师面还。

第三次是在1636年,皇太极命阿济格统率大军,破居庸关人长城,直捣河北,一路狼弃豕突,与明军作战56次,攻下12城,俘获人畜十几万,后经冷口出长城北还。第四次是在1638年,多尔衮由青山关入关,岳托由墙子岭入关,在华北大地上纵横扫荡。明朝督师卢象升率军在河北巨鹿迎击清军,兵败阵亡。与袁崇焕、熊廷弼齐名的抗清名将孙承宗率百姓坚守高阳,也城破阵亡。清军一共攻下一府三州五十七县,包包括山东省府济南,掳男女五十余万和大量牲畜财物,然后出青山关而归。第五次是在1642年,皇太极以阿巴泰为奉命大将军,率军从墙子岭入关,一直打到山东兖州,又分兵攻陷登州、菜州、葛州、沂州(临沂)海州,共计攻下八十八城,降服六城,掳男女三十六万,掠黄金一万两千两、白银二百万两,最后由墙子岭出关还师。

▲东北野战军入关

300年后的人民解放战争中,辽沈战役结束后,林彪、罗荣桓麾下的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主力力也并不是从山海关入关,而是经热河通过西面的古北北口、喜峰口、冷口等路线,横越长城进入华北的。当时,拥有60万军队的华北国民党军,并没有在山海关集结重兵防守,只在这里放了一个军的兵力,就是估计到东北野战军可以从其他路线进关,屯重兵于山海关无益。在山海关放置的兵力,也仅仅是起警戒作用。后来当山海关守军发现东北野战军先头部队已自热河进关后,惊惶失措,害怕后路被抄,赶紧向天津撤退,将山海关也让给了解放军。通过古北口、喜峰口和冷口等道路入关的东北野战军10个步兵纵队,将近70万兵力,携带着大量火炮、汽车等重装备,仍然通过了崎岖不平的山路,跨过长城防线,有如神兵天降出现在华北地区,直指平津。从这一历史事实,人们不难想到:明末以骑兵为主,并无重装备需驮运的清军要从这些路线长驱直入华北,更是容易得多。

▲关宁铁骑

明末军备废弛。中国历史上有一个铁律:历代王朝的军队只有在经历开国时的南征北讨,或是外患深重时的长期恶战,才能锤炼成雄师锐旅。而长期的和平岁月后,由于农耕文化优裕生活的消磨和统治者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军队的骁勇之气消失殆尽。例如宋军在宋太祖开国之初,是一支能征惯战的劲旅,平荆南、灭后蜀、定南汉、克南唐,所向无敌。到了金军对北宋发动进攻时,宋军早已失去当年的骁猛,许多官兵连马都骑不上去。

明军的情况也无二致。立国之初,军队久经征战,精锐无比,因此能多次北扫大漠,令元军残余丧魂落胆。此后200多年间,由于北方蒙古部的四分五裂,明朝朝没有如汉代匈奴、唐代突厥那样的大敌,使明军缺少大战恶战的历练,战力远不如前。一旦努尔哈赤崛起白山黑水,明军在与剽悍的八旗兵较量中就处在下风。初起时的八旗兵,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善战之师。生长在寒冷关外的女真人,刻苦耐劳,能骑善射,经过努尔哈赤的组织编练,使八旗军成为一支\"威如雷霆,动若风发\"的雄悍劲旅。明军在与其作战中,几乎无役不败,以致名将袁崇焕认为只有凭坚城用大炮才能抵挡清军。袁崇焕凭坚城用大炮的战术,固然暂时阻挡住了八旗军的兵锋,但也滋长了明军过分依赖\"乌龟壳\"的思想,日后主要凭坚城以大炮远射,而不敢冒锋犯镝与清军野战,无法磨炼出像卫青、霍去病驰骋大漠建功沙场的铁骑雄师来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风水玄学##易学智慧

若不破除难关,早晚都会带来祸患。破关是萨满传承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法事。虽然许多人听说过破关,但对其具体作用并不了解,今天我们来聊聊破关的那些事。破关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一个故事是,古代周公是一位算卦奇准的人,从未失算过一次,但却算错了茶童的命运,预言他将在某一天死亡。茶童听后十分震惊,整日闷闷不乐。有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老妇人。老妇人问他为何如此沮丧,茶童向她讲述了周公算卦的事情,并请求她的帮助。老妇人告诉他,她的女儿桃花女也精通算卦,可以帮助他。于是,茶童来到桃花女身边寻求帮助。经过一番查算,桃花女告诉他有办法破解。她让茶童准备酒菜,在某时到城北的一个庙里,会有五个人在那里下棋。茶童按照她的指示去做,果然有五个人在那里下棋。等他们下完棋,茶童扯住他们说:“我有事情相求。”这五个人问他什么事,茶童说:“我需要你们每个人借我十年寿命。”这五个人听完哈哈大笑,说:“这有什么难的?”于是,茶童多了五十年的寿命。有一天,茶童出现在周公面前,周公十分惊讶,他问茶童:“你不是应该已经死了吗?”茶童向周公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周公十分惊讶:“世上竟然有这样的高人?”周公家势力庞大,强娶桃花女为妻,但选在六绝日娶她,因此她需要破解。桃花女在红盖头上栓了四个铜钱,就破解了这个六绝日。从此,周公出的难题,桃花女都能迎刃而解。因此,留下了周公留关七十二、破关七十三的传说。破关主要是为了化解人生中的困难和厄运,根据不同的关口,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

一、五鬼缠身关,总是招来烟魂和鬼魂。

二、五鬼夜行关,总是感到害怕和恐惧。

三、车前马后关,容易发生车祸。

四、指背煞,也叫小人关,总是遇到小人。

五、五鬼拦财,会发生意外破财。

六、五鬼占床,女性怀孕后容易流产。

七、童子花姐关,小孩容易犯真假童子花姐,总是生病。

八、三险关,容易发生意外伤害。

九、水关,容易发生水上事故。

十、火关,容易发生火灾。

十一、青龙关,总是倒霉。

十二、病符关,总是生病。

十三、驳婚煞,婚姻难以成功。

十四、牢狱关,容易招惹官司是非。

十五、走马星关,总是待不住,需要外出。

破关主要是为了化解人生中的困难和厄运,根据不同的关口,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

破除迷信,揭秘江湖中装神弄鬼的跳大神,以及“文武邪法”

江湖八大门当中,以“惊门”为第一,今天咱们聊聊惊门当中的“端公(跳大神)”。在旧中国很多人得了病,往往请大神用“神法”、“神术”来治疗,大神的治疗方法,别具一格,不听诊切脉,不打针吃药,而是连敲带打,连跳带唱的把“仙”或“神”请来,附在“大神”身体上,再把病人身上的“鬼魂”也请来,通过病人口,出说出它的来历和要求。经过大神和患者者的躯体,仙、鬼两家进行一番讨价还价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给对方一些所要的东西,打发走后,病人也就好了。如果双方达不成协议,鬼方不想走,大神就需要用各种“文武神法”,把患者身上附着的鬼魂赶跑,使之不敢再来纠缠。这些荒诞的做法,在今天的人们听起来非常可笑,完全是弄虚作假的迷信行为。

图片来自网络

跳大神的种种伎俩

跳大神的“端公”所施展的种种法术,也是五花八门,各有玄妙,又分“文武之法”。“文法”当中的“法术”有:“看魂”、“看香头”、“关梦”、“送邪祟”、“换童子”、“下神”、“取仙药”、“拘魂”、“走阴”、“扫堂驱邪”、“破关”、“送撞客”、“扶乩”。“武法”当中的法术则是:“上刀山”、“滚油锅里捞秤砣”、“穿铁鞋”、“吃红枣”、“空手取药丸(空杯变仙酒)”、“挂铡”等,都是采用杂技魔术书当中的一些“门子活”,再披上一层迷信外衣,以愚弄民众。

我打算用几篇文章,每天一篇,详细的说清楚这“跳大神”的全部内幕,今天是第一篇,敬请朋友们关注后续文章。

男女法师的称谓

图片来自网络

跳大神的男女法师,在我国不同地区称呼有所区别,南方大多数地区的人们对女巫师称之为“师婆”或“关花婆”,对男巫师称之为“端公”。而北方地区则称女巫师为“巫婆”,称男巫师为“神汉”。尽管对巫师的称谓有所区别,但由于巫师的来源相同,因而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的巫师,它们的活动方式都是大同小异的。

跳大神的端公神术“下神”

图片来自网络

下神是“巫婆”与“神汉”狼狈为奸,共谋行骗的鬼把戏,如某家男孩发热生病,家长迷信,认为是冲犯了“鬼神”,致其作祟,便请巫婆、神汉给孩子“送祟”。“送祟”首先就要“下神”,下神前,巫婆先穿上红绸裙,系好腰铃袋子,左手举鼓,右手拿一硬质的小皮鞭,打鼓起舞,腰铃摆动,叮当作响,并且口中念念有词:“宝堂鼓,单膀鞭,邀请胡黄二仙大高山,邀请胡黄二仙不为别的事儿,为的是某家的罗汉(对男孩儿的术语,女孩儿叫花翎),除点灾难”。巫婆边唱边舞时,周身逐渐哆嗦,双眼发直,故作神以附体的样子。如果求治之家给的“压神钱”再多一些,巫婆下神时还要“耍鼓”,神汗要“耍香”。所有这些“下神”动作无一不是故弄玄虚,故作神秘,以此制造气氛,掩人耳目的鬼把戏,绝非真有真神。

跳大神的端公神术“扫堂驱邪”

图片来自网络

巫婆神汉说,病人中了“邪祟”,需要“下神驱邪”才能保平安。做法是一番下神的动作过后,手里拿着一把刀,在病人居室内向空中乱砍,称之为“扫堂送祟”,然后再用刀像一张“黄表纸”上一砍,只上随即出现一条红色的血印子,于是就诡称“邪鬼”已被被砍伤逃跑了。其真相是,黄表纸是用黄姜泡水浸过的,遇到用碱水浸过的刀砍过,就会出现红色的血印子,只是一种化学反应而已。

跳大神的端公神术“破关”

图片来自网络

有些小孩或妇女患了病,巫婆或神汉就说是因犯了“关口”,需请大神打破关口,病才能好。破关的把戏,是用高粱桔在院内扎“九道门(也有的扎四道)”,然后做一通神下凡的法术,再拿铡刀,领着病人钻这九道门,边钻边用铡刀向门里做砍状,钻完就说“关口已破”,可保平安了。这完全是虚张声势,哄骗没有科学知识的人的鬼花招。

跳大神的端公神术“取仙药”

图片来自网络

有的师婆下神以后,用手相空中抓挠一阵,手里就出现了纸包着的“成药”或“香灰(药粉)”,于是便宣称这是“老仙”给的药,要病人服下。由于根本不是对症下药,服后如是小病还不会有什么反应,如是大病,则病情则会加剧,甚至死亡。这种空中取药的内幕,其实是巫婆先把药放在袖口里,采用魔术当中“仙人摘豆”的手法变出来的。另外有一种讨要的手法是巫婆拿起一只茶杯,面向大桌上的香炉,杯子里倒上半杯水,趁人不注意时,利用手法暗中放进香灰(药粉),然后用红布将杯口蒙上,在香柱上转几圈,同时口中念念有词,在走动中,杯子被摇晃,水中的药粉自然下沉,于是巫婆揭开红布,指给事主(求医的人)看,说“我看仙姑给了多少药,快给孩子喝下去,喝了就好了”。

图片来自网络

还有的神汉、巫婆在野外某处给别人取药,比如神汉找到一块奇形怪状的石头,就对前来取药的病人谎称“这块石头是某某大仙,附在上面赐药救世的”。于是他先装神弄鬼的表演一番,又是念咒,又是跳来跳去,总是要装出一种十分神秘而虔诚的样子来,然后神汉让求药的人跪拜“仙石”,心中默默祷告。神汉趁“求药人”祷告之机,就用事先准备好的某种东西放在石下,等祷告完毕,他翻开石头,拿出石下放着的仙药给病人,病人回去吃了仙药,如果好了,神汉就说这是神药显灵了,如果病没好,神汉就会说病人家属在求药时还不够虔诚,大仙自然不会显灵。

跳大神的端公神术“拘魂”

图片来自网络

“拘魂”即是巫婆、神汉针对颓废发呆的病人,说他是魂儿掉了,必须请神施法,把魂拘回来,拘魂有两种把戏,一是画一张“符咒”,当做“拘魂码子”,一边用火烧符,一边念咒。二是“叫魂”,用一个水碗,碗口蒙上“毛头纸”,向纸上洒水,边撒边晃动水碗,并呼叫病人的名字,单等纸上出现水珠,让病人把水珠吞下,就说“魂”以经叫回入体了。其实水珠只是纸面汪水渗过去的水份聚到一块的反映,并不是什么魂,而且为了保证驱魂灵验,一般都在中午进行,因为这时候气温较高,水更容易渗过纸面。

跳大神的端公神术“看香头”

图片来自网络

所谓的“看香头”,也就是事主家的住宅,不吉利或家人生病欠安时,声称能够替别人查看是否为鬼神在作祟。查看时必须备一只香烛,“师婆”(女人跳大神的称之为师婆或关花婆)这时口中念念有词,继而打一个呵欠,仙人就降幅到了他的身上,所谓仙人,或者是指“狐仙”,或者是指“五圣”,接下来鬼话就开场了,不是说阴人求财(这些人把是主人家已故的家人,称之为阴人),就是说野货作祟(他们把其他地方的鬼称作野货)。

至于如果询问他们是怎样知道有“阴人”或“野货”时,巫婆、神汉会一本正经的回答说:“我靠的是仙人,仙人与我有缘,他知道我为人很正直,所以只降附到我身上,借我的口舌,普渡众生的苦难。凡是谁家的住宅不吉利,或者家人不安定,大都有鬼怪在作祟。而一旦仙人下凡,那些鬼怪就没有了藏身之处,纷纷聚集到香头上,让人们来查看。仙人把解除鬼神作祟的方法交给了我,仙人还根据鬼神的情形,判给他们一些纸钱和忏悔的经文,然后将它们赶走。但鬼神绝对没有凭空作祟的事情,那些作祟的鬼神,不是生前的冤孽,就是有别的关系,仙人也不能依靠神力将他们驱赶走,还有一些冤孽或关系很深的邪祟,它们作祟,目的也在于索命,他们所要的不是纸钱和经文,对这些鬼神,仙人也无可奈何,没有什么其他办法了”。

跳大神的端公神术“关梦”

图片来自网络

所谓“关梦”则是师婆骗人的又一种方法,据师婆们自己说,凡是某家活着的人对亡者思深念切,想与死去的人面对面说说话,都能借助于仙人的力量,寻找到死人的灵魂,并把他招来,使他附在师婆的身上,然后让家人与死人的灵魂当面谈话。死人的灵魂附在师婆身上之前,师婆必须“念咒语”、“打呵欠”,这与“看香头”略同,等到死人的灵魂附身之后,师婆首先装出各种鬼脸,接二连三的打哈欠,然后又哭又笑。死人说话时,大都首先诉说自己死后的苦楚,随即举目四顾,一一审视室内的人,然后一个一个的叫出他们的名字或小名,唠唠叨叨的大谈生前的琐事或隐私,而对说出日后的事情,则大都含以告诫的意味,对每个人他都只讲三五句话,甚至仅仅说上一两句。倘若有人问他死后寄身在哪里?则不是说在天堂,就是说在地狱,不是说在“酆都鬼城”,就是说在“阴阳界”。诸如此类,完全根据他生前的善恶而定,一问一答几十句后,魂灵便不肯再留下来了,这实际上是害怕讲多了,败露了马脚。湿婆又打上一哈欠,“关梦”就算结束了。

图片来自网络

师婆“关梦”时所说的一些话,一般都是事先准备好的,他在“关梦”前,会事先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死人生前的各种情况,同时也打听死人活着的亲属的种种消息,这样“关梦”时轻易不会漏了马脚,请师婆关梦的人家自然是对师婆持相信的态度了。所以无论湿婆“关梦”时所说的是真是假,都会深信不疑,要是湿婆所说的符合实际情况,这些人就会更加会对湿婆奉若神明、顶礼膜拜了。

跳大神的端公神术“送撞客”

跳大神所用的鼓,图片来自网络

巫婆神汉说病人冲撞了“冤鬼魂灵”,需要下神“立撞客”,才能把鬼魂送走,“立撞客”是把竹筷子或鸡蛋小头朝下,在桌子上立起来。筷子或鸡蛋一旦被立住,就说已经把鬼魂送走了,家人已经可保平安了。其实筷子或鸡蛋是事先做过手脚的,筷子里面有“铅芯”,而鸡蛋里有“铅粉”,找好重心便能立住,这是简单的把戏,并非有神。(先在鸡蛋上打一个小孔,倒出一部分蛋清儿,然后将铅粉填筑在内,再将小孔洞封好,涂以颜色,使外人看不出来,当需要小头朝下立的时候,铅粉因为重力的作用,其中沉积在鸡蛋小头部位,这样很容易就能将鸡蛋立起来了)。

至于“跳大神”绝顶厉害的法术如:“看魂、送邪祟、换童子、走阴、扶乩”(这几个可不是闹着玩的,是真厉害),跳大神的全套仪式、程序、咒语和规制,以及跳大神当中的“武法”,笔者在明后天的文章中会详细的写出来。

今天的文章到此结束,朋友们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给个关注,谢谢大家。

历史上这个死局,无解

文/清歌向暖

图/皇太极 《江山风雨情》剧照

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

01

1636年四月,皇太极正式登基,国号大清。

意思很明了了,要和大明争天下。

六月底,便派十万八旗兵,分三路从喜峰口攻入长城,深入京畿,攻城略地。

清兵破关的消息传到北京的时候,崇祯首先任命太监去分守京畿各关。

为什么不用大臣,用太监?

崇祯的官方解释是:太监的到任速度要比大臣快多了。

皇太极都打到密云了,远水救不了近火啊。

挺有道理。

崇祯说的是实话。

但进一步翻译的话,就是崇祯没人可调了。

不是调不动。

(除了要钱要不来,其他绝对好使。)

但听话的就那么几个。

洪承畴在陕西

卢象升在湖广

......

最听话的也最能打的袁崇焕,已经死了6年了。

02

清兵攻到房山后,京师照例戒严。

致使,一斗米三百钱,人心大乱。

崇祯着急啊,召见大臣,希望能议出个办法来。

俗话说,皇帝不急急死太监。

可这次,就没人急皇帝之所急了。

大臣们仍然是陈词滥调,老生常淡。

哪怕是个臭屁,还有味儿呢。

最后还是崇祯帝憋出了个主意,就是,敌人打过来了,你们大家要捐钱,共赴时艰啊。

这也不是什么新主意了,但效果一级棒。

兵部尚书张凤翼,无奈自请总督各处援兵,勉强做出个姿态来。

然无卵用......

03

清军一路势如破竹。

此次清兵入关,连陷十二城,大小五十六战,俘获人畜共计十七万九千,京畿损失惨重。

除少数将领以外,明朝各处战将几乎没有组织起像样的反击。

明廷兵部尚书张凤翼和宣大总督梁廷栋深感罪孽深重,先后服毒自杀。

这服毒也是个技术活,不能一下子就吃死,因为那样就坐实了是畏罪自杀,后面朝廷追查下来,他们俩两眼一闭没事儿了,家属却难逃一劫。

所以他俩每天都服用小剂量的大黄,从开始督师那天,吃到清军撤退,刚好挂了。

也得亏他们及时自杀了。

因为崇祯肯定需要有人来背锅的。

不久之后,崇祯开总结会,追论他俩的罪名——

张凤翼被免职;

梁廷栋被处大辟(砍头)。

因其已死,免于实施。

如果梁廷栋活着,也得去西市走一遭。

(梁廷栋是杀袁崇焕的幕后黑手)

他无疑也是把崇祯看透了吧。

04

张凤翼和梁廷栋死了,兵部尚书和宣大总督的位置自然不可能空着。

崇祯就破例把在家丁忧的杨嗣昌调来任兵部尚书。

又任命刚从湖广前线赶来勤王的卢象升任宣大总督,负责守边。

只是这一人事变动,对边防并没有多大积极作用。

原因在于,杨嗣昌始终认为朝廷的主要威胁是来自于农民军,而不是皇太极。

(攘外必先安内。)

还有,杨嗣昌不傻,他知道自己刚不过清军。

(柿子还是先拣软的捏。)

所以杨嗣昌上任之后的工作重心,一直放在镇压农民军上。

要剿农民军就要搞钱,但杨嗣昌不是搞经济的能手,他能想到的办法,就是从老百姓手里搞钱。

从后世角度来看,明末是自身的腐败和横征暴敛才导致的农民起义。

但当时,诸如崇祯和杨嗣昌,却都反而将百姓的悲惨命运完全归罪于流寇。

他们同时也认为,天下老百姓都希望朝廷把流寇扫干净,天下老百姓会心甘情愿的捐出自己的财产为国家做贡献。

先有的鸡还是先有的蛋?

这事,或许崇祯和杨嗣昌没意识到,

也或许他们有所意识,但不予承认。

05

崇祯搞钱,也是有点儿偏门。

他找来当时的内阁首辅薛国观,跟他商量:“要不然,咱们抄几个贪官的家吧,也算安定民心。”

薛国观说:“百官有毛病我来处理,没问题(当然不能说皇上的主意有问题,而且还要勇于承担责任,这叫会做官)。但上升到皇亲国戚的层面,就得皇上您自已看着办了。”

崇祯:行。

那得找一个突破口。

谁呢?

武清侯。

大明第一代武清侯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外公李伟,到崇祯时,已经传到第三代李国瑞手上。

他是万历皇帝的亲外甥,泰昌皇帝朱常洛的表兄弟。

崇祯应该叫什么?

表叔。

崇祯为什么选这个表叔下手呢?

06

之前,武清侯一家由于分家不均,把这破事情吵到崇祯这儿来了。

崇祯这才知道,哦,原来表叔家有这么多钱呢。

那什么都不用说了,你们先别分了,这钱朕要了。

李国臣(李国瑞的亲哥哥,庶出)有眼色,跟崇祯说,按理这家产我该分一半,得20万两白银,现在我都不要了,捐给朝廷。

崇祯一听,计上心来,就说:爱卿公忠体国,现在国家多事之秋,李国瑞的那一半家产算朕借你们的,等打跑了建夷,朕加倍还你们。现在这40万两银子都在李国瑞这儿还没分出来,你一起拿来吧。

崇祯不忘给个眼神:给你个台阶乖乖把钱吐出来。你不给,咱们就到诏狱里说道说道,你这么大家产是怎么来的?

李国瑞欲哭无泪:打跑?这辈子不可能了。摆明了就是明抢。本来就想打个官司弄点儿钱,结果把自己搭上了。40万两?这不就跟抄家一样吗?整个武清侯府的家底都折成银子,也不够40万两啊。

实在是凑不齐,就把房子拆了卖了。

07

这事过后,崇祯的脑瓜子就灵活的举一反三了。

不能只收拾李国瑞一家,眼皮子底下亲戚这么多,该让你们出出血了。

崇祯自己的老丈人周奎(周皇后的老爹)首当其冲。

周奎当然不愿意。

借替武清侯李国瑞和驸马们求情,和崇祯摆龙门阵。

人多力量大,崇祯你小子也得掂量掂量吧。

但崇祯这个女婿,摆明了是天底下最不用怕老丈人的那个。

在崇祯眼里,你们都是一伙的。

马上夺了李国瑞的武清侯爵位,并吩咐内官,给朕继续追缴,趁胜追击。

结果这档口,李国瑞病死了。

这算不算被崇祯逼死的呢?

不好说。

反正,这账当然要算到崇祯头上。

08

太监们也觉得,皇帝连自己亲戚都给逼成这样了,那他们这些奴才就更危险了。

因为他们比勋戚们,更有钱。

太监们就迅速和勋戚们合起伙来整崇祯。

刚好,崇祯的儿子朱慈焕病了。

小朋友病的快死的时候,宫里太监汇报崇祯说,小皇子夜里和他们说,他看到九莲菩萨来看他。还跟小皇子说,皇上待先世亲属薄情,要找他索命,而且还不止索他一个人的命。

九莲菩萨是谁?

就是万历他妈李太后。

李太后活着的时候,曾经说自己是九莲菩萨下凡,所以她死了以后宫里也都尊称她为九莲菩萨。

这可把崇祯的脸都吓绿了。

他得罪了李太后的后代,李太后找他算账来了。

便马上停止追缴,恢复武清侯爵位。

可,小皇子朱慈焕后来也没活下来。

事情就这么完了吗?

不行。

由头都是薛国观引起的。

那,就杀薛国观顶罪。

于是,就真的砍了薛国观。

(明朝仅有的四个被杀的辅臣,崇祯朝就有两个,薛国观是其中之一)

PS:

今天用这个标题,

是因为前几天发的那篇袁崇焕,有小伙伴留言,说是在黑崇祯。

扩展阅读>>> 袁崇焕为什么必须死?

没那意思。

看下,崇祯年表:

崇祯元年七月,浙江台风海啸,卷死数万人;崇祯元年至二年,各地久旱,陕西流贼大起;崇祯三年,各地久旱;崇祯四年,大旱,朝廷求雨;冬,陕西暴雪;崇祯五年六月,河南洪灾,河水决堤;崇祯六年,山西大旱一年不雨;崇祯七年,山西大旱,安徽洪灾;崇祯九年,山西大饥荒,人相食;崇祯十年,全国旱灾;河北、江苏、山西大旱;河南、山东蝗灾;崇祯十一年“河北、江苏、河南、山东,大旱灾、大蝗灾;陕西山西旱灾;崇祯十二年”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旱灾、蝗灾;崇祯十三年“各地久旱灾,朝廷求雨;河北、河南、江苏、山东、山西、陕西,旱灾、蝗灾,人相食;崇祯十四年:朝廷久旱求雨;全国大鼠疫。北京疫病死二十万;大名府疫病死亡50%~60%;天津大疫;河南全省大疫,部分县人近乎死绝;山东大疫;安徽大疫;庐州府病死90%;崇祯十六年:北京鼠疫大疫,日死万人,丁户尽绝,十室九空;死尸遍布北京城,而无人收尸,恍如鬼城。

(@我是哈哈)

到了崇祯这,已经积重难返。

全身都是病。

目前还没听说,谁能治。

无论崇祯的重心往哪边倾斜,

他都无法正常前行。

这就是崇祯悲剧性的“两难”处境!

也决定了崇祯个人的苦难和国家的毁灭。

崇祯剧照,戴着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