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周易》释义——《渐》卦
趋吉避凶,领悟人生,感知万物,成就卓越——《周易》
《渐》卦,以鸿雁喻人,以鸿雁所处的栖身之地喻人所处的环境。
《渐》卦,上巽下艮,巽为木,艮为山,木在山上慢慢成长,故名“渐”。
《渐》卦,选择适合的环境,慢慢成长。
《渐》卦释义:
初六: “鸿渐于干 小子厉 有言 无咎”
爻辞直译:鸿雁栖息在贫瘠的地方,能力还不够的人会艰难,定下合约,不是过错。
爻辞释义:一个人,他的资源很少、能力又不强,那么他就会生活得很艰难。这时他就应该依附于别人,为其做事。
① 鸿:鸿雁。以鸿雁比喻人,鸿这个字有“大”的意思,所以鸿雁是有鸿大的理想的人。
② 渐:生长。
③ 干:干枯、没有水分。《周易》以坎水为财货、资源,这里的干就是没有资源,也就是贫瘠的地方。
《渐》卦的六二、九三、六四形成了“坎”卦,“坎”是水,初六没在“坎”中,所以说“干”。
④ 小子:品质或能力欠缺的人。
⑤ 厉:困难、艰难、危险。
⑥ 有言:言语、诺言、约定。意思是谈判好条件,相当于卖身契。这里的意思要依靠他人。
商朝、周朝还处于奴隶社会,有卖身为奴隶的人,“有言”,实际上就是卖身契。
⑦ 无咎:不是错,没有过错。
六二:
爻辞为:“鸿渐于磐 饮食衎衎 吉”
爻辞直译:鸿雁栖息在河边的大石头上,饮食安乐(富裕的生活),好事。
爻辞释义:资源丰富的人,丰衣足食,这是好事。
① 磐:大石头。
《渐》卦的六二、九三、六四形成了“坎”卦,“坎”是水,六二在“坎”中,所以说水边的大石头。
水在《周易》中是财货的意思。所以说六二资源丰富。
② 衎衎(kan四声):快乐、安乐。
③ 吉:吉,好,好事,好结果。
九三:
爻辞为:“鸿渐于陆 夫征不复 妇孕不育 凶 利御寇”
爻辞直译:鸿雁栖息在陆地上,丈夫打仗还没有归来,妻子怀着孩子还没生,这是凶祸。利于抵抗坏人。
爻辞释义:普通的生活,日子过得紧紧巴巴,要算计着过日子。要尽量避免耗费财力、精力的事情一起发生。当这些耗费财力、精力的事情一起发生时,就会有凶祸,就要防备坏事的发生。
① 陆:陆地。指的是最平常的地方。
② 鸿渐于陆:代指普通的家庭,普通的人。
① 征:这里是打仗的意思。古代的男人都要人服役打仗。
② 复:回。
③ 凶:凶、凶祸、危急
④ 利:应该如何做、要如何做才好、有利、利于。
⑤ 御:防御、抵抗。
⑥ 寇:强盗、坏人。
⑦ 3000年前的生活与今天的生活不同。古时候,男人农忙时耕种、战争时服役,女人一直生孩子,这与今日的生活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在释义中尽量用贴近当今现实的描述。
六四:
爻辞为:“鸿渐于木 或得其桷 无咎”
爻辞直译:鸿雁栖息在树木上,或许会找到屋檐,没有过错。
爻辞释义:人都往高处走,有些人能找到非常好的归宿,这没有错。
① 木:树木。上卦“巽”,巽为木。树木是高的地方。
② 或:或许,也许。
③ 桷(jue二声):人工做的木头椽(chuan二声)子,用在屋檐。
④ 无咎:不是错,没有过错。
九五:
爻辞为:“鸿渐于陵 妇三岁不孕 终莫之胜 吉”
爻辞直译:鸿雁栖息在高陵上,妇人很长时间都没有怀孕(这里的意思是很久也不适应), 最终无法在这里生活,却是好事。
爻辞释义:
人最终要生活在自己适应的环境中。能适应高处的人,那就住在高处;不适应高处的人,那就回归平原。吉
① 陵:高大雄伟的建筑物。
② 鸿渐于陵:鸿雁栖息在高大宏伟的建筑中。
① 终:最终、终于。
② 莫:不,不可。
③ 胜:胜任、担当得住。
④ 终莫之胜:最终不可胜任,最终担当不住。
⑤ 吉:吉,好,好事,好结果。
上九
爻辞为:“鸿渐于陆 其羽可用为仪 吉”
爻辞直译:鸿雁栖息在陆地上,它的羽毛可以作为礼仪之用,好。
爻辞释义:能明白自己适合什么,并寻找适合自己归宿的人,这样的人少之又少,可以当成榜样来对待,吉 。
① 鸿渐于陆:上九与九三都是“鸿渐于陆”,九三的意思是“生活普通”,上九意思是说“回归普通的生活”。
② 所谓的“普通的生活”,对每个人来说是不一样的。有人要一所小房子遮风挡雨,有人住着大屋还想要别墅。
③ 羽:羽毛。
④ 仪:礼仪、仪式。这里是说他的羽毛都很珍贵。
⑤ 吉:吉,好,好事,好结果。
卦辞为:“女归 吉 利贞”
爻辞释义:寻找适合自己的归宿,吉,要保持不变。
① 归:归宿,寻找归宿。
② 女归:女子寻找归宿。
③ 利:应该如何做、要如何做才好、有利、利于。
④ 贞:不变、继续、保持、执着、固执。
⑤ 吉:吉,好,好事,好结果。
《易经》第五十三卦——渐卦,爻辞原文及白话翻译
渐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第53卦,渐:表示循序渐进,不可心急之意,主吉象。好事慢慢在进行中,一切遵循正理常规即可,事业投资均能有收益。感情婚姻,更是结果收成,欢喜结局之时。这个卦是异卦(下艮上巽)相叠。艮为山,巽为木。山上有木,逐渐成长,山也随着增高。这是逐渐进步的过程,所以称渐,渐即进,渐渐前进而不急速。循序渐进,积少成多;渐进即利,性急即败。 得此卦者,逐步开运,凡事宜循序渐进,则谋事可成,不宜急进,性急则败。
第53卦 风山渐(渐卦)渐进蓄德 上上卦
运势:逐渐走向光明前途,凡事宜打根基,可得吉庆,但须防色情之难及文书错失。
事业:在经过一个相对静止的时期后,重新开始了事业的新阶段。这时最怕的是急躁冒进,务必循序上进,脚踏实地。同时注意品德修养,以沉着、谦逊的态度对待事业,可无往而不利。
经商:正处在稳步向前发展的阶段,要把握时机,既不可盲目乐观,也不要停步不前,而应采取逐步前进的策略,量力而行。遵守商业道德,以良好的服务,开拓市场。
求名:效法树木植根山上,逐渐生长的精神。在品德和学业两个方面,扎扎实实地提高自己。同时,肩负起改善社会风俗的责任。求名应以渐进为宜,切不可急进。
婚恋:不可操之过急。幸福、美满,夫妻白头和谐。
决策:时来运转的时刻已经到来,切莫错过良机。务必小心谨慎,渐进有益有利。以谦和的态度处世,可以得到强有力的支持,会获得重大成功。
【原文】渐:女归吉,利贞。
【白话】《渐卦》象征循序渐进:如同女子出嫁那样,按照一切婚嫁的礼节循序渐进,就会得到吉祥,有利于坚守正道。
【原文】《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白话】《象辞》说:《渐卦》的卦象是艮(山)下巽(风)上,表明高山上的树木逐渐长得高大,象征循序渐进;君子观看高山上的树木逐渐长得高大的情况,由是修养德性,改善社会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原文】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
【白话】初六,鸿雁飞起来逐渐前进到水涯旁边,落伍离群,显得不安;象征着年幼无知的孩子有危难,受到言语中伤,如果能够循序渐进,就不会受害。
【原文】《象》曰:“小子之厉”,义无咎也。
【白话】《象辞》说:“年幼无知的孩子有危难”,不会发生什么危险的。
【原文】六二,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
【白话】六二,鸿雁飞起来逐渐前进到安稳的磐石之上,饮食和乐,吉祥。
【原文】《象》曰:“饮食衎衎,不素饱也。
【白话】《象辞》说:“饮食和乐”,说明决不是尸位素餐不干事情的。
【原文】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
【白话】九三,鸿雁飞起来逐渐前进到较平的山顶,好比丈夫远去出征而不复还,他的妻子非夫而孕难以生育,这当然是凶险的事;但却能以刚烈御强寇。
【原文】《象》曰:“夫征不复”,离群丑也;“妇孕不育”,失其道也;“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白话】《象辞》说:“好比丈夫远去出征而不复还”,离开自己的同类是值得忧虑的;“他的妻子非夫而孕难以生育”,因为违反了妇道;“但却能以刚烈御强寇”说明守正能够使丈夫与妻子和顺相保。
【原文】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白话】六四,鸿雁飞起来逐渐前进到高树之上,或许能找到较平的枝杈得以栖息,这样就没有愆尤。
【原文】《象》曰:“或得其桷”,顺以巽也。
【白话】《象辞》说:“或许能寻找到较平的枝杈得以栖息”,说明六四柔顺和服从。
【原文】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
【白话】九五,鸿雁飞起来逐渐前进到丘陵上,好比丈夫远出在外,妻子三年没有怀孕;但邪毕竟不能胜正,因此最终得到吉祥。
【原文】《象》曰:“终莫之胜吉”,得所愿也。
【白话】《象辞》说:“邪终久不能胜正,因此就得到吉祥”,实现了夫妇聚首的愿望。
【原文】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白话】上九,鸿雁飞起来逐渐前进到高山之上,漂亮的羽毛可以作为典礼上洁美的装饰品,吉祥。
【原文】《象》曰:“其羽可用为仪,吉”,不可乱也。
【白话】《象辞》说:“洪亮的羽毛可以作为典礼上洁美的装饰品,吉祥”,说明洁美高尚的志向不能相乱的。
「乾坤易之门」重新认识易经
乾坤易之门
最近看了曾仕强教授的易经课,感觉十分的有意思。
从小自己就比较喜欢这些传统的文学,十几岁的时候,就想学这些,开始的时候,当然是被占卜吸引过来的。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的水平有限,就没有深究了。所以很开心这里能够看到曾教授分享的知识。从曾教授的解释中,发现了很多以前认为不对的做法,在中国为啥存在,并有其存在的道理。当然每个人解读易经可能都不同,但是如果能够结合自身指导自己,那么说明就是对的!
而从曾教授的解说中,我们应该从好的方面去解读易经,并指导自己的行为。
个人感觉,先整体听完曾教授的课程,然后可以先占卜开始学习每一卦,然后并解读其内容,最后融会贯通,应该就可以不占卜,自然而然知道对待事情应该用变化了!
易经的由来易经其实是中国古代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想一想春秋以前夏商周的典籍,我也就能想到《易经》了,所以侧面说明它是积淀了中国古人的智慧,也从侧面表明的其强大的生命力。从其中的代表人物来看,伏羲--->周文王--->孔子了。可见其一脉相承。
个人对易经的一些肤浅推测:
从河图洛书上,‘伏羲们’根据这种特殊的自然现象(也可能是自己创造的,符合‘易’的道理),发现了数字的奇妙,发现了阴阳的变化的道理,使其能够很好的指导占卜,并作出推测,并且代代相传,并渐渐形成八卦的概念。
到了周文王那,由于其自身特殊的原因,将八卦推演到六十四卦,六十卦的演进不是严格的按照阴阳的变化演进,而是结合实际对其进行了合理的排序,所以这样就能更合理的阐释其思想。
最后到了孔子,孔子发现易经,也能很好的阐释其道理,所以对其十分推崇,并做了很多补充工作,更加增强了其生命力。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里就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从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易经包换的变化知识,已经沁入中国人的骨髓里了。所以了解更多的易经知识,还是十分有必要的!
易经十翼学习易经就是从易经十翼开始的学习,然后解读其内容,帮助自己。
具体的内容就是包括《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共有十篇,故称《十翼》。
八卦口诀乾三连 坤六断 震仰盂 艮覆碗
离中虚 坎中满 兑上缺 巽下断
按顺序解读六十四卦按照周易,六十四卦是有顺序的。所以开始学习的时候,可以按照顺序来学习,曾教授就是按照顺序来解读的,按照顺序如下:
01、乾为天
02、坤为地
03、水雷屯
04、山水蒙
05、水天需
06、天水讼
07、地水师
08、水地比
09、风天小畜
10、天泽履
11、地天泰
12、天地否
13、天火同人
14、火天大有
15、地山谦
16、雷地豫
17、泽雷随
18、山风蛊
19、地泽临
20、风地观
21、火雷噬嗑
22、山火贲
23、山地剥
24、地雷复
25、天雷无妄
26、山天大畜
27、山雷颐
28、泽风大过
29、坎为水
30、离为火
31、泽山咸
32、雷风恒
33、天山遁
34、雷天大壮
35、火地晋
36、地火明夷
37、风火家人
38、火泽睽
39、水山蹇
40、雷水解
41、山泽损
42、风雷益
43、泽天夬
44、天风姤
45、泽地萃
46、地风升
47、泽水困
48、水风井
49、泽火革
50、火风鼎
51、震为雷
52、艮为山
53、风山渐
54、雷泽归妹
55、雷火丰
56、火山旅
57、巽为风
58、兑为泽
59、风水涣
60、水泽节
61、风泽中孚
62、雷山小过
63、水火既济
64、火水未济
六十四卦卦序歌
歌曲如下:
上下经卦名次序歌
乾坤屯蒙需讼师, 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 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 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 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 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 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 是为下经三十四。
上下经卦变歌
讼自遁变泰归妹,否从渐来随三位。
首困噬嗑未济兼,蛊三变贲井既济。
噬嗑六五本益生,贲原于损既济会。
无妄讼来大畜需,咸旅恒丰皆疑似。
晋从观更睽有三,离与中孚家人系。
蹇利西南小过来,解升二卦相为赘。
鼎由巽变渐涣旅,涣自渐来终于是。
最后可以从这里看看曾教授的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50276281/?p=1
也希望大家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智慧!
《易经》第五十三卦——渐卦,爻辞原文及白话翻译
渐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第53卦,渐:表示循序渐进,不可心急之意,主吉象。好事慢慢在进行中,一切遵循正理常规即可,事业投资均能有收益。感情婚姻,更是结果收成,欢喜结局之时。这个卦是异卦(下艮上巽)相叠。艮为山,巽为木。山上有木,逐渐成长,山也随着增高。这是逐渐进步的过程,所以称渐,渐即进,渐渐前进而不急速。循序渐进,积少成多;渐进即利,性急即败。 得此卦者,逐步开运,凡事宜循序渐进,则谋事可成,不宜急进,性急则败。
第53卦 风山渐(渐卦)渐进蓄德 上上卦
运势:逐渐走向光明前途,凡事宜打根基,可得吉庆,但须防色情之难及文书错失。
事业:在经过一个相对静止的时期后,重新开始了事业的新阶段。这时最怕的是急躁冒进,务必循序上进,脚踏实地。同时注意品德修养,以沉着、谦逊的态度对待事业,可无往而不利。
经商:正处在稳步向前发展的阶段,要把握时机,既不可盲目乐观,也不要停步不前,而应采取逐步前进的策略,量力而行。遵守商业道德,以良好的服务,开拓市场。
求名:效法树木植根山上,逐渐生长的精神。在品德和学业两个方面,扎扎实实地提高自己。同时,肩负起改善社会风俗的责任。求名应以渐进为宜,切不可急进。
婚恋:不可操之过急。幸福、美满,夫妻白头和谐。
决策:时来运转的时刻已经到来,切莫错过良机。务必小心谨慎,渐进有益有利。以谦和的态度处世,可以得到强有力的支持,会获得重大成功。
【原文】渐:女归吉,利贞。
【白话】《渐卦》象征循序渐进:如同女子出嫁那样,按照一切婚嫁的礼节循序渐进,就会得到吉祥,有利于坚守正道。
【原文】《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白话】《象辞》说:《渐卦》的卦象是艮(山)下巽(风)上,表明高山上的树木逐渐长得高大,象征循序渐进;君子观看高山上的树木逐渐长得高大的情况,由是修养德性,改善社会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原文】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
【白话】初六,鸿雁飞起来逐渐前进到水涯旁边,落伍离群,显得不安;象征着年幼无知的孩子有危难,受到言语中伤,如果能够循序渐进,就不会受害。
【原文】《象》曰:“小子之厉”,义无咎也。
【白话】《象辞》说:“年幼无知的孩子有危难”,不会发生什么危险的。
【原文】六二,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
【白话】六二,鸿雁飞起来逐渐前进到安稳的磐石之上,饮食和乐,吉祥。
【原文】《象》曰:“饮食衎衎,不素饱也。
【白话】《象辞》说:“饮食和乐”,说明决不是尸位素餐不干事情的。
【原文】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
【白话】九三,鸿雁飞起来逐渐前进到较平的山顶,好比丈夫远去出征而不复还,他的妻子非夫而孕难以生育,这当然是凶险的事;但却能以刚烈御强寇。
【原文】《象》曰:“夫征不复”,离群丑也;“妇孕不育”,失其道也;“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白话】《象辞》说:“好比丈夫远去出征而不复还”,离开自己的同类是值得忧虑的;“他的妻子非夫而孕难以生育”,因为违反了妇道;“但却能以刚烈御强寇”说明守正能够使丈夫与妻子和顺相保。
【原文】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白话】六四,鸿雁飞起来逐渐前进到高树之上,或许能找到较平的枝杈得以栖息,这样就没有愆尤。
【原文】《象》曰:“或得其桷”,顺以巽也。
【白话】《象辞》说:“或许能寻找到较平的枝杈得以栖息”,说明六四柔顺和服从。
【原文】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
【白话】九五,鸿雁飞起来逐渐前进到丘陵上,好比丈夫远出在外,妻子三年没有怀孕;但邪毕竟不能胜正,因此最终得到吉祥。
【原文】《象》曰:“终莫之胜吉”,得所愿也。
【白话】《象辞》说:“邪终久不能胜正,因此就得到吉祥”,实现了夫妇聚首的愿望。
【原文】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白话】上九,鸿雁飞起来逐渐前进到高山之上,漂亮的羽毛可以作为典礼上洁美的装饰品,吉祥。
【原文】《象》曰:“其羽可用为仪,吉”,不可乱也。
【白话】《象辞》说:“洪亮的羽毛可以作为典礼上洁美的装饰品,吉祥”,说明洁美高尚的志向不能相乱的。
“考古”惊人发现:中国五千年茶文化的总源头竟然是《易经》!
原创: 茶易师
乍见如此“雷人”标题,不知有否吓到各位???...,没错,你没看错,中国五千年茶文化的总源头,正是《易经》!
首先要向各位报告:此文并非专家学者学究派们的所谓学术报告,亦非考古学家有板有眼的所谓考古研究。因要学它几分“考古”韵味,所以行文不免显长,为便于各位省时阅读,下面就以一简单直观的行文大纲为诸君做个梳理简介,大纲了解过后,相信大家便会明了:我等所言为何?同时也会明了:以上所述乃当真果然。好了,闲话少说言归正传,请各位小伙伴们赶快搬好自己的小板凳入席坐定,且听某细细道来罢!
先来一首打油诗:
《行文大纲》
小小行文大纲,并无条条框框;
浩浩文化千年,果真举世无双!
【1】中华文明的最早起源——有说5000、7000年前、有说8000、9000年前,始终未能形成定见——不过起码可追溯到伏羲之前。
伏羲先天八卦图
【2】中华民族的人文先祖——伏羲:仰观俯察、始作八卦,于是成就了《易经》最为原始根本的理论及哲思体系,从而开了中华民族文明之肇始。
【3】中华文化的最早形成——距今五千多年前的炎帝、黄帝:这是全世界所公认的中华民族文化史。
【4】中国五千年茶文化——与五千年中华文化几乎同步,并贯穿五千年中华文化发展的整个历程,因此也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5】中华文化的总源头——《易经》:炎帝神农《连山易》——黄帝《归藏易》——周文王《周易》——《易经》的理念及思维方式成为中华民族最根深蒂固及最原始的文化基因。
【6】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神农氏(连山氏)——尝百草、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发现并利用茶,开五千年茶文化先河——成为全世界共同的茶祖——据伏羲先天八卦创作《易经》——《连山易》——用于万民教化及日常生产生活指导。
【7】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归藏氏)——创作《易经》——《归藏易》——用于万民教化及日常生产生活指导。
【8】周文王——三千多年前,文王被拘羑里,演八卦为六十四卦——创作《周易》。
茶圣陆羽及《茶经》
【9】茶圣陆羽——与《易经》结缘——9岁便会用《易经》占卜,为自己算卦并为自己取名陆羽——根据《易经》文化思想——创作世界第一部茶学及茶文化专著《茶经》,深深影响全世界茶文化的发展。
【10】古今中外——无论是中国的《茶经》、《茶录》、《大观茶论》、《茶典》、《茶史》等茶学茶文化专著、还是国外以日本为代表的《吃茶养生记》,所有跟茶及茶文化相关的思想体系或精神领域,无一不是以中国文化元素为蓝本而得以延伸演化,无一不在体现《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阴阳对立统一与天人合一思想。
【11】 由一个常识性的简单逻辑而印证出来的旷世定论!
★ 中国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总源头是《易经》!
★ 中国五千年茶文化的总源头是《易经》!
★{一部伟大的《易经》囊括了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更囊括了中国五千年茶文化、乃至于世界所有茶文化的方方面面!}
以下是详细报道:
都知道中华文化、或者说中国文化,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而在这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且繁荣璀璨浩瀚庞杂的大文化体系中,有一个可爱的小伙伴,几乎是伴随并贯穿着整个中国文化的生发起源与发展壮大、直至如今在全世界范围都显得无比耀眼光辉的整个历程。这个小伙伴,就是我们的茶文化。
千百年来,别看她虽只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小支流,她却能凭着自己无限的融合承载力、以及无限的演化衍生力,与东南西北不同时空领域的各种不同文化形态非常友好和谐地交融和合在一起,而且已经在不同层面深深影响着全世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终甚至还形成了一种大气磅礴且蔚为壮观的茶文化景象,令举世为之瞩目、为之感到赞叹。
一.首先跟大家聊聊: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总源头——《易经》
中国历史上,《易经》曾先后出现过三次,依次为《连山易》、《归藏易》以及《周易》。无论是已经失传的神农《连山易》与黄帝《归藏易》,还是现仅存于世已经有着近三千多年历史的《周易》,千百年来其名称不管怎么个叫法,我们都约定俗成地以《易经》统称之。
大家常说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化,中华儿女都是炎黄子孙,如果我们硬要将中华文化的起源往回倒,除了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伏羲,如果我们不作过多提及的话,倒到最后尚有史可载为凭的,大概到人文始祖炎帝和黄帝,差不多就该打止了。向来所谓中国五千年文化的这个说法,也正是自此而来。
众所周知,《易经》向来就被尊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简单概括来说,自中华文化从伏羲与炎黄二帝开始往下,无论是正统还是民间,无论是传统所谓的伏黄老孔以及所谓三教中的儒家、道家和自印度传入中国的释家,还是所谓九流中的纵横家、杂家、法家、农家、阴阳家......,乃至于中国历史上曾百花齐放各争其鸣、形形色色各派林立的诸子百家,只要大家能看到的能想到的,其学术学说思想体系都是以《易经》为根本依归、都是或直接或间接从《易经》中吸取论据养分、并最终由此而得以形成与建立的,所有的中华文化都脱离不了《易经》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所不包的象数理占之体系范畴,因此才说《易经》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总源头。这种观点无论是在正统专业学术领域,还是非正统民间野史,都已经成为一个举世之公论与定论。
尽管如此,可能还是会有一些朋友会心有所疑,在他们看来,《易经》只是用来搞封建迷信算卦占卜的,甚至带有相当神秘与迷信的色彩,对此我想说的是,那恰恰只是因为他们对《易经》给予了片面且神秘迷信色彩的粗浅认知与定位罢了,却忽略了其大道至简、习常平易、朴实本真、百姓日用而不知等真正大有价值的这些面。当然,因限于篇幅,这个话题我们不便展开细谈,以后若有机会再与大家详作延伸探讨。
二.中国的茶文化真有五千年吗?
众所周知,茶与茶文化的发源地都是中国。据科学家们考证,早在近七八千万年前地球上就已经出现了茶树品种,但直到几千万年之后,茶才被人类发现。按各种史料记载及传说,茶最早被人类发现并认知应用的,乃是距今五千多年前的炎帝神农氏。
其实在中唐以前被广泛用到的是“荼”字,而不太能看到“茶”这个字眼。无论是《诗经》中多达七个场次提到的“荼”、还是《尔雅.释木》中提及的“苦荼”、还是《神农本草经》中“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论述,虽然很多人普遍认为以上各处所言之“荼”,就是大家所说的的“茶”,荼茶两字实为一体,但还是有人对此提出不同观点,对此,我们也没有必要去作过多考据。不管它们之间到底有如何渊源,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特定的情境里,“荼”是完全可以表示“茶”的确切含义的,这就够了。
另外,还有一个我们始终无法否认也无法忽略的事实是,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具有划时代里程碑的意义,而以它的作者茶圣陆羽为代表,其在《茶经》中更是直接讲到“茶者,南方之嘉木...,其名有曰荼、槚、蔎、茗、荈...,以及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等论述,就足见陆羽所持的坚定立场,不仅直接开宗明义将“荼”字去掉一笔,自此开“茶”字为用的风潮,更是铁口直断言辞凿凿地将神农氏尊为“茶祖”。
从狭义的角度而言,所谓茶文化的历史着实难以考据并形成共识,但如果从广义上来讲的话,我们所讲的茶文化可以说自神农尝百草发现并应用茶以来,茶文化就已经在不知不觉且自然而然地形成并丰富起来了。
由此可见,茶及茶文化的整个发展历时已经足足五千余载,因此我们自然敢理直气壮并自豪地说:中国的茶文化已经有五千年悠久深厚的历史了...。
三.《易经》与茶及茶文化的紧密关联
(一)茶祖神农氏与《易经》的不解之缘
据传炎帝共传承了九代,合530年,第一代炎帝称神农氏,往后依次是帝魁、帝承、帝明、帝直、帝氂(mao)、帝哀、帝克、榆罔。炎帝神农氏曾在伏羲八卦的基础上创作形成过一部易经,因神农氏又称连山氏,因此这部易经被名为《连山易》。
巧的是,神农氏同时也是尝百草、发现并对茶加以应用的第一人。神农氏因《连山易》的知识与易经的卦象原理,在农业领域多有应用,比如根据益卦卦象发明制作原始的农业工具耒耜;根据离卦卦象编草制作成打猎捕鱼的罗网;根据噬嗑卦象聚集大家形成集市、彼此互通有无交易而退各取所需......,因此对于善于发现并利用茶的药用价值以及创作应用《连山易》的神农氏,《易经》与茶竟然在神农氏身上同时得以体现,其联系之紧密缘分之深厚,不言而喻,我们也大可以脑洞大开去加以想象......。
(二).茶圣陆羽与《易经》的不解之缘
《易经.渐卦》
首先要说的是,陆羽的名字、以及他的人生经历与《易经》就有着莫大的渊源。据《天门县志》、《上饶县志》、《新唐书.陆羽传》、《唐才子传.陆羽》以及后来陆羽29岁时的自传《陆文学自传》等各种文献典籍记载与民间传说,陆羽3岁左右时因长相丑陋且口吃结巴,被亲生父母抛弃成为弃儿,所幸的是被路过的今湖北天门龙盖寺高僧住持智积禅师收养,因其天资聪颖,甚得禅师喜欢,并有意培养为自己的衣钵传人,而陆羽自小不愿学佛也不愿意皈依佛门,却对儒家文化很感兴趣,为此后面与师父甚至还起了很大冲突,于是十二岁时不得不离开寺庙进了戏班子演丑角戏等等,这是后话。
《唐国史补》卷中《陆羽得姓氏》、《新唐书》及《唐才子传》等史料均记载说等到陆羽长大(有说9岁,从他小就开始喜欢并学习儒家文化,加之也有可能高僧师父智积禅师对他在诸如《易经》玄学方面有所点拨,尤其是他后面在《茶经》中熟练用到《易经》文化、以及根据其自传记载陆羽还写过与《易经》有莫大关联的《占梦》一书,可知他一直比较喜欢学习研究 《易经》,因此我们推测和想象他9岁便懂得用《易经》占个卜并不是什么难事,是完全有可能的)后,他自己给自己占了一卦,得水山蹇卦之风山渐卦,上六爻为动爻,因此他根据《易经》渐卦上六爻的爻辞: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给自己取名陆羽,字鸿渐。当然了从陆羽自己给自己的占卦断卦情况来看,蹇卦和渐卦的含义确实也跟他自己一生的经历比较符合,颇具传奇色彩。
(三).《茶经》与《易经》的不解之缘
其次要说的是《茶经》与《易经》也有着非常好玩的密切联系,举个例子好了,如果大家仔细看过《茶经》,一定不会对《茶经.四之器》这个部分的内容感到陌生:“风炉,以铜铁铸之...凡三足,古文书二十一字。一足云:“坎上巽下离乎中”;一足云:“体均五行去百疾”;一足云:“圣唐灭胡明年铸”...后面还有:“巽主风、离主火、坎主水,风能兴火,火能熟水...”等等内容,这些可都是《易经》里面原原本本的八卦及五行知识啊,而作为茶圣的陆羽,竟能将《易经》在他的《茶经》中运用的如此贴切,让人不得不为他的茶学及《易经》文化造诣感到佩服。
以上只是略举几个例子稍加说明而已,整部《茶经》,从茶的种植、到采摘加工制造、到茶具茶器的制作选用、到煮茶之法及品饮之道...,其所讲的方方面面,其实都在《易经》的含括之内,其它茶学或茶文化方面的延伸应用,就更不用提了。从更严格的意义上来说,不止是《茶经》,整个与茶相关的茶学茶文化,无一不是《易经》阴阳与五行平衡、简易返璞、素然归真等哲理思想的体现,我想这就是《易经》与中国茶文化形影相随并深刻影响茶文化最直接最活生生的铁证吧。
四.结论:
《易经》不仅是五千年中国文化的总源头,更是五千年中国茶文化的总源头!至于它们之间密不可分的种种关联与景象,一时半会难讲不完,惟愿往后能随时向众先进请益、并不断挖掘不时与大家分享,以期与诸君共奋进。
-END-
声明:茶易师(李峰)一般只发表原创内容,如有转载,会予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