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八字

地理先生怎么看风水(地理先生)

地理先生怎么看风水(地理先生)

迷信“地理先生”私改阳台变厨房

早报讯 (记者苏玮杰 通讯员颜培源)当前,有的业主为了拓宽房屋使用空间或者迷信风水,私自对房屋进行改造改建,造成了不少安全隐患。近日,德化法院受理了这样一起房屋改造而引起的邻里纠纷。

德化的陈某和许某两家的套房紧邻着。前不久,陈某请“地理先生”来家里看风水,“地理先生”建议他把灶位设在当时的阳台位置,便能“让灶火烧旺财运”。陈某赶紧找来工人,没几日就将阳台改建成厨房。隔壁许某一家人就经常得忍受隔壁阳台传来的厨房噪音,而且厨房的油烟味和未完全燃烧的天然气也会从采光通风巷闯进来。不但天然气使用存在隐患,而且阳台承重力不足,有可能发生坍塌危险。

许某多次劝阻无果后,将陈某告上法院,请求判决陈某拆除阳台的厨房设施。法官多次上门劝导,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陈某同意将厨房位置恢复至开发商原设计的位置。

法官提醒,广大业主在装修或改造房屋时,一定要遵循房屋原有的结构设计,擅自改变房屋结构不仅可能影响邻里关系,更可能造成房屋安全隐患,要依法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中国风水“第一村”现在如何了?有人年入超200万,赚钱却要上交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风水村自然就培养出诸多的风水师。

有人说,这不过就是封建迷信,然而,这个自古有之的“风水学”却更像是披着玄学外衣的科学。

风水学的本质,是通过临场考察地理方位,来为雇主选择一块,适合建造住宅或墓穴的场地。

“风”为元气和场能,“水”为流动和变化,“风水”结合勘察,则能从自然规律中找到相应的“宝地”。

“中国第一风水村”

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的三僚村,素有“中国第一风水村”之称。

作为被国内外易学界公认的“中国风水文化诞生地”,三僚村从古至今走出了不少风水大师。

这是一个自成一派的风水体系,名声响亮,像是有着一块金字招牌。

而这个神秘的“风水村”,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所谓“风水”

“风水”被划分于玄术之中,又被叫做青乌术、青囊术,而学术上一般将“风水术”称为“堪舆”,“堪”的是天道,“舆”的是地道。

八卦

关于“风水”之说,晋代《葬书》中便有所记载:

“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可以看出,此时的“风水”还是停留于地面,看“风水”便是看地理位置。

哪方邻水,哪方有山,地脉如何走向,是居高地还是临深坑,都有着其中的学问。

古建筑

到了战国时期,“风水”则不止是地理问题,秉承着“天人合一”的观念。

此时“风水”,开始将天文地理结合,有了更为系统化的堪舆标准。地势环境与天文星象,“风水”进入了新的纪元。

可以说,“风水学”是与建筑学相辅相成的。

之所以会有“风水”一说,便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各种建筑的选址,小到住宅、墓地大到宫殿、村落,有了“风水学”的加持便更容易让人感到心安。

依山而建的山庄

当然,在古代“风水”,总是被传得神乎其神,小到庇佑家宅,大到一国兴衰,都能与“风水”挂上钩。

哪里动土,结构如何,窗朝那边开,甚至连一棵树,也需要按照“风水师”的嘱咐去种。

这看起来很“玄”,其实摘下玄学滤镜,会发现很多说法都与生活息息相关。

窗户的朝向,决定着采光的好坏。房间明亮,人的心情自然就舒畅,房间昏暗,人的心情自然也会受到影响。另外,久居阴暗之地,人的身体也更容易生病。

故宫

而从前的紫禁城,如今的故宫,高达72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却一棵树都没有。

很多人说,这是因为故宫地相属“金”,与“木”相克,所以才不种树。也有人说,这是因为宫墙中有树,则为“困”,是极为不吉利的,所以紫禁城内才没有树。

其实,这只是从玄学的角度上而言,真正的原因却并非如此。

一来,古代建筑,多为木质结构,庞大的木质建筑群,本就容易发生火患,如果再栽上许多的树,那么火患风险便更加的高了。

故宫

二来,作为古代国家,最高权力中心,大量种植树木,很容易破坏整个建筑群,特殊的庄严肃穆之势。为了令人有望而生畏之情,也不会将紫禁城,装扮得如园林小景一般。

再者,有了树木便会吸引鸟虫,鸟虫一多,噪音自然便多了起来。若是再落上片片鸟粪,那么实在是,有些太过于损伤皇家威严。

更何况,秋风起则树叶落,庞大的建筑群,若是大量种植树木,打扫则是一件令人更加头痛的事情。

由此可见,“风水”或许说得神乎其神,但是一些位置朝向和物品摆放上的说法,实际上都是有着务实色彩的。

客厅玄关物品

也就是说,“风水”可信却不可全信,若是全信了,便很容易变成“迷信”。

一个人与一座村

三僚村,并不是近代才出现的,若是追溯其起源,便要从唐朝末年开始说起。

彼时,尚没有三僚村的存在,风水大师,杨救贫座下大弟子曾文讪,想要寻块宝地世代定居,杨救贫便看中了三僚村的地势。

三僚村属于盆地之势,看来十分像一个巨大的罗盘,很适合风水先生居住。于是,杨救贫便与徒弟曾文讪、廖瑀一同定居此地。

三僚村

当时村落尚未形成,三人便各自搭建茅棚住下。

在以前,茅棚又被称为“寮”,三个人、三座茅棚,杨救贫便将此地称为了“三僚”。

当然,由于年代太过久远,这只是其中一个流传较广的说法,其真实性有待考证,但是“三僚村”自唐代末期开始发展起来,是没有什么异议的。

并且,三僚村关于“风水”事业的兴起,确又与杨救贫不无关系。

风水罗盘

杨救贫并不是普通的风水先生,他是当时风水界的公职人员。

古代的朝廷多设有关于风水的部门。杨救贫,便是唐僖宗年间的金紫光禄大夫、司天监正。

这样的官职,在当时来说,是极为有名望和地位的。因此,杨救贫的到来,无异于给三僚村添上了不小的名气。

杨救贫的弟子众多,许多都随着杨救贫来到了三僚村,三僚村也因此兴旺了起来。

风水师

有了前朝廷官员、风水大师杨救贫,又有着如此众多的弟子们,三僚村的主业自然就成为了堪舆“风水”。

如此,三僚村形成了良性循环,因为风水大师杨救贫而出名,因为出名而引来众多慕名而来的弟子,因为弟子多而更加有名,随后弟子更多。

杨救贫的本业便是“风水”,自然便开始在三僚村内收徒授课,弟子多了,自然会有几个有所成就的。

于是,从最初的只有杨救贫,一个风水界名人,到后来的多个风水界名人,三僚村就这么做出了名堂来。

三僚村

可以说,杨救贫开创了中国南方风水文化的先河,也正因如此,杨救贫才会被后世尊为,海内外堪舆界的祖师。

而他的两名得意弟子,曾文讪和廖瑀,在三僚村后代不少,这也是为何,三僚村曾姓和廖姓众多的原因。

由于祖上便是风水师,三僚村走出的曾姓和廖姓风水师,一报家门,便会获得比他人更甚的优待。

风水名村

无需去纠结三僚村的“罗盘”地势是否适合风水师居住,事实上这个村庄在风水界确实是稳坐头把交椅的。

三僚村旧址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就像是海边多渔民,平原多农民一样,风水师多的地方,自然便会多出于风水上有建树之人。

据不完全统计,自五代十国开始,三僚村走出的风水师,成为国师者24位,明师者72位,其中有36位为皇帝亲封御点的钦天监博士。

术业专攻、师出有名,三僚村便是想不出风水大师都不大可能。

在古代,越是身居高位者,越是信“玄学”之说,即便贵为九五之尊也不能免俗。

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将当时风水界顶流大师廖均卿召入京城,为的就是为皇帝墓陵选址。

没错,从姓氏上我们便可以看出,这位廖均卿也是从三僚村走出来的风水大师。朱棣亲自点名,足以看出对于三僚村和廖均卿的信任与重视。

这是三僚村最为有名的作品之一,就是赫赫有名的“明十三陵”。廖均卿最终为朱棣选择了,坐落于北京西郊昌平境内,燕山山脉天寿山南麓。

不得不说,这个位置选择极佳,的确没有辜负朱棣的厚望。

明十三陵

无论是风景还是“风水”,明十三陵都算得上的地理位置优渥了。

在这片占地面积,12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先后葬入了13位皇帝、23位皇后、2位太子、嫔妃30余人、还有1名太监。

这名太监也不一般,不同于其他宦官弄臣,王成恩一心为着大明江山社稷,甚至在危机关头,领兵出征,大战李自成的起义军。

虽然最终惨败,却依旧堪称宦官界的模范。

崇祯皇帝吊死煤山影视图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崇祯皇帝吊死煤山,王成恩亦跟随自尽。

好在李自成虽起兵造反,却仍是恪守礼仪,厚葬了崇祯皇帝与王成恩。

自此,崇祯皇帝成为“明十三陵”最后一位入驻的皇帝。王成恩,也成为了“明十三陵”中唯一一个有姓名的太监。

随后廖均卿,又参与了北京故宫大皇城的堪舆工作,官居四品,至死都被皇家厚待。

曾从政《地理秘籍》古籍

而曾家后人也出了一位名人,那便是曾从政。

曾从政不仅参与了北京天坛祈年殿的堪舆工作,还参与了明长城九镇军事要塞的堪舆工作。

可以说,曾从政所做之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而曾从政也同样受到皇家厚待,一直居于京城直至终老。在其去世后,永乐皇帝还专门派人护送其灵柩归乡入葬,可以说是真的折服于其才华。

曾从政所获“开国名师”称号

也就是这样一代代的名人存在,才使得三僚村在风水界一直立于不败之地。

三僚村的如今

三僚村关于“风水”这门技艺,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走向颓势。如今的三僚村,依然坚持着风水传承,村中有超过400位风水师。这样的数量放眼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

千年的历史底蕴,使得无数人慕名前来,三僚村的风水师业务,也不止局限于江西,广东、福建,甚至蔓延到了东南亚一代。

至今提到三僚村的风水师,他们仍是毕恭毕敬、信任有加。

三僚村

也因此,三僚村至今还流传着“不到潮汕不出师”的说法。

这门祖传的技能像是刻进了三僚村人的基因链之中,业界良好的名声使得常有人慕名而来。

这些慕名而来的人中,有些,是想要请风水师为自己堪舆风水;有些,则是想要拜师学艺,成为一名出色的风水师。

还有一部分人,他们出于好奇,想要看一看,这风水界的“第一村”究竟有何魔力。

三僚村参观人员

而三僚村还有一项传承下来的规矩,那便是只要是在三僚村,学了风水堪舆本领的风水师,每个人都要交钱给村子,用于村子的建设、维护等。

这些风水师们的收入,因为专业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收入高的每年可以多达200万元,收入低的也足够安身立命。

他们吃着“风水”这门饭,受了三僚村的熏陶,对于交钱一事便没有任何异议。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所有风水师共同的努力下,三僚村建设得十分美好。

三僚村风景区

就算是不靠着“风水”的名声,三僚村如今也不乏有人来拜访。

因为,三僚村在2011年已经被评为了国家4A级景区。

由此可见,若是大家都心往一处使,劲往一处用,那么结果会有多么的出人意料。

当然,三僚村最闪亮的金字招牌,依然是风水文化。毕竟,这是有着千年传承,并且带着强烈的神秘色彩的。

三僚村游客

而三僚村的风水文化,还在2008年6月,被正式列入了,江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的三僚村更加规范、科学的宣传着风水文化,扭转了很多人听到“风水师”,便想到骗子的恶劣印象。

每个行业都是良莠不齐的,人们那些,风水等于迷信的观念,也多是因为经过或见过,有人打着“风水”旗号招摇撞骗。

而事实上,风水堪舆术的出现,本质上就是为了更加便利于人们的生活。

风水

毕竟,一个好的选址可以决定一家人的居住质量,“衣食住行”这些都是人民,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而住则是要慎之又慎的存在。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这样将会更加有效率。

另一方面,风水的存在更像是人们心理的一个良性暗示。

既然是“大师”们点头认可的地方,那么必然住起来,生活会顺风顺水。在这样的心理暗示下,人们往往能够更加积极、正面的看待一些问题。

风水罗盘

当然,这并不是鼓励大家将看待事物的角度“迷信”化,坚持科学发展观,才是现代人应该有的思想观念。

风水文化之所以能传承至今,靠的也不是其中那些故弄玄虚的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去看待“风水”,才是正确的思想观念。

「移风易俗看基层」之二修豪华“椅子坟”不代表混得好有孝心

曾几何时,在温州,将坟墓修得豪华气派可是一件无比风光的事儿。不少人有了钱第一件事就是给逝去的亲人翻修坟墓,豪华坟墓的样式五花八门,花费越来越高。“漫山遍野椅子坟,全世界都有温州人”的调侃,“厚葬薄养”的指责,常常困扰着温州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对此,温州市委、市纪委监委出台了一系列规定,从党员干部抓起,带领群众移风易俗,营造风清气正新风尚,打造绿水青山新景象。

“死人跟活人抢地方”

“北新村修建的那几座坟可真是气派啊。”地理位置偏僻的乐清市白石街道北新村因修建的“椅子坟”成为了当地人茶余饭后讨论的热点。

“唉,不知道以后是不是都要按这个标准来了,有一座花了一百多万呢!”热议的背后也掺杂着深深的担忧。

早在南宋时期,“椅子坟”便被视为富贵的象征,并逐渐占据重要地位。“椅子坟”主要结构是地面椁室(或者坟堆)加上后部的圈式围墙(坟圈),围墙自后朝前作缓坡式降低而在整体上呈现出椅子的形状。一座豪华“椅子坟”通常占地几百平方米。

“椅子坟”

如今,原本就带有攀比意味的风俗更是“变了形”“走了样”。人们开始攀比谁家的坟墓更豪华。坟墓越豪华,似乎代表混得越好越有孝心。

在温州,起先修建豪华私坟的大部分都是所谓“成功人士”,在外经商发财后回家乡对自家的祖坟进行翻修扩建。“有出息了,是祖宗庇护,回家将坟墓修豪华点那是应该的!”乐清市北白象镇莲池头村老陈头的话道出了热衷修坟者的心理。

修坟代表“出息了”,自然成为大家盲目攀比的引子。“坟墓豪华不豪华一目了然,别人都修了,自己硬着头皮也要跟上啊。”据统计,温州“椅子坟”最严重的时候,一个山头私坟甚至多达数百座,坟墓连片致使青山变白。行走于温州的一些山麓,放眼望去,白坟点点,触目惊心。“死人跟活人抢地方”是对当时温州大规模修坟最为贴切的形容。

今年过年,乐清市白石街道岐元村支先生刚刚“跟风”翻修了祖坟,把腰包掏了个底朝天。提起此事,支先生满脸愁容。在温州,像他这样被迫跟风修坟的不在少数,很多外出打工的青年人为了所谓的“面子”,将一年甚至几年的积蓄投入到了坟墓翻修上。“温州青山白化何时了,花费知多少?”一句改编的诗句映射出人们对修坟现状的不满与无奈。

“一个人过世后,富裕家庭的费用投入,要达百万元以上,花在坟墓上的钱,比盖一栋房子还贵。‘死不起’的陋习,让老百姓深恶痛绝,但被不良风气所裹挟,人们又无可奈何。”乐清文明办从事移风易俗工作的相关人员介绍道。

破除“死不起”的怪象

移风易俗就该有堵有疏。“堵”的是不良积习,“疏”的是民声民意。

温州市大力开展“禁新”改革,2017年制订出台了巡查督考、约谈问责、协同联动、举报奖励、骨灰流向跟踪长效管理等私坟“禁新”常态化管理五项制度。瓯海区严格按照《私坟“禁新”五项制度》开展相关工作,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作用,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执行禁止新建、翻新、修复私坟和骨灰装棺再葬;乐清市将开展丧葬礼俗整治工作列为市委“六大中心工作”之一,其中明确规定禁止新建、翻新、修复私坟……

针对私坟修建攀比之风、老百姓殡葬负担重的问题,温州市坚持政府为主、市场化为辅的原则,推进生态型、公益性公墓建设,实行政府投入、政府规划、政府定价,按基本价向社会提供墓穴,力破“死不起”怪象。

“此次改革最大限度地尊重人民意愿,恢复了山体,保留了风俗。可以说是搭了天线,接了地气。”温州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周勇主任谈到新政策很是自豪。果然,政策一出台,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在乐清市淡溪镇马岙村老党支部书记徐祥川的带头下,村民自发搬迁私坟,截至2018年5月,共有32对私坟搬迁至公墓。

党员干部带头,刹住翻新私坟攀比风。温州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以党员和干部为重点,拉起丧葬陋习的“警戒线”。2018年清明节前夕,温州市洞头区北岙街道纪工委开展了私坟禁新工作专项督查,发现东沙村有6处旧坟进行了翻新,村干部未履行相应的巡查职责,北岙街道纪工委对东沙村委员会书记、主任、网格员进行诫勉谈话处理,责令驻村干部作出书面检查;东屏街道纪工委定期与社事办、组织办联系,梳理“私坟禁新”户主中党员名单,通过所在村党支部与党员约谈要求整改,今年以来,共有5名党员户主被约谈。

今年以来,温州市乐清各纪检监察组织共查处党员干部违规办丧32例,其中党内严重警告1人,党内警告3人,诫勉谈话5人,通报批评10人,约谈9人,组织处理2人。

……

疏堵“组合拳”下,温州人思想发生了转变,移风易俗成为了人们的共同意愿。正如一位纪委干部所说:“引导得当,有理有力,有‘民意基础’,这就从根源上遏制住了私坟回潮反弹苗头。”

厚养薄葬,全新风尚引领潮流

重政策、严监督、广带头,移风易俗成效显著、立竿见影。

“现在好了,大家都一样,也不攀比了,不用怕别人笑话,赚的钱可以多孝敬孝敬老人,日子过得踏实有底气。”在殡葬改革形成风尚后,翁垟街道的小钱开心地说。

群众的思想不断转变,大修坟墓的势头得到遏制。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温州市柳市镇朝阳村共去世4人。一个白喜事由改革前的35万至50万(修坟10万至15万)缩减到10万元以下,每户节约资金15到20万元不等;乐清市虹桥镇严宅村共去世7人,一个白喜事由改革前的40万至50万(修坟10万至20万)缩减到3-5万元,平均一个白喜事能节约35至45万元……

乐清市湖雾镇台头村生态公墓

显著成效下,温州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将殡葬改革进一步引向深入:通过出台奖励政策引导群众实行树葬、花葬、草坪葬、海葬等生态殡葬方式,引领新的殡葬风尚。

如今,丧事主张“简约文明”,推广“厚养薄葬”,在温州百姓中渐成共识。北白象镇东垟田村老人叶天兴今年93岁,移风易俗后,家人为他准备的30万元办丧费节省了出来。与老人商量后,家人将一部分钱捐给了村里有需要的孤寡老人们。“孝顺也要趁人在世。在老人有生之年,尽孝报恩,让老人尽享天伦之乐,这才是真正的孝道。” 老人的孙子叶晓飞说,厚养薄葬是新时期新风尚,也是移风易俗的关键。

豪华坟墓消失了,陋俗改掉了,攀比之风不见了,美丽环境也回来了。截至2018年4月份,温州市完成坟墓生态化改造100442座,建成公益性墓地783座,禁新率100%,实现“四边区域”(即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等区域)无坟化目标,基本实现还绿于山。“爱惜生命、顺应自然、凝聚孝心、厚养薄葬、生态殡葬、文明祭祀”的殡葬新风尚在温州城乡盛行开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李许坚)

姐夫走了,在告诉他病情的第三天,是我建议别隐瞒的,我深深自责

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小编将持续更新,感谢您的支持

导语:

生命中的离别常常令人痛苦,尤其是当我们面对亲人的离世时。回顾今天早上的一通电话,那是姐姐传来的消息,她的丈夫离开了这个世界。为了帮助姐姐排八字,我匆匆答应了,但内心深处却充满了自责。让我回想起前几天,在医院,我建议小林告诉他父亲的病情,而这个建议或许影响了一切。

随着医院的走廊在我身边流淌,我想起了那个让我心情沉重的瞬间。

那是在几天前,我坐在姐姐的家中,听着电话那头传来的不幸消息。姐姐的丈夫,姐夫,已经不在了。他的离去是如此突然,如此不可思议,让我难以置信。

我匆匆答应了姐姐的请求,她希望我能找到一位"地理先生",一个能排八字,算出适宜的时间来举行丧礼的专家。我知道,这个决定对姐姐来说至关重要,她需要一个合适的时间来为她的丈夫送行。然而,在接到电话之后,我心头涌起了深深的自责。

前几天,当我站在医院的病房里,看着姐夫脆弱的身体,我建议小林,他们的儿子,告诉父亲关于他肺癌晚期的真相。医生曾告诉我们,没有多少时间了,但当时我不禁想,或许可以让他多陪小林几天。这个建议,我如今却深感后悔。

小林在那个晚上告诉了父亲,告诉他他的病情,告诉他肺癌已经到了晚期,无法治愈。姐夫听后,似乎有些不敢置信。他一个劲地说他不甘心,他还有很多未完成的事情,还有很多未来要过。

然而,第二天,他却默默地出院回到了家。没人能想到,仅仅三天后,他便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在驱车前往找"地理先生"的路上,我不停地反思着自己的行为。我为什么建议告诉姐夫病情?如果我没有说,也许他还在医院,也许他可以多陪小林几天。我的内心充满了自责和疑惑,我真的犯了一个大错。

我终于到达了姐姐的家,那里已经聚集了大部分的亲戚。姐姐哭成了泪人,而我在一旁默默地流着泪。

姐夫的身体横卧在床上,他的脸色安详,但他的离去让我们心如刀绞。

前三天,我曾去医院看望他。他告诉我,他不甘心就这样离开。他一生都在为家庭努力工作,但却没有时间享受生活。他说,一旦康复,他将不再干活,只想好好地享受生活。然而,现在,他已经去了另一个世界,他的梦想永远无法实现。

姐夫的丧事需要好好安排,姐姐希望能在合适的时机为他送行。我联系了一位懂得排八字的"地理先生",他来到姐姐的家,为她一家人算了生辰八字。

经过一番计算,他告诉我们,明天是个好日子,适合举行丧礼。我们赶紧联系了火葬场,安排了明天下午一点到三点左右的时间进行火化。

"地理先生"为我们提供了希望,他的安排让姐姐感到安心。然而,在驱车送他离开的路上,我忍不住问他一个问题:"在您的经验中,当亲人生了大病时,是隐瞒病情,还是如实告诉他病情呢?"

"地理先生"思索片刻后回答说:"大部分人起初都会选择隐瞒病情,直到实在无法瞒住为止。"

我深思熟虑地继续问道:"那这样的做法是否明智?最后实在无法瞒住时,告诉病人,可能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他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地理先生"微笑着说:"这取决于病人的性格。乐观的人会勇敢地面对病魔,积极配合治疗。然而,悲观的人可能会感到绝望,一旦知道时间不多,他们可能无法再实现自己的愿望。"

点头表示理解,"地理先生"的回答让我陷入了沉思。的确,每个人的性格和心态都不同,面对疾病和死亡时的反应也会有所不同。

我默默地思考着他的话语,突然感到这些经验之谈对我有着深刻的启发。

在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疾病并不一定意味着绝望,而是需要积极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与其隐瞒病情,让病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度过最后的时光,或许更好的方式是坦诚面对,让他们有机会去完成未了的事情,去告别亲人,去准备自己的离去。

"地理先生"的话让我明白,最终的决策应该由病人的家属来做,因为他们更了解病人的性格和心理。

然而,无论如何,坦诚和尊重都应该贯穿整个过程,让病人在最后的日子里感到被关爱和支持。

回到姐姐家时,我们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明天将会是个好日子,适合送别姐夫。虽然悲伤依然笼罩着我们,但我们也感到一丝宽慰,因为我们知道,我们为姐夫选择了一个合适的时机,让他在另一个世界也能享受平安和幸福。

离别永远都是痛苦的,但在这一刻,我明白了坦诚和勇敢的重要性。面对生死,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迎接,而不是被恐惧所驱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