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知否》原著“一心想和顾廷烨同房”的凤仙,她终究斗不过明兰
文/张小暖
关于给顾廷烨纳妾的事情,明兰一直持赞成的态度,丝毫没有寻常人家媳妇儿吃醋的气息,这惹得顾廷烨很不愉快,毕竟,在顾廷烨看来,只有当一个女人不爱一个男人的时候,才不介意和另外一个女人分享这个男人。
然而,明兰内心的真实想法,并不是如此。
顾廷烨曾经旁敲侧击地问明兰:如果我以后也是三妻四妾,你伤心了该如何?
明兰笑着说:伤着伤着,就好了呗,总能熬过去的。
顾廷烨:所以,你并没有指着我过日子?
明兰:不,我指着你过日子,可是......,若你变心了,我能有什么法子,日子总得往下过,走一步看一步吧,大约不会去寻思吧。
毕竟感情这种事,一个人说了不算。一方变了心,即便另一方拿出百分之二百的勇气和力气去维护,也填补不了对方那颗已经缺失的心。在一起的深情,是两个人说了算,而变坏的感情,只需要一个人使力就行。
嫁给顾廷烨这么一个既有钱又有权的男人,一开始就要做好迎接莺莺燕燕的心理准备,即便顾廷烨不往那儿想,也架不住别人送上门来。
这大概是每一个嫁入高门的女人,必须要面对的事情。
吃得咸鱼抵得渴,你受下这富贵尊荣,就得熬得住麻烦。
甘老将军强行送妾甘将军是顾廷烨官场上的同事,眼瞅着年纪到了就要退休了,没有实权了。为了笼络官场上有头有脸的人物,就开始“送礼”,确切地说,就是送妾。
甘老夫人极其响应甘将军的号召,身边只要和自己有些瓜葛的、相貌姣好的、家道中落的女子,甘老夫人立马就将这些姑娘认作干女儿,然后便以自己“义女”的身份纷纷送给官场有头有脸的人物,这样既能满足男人好色的需求,也满足了自己和权贵“沾亲带故”的愿望。
要说,这可真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何为“妾”?上头一个立,下头一个女,站着的女子,是侍奉主君和主母的半个奴婢。甘将军夫妇这么做,看似是讨好了权贵,可实则是在贬低自己的身份,毕竟有头有脸的人家,是绝对不愿意让自家的女儿去与人为妾的。
凤仙原先就是某个当官人家的女儿,奈何家道中落,甘老夫人与她家有些交情,便将凤仙认作干女儿,随即送给了顾廷烨,明兰作为当家主母,当场就喝了凤仙侍奉的“妾室茶”。
得知消息的顾廷烨,气不打一处来。
明兰收下凤仙的时候,在想:如果今天不收,明天后天大后天,还是会有人来送,到时候,还会落下个“善妒”的名声,官宦人家,这种事情是逃不掉的,与其这样,还不如早早就收了。再者,明兰打量了凤仙一通,也不像是顾廷烨喜欢的款儿,便收下了。
明兰如此做,完全是受海氏这位嫂子的“启蒙”。
哪个女人愿意和另一个女人分享自己的丈夫,可海氏还是留下了长柏身边的通房——羊毫。
海氏曾经语重心长地对明兰说:我们这般人家,你哥哥身边没个人也不好,没得叫旁人说海家女儿善妒了。前阵子,还有人在酒席上要送你哥哥妾呢,好在有个她,那你哥哥也拒得出去,羊毫这丫头人老实也规矩,留下就留下吧。
其实,说到底,羊毫就是一个摆设,对外可替长柏抵挡那些莺莺燕燕,还能帮海氏维护名声;对内,她不是海氏的对手,不会威胁到海氏和长柏的夫妻感情。这么合适的妾室通房,干嘛不留着?
明兰留凤仙也是此般用意。可凤仙到底没有羊毫规矩,先后好几次试图勾引顾廷烨,但都随了明兰的愿。
原著中这样写道:
起初号称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她,在被顾廷烨忘在脑后七八日之后终于忍不住,某晚弹了半夜的《清水流觞》曲。可惜阳春白雪遭遇纨绔子弟,顾廷烨文化素养不过关,根本听不懂这雅曲,加之他当时疲累至极,睡梦中被吵醒愈加愤怒,当即踹翻了两扇门,暴吼声可传出半里外去。
第二天一早,便叫人将凤仙搬到府中最偏僻的的角落去了。
顾廷烨本以为,凤仙会就此消停一些。可他不知道的是,在妾室通房眼里,男人就是她们后半生的救命稻草,她们和当家主母不一样。如果当家主母和妾室同样不被男人爱戴,那么当家主母还可以抛头露面约三五贵妇或者参加各种娱乐活动解闷,还有偌大的家宅钱财可以拿捏,而通房妾室,什么都没有。
所以,她们肯定会使出浑身解数,笼络男人。毕竟,对于当家主母而言,夫君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对于妾室通房而言,男人是她们生存的全部。
又过了一段时间,凤仙突然顿悟,可能对男人而言,视觉比听觉更直观、更重要。于是又在某一晚上,她白衣飘飘,衣衫单薄地前来送宵夜,运气很背,她没遇到秉烛办公的顾廷烨,而是遇到了泼辣的常嬷嬷,三言两语的就被骂回去了。
这才彻底消停了。
故事的走向,很合明兰心意。
甘老夫人“刁难”明兰明兰和顾廷烨新婚不久,便搬出了侯府,和那位“恶婆婆”分府别居了。为了举办一个乔迁之喜,明兰在新住处“澄园”宴饮宾客,京中的达官贵人携内卷纷纷而至,甘老夫人也在其内。
甘老夫人有所耳闻,自己送上门的“义女凤仙”好像并不讨顾廷烨欢喜,一直没有让凤仙侍奉。新婚这几个月,顾廷烨天天睡在明兰屋里,两人黏得跟胶似的。所以,甘老夫人揣测,凤仙遭冷落,肯定是明兰在顾廷烨身边吹枕头风了。
便心生一计,恶心明兰。
甘老夫人故意把声音提高八度,对明兰说:瞧你今天忙成这样,我这做长辈的也是于心不忍,不如叫凤仙出来给你帮忙,顺带好叫我见上一面。
话音刚落,明兰静静地直视甘老夫人,目光陡然犀利。
哪有正头夫人演宴客之时,非逼着让把妾室通房叫出来不可的,还是当着众人面,这明摆着是给明兰难堪,让明兰下不来台。
明兰也是不好惹的,她知道甘老夫人不怀好意,她索性也就拿出了自己的厉害劲儿,反问道“帮忙”?“成呀”,早就听说凤仙姑娘才艺过人,当年乃教坊司一绝,今日我正怕那几个女歌手镇不住场面,不如请凤仙姑娘出来弹唱歌舞一番,甘夫人,您说如何?
凤仙当年在教坊司工作过一段时间,也就是当过一段时间的“歌伎”,这身份一抖落出来,甘老夫人脸上就无光了,明兰倒是无所谓,凤仙本就是顾家的一个妾,奴婢而已,身份本就卑微,再卑微一点,也无所谓。
更何况,明兰的话也寻不出错处来,说的都是实话,教坊司是事实,才艺过人也是事实,哪怕凤仙姑娘是够了明路的妾室又怎样?大户人家的爷们儿也有拿小妾出来歌舞宴客的。
要说,这甘夫人可真是拎不清。她也不想想,顾廷烨那么精明强干的人,娶的媳妇儿能是个轻易被人诋毁的“怂包”吗?
这下被明兰反击的彻底无地自容了,气的浑身发抖。可明兰依旧临危不乱,眼神依然直直地盯着甘老夫人,丝毫没有惧怕的意思。
其实,这种勾心斗角的小伎俩,明兰在盛府的时候,没少见。林小娘和大娘子三天上演一次,她这个看客,耳濡目染的也知道人心的弯弯绕了。
更何况,盛老太太养明兰,从来都不是只走大家闺秀的路子,时不时也会给明兰来点“黑暗教育”,不然真遇到那豺狼虎豹,都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作为女子,要保持善良的天性,但必要的时候,也要让自己的善良长出牙齿来,先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再去发善心。
关于“纳妾”其实,顾廷烨身边的妾室通房,不只凤仙一个,还有另外两个,秋娘和红绡,秋娘是顾廷烨未婚前的通房,而红绡是顾廷烨娶余嫣红时抬的姨娘。
明兰刚结婚没多久,秦太夫人就把顾廷烨的这两位通房妾室让明兰领走了,其实就是想恶心明兰,让明兰难受。
心里不高兴是自然的,但明兰的自愈能力很强,当初和贺弘文中间夹进来一个曹锦绣,明兰最终都同意了曹锦绣的存在。她对祖母说:咱们活这一辈子,总不能在这院子里头绕弯打转吧。我将来,可以攒很多的钱,多宽心,闲了便去游山玩水,击球垂钓,双陆拆白,总是有许多法子解闷的,日子自然过得畅快。若是为了在男人面前争一口饭吃,反倒把自己变成面目可憎的疯婆子,这一生多不划算。
所以,当顾廷烨问及明兰,会不会因为秋娘和红绡的存在,而不高兴时,明兰只淡淡地说了一句:哪有。
明兰一开始就在克制自己对顾廷烨动真情,因为她明白,做王宫贵胄身边的女人,总有一天要被冷落,毕竟,年轻漂亮的女子每年都有,而自己的容颜终将老去。与其让自己承受这天上地下的落差,不如一开始就不动真感情。
可人非草木,又怎能做到面对自己丈夫的其他女人,不吃醋、不妒恨呢?
只不过是现实所迫,不能妒恨罢了。
明兰不愿意告诉顾廷烨内心的真实想法,便把《女诫》搬出来,还没等明兰解释,顾廷烨便恼怒了,说:我说过的,我这辈子听过的假话够多了,我要你说心里话,真话。
明兰举例说道:本朝太祖高皇帝最喜欢赐美人与臣下,可他每赏美人时,总避开那些公主的帅门将相,为何?一样打天下,一样封侯拜相,一样功勋卓著,为何赐彼不赐此?其实,你们男人心里清楚得很,又何必多问!
其实,明兰的意思很明白:自己女儿自己心疼,要是妻子见丈夫纳妾真的高兴得不得了,皇帝干嘛不先紧着公主,多给驸马纳几个妾呢?
其实,很多时候,自己的感受能否释放出来,是不由自己决定的。明兰把婚姻看得很现实,婚姻不仅仅是情感的链接,还和社会阶层有很大的关系。
比如,当初皇帝给英国公赐美人,英国公夫人拎把菜刀站在门口,扬言,那美人只要敢进门,她就和美人同归于尽,英国公当即吓傻,把美人退了。
为何?因为英国公夫人的娘家也是很有势力的,有娘家撑腰的女儿,才有资格跋扈。
可明兰区区一个四品小官的庶女,她即便有英国公夫人那个魄力,也没那个实力。没有实力兜底的魄力,就是莽撞了。幸好顾廷烨疼她,不愿纳妾,可要是顾廷烨不疼她,非要纳妾,你说,她能有什么法子?只有接受罢了。
其实,就像原著中所说的:
古今的男女并没有进化多少,福布斯富豪榜上的男人的老婆能够忍气吞声,但摆地摊的老婆呢?就算不离婚,起码也要拎起菜刀闹一番,原因无他,权势财富消长而已。现在她是四品官的庶女,他是正二品的显赫勋贵,他的拳头比她大,所以她只能“贤惠”。
作者:张小暖,愿你我在温暖而舒心的文字里相逢不晚,共同成长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
这些易混淆词语,你用对了吗?
与
“无上荣光”
“无尚荣光”
“无上荣光”与“无尚荣光”意思相近,都指最高的、无可比拟的荣耀。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和《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中,仅仅收录“无上”这一种写法。“无上荣光”是推荐写法。“无上”是最高之义。如:“大家都以能亲自参加制造新中国第一辆汽车而感到无上荣光。”
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尚,曾也,庶几也。”清代段玉裁著《说文解字注》:“尚,上也。皆积累加高之意。”“尚”指增加了、差不多了。“无尚”就是不能再增加了,没有差不多程度的事物了。“无尚”的使用多见于古代典籍和部分现代文学作品中。如清代小说《跻云楼》:“一日,道人向柳毅说道:‘王爷位极王公,尊荣无尚。’”吴伯箫《天下第一山》:“战斗在井冈山,是无尚的光荣。”
与
“分量”
“份量”
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中,收录“分量—份量”这一组异形词,“分量”是推荐词形。《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中也将“份量”的“份”列为较难界定的别字。
“分量”是一个名词,本指事物的重量,如“这个南瓜的分量不下二十斤”;常作引申义使用,比喻价值、作用、地位、对判断有影响的力量等,如“他的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著,总让人感觉有其沉甸甸的分量”。在现代汉语的规范中,“分”和“份”的界限非常清晰。
“分”是个多音字。读fēn时,指整体事物变成几部分,如“分离”“分散”;也有分支、部分之义,如“分会”“第三分册”。读fèn时,指成分,如“水分”“养分”;也指职责、权利等的限度,如“本分”“过分”;还可指情分、情谊。
“份”指整体里的一部分,如“份额”“股份”;可以作为量词使用,如“一份儿饭”“一份《人民日报》”;用在“省、县、年、月”后面,表示划分的单位,如“省份”“年份”。
与
“牟利”
“谋利”
“牟利”与“谋利”是一对同音近义词,都有“求取利益”之义,感情色彩却大相径庭。
“牟利”是一个贬义词,指用不正当的方式获取私利。其贬义色彩来源于“牟”字。在古代汉语里,“牟”通“蛑”,即蟊,是一种吃禾苗根的害虫;引申作动词用,比喻贪婪地获取、不择手段地侵夺。如:“国内贸易部宣布:今年不放开棉花经营,依法打击倒卖棉花、投机牟利的不法行为。”
“谋利”是一个中性词,指谋求好处,所用方式可能是合理的,也可能是不正当的。如:“由股份公司经营的资本主义生产,已不再是私人生产,而是为许多结合在一起的人谋利的生产。”
与
“碾压”
“辗轧”
在辞书中,只有“碾压”,没有“辗轧”。“碾压”是常见的词语;“辗轧”可视为临时性的短语,由“辗”和“轧”两个动作组成。
“碾”作动词,指滚动碾磙子等使谷物去皮、破碎,或使得其他物体破碎、变平。“碾压”,指用外力使物体产生形态的变化,一般是形容车轮等滚过地面,如:“风和日丽的天气,坦克的履带将板结的泥土一次又一次地碾压成最细微的粉末。”也指相对于对手在某方面有绝对优势,如:“实力碾压,这就是职业球员与普通人的差距!”
“辗”是个多音字,读zhǎn时,指翻转;读niǎn时,同“碾”。“轧”读yà时,有“碾、滚压”义。表示谷物处理过程时,可使用“碾轧”。“辗轧”这种说法较少使用。
与
“烦冗”
“繁冗”
“烦冗”与“繁冗”是一组异形词。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繁冗”释义为“同‘烦冗’”。推荐的写法是“烦冗”。
“烦冗”与“繁冗”一般形容事务繁杂,也指文章烦琐冗长。如:“《雨果传》留给读者的最大缺憾是过于烦冗的爱情描写。莫洛阿是一位善于剪裁的作家,但是,有时候,他的艺术趣味影响他对传记材料的选择和提炼……”
与
“启用”
“起用”
“启用”与“起用”读音相同,都作动词,有“开始使用”的意思,意义范围却大不相同。
“启用”多指事物投入使用,如:“工厂新租用的一幢宿舍楼最近启用,住宿拥挤的状态有所缓解。”
“起用”用于人才选拔上任的情况,指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也指提拔使用新的人员,如:“这次,西班牙队起用全部由新秀组成的锋线,从而付出了昂贵的学费。”
“启用”的一般是事物,“起用”的一般是人才,区分明确。
与
“鄙人”
“敝人”
“鄙”是粗俗、浅陋的意思,“敝”是破旧、破烂的意思。鄙人、鄙意、鄙见……“鄙”一般用于直接讲述自己;敝校、敝室、敝处……“敝”一般用于称跟自己有关的事物。
“鄙人”和“敝人”均用作谦称,可以算作读音稍有不同的同义词。二者的区别:“鄙人”是从“粗俗、见识不广”角度谦称自己,“敝人”是从“道德品行一般”角度谦称自己。
与
“登录”
“登陆”
“登录网站”是正确的说法。“登陆”与“登录”泾渭分明。其区别主要有:1.词义不同。“登陆”有两个义项:①渡过海洋或江河登上陆地,特指作战的军队登上敌方的陆地;②比喻商品打入某地市场。“登录”也有两个义项:①登记;②注册(指计算机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以取得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认可)。2.构词方式不同。“登陆”是动宾结构,“登录”是联合结构。
“登陆”的语义重点在“登”,即指“由低处到高处”;而“登录”的语义重点在“录”,即登记。所以提到计算机用户注册用户名和密码的,应用“登录”,如“登录邮箱”“登录客户端”“登录股票账户”等。
往期精选
公文中这5个新词语及其用法,你掌握了吗?“严”字当头!涉密会议保密管理需慎始慎终多地启动吸入式新冠疫苗接种,有何独特之处?来源:《秘书工作》
皇后生前好色,死后任凭践踏
辽代皇后萧观音的命运可谓是后宫之中最为悲惨的。她原本是皇帝耶律洪基的青梅竹马,两人一块长大并最终成为夫妻。萧观音聪慧善良,以诗词琵琶著称,被誉为“第一”。她入主中宫后,过上了富贵尊荣的生活。然而,她的幸福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她遭到了奸臣的陷害,最终失宠自杀,尸骨被敌国践踏。本文将带领读者了解萧观音的悲剧遭遇,展现出后宫的险恶和欲望。一、青梅竹马成婚后入主中宫萧观音和耶律洪基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两人从小一起长大。萧观音聪颖过人,尤其擅长弹奏琵琶,被誉为“第一”。她常常写些诗词赠送给耶律洪基,两人感情很好。947年,耶律洪基登基为帝,萧观音也如愿以偿地入主中宫。她觉得自己就像观音菩萨一样,得到了老天的眷顾。当时,她以为自己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萧观音在宫中地位极高,权倾后宫。其他妃嫔都对她毕恭毕敬,生怕得罪了皇后而遭受怨恨。萧观音住在华丽的仪凤宫之中,身边围绕着宫女太监侍候。
她可以选择天下的美味佳肴、艺术创作。王公贵族们都对她谄媚献媚,称颂她贤德美丽。萧观音自小就聪慧异常,学习音律之余还酷爱诗词歌赋创作。她写下的一些抒情诗词深受耶律洪基的喜爱,两人常常边赏花边吟咏,增进了感情。有一次,萧观音给耶律洪基送上一首自己创作的五言古诗,详细描绘了宫中的美景与二人的爱情。耶律洪基读后大加赞赏,当晚就召她入宫侍寝。萧观音以为自己已经拥有了世间最幸福的生活,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期待。二、嫉妒和陷害然而,萧观音的幸福生活却并没有持续太久。有一个叫做耶律重元的奸臣,他心怀不满,对萧观音嫉妒不已。耶律重元为了陷害萧观音,编造了一个谎言,说萧观音私通宦官李璟,并且怀了他的孩子。耶律洪基得知后,十分愤怒,对萧观音冷言冷语,甚至打了她几个耳光。萧观音并没有做错什么,但是她却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因为耶律重元早已经把李璟杀了。耶律洪基相信了耶律重元的谎言,开始对萧观音冷落。
萧观音很伤心,她不明白为什么耶律洪基会相信别人的话,而不相信自己。她觉得自己被背叛了,心里十分悲痛。然而,这只是她悲剧命运的开始。三、失宠自杀由于耶律重元的诬陷,萧观音被耶律洪基逐渐冷落,最终失宠。她原本过着富贵尊荣的生活,现在却被流放到了偏远的地方。她再也不能住在华丽的仪凤宫中,也不能享受美食与音乐的陪伴。萧观音失宠后,连家人都不能见。她感到孤独、绝望,不知道还有什么可以依靠。萧观音后来偷偷地回到了宫中,希望能够得到耶律洪基的原谅。然而,她的计划失败了,耶律洪基根本不愿意见她。萧观音终于意识到自己已经失去了一切,她的亲人、朋友、儿女、地位、尊严,甚至生命都已经不再属于她。于是,她决定和自己的侍女一起自杀。这场悲剧发生在公元982年,萧观音仅仅活了36岁。四、尸骨被践踏萧观音自杀后,她的尸骨还遭到了敌国的践踏。
辽国和宋朝之间发生了一场战争,敌人攻打了辽国的都城中都,萧观音的坟墓也在城中都的混战中被摧毁。敌人践踏着萧观音的尸骨,用刀子切割着她的肢体,对她进行了残忍的报复。萧观音的悲剧命运引起了许多人的同情。她的故事被流传了下来,成为了后世文人笔下的经典。她的一生看似富贵荣华,但实际上陷入了后宫的险恶之中,最终落得如此凄凉的下场。她的悲剧遭遇提醒我们,需要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不要轻易被外界的诱惑蒙蔽了双眼。结语萧观音的悲剧遭遇,反映出后宫的险恶和欲望。我们应该警惕后宫之中的种种危机,并且明白富贵荣华背后隐藏的悲惨。同时,我们也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要因为一时的诱惑而失去了自己的尊严和尊重。萧观音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想皇后萧观音曾经是辽国的荣耀,她甚至设想着自己的儿子能够成为下一任皇帝。然而,好景不长。耶律洪基登基后,重用奸臣耶律乙辛并将朝政大权交给他,让萧观音十分担心。
她多次劝谏丈夫,但却被训斥。萧观音意识到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为了重新获取丈夫的宠爱,她写下了动人心弦的《回心院词》,表达对他的思念之情。然而,这首词却成为了她的祸根。萧观音多次劝说耶律洪基远离耶律乙辛,但却遭到冷落和疏远。绝望的她最终选择自尽,但她的尸骨却遭到践踏。萧观音生于辽国金朝时期,出身于辽宁风景秀丽的盘锦市。她年轻时有着出众的才华,尤其擅长音乐和书法。在赵构的邀请下,她进入了金朝宫廷,成为了宫女。然而,在金朝灭亡后,她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降民,她被流放到了辽国,并被赦免为奴。幸运的是,她的才华和美貌赢得了耶律洪基的青睐,两人很快结为夫妻。萧观音嫁给了耶律洪基后,开始了她的皇后生涯。她努力学习汉族文化,积极参与政治和宗教事务,并在耶律洪基的支持下推行一系列改革。她的才干和贡献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很多人都认为她是辽国未来的希望。然而,好景不长。
耶律洪基刚登基就重用了奸臣耶律乙辛,把朝政大权都交给了他。这让萧观音十分担心,她多次劝谏耶律洪基远离奸臣,但都被丈夫训斥。耶律洪基不但不听皇后的劝告,还开始疏远她,不再宠爱她。萧观音失落至极,她意识到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为了重新获取丈夫的宠爱,萧观音写了一首《回心院词》表达对他的思念之情。然而,这首词却被耶律乙辛利用。他是一个极为谄媚权贵的奸臣,通过各种手段谋得耶律洪基的信任,最后竟然把持了朝政大权。他见风使舵,表面上对耶律洪基谄媚逢迎,背后却暗藏权力野心。看到奸臣当道,萧观音十分愤慨。她多次劝说耶律洪基远离佞臣,否则国家必将危在旦夕。可是,耶律洪基不仅没有听从皇后的忠告,反而对她愈发冷落和疏远。他甚至当面辱骂萧观音不懂大局,只会没完没了地念叨。为了让耶律洪基重新宠爱自己,萧观音写下了动人心弦的《回心院词》。她期待这首乐曲可以打动耶律洪基的心,让两人的关系重新和睦。
然而,耶律洪基却认为她在指责自己沉迷酒色,大发雷霆。他扬言再也不会信任这个妒忌成性的女人,必须远离她才能安心处理朝政。这让萧观音彻底绝望,她的计划没能达到目的,还引火烧身。绝望的萧观音最终选择自尽。她的死让耶律洪基十分惋惜,但也未能改变她的命运。她的尸骨被践踏,她的名声也被耶律乙辛等人污蔑和玷污。然而,萧观音的故事并不只是一个悲剧。她的言行举止、她坚持改革的精神和她在文化方面的贡献,都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她为辽国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萧观音的故事也提醒我们,权力的诱惑和权力的滥用会对一个国家和一个人的命运造成巨大的影响。作为一位皇后,萧观音有着无限的权力和荣耀,但最终却无法逃离奸臣的阴影,无法避免自己的悲剧结局。
我们可以从萧观音的故事中看到,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不断推进改革和革新,需要有良好的制度和约束力来保障权力的合理行使,否则,权力就会变成威胁国家和人民的毒瘤。萧观音:从盛转衰的命运萧观音是辽国皇帝耶律洪基的皇后,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文化名流,但她的一生却注定了悲剧。她因为一个奸臣的陷害而死,连死后也无法安息。她的悲惨遭遇充分反映了古代妇女极不平等的地位。任性无度的皇帝与被陷害的皇后萧观音出生于北汉贵族之家,聪慧好学,美貌绝伦,但她的一生却被命运捉弄。她与辽国皇帝耶律洪基结为夫妻,但这个皇帝性格任性,好斗,铁血冷酷。萧观音在宫中受到了各种的排挤和冷落,但她凭着自己的才华和文化修养,逐渐获得了皇帝的信任和宠幸。然而,这一切都被一个奸臣——耶律乙辛破坏了。耶律乙辛心怀不轨,想谋夺皇位,于是他伪造了一首淫词《十香词》,诬陷萧观音与乐师赵惟一有染。
耶律洪基见到《十香词》大怒,当场用铁骨朵毒打萧观音,宫女们哭倒一片,但谁也不敢上前。耶律洪基还把赵惟一全家灭门,肆意践踏他的尸体以泄愤。萧观音痛心疾首,她哭着向耶律洪基解释自己的清白无辜,却换来更多怒骂。而被打成重伤的萧观音绝望至极,她用最后的力气写下绝命诗,表达自己的无辜和对皇帝的思念,然后含泪服毒自尽身亡。奸臣得逞的后果萧观音的死让宫女们心痛不已,但耶律洪基对萧观音死不显一丝悲痛,依旧我行我素。而奸臣耶律乙辛则暗自窃喜,最大的威胁终于除掉了。多年后,萧观音的孙子终于找出证据,为她平反此案,指出这是耶律乙辛的陷害。然而一切为时已晚。1127年,金朝灭辽国,金兵占领辽都,他们将萧观音的坟墓挖开,抽出她的尸骨在地上践踏,对一代贤后的遗体极其蔑视。金兵们举着酒壶,将酒液泼洒在她的枯骨上,狂笑不已。他们辱骂着“辽国妖妃”,用鞭子毒打她的棺材与遗骨。萧观音生前得宠,死后蒙冤。
她的悲剧反映了古代后宫的黑暗与残酷。反思历史,呼吁社会进步萧观音的命运引人深思。在古代,尤其是在皇权专制下,妃嫔的命运终归掌握在男性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奸佞所害,失去性命。我们不应忘记历史上这些被不公对待的女性,而应当呼吁社会进步,给女性以应有的尊严与权利。古代那些被奸臣陷害的女性值得我们的同情与怜悯,也应该成为我们反思的教训。萧观音的悲剧,也让人反思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在古代,女性的地位极不平等,被动地承受着各种压迫和束缚。萧观音的经历,警示后人,让人们意识到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需要得到改善和提高。结语经历了萧观音的一生,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古代后宫的黑暗与残酷,更明白了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命运和地位。我们应该珍视当今社会中,女性所获得的平等和尊重,更应该为女性争取更多的权益和尊严。历史上那些被不公对待的女性,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平反。
希望今人能够绘制历史,传递真相,还原当年萧观音皇后的冤案。
宁与燕雀翔,不随黄鹄飞(二)
了解阮籍的所作所为,就不得不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了解魏晋更替的历史过程。其实,大家都知道在东汉末年,刘氏失鼎,群雄并起,经赤壁之战(208年)后,确定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接下来,曹魏发展的形势一片大好,而蜀汉疲敝、东吴凋零,眼看早晚由曹魏完成统一。谁知,曹家人的寿命不济:曹操还好,活到65岁;曹丕只活到40岁;曹丕的儿子曹叡才35岁。
反观司马一家,司马懿活了72岁(还有比他能活的),比曹叡都晚了12年,这12年太关键了。曹叡死前,由于自私,找了个7岁干儿子当皇帝,又哭着让司马懿辅政。曹家那边辅政的曹休死的比较早,曹爽是个草包。于是乎,就剩下司马一家爷仨独霸朝纲,就像群狼看护羔羊一般,谁能忍得住啊。尤其是,这12年中,曹家所用非人,逐渐失去人心,相反司马家一直在收拢人心,逐渐取得统治地位。终于在249年,司马懿通过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曹爽及其党羽获得控股权,2年后顺利交棒司马师,司马师又顺利交棒司马昭,最后而立之年的司马炎从总经理当上董事长,完美地完成了司马晋代曹魏的过程。
少年有济世之志。是说他曾经尝登广武山,对着楚、汉战场,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都而叹,写了《豪杰诗》。【竖子好像说的是刘邦,很是看不上啊,其实还是文人思想在作怪,老是看不上没文化的当皇帝,文人大都受孔夫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影响,不外乎仁义纲常,让他们造反当皇帝,难了。其实,刘邦、朱元璋这等人就利用了文人的忠孝思想,把人玩弄于指掌;黄巢去应试不第,还算个文化人,可造反后,据正史讲也是非常的残暴。有史以来,有人就是吃素的,把孔孟之道自觉不自觉的当做自己的行为规范,而有人就是食肉动物,表面尊崇孔孟,骨子里却是权术之道,也只有食肉的才会当上皇帝,这是经过几千年验证后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少年学儒,后好庄老。其五言咏怀诗第十五首写道:“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诗书。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丘墓蔽山冈,万代同一时。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乃悟羡门子,噭噭令自嗤。”从这可以看到他年少而志于学,以被褐怀珠自诩,以颜回闵损自期。当看到“丘墓蔽山冈,万代同一时”,又感觉荣名只是身外之物了。何况在心怀曹魏、有志难舒的情况下,转向老庄之学,求长生之道也不为怪。晋史记载,阮籍曾经到苏门山造访隐士孙登,想和人家探讨点神仙修生的技术,人家没有啰啰他,所以就吹着口哨回来了。
走到半路上,听见有啸声如鸾凤和鸣,响彻山谷,原来是孙登和他来着。回来就写了《大人先生传》。其实,从他的诗歌中也能够看出他对人生有所嗟叹,比如其咏怀诗第四首《天马出西北》,诗云“天马出西北,由来从东道。春秋非有托,富贵焉常保。清露被皋兰,凝霜沾野草。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自非王子晋,谁能常美好。”这是人类的最终命题,不外乎坦然面对、宗教寄托、修仙问道等等,暂时还没有成功的。这是他人生没有功名利禄目标时的必然追求。如果和王戎样,整天忙忙活活,享受追求,自然没有什么慨叹。
礼岂为我辈设也,性至孝。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时,他正在和别人下棋,别人劝他回去,他非要和别人下完,喝了两斗酒,才哭出来,吐血数升;母亲下葬时,先是喝酒吃肉,等诀别时,又吐血数升。【从这里可以看出阮籍的确是个孝顺的人,虽然从所谓礼上不讲究,但是亲情浓郁。思及自身,将来那一天,不知会有多么悲痛,只有世界上最爱我的那个人去了才能形容。与其事后,不如现在多孝顺些,让父母感到快乐。
有个老头,是个高大威猛、嗓门大、性格耿直、脾气较为爆裂的人,前两天,他86岁的老母去世了。他母亲已经卧床多年,眼睛也瞎了,吃喝拉撒都在床上,却没听他抱怨过。事到临头,他哭得一塌糊涂,家里什么事都不管了,可见孝矣。一些人年轻人都比较烦厌老人,因为老人不再青春活力,身体多病,六识不清,成为生活的负担,但是他们年轻过,曾经付出了爱。老杨的小孙子经常骂他的老奶奶老不死,殊不知他的老奶奶曾经和他自己的妈妈一样爱护她的儿子。
不拘于世俗,性至真。这家伙发明了青白眼这个词。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就是看到他认为是虚伪做作、表面尊礼的人,就翻白眼。嵇康的哥哥来吊唁的时候,他就这么干,等嵇康抱酒挟琴而至,他才正常看人,此乃“青眼相加”出处。因此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司马昭护着他。
口不臧否人物。【性格使然吧,偏幽暗细微,谨慎为人,防微杜渐。评论家说其诗歌亦是如此,钟嵘说他的诗“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渊放,归趣难求。”写的诗和表达的意思都得隔几层意思才能出来,尽是些弯弯绕。不像嵇康那样直抒胸臆、慷慨而言。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此亦二人命运之不同的缘由吧。看一首嵇康的《代秋胡歌诗七首其一》“富贵尊荣,忧患谅独多。富贵尊荣,忧患谅独多。古人所惧,丰屋蔀家。人害其上,兽恶网罗。惟有贫贱,可以无他。歌以言之。富贵忧患多。”,相信大概意思大家一看就明白——富贵忧患多啊!】
插科打诨,取闹,卖萌。在司马昭宴请的时候,有人禀告说有杀父之人。他说,有杀父亲的人啊也就罢了,难道还至于杀母亲吗?众座皆怒,问有什么区别,说,禽兽大都不认识父亲,而一定认识母亲,杀父亲的肯定是禽兽啊,如果连母亲都杀则是禽兽不如啊。其实,都知道这厮是故作惊人之举,在大将军面前说俏皮话,卖萌呢,但是司马昭不杀他。
常常挖苦人,用词猥亵不堪。在他的《大人先生传》里,他借大人先生之口,说当时世相:“且汝独不见夫虱之处於褌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也。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褌裆,自以为得绳墨也。饥则啮人,自以为无穷食也。然炎丘火流,焦邑灭都,群虱死於褌中而不能出。汝君子之处区内,亦何异夫虱之处褌中乎?”晋史说:此亦籍之胸怀本趣也。这里的原文,如果翻译就没啥意思了。
有人说,中国诗词不好翻译,因为语境与传统文化有别,其实古诗文如果翻译成现代文也会失掉很多味道。反正就是讽刺当时那些装的分子的,切中我心,弄得我是不亦说乎!怎么也得说道说道。他说,有的人号称君子啊,明法守礼,整天想当劳动标兵、道德模范。小时了了,弄个三好学生的名号,长大还想干干众议员、国务卿啥的。实际上,这是帮什么人呢,就是那裤裆里的虱子,在缝隙上行走,躲藏在破败的棉花套里,还以为是处别墅呢?不敢逃离缝隙和棉花套,还以为遵守交通规则。饿了就吃点人血,以为满汉全席无穷无尽呢。其实裤子着火的时候,就像火山爆发吞没了庞贝古城样,你们咋逃出来啊?现在的部分人就是这德性。
心怀曹魏,不追司马。其实,阮籍心怀曹魏是有他的理由的,他出生在210年,是一个官宦世家,他老爹又是有名的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肯定受到了曹魏的知遇之恩,而当曹芳继位的时候,他已经29岁了,已经把曹魏当成了效忠的对象,虽然自身不太喜欢当官,但他受儒家影响对于君君臣臣还是很在乎的,还是有爱国情怀的。
看黄节先生的《阮步兵咏怀诗注》以及叶嘉莹先生的《汉魏六朝诗讲录》,了解到阮籍的多首诗都有这种倾向。比如其中的第十一首《湛湛长江水》,黄节引用何焯的观点“此篇以襄王比明帝,以蔡灵侯比曹爽。嗣宗爽之故吏,痛府见主灭,王室将移也。”老阮的技术、知识还真是非同一般,把曹爽比作蔡灵侯这只黄雀, 只会“南游高陂,北陵巫山,饮茹溪之流,食湘波之鱼,左视幼妾,右拥嬖女”,还妄想自己当皇帝,殊不知司马氏正在左挟弹,右摄丸,瞄准了他。老阮也只能“一为黄雀哀,泪下谁能禁”了。其中《咏怀诗》第八首《灼灼西隤日》有“宁与燕雀翔,不随黄鹄飞”的句子,表述了阮籍不愿追附司马之意。
司马纵容之意。司马氏为了谋逆,非常注重宣传攻势,为自己寻找理论依据,比如尧舜禅让、自比周公,不提君君臣臣,而是提倡孝道,以孝治天下。特别是在高平陵之变后,更需要名人高士来彰显司马家是多么深入人心。阮籍是当时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是论坛版主,是大V,虽然做了些出格的事,都没有实际影响,还彰显我司马氏的包容风度,何乐而不为?因为嵇康是坚决的、反抗的,阮籍是犹豫的、妥协的,虽然阮籍是不甘心为司马驱使的,但是恐惧司马家的屠刀,不得不屈从。
司马家的屠刀曾经株连八姓,还为司马昭写了《为郑冲劝晋王笺》,为司马昭晋封晋公造势。司马昭正是看穿了这一点,才多次原宥维护他。《世说新语》德行第十五:“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前有祢衡、孔融,近有何晏、夏侯玄,阮籍的担心不无道理。其《咏怀诗》其三写得很形象,“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面对白色恐怖,自身尚且旦不保夕,更何况保全妻儿呢?】
从上面的部分点滴可知,阮籍少年学儒,以曹魏为正统,见曹魏为司马氏所代,心有不甘,难有作为,不忍附逆,转而深入老庄,以性格使然也。有骑墙派之嫌,身在曹营心在汉。
后序:以近几日的功夫,看了下《晋史》,检阅了度娘,看了下黄节和叶嘉莹二先生关于阮籍《咏怀诗》的部分讲注,草草浏览了一遍赵剑敏老师的《竹林七贤》,才写出这么点粗糙玩意。不服不行,想用涓涓细流灌溉沃野,不知其年月,水泽肤浅而日已干涸;以缚鸡之力妄图运斤成风,力有未逮也。然而,收获颇多,对这几个人的了解更深入了一步,对西晋的历史也有了个轮廓,达到了自己编排文字以整理记忆、促进学习的目的。因为知识的空白、能力的缺失,还会多看书来促进提高。
东南西北中,上下左右通:浅谈中国古代方位词中涵盖的尊卑观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引言
引言语言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人类认知世界离不开空间、时间、数量这三类范畴。在不同的语言中,这三类范畴的表达采用不同的语法手段。单就现代汉语来说,人们用来表达这三类范畴最为常见的语法手段是使用方位词。
方位词,代表着一定的方向、位置、时间、条件、范围,表现出一定的概数,甚至折射出一定的传统文化意义。方位词在人们日常表达和学习交流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方位词背后的文化意义源远流长,代表着我们中华五千年文化的一个分支。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地掀起空前的“汉语热”。由于汉语历史悠久,汉字文化影响深远,很多词语不能单纯从字面上去理解,必须联系汉民族的心理因素、传统习惯和历史文化方面去求解。
一、名词虚词形容词,什么才是方位词方位词自诞生以来,多数观点将其归为名词。方位词不是一个独立词性,它属于名词大类下的一个小类。或者说是名词的附类,从属于名词。也有观点认为方位词是形容词,方位词具有形容词的相关特征,认为它是形容词的一个小类,从属于形容词。他认为“上、下”等词属于静字,“静字”用于描述事物形态或状态,相当于今天的形容词。
但因为方位词与名词的语法差异愈加显著,二者句法功能差异较大。方位词比名词更加不自由,名词比方位词更加灵活。他认为方位词是体词性的,方位词属于体词类,方位词与名词、处所词、时间词并列,有着相同的体词地位。随着语言的发展演变,方位词的搭配对象范围越来越广,方位词的意义逐渐虚化,方位词更趋向于虚词。
虽然方位词的词性认识有分歧,但对方位词的认识基本一致,即:方位词是表示方向和位置的一类词语,不能单独在句中作语法成分。方位词在和实词性成分组成方位短语时,一般要有方位参照点。对参照点的依赖性,是方位词区别于其他词类的重要特征。
广义方位词观,将方位词系统视为开放性、非穷尽性的系统。方位词是一种处所方位名词,这些词的词义更突出其位置义,不强调方向义。持狭义方位词观的学者强调方位词的语法特征,按照结构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严格特征,将方位词系统视为可穷尽性的封闭系统。
无论是广义方位词观还是狭义方位词观,在方位词分类上仍有某些共同之处,如他们在方位词分类上,都根据音节将方位词分为单音节方位词、双音节方位词和多音节方位词三类;都根据语素的构成将方位词分为单纯方位词、复合方位词和派生方位词三类。
二、东南为尊,西北为卑《礼记·王制》记载:“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虞庠在国之西郊。”
古人尊东方为尊,西方为卑。再结合“东”的方位意义来看,“东”是太阳升起的方向,而太阳是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的象征,同时古人认为太阳首先是照亮东方,东边是古人恭敬和朝拜的地方。由此可以衍生出,古代皇帝、皇太子身份地位最为尊贵,所起居上朝的的地方为东边,所居住的宫殿为东宫,皇太子也由此称为东储、东宫太子。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于是有缚广陵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向坐,西向对,师侍之。”
古人认为是地位最为尊贵的人坐次在东向,座次在西向是地位相对卑微。且在古代社会,皇帝上朝分配的是文官在东边位次,武官在西边位次,体现出当时古代社会的重文轻武的理念。西方是太阳落下的地方,太阳落下标志着黑暗来临,所以西方就是黑暗与冷肃产生的源头,因此也意味着死亡、恐怖以及不祥。
南方是阳光充足之地,阳光照射的地方相对万物生长,枝繁叶茂,而枝繁叶茂就像人追求的荣华富贵一样,寓意着人们的事业家途有享不尽的安富尊荣,因此就有“南柯一梦”的说法,古人用南柯太守做享受荣华富贵的梦来隐喻自己愿生活和他一样,是富贵尊荣的象征。
“南”中“南面”是帝王之称, “北”即是“南”的对立面,因此有南面称帝,北面称臣之说,“北”表示卑。北方又有幽都之称,是幽暗黑暗之地,与死亡息息相关,“北”主死亡。“南”是太阳直射的地方,阳光充足,谓之阳;“北”是极寒之地,幽暗荒芜,谓之阴。从阴阳来看,男阳女阴,因此女子就与“北”有了联系。
“左”,从方位意义上来说与“右”相对,指的时左边。从地理意义上来看“左”指的是东方,东方是太阳升起的方位,因此“左”也谓之“阳”。古代社会把“左”留给身份地位最尊贵的人,所以“左”在此表示尊贵。但某些方面,“左”还有卑下、降职的寓意。比如,在职位升降方面,“左”就表示的是贬官降职。
从地理意义上来看,“右”指的是西方,西方是太阳落下的方位,代表黑暗即将来临,因此“右”也谓之“阴”。列次“右”方是身份尊贵且地位较高的贵族,而“左”方即是地位相对卑微的士族。所以有“豪右”一说。这样一来体现出古代社会富贵与贫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的观念。
“上”在古代社会里表示对帝王、统治者的尊称,表示的是皇权的至高无上,因此有“尊贵”的寓意。且对于身份尊贵地位较高的人也称之谓“上等人”,对尊贵的宾客也谓之“上宾”,因此这是等级观念的一个体现。另外“上”还表示对上级、尊长、社会最高层的一个尊称,如现代汉语中出现的“上级”,都一一显示了对方地位的崇高与尊贵。
“下”表示谦卑有三种含义。第一种文化意义表示的是地位低下,是卑微轻贱的意思。在古代社会中有“下等人”“下人”的说法,延伸到现代社会即是“上级”对应的“下级”,表示等级不同。第二种文化意义表示一种谦称,即臣子士大夫对比自己等级辈分和身份地位高的人谦称,谓之“下官”、“在下”、“下臣”由此而来。
三、中国人的精神内核,方位词的价值意义传统文化作为国民的根基,中华人民赖以发展的精神支柱,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方位词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领域,背后代表的文化意义有着深厚而稳固的历史痕迹。他与我们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尊卑制度等都息息相关。方位词无论作为语言的一个分支,还是作为文化传承的一个领域,都是对文化与语言的传承。
以方位词中出现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为例,它不仅仅表示单纯的方位词,还寓意着古代社会的尊卑,古人以东位尊,西位卑,以南位尊,北位卑。除此之外,还掌控着生死,与阴阳息息相关。古代人就认为“东”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万物复苏,代表着生机;相对应的“西”面是太阳落下的地方,即是代表黑暗与死亡。
从远古神话来看,“南”也是与长寿星有关,属阳;“北”相对而言,即是背阳,属于蛮荒之地,因此“北”与死亡有关,属阴。所以深究起来“东、西、南、北”背后的文化意义源远流长,同样其他几个方位词“前、后、左、右、上、下”等,相较而言都不只是单纯的方位词,都含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蕴的丰富道德情感、道德原则、道德理想,方位词不仅表示一个单纯的方位概念,它背后含有的文化意义渊源流长,它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与我们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等都息息相关。
结语从探究方位词背后的文化意义来看,方位词文化与古代社会尊卑、生死、阴阳五行等息息相关,这些都是对于文化的一种正确判断,正确的审视。因此选择传统文化,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助于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过程之中得到启示,形成正确的道德标准和道德判断,最终体现出完善的教育道德准则。
了解方位词的文化意义的过程中,能够抓住到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方位词中体现出的不同思想,这样不仅能够对文化继承和发展,还能受到文化的熏陶,训练后人感受美的能力。除此之外,通过诗词美、文化美的淋漓尽致地展现,也能从中感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的美学标准和价值观念,有一定深远而有意义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