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姻缘

老人断气谁在身边好(几点下葬时辰为好)

老人断气谁在身边好(几点下葬时辰为好)

按照传统,人死后为什么要停尸三天?“头七”是怎么回事?

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生与死,是人生最重大的根本问题,在古人看来,“死”甚至比“生”更为重要。

比如荀子有这样一句话——“事死如生,事亡如存”!就是说人死之后,并不是真正的结束,而是换一种方式继续生活,所以秦始皇在世之时,就劳师动众大修陵墓,把他的寝宫搞得“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幻想死后还要继续享受人间的生活。

那么普通人去世之后,同样也不能随随便便一埋了事,而是要举办隆重的葬礼,而且有许多礼仪规矩和禁忌,比如按照传统,人死之后,有“头七”和“停尸三天”的习俗,这个所谓的“头七”和“停尸三天”,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先来讲一个成语故事——起死回生。这个出通常是用来形容医术高明,它有一个小典故:战国时期有位神医叫扁鹊,有一次他听说太子突然猝死,正准备举行葬礼,于是就向出宫的大臣们了解太子的死因和症状。

扁鹊一番了解过后,将信息汇总,他对大臣们说道:你们赶紧向国君报告,我可以、救活太子!当时所有人都不信人死还能复生,但国君知道后,亲自出来迎接扁鹊。进宫之后,扁鹊发现太子虽然看似已经没有生命,但还有一丝微弱的心跳在维持,于是扁鹊施以针灸之术,没过多久,太子果然悠悠醒转过来,几天之后,就恢复到很健康的状态。

从此,扁鹊“起死回生”的美誉名扬四海。但是扁鹊却解释说:并不是我可以将死人救活,而是因为太子的症状虽然看上去没有生命,但实际上还活着,所以人死之后,一定要停尸七日,等到完全确定其死亡才能下葬,否则有可能误将活人埋进了土里。那么从此以后,老百姓就开始遵循“头七不下葬”的规矩。

所谓的“头七”,就是指人去世后的第七个日子,按照传统丧葬习俗,头七之内不可将逝者下葬入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要避免假死被误埋的情况发生,因为古代的医疗技术其实相当落后,老百姓对生死的判断,无外乎就是看有没有呼吸、有没有温度,稍微专业点的,也只是通过脉搏来确定。

但是,有很多假死的症状,光是凭呼吸温度和脉搏,极有可能造成误判,所以传说扁鹊要求百姓“头七不下葬”,其实就是采用延迟下葬的方式,来提高甄别死亡的准确率。

那么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头七,又被赋予更为神秘的色彩,传说人死七日之后,他的魂魄还会回来一次,之后才能安心投胎转世。当然这只是民间的传说而已。但是,停尸七日的做法,也面临很多现实问题,比如天气炎热,尸体很快就会腐烂,甚至带来瘟疫病毒,所以后来逐渐改成停尸三天。

“停尸三天”的习俗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给逝者家属充足的时间来处理后事,比如让身在外地的亲人回来奔丧,见上最后一面,又或者通知亲友前来商议和协助操办丧事。

随着社会的发展,丧葬文化也在随着时代而不断变化,比如现在都是提倡生前尽孝、死后从简、厚养薄葬的丧葬习俗,不知道在你看来,过去这种停尸三日的丧葬礼仪,到底值不值得保留和传承下去呢?欢迎在文末留言说一说你的看法。

四绝日是什么意思 忌安葬结婚等一切用事

四绝日是什么意思?四绝日指的是每年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天,那下面就来和小编一起看看四绝日有哪些禁忌吧。

四绝日是什么意思

四绝日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天,传统习俗中把这四天合称为四绝日。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对自然和天体运行的研究,把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四离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前一天,称为“离日”,四绝是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天,叫做“绝日”。四离四绝日的说法,主要是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重要日子,还是应该遵循自然规律的时间节点进行。

四离日十把一季二分的日子,古人总结认为不吉;四季二十四节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个日子为四绝日。四离为四季之开始,四绝为四季之终,古人害怕穷尽,总结认为不吉。所以在四离和四绝日不择此日办大事,一般会无益处。它是新官接手和旧官退位的日子,一般会无人管事此为不吉利,可以用于工作调动的日子。

四绝日可以安葬吗

四绝日不适合安葬,因为在传统习俗中四绝日一切用事皆忌之。

下葬择日要有两个条件:坟山的坐向、死者的出生年月(主要是出生年,月只作为参考,俗称“仙命”)。

只有知道这两条才能避免择出来的日子与坟山及仙命相冲撞而出凶祸,并且把坐山和仙命的贵人及福禄调出来(从选择出的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里表现出来),以使死者享安宁,生者获富贵。但如果实在不知到死者的出生年,则按“蒙拢大吉”下葬。而坟山的坐向是一定要的,否则就不须要择日了!#p#副标题#e#

四绝日有什么禁忌

四立日前后不宜结婚

民间认为,结婚的日子,要避开四立四至前一天,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和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前一天不可用,宇宙气场处于混沌未开状态,传统习俗中认为此为四绝日及四离日,在此时结婚为不吉。

日值四绝,大事勿用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天称“四绝日”。此四天正是季节相交、节令转移、阴阳杂乱之际。四绝为四季之终,立春前一天为冬季的最后一天,立春前一天为春季的最后一天,立秋前一天为夏季的最后一天,立冬前一天为冬秋季的最后一天,择日怕穷尽,所以四绝日不吉。另外从五行择日来说,四绝日分别对应着木旺水绝、火旺木绝、金旺土绝、水旺金绝。五行偏枯之际,所以也不吉利,属于凶日。

四离四绝,心安体静

四立日(和四离四绝日)在民间被认为是季节交替的日子,全世界万物生灵都要适应季节变换。在季节交替的日子,人的行为要顺乎天道,修神养性,调节情绪,保持心安体静状态为佳,精神要内敛,不可释放精华。所以古代典籍中有记载称,在四立日(和四离四绝日)不可行房事,否则一次折寿三年。

俗语“午时不迁坟,寅时不葬人”啥意思?说得有道理吗

导读:俗语“午时不迁坟,寅时不葬人”啥意思?说得有道理吗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俗语文化更是自成一脉,由于俗语比较通俗易懂缘故所以也是广为流传,因为大多数都是古人智慧结晶,很多时候俗语也被后人成为“老人言”,而在众多经典俗语里就有这么一句“午时不迁坟,寅时不葬人”的俗语,那么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含义呢?

其实这句话通过字面意思来看也是非常好理解,因为它想表达的就是迁坟不适合在午时去进行,而葬人不能选择在寅时这个时间段去进行,很多人看到这里可能就会非常费解了,难道这两个时辰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古人为什么要这么说。

午时不迁坟

首先我们要知道午时指的是什么时段,古代人们通常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分别是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这十二个时间段,而分别对应的时间就是子时23:00~1:00,丑时1:00~3:00、寅时3:00~5:00、卯时5:00~7:00、辰时7:00~9:00、巳时9:00~11:00、午时11~13:00、未时13:00~15:00、申时15:~17:00、酉时17:00~19:00、戌时19:00~21:00、亥时21:00~23:00,那么我们就可以得知午时这个时间段指的就是上午十一点到下午的一点之间,说到迁坟每个人肯定也都不陌生,因为很多时候由于种种原因需要改变一下坟墓的位置,而在古代由于迁坟方面忌讳比较多都原因,往往也都会选择一个“黄道吉日”去进行,而这句话为什么只提到了一个“午时”呢?其实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个是古人认为午时这个时间段阳光太强烈的原因,我们都知道古代时候埋葬人的时候通常外面会有一层棺材,而古代时候棺材大多数也都是由木头做成的,所以在地底埋葬很久的话也就会变得不结实,而午时这个时段正是一天眼光最强烈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迁坟的话也就很容易让棺材处在一个暴晒的环境下,由于棺材本身就已经在地下腐蚀很久了,如果再经过暴晒的话就很容易发生散架的情况。

第二个原因就是阴宅属阴的原因,而午时在古代通常认为是“阳气”最盛的时候,而阴宅通常与“阴气”往往有很大的关系,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古代阴阳学里里面有说“至阴”与“至阳”不适合在一起进行,所以在古代人眼里午时这个时间段是不能去迁坟的,因为那样的话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一种对先人的“大不敬”,所以也就有了这句“午时不迁坟”。

寅时不葬人

寅时通过上面的时间段来看就是指的凌晨的三点到五点这个时间段,因为这个时间段往往是一天当中湿气最重的时候,而这个时候葬人话往往也就会把湿气一同带到地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由于这个时候昼夜温差比较大,通常这个时候是一天当中露水最多的时间段,而再加上湿气比较重所以古人也就觉得这个时间不适合葬人,因为如果有过多的湿气和露水随同棺材下葬的话往往也就会使得棺材加速腐烂,再加上古代平民百姓也都买不起好棺材的原因,所以就更不加不会选择寅时这个时间段去埋葬逝者了,所以也就有了这句“寅时不葬人”。

其实这句俗语现在来看的话也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因为中午这个时间本身就是阳光最强烈的时候,而埋葬很久的棺材肯也是经不起太阳的长时间暴晒的,而寅时这个时间段确实也是湿气和露水比较多,而棺材通常都为木制品,所以如果寅时葬人也确实比较不合适,所以这句俗语综合来看的话也是比较有道理的,毕竟很多的俗语老话也都是古人们智慧的结晶。

总结:以上就是古人为什么说“午时不迁坟,寅时不葬人”的具体原因了,其实主要也就是跟气温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你对于这句话还有别的看法和见解的话,也欢迎你在评论区进行留言和讨论同时也欢迎点赞和转发。最后就是你们那里对于迁坟和葬人有什么讲究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