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生肖

青州龙兴寺简介资料(青州龙兴寺)

青州龙兴寺简介资料(青州龙兴寺)

游遍中国名寺之819:山东潍坊青州龙兴寺

山东•潍坊•青州龙兴寺位于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069县道西侧,驼山风景区大门南侧,朱家庄村西,驼山东麓。

山东•潍坊•青州龙兴寺始建于北魏时期(公元386~534年)。青州龙兴寺历经多朝兴败。隋代称道藏寺,唐代更名大云寺,唐玄宗唐代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改名龙兴寺,一寺八院,气势恢宏,是唐宋王朝的皇家甲等寺院。明代“靖难之变”的战乱中寺院被毁。寺院共存世达800多年,是当时全国著名的寺院之一。

1996年在龙兴寺遗址出土了北魏至北宋时期的各类佛教造像400余尊,被列为当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是二十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轰动国内外,享誉世界。2006年释正开法师住持重建寺院,属于异地重建,原遗址在青州古城西,龙兴寺文化公园内。

现在山东•潍坊•青州龙兴寺坐西朝东,占地面积300亩,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主殿堂区中轴线对称布局,【中路】有山门、法雨弥天殿、九龙壁、放生池、露天观世音菩萨、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宝殿、千佛殿、北偏殿天母殿、南偏殿祖师殿、大云阁(藏经阁);【南路】有护法院(全神殿、土地庙)、护法财神殿、地藏殿、鼓楼、斋堂、七宝林;【北路】有流通处、伽蓝殿、观音殿、新丰堂、客堂、钟楼、一休茶屋;【寺院北侧】有方丈院(金山岩)、佛学院、祇园、素香斋、龙兴文化展馆。还有南北碑刻长廊、寮房等。

作者:Alec融通东来

青州龙兴寺佛像,惊艳世界的美丨美在中国

1996年在龙兴寺遗址(青州市博物馆南邻)出土了北魏至北宋时期的各类佛教造像400余尊,该发现被列为当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是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轰动国内外,享誉世界。

作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的一项重要发现,山东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的发掘距今已整整20年。20年来,学者们就相关问题发表了大量论著,使这项发现成为中国考古学和美术史研究的一个热点。与此同时,海内外举办过多次规模不等的展览,受到观众的普遍欢迎。

以往各种展览和图录、教材所呈现的,多是龙兴寺窖藏造像中的精品。在布光讲究的展厅和精心拍摄的照片中,佛与菩萨的形象庄严静穆,优雅精致,富有艺术感染力。但是,这种美感却与我们1997年第一次看到这批造像时的印象有着极大的差距。

当时,这批造像已发掘完毕,被运到青州市博物馆的文物库房进行初步整理。在我们眼前,大部分造像被破坏得十分零碎,体量不等的残块铺满了数百平方米的库房地面,大者超过一米,小者只有几厘米。工作人员初步拼合的一件佛像的身躯,由大大小小近百块碎片组成。

发掘简报称这批造像共有四百余件。实际上,要清楚地统计出造像的数量,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一位参与整理的学者曾提到,这些造像的残块有数千件之多。在这里,表现完美的肉体、精细的雕刻工艺,以及鲜艳华美的敷彩贴金,皆与无情的断裂、生硬的破碎,形成强烈的冲突,触目惊心。

龙兴寺窖藏中的造像90%以上属于北朝晚期的遗物,其最早的纪年是北魏永安二年(529),更多的属于东魏、北齐时期,也有少数唐代造像,而最晚的造像纪年则是北宋天圣四年(1026)。晚期造像虽然所占比例极小,但根据考古地层学的原则,这处窖藏埋藏的时间上限应是1026年,实际的时间只可能略晚一些,而不会更早。

龙兴寺窖藏佛像有坐佛和单体立像,坐佛分为跏趺坐像和倚坐像两类,跏趺坐像中半跏坐像更为普遍,大多雕刻成袈裟裹足、露掌或不露掌的形式,雕刻手法与立佛并无太大区别。在外在造型上,青州佛像大多为平螺肉髻,面部短而圆润,薄衣贴体。在衣纹装饰上,则紧贴佛像身体刻画而略有高低层次变化,给人一种质薄透体的效果,修长、挺拔而秀美,在线条运用、传情达意、塑绘结合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龙兴寺窖藏坑东西长8.7米,南北宽6.8米,深3.5米。坑内有南北向的斜坡道,便于运放造像。坑内造像分三层排列,较完整地置于窖藏中间。头像沿着坑壁边沿摆放,陶、铁、木质像及彩塑置于坑底,较小的造像残块上部用体量较大的造像覆盖。

坑的四周撒有钱币,最上层覆盖苇席,最后填土掩埋。为什么这些大大小小的残块没有被废弃,而在寺院中保存了数百年?为什么这些形象不完整的残块没有被随意丢弃在坑中,而是得到了如此慎重的处理?

佛和菩萨的形象,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一般意义上的“雕塑”,换言之,这些造像根本不是以艺术的名义制作的。在中国中古时期的禅学中,佛教徒修行离不开“观像”,而观像即观佛。信徒先是由眼睛“粗见”一尊佛像,最后打开“心眼”,在心中呈现出真正的佛。在这个过程中,观看和默想交替进行,造像实际上是信徒的精神进入另一个世界的引导物。

在中国的历史上,北周武帝和唐武宗都举行过声势浩大的灭佛运动。破坏造像不仅是对于一种眩人耳目的形象的攻击,也意味着对于其宗教力量的毁灭。在其对立面,佛教徒则以其特有的方式,对这场灾难加以补救和转化。

在他们看来,既然佛像是佛陀的化身,那么其残破便意味着佛陀化为千万,一场劫难犹如一场烈火,火焰熄灭后,千百块碎片依然坚硬,如同舍利一样。修复造像的人们,不仅试图恢复形象的完整性,也在努力维护其内在的神圣性。对于那些过于破损而无法再次修补的造像,人们则将其碎片悉心加以保存、聚合,并择时郑重地加以瘗埋。

佛教徒的这种认识不只局限于佛像,还扩展到几乎所有的造像题材上。在龙兴寺窖藏内有一座被损毁的盛唐时期的小石塔。这座小塔只有第一层塔身华丽的正立面保存下来,但已碎为13块。

寺院僧人们将其仔细收集起来,并镶嵌在新建的大塔之中,它像是一幅画“贴”在新塔的内壁。或者说,它像是一位逝者的眼角膜被移植到另一个人的体内,以一种独特的方式确认和延续其原有的身份,也延续着它的生命。

那么,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这些宗教观念和行为的意义何在?

在此只举两个相似的例子,来引发我们的思考。

其一是清雍正年间内务府员外郎唐英制造的一件圣物。雍正八年(1729),唐英奉命在景德镇御窑厂办理窑务,他看到一件大型的明代“落选之损器”青龙缸被“弃置僧寺墙隅”。于是,他派遣两人将这件损坏的青花龙纹大缸抬到一座祠堂旁边,并修筑了一个高台来安置它。

这种古怪的行为引起了人们的困惑,唐英为此作《龙缸记》一文,回答他人的疑问。按照该文的解释,这件破损的大缸是窑神童宾的化身。为了证明“神所凭依”,唐英对扭曲残破的龙缸作精彩的描述与阐发:

况此器之成,沾溢者,神膏血也;团结者,神骨肉也;清白翠璨者,神精忱猛气也。

沾溢、团结、清白翠璨,这些词汇都像是在描写一件彩塑。如此一来,虚幻的传说化身为彰彰在目的实物。

唐英也是一位出色的陶瓷大师,他亲手烧造了大量精彩的瓷器。天津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带有“唐英敬制”款的白釉观音,在20世纪50年代曾从底部打开,其中装有经卷、佛珠等杂宝。

显然,唐英十分熟悉佛教造像的传统,他将龙缸损器的外形特征与膏血、骨肉、精气联系在一起,显然是移用了佛教的观念,赋予这件“废品”以新的生命。

粉身碎骨,意味着死亡,也意味着生命形式的转化。我谈的第二个例子是有着“金石僧”之誉的六舟和尚的作品。

与唐英的手段不同,这是一种纯粹的艺术创作。清道光十二年,六舟精心制作了一幅拓片。四年以后,他用这幅拓片贺赠借庵和尚82岁寿诞。

图中一个巨大的“寿”字用了三十多件或完整或破碎的古物拓片拼合而成,包括碑志、瓦当、钱币、砖文等等,除了少数体量较小的钱币可见其全形,大部分残砖断瓦上的文字零落不成章句。

这些可辨而不可读的文字,使得历史既亲切又遥远。近处看时,这些彼此互不相关的文字碎片,好像随意散乱地叠压在一起,颠倒陆离,漫无用心;远观方知它们经过了作者苦心的经营,碎片的墨色浓淡不一,构成了“寿”字张弛有度的结构和用笔。

作者题写的颂词显现出新与旧之间的关联:

吉金乐石,金刚不折。周鼎汉炉,与此同寿。

作者将这件作品题为《百岁祝寿图》,“岁”谐“碎”音,也令人联想到“岁(碎)岁(碎)平安”的吉语。在作者看来,这件作品的含义不仅体现于“寿”的字面上,金石文物,历经沧海桑田,碎而不折,是对于长寿最好的体现。就这样,一种具有历史深度的灵力,穿越了古物之间的裂痕,注入一件全新的作品之中。

说到这里,已距离龙兴寺很远。在这一外在形象与内在灵力的破碎与聚合中,美术史与考古学、宗教与艺术、古代与现代被紧紧糅合在一起,我们还能分得清哪些是宗教,哪些是艺术,哪些是传统,哪些是现代吗?

<END>

出品人丨林育程

编辑 | 美在中国

本期作者 | 郑岩

图片来源 |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一座县级城市中,却拥有着国家一级博物馆,青州博物馆,免费开放

青州博物馆

青州,一座有着千年的历史文化名城,想要了解更多的青州历史,还要从青州博物馆开始,虽然,是一个县级博物馆,却是一座国家一级博物馆,综合性地志博物馆等,收藏各类文物2万余件,丰富的馆藏,恢宏的建筑,是其它县级博物馆所不可比拟的,博物馆有九个展厅,从中展示了青州丰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青州博物馆参观路线

青州博物馆,一座两层建筑的综合博物馆,共设有九个展厅,分别有青州简史陈列厅-陶瓷陈列厅-龙兴寺佛教造像精品厅-古代书画艺术厅-石刻雕塑陈列厅-玉器陈列厅-青铜塑像陈列厅等,不过,现开放的展厅只有四到五个展厅,而最为精华的展厅,唯有龙兴寺佛教造像精品厅,参观的话,建议2个小时左右

青州博物馆免费政策

青州博物馆,是一座免费对外开放的博物馆,可提前在微信公众号中预约,或者现场扫码预约,分段进入博物馆,每小时限400人,全天可预约2800人,博物馆每天早上9点开馆,下午4点停止入馆,不过,每周一全天闭馆

如何到达青州博物馆

青州博物馆,坐落于城西,自驾到达的话,可以锁定青州博物馆(旧)停车场,紧临范公亭公园,可走青银高速-圣威尔街-仙客来北路-益都东路-昭德北路,转入昭德南路-范公亭东路至范公亭西路,到达青州博物馆停车场,可免费停车,公交出行的话,可在城区乘坐公交23路-27路,距离最近的站点南阳公园下车,步行三百米即可到达

青州博物馆必打卡展厅

青州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比山东省博物馆还早入选,可见其馆藏之精,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明代赵秉忠的殿试卷,东汉宜子孙玉璧,战国玉人,龙兴寺遗址佛教造像,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不过,我只看到了龙兴寺展厅,也许其他的文物,已经挪至新馆

明代衡王府铁鹤,这对铁鹤是明代衡王府的遗物,在青州历史的展厅前方,铁鹤高达4.2米,东侧铁鹤铸造于1584年,西侧铁鹤铸于1587年,龟背四周饰有八卦图案,寓意着龟鹤延年,健康长寿

青州历史展厅,展陈不同时期青州境内出土,传世的文物,整个陈列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划分为八个部分,分别史前时期-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

汉梦华章展厅,展出了2006年香山汉墓陪葬坑出土的陶质-铜质-铁质文物100余件,通过文物揭示了墓主人的地位和等级,同时,也再现了西汉早期的物质文化生活,尤其是陶车马,再现了墓主人生前出行的威仪

陶瓷陈列厅,展厅展出陶俑-陶器2000余件,青铜质与铁质武器2000余件,其中,吉光片羽馆藏瓷器及标本展,也是一处重点,更好的展现了中国古代瓷器的魅力

石刻碑碣厅,展厅主要展出馆藏碑碣文物,上迄南北朝,下至近代,其中,龙兴寺佛教造像精品厅,是值得好好去观赏的,在龙兴寺遗址,窖藏出土的400余尊佛教造像,时间跨越北魏至北宋,长达500年,而青州龙兴寺佛像,成为中国文物对外三大专题展览,另外两个,则是西安兵马俑与四川三星堆青铜器,龙兴寺佛像作为青州的旅游名片,所有此展厅也非常受欢迎

博物馆地址(旧):山东潍坊市青州市范公亭路1号

谢谢你的关注

第一时间发布旅游咨询及免费门票信息

《馆长来了》山东篇(下)将播!邀您一解齐鲁文化密码

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广播电视台联合沿黄各省(区)文旅部门、电视台主办,共同推出的黄河文化溯源节目《馆长来了》,将在山东奏响九省协奏的最后一个篇章。

山东卫视 7月19日 21:30、山东电视文旅频道7月21日 19:00《馆长来了》第十二集山东篇(下)即将播出。

山东博物馆、青州市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来到节目中,和我们一起

纵览齐风鲁韵,探寻文明密码。

一次伟大的历史会面——孔子见老子画像石

黄河,汇聚百川,携着沿途的文明精华,一路风尘仆仆向海而来。当黄河的朴实厚重遇到海洋的开拓进取,碰撞出了山东独特的文化气质。无论是孔孟之道的金声玉振,还是驶向深蓝的万里雄心,都成为中华文明根脉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孔子为何要去见老子?他们之间会聊些什么?

问礼老聃,拜师项橐,孔子见老子画像石里又隐含了怎样的秘密?

孔子虽出身贫寒,但聪慧好学,在他人的资助下得以前往东周都城洛邑学习周礼。老子是东周“守藏室之史”,相当于现在的图书馆馆长,因此也掌握了大量周代礼制典章的一手材料。悉心向学的孔子不仅向老子学习了周礼,两人还谈论了人生、道义和德行等。

《孔子见老子》汉画像石见证了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见证了儒道思想的交流与沟通,也将圣人谦虚好学、尊老敬贤的形象完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二人虽然思想各异,但共饮黄河水,思想的交流、共融,如黄河接纳溪流,最终汇聚,奔向世界文明的海洋。

能让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韶乐到底有多动听?快来《馆长来了》聆听同款的圣贤雅乐吧!

改写东方艺术史的“神秘微笑”——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

这是龙门石窟,这是云冈石窟,这是麦积山石窟,那你知道青州样式是什么吗?

不同于麦积山石窟佛像的高鼻深目、异域风情,不同于云冈石窟佛像的肃穆端庄、雄浑威严,也不同于龙门石窟佛像的眉目柔和、温柔慈祥,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长眉杏目、嘴角含笑,宛若一位恬静的少女。

这是东方最美的微笑,澄澈、宁静、安详,脸庞上带着洞察世间一切的神情。人物衣衫紧贴身体,就像从水中捞出来一般,充分彰显了佛像身体轮廓的线条美,它是“曹衣出水”风格留存至今的唯一石刻范例。

为何青州微笑如此神秘?它带着人们什么样的感情寄托?

为什么它一经出土就震惊世界,成为当年的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还被西方学者誉为“改写东方艺术史及世界美术史的,中国20世纪最重要的佛教考古发现”?快来节目中寻找答案吧!

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见证——蓬莱古船

说到蓬莱,你会想到什么?

海上仙山,徐福东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其实抛开这些神话的色彩,蓬莱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登州道的起点,元明时期,日益发达的造船技术推动着海上丝绸之路的日益繁荣,舟楫万千、扬帆沧海的盛况绝对不是神话传说!

在这艘蓬莱古船上我们看到了用木板隔开数个水密舱,这也是中国古代造船业的首创技术,最早在晋代就有记录。如果一个舱受损,其它舱房不会漏水。同时这些隔舱板也横向支撑着船体,增强了船只抗御侧向压力的能力。

这种技术在13世纪末由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传到西方,但直到500年后英国皇家海军才第一次采用水密舱技术建造新型军舰。这是中国对世界航海史的重大贡献,即使在现代船舶制造甚至航空母舰的制造中依然使用。

蓬莱水城出土的四艘古船,既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者,也是保卫祖国海防亲历者。充满智慧的蓬莱古船,展示了领先世界的造船工艺,让世界看到了中华民族向海图强、开放进取的精神。

《馆长来了》第十二集,探寻齐鲁大地上的瑰丽珍宝!山东博物馆专职副书记卢朝辉、青州市博物馆副馆长杨华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馆长刘莉做客《馆长来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陈履生,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燕生东,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王青一起溯源山东黄河沿线的文物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