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吉日

五行金生什么克什么(五行金生什么)

五行金生什么克什么(五行金生什么)

五行寄生十二宫模型

孔子在《系辞传》中讲"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等,都是在讲易经创生万物的功能,并通过"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个易经的万物生成模型,以及老子在《道德经》中所提出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道家的万物生成模型,表达了易经和道所先天具有的创物造物的功能。

但万事万物不能只是永无休止地被创生出来,就像我们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必须进入使用和消费环节才能发挥它的作用,若只是生产出来然后放在库房里那就失去了创物造物的意义了。

所以易经在强调创生万物的同时,还强调变通、变易,塑造出一个环境和一套规则,让万物能够在其中自发自觉地进化和发展,发挥万物应有的作用,完成各自的使命,从而开启一个生老病死、成住坏空的演化循环过程。而驱动万物生老病死、成住坏空的根本动力就是阴阳的消长和阴阳的转化。

易经中的周期演化模型

为了描述这个过程,易经提出了大量的周期演化模型。主要的模型和工具有八个,分别是穷变通久模型、五行制化模型、八卦循环模型、九宫运动模型、河图演化模型、五行寄生模型、六十周天模型和六爻演化模型。

生命周期模型

1. 穷变通久模型

穷变通久模型实际上就是四象模型,描述了一个包括阳长阴消和阴长阳消两个阶段和老阴、少阳、老阳、少阴四个状态的周期变化模型,揭示了阴阳消长在宇宙万物的生老病死的生命周期中所发挥的作用,因此是易经理论中众多周期演化模型的基础,而且也是太极所具有的时间、空间、要素和联系这四个支柱之外的第五个重要特征。

2. 五行制化模型

五行制化模型是在四象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重点表达了宇宙万物受环境影响而陷入的无穷无尽的生死轮回境地,揭示了因果关系对宇宙万物生老病死、成住坏空所产生的直接且显著的影响。同时也暗示了突破因果的唯一途径就是挣脱五行的束缚,包括五行的生助所施加的束缚和五行的克制所施加的束缚。或者就像道家所说的,要"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才能获得生命的大自在。

3. 八卦循环模型

八卦循环模型即后天八卦模型,展示了宇宙万物按照《说卦传》所描述的"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的完整生命周期和生死循环。

4. 九宫运动模型

九宫运动模型以洛书九宫中所蕴含的庞大信息量,揭示了宇宙万物与内外部环境要素相互之间的复杂因果关系,同时也暗含了八卦循环模型的生命周期。

5. 河图演化模型

河图演化模型一方面向我们展示了天地之数(55)创生万物的磅礴伟力,另一方面演化出了十个天干,建立了一个十阶段的生命周期模型,尤其是展示了十个天干之间阴阳互生所显示的无穷无尽的创生能力和创生模式。

6. 五行寄生模型

五行寄生模型向我们展示的是金、木、水、火、土这五行在十二地支所形成的十二个生命阶段中的由生到死,再由死到生的循环往复,和无穷无尽的生死轮回。

7. 六十周天模型

六十周天模型是由干支构成的六十甲子轮回,其中包括了十天干的小循环、十二地支的小循环和六十甲子的大循环,每个小循环是一次生命能量的涨落,每个大循环则是一次生死的轮回。

8. 六爻演化模型

六爻演化模型就是六十四卦模型,由于综合考虑了时间、空间的影响,为万物构建了时空全息模型,并借助时间、变爻以及卦象内部的五行生克等关系,建立了一个更加复杂和动荡的生命周期。

它的周期性规律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是从初爻到上爻的演化发展所展现出来由六个爻(六个阶段)构成的小生命周期,另一个是从乾坤两卦发展到水火既济和火水未济两卦的由六十四个卦构成的大生命周期。同时还包括康节先生提出的以六十四卦384爻为基础,以129600年为周期的元会运世周期模型。

从最简单的穷变通久四象模型,一直到复杂动荡的六爻演化模型,易经对宇宙万物生命周期的研究不断精细和精确,但不管这些周期模型多么复杂,背后最基本驱动力量就是阴阳消长和五行制化,这也是易经不易、简易和变易这个三易原则的忠实体现。

五行寄生模型

五行寄生模型又叫五行寄生十二宫模型,是上述八个周期演化模型之一。

从表面现象来看,五行寄生模型是指五行在一年十二个月中从生长到死亡的过程和其中的十二种状态、十二个阶段。但从本质上来看,五行寄生模型就是利用十二地支理论将宇宙万物发生、发展、演化的一个生命周期划分为十二个阶段。

我们知道十二地支的本质是五行,也知道五行制化模型展示的是宇宙万物受因果影响而陷入的无穷无尽的生死轮回,那么五行在十二宫中的发展变化实际上就是五行因果循环在五行因果循环中的发展变化。若是将五行因果关系看作是枷锁的话,那五行寄生模型就描述了一个层层枷锁相互锁定的生命历程,让宇宙万物陷入五行因果循环无法解脱。

五行寄生模型清晰地告诉我们,想要挣脱五行的束缚,获得生命的大自在,难如登天。

在利用五行寄生模型来研究万物的生命周期时,可以有两个起点,一个起点是从宇宙万物的出生时刻算起,也就是以人类的认知极限为起点,从无极创生太极那一刻算起,将宇宙万物的生命周期划分为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十二个阶段。

另一个起点是继续向前,从无极入手,从神、气、形、质、体这五要素形成的时刻为起点,将宇宙万物的生命周期划分为胎、养、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十二个阶段。

两种划分方法所得到的十二个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内容都是相同的,区别只是在于起点不同,若是以人的生命周期来比喻,那么前者相当于是从人的出生算起,后者则是相当于从受精卵开始算起。

在这个十二阶段的生命周期模型中,最为关键的是生、旺、墓、绝这四个阶段,其背后的推动力量仍然是阴阳的消长和转化。一般我们以阳为生阴为死,阳为可感知的现象世界,阴为不可感知的无极世界。这十二个阶段就是阳长阴消和阳消阴长的过程,在本质上仍然是四象理论,是对四象理论的扩展应用。

五行寄生模型中,十二个宫的具体含义分别如下:

1. 胎:

就是"受胎","天地气交,氤氲造物,其物在地中萌芽,始有其气,如人受父母之气也。"

2. 养:

就是"成形","万物在地中成形,如人在母腹成形也。"

胎和养这两个阶段都发生在不可感知的无极世界,在无极世界中实现了阴阳的转换。

3. 长生:

"万物发生向荣,如人始生而向长也。"

长生阶段是无极生太极的关键节点。在这个阶段,万物从混沌黑暗的无极世界中进入我们的这个现象世界,为我们所感知和了解。

长生阶段也就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中的有生于无、无中生有的阶段。

长生阶段就是阴阳转换的阶段。若我们以阳为研究对象,那么长生阶段就是四象中老阴之后的阴至一阳生。若是我们以阴为研究对象,那么长生阶段就是四象中老阳之后的阳至一阴生。

十二地支中有四生之说,分别为:木生于亥,火生于寅,金生于巳,水生于申,因此寅申巳亥又被称为四生。

4. 沐浴:

"以万物始生,形体柔脆,易为所损,如人生后三日,以沐浴之,几至困绝也。"

5. 冠带:

"万物渐荣秀,如人具衣冠也。"

6. 临官:

"如人之临官也"。

沐浴、冠带、临官都是四象中的阳长阴消阶段,是广义的少阳。

7. 帝旺:

"万物成熟,如人之兴旺也。"

旺即帝旺阶段,是万物发展到登峰造极的阶段,这个时候万物的能量达到最大,对外的作用力也达到最大,所以在易经预测时,若研究对象处于帝旺阶段,就刀枪不入、百毒不侵、坚不可摧、无往不利。

但帝旺阶段也是四象中的老阳阶段,阳气发展到了极致,失去了继续增长的动力,而阴气的增长势头超过阳气,所以在帝旺之后会阳至一阴生,万物的发展开始进入走阳消阴长的下坡路。

若我们将我们所居住的这个现象世界视作阳,无极世界视作阴,那么在帝旺阶段,万物在现象世界中的发展达到极致,开始了向着无极世界的回归之旅。

十二地支中有四旺之说,分别为:子为水旺之地,午为火旺之地,卯为木旺之地,酉为金旺之地。

8. 衰:

"万物形衰,如人之气衰也。"

9. 病:

"万物病,如人之病也。"

10. 死:

"万物死,如人之死也。"

11. 墓:

又叫"库", 是万物死亡之后被收藏/埋藏起来,使得万物不能继续发挥作用,"以万物成功而藏之库,如人之终而归墓也。"

在实践中,墓又分为真墓和假墓两种,真墓就是万物衰弱到了极点,生机全无,因此是真正的死后被埋藏起来,再无出头之日。

假墓则是万物仍有旺盛的生机,只是暂时被束缚起来、收藏起来,只要有合适的时机,仍然能够破墓而出,所以与真墓的入墓相对应,假墓又叫做入库,只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而已。

十二地支中有四库(四墓)之说,分别为:丑为金库,辰为水库,未为木库,戌为火库。

12. 绝:

"以万物在地中,未有其象,如母腹空,未有物也。"

绝就是彻底的消亡和灭绝,也就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复归于无物"、"复归于无极",万物在现象世界中的所有痕迹都消亡了,重新回归到了无极世界。

以阳为研究对象,绝相当于四象中的老阴状态,此时阳气灭绝,阴气达到极致。若是以阴为研究对象,绝则相当于四象中的老阳状态,此时阴气灭绝,阳气达到极致。

十二地支中有四绝之说,分别为:金绝于寅,木绝于申,火绝于亥,水绝于巳,因此寅申巳亥又被称为四绝。

根据五行之间的相生关系,木生于水,火生于木,土生于火,金生于土,水生于金,我们可以很容易找到各个五行的长生之所,然后按照地支的顺序分别得到各个五行的十二宫生命周期。

现将五行寄生十二宫的情况列表如下:

五行寄生十二宫

为便于理解,还可将上表转换为以下表达方式:

五行寄生十二宫

在这个五行寄生模型中,土和金的长生比较另类:

土本应长生于巳火,但由于地支中有四个土,因此被人为地归类为土与火同生同死,所以土就长生于寅木了。

金本应长生于土,但由于土的长生之所变化了,所以金的长生之所也发生了变化,在本应生土的巳火之处就出生了。

在上表中,我们也发现了三合局的踪迹,即金木水火的长生、帝旺、墓三个宫合成了三合局,如亥卯未合卯木局、巳酉丑合酉金局、申子辰合子水局、寅午戌合午火局。

另外,十二地支中生旺墓绝各得其所:子午卯酉为四旺,辰戌丑未为四墓(四库),寅申巳亥为四生(四绝)。尤其是生与绝的关系值得关注:金生而水绝(巳)、水生而木绝(申)、木生而火绝(亥)、火生而金绝(寅)。

五行寄生模型以五行在一年十二个月中从生到死的发展过程为例,以宇宙万物的成住坏空,尤其是以人的生老病死为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和无穷无尽的生命轮回。万物坏死后并不是成了空,而是还要经历墓、绝之后再次进入轮回,从胎、养开始孕育新的生命形式。

这个模型对于分析产品生命周期、企业生命周期乃至国家的生命周期都大有裨益。

在易经预测中,由于研究对象受时空要素和环境要素的综合影响,即便是在时间要素中,也包括了年月日时四柱,尤其是月柱(月建)和日柱(日建)的综合影响,因此五行寄生十二宫对研究对象的旺衰影响并不是唯一的和绝对的,一般情况下还是以生克为主。如虽然丑为金墓,但丑土生金,因此在吉凶层面往往论生不论墓,只当作是丑土生金而非墓金,只有在细节层面或者应期层面才会考虑墓的作用。

除了五行寄生十二宫模型外,实践中还有天干寄生十二宫模型,依据各自的五行属性和阴阳属性,十天干按照阳生阴死、阳顺阴逆的演化规则,在十二宫中也有着其生老病死、成住坏空的生命演化周期。

我们对天干寄生模型仅作展示,存而不论。

天干寄生十二宫

睿智奇谋,经国济世

植根易经思想,用东方谋略与智慧解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乃至生活中的问题。

欢迎提出您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我们会全力为您答疑解惑。

《夜航船》解析(七)——纳音五行(5)

#头条创作挑战赛#

续接上文。

⑱丙申丁酉山下火:出自《三命通会论》。在六十甲子纳音五行中,对应丙申、丁酉年。即生于丙申、丁酉年的人,都是“山下火”命。

山下火者,草间熠耀,花裹荧煌,寒林缀叶之光,隔幔点衣之彩,方朔以萤火名之。

丙申,自病之火,其气即微,假木相助,其气方生,忌甲申,乙酉,甲寅,乙卯之水,阎东叟云:丙申病火,以木为文明之德,以水为旷达之性,以土为福慧之基,惟金为暴虐,纵有吉辰,革为不和之气。丙申地官承,乃无资之火。金木壮旺而有制,得干生即为厚实,若禄盛而无依,既灰飞而不焰矣。官在生方,不须癸壬。

注释:丙申纳音火,官在申中,金水一气,故地官承。火本无形,托物而焰,金地无木,火病于申,火无资也。金旺有火,木旺有金,平和。得干生者乙,禄有源,而为厚实。禄盛者,巳,禄逢巳申之破命,带刑伤,即申地水得生而无依,火熄即灰而无光。水官得申宫而生,无须干之官鬼参杂。

丁酉,自死之火,其气即微,假木相助,其气方生,忌甲申,乙酉,甲寅,乙卯之水,五行要论云:丁酉火自死,含韬晦寂静之气,外和内刚,贵格乘之,类为有道君子,自然之德行。丁酉贵自承,乃平易无为之火。得木旺而大炎见,木多则成用,得火助则不清,在火位则长存,人生得此无不贵豪。丁连丙贵,见合不清。

注释:丙申是自病之火,丁酉是自死之火,火气都非常微弱,局中需要遇见木来生养为好,谓绝处逢生临危有救。最怕遇到甲申乙酉泉中水和甲寅乙卯大溪水克害,不贫则夭。丁酉纳音火,自用本财,丁贵自于酉,故贵自承。虽为见贵,但火败于酉,为火之不生之地,是平易无为。若逆行于巽震之乡,而为显用之火。火助者丙也,均败在酉方。火位者,巳也,禄旺得财而富贵尤显。丁连丙为生,得辛合而伤丁,为不清。

⑲戊戌己亥平地木:出自《三命通会论》。在六十甲子纳音五行中,对应戊戌、己亥年。即生于戊戌、己亥年的人,都是“平地木”命。

平地木者,初生萌蘖,始发枝条,唯资雨露之功,不喜雪霜之积,此乃地上之茂材,人间之屋木。戊戌为栋,已亥为梁。

戊戌,土中之木,忌重见土,若纳音土多,一生屯蹇,金不能克,盖金气至戌而散,遇金乃能致福,利见多水木盛,而为贵格,阎东叟云:戊戌之木,孤根独立,和之以水火旺气,则有英明秀实之德,入格则文章进达,福禄始终,然乘天将之气,主备历艰险,节操不移,方见晚福。

注释:戊戌是土中生长之木,害怕再遇倒土,土多则困顿不通。金不能克制此木,因为金气到了戌位就会散失,遇金反而会有福。如果命中遇见金水多者,反以贵格论。

戊戌神头禄,乃不材之木。喜逢水旺,乃可荣资。岂厌生成伐?宜金败真运,自然不嫌禄鬼,方可高崇。明合暗官,成于旺方。

注释:戊戌纳音木,十干专旺之方,土旺在戌,天地神会于此,故神头禄。木养于戌,虽为禄堂安身,但无可削之材。水滋木荣,方成栋梁,木有成而不惧伐也。金败真运在寅午戌,禄鬼者,甲也,为贵气高崇。明合癸卯,而成在水土之地。

⑳庚子辛丑壁上土:出自《三命通会论》。在六十甲子纳音五行中,对应庚子、辛丑年。即生于庚子、辛丑年的人,都是“壁上土”命。

壁上土者,恃栋依梁,兴门立户,却暴寒之德,遮霜护雪之功。

庚子天云日承,乃气过孚虚之土。得重土相资,水木不刚,即享福寿。官鬼不刑,衰绝自保。

注释:庚子纳音土,云者,戊也,日者,戊癸火也,故天云日承。水土同宫,子为刃,极至反也,盛于亥衰于子,阳出阴伏。须得厚土之培,始得平安,水木不盛,则土之不散不分,而有福有寿也。

辛丑禄承库,乃气衰就本之土。欲承之以火,制之以木。或重遇木土,有刑冲,须假禄,元生旺,造化应,斯可功名可立。官鬼不加,禄刚则贵。

注释:辛丑纳音土,辛禄于丑为本库印绶,故禄承库。水土之气衰于丑,丑乃土位,故音土可就本。承火者,巳也,制以木者,寅也。重遇木土者,乙未,刑冲者未也,假禄者酉也,三元得生旺。先天造而后天化,应命中而成也,尚可言功名进退。官鬼丙丁为忌,辛禄自刚而旺,为贵。

21壬寅癸卯金箔金:出自《三命通会论》。在六十甲子纳音五行中,对应壬寅、癸卯年。即生于壬寅、癸卯年的人,都是“金箔金”命。

金箔金者,作镏金使用,为杯盘增色、为宫室增光,如果将其打薄则需要别的金相助,如果用它作描彩之用则需要人力。

壬寅,金生天干壬水,而壬水生地支寅木,所有的相生之旺气都聚于地支寅之中,因而称“地会义”。壬寅最强、最有用的精华,皆藏于地支寅中.所以称其为体质柔和。但藏用之“金”,最好有土来增旺生金。土火财官不可刑克太过强硬,财为我克,官为克我,都不可太旺。如能达到这种条件.此命格就能有长久富贵。这种命格由寅木支持整个命格,财禄官煞都必须在旺位才好。

癸卯,金能生天干癸水,因而称“贵会源”,是有源头为贵的含义。癸卯,木的帝旺在卯,纳音金又克木为财,因而称其为财旺体弱的金。如果命局中木多、金多,形成财命相乘之象,则为纳音金在生旺之方的大吉命局。假如有官在命格中并没有遇刑、冲,或其他干支能形成己丑会金水之局,或者申子辰会水局之类,则表示有贵源,主其人轻易就可得到财富。金水之局以贵源助旺最为重要,并不在于多逢财官。

22甲辰乙巳覆灯火:出自《三命通会论》。在六十甲子纳音五行中,对应甲辰、乙巳年。即生于甲辰、乙巳年的人,都是“覆灯火”命。

覆灯火者,金盏光,玉台吐艳,照日月不照之处,明天地未明之时。覆灯火乃人间夜明之火,以木为心,以水为油,遇阴则吉,遇阳则不利。

甲辰,偏库之火,多火助之吉,所谓同气之求,以资其不足,若见戊辰,戊戌木生之为贵格,忌壬辰,壬戌,丙午,丁未水最毒,五行要论云:甲辰为天将之火,含敏速峻烈之气,入贵格则为特达,为文魁,利秋冬,不利春夏。

注释:甲辰是偏库之火,大气所聚,喜多火扶助,补其不足。如果遇上戊辰大林木和戊戌平地木相生,为入贵格。最怕遇到壬辰长流水和壬戌大海水,  丙午丁未天河水克制,不贫则夭。《五行要论》说:甲辰为天将之火,秋冬生含敏锐峻烈之气,资质淳朴豁达,文采魁冠,福寿齐全,名利双收。若生在夏时遇午未,甲木处死墓不能自生,泄耗太过反不利。

乙巳,临官之火,水不能克,盖水绝于巳,得水济之,则为纯粹,若得二三火助之,亦佳,五行要论云:乙巳火,含纯阳巽发之气,光辉充实,春冬向吉,夏秋向凶。

注释:乙巳是临官旺相之火,不怕水克,因为水到巳位气死绝,反有既济之功,必然纯粹可喜。若再得二三火来扶助,更是锦上添花,封妻荫子,名利双收。《五行要论》说:乙巳火含纯阳巽发之气,充实而光芒四放。春冬向阳吉,夏秋向阴凶。

未完待续。

五行起龙运与三合五行口诀介绍

五行起龙运与三合五行口诀介绍

五行起龙运:

壬子辛酉龙运辰,甲寅癸亥未中寻,

丙巽午卯须知戌,乙艮辰戌犬中眠,

乾庚坤申寻丑运,未丑丁巳同丑寻。

假如甲己年造葬,壬子山依例寻辰。

即将甲己起甲子顺算乙丑至辰,系戌辰木运。余仿此推。​

三合五行(双山五行向论):

亥卯未、乾甲丁贪狼一路行,木局。木生在亥。

寅午戌、艮丙辛位位是廉贞,火局。火生于寅。

巳酉丑、巽庚癸尽是武曲位。金局。金生在巳。

申子辰、坤壬乙文曲从头出,水局。水生在申。

​​

以古人的逻辑读懂五行的相生关系

#古籍里的历史#

我们大家都知道五行金、木、水、火、土有相生相克的关系,新手小白听起来比较绕,也不容易记,这篇文章就先给大家讲解一下古人对五行相生关系的逻辑是怎样的,掌握了这些内容,相对来说,记忆就更加容易了。

五行化生,即相生关系,古人是这样确定的,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之间为什么是这样确定相生关系的呢?我们看一下古人的逻辑:

《五行大义·论相生》:“木生火者,木性温暖,火伏其中,钻灼而出,故木生火;火生土者,火热故能焚木,木焚而成灰,灰即土也,故火生土;土生金者,金居石依山,津润而生,聚土成山,山必长石,故土生金;金生水者,少阴之气,润燥流津,销金亦为水,所以山石而从润,故金生水;水生木者,因水润而能生,故水生木也。”

这段话其实意思已经很明了,我们简单的再解释强调一下,木为什么生火?是因为木是燃料,燃烧就能生起大火;火生土,这个我们出生于农村的同学就很清楚,冬天将土里的草聚拢晒干之后,老百姓都会在天晴之日将这些枯草以及土皮一起生火烧掉,最后跟泥土混在一块,叫草皮灰,最终形成滋养万物的泥土,所以火生土是这么来的;土生金又是怎么回事呢?泥土逐渐堆积,地壳缓慢运动,地里的岩石矿物质得到泥土的滋润,多年进化得到更精细的金属矿石也就是金,所以土生金。

到金生水又让大家懵圈了,金怎么能生水?古人的逻辑是金属物质表面寒凉,在深秋晨露之际容易沾上露珠,另外金属熔化之后也是以液态的表现形式存在,所以古人认为金生水;水生木就更容易被理解了,树木的生长是离不开水的滋养,所以水生木。

五行相生关系的产生甚至与古人对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的仔细观察有着很紧密的联系,五行的相生与季节的推移一一对应,这一部分我们在五行与四时相配那篇文章中也介绍过,春天东方木生夏天南方火,夏天南方火生季夏中央土,季夏中央土生秋天西方金,秋天西方金生冬天北方水,我们来具体解释一下。

在古代的中原地区,春天,东风拂面,草木嫩绿,大地复苏,给人一种木的直观感受;夏天,南风炎热,烈日灼灼,炙烤大地,所以给人火的感受;古人认为中原位居天下的中央,黄土覆盖,所以中原自古以来也被称为中土;那秋天就西风飒飒,满目金黄的稻谷,谷物收获之后一股肃杀之感,如金属般带有一丝凉意,所以秋天是金的感受;冬天北风呼啸,白雪皑皑,沉积之处雪水在其下汩汩而流,到处一种湿答答的感觉,所以冬天为水;然后继续循环,经过冬天的孕育,藏水,才会给下一个春季的万物复苏、勃勃生机提供必要的养分,如此往复!

所以五行的相生关系可能最初在古人的观察里,就是对自然地理和气候环境变化的总结,后面经过一代代人的加以提炼和升华,形成了更为缜密和精细的五行相生系统。

通过上面的逻辑梳理,现在我们是不是对五行的相生关系一下子就清晰起来,也很快在脑子里就形成了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概念,我们要把这些概念读活,了解透彻,不死记硬背,知道来龙去脉,记忆就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了。

好了,关于五行相生关系的基本逻辑,给大家解读完毕了。欢迎大家点一下关注作者,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篇文章的讲解!

最后,我们又要送福利了!我们又要送福利了!我们又要送福利了!冲一万粉福利从今天开始,凡关注+点赞的粉丝私信我,留下邮箱后,会随机发送一份古天文学典籍或古中医学典籍进行分享,传播经典,传承传统,我们携手同行!一起了解和学习华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

金木水火土,中国的五行是从何而来?

中国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当然是源于自然!

五行的概念来源于自然及社会实践!

了解五行的起源,必须了解点中华文明的历史年表(考古年表),

年表记录着,什么时期有什么,工具的产生有时间先后,

什么时期产生什么,发明了什么,除了通过实物考古得知,更多的更重要是通过古代文献记录获得,特别是文字产生的先后。

比如:人类还不知道如何用火的时候,可能就没有与火相关的字产生。

石器时代,不可能有金属,就不可能产生与金相关的字,

这就是为什么《诗经》《道德经》中,金字偏旁的字就极少的原因。

五行的产生,应该在中化文明中,属较晚的,从金字原理可以得出,至少是进入青铜时代之后。

【金】字,是由三个图形组成,【金】=【今】+【土】+【八】

【今】是烧陶冶炼的窑炉房子图形、【土】字图形和【八】字图形(金水分流)

组合在一起造出的字,

指“今”在“土”上“八”分流出而产生了“金”。

“金”指的是在“今”的烧陶冶炼的窑炉房屋之下,烧陶“土”冶炼的“八”分流出来的物。

这也是为什么“金”读音为“今”的原因。

古时人们把铜称之为金,青铜是古人以土烧制陶器实践过程中被认识的,制陶温度达到600 摄氏度以上出现青铜金属物,青铜熔点在700~900 摄氏度之间,其大约出现的时间在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

金指的是土生金,土中生金。金指的是从烧陶土冶炼而分流出来的物,金指的就是土中生出来的金属物。

金字本义指青铜。金字是金属,金属物和黄金的意思。

金字产生后,以后与金属有关的字,基本上都是以金字作为偏旁。

人们制作青铜器时,必须把青铜化为水状,通过不同形状的模具,才能制作不同形状的青铜器物,金生成了水,金生金少。

从汉字产生的角度,水、木、火、土,是地上物,自然界存在的,树木有水才能生存,

水生木,木生火,木烧成灰,成灰土,火生土,这些都是自然规律的总结,金属出现最晚。

这里的火,土,虽然是指自然物,但实质是指用火,用土(烧陶),

发明用火,才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人类开始吃熟食,使人类与动物区分开。

为什么会有土生金的说法呢?

人类从石器时代发展到青铜时代的标志,是金的出现,古时候人们把铜称之为金,青铜冶炼是从石器加工和烧制陶器的,实践过程中逐渐认识而产生的,也就是说,金属的发现,是因为烧制陶器(陶土),所以才有了土中生金的说法。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五行相生,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源于自然!五行的概念来源于自然及社会实践!

汉字的产生也是戚戚相关,没发现金属时,很多工具是石头做的,如:石器时代,砍、破等字都只与石头相关,干、戈等字,如果作为武器,肯定不会是金属的,学会用火之后,就会产生与火相关的字,学会用火烧制陶土时,就会产生与土器相关的文字。

五行,是一种朴素的哲学思维,2016年被纳入《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的第9个基准点:要求公民“知道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观念,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整体系统的方法论,并具有现实意义。”

于省吾先生曾说:“中国古文字的某些象形字和会意字,往往很形象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可见文字本身也是很珍贵的史料。”

汉字的产生,源于生活,源于生产实践,源于对社会生活的观察,源于自然,源于对自然规律的发现。

金木水火土,五行,有关起源的记录无法考证,也是一样可以其文字的本身,找到源头。

.

.

我是汉字谷主,【专注说文解字、快速识字、K12全语文、海外汉语,汉字创新思维、汉字国学、解字古诗文】欢迎关注!

汉字师认证课程,古汀说文道字系统核心原理,掌握其延伸出来的应用,

了解详情,关注本号,私信留言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