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求必应的观音菩萨,是如何在娑婆世界救苦救难的?
许多人信教,虽然所信的教不同,但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有共同之处的,给自己内心一个信念,并且一直坚固着,有所寄托当自己面临一些困难,烦恼,磨砺时。以前呢很多人信菩萨,特别是观世音菩萨,很多家里也会摆上一个菩萨,包括很多的寺庙里也会立一尊菩萨来保佑自己一家。
对观世音菩萨的记忆大部分是小时候看《西游记》时看到了只要一出场就带着神秘的光环,并且非常漂亮,优雅,善良的一位女神仙,很多时候只要孙悟空师徒有难,她就会出现。再加上《西游记》里面的神仙基本是男的,主角也是男的,女妖精居多,好不容易出现了一个美丽,善良的女观世音菩萨不知道对与观众来说有多喜欢,一下就牢牢的抓住了很多人的心,吸粉一大片。
特别是对于小女粉丝们,读小学的女同学都很喜欢这么一个角色。平时和同伴玩耍时也时常喜欢挣着扮演观世音菩萨。不仅是因为她善良,美丽,主要人家还是一个法力无边,无所不能的女观世音菩萨呢。简直就是小时候所崇拜的偶像,女神级别的人物。
这么多人喜欢她,供奉她,崇拜她,不禁让人思考,观世音菩萨在信奉她的人心里到底是有着怎样的魔法,到底起着一个什么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看来,观世音菩萨其实就跟西方所信的上帝,耶稣,天天嘴里祷告的阿门是一样的,都是神化之后赋予的一个象征身份。就是一个心里作用,信仰问题。信则有,不信则无。从哲学的角度讲就是心理作用,心理暗示,心里所想,决定思路,思路影响甚至决定行动。
众所周知,心理的作用很强大,它就是指挥我们应该如何生活,干什么,做什么的一个司令官。那么每个人因为其所受的教育,所处的环境,等不同的因素的影响导致每个人的想法都不相同,其信仰也就各不相同。
观世音菩萨呢在他们的心中,就是自己的一个信仰,帮助,支持自己。当然,以前人们心中的观世音菩萨与现在很多人心中的信仰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差异的。以前人们大都是认为观世音菩萨是救苦救难的菩萨,心中有什么不能向别人说的,包括希望,愿望,自己的忏悔,做过的坏事,邪念,都能够通过跪拜菩萨的形式来解脱自己的苦难。从心里面认为有一位菩萨来保佑自己,并且接受了自己内心的忏悔,就如释重负,内心得到了解脱,也就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了。
潮汕民间的禳解习俗
禳解是指人们为了躲避厄运或躲避失败而运用各种方法来削弱或抵消凶祸的侵害,以此达到消灾解厄的目的。这一习俗由来已久,且在民间广为流传,至今长盛不衰。
禳解之风在潮汕民间到处可见,广泛存在于民居建筑、穿着饰品、工艺、美术、道路交通、红白喜事等民俗事象之中。
好多潮人在其一生的不同时期总会戴上不同种类的饰品,如婴、幼儿时期戴上银制手环、脚环和铜钮扣,童年时期改戴玉葫芦和顺治钱,成年以后则根据各人的喜好戴上耳环、戒指、项链和玉镯子等。俗以为,金、银、玉的制品有保护灵魂守窍,使鬼祟不敢侵扰的作用,戴上它们自然可保平安,逢凶化吉。
潮乡习俗,在村中较险要的地方或交叉路口,常常要立一块竖直的小石碑,上面刻着“泰山石敢当”五个字(有的则是刻上八卦图案),意在抵挡邪煞,保护乡人和过路人平安。原来,石敢当为五代一勇士,他捍卫家乡,逢凶化吉,故民间有此一举。
潮汕民居处处体现着禳解的习俗。如潮人习惯在屋前栽种石榴花、仙草和大刺,俗信这些植物是幸祥草,能够驱除邪气。潮汕的祠堂,有的在大门两侧竖立一对石狮或石锣鼓,有的则在前壁上绘出或嵌出麒麟的图案,这些不仅有装饰的作用,同时也有驱邪纳吉之功能,因为狮子、麒麟是“辟邪瑞兽”,而石锣鼓也有驱除邪崇之效。新春期间,人们在门上贴上的门神和春联,同样有驱邪解厄之作用。
潮人十分讲究房屋的风水、格局,最忌房门直冲河流、水井、大路、小巷,但由于诸多方面的限制而无法避开这些禁忌,人们就会设法破解之,如在门上悬挂八卦或铜镜以“反射”邪祟或不吉祥的影响,避凶趋吉;也可于屋脊上塑一麒麟或放一圆形陶瓷容器(俗称糖漏)以禳解之。另者,建房、作灶、开井、铺楼等事人们亦常于显眼之处悬挂大刺以避邪祟,祈求工事进展顺利。
每逢进宅、出花园、结婚等喜庆时,人们总要用石榴花、仙草浸水喷洒所需的物品,或将石榴花直接插在这些物品之上,俗信这样就能祓除邪煞。有时还要燃放爆竹,以此增大祛除邪煞之效。
以上所述都是在未违犯禁忌,厄运尚未降临之前采用各种办法加以解除,做到“防患于未然”,这属于“事前设防禳解法”。
如果是在违禁犯忌之后再采取办法来克除灾厄祸患,使违禁者逢凶化吉,这属于“事后补救禳解法”。如乡间有的小孩不慎冲撞邪煞,精神异常,哭闹不止。碰上这种情况,家长一般不去求医,而是用石榴花、仙草、大刺、沙子、粟头(大米中的稻谷)等物煮水喂小孩几口,余者给其洗脸,即可恢复正常。潮人最忌出门途中遇到送葬队伍,以为不祥。万一遇上了,为了驱除邪气,回家后必定于自家门口用大刺、石榴花、仙草浸水洗脸,方可进入家中。有参加丧事者,回家后亦用此法禳解邪气。
作者: 蔡金河
来源: 揭阳日报(2008.11.18)
土家人你不知道的禁忌
饮食禁忌:
土家人忌食蛇,相传蛇是土家人的祖先,食之为大不敬。倘有人偷食蛇肉,亦须在野外进行,否则会中毒身亡。土家人忌食猫肉,认为食之会有灾祸。以上两种禁忌,都带有远古图腾禁忌残余。部分土家人为巴人之后裔,巴人以蛇与虎为图腾,而猫与虎形象相似,故而亦在禁忌之列。苗家人(部分苗族同胞)忌食狗,此亦远古图腾禁忌残余。又苗家与土家人都忌食乌鸦,因乌鸦为不祥之鸟,以为食之亦不祥。人们还忌食鹰,以为食之必遭灾祸。吃饭前后禁用筷子敲打碗碟,给人盛饭斟酒忌反倒,饭后忌将碗磕倒扣桌上。土家人忌在背后吃饭,忌一个人一顿饭中用两个碗吃饭,为“吃饭用两个碗.死了埋两个眼”。
吃年饭禁忌:
除夕团年饭要关着大门吃,这是为了关财气。别家吃年饭时不能去叫门、串门。吃团年饭时,不能讲‘死人”、“鬼怪”等不吉利的话。合作桥乡的人吃年饭,菜里不准放大蒜,因大蒜与“大散”同音。吃年饭时如有人打破了碗或酒杯等器皿,认为是这一年内不吉之兆。
火塘禁忌:火塘是市境内少数民族人们心中的神圣处所,它是祖宗神灵的附着物。严禁任何人从上面跨越,或用脚蹬火塘中的铁撑架。忌讳人们在火塘上烤裤子、袜子、尿片,忌讳人们朝铁撑架上吐口水,也忌讳人们将双脚伸入铁撑架中,认为以上行为都是对火塘神的不敬和亵渎,会触犯神灵而受到惩罚。若外地客人不了解而触犯这些禁忌,主人会不高兴。
门槛禁忌:
门槛,尤其是堂屋的门槛,被土家族尊为圣地,外来客人不能坐在门槛上,认为坐在门槛上是对主人的一种侮辱性举动。另外,小孩子亦不准以门槛为刀砧砍削物件。相传,门槛若是被刀砍损,其家人后代将会出现兔唇豁嘴。土家人对门槛的禁忌,源自门槛的位置。因其正对着神龛,故对它的损害或在其上踏坐,都直接影响祖先神灵,故而禁之。
主客禁忌:
主人待客忌用狗肉,土家人认为狗肉不宜上正席,否则是对客人的不礼貌。忌三、七、八上菜数字,俗称“三碗是叫亡的”、“七强八盗九江湖”;忌用大海碗给客人盛饭,吃饭时忌脚踏旁边人的坐椅。若客人已坐定,主人要走动,则只准从客人身后走,不宜走在客人前面;如果地方狭窄,必须走客人前面时,要说一声“得罪了”,否则,是对客人的不敬。主客坐下后,年轻的客人不准在长者面前架二郎腿,否则是对主人的不敬。客人未得主人的允许,不得进入主人家的内房(卧室),尤其不准进入吊脚楼上的闺女房,否则主人会生气。客人吃完饭后,不能将筷子摆成十字架于碗上,此行为在土家族人心目中是大不敬。客人吃完后,最好将筷子并齐整,放于碗旁边。此习现仍盛行。
旅行禁忌:
旅行忌七、九日出门,忌八日起程归家.民间称“七不出门八不归,逢九出门惹是非”。土家人还认为,农历一月、四月、七月、十月的蛇日,冬月的鸡日,三月、六月、九月的牛日,均为“红煞日”,忌出远门。有“出门遇红煞,一去不归家”之说。人们出门走亲访友或办事,最忌遇到的第一个人是妇女,若是遇见,则不宜出门,等至第二天再出门。若第一个遇见者是男性,第二个是女性,则不忌。此俗带有轻视妇女之陋习,现已废止。
摸头禁忌
土家族男子严禁别人触摸自己的头,无论善意的或其他什么原因。唯自己祖父母、父母除外。谚云“男儿头、女儿腰,只许看,不许挠。”俗信,摸男子头,是侵犯男子汉的尊严,再好的朋友,也必须严守这一禁忌,否则会使友谊化为仇怨。
动物禁忌
1、忌乌鸦叫,凡乌鸦清晨在屋脊上鸣叫,或飞在人的前面、头顶上盘旋鸣叫,并且你赶开后,又重新飞来叫,人们便认为是祸事开头的不吉利之征兆,每当人们遇此事,便当即顿足痛骂:“短你的命!”随即吐痰或唾沫一口,以此消除凶灾,化凶为吉。
2、忌闻杜鹃嘀鸣,每年春天,阳雀开鸣,若人厕时第一次听到阳雀鸣叫,则认为不吉利,必须进行禳解。其禳解之法是闻者(倘若年幼,须由母亲代为禳解)装扮成乞丐,出外乞食1-3天,讨得米,须在不闻鸡犬之声的野外煮熟食之,方可消灾。土家人还以杜鹃偶氮染料啼鸣之声以占卜自己一年的运气之俗。若睡在床上初闻杜鹃啼叫,是大吉大利,若在行走之际或者劳动生产之际初闻,意味自建将一年劳动奔波。
3、忌闻猫头鹰叫,在土家人心目中猫头鹰属不祥之鸟,尤其忌讳听到其鸣叫,相传听到猫头鹰叫村上就会死人。
4、忌见蛇相缠,所谓蛇相缠即蛇交尾。相传人若见之,必遭灾祸。其禳解之法有二:一是赶快将自己外面的一条长裤脱下,罩于自己的头上或罩于蛇缠处。二是嫁祸于人,而若有同伴,立即呼唤同伴姓名,若对方答应了,则灾祸将降临于应者之身。然而一般情况是见者用石头或木棍将两条蛇打死,即可消灾。也有不打而用语言化解词曰:“祝你成仙上天庭,祝你绞绳穿铜钱”;土家族化解词词曰:“是龙的升天,是蛇的钻草,是人的发财”
5、大年节牲畜进屋,兆“猪来穷,狗来富,猫儿来了穿孝服”;
张新明:童谣发凡
#秋日生活打卡季#
童谣发凡张新明
发凡:揭示全书或某一学科的要旨。“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周公之垂法,史书之旧章。”——杜预《左氏春秋传序》。清·朱彝尊:“点笔能成阵,听诗便发凡”。
《尔雅·释乐》:“谣,谓无丝竹之类,独歌之。”
《毛传》说:“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
歌谣起于文字之先,全靠口耳相传,心心相印,一代一代地保存着。“儿童歌颂之词,古言童谣”。是民间歌谣的组成部分。引日本中根淑释童谣云:“其歌皆咏当时事实,寄兴他物,隐晦其词,后世之人,鲜能会解。故童谣云者,殆当世有心人之作,流行于世,驯至为童子所歌者耳。中国童谣,当亦如是。”
据《古浪县志》记载,古浪的人口源流有三种情况。
一,土著。从新石器时代开始,黑松驿、土门朵家梁裴家营的老城等遗址,充分证明了先民繁衍生息,源远流长的历史足迹;
二,移民。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以后,汉武帝采取迁徙关东贫民于河西的政策,这是当时充实境内人口的一次大规模行动;隋唐时期,从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通畅,内地流入河西的人口频繁;明代,从内地迁往河西的移民数量最多;清乾隆时亦移民至此。新中国成立后分别于1956年两次从何南开封市、舞阳县移民,1958年从上海移民1000多人。
三,军属。汉代屯田戍卒就允许携带家属,安居边塞的记录。
因而可以这样讲,古浪人口以山陕流入为主。
按照儿童自然发达之序,依次而进,古浪童谣主要分为前后两极。一是生活而歌,二是游戏而歌。
生活而歌
当个子当
当个子当,你搭梯子我上房。上者房上望哥哥,哥哥拉的是白骆驼。一拉拉到崖湾里,嫂子要些毛蓝哩。今年的毛蓝贵得很,西湖绿穿上翠得很。
一骨都蒜
一骨都蒜,两骨都蒜,跟上哥哥上南山,南山背后一座庙,庙里睡着个小老道。铺的毡,盖的毡,两头子拿的扇子扇。
天爷天爷大大下
天爷天爷大大下,蒸下的馍馍车轱辘大,娃们吃上快长大,老奶奶吃上把炕压塌。
游习儿歌
搓捻捻
搓、搓、搓捻捻,东门楼子西拐拐。这个庄子是谁家?是王家!
王哥王哥开门来!开门干啥哩?抓个你的花花狗娃哩!狗娃儿还没下哩!
点脚板
点点点脚板,脚板脑儿过三年。三年半,讨花钱,驴蹄蹄,狗爪爪。有钱的哥哥买着吃,没钱的哥哥打发老鹰逃出去。
挤胳巴
挤挤挤胳巴,挤死了不要叫妈妈······
综上所述:从古浪童谣的内容来看,基本上是本土产生的,亦有个别是从山陕传来的。《古浪童谣》是五项省级非遗之一。近年来古浪县非遗中心对此进行了深入挖掘,并出版了专著,是抢救保护的有效措施之一,可以领略古浪政治、历史、文化、语言、民俗等诸方面。
附:童年记忆
童年记忆
人们常说,金色的童年,以前年少不甚理解。现在到了耳顺之年,回忆起过往的事来,常常感觉是一团乱麻。唯有童年感觉是一段金色的年华,现笔者将记忆深处捡出几块贝壳,与大家共享。
小伙伴们猜谜语
儿时,最爱猜谜语:
甲说:上毛毛,下毛毛,中间一个黑匍萄;
乙说:张家房上一碗肉,人人过来不敢动;
丙说:高高大大一个鬼,披头散发一条腿。
丁说:弟兄四五个,抱住桅杆坐,将来要分家,衣裳都扯破。
答案:分别是——眼睛,蛇,雨伞,大蒜。
小伙伴们凑在一起常常猜谜语:
“一个小小,穿的大红袍袍,问你小小哪里去,红口衙门打官司,你去什么时候来?我去身子不来骨头来。”(枣)
上不怕水,下不怕火,家家厨房,都有一个。(锅)
土里生,水里捞,石头缝里走一遭,摇身一变白又净。(豆腐)
能看不能吃,能翻不能撕,只要你喜欢,就会长知识。(书)
一边是太阳,一边是月亮,两边合起来,到处亮堂堂。(明)
四四方方一座城,城里住着两家人,一家人多数儿少,一家人少数儿多。(算盘)
拨拉拨拉粗,拨拉拨拉长,拨拉拨拉硬。(炸油条)
绳绳索,绳绳索,三个屁股十个脚。(犁地)
一撇一回,四个儿子做贼,中间栏腰两杠子,一家一锤。(無)
一撇三点点,四字挤眼眼,良字打飞脚,寸字紧跟着,口字挂左边。(嚼)
谜语是民间文学中一种特殊的韵文形式,它是表现人民智慧的语言艺术,富有生活气息,儿时是我的最爱。
听母亲哼童谣
记得儿时最先唱的是“点脚板”:
“点点点脚板,脚板脑儿过三年,三年半,讨化钱,驴蹄蹄,狗爪爪,有钱的哥哥买着吃,没钱的哥哥打发老鹰逃出去 !”
稍大便搓着手唱“搓捻捻”
“搓搓搓捻捻,东门楼子西拐拐,喜谁家,喜王家,王家大妈开门来,开者门来干啥哩,捉了你的狗娃子,我的狗娃子会叼抹布子。”
再稍大,大的拉着小的手,便开始了“揉面面。”
“打箩箩,揉面面,舅舅来了擀面面,擀白面,舍不得,擀黑面,舅舅笑话哩。杀公鸡,公鸡叫鸣哩,杀母鸡,母鸡下蛋哩,杀羊哩,舅舅吓得上房哩。杀狗哩,舅舅背的褡褡就走哩,杀鸭子,鸭子飞到草垛上,孵下了一伙老和尚,舅舅舅舅您去吧,再来了给您把肉煮下!”
还在光屁股的时候,就唱“坐板凳”
“精沟沟,坐板凳,老鸦过来掏眼睛。眼睛掏得红红的,跟上爷爷上坟去,半路上拾了个驴蹄蹄,啃着啃着怪着气。”
再大些,就唱起了“上者房上瞭哥哥。”
“马房高,高过墙,你搭梯子我上房,上者房上瞭哥哥,哥哥拉的白骆驼,一拉拉到窑湾里,嫂子要些毛蓝哩,今年的毛蓝贵得很,西湖绿穿上翠得很。”
儿时,姊妹兄弟们多,一般唱“一骨都蒜。”
“一骨都蒜,两骨都蒜,跟上哥哥上南山,南山背后一座庙,庙里睡着个小老道,铺的毡,盖的毡,两头子拿的扇子扇!”
有时候也唱“吃果果”
“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妹妹睡觉留一个。”
儿时,常走舅舅家,于是就唱“你骑骡子我骑马。”
“好了就好,不好了罢,你骑骡子我骑马,一骑骑到舅舅家。舅舅家门上一堆灰,花儿开得紫薇薇。你一朵,我一朵,丢下一朵说老婆,说上的老婆没指头,养下的娃娃没骨头,抱到街上夸去了,过来了个老鹰挖死了。”
那时候亲戚多,姑爹姑妈来了就唱“姑妈妈好”
“姑爹爹好,姑妈妈好,姑妈生下了个金钱宝,雀雀儿奓上满街跑。”
小伙伴们玩时,先是唱“摘豆角”,后来常常是“挤咯巴”
“刮黄风,下黑雪,王母娘娘摘豆角,摘一升,打一石,十个骆驼驮不完”
“挤挤挤咯巴,挤死了没人叫妈妈!”
有时候,也唱“踩褐子”
“咯噔咯,踩褐褐,门上来了个老爷爷,肩膀上背的铁勺勺,筐里挑的瓷碟碟,老爷爷蹲下拾碟碟,沟里飘来个水茄茄,你一截,我一截,没有给老爷爷给上一截截。”
那时候是文革期间,我们也唱“大鼻子”
“我是美国的尖鼻子,想吃个中国的面皮子,辣子钻了一鼻子,跑到河里洗鼻子,蛤蟆咕嘟子钻了一鼻子。”
人穷志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们经常唱的是——
养下的娃娃会放羊
“梭罗罗树,吊擀杖,养下的娃娃会放羊。羊儿赶到山坡上,毡衫铺到岭岗上。头枕鞭杆睡一觉,耳风里听者狼叉羊,翻者起来就数羊。数绵羊,绵羊够着哩。数山羊,山羊差着哩,仔细看,仔细数,差着个红头抿角子,一撵撵了个石家卾博子,见了个头蹄耳记子,又撵撵了个张家岭头子,拾了些皮皮绰绰子,望着望着怪着气,拿到家里补皮裤。”
天下大雨了,是我们最高兴的时候,于是我们扯破喉咙唱“天爷天爷大大下。”
“天爷天爷大大下,蒸下的馍馍车轱辘大,娃娃们吃上快长大,小伙子吃上力气大,老奶奶吃上把炕压塌。”
成了小屁孩,我们就唱“山里的姑娘俏打扮。”
“黄羊川,没怂汉,张义堡,没穷汉,大佛爷手指的磨脐山,山里的姑娘们俏打扮,青布裤子蓝衫衫,红洋袜子绿腰带,脚上穿的登云鞋,头上别的山丹花,沟子里骑的大走马,碰了个小伙搭了个话,您敢和我赛走马!”
田大伯说流淌
邻居田大伯是个非常有智慧的人,它能即情即景,即兴编出非常有哲理的流淌来。
“没留神那橛子拌到了瘸子,弄撒了瘸子茄子,砸了瘸子碟子,瘸子猫腰拾茄子。”
“六十六岁的刘老头,坐在门口啃骨头。”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有屁不放,憋坏心脏,没屁硬挤,锻炼身体。”
“人吃的是五谷,不放屁的是母猪。”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缸,缸里有个盆,盆里有个碗,碗里有个匙儿,匙里有两个花生仁儿,我吃了,你馋了,我的故事讲完了。”
“张农官,李农官,顿顿吃饭把门关,苍蝇叼了个米颗子,一撵撵了九架山,娃子跟上送盘缠,抽签里,算卦里,合该老子折财哩.”
“古浪县,扎粮子,做的知县李光子,李光子,想银子,一心走一回大靖土门子。”
“黑驴黑马黑骡子,高高山上打柴去,刚要打柴里,狼把驴叉了,刚要打狼里,刺把脚扎了,刚要拔刺里,蛇把手叉哩,合该是老天爷要命哩。”
“说个玄,真个玄,屎爬牛拉着一车粪,上了高山撒了个蹦,打掉车车倒掉粪,铁车瓦子满天抡,一个钉子十个小伙抬不动。”
“说个玄,真个玄,苍蝇蹋折锅盖梁,碗架板子上蹲下了一个狼,不是老娘的擀杖长,烧火的也叫狼吃上。”
韩四爷讲家史
说起邻居韩四爷,他的家史可不简单!原来他是清乾隆年间古浪第一个举人韩仰魏之后,真名叫韩百寿,至今的土门人还在街谈巷议:韩举人,母训少年毁休书,积阴德,功成名就得正果。
那是清乾隆年间,仰魏母仿孟母择邻,从韭菜台迁居到土门城西。拜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贡生杨攀贡为师,小仰魏天资聪颖,学问日进,深得先生喜爱。
有一 天下午放学回家途中路遇陈老爷,说有事请相公帮忙。到了家里陈老爷才讲了事情原委,原来是家里的十枚铜钱不见了.他怀疑堂客把钱给了娘家兄弟,他骂了几句,堂客负气回娘家了。因而他决定请相公写休书,把这个贱人休了!韩相公左思右想,最后还是写了休书,赚了三枚铜钱回家了。
再说韩母,他迟迟不见儿子回家,就上到城墙上瞭望归来的儿子,但见儿子左肩上的灯明亮明亮的,右肩上的灯却忽明忽暗,她心里一下感觉不好。
回到家里,问清了事情的原委,韩母大怒,好你个小奴才!小小年纪你就做缺德事,赚昧心钱.于是交待儿子如此如此,这般这般.于是小仰魏飞也似地赶到了陈老爷家。
到了陈老爷家,小仰魏说休书上有一个字错了,我要改,不要让人笑话。接过修书,他二话不说,把休书撕了个粉碎。把所赚的三枚铜钱,放到了陈老爷的案几上。一路小跑,赶回了家,韩母见儿子两肩上的灯又明亮明亮的。
再说陈老爷,被韩相公撕了休书,一夜未眠。他左思右想,忽然想到了换洗的衣服,他一翻,果然十枚铜钱在。唉,人老了,湖涂了,我怎么记得把钱放到箱子里了?这不错怪堂客了吗?于是第二天早上他拿上重礼,感谢韩相公一家,接着又把堂客接回了家里,夫妇俩恩爱如初,不提。
韩仰魏果然不负重望,于乾隆三十九年,考取“金魁”举人,也是清代古浪县第一个举人。后任天梯山书院山长。其后人世袭“门斗”之职,即管理民间量器,一直到民国末年。
肖大伯说民谣
邻居肖大伯真名叫肖乐清,新中国建立后,曾经干过十多年公职,后因故退职,他常常爱说一些民谣,现辑录如下:
“凉州城,四四方,里头坐着个马军长,马军长,心里脏,凉州的百姓遭了殃。”
“阴天晴天蓝格茵茵的天,啥人遗留下的种洋烟,洋烟本是外国人的草,谁种洋烟谁倒灶.”
“要吃纸烟到双塔,要说女人杨家屲,要挣银子土头坝。”
“坏了良心的马军长,又拉壮丁又要粮,刮去的鸦片桶里装,金银存了几庫房。”
“马儿坝的西瓜,洪祥的蒜,海藏寺的大麻赛丝线。”
“要想挣银子,走个大靖土门子。”
“谁能修起清凉寺,落落墩底下取钥匙,送你金银八涝池,黄金白银任你取。”
“月儿高高挂天上,初一十五不一样,社员吃的四两粮,拄的拐棍扶的墙,干部吃的四两粮,又打庄子又盖房。”
“医生要的是病婆娘,高公的屋里鬼上墙,兽医骑的瘸骡子,木匠住的蹋蹋房。”
“卫星日日升上天,队队种的是万斤田,大红花儿胸前戴,碗里的清汤照着天。”
念救劫宝卷
宝卷或称河西宝卷,源自敦煌变文.是一种很有特色的民间文学体裁,阴雨天,丰收后,农人们聚集在一起,沐手吟唱.在形式上有唱词,道白,诗曰,喝佛等组成,因果报应思想贯穿在每一部宝卷中。
“救劫宝卷”是唯一发生在古浪大地的灾难史,由古浪人冯香国整理而成的宝卷.那是一段黑暗的历史,让我们把镜头推向民国十七年.......
宝卷曰:民国的,十七年,灾难不浅,老天爷,不下雨,实实干旱,只晒得,百草干,树木不见!人无粮,马无草,实在可怜,虽有钱,买不上,五谷米面,只饿得,众百姓,东逃西散,人吃人,狗吃狗,古来少见。
到了民国十八年,天旱更使禾苗干
“上年荒,再加兵,瘟疫蔓延.要差粮,又抓丁,百姓涂炭,十八年,再干旱,禾苗不长,数百年,未经过,如此灾荒,一斗麦,暴涨到五块银元,一斗米,八元钱,到处难找.天无雨,苦苦菜,已被挖尽,榆树皮,和谷糠,已没余剩.人吃人,狗吃狗,鹰雀老鸹吃石头。”
“逼得那,男子汉,偷米偷面,立逼得,女人们,跟了野汉,好男孩,有人要,换写米面,姑娘们,不怕羞,自己招汉。”
“立逼得,众百姓,离乡逃难.上凉州,走甘州,又走肃州,南逃的,去西宁,去投活命;东逃的,走中卫,又走宁夏;北走的,进沙窝,蒙古鞑靼。”
“出门三步一重天,想起家中泪不干.走了一站又一站,走得浑身直打颤,拖男携女往前赶,不知何日回家园.白日走得脚起泡,黑夜露宿在道边,五更冻得直打颤,在家好来出门难,怨天怨地也枉然,赶紧起身往前赶。”
古浪人逃荒要饭是西北大饥馑的一个缩影!
让我们把时任甘肃省政府主席刘郁芬向国民政府报告灾情的电文摘录于此:(1929年3月1日)
“甘肃各地,连年天灾兵祸,田庐毁没,村落焚毁,树皮草根,俱已食尽,人相争食,死亡枕藉,山羊野鼠,均已啖罄.既乏籽种,又缺耕牛,费时不遑,失时谁计,虽有活壤,终成石田,似此情势,将坐谈春耕,无望秋收,灾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者在百万以上,哀此边民,宁不同归于尽!”
屈指一算,悲剧距离现在仅仅九十年.”活下来,像花开的声音,能听见却永远无声无息,民国十八年于奔腾的历史长河里,成了西北人民心中永远的痛.像风卷走了尘埃,尘埃却还在空中,静静地落下来,落在了心里,若不再被记起,就会像尘埃一样消失。”
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是中国共产党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行文至此,我要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让我们还是把宝卷的結束语作为本文的結束语吧:”遭荒年,苦难事,人人亲见,血和泪,教化人,代代相传,把有时,当无时,常记心间!”
讲迷信的故事
那是上世纪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也是国家极度困难时期,乡亲们响应党的号召,派青壮劳动力修水库.红旗飘飘,战歌嘹亮,民工们勒紧裤带,大干快干,一心想把水库早日修成。
高强度的劳动,青壮年常常饿得睡不好覚.俗语云:饥寒起盗心,于是几个人便动起了歪心思,何不给人讲迷信好好吃一顿。
机会说来就来.在他们所住工棚的山脚下,有一户人家,近些年日子过得不太顺心,不但一年里死了两位老人,而妻子还病重得厉害,有道是有病乱投医,这家主人也想找个高人禳解一下。
几位乡亲秘密对这户人家进行了火力侦察,切实摸清了这户人家的底细,几个人合理进行了分工,一场讲迷信闹剧就此开始。
选了个黄道吉日之傍晚,几个人周武郑王到了事主家,东瞧瞧,西瞅瞅,进了正屋落座座后,一能说会道者便把言开:这位乡亲听我言,你家的情况我了解,七山羊,八绵羊,榆木柱子顶南墙,三个谷草撩房上,红毛猪犯重丧……事主人大吃一惊,这几个人真是高公啊!
服了服了咱服了,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于是几个人便忙乎开了,立水柱,上黄香,烧五色纸,把大锅上的锅盖翻过来,劈了松木柴,放到上面,用清油点燃,,青盐一撒,噼哩啪啦一阵乱响.口里念念有词:疗利了,疗散了,毛病子不犯了……接着又烧了醋炭,一时间屋内浓烟滚滚,醋味弥满了整个房间,房子里的人又是鼻涕又是眼泪……俄顷,屋内的空气清爽了很多。
吃了大白公鸡,吃了拉条子,酒足饭饱之后,又特意安顿:你们家问题就出在这红毛猪上,要连夜把这头猪活埋在后山,你们家人手单薄,我们几个可以给您代劳……
讲迷信的闹剧就这样结束了,几个人做贼心虚,把红毛猪陆续吃掉后,也暗暗打听这家人的下落.用现在的话来说,也许是心理疗法起了作用,也许是醋炭杀菌起了作用,总之事主家的女主人不几天就下地劳动了。
儿时,乡亲们常讲这个骗吃骗喝的故事,闲暇,一些人便打趣:红毛猪你们到底吃了二十天,还是一个月,这些人便红了脸。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一回到老家里,乡亲们便又一次提起了讲迷信的故事.真是荒唐年月荒唐事啊!
作者简介
张新明,群文副研究馆员。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协,诗词学会会员。已出版发行《昨日笔记》,《今日印象》,《明日吟唱》三本专著。现任甘肃省黄河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