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星座

吉月啥意思(吉月)

吉月啥意思(吉月)

《论语》吉月必朝服而朝“注释”

吉月必朝服而朝此篇题目出自《论语·乡党第十》:《乡党第十》主要记述了孔子日常生活,上朝应酬,周游访问以及待人接物处理事务的情形。原文:君子不以……吉月,必朝服而朝。其意为,每月初一,必须穿朝服上朝。文章歌颂孔子对礼法制度的严谨,虽然他不做官了,但是仍以人臣的身份尽其礼。文章最后说明了孔子制定的朝服对礼仪的重要性。

文中引用了:乡人傩,朝服而立于作阶。意思是本乡人迎神驱鬼,便穿上朝服站立东面的台阶上,以主人身份接待宾客。

原文:

朝①有行于吉月者,服在所必谨矣。夫吉月之朝,似非致仕之常也,子②则必以朝服焉。其谨于服也又如此,且吾党记夫子衣服之制。一则曰缁衣,再则曰帷裳③,盖明乎其为朝服也。

顾同朝师济④,服饰自有常经。而异地拜飏⑤,冠裳或可任意。亦谁复于堂帘阔绝之秋⑥?有以谨臣职,而告无忝⑦者。

有之自夫子之朝于吉月始。中都⑧摄相之年,章服衮衣⑧,久从大夫之列。迨⑨至文马是馈⑩而脱冕不遑⑪,已不得与百尔臣工,共觐⑫天颜于咫尺(批:此全尚风韵,而却无浮气)。

猗兰既操⑬而后,归田解组,莫与缙绅⑭之班,独是微罪以行⑮,而车服如故。亦岂遂以东山高卧,顿忘我后之对扬。

今夫月之有吉也,天子元端听朔⑰于南门之外,皮弁(bian)以日视朝。诸侯、皮弁听朔于太庙,朝服以日视朝。书悬象魏,人观治法,天时之既变,既人事之宜修也。此子吉月之朝,所由来乎。

顾或者曰;是朝也,特子之自尽其心。而朝之制,固不必备也,又子之自尽其礼。而朝之仪,亦不必拘也。

乃以观夫子,则必朝服而朝云。朝必有其时,鸡鸣而起,辨色而入,凡在臣工,罔不日勤夫晋接。吉月则其时已疏也。乃子则时有异,而服无异焉。念我君,情深绻恋,虽事权已谢,而国政与问(批:波洄客与,全从书味浸浮而出)。今即拜乎飏言,已不复曩(nang)日之跄济。而乃以亵服参之,又奚贵有此朝也?故其章身有耀者,殆不啻官箴之是凛矣。朝必有其地,司士掌朝仪之位,朝士掌外朝之法,凡在寮寀,罔不共列乎朝班。

吉月之朝,则其地亦殊也,乃子则地不同,而服无不同焉。念小臣久沐国恩,虽田里莫存,而腥食如昨。今即垂绅搢(jin)笏,已致慨两地之暌违(批:一必字,神理写得如此恳至)。而乃复以私服渎之。

则朝之不如其己也。故其盛服以临者,殆不仅冠裳之是饰矣。律以使人君所之义,则朝服而命,于礼本有恒规。乃夫子之朝,不必古训之是式者,已不啻定则之可循(批:此纯乎墨法,然却有真意)。而佩服维严,直凛陨越于黼座,故趋跄足补王制之缺。

而曳娄可参曲礼之文,揆以乡傩(nuo)是重之情,则朝服以临,在子自安素度。

而今兹之朝,不必主道之是钦者。已不啻往制之莫忽,而衣冠必饰,恍亲陟降于堂阶,则一时可振孱主之威,亦千秋且重臣邻之范。观此而吾子衣服之制,不有特详者哉?

《评语》

不矜才,不使气,开合动荡,规矩随心,当行出色之作。

张柿轩“清.进士。宁夏府知府”

“评语译文”

文章不夸耀才学,而是心平气和地在严谨之中又有流动之趣。并能够在文法标准法度下随心祈欲,当属行内出色作品!

《评语》

此吾师少年课艺也,已自熟练,乃尔登副车后,至甲子始膺贤,书中历二十年。其工夫如一日,于此道真三折肱矣。

受业刘际会读“清.进士,浙江象山县令”

评语译文:这是我的老师少年时代考试文章,那时已经文法熟练,到他登副车(副榜)后一直到甲子年方才当选贤才(举人),文章中间经历二十年岁月。但是老师的功夫比如一日,对于这个科举道路真是多次弯曲臂膀作为枕头了(周折多)。

注:

①朝:诸侯春天朝见天子。吉月:正月、五月为吉月。每月初一为吉日。

子:前面指官员。后面指,百姓。最后指,儒士。

③缁衣、帷裳:缁衣:黑色的礼服。帷裳:朝拜和祭祀时穿的礼服。用整幅布做,不裁剪。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诗经·卫风·氓》

④常经:同朝师济:常经:永久的界线。同朝师济:参与朝见的表率,济济一堂。同:参与。不知三军之政者,同三军之政,军士惑矣。(《孙子·谋次》)。师:师表,作表率。济:济济一堂,表示多而整齐。

⑤拜飏:叩首礼拜,写读颂扬文章。

⑥阔绝之秋:阔:久远。阔别稍久(王羲之《杂贴四》)绝:隔绝。秋:时候。今公子有急,此及臣效命之秋也(《史记·!魏公子列传》)

⑦无忝:没有辱没。

⑧中都摄相,章服衮衣:中都,鲁定公九年(前501年)孔子始出仕中都宰。在山东临淄中都。摄相事:代理司仪职务。相:主持礼节仪式的官员,此职以重臣担任。指孔子代理宰相职务。章服衮衣:古代天子及上公的礼服,祭祀时穿用,衣上绘有彩色圆形龙图案。

⑨迨:等到。

⑩文马是馈:披彩衣的马作为馈赠。文中指齐国送鲁君文马三十驷,120匹。

⑪遑:心神不安。

⑫觐:诸侯秋天朝见天子。

⑬猗兰既操:学做兰花的操守。《幽兰操》又名《猗兰操》,相传是孔子所作,琴曲似诉似泣,如怨如愤,把孔子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抒发得淋漓尽致,在兰的身上寄托了自己全部的思想感情,是一首优美的兰诗,也是一首幽怨悱恻的抒情曲。

⑭归田解组:缙绅:回归田野,解除丝巾,比喻辞官。缙绅:插笏于大带中间,也代称官员。

⑮独是微罪以行:独是:偏偏是。指高官自认为有错误隐藏自己,换装出行。

⑯车服:用车,或装在车上的佩戴。服太阿之剑。(李斯《谏逐客令》)

⑰听朔:古代帝王每月初一、十五。另说五月,有司以公卿朝一日,奏疑事,听断大政,辩论得失。

皮弁:古时男子戴的帽子。书中指邦君诸侯戴的帽子。

象魏:泛指天文。

由来,顾,或者:由来:事物发展的原因。顾:不过。或者;迷惑。

固:通故。本来,因此。

云:句尾无实际意义。

罔不日勤夫晋接:罔:没有。不:不是。勤:勤苦。晋接:拜见,觐见,接待。出则接遇宾客(《史记·屈生贾生列传》)

国政与问:国政:国家治理。与:得失。问:过问。

曩日之跄济:从前日子的安舒而有礼。

而乃以亵服:而:你,表示疑问。乃:竟然。亵服:平时的服饰。

贵有此:贵:地位显贵的人。有此:又这般。

箴:告诫,规劝。

凛:严厉,严肃。

寮寀:官吏。

今即垂绅搢笏:今天假如腰垂大带,赤帛色裹笏板。

暌违:分离。不在一起。(旧时书信用语)

乃复以私服渎之:乃:这样。复:回来,黄鹤一去不复返。私服:平素服装。渎:轻慢。

是饰:正确,政治。是: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饰: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贾谊《过秦论》)

不必古训之是式者:不:没有。必:一定。古训:旧的规范。是式:判断式样。

已不啻定则之可循:已不只是在固定的制度里去沿袭。

凛陨越:严肃于降低或超过。

趋跄:小步快走,合乎礼节。

曳娄:拖曳,牵引。出自《诗经·唐风·山有枢》子有衣裳,弗曳弗娄。

揆以乡傩:揆,掌握。傩:旧时乡村迎神赛会,驱除疫鬼。意思是本乡人迎神驱鬼,便穿上朝服站在东西的阶上以主人的身份接待客人。论语,子罕第九,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傩剧,也称花腔鼓趔判子。

是重之情:这样重视的情感。

钦:一般指天子,皇帝。

莫忽:不可忽视。

陟:登上。陟彼高岗。《诗经·周南·卷耳》帝王巡狩。

孱主:软弱的君主(国君),或大夫。春秋战国时称大夫为主。主以不贿闻于诸侯。(《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刘际会:字作樵、道光年代拨贡、良陌人。官:永和县训导,文彦学子。

译文:吉月必须穿朝服去晋见

朝见有规章制度,这个制度执行于吉月(正月)。朝见时的衣服与衣服上的装饰必须按不同品级,不同图案去严谨要求统一配饰了。这个吉月的朝见,好像不是做官后平常的事了。所以官员们必需穿朝见的服饰去朝见君王了。这样:服饰严谨,又如此重视,说明了我们儒家弟子做官后牢记:执行孔夫子对朝廷衣服规定的穿着制度:一是说:必须是黑色的礼服,再是讲究:必须是整幅丝织,不裁剪的礼服。这是以此表现吉月朝见服饰的特殊性与严肃性。

在朝见时:我们可以看到参与朝见的官员作表率(好榜样);服饰整齐庄严,恭敬一堂,服饰按照各自的等级规格穿戴,并且从此成为了永久的制度。如果是别的地区(其他国家)祭祀天地、祖先、叩首,听颂扬文章,他们的冠戴衣裳或许可以随便穿着。那么,这是谁(指孔子)又把久远隔绝消失的朝见礼服恢复于当今朝廷殿堂门帘之内(尧舜时代的礼仪)?从此,又能够谨慎规范臣子的职务差别与责任心,而且可以告慰尧舜:“自己(孔子)没有辱没祖先的希望!”

当然,吉月朝服这个事情又是从孔夫子当权时制定,并且开始实行了。夫子在中都掌握相位的年代,身穿有花纹的丝织礼服,长久相从于大夫的行列。等到齐国把披彩衣的马和美女作为馈赠礼物送于鲁君,夫子离职出走,他脱去帽子没有心神不安。从此他已经不能够和各个管理部门的官员;共同在秋天拜见天子于面对面之间了。(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孔子任鲁国司寇。鲁定公十四年(前496)出走到卫国)

夫子做“猗兰操”的曲子,并且已经得到兰花高贵操守,他解除丝带回归田野,再不与士大夫排列朝班,互相交往。他偏偏自认为有过失而出走。但是他乘坐的车上佩戴和装饰仍然和做官时一样。他这时难道马上就和隐居世外的高士一样东山高卧,很快忘记我们后面人回答邦君的应对和祭祀、颂扬礼节了吗?

今时,有吉月吉日了;天子每月初一,祭告于祖庙,听取有关负责人汇报自然界的疑(异)事于南门之外。此日天子戴着皮弁(帽子)察看、接受群臣的朝见,然后再处理国家的政事。此日诸侯也戴皮弁帽子参加朝见,听从国家决定的大政方针,大家辩论国家政策管理的得失于天子先祖神庙,卿大夫、百官,大家都穿着规定的朝服处理国家大政。这时太史奏章内汇报天文气象,群臣讨论国家礼仪制度、法律。对于宇宙天象的特殊变化,朝廷采取修正人事的办法(减免赋税)去注重民生了。这也是官员的吉月朝见所兴起的原因了!

不过对这个朝见制度有迷惑的人说:这个朝见,这也是人臣:“自己去尽做臣子的忠心,这个朝见制度,本来不需要去详细了”。又说:“这是你应该自己尽心做到的礼节了,这个朝见的礼仪制度:也没必要那么过分拘谨约束了”。(意思是有些人对此漫不经心了)

于是:从朝见制度的兴起,我们看夫子的行为:夫子他必须穿规定的朝服,按规定的时间朝见。朝见的时间:鸡鸣起床穿衣,看天色明亮而进入朝堂,凡是有关臣工:没有一个不是整日勤苦的接待进见人的要求。可是现在吉月的时辰已经疏忽不重视了!然而朝见只是时辰和过去不同,官员的服装配饰还是按照规定的朝服配饰。时至今日,夫子念及自己的君主情深意切地眷恋于他,他虽然放下大权不做事,但是国家治理的事情仍然过问。可是当今祭祀:叩首、献馔、诵读颂扬文章,已经没有从前日子的臣工小步走路,步伐快疾,朝中大臣整齐、威仪一堂的样子了!

这时竟然有人以态度傲慢、不尊重朝见的服装去参加朝见了!那么:现在有什么地位显贵的人又这般参与朝见了?这主要是有故意穿华丽服饰炫耀自己的人。他们不尊重朝见的严肃性!对于这些人几乎不仅仅是官员告诫、或者规劝的严厉严肃可以使其悔改了。以前:朝见必须有规定的地点,专门管理朝见礼仪的人掌管朝见的仪式之位。朝中的臣子掌管外面地方官员朝会的规章制度,凡是官吏没有一个不共同排列在朝班之内。

可是,吉月的朝见:把原来的地点也改变了,对于官员朝见只是地点不同,朝饰和过去没有什么不同了。夫子念及自己作为小臣(谦词),长久受到国家恩情的泽被(养育,栽培),虽然田地里的收入(粮食桑蚕)没有积蓄,但是肉食还和过去一样可以享受。今天夫子即便腰垂大带,用赤色的帛包裹笏板,然而事实已经到达了感慨于两地的分离境界。夫子现在假如回鲁国来参加朝见,他竟然能以私人平常服饰朝见?允许这样轻慢国君与礼仪吗?(鲁定公十五年(前495))孔子出走卫国)

这时,就是朝见制度也不按照孔夫子自己的意愿执行了。原因是:那些故意穿新鲜华丽服装到场的人,改变了这个朝见制度(文中指季氏)。他们几乎不仅仅是:所穿衣冠服饰的是否正确而整治了。按理约束自己,以利于使用别人,是君子所应有的道义。本来朝见的服饰规定,对于礼仪本应该是有不变的规章制度。可是,就夫子制定的朝服,服饰:没有一定依照旧的规范做为模式,也不只是在固定的裁制法则里去追求沿袭。而是,要求设计的服饰佩戴更加严谨,一直严肃于那些想降低或超越:半白半黑花纹的邦君礼服(有些人想超越君主的礼服)。因此规定的服饰可以发挥臣工们上朝时小步快走的恭敬礼节!这个礼节:足足补充了王制威严礼仪原有的缺失。(长短合适,既不露腿,又不扫地)。

这样的朝服,可以牵引百姓参与礼仪活动(指服饰牵动人心)。并且掌握:在本地乡村迎神赛会,驱除疫鬼的时间里,官员参与活动,可以联系上面与百姓的情感。这时如果穿戴朝见服装去现场,以主人的身份,站在东面的台阶上,接待宾客。对于百姓来说:认为邦君、官员在关心爱戴他们。他们可以安心朴素过日子了。

我们看现在的朝见:不需要官员主张引导的原因:是值得尊敬的周天子的重视。周天子重视朝见已经不止于过去的朝见制度不可忽视,而且衣冠必须佩戴装饰。如果在邦国邦君茫然不知之间,天子亲自身穿朝服巡狩降于邦国朝堂阶上,在一个时期内可以振兴软弱邦君的威风。为此这个朝见制度也是千秋永垂于:做臣子和邻国的示范。此时观看我辈儒士、官员衣服的规定制度:不是有特别的详细制度了吗?

花朝麦秋小阳春 来感受下各月雅称里的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 喜欢就关注我们吧!

早在几千年前,我国中原地带的先民们就有了时间的观念,他们将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又根据月亮的运行周期来划分月份,周而复始,不断循环。还为每个月份都起了许多雅称,有的是按季节次序,有的是以植物为象征,有的根据日月交替规律,有的是来自美好的传说。(本文所涉及的月份和季节都是以农历排序来说的。)

以季节顺序为名

农历一年有四季,每季有三月。古时兄弟间的排行,以孟为大,仲为次,季为三,转而用作每季月份的次序。以正月为始,一年十二个月依次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

《尔雅》中的月名

《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训解词义的书,保存了先秦时期的大量词汇和知识,是考证词义和中国古代名物的重要资料。其中第八卷《释天》篇中,根据日月交替、阴阳变更的规律对十二个月进行了命名。

一月称陬月,二月称如月,三月称寎月,四月称余月,五月称皋月,六月称且月,七月称相月,八月称壮月,九月称玄月,十月称阳月,十一月称辜月,十二月称涂月。

夏历历法的别称

春秋战国时不同区域使用的有夏历、殷历和周历三种历法制度,主要的区别在于岁首的月建不同,所以又叫做三正。一年十二个月是子月、丑月、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其中,冬至所在的月(仲冬之月)为子月,大寒所在的月(季冬之月)为丑月,雨水所在的月(孟春之月)为寅月,其余类推。

夏历以寅月为正月(与今农历正月相同)、殷历以丑月(相当于今农历十二月)为正月、周历以子月(相当于今农历十一月)为正月。在先秦古籍里,历法并不统一,《春秋》或《孟子》多用周历,《楚辞》和《吕氏春秋》用夏历,《诗经》里边周历和夏历并用。

以古乐十二律为名

古乐十二律是古乐的十二调,是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种律制,是古代的定音方法。以黄钟为首,各律按半音关系从低向高排列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以律与历附合,十二律应十二月,又名十二月律。十二月律的对应关系以周历岁首为准:黄钟(十一月),大吕(十二月),太簇(一月),夹钟(二月),姑洗(三月),仲吕(四月),蕤宾(五月),林钟(六月),夷则(七月),南吕(八月),无射(九月),应钟(十月)。

十二个月份的其他别称

除了上面所说,根据动植物萌发活动的规律、重要节日、神话传说等不同依据,十二个月还有许多其他的别称。

正月也称端月,一年的开始为“正”,所以农历一月称正月,但据说后来秦始皇当政时,“正”与嬴政的“政”谐音,为避始皇的忌讳,所以秦朝把正月改为端月。端,顶也,仍是开端伊始的意思。《后汉书·冯衍传》中说:“开岁发春兮,百卉含英。”这里的“开岁”也是指农历一月。俗话说“正月银柳插瓶头”,所以正月也称柳月。《诗经·七月》中周夏两历并用,夏历正月,为周历三月,称一月“三之日”,十一月称“一之日”,十二月称“二之日”,二月称“四之日”。其他的称呼还有岁首、献岁、元月、孟阳、肇岁等。

二月大地吐绿,万物迎春,杏花盛放,所以二月冠以杏月的美称。因为二月中有传统节日花朝节(百花生日),所以也称花朝月。作为春天的二月,还被称作竹秋,古代一般认为各种植物初生的时候为春,成熟的时候为秋。竹笋二月份从土里钻出来之后,就表示它已经长成了,所以二月就叫做竹秋,而竹春就在秋天的农历八月。二月的雅称还有丽月、酣春、竹秋、令月、四之日、春半、殷春等。

三月通常又称桃月、蚕月、绸月、莺月、末春、桐月、杪春、雩风、小清明等。“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三月暮春季节,桃花怒放,绮丽芬芳,自然称桃月。三月也是开始养蚕的月份,所以也叫蚕月。

四月万物繁茂,槐花挂满枝,所以称四月为槐月。四月也是麦子即将成熟的时候,《礼记·月令》说:“孟夏之月麦秋至。”四月便称麦月。但此时“冬谷既尽,宿麦未登。”庄稼青黄不接,古人缺粮乏力,所以也叫乏月、荒月。从季节气候而言,四月为梅雨季,时值梅子黄熟,所以把四月叫作梅月。四月又称清和月、朱月等。

五月榴花盛开,因此又称榴月。端午节是五月最为重要的节日,旧时家家这天都要用菖蒲叶与艾叶等挂在门口,用以驱邪,因此古人称五月为蒲月、端阳月。五月起天气开始热起来,所以郁蒸、郁月就成了五月的代名词,郁蒸用现代的话解释就是气压低、湿度大、气温高。此时体弱的人非常容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所以古人认为五月是一年中的毒月,又称恶月、小刑(《淮南子·天文训》:“阴生于午,故五月为小刑。”)等。《诗经·七月》有“五月鸣啁”之语,呜蜩是蝉的一种,但比蝉的个头要小许多,叫声响亮,呜蜩也就成了五月的代名词。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进入初伏,三伏的时间主要在六月,故称六月为伏月。因伏天气候非常炎热,又称六月为暑月、焦月、溽暑等。六月赤日炎炎,只有荷花开放,亭亭玉立,在暑月为人们带来凉意,旧时民间就以六月二十四为荷花生日,六月便称之荷月。此外,还把六月称为徂暑、遁月、精阳、荔月、天贶、玉绳、杪夏等。

七月七日是古代妇女向天上的织女星“乞巧”的月份,所以,七月就叫巧月。瓜果成熟也在秋天,古人也把七月叫做瓜月。有许多品种的兰花都在初秋七月吐芳,馨香无比,故又把七月称为兰秋和兰月。商为五音之一,属秋,所以七月又称初商、孟商。此外,七月还有肇秋、新秋、首秋、凉月、中元、火逝等。

八月时“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民歌也里唱:“八月里来桂花香”,八月美名曰桂月,自然是名副其实了。在民间,人们根据节气、农事、花期等又将八月称为仲秋、中秋、仲商、桂秋、获月、大清明、竹小春。

到了九月,万木萧瑟,落叶纷纷,独有菊花傲秋霜,给人们以活力和温暖,因而菊月被世人看作是九月的代称。《淮南子·天文训》中说:“至秋三月,地气不藏,乃收其杀。百虫蛰伏,静居闭户。青女乃出,以降霜雪。”后以“青女月”借指秋月。而把九月称为朽月,虽无处考证,或许是草木入冬后衰老枯落的原因。除了朽月外,九月的别称还有暮秋、杪秋、季商、授衣月、剥月、霜序、穷秋(秋尽之时)等。

十月因秋去冬来、露水多生而得名露月。十月又称小春月、小阳春(谓十月不寒,有如初春)、良月、孟冬、坤月、吉月、开冬、首冬、始冬。

古有“十冬腊月”之说,所以冬月是十一月。葭月也是十一月的美称,此外还有幸月、一之日、龙潜月(《抱朴子》:十一月为龙潜之月。)、畅月(《礼记·月令》:仲冬之月,命之曰畅月。)之说。

古代把合祭众神叫做腊,以狩猎禽兽祭先祖。从周代开始,便把阴历十二月作为腊祭的日子,到了秦朝时将十二月定为腊月,后世就沿袭了下来。自古以来,十二月即代表了冰天雪地的日子,故又称之为冰月、严月。《礼记·月令·季冬之月》上有记载:“是月也,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数将几终。岁且更始。”十二月时各星宿回复原位,一年将终,故用星回称十二月。十二月的别称还有清祀(腊祭的别称)、嘉平月、二之日、除月、殷正(殷历的正月)等。

古人基于长期的生活经验和对自然的观察,赋予了月份诸多别名。有了这些动听的名字,月份便不再是历法上枯燥无聊的数字,而变成了一幅幅展现自然和生活风貌的画卷。

本文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原创,转载须授权。

来源:新华号 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

一年十二个月,十二个月的美称您知道吗?

不管农历还是阳历,一年都有十二个月,相信很多人都像我一样期待着腊月降临。因为腊月一到紧接着就是年假,回家陪陪老婆孩子,陪陪那已垂垂老矣的双亲。算一算,能陪父母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大家应该都多多陪陪自己的父母。树欲静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又扯远了,下面聊聊十二个月的别称,美称。

一 月:正月、孟月、初春、开岁、芳岁

二 月:仲春、杏月、丽月、花朝、中春  

三 月:季春、暮春、桃月、蚕月、桃浪  

四 月:孟月、槐月、麦月、麦秋、清和月  

五 月:仲夏、榴月、蒲月、中夏、天中  

六 月:季夏、暮夏、荷月、署月、溽署  

七 月:孟秋、瓜月、凉月、兰月、兰秋  

八 月:仲秋、桂月、正秋、爽月、桂秋  

九 月:季秋、暮秋、菊月、咏月、菊秋

十 月:孟冬、初冬、良月、开冬、吉月  

十一月、仲冬、畅月、中冬、雪月、寒冬  

十二月:季冬、残冬、腊月、冰月、暮冬

看到这些是不是觉着比单纯的说一月二月显得有意境多了[微笑][微笑]

下面是十二个月所代表的花名。

1、一月(正月)别称为柳月——银柳插瓶头

2、二月别称为杏月——杏花闹枝头

3、三月别称为桃月——桃花粉面羞

4、四月别称为槐月——槐花挂满枝

5、五月别称为榴月——石榴红似火

6、六月别称为荷月——荷花满池放

7、七月别称为巧月——凤仙节节开

8、八月别称为桂月——桂花遍地香

9、九月别称为菊月——菊花傲霜雪

10、十月别称为阳月——芙蓉显小阳

11、十一月别称为葭月——葭草吐绿头

12、十二月(腊月)别称为梅月——梅花吐幽香

是不是突然觉得自己每天的心态都不一样了。月份尚且如此美好,你又有什么理由颓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