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刘连仁和小野田:中日最强单人野外生存能力大比拼
刘连仁和小野田宽郎,一个中国人一个日本人,两者都因为战争的牵涉而成为野外生存的传奇人物。前者被日军抓为劳工,出逃后在北海道冰天雪地的艰难环境中坚持了13年;后者作为遗留日本兵,在菲律宾的热带雨林中打了30年游击战。这两个人在中国和日本,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尤其是他们的野外生存经历被后人们广为研究。那么,这两名荒野求生的达人,谁的综合生存实力更技高一筹呢?我们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一、气候对比
刘连仁1944年9月被日军抓走后,经青岛坐船被押送到北海道的煤矿挖煤。1945年7月,不堪折磨的刘连仁逃进山林,开始了长达13年的野外逃生生涯。众所周知,北海道位于日本列岛最北部,纬度介于北纬40度33分至45度33分之间,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由于地处纬度较高的地带,加上洋流的原因,该地冬夏间气温相差非常大:盛夏8月的平均气温在28度左右,而隆冬的1月平均气温可低至零下20度。北海道的夏季非常短暂,但冬季很长,每年10月到第二年的5月都是严寒的冬天,11月至次年4月有积雪,最深可超过4米。
北海道的冬季长达半年以上,最低气温可达到零下30度以下,这样的气候条件对于野外生存而言是非常严峻的考验。漫长的冬季和严酷的自然环境限制了植物和动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应的食物来源也受到很大的限制。刘连仁在这样的环境下能生存十几年,实属相当不易。
■北海道冬季景色,该岛纬度较高,每年大半时间为冬季,积雪期可长达6个月,对野外生存具有诸多非常不利的限制。
反观小野田宽郎,他所处的菲律宾地区气候环境则要优越得多。小野田在1945年2月美军登陆卢邦岛之后就退入岛上的丛林中,直到1974年3月才缴械投降。该岛位于北纬12度左右,属于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8℃,一年只有两个季节:6-10月的雨季和11月-次年5月的非雨季。当地气候湿热,植被茂盛,物产丰富,具有相当便利的野外生存条件。
■卢邦岛鸟瞰图,该岛位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西南115公里,面积192平方公里。该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植被茂盛,物产丰富。
对比之下,刘连仁所处的北海道和小野田所处的卢邦岛具有完全不同的气候特征,导致两地的野外生存条件有着天渊之别。在气候方面刘连仁所面对的困难和挑战明显远大于小野田,所以在这一点的对比上刘连仁完胜。
二、装备对比
俗话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野外生存很重要的一点是装备要到位。刘连仁作为一名逃亡的劳工,据他回忆当时逃跑之前只在日本人的厨房抓了点干粮,除了随身穿着的衣服鞋子外根本没有机会携带任何的其它装备和器具。在北海道十几年的时间里,刘连仁的生活用具和衣着都相当简陋,基本上全部来自于日本人的破烂:衣服是捡来的,只要能御寒,不管是女人的衣服还是破烂的布条一律来者不拒;吃喝的用具和烤火的炉子都是捡自当地人遗弃的废品,挖洞(刘连仁度过严冬的诀窍,后文会提到)的旧铁锹也是捡自日本人的工棚。
■博物馆中保存的刘连仁在逃亡期间所使用的衣服、鞋子和烧水壶,相当破旧和简陋,全是日本人遗弃的破烂货。
而小野田宽郎在卢邦岛期间的装备用具,和刘连仁比较简直是另一个极端,可谓是武装到了牙齿。小野田作为一名专门遗留在卢邦岛上进行游击作战的军人,他的各种装备一应俱全,无论是军装、鞋袜、水壶,还是雨具、帐篷、餐具,最为重要的是他随身拥有多款武器,而且弹药还非常充足。有了这些东西,小野田在野外生存时便掌握了极大的主动性,这是刘连仁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1974年3月回到日本国内后,小野田宽郎在卢邦岛上的所有私人物品,共计86件(约46公斤重),包括一把指挥刀、两支步枪、砍刀、剔骨刀、刺刀等武器和装备,全部成为展示品向公众展出。
在装备对比上,刘连仁对比小野田宽郎具有绝对的劣势,因此前者在进行野外生存时所面对的困难和挑战毫无疑问是远远大于后者的,所以在这一点上刘连仁依旧完胜小野田。
三、体格对比
人的体质和健壮程度在野外生存时占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所谓优胜劣汰物竞天择,严酷的大自然只会让更为强健的人存活下来。1913年出生的刘连仁作为一名山东汉子,身高超过1米8,1944年被日本人抓捕当劳工时年龄处于壮年期的31岁,体重约为180斤,在当时的国人当中绝对算得上是身高体壮。据刘连仁回忆,在北海道煤矿的半年多时间内,同行的200多名中国劳工因为疾病、劳累、冻饿和日本人的折磨杀害仅剩下70来人,死亡率超过70%,他不仅能幸存下来且还能成功逃跑,其体格确实有过人之处。
在接下来的13年中,刘连仁能在北海道的恶劣生存环境里坚持到获救,虽然体重下降到120斤左右,但期间没有留下残疾,回国之后活到2000年以87岁高龄才去世,可见他的内体和外体都是非常健硕的。
■1958年回到国内的刘连仁,照片中他的身高和块头都明显比周边的人更为出众,可见他在经过十几年的严酷野外生活之后依旧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其本身体格的优秀健壮程度可见一斑。
出生于1922年的小野田宽郎在1944年登陆菲律宾时22岁,体检结果为体重121斤,身高约1米63,这样的身材比例可谓矮小精壮。1974年他投降时刚好52岁,在过去的30年中身体始终非常健康,几乎没有生过病,体检结果显示其身高为159.8厘米,体重97斤,比1944年时轻了24斤,但血压、心肺等指标与30来岁的年轻人差不多,也没有缺乏维生素的症状。
■1974年3月9日上午,小野田宽郎的原上司谷口义美少佐向他当面宣读投降命令的场景,当时52岁的小野田每天能背负着超过40公斤的随身装备在热带雨林中健步如飞地巡逻、侦察和作战。
通过以上的对比可以看出,刘连仁和小野田宽郎的体质都非常优秀,前者身高体壮足以熬过北海道缺衣少食的严寒环境,后者矮小精干更为适应卢邦岛热带丛林的游击战生涯,因此在体格对比方面两者可谓棋逢对手、伯仲之间。
四、生存意志对比
野外生存的环境十分恶劣,一旦身处绝境,意志力薄弱的人就容易放弃,最终被困难所压垮。刘连仁在生存意志方面可以算是一位求生欲特别强烈的人,从煤矿出逃的行为就表明他不想死在日本人手中的决心,而十多年的荒野生活中其一直抱有活着回到家乡与妻儿团聚的信念,这也是支撑他坚持到获救的最大动力。刘连仁在北海道期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并不知道战争已经结束,日本已经投降,他的心中充斥着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日本人的痛恨,这都赋予了他坚定活下去的信心。
■1958年被北海道的猎户所发现的刘连仁(左),这是一张摆拍的照片,图中日本人已经给他穿上了保暖的翻皮上衣,须发也已修剪。
小野田宽郎也具有十分强烈的求生欲望,但支撑他这种欲望的源泉不是家乡和亲人,而是狂热的武士道精神和绝对执行命令的服从力。他从一开始就接到潜伏在卢邦岛执行游击战的命令,而且除了向他直接下达这道任务的上级之外,他不相信也不接受其他任何人解除这道命令的行为。在此期间他也曾想到自杀,但他压抑住了个人的一切欲望,他的生存意志也是全部建立在为了继续执行任务的基础之上,简直是顽固到了极点。
小野田30年的野外经历与其说是求生欲顽强,不如说是偏执狂加主观臆断的结果,在坚信“日本不可能战败”这一先入为主的观念下,他拒绝承认日本投降的事实而选择继续在丛林中生存并顽抗到底,其执迷不悟的程度令人惊叹。
■1974年3月11日在菲律宾空军基地举行的投降仪式上,小野田宽郎面对各大媒体镜头致以标准的军礼,其生存意志的顽强主要建立在狂热的武士道精神之上。
刘连仁和小野田宽郎两人的生存意志都顽强到超乎常人的地步,足以支撑他们在危险丛生的野外长年坚持生存,即使他们各自的出发点不同。因此在这一项对比上,二人可算是难分胜负、各有千秋。
五、生存技巧对比
刘连仁被日本人虏走之前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没有接受过任何野外生存技巧训练。在北海道期间,他主要依靠本能在生存:夏天昼伏夜出,在树林里收集各种野果野菜,也偷偷到日本农民的地里田间采集农作物;冬季大雪封山,身上的单薄衣物无法御寒,野外也几乎找不到食物,刘连仁就用铁锹在山上打洞,然后用积雪把洞口封闭只留一个小小的通气口,他就窝在洞中学动物冬眠来熬过漫长而寒冷的时光。“冬眠”时就得靠吃储存的食物,为了减少能量消耗他躺着几乎不动弹,每天的食物需求量很少,一天甚至几天才吃一顿饭,有时饿得实在受不了了才吃一口。
小野田宽郎则在日本陆军中野学校(专门培养间谍的学校)接受过特训,系统学习过野外生存的各种技巧,加上他随身带有各种装备和武器,以及地处热带地区的卢邦岛物产丰富便于隐蔽,因此在衣食住行等问题上均没有遇到太大困难。正因为不会受到生存问题的困挠,小野田才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继续执行游击战的任务上面——骚扰当地的美国驻军和菲律宾军警,开展展示其存在的“狼烟作战”(恐吓当地岛民、焚烧稻谷堆)。
■1974年3月9日投降当天,小野田宽郎利用随身装备制作早餐,图为早餐完毕后他回到帐篷内休息。因为接受过系统的生存技能培训,加上当地物产丰富,装备齐全的小野田在卢邦岛30年中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没有遇到太大问题。
老实巴交的农民刘连仁和接受过系统特训的小野田宽郎,在生存技巧方面存在显而易见的差距,可以说两者完全不在一个层级,因此这项对比的结果是小野田在该领域的专业能力占据明显的优势。
六、周边威胁对比
北海道地广人稀,冬季漫长且大雪封山,刘连仁害怕日本人的追捕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因此在很长时间内除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威胁之外他很少会遭遇险境。13年间刘连仁偶遇的日本人多为当地的老弱农民,周边具有威胁的野生动植物也相对较少,他曾有吃野果食物中毒的经历,也遭遇过黑熊,不过这都是罕见的个案。此外,气候因素也决定了当地的蚊虫和传染病源较少。
小野田宽郎所在的卢邦岛的情况则全然不同,可以形容为危机四伏:蛇蝎虫蚁肆虐,各种对人体有毒有害的动植物随处可见,另外还有一点最大的区别是小野田一直与当地的武装力量处于交战状态。自从美军1945年2月登陆之后,卢邦岛上的战斗就从没有停息。在其他日军陆续投降之后,小野田指挥的四人小分队坚持游击战——先是与岛上的美国驻军,然后美军撤走之后他们的主要敌人变为了当地的菲律宾军警。岛上的武装力量在此期间曾组织了无数次的清剿行动和反游击作战,直接的结果是导致小野田的两名同伴分别在1954年和1972年被打死,最后只剩下他孤身一人作战,他本人在常年的战斗中也多次受伤。
■卢邦岛上的菲律宾军警在进行搜索小野田宽郎的行动,照片中可见他们随身携带有武器,随时可以将小野田置于死地。
就所处的大环境危险程度而言,刘连仁和小野田宽郎双方区别很大:前者是在危险指数较小的地域过着隐居的野人生活,坚持13年后还是被当地猎户发现并轻易地抓住;后者是在危险指数较大的地区主动出击彰显其存在,30年间躲过了无数次危险,最后在上级指挥官亲自前来宣读投降命令后才主动缴械。因此在这一项对比的结果中,小野田可谓是完胜刘连仁。
结语
综合以上六个方面的对比,可以看出刘连仁和小野田宽郎二人分别在两个指标上占优、两个指标持平、两个指标告负,要分出高下确实比较难以判断。两者都是野外生存方面的牛人,知名度在世界范围内都相当之高,以上的考量也不一定完全科学,其中还存在许多运气和偶然因素的影响。如果将双方某一方面的位置对调,比如将刘连仁放到热带岛屿将小野田放到冰雪覆盖的地区,或者给予刘连仁生存技巧培训而将小野田转为农民,抑或将小野田的装备收回发放给刘连仁……结果又会怎样呢?假设的事情谁也说不清,也许还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也可能会出现完全不同的结局。
■刘连仁(左)和小野田宽郎(右),前者在北海道冰天雪地的艰难环境中坚持了13年,后者在菲律宾的热带雨林中打了30年游击战。同样都是世界著名的野外生存牛人,两人的生存能力综合指数可谓是旗鼓相当、难分胜负。
最后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刘连仁和小野田宽郎二人的经历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背景之下发生的。前者作为被强征的劳工,是日本军国主义的直接受害者,差点命丧北海道尸骨无存,时至今日日本政府依旧拒绝刘连仁及遗属的索赔请求;后者则是思想受日本军国主义荼毒的执行者,在日本投降后不仅将自身30年的光阴耗费于菲律宾丛林中,还造成当地130名军民的伤亡,回国后反而受到日本民众的热烈欢迎,这其中留给后人们的反思远比单单比较两人的生存能力更值得引起重视。
《千字文》草书集字读临(13)
“杜”,照写,左右拉得较开。“稿”,上下结构“高+木”,“高”的两个口以短横代,下框以弯代。“钟”,右部中间的“日”以横或左右点代替。“隶”,左右结构四个部件,左边“土+禾”,写成横+两点+夕,右上的“又”省撇,写成刀字符,“米”照写。
“漆”,三点水照写,右部改变笔势,第一横反向写,接着是出头的中竖钩,再写两点+横+水四点(跟写“聚”有点像)。“书”,基本同简体字,多数没写点。“壁”,“启”旁写成7+0,“辛”写成无头羊,“土”先写横。“经”,绞丝旁写成“子”,横撇点写成横+两点,“土”先写竖。
府,广+竖+寸弯符,或如“广+日”,单立人写作竖,也有人省掉这一笔。罗,四字头写作心三点,绞丝写成“子”,“隹”写为“一+生”。将,左边同竖心旁写,右边写成月字边或事字符。相,木字旁写作提手旁,“目”写成口弯+点,如“卿”字。
路,足字旁写如讠,右边冬字头写作“夕”。侠,单立人写作竖或照写,“夹”先写横和左右点,在一笔曲下来。槐,木字旁照写,右边上部田字省左竖,弯代框,带起来打个圈,接着写撇+弯钩和点(像写衣字底)。卿,如一个大写的单耳旁,或如“口+点”。
户,厂+工,头点为横,写成厂字旁。封,左边圭字势,右边寸弯符,把“对”的上三点去掉像“封”(不过“对”的左下是青字头)。八,两点拉开。县,左边写成“尔”字势,右边小字势。
家,怀素写得极度圆转,先秃宝盖圆转带上,点带下来撇弯钩又是一个圆,然后双撇人的捺点又圆转。给,绞丝“子”,右下“口”写成令字底。千,撇连竖带起来写横。兵,丘+乙,底下两点迭写。
高,点横头照写,上口写成一横,下口写成两点,或如点横头+事字符。冠,秃宝盖无左点,“元”撇缩连钩写成简体的讠旁,“寸”照写。陪,抱耳写成反丁,立字头写成“六”或“七”都可,口写成两点(六+3)。辇 ,头部两个“夫”写成“走字符+七”,下部车正常写(一+牛)。
驱,马字旁,点+子;区字框照写,三个口一横两点。毂,左边上部照写,下部未字势,右边写成“又”或反文。振,提手照写,右边“厂+长“”。缨,绞丝写成“子”,右上两个贝写成三点或两点。
世,至少有四种写法,推荐“交笔符(无点戈)+底横”。禄,左边示字符,右边录字符(省掉中间两横,竖连写)。侈,单立人照写,多字中间两撇合并,上点移下两点合为叉。富,宀无左点,下部写法同福字右边(芻字符),口部简为一横或省略,田部上横右竖底横合为弯,再写竖折竖。
车,同简化字。驾,右上“口”写成两点或一横,下部马写成“点+事”。肥,左边夕月符,右边写成“已”。轻,左边“车”写成“一+夕”,右边横下左右点+土线结(“土”作为独立部件时写成“七”, 作为部件局部则写成土线结)。
《千字文》草书集字读临(13)
“杜”,照写,左右拉得较开。“稿”,上下结构“高+木”,“高”的两个口以短横代,下框以弯代。“钟”,右部中间的“日”以横或左右点代替。“隶”,左右结构四个部件,左边“土+禾”,写成横+两点+夕,右上的“又”省撇,写成刀字符,“米”照写。
“漆”,三点水照写,右部改变笔势,第一横反向写,接着是出头的中竖钩,再写两点+横+水四点(跟写“聚”有点像)。“书”,基本同简体字,多数没写点。“壁”,“启”旁写成7+0,“辛”写成无头羊,“土”先写横。“经”,绞丝旁写成“子”,横撇点写成横+两点,“土”先写竖。
府,广+竖+寸弯符,或如“广+日”,单立人写作竖,也有人省掉这一笔。罗,四字头写作心三点,绞丝写成“子”,“隹”写为“一+生”。将,左边同竖心旁写,右边写成月字边或事字符。相,木字旁写作提手旁,“目”写成口弯+点,如“卿”字。
路,足字旁写如讠,右边冬字头写作“夕”。侠,单立人写作竖或照写,“夹”先写横和左右点,在一笔曲下来。槐,木字旁照写,右边上部田字省左竖,弯代框,带起来打个圈,接着写撇+弯钩和点(像写衣字底)。卿,如一个大写的单耳旁,或如“口+点”。
户,厂+工,头点为横,写成厂字旁。封,左边圭字势,右边寸弯符,把“对”的上三点去掉像“封”(不过“对”的左下是青字头)。八,两点拉开。县,左边写成“尔”字势,右边小字势。
家,怀素写得极度圆转,先秃宝盖圆转带上,点带下来撇弯钩又是一个圆,然后双撇人的捺点又圆转。给,绞丝“子”,右下“口”写成令字底。千,撇连竖带起来写横。兵,丘+乙,底下两点迭写。
高,点横头照写,上口写成一横,下口写成两点,或如点横头+事字符。冠,秃宝盖无左点,“元”撇缩连钩写成简体的讠旁,“寸”照写。陪,抱耳写成反丁,立字头写成“六”或“七”都可,口写成两点(六+3)。辇 ,头部两个“夫”写成“走字符+七”,下部车正常写(一+牛)。
驱,马字旁,点+子;区字框照写,三个口一横两点。毂,左边上部照写,下部未字势,右边写成“又”或反文。振,提手照写,右边“厂+长“”。缨,绞丝写成“子”,右上两个贝写成三点或两点。
世,至少有四种写法,推荐“交笔符(无点戈)+底横”。禄,左边示字符,右边录字符(省掉中间两横,竖连写)。侈,单立人照写,多字中间两撇合并,上点移下两点合为叉。富,宀无左点,下部写法同福字右边(芻字符),口部简为一横或省略,田部上横右竖底横合为弯,再写竖折竖。
车,同简化字。驾,右上“口”写成两点或一横,下部马写成“点+事”。肥,左边夕月符,右边写成“已”。轻,左边“车”写成“一+夕”,右边横下左右点+土线结(“土”作为独立部件时写成“七”, 作为部件局部则写成土线结)。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五》知识点+图文解读
知识点
一、识字加油站
它们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竖排的每一组词语都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的。
二、我的发现
花、草、莲、苹:都有草字头,都与花草有关。
树、林、桃、桥:都有木字旁,都与树木有关。
我们常见的偏旁还有:
鸟字旁,如鸡、鸭;
绞丝旁,如红、绿;
三点水,如江、没、清,
言字旁,如词、语、说、诗等。
三、字词句运用
读一读,读准字音。
四、书写提示
五、日积月累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唐代诗人。幼年丧父,由母亲教以经义。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二首》。
诗意;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滴到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六、和大人一起读
内容简介
这篇有趣的小短文主要写了老公公拔萝卜,结果没拔动,后来请了老婆婆,老婆婆又请了小姑娘,小姑娘又请了小狗,小狗又喊来小猫一起帮忙拔萝卜的故事。
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单元知识点
一、会写字
水(水手)(大水)(雨水)(水火)去(不去)(下去)(上去)(去火)来(来去)(从来)(后来)(本来)不(不好)(不对)(不是)小(小人)(小鸟)(小雨)(小马)少(多少)(不少)(少儿)(少女)牛(小牛)(水牛) 果(水果)(果子)鸟(鸟儿)(小鸟) 早(早上)(早日)书(书本)(下书) 刀(小刀)(刀把)尺(尺子)(尺寸) 本(本子)(本来)木(木头)(木耳) 林(林子)(山林)土(土山)(尘土) 力(有力)(力气)心(心中)(中心) 中(山中)(雨中)五(五月)(五口人) 立(立正)(自立)正(正在)(正是)(立正)(正气)
二、会认字
远 有 色 近 听 无 声 去 还 来 多 少 黄 牛 只 猫 边 鸭 苹 果 杏 桃 书 包 尺 作 业 本 笔 刀 课 早 校 明 力 尘 从 众 双 木 林 森 条 心 升 国 旗 中 红 歌 起 么 美 丽 立 午 晚 昨 今 年
三、组合会意字
日—月——(明) 田—力——(男) 小—大——(尖) 小—土——(尘) 人—人——(从) 人—人—人——(众)木—木——(林) 木—木—木——(森) 不—正——(歪)
四、新偏旁
辶(走之)、ク(斜刀头)、犭(反犬旁)鸟(鸟字旁)、勹(包子头)、亻(单人旁)竹(竹字头)、日(日字旁)、囗(国字框)纟(绞丝旁)
五、比较组词
小( 小鸟 ) 刀( 小刀 ) 木( 木头 ) 五( 五天 )少( 多少 ) 力( 力气 ) 林( 树林 ) 正( 立正 )
六、反义词
远——近 来——去 有——无 多——少大——小 明——暗 升——降 静悄悄——闹哄哄
七、认识时间的词语
上午 下午 晚上 昨天 今天 明天上个月 这个月 下个月 去年 今年 明年
八、知道文具
橡皮、尺子、作业本、笔袋、铅笔、转笔刀等
九、量词
一头牛 一只猫 一群鸭子 一只鸟一个苹果 一颗枣 一堆杏子 一个桃
十、好句积累
1.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上课静悄悄,下课不乱跑。天天起得早,陪我去学校。
3.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4.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国歌声中,徐徐升起。迎风飘扬,多么美丽。
5.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知识梳理
同步练习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悲惨身世和家族变迁史
内容第1章生逢乱世饥饿的儿童除虫,也叫朱巴巴草率的出生。第一个标题古今中外的帝王们。中间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的出生,大概就是最草率的。原帝国的糟糕统治史。平民朱武四对生育已经不感兴趣了, 47 岁的他已经被生活折磨得完全像个老头了。朱元璋的爸爸,他和 42 岁的陈二娘,此时已经有三男二女。在年岁。再怀孩子会被人笑话,说明他俩做事的劲头太大了。然而一不小心还是怀上,毕竟古人这个避孕不如现代。周武斯夫妇已经习惯是听天由命。笑话你们就笑话吧,只好由你们了。既然怀上了,那就揣着,就好比兜里揣个南瓜,反正装在肚子里,总比揣在衣袋里还安稳,并不妨碍陈二娘去侍弄鸡啊猪啊,插个秧啊出个草。
问题是,朱家的房子对于这个即将问世的新生儿来说,太局促了点。一家七口挤在杭州中离东乡的三间低矮的茅草房里。房顶有一处已经塌了,一直没来得及修理。粮屯里也没有多余的那份口粮。一家人辛一年,辛辛苦苦,这一年到头,粮食还总是不够吃。每年总有一两个月要靠野菜去度日。吃的全家大小面孔发青,不过五四的脸上并没有太多愁容。他一辈子经历的大灾大难太多了。船到桥头自然直上天。既然又把一条小命派发到这个世上,他就总得想养活他的办法。
蒙古人征服中国后的第 49 年,袁文宗天立元年9月 18 日,阴历 1328 年 10 月 21 日的中午,陈二娘吃过午饭,收拾好碗筷,喂完鸡鸭,挪动着小脚匆匆忙忙往地里就绷。正是秋锅小麦最紧张的时候。一时一晌,都当无德走到了这个村的东头,二郎庙旁边的肚子忽然间一阵疼了起来。他才想起来,噢,原来我肚子里还装个孩子呢。强忍着疼痛的扭头往家里去走。刚进家门,靠着墙壁打口打口的,喘气的功夫,这个孩子已经蠢蠢欲动了,身不由己的就顺着墙壁给滑下来了。刚躺到地上,这孩子就已经落地了,哭声十分的响亮。然而没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个新出生的生命。在孩子在世上就像是野地里的一棵草,多它一根不多,少它一棵好像也没什么。他的存在对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的意义。只有周武斯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我这孩子生下来连块裹牲子的破布都没有,总不能成天光着吧。幸亏他阿哥到河边去提水的时候淘了一块破绸子,算是解决了老朱家这个燃眉之急。除此之外是没有任何困难了,连名字都不用费心了。
这孩子是虫子辈的排行第四,虫子辈是要加引号的,按照传统社会习惯大的排行,亲兄弟加唐勋宋送去。排下来正好到第八个就叫猪重八,叫猪八,八像一只小猪小狗一样。重八自出生以来,长起来就像小猫小狗一样。这么长大就行了。前途、教育呀,事业这些什么都没有的东西,没有人去费心去想。哪像现在生个孩子,你就得想着他以后学区房,他以后怎么甚至连结婚都给他想到了。那时候不从小到大没穿过新衣服,没穿过新鞋。大人们出去干活,就拿一条锁子把它系在桌腿上,任他在地上哭呀,坐呀爬呀,吃泥土,玩自己的脚趾头。他在刚刚懂事的时候,就得成天干活。早起你去石牛粪,白天你放牛,晚上你还得编草棋困打哈欠才能去睡觉。猪虫的爸爸猪五四在外面老是懦弱,谁都可以欺负,在家里却是凶神恶煞,看见哪个孩子偷懒了,上去就是一顿拳脚没好没歹的饥饿儿。
同朱崇巴 25 岁之前,朱元璋对生活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啥?饥饿?朱元璋一生中最经常做的一个梦就是桌子大鱼大肉摆在面前,当他伸手去抓的时候,却被各种意外打断。饭桌上突然消失,肉都没了,或者是肉都变成了土咔了,土磕了。或者是他被一只大人的手拎起来说你怎么偷东西给他扔到屋外,他就从梦中惊醒。做梦的大鱼大肉每次都吃不到,哪怕梦中让他吃到,他都会很开心。可是每一次都被中断了。他会听到自己肚子里不断的长鸣,饥饿感像这一把刀子一一样刮着他的肠胃,一遍又一遍。
未来的太祖皇帝再在早年的时候,最大的人生理想竟然唉,我要是能痛痛快快吃一顿饱饭,那就没好了。一年到头周五次的一家,都是以世界上最粗粒的粮食来填充肠胃的。而且即使是这最粗粒的粮食,也总是不够,那口破铁锅只能在每年过节时候才能沾上那么一点点荤腥,要苦了这锅了。
这不是说贫农,说是朱古斯他一家人疑惑的状况,就他家穷,这是大元帝国里多数农民的警状。不止大元如此,其实几千年来,中国这片土地一直是一只巨大的空道,浪费位于者。不信我们说这话,大家可能不信,我们请看孟子的话。公元前 300 年,孟轲奔走各国,大声呼吁他的政治主张,而他自恃为完美的政治目标,不过是乐遂终身饱胸年,免于死亡。也就说啥呢,风调雨顺的年景,大家都能吃饱,饥荒的年份也不至于饿死人。这就是我们形象化、口语化的语言来表达他的政治理想。当他确实如此,就这么表达五亩之宅,树枝已丧五十者,可以衣钵以鸡囤狗治之序无失其食者,可以食肉矣。 m 之田误夺其食,数口之家,可以无鸡矣。这话大家一上学的都也老背,这文章都也知道这啥意思,你看他这个要求多低呀。这沾沾自喜的夸是带给我们却是一种很酸楚的感觉。
耕种百亩之田的数口之家,挣扎奋斗一生。 50 岁之前却不能穿着。像我们现在穿这种衣服,不能穿得很保暖,衣服老大老二穿完老三穿。直到我妈妈他们小时候的年纪,那辈的人大多数都这样的。 70 岁之前居然不能吃肉,吃不了肉。这样的一身竟然是我们祖先梦寐以求的王道的理想,孟子的政治理想。然而这个可怜的理想很少在这片土地上真正的大面积实现过。饥饿和赤贫,始终追随着我们的祖先。连同战乱和灾祸,从孟子的时代穿越到汉唐宋明 2000 年间丰衣足食的盛世,远少于残骨为炊的悲惨岁月。
为什么越穷越生呢?咱们老想着你们那么穷,你生不过孩子怎么回事,对吧?战国后期,中国人就已经懂得精耕细作了。汉代的母产量及学者宁可去计算,已经达到 140- 150 斤左右。在其现在看起来不起眼的产量,却让世界上当时的中国比世界其他地区要高很多的。其他地区追了 1 千年都没追过咱农耕的产量。以英国为例,直到十二三时期,他们的亩产才达到 97 斤。按照这个道理来说,我们祖先在这片土地上应该能活得很舒坦,对不对?但是三个因素剥夺了他们舒适生活的旋律。
第一个因素人口压力。我们之前在我节目里就跟大家说了生存紧张度,这是个人口压力太大了。前工业时代的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快于绝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西欧从公元 2 年到工业革命前 1700 年间,平均年人口增长率仅为 0. 065 百分之。而中国在公元 2 年至鸦片战争爆发的 1840 年期间,平均人口增长率约为 0. 11%,高出西欧近一倍。中国古代人口增减循环周期之平、增长梯级之多之高,在前工业时代的世界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去看一下张宏杰先生的饥饿,甚是乾隆年间的德语诗那本书说的就是这个问题。因此,中国土地虽然辽阔,但人口密度一直远大于欧洲,远远大于。根据赵刚和陈忠义的研究,中国封建社会中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在北宋年前,大体上维持在 10 亩左右。北宋之后,人均耕地面积下降了 10 亩以下。到 19 世纪下半叶,人均耕地面积更减距到不足 3 亩。而在 13 世纪英国农民的平均耕地比较少的时期,农民的可耕地 18 亩。人家这 13 世纪农民还有 18 亩,那是最普通的农民。
几千年来,中国这片广播的土地上只要有一亩先田,马上就会生一个孩子来占据来填满这张嘴,同时再生出尽可能多的嘴。这个简单的目标吸引着中国人过多的注意力,使得他们无力去顾及人的其他需求,包括先前说是想的治国策略,什么都是一直说我们人口这么紧张,是怎么去想人伦思考。所以中国没有真正的意义上的像西方古希腊那一派哲学家,他们想人和事物的关系,他们只能想人和人的关系。
中国的农业技术虽然在不断进步,精雕细琢,虽然中国的农民一直是坚韧勤劳的,可是最广大的中国底层社会一直是在半饥半饱中去挣扎,永无解脱之日。朱元璋一家就是典型的代表。朱家世代是平民,祖上没有出过说是有半点身份地位的人。元至正十六年,也就是公元前 1356 年, 29 岁的朱元璋攻下吉庆今南京,声明以显霸业出兵。第一次有了追溯根源的念头。追根溯源,追狗溯源。他隐约的记得我的爹好像说过,我们祖上住在南京附近的朱家巷。派人找了好几天才发现,朱家巷是离南京 40 里的一个小村,此时村里面还生活着几家贫困潦倒的朱信后代。听说攻占此地的红巾军大元帅居然是他们的远知本家,大喜过望。一起来南京城。被拜见他,朱元璋非常兴奋,碍于他们亲亲热热地去长幼这里行倾墓之道。
大家坐在一起,回忆老朱家的历史。根据老人们说,朱家最早好像是在江苏沛县呆的,算起来还能是汉港组刘邦的老乡,不知道何时却流落到南京的附近。大家穷尽了所有人的记忆,仅能上诉 5 倍,第一倍叫朱重八,从这个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名字来判断,能回忆起来的开机组已经论为赤贫了,不然也不会叫重八,以至于连个起名字的经历和能力资格都没有。
咱们知道过去都是按排名,比如汉高祖刘邦,他叫刘继刘老三吗?这记住没有说是什么,像他后来叫刘邦,后来都是很后面才起的名字。不行不能叫,人家说你给上司叫个什么刘记,刘记那叫的多难听。所以朱元璋他们的祖先没有一个是生命地位比较高的,他们想,想来想去说是一个都没有。你看,真的没有。虽然生活条件比较持平,但是却没有影响老夫家的人丁繁茂。
仲八生有三个儿子,长名62,四名十一,三名百六。生了两个儿子,长名45,四名4949。又生了初一、初二、初五、初十,共四个儿子。长房初一就是朱五四的父亲。朱五四生于元十六年,公元 1279 年,他还有一个哥哥名叫五一,大他四岁,生于公元 1275 年。五一和五四又各生了四个儿子。排到朱元璋时候,小名叫八。诶,他说刚才怎么有初一、初二、初五、初十共四个儿子。其实是过夭折是很正常的,生下来存活率是非常低的,所以你不能说是去世了,你下一个绳子把它给抵掉不行。到从他们的追溯到上面重 8 到诸虫8。
朱元璋的曾曾祖父到他六代之间,平均每个人都有三个儿子。按照这个数字来算,一百多年间,朱家的家谱上的这一只朱系男人已经有众巴。他一人积累到 243 人, 243 人中绝大多数和他们的祖先被一样终身持平。从朱氏一族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来,传统时代底层中国人的生育基金是何等惊人,六代就破了 243 人,不加那些夭折的。这是人口压力导致朱元璋的祖先世代逃难,不停的搬家。朱元璋小时候听父亲讲过,他们那一支离开南京城外的朱家象,是在祖父那一代。南京附近的鸡母茅田养不活日渐长大的几个儿女。祖父朱初一逃亡到江苏的地方,那个时候元灭宋的战争过去不久,这个地方人口稀少,荒田颇多。祖父在此开垦,兵厚荒田,艰苦成家。一家人起早贪黑,拼命干活,逐渐有了点家产致田产。一个铜板的,就这么攒吧,终于给两个儿子娶上媳妇,就像是祖父所希望的人丁兴旺啊。家族往后好像看起来还挺好。两个儿子家一起,很快又给他生了 5 个孙子。孙女辛苦吃下的几亩田的,养不活这个迅速的繁衍的人口。虽然看着孩子都挺开心的,可是你得让人家吃饱啊,不然你这个当爹的当爷爷的多难受啊。祖父一去是两个儿子呢,诶,不得不变卖家产,只能各自去寻找地多人少的地方去谋生。他不能再两家人一起过活了,那过不下去,钱就那么点。
朱武斯刚刚 8 岁,随着父亲从南京逃到了江苏的这个叫做须臾县。娶妻生子之后又搬到了安徽的五河,随即又搬到灵璧,不几年又搬到了安徽的红线。 50 多岁又搬到了东乡,这一次他住的时候最长的在整整生活了十年,并在这里生下了朱元璋。咱们刚开头讲,朱元璋 11 岁那年,他们又搬到了西乡,过了一年,又迁至了到太平乡的故庄村,经安徽凤阳县的西南边的地方。总计这是朱五四。朱元璋的爸爸, 64 岁的医生妻子。迁徙每到一地,最长不过 10 年,挺有意思。并不说这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喜欢浪荡,说是各地旅游疯狂生孩子,实则是以江淮大地之辽阔,却难以找到能养活他这至卑至贱的一户草民。的鸡木洋田。种自己的地种不起,只好给别人当佃户。什么叫佃户?就像地主租地的农民、农户。在明太祖实录中就说朱五四勤俭忠实,老实巴交带领一家人起早贪黑的在店中的这几十亩的里面地里去辛苦的刨食。然而年终算账的时候,大半粮是给了地主,剩下的还是不够吃。加之五四在这一路搬迁的过程中,又不断地生而运营,负担越来越重。一年到头,辛苦所得怎么也填不满越来越多的嘴。更可惜的是,有时候租种了一片生地,好不容易用血汗把它伺候熟了,一大家终于吃饱了几天,地主却马上跑过来,哎,说这个地挺好的,要加租。你不同意,结果你只能是被夺店赶走,另行出入。店单立人一个田字。搬了一辈子的家,他吃了一辈子苦,流了一辈子的汗。总共其实没吃几次饱饭,更别说吃几餐肉饭。你甜一肥,你伺候好了,他来加租,不加租你被赶走,加租吧,又吃不饱。穿过的衣服没有说是多少完整,不带固定的,都是老大穿完,老二穿去这么轮的穿。当然了,汗水绝对不是白流的。
周五四,一辈子当牛做马,换来的是 6 个儿女,一个个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啊。朱元璋的大哥娶上了媳妇,给五四生了两个孙子。二哥三哥虽然倒插门去了,好歹也算成了家。两个女儿也都出嫁了。虽然儿女们个个都是文王,注定一生也在这半饥半饿中度过,但朱氏一蒙的血脉在中国大地上终于又进了一步发展壮大。
在这片绝大多数人都艰难求失的土地上,顽强的他们自己凭着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辛劳,去挤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这么一点点生存空间,这不能不说是生物学上意义重大的生存竞争的胜利。可惜朱家列宗列祖不及亲见他们的孝子贤孙的朱元璋,在生存竞赛中最后又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朱元璋成绩之后,把朱氏家族所有潜在生育能力发挥到了极限。他本人就生了 26 个儿子, 16 个女儿,鼓励自己的后代多生子女。像那些王爷,没有兵权,你就在家生完,政府就给你钱,给你各种好处,不必承担任何工作,你只需要按你生的孩子人头去领俸禄。所以后来清朝灭明朝的时候,你看跑去什么福王,家里全都是孩子,都吃他们的肉,你说这多可怕,实在是太多了。
于是明弘治五年,我们在史书中见到了山西巡抚阳承畴上报的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晋府的庆成王朱忠义又一次刷新了牢朱家的生育记录。到这一年的8月,他生有子女九十次人,子孙大概有 163 人,其中不包括夭折。晋城王一府人口增长,仅仅是明代皇族人炸的一个缩影。据史学家王世珍估算,每十几年明宗市的人数增加50%。另据徐光齐推算,明宗市的人数每 35 年左右仅增加一倍。朱元璋建国之初,峰子孙于个体,初锋亲郡王将军才是 49 位。综史人数总共 58 人。永乐大帝年间增至 127 人家,近 32 年,也就公元 153 年增至大概一万九千六百一十一人。万历三十二年及公元一六零四年又增加至八万多人。都是由史料记载的陈武同的洪武大帝大传。而据安健生等人口史学家的专家推算,到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孙已经繁衍到 105 万之多。如果大明王朝能再活 500 年,那么朱姓子孙迟早会压他半个地球的。
中国人的生育进行下一个标题。为什么传统时代的中国农民有这么强烈的声誉冲动呢?旧时代的人生活是离不开家族,才知道血清宗族大,家族人多势大的家族往往是持强为胜,占尽上风人丁的孤单的弱族往往处于受凌虐的地位。哪怕你这个钱比较多,你人口不清,你还是受欺负。在这种情况下,人口自然多多益善。生存竞争需要去旧家族产生一种无限扩张人口的内在冲动。这是一个传统时代的中国人,被锁定为传宗接代链条上的一个环节,被篆刻在祠堂牌上那几个汉字。传统家庭中,家长咱们知道,是绝对的权威。咱们之前在这个节目中简说过了,这个就是金字塔型的压力。种类竞争的。你天然,你打破你的爹,你再怎么样,你都不能说是违背上面的人。因此,多生养子孙其实是实现和扩张这一权威更重要的方式。
你没一个小孩子,你给谁耍权威?对不?你只有了小孩子,你才可以说是小时候小孩间最常骂的。常见的一种骂人方式就是啥我是你爸爸。至今大家我们这一代的人都老说我是你爸爸。还有一首歌歌词不是我是你爸爸,还是他现在玩的不还是这些对手的回报。什么?我是你爷爷,我经常听我同学,他们就是这样玩来玩去,双方就这样的辈分上无限的累加。我是你祖爷爷,我是你曾爷爷,我是你祖宗。当然了,另一种路径就是用什么埃及,我侧你奶奶,怎么无限上诉,怎么骂人,就是这么骂。传统相声以及现在的二人转中,在辈分上占人对方的便宜,似乎永远能换来大面积的笑声。咱郭大爷相声不老占这个于于于谦于大爷的这个便宜吗?就像鲁迅所说的,最无能的人,也总可以生几个孩子来显示权威的。你最无能的你生几个孩子,你生四五个,你是他的爹,你可以显示你的权威,不至于沦落到一个绝望的谷底。无法实现一个向上意志就向下用力对你向上,你无法说是跟那些官员或什么你没有权威,你就向下用力,多生几个孩子才能耍个权威。虽然听起来好像好荒唐啊。
这是不是也可以作为解释中国人声誉冲动的一个心理原因呢?至于孩子生下来能不能受到教育,未来的生活能不能幸福,在那个时代,似乎不是他们认真思考过的问题。尽管一身都是颠沛流离, 15 字还是不遗余力的。像是窝瓜甩藤蔓一样东西的,就这么生。大家见过南过那藤蔓,东一个西一个山,是不规则不规律。在这个世界上,其他国家很少出现像中国这样的生育畸形的。当然这也跟什么地理位置是有关。当然咱们就不展开说。在欧洲几千年的历史中,剁胎和士阴曾经是控制人口的手段,非常可怕。欧洲人老了以后,不依靠儿女去赡养自己,也根本不知道原来人死后在阴间得靠纸钱作为经济来源,他得让这个子孙儿女得给他烧钱,所以死后还有钱花。他们死后或者灰飞烟灭,或者直接升天堂。思维方式。因此,从文明的源头开始,欧洲人对生育就抱有一种警惕的态度。孩子不赡养老人,我上天堂,我吃喝不愁,上帝管着呢,我又不需要你收拾钱,生前身后你都不需要。孩子说是来供养。不像中国人,生前需要说老了孩子要赡养。抚养一下老人,死后还能烧个纸钱在阴间里,也算是尽孝心。所以他们对生育是抱有警惕的态度。
这是至今的好多内亚古希腊思想家一直在强调什么控制、声誉。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口增值与城邦的经济、政治状况有密切的联系。说是繁殖。如无限制,势必导致贫穷,跟着贫穷又导致内乱和盗贼。这是亚里施多德在政治学那本书里写的。他说凡是以政治修名著称于氏的城邦,无不对人口有所限制。就说只要是他这个城邦出了名了,他厉害了。他在史书上是非常兴盛的。他哪一个都对人口是有限制的。他主张说什么国家应该根据诸如地产多少等经济条件去控制一个城邦的人口。在一个财富资源相对固定的城邦中,人口也应该保持相对稳定。
各家梵哲的子嗣应该有一定的限制,倘若新妊娠的胎儿已经超过了这个限制限数,正当的解决方法应该是在胚胎上无感觉和生命之前实施人工流程,也就躲胎。你现在只能生,比如两个,你现在超生第三个了。在这个胎儿还没有感觉的时候,不算是跟他们西方的宗教的冲突了。你可以试试人工流程多胎。如果是超过限数了,你只能让升起来,但是后续的待遇肯定不好,跟私生子感觉没什么区别。
古希腊年轻人比几千年后的中国人观念更为新潮,他们注重个人追求,不愿过早的结婚。说是结了婚你就把我控住了,我就影响我的追求了。希腊社会流行晚会,一般男子结婚都能 30 岁左右。古罗马帝国政府虽然大力提倡生育,但收效甚微。那时候上流社会的人为了不受婚约的祝福,逃避家庭的责任,许多人选择终身去独生孤独。据古罗马的首约家戴维霍纽斯记载,奥古斯都发现很多男子被逃避禁止是独生法定得惩治。比如你要独生,我就惩治你。法律。他想逃避的时候,他就设法其制造这种欺诈性的婚姻。有不少的男子特意与远小于最低婚恋的女子去订婚,因为订婚就等于是结婚了。在那个时候,她就不受禁止独生法令的制裁。等未婚妻达到成婚年龄,再放弃婚约,就等于我结过婚了。
你不能再再说我读过生,我一直是读生的一个。我就不敏感,话钻露中,转而追求与年龄更小的少女再订婚。等她长大,我再取消婚约。我也不算是独生,坚持独生对不对?至少说是我没独生过。他也可以是有自己的辩解的。我们感情不和,你总不能让我们在一起。我们最后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了,也是对一个承包的,怎么都是可以说的。所以他们就以这样的办法去逃避这个独生法令的惩治。虽然蛮族入侵冲击了希腊、罗马的文明,但截至生育,这个事情却被文明化的蛮族给继承下来了。中世纪时期的英国贵族同样自觉地进行生育控制。由于英国时期长子继承制,等待继承的长子一般在继承家产之后才会结婚。而那些没有财产的幼子们,要么追求女继承人,要么干脆我一个独生呗,我找一个女的干嘛?那时候英国上层的社会,男子结婚的平均年龄接近 40 岁。这就是为什么英国古典小说里,恋爱的双方通常是 40 多岁的中年男子和 10 多岁的滑稽少女。诶,这个年龄差这么大。只有这样。在上一代人去世或者年迈失去劳动能力的时候,下一代人刚好建立家庭,继承地产,接替钱代。这就是他们为什么 40 多岁的老牛要去吃那口红。
所以在经济腾飞前,西方的人口密度是一直低于中国。早早就结婚了,成人礼不求之后就结婚了。很早的,有的时候娃娃亲都定了。这使得欧洲人均占有的自然资源是远远大于高于中国的。他们人口密度又低,地又广,虽然可供耕地的面积有时候跟咱们比起来就不行,他们适合发展工商业,不是不像咱们,但是总的来说,他们每一个人均占有自然资源是非常多的。像后来为了欧洲人思想启蒙,建立了很好的物质基础,不然的话他们也没法去思想启蒙。你人人都活在紧张的生存的紧张结构中,你怎么去想那些事情,怎么去想着说着思想什么,这些东西都是被下意的。感谢大家的支持,我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