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吉日

赞美红娘的经典语句(红娘和月老的区别)

赞美红娘的经典语句(红娘和月老的区别)

中国神话人物――月老

月老:月下老人、月合老人、月华真君、媒神、正缘尊神、红喜神、合婚联姻天尊。姓柴名道煌(在影视港版《牛郎织女》中名为檀郎)。居住在香火琳宫。坐骑为仙鹤。法宝为锦红线、三生石、同心锁。

月老

月老一手挽红丝,一手携杖悬婚姻簿,童颜鹤发,奔驰在非烟非雾中。月下老人以红绳相系男女,确定男女姻缘。其圣诞日为农历三月初八日。

月老

据《续幽怪录》记载:唐朝元和二年,杜陵有个叫韦固的书生去清河访友,途中借宿在宋州宋城县南店客栈。同住客栈的张姓客人听说他还没有娶妻,说是要把原清河太守潘昉的女儿介绍给他,约定第二天早晨在龙兴寺门前碰头,告诉他女方的回音。

影视《欢乐元帅》剧照

次日四更天时,韦固就匆匆起床赶往龙兴寺,张姓客人还没有到,倒见一须发银白的老翁坐在台阶上,倚着布袋对月翻书。他踅过去窥看,却一字不识,便对老翁说:“小生熟读经书,怎么一字不识?”老人笑笑说:“此非人间凡书,你如何识得?上面所载,是天下男女匹配的婚牍。”韦固将信将疑,又问布袋里装的什么东西。老翁道:“是为红线,用来系夫妻两人的脚,一男一女降生时就已拴住了,以后即使仇敌之家、贫富悬殊、丑美不等、相隔万里,也必成夫妻。”韦固益发惊奇,再问:“小生的妻子应是哪位千金?”老翁翻了翻书说:“宋城南店北面卖菜陈婆的女儿便今年才三岁,十六岁时与你结为连理。至于潘昉之女,与你无缘。”韦固暗想,她十六岁时,我已过而立之年了,哪有差这么多年的?于是说:“可否得见未来的娘子?”老翁领着他进入一个菜市场,看到有个瞎了一只眼的妇人,抱着个小女孩蹒跚而来。其指着小女孩说:“这就是你的娘子。”韦固生气地说:“若我知书达理之人,岂能娶乡野老婆子家的粗俗女儿,不如杀了她吧。”老翁哈哈大笑:“已是赤绳系足的了,岂可逆转?”言毕飘然而去。韦固哪里肯信?令仆人杀了小女孩,仆人胆小,只刺破了小女孩的眉间,拔腿逃之夭夭。

影视《欢天喜地七仙女》剧照

以后年复一年,虽有好事之人为韦固提亲说媒,却都未成功。转眼十多年过去了,韦固家未成而业已有,在相州刺史王泰手下当了参军官。王泰欣赏他才学过人,将女儿许配给了他,择定黄道吉日拜堂成亲。新娘王氏年方二八,美若瑶池仙子下凡来,韦固满意非常,夫妻相敬如宾。那新娘眉目间总贴着一朵彩色纸花,晚上睡觉时也不取下,沐浴后还要重新贴上。韦固忍不住询问原由。回说小时候被歹徒刺伤,贴纸花以掩饰伤疤。韦固暗暗吃惊,再问妻子身世,王氏如实道来。

影视港版《西游记》剧照

王氏襁褓中时父母双亡,跟着靠卖菜为生的奶妈陈氏艰难生活。后来陈婆打听得她的叔叔王泰当了刺史,便送与王泰收养。王泰当作亲生女儿一般对待,抚养至十六岁时把她嫁给韦固。听完妻子叙说,韦固大为诧异,想起了当年龙兴寺前遇见老翁对月翻书事,认定这月下老人正是主管人间婚姻的媒神,逢人便津津乐道这桩奇遇,至远近皆知。

影视港版《牛郎织女》剧照

月老宝诰:团圆月下。相思树底。订婚殿中。执掌天下之婚牍。维系千里之姻缘。慈眉一点。有情人终成眷属。红绳一牵。逃不过三世宿缘。拄杖巾囊。奔波于烟雾云霞间。童颜鹤发,超脱于爱恨情仇外。大圣大慈。大仁大愿,牵缘引线。月下老者,合婚联姻。正缘尊神。

月老

赞曰:男婚女嫁前世缘,姻缘合成好百年。月老祠下雷令响。订婚宫中角号鸣。雷令响起角号鸣。禳婚解煞讽仙经。谨请月老仙师降。引线红娘坐堂中。恭请寿星速下界。天禧星君降临坛。配偶仙官急到此。合和二仙来作证。拨缘童子前引路。合婚郎君後边行。连枝比翼结合好,造就盛世乐太平。今日两姓联成姻,必成千古留佳名。情定终身结美满。龙烛辉煌照花堂。玉人交拜合千载。天配良缘发齐眉。互敬互爱家道昌。花烛成对人成双。人间至美姻缘事。夫妻恩爱好百年。前途无量子孙昌。家呈瑞祥在厅堂。诸大星君让婚煞,和和美美百世芳。

月下老人

相关影视形象《春光灿烂猪八戒》、港版《西游记1、2》、《欢乐元帅》、《欢天喜地七仙女》、港版《牛郎织女》、09版《牛郎织女》、《封神榜之武王伐纣》……

为什么媒人又被叫做“红娘”呢?

#头条创作挑战赛#

现在媒人的职责是撮合男女,但是你绝对想不到它的名字由来竟是源于一篇小说!

“红娘”小说的作者

元代王实甫著作的《西厢记》的故事,很多人都能够耳熟能详:

张生在普救寺偶遇了已故相国的女儿崔莺莺,两人互相滋生爱慕之情;

但孙飞虎率兵围住寺庙觊觎崔莺莺的美貌,要强娶年轻貌美的莺莺为妻;情急之下,崔老夫人允诺如果有人能退兵便将莺莺许配于他;张生听此便修书请救,请友人白马将军前来,解救了崔家母女。

“祸灭身安”后,老夫人反悔,她不想将女儿嫁给张生;

最后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莺莺和张生冲破重重困阻,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就是《西厢记》中记载的主要故事情节。

然而,《西厢记》有过几个版本,历经更迭,如下所述。

《西厢记》的由来

《西厢记》最早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

在《莺莺传》当中,红娘帮助小姐和意中人进行联络,帮助两人之间传递书简,充当信使的角色,其作用仅限于穿针引线。

到了金代,董解元改编了《西厢记诸宫调》,在原有《莺莺传》的基础上对红娘形象进行了重新润色,使其大放异彩。

在老夫人欲悔婚之后,红娘不忍二人受其影响,出于对张生的同情,便主动为之传递消息,最终促成了崔、张二人喜结连理。

此时的红娘已成为这一爱情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其热心成事者形象已然确立。并对后来《西厢记》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西厢记》的发展

相较于元稹《莺莺传》和董解元的《董西厢》,王实甫《西厢记》中的红娘更成为剧中的关键人物。整出戏的氛围、节奏和情节,主要是靠她制造、 调节和推动的发展起来的。

她不仅为莺莺和张生的感情交流搭桥牵线,而且还是莺莺叛逆传统礼教的鼓励者和帮助者。

她还为张生出谋划策,安排了两人的初次幽会;

在老夫人发现崔莺莺和张生的事情后,欲斩断两人情缘时,她先引经据典责备老夫人的为人,劝她要信守承诺,并利用其要维护相国门庭颜面的心理,提出了合情合理的解决办法。

红娘机智善辩,话说得滴水不漏,最终让老夫人接受了既成事实,同意将女儿许配给张生。

在崔、张二 人面对外来阻力而暴露自身诸多缺点时,红娘所表现出来的果敢和真 诚令人赞叹。

她没有因为崔莺莺一时情绪起伏对自己的不信任,反而对陷于困境的崔、张二人袖手旁观。

而是出于同情心,冒着风险坚持帮助他们;当张生为表感激许以金帛拜谢时,她立即生气地加以回绝,并表明自己并不是这样的人。

王实甫在小说中塑造的是一位富有正义感、乐于成人之美的红娘。

“红娘”的影响

《西厢记》中的红娘并不等同于今天人们心目中的红娘。小说中的她,乐于助人,不惧权贵,敢于反对做事不对的老太太。

在张、崔这对才子佳人的结合过程中,红娘并不是一个好管姻缘的 “媒婆”或“月老”。

她的身上,有一种乐于为人排忧解难的传统侠义精神,她是出于善良和侠义而去成人之美的,这与中国民间专门给人介绍婚配对象且以此谋生的“媒婆”有着本质的区别。

“红娘”成为了媒婆

后来,在社会上帮助青年男女介绍朋友的婚姻介绍机构或个人,都愿以“红娘”自 称而不愿被称为“媒婆”,这或许是因为“媒婆”一词太陈旧,且隐含某些借机谋利的贬义。

今天“红娘”的称谓,已不仅仅限于婚介之 事,而几乎成为所有为别人奔走效劳、成好事者的代名词。

历史一个正能量、正义感的人,经过口口相传后,人们会将其敏记于心,当遇到与此相同的人或事时,就会用他的名字来代替。所以,我们要做好事,做善事,说不定会在以后,会起到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事情。那么,大家是怎么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