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中国名寺之946:山东济宁泗水安山寺
山东济宁泗水安山寺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泗张镇安山小镇北,103省道西侧,安山西麓。
山东济宁泗水安山寺原为安山涌泉寺,始建于唐代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寺院东侧有泉,名“涌珠泉”,久旱不枯,泉水从底涌出,如颗颗珍珠泛起,联缀不绝,令人赞叹不已,寺院也因此泉而得名,后省略为安山寺。寺院于明清时期三次重修,建有大殿、禅房等20余间,历代碑碣六通。原寺规模宏大壮观,僧伽数百,佛事频繁,香火萦绕,音鼓声不绝于耳,后经战乱,寺院旧址几乎殆尽。2001年安山寺 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释妙明法师担任住持重修。
山东济宁泗水安山寺处于安山、马山、红顶山等群山环抱之中。坐北朝南,有东配殿伽蓝殿、西配殿祖师殿、药师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后方有斋堂、藏经塔,西有一座四合院的生活区,寺院最前方有放生池、莲池、古银杏树。
寺院内两株唐代所植银杏树,高20余米,相距10余米,根深叶茂,树冠如盖,其中一株为雄树,它的年代比寺庙还要久远,据传为“万世师表”的孔子亲手栽种,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须六七人方能环抱过来,巍为壮观。
作者:Alec融通东来
游遍中国名寺之946:山东济宁泗水安山寺
山东济宁泗水安山寺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泗张镇安山小镇北,103省道西侧,安山西麓。
山东济宁泗水安山寺原为安山涌泉寺,始建于唐代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寺院东侧有泉,名“涌珠泉”,久旱不枯,泉水从底涌出,如颗颗珍珠泛起,联缀不绝,令人赞叹不已,寺院也因此泉而得名,后省略为安山寺。寺院于明清时期三次重修,建有大殿、禅房等20余间,历代碑碣六通。原寺规模宏大壮观,僧伽数百,佛事频繁,香火萦绕,音鼓声不绝于耳,后经战乱,寺院旧址几乎殆尽。2001年安山寺 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释妙明法师担任住持重修。
山东济宁泗水安山寺处于安山、马山、红顶山等群山环抱之中。坐北朝南,有东配殿伽蓝殿、西配殿祖师殿、药师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后方有斋堂、藏经塔,西有一座四合院的生活区,寺院最前方有放生池、莲池、古银杏树。
寺院内两株唐代所植银杏树,高20余米,相距10余米,根深叶茂,树冠如盖,其中一株为雄树,它的年代比寺庙还要久远,据传为“万世师表”的孔子亲手栽种,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须六七人方能环抱过来,巍为壮观。
作者:Alec融通东来
泗水安山寺一大怪:银杏树比寺庙香火更盛
泗水安山寺原名安山涌泉寺 ,因寺东侧有涌珠泉故名,后简称安山寺至今。相传是唐太宗李世民当年出兵讨伐兖州总管徐元郎来到这里,看这里山水环绕风水奇异,泉水自北向南蜿蜒曲折有龙腾之像,于是在他即位之后传人在这里修建了安山寺。
(安山寺)
(涌珠泉)
安山寺内有树有泉,却因树扬名,因泉得名,相依相守。两株银杏树,一雌一雄,分列东西,当地人称“夫妻树”和“许愿树”。西侧为雄树,树冠如盖,树高21.5米,胸围7.9米,须四五人方能环抱过来,树冠400平方米,号称“天下第三银杏树”;东侧为雌树,树高17.5米,同根两干,北干胸围2.19米,南干胸围1.19米,树冠260平方米。雄树相传为至圣先师孔子周游列国时所植,树龄已超2500年,是国内树龄最高的雄性银杏树,比寺庙本身的历史还要长。
(雌雄银杏树)
(孔子手植树刻石)
两株银杏树虽历经沧桑,依然枝繁叶茂,充满生机, 凸显“安山春秀”之称。夏季郁郁葱葱,浓荫如蔽;秋季华盖金黄,硕果等身。加之那祈福的红绸参杂其中,更显雅致尊荣。如果没有这两株银杏树,不知道安山寺是否会选址在这里?如果没有这两株银杏树,不知道安山寺是否会如此扬名?
(夏天时的银杏树)
(秋天时的银杏树)
安山寺建寺后,寺院规模宏大壮观,僧伽数百,高僧辈出,香火旺盛,佛事频仍,明清之际又经三次重修,遂成东鲁佛教圣地。后经战乱,寺僧流离 ,院庭坍塌,一时荒废。后虽重建,但已难复旧时盛景。古人建寺,必选环境清幽之风水宝地,不在乎交通与生活便利而利于清修。盖今日香火仍隆的名刹古寺无不在名山大川和繁华之地,人流川息,祈福者众,布施者多,是为旺盛之源。
据说一株雄性银杏树可以使周边10公里内的雌性银杏树受孕结果,可见其繁殖力之强大;又兼之具有长寿基因,存活千年以上银杏树屡见不鲜,号称树木中的活化石。而安山寺之雄性银杏树,系至圣先师亲手栽种,兼之树大雄奇,生机盎然,东鲁民众惊奇之余,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遂生崇拜之心,祈福纳祥之举绵延至今。安山寺重建后,虽波澜不惊,不温不火 ,然赖银杏树之香火不绝,仍可延续维持。
(香火缭绕下的系满祈福红绸的雄性银杏树)
安山寺东侧之泉,名日涌珠泉,泉水从底涌出,如颗颗珍珠泛起,联缀不绝,令人赞叹不已。泉涌如流,汇而成溪。春日溪水潺潺,波澜不惊;夏秋凉爽怡人,惬意洒脱;冬日泉水汩汩,热气升腾 。景色各异,四时不同,让人流连忘返,不忍离去。
(泉水喷涌如珠)
(小瀑布)
每年换季之时,余皆往万紫千红度假村或圣源山庄小住两日,或为讨静,或为思景,归来则心境洞开,神清气爽,复盼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