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生肖

日期日历添加桌面图标(日期日历)

日期日历添加桌面图标(日期日历)

岁时记|诗画日历,美得如诗如画

越读书越发现自己的浅薄。在读季羡林、丰子恺等人写的书时,有一个很深刻的感受:越有成就的人,他的文化底蕴越深厚。

他们的底蕴体现在那些流诸笔端的诗词,信手拈来,自然而贴切。以丰子恺为例,他一生创作过许多以“春”为题材的漫画,单从他为这些画所取的题目,就已经令人无限遐思。

“艳不求名陌上花”、“春日游、杏花吹满头”、““游人不管春将暮,来往亭前踏落花”、“严霜烈日皆经过,次第春风到草庐”、“看花携酒去,酒醉插花归”......

想变成一个有文化底蕴的人,是需要下一番苦功夫的。在如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常常因为繁忙的工作和琐碎的事务而忽视了生活中的美好。更不用说,去记忆什么诗词佳作。为生计奔波已很不易,要这些不当吃不当喝的东西又有何用?但精神上的愉悦远胜过肉体上的苦痛,人活着,是需要滋养我们的精神的。岁时记,诗画日历的推出恰逢其时,让你每天翻看日历时,稍稍用那么一丢丢心,就能将老古人所作的那些诗词佳作传承下来,何乐而不为呢?

每一首诗都是诗人心灵的写照,是他们对于生活、自然、人性等各方面的感悟和表达。每天读一首诗词,就像在和一位智者对话,让我们在思考和感悟中不断成长。每一幅画都是艺术家对于现实或者想象的描绘,是他们用色彩和线条创造出来的另一个世界。每天看一幅画,就像是在参观一个艺术展览,让我们在欣赏和品味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365天积累下来,我们的内在又会发生什么呢?2024年,岁时记书画日历,为自己开启一页新的篇章。

神秘的闰月:2023年,2024年,2025年,你知道的吗?

秋风吹拂,一片落叶知晓了秋天的到来,金黄的、深红的、嫩绿的叶子随风飘落。于是,日历的轮子转动,传递给我们一个惊人的消息:2023年将有一个闰二月,随后的2024年又是一个闰年,而让人瞠目结舌的是,2025年竟然有一个闰六月!或许你会感到疑惑:“这是怎么回事?”别着急,让我们一起揭开这神秘面纱,探寻普通阴历和阳历之间微妙平衡之美的奥秘。

回溯历史长河,我们会发现我国智者们留下了多种历法,《太初历》、《授时历》、《时宪历》等等,在历史书卷中闪耀着光辉。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是阴历还是阳历,都在不断加速前行,而西方的公历也跃跃欲试,希望能够接过历法的接力棒。这两个传统历法,阳历如同辽阔而稳定的步伐,每年365天稳定前进,对时间的坚守永不消散;而阴历更为俊秀,每年354天轻盈地奔跑。

“等等”,也许你已经注意到,阳历和阴历的步伐并不完全同步,阳历每年多行走了11天的路程。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历法设计者还是人们,都期待一个平衡点,一个让所有人满意的解决方案。于是,历史的独角戏中出现了“19年7闰”的神奇规则。也就是说,在19年的周期中,历史的编剧们会在7年中插入一个阴历月,以弥补阳历和阴历之间的时间差。这种安排既巧妙又得体,富有创意。那么,闰月的确定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事物皆有定理,万物皆有所依。为了准确确定闰月,历史学家们使用了一个精准的决定器,那就是二十四节气。这二十四个节气是春播种和秋收获的时刻,它们帮助我们了解季节的变化和气候的规律。没有中气的月份就有可能成为闰月,成为历史的插曲。在民间,人们对这个问题也有着自己的说法。有句古话说:“民以食为天”,这句话揭示了天对民生的影响。

陕西人普遍认为“双春夹一闰,春寒逢秋旱”,虽然这并非科学依据,但却是一种最简单、朴实的生活智慧。他们观察自然,透过现象看本质,将经验视为信仰。我们都知道,公历每四年有一个闰年,这是为了解决公历和真实的地球回归年之间的差距。在每个闰年的二月份,公历多出一天。除此之外,还有阴历的闰二月、阳历的闰年以及阴历的闰六月,这一切都打破了时间的常规,让我们看到规律本身的神秘。

这些原本看似与我们日常生活无关的规律,实际上与我们息息相关。因此,让我们在每个阳历的白天和每个阴历的月圆之夜,感受那个记录时间、书写历史的玫瑰色黎明。让我们欣赏阴历和阳历之间微妙平衡的美妙,并从中体会到时间的错综复杂中隐藏的规律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