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星座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水不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水不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人生,是一个最终走向平淡的过程。无论你曾经是否激情昂扬,无论你曾经是否经历沧海桑田。大多数人,都会慢慢平和淡然起来,这是对生活感悟之后的平静。放下,即是得到。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过,人生无非就是这么三个境界。

一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三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是一种轮回的过程,三个境界真真诠释了我们的一生。

是的,当你年少单纯,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看什么就是什么,简单,纯白,朴实。

而当你内心欲望超出了自己能力的时候,那些盲目地追崇,不切实际地要求,就会乱了你的心。这个时候,你看山便不是山,看水亦不是水。你会不断怀疑人生,揣测他人。原本简单的事,慢慢变得复杂了起来。于是,你也学会了满满地套路。

当你经历过很多事情之后,你会突然发现,原来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其实一直都没变过。这,便是人生最难得的醒悟。

终究,我们不可否认,这三个境界恰是我们这一生最美妙的轮回。在慢慢的领悟中,感受着生活种种。

无论你处于哪一层境界中,只要你的心是阳光的,你的世界就是阳光的。

当我们每个清晨迎着朝阳面对生活,你能发现阳光的美好,你的心就是愉悦自然的。如此往复,你时刻感受到的都是一种叫做轻松自然的美。

心若阳光,沧桑都是一种美。

于你,于我,皆是——

《庄子》:心无所执,身无所累

一、

所有在意的事物都会让你感到痛苦,因为它在你的心内,只有当事情不在你的意识执着之中,这件事情才不会对你产生影响。

就像人生修行。

有一句话说得好,修行分三种境界:第一层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层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层仍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到了第三层的时候,就是修行本不在他的主观执着之内的状态。

在他的意识之中,无所谓修行与不修行,只是坦然简单的生活罢了,所以山还是山水还是水,而这便已经是修行的最高境界了。

《菜根谭》有一句话叫做:谈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谈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一个人经常谈论隐居山林的乐趣,那么他并不一定能领略真正隐居之乐;一个人说他不喜欢功名利禄,这样的人并不一定真的能够忘却功名利禄。

因为真正能体会山林乐趣的人,不会将这一份乐趣溢于言表,一个真正淡泊名利者,早已经跳出名利得失的观念之内,即便从外在表象上看似仍然与名利有关,但是心中早已无名利之念,所以更不会在口头上评论名利这个事物本身的是非。

而对于人生来说,最奢侈的状态也是如此,当我们的生命中不再对某些事情产生执念,不管是好与坏的念头时,这个事情才不会对我们的生命本身产生负面影响。

《庄子》有一句话说:忘足,履之适也;忘腰,带之适也;知忘是非,心之适也;不内变,不外从,事会之适也;始乎适而未尝不适者,忘适之适也。

这段话有很深的意味,它的意思是说:忘了脚,是因为鞋子舒服,忘了腰,是因为腰带舒服,忘了是非,是因为此时的心灵是安适的。当心神如一,不追随外物的时候,遇事就可以顺心应手,当本性安适而无所不适的时候,就是忘了安适的安适。

当一个人的心思还在执着于自己是否安适的时候,这一刻他的本心并不是安适的,因为心有所执,必然人有所累。

就好像我们之前跟大家聊到过关于“养生”的道理一样,如果一个人时常执着于养生的执念之中,那这并不是养生本身最好的状态,因为心有所累,就不可能达到完全放松。而拘束的人生状态,对于养生这件事情本身来说,并不是有所益处的。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一件事情,一个个体的存在,都有其符合自然的命数,顺应这个命数而存在,不拘束于主观意识之中,便是随天道而行。当一个人明知事物有本身规则,偏要以自身规则而行之,就不免陷入烦恼之中。

二、

所以对于修行来说也是如此,修行到最后就是忘了修行本身,就是为了让自己达到最舒适和透彻的状态。

《庄子》之中还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颜渊问孔子:“我曾经在这条渊渡水,摆渡的人划船技巧非常精妙,我问他‘划船能不能学会’,他说‘能,会游泳的人学几次就会了,如果会潜水即便没见过船,一划就会’,我再问他,他就不说话了,请问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孔子回答说:“善于游水的人之所以能很快学会划船,是因为他对水熟悉到忘记水存在的地步,要是能潜水的人,即便没有见过船,也一见就会,那是因为他把深水看作丘陵,把帆船看作上坡倒车一样简单,无论船沉车退,即便多么危险的事情摆在面前,他心里都不会有反应,这样的心态到哪里不能自由自在呢?

一个人如果用瓦片做赌注,心里就会轻松,反而易中;用银钩做赌注,心里害怕就会容易失误;用黄金做赌注,此时他的心绪就紊乱,举措失常。所用的技巧是一样的,但表现拘谨的时候就是会重视外物,所以凡是重视外物的,内心就自然笨拙。”

正如庄子所说的一样:凡外重者内拙,这就是心态与事物之间的关系。

当一个人心态完全能够忘记所有精神上的负累时,行事才更容易成功,善于游泳的人,就是因为他对水十分熟悉,熟悉到了不恐惧水的存在,所以能迅速学会划船。

而对于生活对于修行都是如此,当修行到了不在乎修行这件事情本身时,便是真正的通透,当生活存在于不拘束于所有的思绪所累的时候,便达到了最好的状态之中。

生活的最高状态,就是不在乎生活本身,一切顺应自然本来,顺应本性发展,无所谓主观意识,只遵守客观规则,不管是向前还是后退,一切出于自然。

作者|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