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姻缘

王宇森这个名字怎么样(王宇森)

王宇森这个名字怎么样(王宇森)

北京农学院2022级同学同上一堂劳动教育“大思政课”

“本来以为大学主要在教室上课,没想到来到北农,老师先带我们到大棚种蔬菜,让我们体验现代农业科技的魅力,太有意思了,太有意义了!”参加劳动实践“大思政课”的2022级同学罗小丽拿着一颗蔬菜苗兴奋地说。

为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提高劳动能力,学校立足“农”的特色,将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广大2022级同学进入大学校园的“入门课程”,作为必修的“大思政课”。针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北京农学院充分挖掘校内农事劳动资源,将课堂由田间地头搬到校内基地场站,组织52个班级的1644名新生在校内实践基地开展劳动实践,学习农事知识,锻炼农事技能,增强劳动精神,让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劳动这堂“大思政课”中增强对“社会主义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的深刻认知。

意想不到的“劳动第一课”

位于学校图书馆西南侧的连栋温室大棚四季如春,棚里全年一派繁忙景象,充满收获的喜悦。刚一入学,北京农学院新生们就来到大棚里参与蔬菜种植和采收。

“我学习了很多专业词汇,比如育苗、扦插……我知道了平时吃的蔬菜的成长过程,对农业有了直观的感受。”参与劳动实践的同学们既好奇又兴奋。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解水培和无土栽培等现代化的种植技术,认真仔细地播种、采摘,劳动热情十分高涨。新生种植的7200株各类菜苗如今已经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再次到大棚中开展劳动实践的同学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掩饰不住内心的的激动和高兴。

泥土地里感知劳作艰辛

打地垄是重要的农事活动,但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见过和实际操作过。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田地,实地学习如何正确使用铁锹、铁耙等农具,实地参与翻地、平地、打垄。第一次接触农具的同学们,新奇地拿起农具,兴奋地投入到劳动实践当中,在老师的示范指导下,用铁锹将土铲出堆成田埂,再仔细进行修整打垄,最后用耙子把种植区的土壤整理平整,为后期移栽做好铺垫。一节课下来,同学们的劳作渐渐变得有模有样。

陈青然同学说:“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农耕活动,原本以为会很简单,但实际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也切实体会到了农耕的不容易,短短两个小时的打垄就已经让我腰酸背痛,可以想象农民平时劳作是多么艰辛。粮食真的来之不易,今后我要从自身做起,更加珍惜粮食、绝不浪费一粒米。”

为校园树木穿“冬衣”

为树木涂白、杀菌防虫、保暖,帮助树木过冬,这些大多只在电视上看到过的场景,如今真实地出现在校园里,同学们成为了亲身参与者。

同学们重温老师讲解过的树木防护知识,认真地动手做着准备工作。有的负责将生石灰、石硫合剂按一定比例进行安全配比,有的往树干上缠绕胶带统一刷漆的高度,有的将调好的白漆进行分装,有的分发排刷……同学们分组分片把调好的石灰乳根据标定的基准线均匀地涂在每一棵树干上,大家不怕脏、不怕累,默契合作,为校园的树木都换上了白色“冬装”,确保校园树木顺利过冬。

王宇森激动地说:“这次活动中,我学到了树木养护知识,还掌握了树木防护漆的粉刷技巧。虽然很累,但能为学校环境的美化出点力,我觉得特别开心!”。

感受落叶循环之旅

每年秋冬之交,校园里落叶随处可见,赏落叶的同时也要随时做好清洁工作。同学们也拿起扫把,分区包干,连续多日协助校园工人清扫校园干道和草坪里的落叶,并将其装进一个个大的编织袋中。

“这些落叶不是垃圾,而是宝贝。树叶被送到发酵厂里可以变成肥料……”在劳动现场,老师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特殊的专业课。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对微生物发酵知识产生了极大兴趣,对于今后专业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加渴望。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独特的综合育人价值,学校积极发掘校内资源组织开展农事劳动教育,使“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内心深处,引导学生增强知农爱农的使命担当,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北京农学院2022级同学同上一堂劳动教育“大思政课”

“本来以为大学主要在教室上课,没想到来到北农,老师先带我们到大棚种蔬菜,让我们体验现代农业科技的魅力,太有意思了,太有意义了!”参加劳动实践“大思政课”的2022级同学罗小丽拿着一颗蔬菜苗兴奋地说。

为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提高劳动能力,学校立足“农”的特色,将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广大2022级同学进入大学校园的“入门课程”,作为必修的“大思政课”。针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北京农学院充分挖掘校内农事劳动资源,将课堂由田间地头搬到校内基地场站,组织52个班级的1644名新生在校内实践基地开展劳动实践,学习农事知识,锻炼农事技能,增强劳动精神,让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劳动这堂“大思政课”中增强对“社会主义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的深刻认知。

意想不到的“劳动第一课”

位于学校图书馆西南侧的连栋温室大棚四季如春,棚里全年一派繁忙景象,充满收获的喜悦。刚一入学,北京农学院新生们就来到大棚里参与蔬菜种植和采收。

“我学习了很多专业词汇,比如育苗、扦插……我知道了平时吃的蔬菜的成长过程,对农业有了直观的感受。”参与劳动实践的同学们既好奇又兴奋。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解水培和无土栽培等现代化的种植技术,认真仔细地播种、采摘,劳动热情十分高涨。新生种植的7200株各类菜苗如今已经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再次到大棚中开展劳动实践的同学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掩饰不住内心的的激动和高兴。

泥土地里感知劳作艰辛

打地垄是重要的农事活动,但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见过和实际操作过。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田地,实地学习如何正确使用铁锹、铁耙等农具,实地参与翻地、平地、打垄。第一次接触农具的同学们,新奇地拿起农具,兴奋地投入到劳动实践当中,在老师的示范指导下,用铁锹将土铲出堆成田埂,再仔细进行修整打垄,最后用耙子把种植区的土壤整理平整,为后期移栽做好铺垫。一节课下来,同学们的劳作渐渐变得有模有样。

陈青然同学说:“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农耕活动,原本以为会很简单,但实际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也切实体会到了农耕的不容易,短短两个小时的打垄就已经让我腰酸背痛,可以想象农民平时劳作是多么艰辛。粮食真的来之不易,今后我要从自身做起,更加珍惜粮食、绝不浪费一粒米。”

为校园树木穿“冬衣”

为树木涂白、杀菌防虫、保暖,帮助树木过冬,这些大多只在电视上看到过的场景,如今真实地出现在校园里,同学们成为了亲身参与者。

同学们重温老师讲解过的树木防护知识,认真地动手做着准备工作。有的负责将生石灰、石硫合剂按一定比例进行安全配比,有的往树干上缠绕胶带统一刷漆的高度,有的将调好的白漆进行分装,有的分发排刷……同学们分组分片把调好的石灰乳根据标定的基准线均匀地涂在每一棵树干上,大家不怕脏、不怕累,默契合作,为校园的树木都换上了白色“冬装”,确保校园树木顺利过冬。

王宇森激动地说:“这次活动中,我学到了树木养护知识,还掌握了树木防护漆的粉刷技巧。虽然很累,但能为学校环境的美化出点力,我觉得特别开心!”。

感受落叶循环之旅

每年秋冬之交,校园里落叶随处可见,赏落叶的同时也要随时做好清洁工作。同学们也拿起扫把,分区包干,连续多日协助校园工人清扫校园干道和草坪里的落叶,并将其装进一个个大的编织袋中。

“这些落叶不是垃圾,而是宝贝。树叶被送到发酵厂里可以变成肥料……”在劳动现场,老师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特殊的专业课。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对微生物发酵知识产生了极大兴趣,对于今后专业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加渴望。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独特的综合育人价值,学校积极发掘校内资源组织开展农事劳动教育,使“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内心深处,引导学生增强知农爱农的使命担当,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北京农学院2022级同学同上一堂劳动教育“大思政课”

“本来以为大学主要在教室上课,没想到来到北农,老师先带我们到大棚种蔬菜,让我们体验现代农业科技的魅力,太有意思了,太有意义了!”参加劳动实践“大思政课”的2022级同学罗小丽拿着一颗蔬菜苗兴奋地说。

为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提高劳动能力,学校立足“农”的特色,将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广大2022级同学进入大学校园的“入门课程”,作为必修的“大思政课”。针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北京农学院充分挖掘校内农事劳动资源,将课堂由田间地头搬到校内基地场站,组织52个班级的1644名新生在校内实践基地开展劳动实践,学习农事知识,锻炼农事技能,增强劳动精神,让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劳动这堂“大思政课”中增强对“社会主义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的深刻认知。

意想不到的“劳动第一课”

位于学校图书馆西南侧的连栋温室大棚四季如春,棚里全年一派繁忙景象,充满收获的喜悦。刚一入学,北京农学院新生们就来到大棚里参与蔬菜种植和采收。

“我学习了很多专业词汇,比如育苗、扦插……我知道了平时吃的蔬菜的成长过程,对农业有了直观的感受。”参与劳动实践的同学们既好奇又兴奋。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解水培和无土栽培等现代化的种植技术,认真仔细地播种、采摘,劳动热情十分高涨。新生种植的7200株各类菜苗如今已经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再次到大棚中开展劳动实践的同学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掩饰不住内心的的激动和高兴。

泥土地里感知劳作艰辛

打地垄是重要的农事活动,但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见过和实际操作过。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田地,实地学习如何正确使用铁锹、铁耙等农具,实地参与翻地、平地、打垄。第一次接触农具的同学们,新奇地拿起农具,兴奋地投入到劳动实践当中,在老师的示范指导下,用铁锹将土铲出堆成田埂,再仔细进行修整打垄,最后用耙子把种植区的土壤整理平整,为后期移栽做好铺垫。一节课下来,同学们的劳作渐渐变得有模有样。

陈青然同学说:“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农耕活动,原本以为会很简单,但实际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也切实体会到了农耕的不容易,短短两个小时的打垄就已经让我腰酸背痛,可以想象农民平时劳作是多么艰辛。粮食真的来之不易,今后我要从自身做起,更加珍惜粮食、绝不浪费一粒米。”

为校园树木穿“冬衣”

为树木涂白、杀菌防虫、保暖,帮助树木过冬,这些大多只在电视上看到过的场景,如今真实地出现在校园里,同学们成为了亲身参与者。

同学们重温老师讲解过的树木防护知识,认真地动手做着准备工作。有的负责将生石灰、石硫合剂按一定比例进行安全配比,有的往树干上缠绕胶带统一刷漆的高度,有的将调好的白漆进行分装,有的分发排刷……同学们分组分片把调好的石灰乳根据标定的基准线均匀地涂在每一棵树干上,大家不怕脏、不怕累,默契合作,为校园的树木都换上了白色“冬装”,确保校园树木顺利过冬。

王宇森激动地说:“这次活动中,我学到了树木养护知识,还掌握了树木防护漆的粉刷技巧。虽然很累,但能为学校环境的美化出点力,我觉得特别开心!”。

感受落叶循环之旅

每年秋冬之交,校园里落叶随处可见,赏落叶的同时也要随时做好清洁工作。同学们也拿起扫把,分区包干,连续多日协助校园工人清扫校园干道和草坪里的落叶,并将其装进一个个大的编织袋中。

“这些落叶不是垃圾,而是宝贝。树叶被送到发酵厂里可以变成肥料……”在劳动现场,老师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特殊的专业课。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对微生物发酵知识产生了极大兴趣,对于今后专业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加渴望。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独特的综合育人价值,学校积极发掘校内资源组织开展农事劳动教育,使“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内心深处,引导学生增强知农爱农的使命担当,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社交恐惧症——森田误区

森田误区

森田疗法是一种面对生活的态度,却被一些患者当成去除症状的方法;森田疗法教人放弃病态的执着,反倒被一些人当成最后执着的手段;森田疗法注重的是内涵,却被一些人解读为形式……因此,在森田疗法的实践中存在诸多误区。

森田教授提出,要以事实为真的态度面对生活,要以接纳的态度包容自己。“理应如此”与“事实如此”反映了患者内心冲突关键之所在,“恶智”的存在阻碍了患者领悟放下执着。对于治疗,并不是简单的症状缓解,更多的是个性的陶冶。

是态度,不是方法

森田疗法是一种人生态度,而不是去除症状的方法,但很多患者却沉浸在对方法的执着当中而无法体会森田的真谛。

一位男性患者在社交中害怕和别人对视,总是感觉自己不会说话,表情不自然,因此回避社交,尤其是和异性的交往。更严重的是,就算他睡觉的时候都担心自己的呼吸会影响别人。虽然他一直试图努力走出来,但他的努力却仅仅停留在思想的层面,而在生活中却依然不敢和别人接触。当我指出他逃避生活,没有做到“为所当为”的时候,他就努力完成我给他留的任务,逼着自己和女孩说话,参加聚会。但最后他“能量耗竭”了,又退缩到了自己的世界之中。

他依然把“为所当为”当成治愈的手段,而非人生的态度。在他的内心当中依然抗拒自己——他不能接受自己是一个不会讲话,紧张不自然,无法让所有人喜欢的人。

之后他给我发来了这样的邮件:“王宇老师,成功的治疗是不是要挣扎、冥思苦想,还是灵光乍现,反正就是搞明白一些事才算成功,不是说成功需要努力的吗?”

如果依然把治愈当成是症状的解决,那么想必他只会被现实撞的 “头破血流”。毕竟,真正地治愈是放弃对“治愈”的执着,甘心接受自己的缺陷,不如人之处,别人的否定,并停止一切无谓的抗争。

顺应自然,不仅是客观世界的自然,也包括自己作为一个人存在的自然。而为所当为就是,就算痛苦也要面对生活而不能躲到一个人的世界之中。

是体会,非语言

一些人把森田的理论背诵的滚瓜烂熟,就好像毛主席语录一般。当他恐惧的时候他会告诫自己“顺其自然”,当他逃避的时候告诉自己要“为所当为”,例如,一位失眠的患者,当他失眠的时候就告诉自己睡不着就睡不着吧,结果他满脑子都想着“睡不着就睡不着”这句话,反倒更加干扰了自己的睡眠。

因此,森田疗法是行动,而非语言,或者说要领会要义,而非当成口号。

王宇老师:

您好,我是咨询过你一次的女大学生,我买了你的书还有一些森田的书,状态好一阵,歹一阵的,可能是我没有体会到书里的精髓,所以我还是感觉没有真正走出来。

但是老师,我对顺其自然有一些疑惑,仿佛走入了误区,希望能得到您的指点。您在书中强调要放下这些完美主义的病态的追求,我也发现了自己的病态追求,就是希望周围的人都觉得我很好,很完美,成为焦点。所以前一段时间我致力于消除这些病态要求,比如,睡不好,脸上痘痘多的时候,我就对自己说:“不要在意啦,不好也不要紧,自己就是这个样,要接受最真实的自己”。但是好像这样的劝说并没有在心理上起到什么作用。每次遇到一样的事还是会纠结一下,难过一下。

安慰自己“不要在意啦,不好也不要紧,自己就是这个样,要接受最真实的自己”本身并没有错,错在于她的“口不对心”。这些话没有真正地走进她的心里,她的内心依然幻想完美,成为焦点。她只是把这些话当成减轻焦虑的手段而已,她依然不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只有用心“体悟”到自己执着,只有发现自己的“恶智”,只有明白“顺应自然”的真谛,才能接纳症状与不完美的自我。这一切并不是语言的命令,而是一种内心的感触,如此才能达到医治的效果。

“所谓体会,是亲身实践,验证之后获得的具体感受。而所谓理解是根据推理判断得出的‘应该如此’,‘必须这样’等抽象知识。不过最深刻的理解是在具体实践和体验之后产生的。犹如,不吃梨子,就不知道梨子的滋味那样。

所谓释迦摩尼苦行修炼六年之后始得大彻大悟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诸行无常,生者必灭’。一语所表述的事理。而且对他分析到最后也就是“人纵有死”的意思。由此可见,所谓领悟,主要是主观上自己本身亲身体会到了诸行无常这一自在的至高境界,而不是理解性的认识。理解和体会,在彻底领悟之后,两者就可以达到完全一致。但是,如果局限在思想矛盾和迷惑不解之中时,其差距之大,真是说不清边缘。”——森田.正马

何谓“顺应自然”

一位患者写道:按照“顺其自然”的理论,出现在意自己形象的思想不是很正常的心态吗?不是不应该抗拒它吗,因为也抗拒不了。但是又说要放下这些想法,这让我产生很多痛苦。结果是我不知道如何放下,因为您也没有具体指点当思想挣扎的时候如何理顺,我开始矛盾了,我该怎么做,什么才是真正的顺其自然?到底是什么地方顺其自然呢?很多心态问题都可以运用这个原理吗?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我疑惑了。

放下的并不是想法,而是把自己变得“正常”的执着。一些患者非常拘泥于理论,非要把找到一个绝对正确的真理,然后把一切烦恼和痛苦往其中套用,之后用这个“万金油”来解决一切的难题。这里面既包含了去除症状的执着,也提示了他十分缺乏安全感,需要一套绝对正确的理论来指导,这样他才能不那么恐惧。

非要搞清楚该怎么做,什么地方要顺其自然,如何理顺自己思想矛盾,沉浸在其中反倒是一种强迫。他就好像一个马上要输光一切的赌徒,他满脑子想的是如何逃避失败,而不是真的要反省自己。

所以,此时的“放下”就是,要“放下”搞清楚、弄明白的执着,带着矛盾去生活。执着把一切分清,过于依赖理论只是一种强迫——森田式强迫。

森田式强迫

森田疗法本是教人“向善”,但对于一些病态执着的患者来说,森田疗法反倒成了他与现实对抗的手段。虽然,他在形式上完全按照森田疗法的教导去做,但在实质上,他依然把这一切当成逃避现实与自我的手段。最终,他反倒落入了“森田式强迫”之中无法自拔——拘泥于治疗的形式,而非疗法的精髓,他幻想自己成为一个“森田战士”,来达成他的“治愈”幻想。

一位男性患者因为害怕否定与失败,他一直都在逃避人际与生活。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他整天沉浸到对森田疗法的研究当中。为了“体悟”,也为了“为所当为”,他总是拼命给自己找事情做,不敢让自己停下来,似乎一停下来就有违森田的教义,就治不好了。因此,就算大过年的他都逼着自己不和亲戚来往,一个人躲在家里找事情做,他幻想自己成为森田战士,进而减轻自己的紧张和恐惧,之后就可以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成功的人了。

他虽然在做,但他的“做”,不过是一种“逃”——他幻想通过“做”来维系“理应如此”,进而逃避“事实如此”。他太过执着以至于走火入魔,因为不能放弃伟大的幻想,所以他把森田疗法当成了“修炼”的工具,最后沉浸到理论而忽视了生活。这本身已经脱离了该疗法的本质,成了一种强迫。

一些患者为了做到极致,竟然在家里构建了一个森田住院治疗的环境,他竟然也如书上所说,十几天封闭在家里,不下床,不说,不动。他幻想通过这种“住院森田”可以打破他的束缚。但如此可笑的刻意模仿只会让他成了一个笑话,如果森田疗法本身成了一个人的包袱,那么还不如放弃对森田疗法本身的执着。森田疗法强调对生活的体悟,而不是对疗法本身,所以,越是沉浸在疗法,而远离现实,远离生活只会加重思想矛盾,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