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明:心理学家告诉你,梦到蛇究竟代表了什么?
作者:赵小明 文字整理:邢娟 编辑排版:马荆芳 崔贯利
承接上文:赵小明:成为一个顶级的心理专家的秘诀是什么?
前面介绍了心理学的第一个特点:心理学是传媒。本文介绍心理学的第二个特点:心理学是算命。
01. 为什么科学的心理学传播不出去?心理圈这些大师们都在写书,为什么科学的心理学仍然传播不出去?而那些心理网红的书却卖的那么好?
原因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二条——你写的到底是科学的心理书还是一本算命书。
你越把心理学写成是算命,你书的流量就越高,你就越容易被大众认为你是顶尖的心理学家。
我已经不用心理专家这个词了,因为心理专家这个词已经挡不住心理网红们的欲望,心理网红们现在需要心理学家这个头衔了。
为什么心理学用算命的方法写反而更具有传播属性?
第一个最典型例子,当然就是弗洛伊德的书,它在心理圈里是传播得最好的。
因为它符合大众对心理学的需求——算命的需求。
而且这种算命的心理学书,心理咨询师们也特别喜欢。
你会发现,在外面讲课,你只要给大家讲梦见蛇代表什么?心理咨询师的头都抬起来认真听。你要给他讲比昂、讲拉康,大家都开始玩手机了。
你写一个如何一招就看穿对方的心理的书,那绝对卖得特别好。
要是你在网上做自媒体,你就说养狗的人代表什么,养猫的人代表什么,养公狗的人代表什么,养母狗的人心里在想什么。这样去写,流量高得不得了。
你还可以假装你懂点儿心理学,说养狗的人控制欲强,缺乏安全感。你只要写上这两句话,流量更是蹭蹭地往上升。
因为你只要用点名词,让别人觉得这个算命看起来很高级。这是高级算命加点术语的算命方法,这种书也特别好卖。
02. 心理学算命的三种方法第一个方法,直接下一个判断。就像是他开了天眼一样,跟你说,所有人都是巨婴。
一招制敌,把所有人都说成是某种病,这种方法大众特别喜欢。
第二种心理学算命方法,就是说什么代表什么,养狗的人代表什么,养虫子的人代表什么,喜欢吃蚕豆人代表什么,不喜欢吃鸡的人代表什么,少喝水的人代表什么等等。
我看到过一个做家庭教育的,说是小孩为什么缺乏注意力,因为喝水喝少了,那个流量也大得不得了。
心理学算命的第三个方法,更隐晦,隐藏得更深,也更高级——三角逻辑循环骗人法。
三角逻辑循环骗人法是怎么做的?比如:
你为什么喜欢养狗,因为你控制欲强;
那你为什么控制欲强,因为你缺乏安全感;
缺乏安全感的人喜欢养狗。
看到没有,非常漂亮的三角逻辑。
大众永远在这三角圈里互相自我印证:为什么喜欢养狗?因为我控制欲强。为什么我控制欲强?我缺乏安全感。那缺乏安全感的人需要什么?需要养狗。
03. 弗洛伊德的学说的价值和错误当然,我们心理咨询界大多数算命的传统来源于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的学说,它的价值和它的错误其实都非常明显。
它的价值是通过100多年以来心理咨询的实践,它拥有了一套在心理咨询中的具体话术。
我给培训时给咨询师们讲,你们不要去学弗洛伊德的那些理论,你就学精神分析各个流派在心理咨询实践中的那些技术、那些话术,那些是真的。
但是弗洛伊德流派的这种骗人传统,在心理咨询圈害人颇深。
它的危害性在于从上个世纪,1900年时,就开始大举入侵美国的人文文化。
导致的结果就是美国的电影、电视和小说作者开始大量使用弗洛伊德的这一套算命学说写小说,写剧本。
04.算命学说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这套算命学说最典型的那句话,就是你所有一切的根源都来自于你和你爸你妈的关系。
这句话流传到中国后更加浓缩了,就是你所有的一切的根源,痛苦的根源、失败的根源,都源自于所谓的原生家庭。
这里同样出现了一个三角形骗人逻辑。
你看到这个理论,就会去自我印证:你会在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搜索任何一点点蛛丝马迹,来证明你父母在你小时候曾经对你有过不太好的经历,然后用这不太好经历来证明,我现在一切的失败源泉都是从这里来的。
中国现在的文化也开始这样干了。
前段时间很火爆的电视剧《都挺好》,很多人看后说,电视剧里的谁谁,他的不幸也是源于小时候。
这样便把它变成一个三角形的互相印证关系:我一切的不幸源自于所谓的原生家庭。而我可以从原生家庭里面,从我小时候我爸我妈身上能找到他们曾经对我不好的证据,不信你就看某某电视剧、某某电影、某某小说上面的某某也是这样的。
他给自己造了一个三角形的、自己推理的、稳定的循环逻辑。
如果你要想给大众、给心理咨询师们解释这是错的,是没有用的,为什么?
人的心理恰好还有这么一种特点——选择性记忆的特点。
只要是他相信的一种理论,他就会让自己的大脑训练出一种自动化的负性思维,他只让自己的大脑去找小时候他爸他妈对他不好的蛛丝马迹,他不断地只找这一类的记忆,用这种选择性的记忆替代了他大脑里面所有的全部记忆。
所以他总能说,我给你一个证据,小时候我爸我妈怎么对我。他用选择性的记忆完美地验证了弗洛伊德的理论。
05.忠告在这里我要告诫你们,如果你们是在做网络自媒体,你们写这类的东西、做这类的短视频可能还有人看,但是流量已经不太高了。
因为这个话题被大众玩烂了,中国200万心理咨询师基本上都在写这类东西,因为大家都在写,流量反而被分散了。
所以大家在写作、准备做这类传媒心理学时,这块虽然是顶级流量,但是它却不太适合你们去创业。
(未完待续)
梦魇是什么?治疗方案推荐
梦魇(nightmare)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俗称“鬼压床”。表现为患者在睡眠期反复出现令人恐惧的噩梦,常会被惊醒,惊醒后很快恢复定向与警觉,能够详细回忆梦境;发作时恐惧是主要的梦境体验,有时也会有愤怒、悲伤或苦恼的体验。梦魇有时也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例如在压力过大或遭受了重大的精神刺激时会导致患者出现梦魇,此外也与一些生理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疾病因素及药物因素有关。
好发人群
梦魇常见于小儿,最多见于3~7岁的儿童。
病因总述
梦魇有时也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例如在压力过大或遭受了重大的精神刺激时会导致患者出现梦魇,此外也与一些生理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疾病因素、药物因素有关。
基本病因
1、生理方面
如呼吸感染致呼吸不畅、发热、肠寄生虫病、睡前过量进食致过饱、过饥等易诱发梦魇,此外精神科药物的使用不当也可诱发此症。
2、心理社会方面
主要是白天或睡前的恐怖或强烈的精神刺激所致,如白天看恐怖故事片,听妖怪故事等,而儿童内心也常常存在一些矛盾和焦虑的心理状态,可能是此症发生的基础。
3、疾病因素
某些精神疾病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梦魇的情况,如人格分裂、抑郁症等。
4、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也可能诱发或加重梦魇,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胆碱酯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抗高血压药,或者某些抗精神病药物、苯二氨卓类药物等。
危险因素
1、有精神障碍的患者,如焦虑症、抑郁症等。
2、近期压力较大或受到精神刺激的人。
3、在睡觉前看过恐怖故事或恐怖电影的人。
症状总述
患者在睡梦中会有些恐怖或焦虑的梦境体验,并且睡醒后可以准确地回忆。
典型症状
1、表现为睡眠时有噩梦,被强烈的梦境体验所笼罩,伴有情绪紧张、心悸、出冷汗及轻度脸色苍白等自主神经症状。梦魇体验十分生动,通常涉及对生存、安全造成威胁的主题。
2、醒后能马上或在次晨回忆梦境体验,可与他人充分交流。可发生于睡眠中的任何时间,包括入睡以及睡眠的后半段。
3、梦境内容与白天的活动、恐惧或所担心的事情有一定联系。50%以上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会发生梦魇,这是PTSD的临床特征。
并发症
梦魇后患者常伴有精神紧张、焦虑、恐惧等不适,对于原有的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因此造成心脏病的突发而危及到生命。其次本病可影响到患者的睡眠,长期梦魇可造成神经衰弱。
治疗治疗原则
仅仅是偶尔发作的梦魇并不需要特别的治疗,但如果是频繁发作的梦魇则需要通过药物、认知行为等方法进行治疗。
一般治疗
1、支持性心理治疗
热情接待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了解该症发生的原因,在排除躯体诱因的基础上,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心理问题,针对患者的心理矛盾,给予适当的心理行为指导,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以缓解梦魇症状。
2、认知疗法
在详细了解该症病因的基础上,向患儿及其家长说明梦魇与心理社会应激因素及躯体因素有关,该症多发生于儿童期,对偶发梦魇的孩子,家长应保持镇静,避免惊慌,应及时将其唤醒,给孩子安慰,待患儿情绪安定下来后,再让其入眠。另外,医生应向患儿及其家长说明该症的特点,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梦魇会逐渐减少。家长应重视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以免引起患者对梦魇的恐怖、害怕、焦虑等情绪反应,使梦魇症状加重。
3、睡眠卫生教育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生活规律,白天尽量避免看一些具有恐怖色彩的书籍及电视;注意睡眠环境的设置,室内尽量安静、舒适、光线柔和;避免滥用安定类药物,以免停药后出现反跳现象,从而发生梦魇现象。
药物治疗
梦魇患者通常不需要进行药物治疗,但如果持续的出现梦魇可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如阿米替林),5-HT再摄取抑制剂(如帕罗西汀)等,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
相关药品
阿米替林、帕罗西汀
日常总述
梦魇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做好相应的护理调整,良好的日常生活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心理护理
梦魇的患者常会认为与鬼神有关,从而产生恐惧、焦虑的情绪,患者要认清梦魇的本质,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要相信科学。
用药护理
需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己随意加减药物用量,以免影响疗效,同时还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生活管理
1、患者要做到按时睡觉,避免熬夜,尽量保证自己的睡眠时间。
2、患者要有一个安静的睡眠环境,包括枕头、床等,尽量选择适合自己的、舒适的。
饮食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平时可在睡觉前喝一杯热牛奶或小米粥,有利于安眠。
饮食禁忌
尽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预防预防措施
1、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不要长时间的工作,要做到劳逸结合。
2、选择合适的方式排解自己的压力,不要一味地憋在心里,可以通过运动或向亲朋好友诉说的方式来缓解。
3、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睡觉前不看恐怖的故事或电影。
解说“梦”字
梦百科-梦字
拼音:mèng
繁体:夢、夣、㝱
基本字义:1、睡眠时身体内外各种刺激或残留在大脑里的外界刺激引起的景象活动。2、做梦:~见。3、比喻幻想或愿望:~想。
详细解释:〈名〉1、(会意。小篆字形,由“宀”(房子)、“爿”(床)、“夢”(不明也)三字合成。意为夜间在床上睡觉,眼前模糊看不清,即作梦。“夢”由“苜”(mò,眼看不清)、“宀”(人的变形)、“夕”(晚间)三字会意。本义:睡眠中的幻象)2、同本义3、湖泽(如:梦泽(即云梦泽);梦溪(地名。在今江苏省丹阳县,宋沈括故宅所在地。《梦溪笔谈》的省称))〈动〉1、做梦2、比喻幻想
《康熙字典》:【唐韻】【集韻】【韻會】莫鳳切【正韻】蒙弄切,蒙去聲。覺之對,寐中所見事形也。【書·說命】夢帝賚子良弼。【詩·小雅】乃占我夢。【周禮·春官·占夢】以日月星辰占六夢之吉凶,一正夢、二噩夢、三思夢、四寤夢、五喜夢、六懼夢。【又】大卜掌三夢之法,一致夢、二觭夢,【註】奇怪之夢、三咸陟。【註】升也,進也,無思慮而有其夢。一作咸夢。【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爲蝴蝶,栩栩然胡蝶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張子正蒙】夢形閉而氣專于內,夢所以緣舊于習心,飢夢取,飽夢與。又澤名。【書·禹貢】雲土夢作。又【司馬相如·子虛賦】楚有七澤,一曰雲夢。雲夢者,方九百里。按《左傳》《漢書》雲夢平去二音。又水名。夢水,在袁州宜春縣東。【寰宇記】昔鍾儀欲相此立縣,夜乞夢,果符所祝,因名縣曰思縣,水曰夢水。又姓。見【統譜】。又【廣韻】【正韻】莫紅切【集韻】【韻會】謨中切,音蒙。【潘岳·哀永逝文】旣遇目兮無兆,曾寤寐兮弗夢。爰顧瞻兮家道,長寄心兮爾躬。又【集韻】彌登切。音萌。【詩·齊風】甘與子同夢。又叶諸良切,音章。【琳·大荒賦】懼蓍兆之有惑兮,退齊思乎蘭房。魂營營與神遇兮,又診余以嘉夢。又叶暮傍切,茫去聲。【道藏歌】絳衣表羣會,生始似久夢。德隱冲內迹,至寂不覺當。當去聲。【說文】夢,不明也。从夕,瞢省聲。
《说文解字》:不明也。从夕,瞢省聲。莫忠切。又,亡貢切《說文解字注》:(夢)不朙也。小雅:民今方殆,視天夢夢。傳曰:王者爲亂夢夢然。釋訓曰:夢夢,亂也。按故訓釋爲亂。許云不明者,由不明而亂也。以其字从夕,故釋爲不明也。夢之本義爲不明,今字叚爲㝱寐字。夢行而㝱廢矣。从夕,瞢省聲。莫忠切,又亡貢切。古音在六部。舉形聲包會意也。《说文解字新编解释》:“梦”是会意字。甲骨文右边像一张床的形状;左边是一个人躺在床上,手抚额头在做梦。金文下部增加了“夕”字。小篆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夢”。汉字简化后写作“梦”。
《说文·夕部》:“夢,不明也。从夕,瞢省声。”(夢,不明。从夕,瞢省声。)
“梦”的本义指做梦。如《论语·述而》:“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引申指虚幻。如《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也!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后因以“梦蝶”比喻虚幻无常。
《國語辭典》:〈名〉1、睡眠時因受刺激,而引起的幻覺、幻像。如:「美夢成真」。《莊子·齊物論》:「覺而後知其夢也。」2、姓。如宋代有夢仲才。〈动〉作夢。《論語·述而》:「吾不復夢見周公。」唐·李白〈古風〉詩五九首之九:「莊周夢胡蝶,胡蝶為莊周。」〈形〉虛幻的。如:「不切實際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