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姻缘

相人是什么意思(相人)

相人是什么意思(相人)

深谙相人之道的曾国藩告诉你识人并不难:相人有七术

我们每天与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可当中鱼龙混杂,忠奸难辨。

若运气好,能恰逢贵人,则凌空起势;若运气差,碰到“马蓉”“宋喆”之辈,那只能自求多福了。

但历史上有位高人,深谙相人之道,有一眼看穿人心的本事,他亲君子远小人,仕途平步青云;

他把相人心法编著成书,引得古往今来士、民、官、商无不争相拜读,奉若神明。

此人便是曾国藩,此书便是他的《冰鉴》。

曾国藩一生辉煌成就,与他相人有术密不可分。

据考曾氏幕府召集幕僚400多人,而后官至三品者达47人,位至督抚者达33人。左宗棠、李鸿章、彭玉麟等晚清栋梁之材,无不出自曾门。

这些门生对曾国藩怀有知遇之恩、师授之恩,岂能不尽忠卖命?!人才已备,人心已得,何城不摧?!何业不成?!

曾公相人如此之准,有何独门心得?妙用之法?

相人有七法

首观神骨,以辨邪正

开篇用14字,道出相人七法:

神骨、刚柔、容貌、情态、须眉、声音、气色。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精神和骨骼是人的两扇大门,观察人的本质,首先要打开这两扇门。

观察人,相貌不可靠,主要是看精神。

人的“正邪”包含于精神之中,而奸人更懂把“奸”隐藏起来,难以发现。

但忠奸终有差别,所以“欲辨邪正,先观动静”。

“正”的人“静若含珠,动若水发”;“邪”的人“静若萤光,动若流水”。

意思是,正气凛然、心怀坦荡的人,状态执着坚定,目光清亮而又深厚,犹如飞箭,直射靶心;

而心里有邪念的人,总是想用行动和语言掩饰自己,所以其目光虽然伶俐,却游移不定,忽东忽西,这样的人切要远离。

五行观人内外

可知天命顺逆

依据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特性与相生相克的原理,可看出一个人的基本品性及相合是否顺逆。

从外相看,人可归为五类,即所谓金形人、木形人、水形人、火形人、土形人。

金形人:面额方正而轻小,声音高亢洪亮,聪敏坚毅。

木形人:瘦直挺拔,眉目清秀,待人温和。

水星人:圆满肉多,聪明机智,情感丰富。

火形人:额头窄鼻子高大,毛发较少。情感激烈,喜欢直来直去。

土形人:敦厚而壮实,待人宽厚,城府较深。

从内在看,则表现为喜怒、跳伏、深浅三种性格。

喜高怒重的人,近“粗”。

为了一时得失或小事就欢喜发怒,性情刚直而做事不周密,这样的人粗心大意不适宜担当重大责任,但没有心机缺乏城府,在其他方面可以放心安排。

伏跳不扬的人,近“蠢”。

“伏跳”,是情绪的变化波动,而“扬”,指激动昂扬。这类人对周围的欢喜和忧愁表现不是很强烈,不和别人争论胜负是非,是一种自我修养的心境。这里的“蠢”并非贬义,而是指一种“难得糊涂,与世无争”的品格。

初念甚浅,转念甚深的人,近“奸”。

“深浅”,指人的城府。这类人刚刚接触事物时看似不放心上,但之后会将关键部分深思熟虑,做出决定。这里的“奸”并不是指奸邪的人,而是善于衡量轻重,有权谋且机变的人。自古成大事者都有这样的品质,如汉高祖刘邦、三国的诸葛孔明。

梁启超对曾氏倾心推崇,称“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

如今《冰鉴》已经成为职场和生活中必备利器,先好好做人,再好好识人。

下载“学国学网”APP,尽享更多优质好课!

学国学网,专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播

曾国藩识人术:谨记这三条识人口诀,以心鉴人,看人一看一个准

曾国藩被誉为晚清第一功臣,虽然他天资平庸,但最终位极人臣,除了他的个人奋斗之外,更重要的是他的另一项能力,那就是善于识人和广交益友。

曾国藩说过:“宁可不识字,也要会识人。”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就算不识字,但是只要勤劳肯干,就算做力气活,也能养家糊口。

但是一个人如果不懂得识人,哪怕自己再有本事,取得了成功,也可能会因为没有防人之心,而被坏人算计,落入别人的圈套。

很多人其实对识人术有误解,认为默默地观察别人,感觉是阴险的行径。其实不然,为人处事的时候,把跟自己打交道的人看清楚,并不是为了去算计别人,而是为了保护好自己。

识人的时候,不怕自己没有经验,最怕的是心有偏见。如果以貌取人,仅凭自己的喜好来判断一个人,肯定会看走眼。最高明的识人术,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看穿他的内心和动机。这就是以心鉴人的识人术:谨记这三条识人口诀,以心鉴人,看人一看一个准。

一、答应别人要求太随意的人,往往很少遵守信用。

我们识人的时候,并不需要把一个人的脾气秉性完全搞清楚,而且我们也做不到。就算两个人朝夕相处,每天生活在一起,也会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地方,是我们发现不了的。

所以识人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可信,能不能靠得住。如果在生活中遇到随随便便就答应别人请求的人,千万不要轻信他。

有的人会问,这种人对朋友很热情,请他帮忙他也不会拒绝,对人很和善,给人一种放心的感觉,为什么不值得信任?

这种人不管朋友关系远近,不管拜托他的事情难易,他都会马上答应下来。但是他真的有能力、有精力去帮助别人做这么多事情么?答案是否定的。既然做不到,还要答应别人,本身就说明他没有把朋友的事情放在心上,只是随口说说而已,是很不负责任的行为,最后很多事情都会不了了之,所以这种人不值得信任。

二、经常当面吹捧别人的人,背后也会说别人的坏话。

我们身边有一种人很吃香,经常在朋友圈里很混得开,他们的特点就是特别会说话,经常说一些花言巧语,让大家很开心,把他们当成知心朋友。

这种人跟大家相处的时候,会一直察言观色,一旦发现你的喜好,就顺着你的心思往下说,把你说到心花怒放,让你享受这种被人追捧的感觉。

俗话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说的就是这种巧言令色的人。不要以为他夸奖你是为你好,把话说到你心里去,你就把他引为知己,很可能会给自己惹祸。

一个人在夸奖别人的时候就不实事求是,本身就是不老实的行为,背过身当然也能搬弄是非,说别人的坏话。他们讨好别人其实是别有用心,当你放下戒备,对他们说出了心事,他们很可能会到处宣扬,甚至发现了你的把柄,还会对你背后捅刀、落井下石。所以这种人不能信,最好敬而远之。

三、经常吹嘘自己很厉害的人,其实往往是在虚张声势。

南怀瑾大师说过:“一个人经常吹嘘什么,其实就是内心缺少什么的表现。”这样说有道理吗?

其实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取得成功。成功之后,不仅能够体现自己的价值,还会受人关注,被人称赞,甚至会获得很多人的尊重,这会让自己的内心得到满足。

当一个人还没有成功的时候,最怕遇到比自己强的人,别人虽然没有瞧不起他,但是他自己内心就会产生自卑,觉得不如别人,感到低人一等,所以迫切地想要证明自己。

当自己的实力还不足以满足虚荣心的时候,很容易虚构一些事实,吸引别人重视自己。当我们发现一个人经常标榜自己很厉害,甚至贬低别人来突显他自己的时候,这种人往往在自吹自擂,不值得相信,最好少打交道,对其敬而远之。

懂得识人的人,在立身处世时往往能料敌先机、掌握主动,凡事都能把别人看透,自己做事就会有自信,所以更容易成事,这就是识人的重要性,一定要重视了。

“仁”是人本心的敏锐直觉

孔子最重要的观念是仁。郑玄注《论语》时,认为仁是相人偶,两个人在一起,而且相互有礼义忠恕的行为,方可谓仁。

梁漱溟先生认为,仁是柔嫩而真挚的情感,是人原本的心,而不是人的本能。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就是动物是先天本能的生活,而人是后天智慧的生活。人从本能的生活中解脱出来而开展智慧的生活,于是先天本能的生活就退化了。由于人的心没有被本能固化,所以人的本心才可显现,才可灵活的运用。

本能≠本心。

本心只有人会有。人类的情感不是出于本能,而是出于本心,是无所为而为的直觉。

仁是以先天的本能做根本,以后天理智的回省做工夫。所谓仁,就是从本心里面流露出来的敏锐的直觉,是一切德行的根本。

直觉所指示的方向,是指主观的情理,而不是客观的事理。客观的事理的对与不对是可以证明的,例如科学技术、自然天气等;主观的情理的对与不对则无法证明,这取决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客观。

仁就是人类原本的生活。仁与不仁,根本是在心里,而不是在处理的事务上,那只是仁的体用。仁有仁的心境,不仁有不仁的心境。所谓仁者,体现出来的是活泼、灵敏,是柔和、安畅,是新鲜、有朝气的;所谓不仁者,体现出来的是呆滞、古板,是冰冷、干燥,是腐旧、颓唐的。所以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意思是那个合乎生命的理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我们想,它就会来到我们身旁。

心在当下便是最自然的状态,当我们的心脱离了眼前,到别处去了,便是找。一是找道理,二是找快乐。许多人根据外面的道理去生活,其实理是在里面的,不找道理,凭借直觉的好恶,自会得到恰好的生活。心只要到外面去一找,里面的乐趣立刻就没有了,原本的是非之心逐渐消失,我们的心也会变的麻木不仁。所以说,生活之乱是由于心跟着念跑了,心原本是自然的,有了杂念便失去清明之气,这全都是向外找的缘故。也是不仁的根本原因。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