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八字

农历正月初三又称为什么(农历正月初三)

农历正月初三又称为什么(农历正月初三)

【每日社科】正月初三的有趣习俗,你知道吗?

大年初三,按照古人的说法,称为“小年朝”,有很多禁忌,如不宜出门拜年、要早点睡觉等。古人的说法今人不管,但经过了前几天的狂欢后,朋友们应注意休息。

赤狗日

年初三又称赤狗日,是一个不吉利的日子,赤狗是熛怒之神,遇之则有凶事。所以老一辈的居民,在这天足不出户,留在家中祭祀神明。如一定外出,可放一道化口舌符袋于身上,以化解口舌。

不外出拜

因“赤口”,正月初三一般人们不会外出拜年,以此避免与人发生口角争执。

早安睡迟起

经历了除夕和初一的热闹不免劳累,所以到了初三这天便可以早睡迟起,不宜外出或宴客,必须早点熄灯睡觉,好好调理身体,以备新年里精神抖擞。

烧门神纸

古代的人们到了大年初三这天会把过节的松柏枝及所挂的门神等一起焚化,表示年过完了马上要开始经营生意了。所以有句俗谚说“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老鼠娶亲

民间传说: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灯睡觉,以免骚乱了鼠辈(也有人说入夜提早熄灯是为了让老鼠看不见,无法娶亲,以减少其繁殖的速度),并在屋角洒落一些米粒、糕饼,供老鼠食用,称为“老鼠分钱”,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丰收;至于“老鼠娶亲”故事的来源,可能是因为从过年到初一、初二也忙了一阵了,若不早些休息,恐会体力不继,无法办完其它的事;至于过年谣中说: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甲饱,就是说初三不但是赤狗日,而且一连几天的忙碌,到了初三,总算告一段落,可以晚起些,补补前两天的睡眠,长保健康。

谷子生日

正月初三俗称“谷子的生日”,一直流传于民间,在这天家家户户会祈年,且禁食米饭,不然来年会影响谷物收成。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难得春节共聚过年,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小年朝

宋代宫廷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

猪日

农历正月初三,又称为“猪日”。自秦汉以来,传统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汉族民间传说这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因此人们习惯在这一天里不杀猪,如果当日天气好,则当年的猪会长得膘肥体壮,主人家自然喜上眉梢。

东北——扫帚日

在北方很多老百姓都称之为“扫帚日”,因为这天老百姓可以把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的垃圾集中清理掉。而且在打扫院落的时候,还有这样一个说法,就是要从外往里扫,这表示聚财的意思。

山东——回娘家

“过完年,回娘家”是春节的传统习俗,在大部分地方,“回娘家”的时间都安排在正月初二;但在山东烟台、莱芜、聊城等地,却是初三、初四才“回娘家”。

甘肃,江浙—送灶神

在西北农村的大部分地方,初三这天是要送灶神的。从小年请回灶神爷贴在灶台中间,并摆放供品,每天上三次香供奉,而到了正月初三就要把灶神爷送走。

闽南——竹竿舞

从初三开始,福建闽南当地的畲族同胞会用喜庆的竹竿舞来迎接八方来客,用这种载歌载舞的方式来庆祝新年,表达欢乐的心情。

(来源:CCTV4微信公众号)

【每日社科】正月初三的有趣习俗,你知道吗?

大年初三,按照古人的说法,称为“小年朝”,有很多禁忌,如不宜出门拜年、要早点睡觉等。古人的说法今人不管,但经过了前几天的狂欢后,朋友们应注意休息。

赤狗日

年初三又称赤狗日,是一个不吉利的日子,赤狗是熛怒之神,遇之则有凶事。所以老一辈的居民,在这天足不出户,留在家中祭祀神明。如一定外出,可放一道化口舌符袋于身上,以化解口舌。

不外出拜

因“赤口”,正月初三一般人们不会外出拜年,以此避免与人发生口角争执。

早安睡迟起

经历了除夕和初一的热闹不免劳累,所以到了初三这天便可以早睡迟起,不宜外出或宴客,必须早点熄灯睡觉,好好调理身体,以备新年里精神抖擞。

烧门神纸

古代的人们到了大年初三这天会把过节的松柏枝及所挂的门神等一起焚化,表示年过完了马上要开始经营生意了。所以有句俗谚说“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老鼠娶亲

民间传说: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灯睡觉,以免骚乱了鼠辈(也有人说入夜提早熄灯是为了让老鼠看不见,无法娶亲,以减少其繁殖的速度),并在屋角洒落一些米粒、糕饼,供老鼠食用,称为“老鼠分钱”,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丰收;至于“老鼠娶亲”故事的来源,可能是因为从过年到初一、初二也忙了一阵了,若不早些休息,恐会体力不继,无法办完其它的事;至于过年谣中说: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甲饱,就是说初三不但是赤狗日,而且一连几天的忙碌,到了初三,总算告一段落,可以晚起些,补补前两天的睡眠,长保健康。

谷子生日

正月初三俗称“谷子的生日”,一直流传于民间,在这天家家户户会祈年,且禁食米饭,不然来年会影响谷物收成。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难得春节共聚过年,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小年朝

宋代宫廷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

猪日

农历正月初三,又称为“猪日”。自秦汉以来,传统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汉族民间传说这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因此人们习惯在这一天里不杀猪,如果当日天气好,则当年的猪会长得膘肥体壮,主人家自然喜上眉梢。

东北——扫帚日

在北方很多老百姓都称之为“扫帚日”,因为这天老百姓可以把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的垃圾集中清理掉。而且在打扫院落的时候,还有这样一个说法,就是要从外往里扫,这表示聚财的意思。

山东——回娘家

“过完年,回娘家”是春节的传统习俗,在大部分地方,“回娘家”的时间都安排在正月初二;但在山东烟台、莱芜、聊城等地,却是初三、初四才“回娘家”。

甘肃,江浙—送灶神

在西北农村的大部分地方,初三这天是要送灶神的。从小年请回灶神爷贴在灶台中间,并摆放供品,每天上三次香供奉,而到了正月初三就要把灶神爷送走。

闽南——竹竿舞

从初三开始,福建闽南当地的畲族同胞会用喜庆的竹竿舞来迎接八方来客,用这种载歌载舞的方式来庆祝新年,表达欢乐的心情。

(来源:CCTV4微信公众号)

【每日社科】正月初三的有趣习俗,你知道吗?

大年初三,按照古人的说法,称为“小年朝”,有很多禁忌,如不宜出门拜年、要早点睡觉等。古人的说法今人不管,但经过了前几天的狂欢后,朋友们应注意休息。

赤狗日

年初三又称赤狗日,是一个不吉利的日子,赤狗是熛怒之神,遇之则有凶事。所以老一辈的居民,在这天足不出户,留在家中祭祀神明。如一定外出,可放一道化口舌符袋于身上,以化解口舌。

不外出拜

因“赤口”,正月初三一般人们不会外出拜年,以此避免与人发生口角争执。

早安睡迟起

经历了除夕和初一的热闹不免劳累,所以到了初三这天便可以早睡迟起,不宜外出或宴客,必须早点熄灯睡觉,好好调理身体,以备新年里精神抖擞。

烧门神纸

古代的人们到了大年初三这天会把过节的松柏枝及所挂的门神等一起焚化,表示年过完了马上要开始经营生意了。所以有句俗谚说“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老鼠娶亲

民间传说: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灯睡觉,以免骚乱了鼠辈(也有人说入夜提早熄灯是为了让老鼠看不见,无法娶亲,以减少其繁殖的速度),并在屋角洒落一些米粒、糕饼,供老鼠食用,称为“老鼠分钱”,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丰收;至于“老鼠娶亲”故事的来源,可能是因为从过年到初一、初二也忙了一阵了,若不早些休息,恐会体力不继,无法办完其它的事;至于过年谣中说: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甲饱,就是说初三不但是赤狗日,而且一连几天的忙碌,到了初三,总算告一段落,可以晚起些,补补前两天的睡眠,长保健康。

谷子生日

正月初三俗称“谷子的生日”,一直流传于民间,在这天家家户户会祈年,且禁食米饭,不然来年会影响谷物收成。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难得春节共聚过年,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小年朝

宋代宫廷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

猪日

农历正月初三,又称为“猪日”。自秦汉以来,传统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汉族民间传说这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因此人们习惯在这一天里不杀猪,如果当日天气好,则当年的猪会长得膘肥体壮,主人家自然喜上眉梢。

东北——扫帚日

在北方很多老百姓都称之为“扫帚日”,因为这天老百姓可以把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的垃圾集中清理掉。而且在打扫院落的时候,还有这样一个说法,就是要从外往里扫,这表示聚财的意思。

山东——回娘家

“过完年,回娘家”是春节的传统习俗,在大部分地方,“回娘家”的时间都安排在正月初二;但在山东烟台、莱芜、聊城等地,却是初三、初四才“回娘家”。

甘肃,江浙—送灶神

在西北农村的大部分地方,初三这天是要送灶神的。从小年请回灶神爷贴在灶台中间,并摆放供品,每天上三次香供奉,而到了正月初三就要把灶神爷送走。

闽南——竹竿舞

从初三开始,福建闽南当地的畲族同胞会用喜庆的竹竿舞来迎接八方来客,用这种载歌载舞的方式来庆祝新年,表达欢乐的心情。

(来源:CCTV4微信公众号)

大年初四,3忌3做,牛年行大运,老传统不能忘

农历正月初四,是新年开启的第四天,又称为“羊日”。在我们汉族传统风俗文化,这天也是迎神的日子;而民间图吉利取“三阳开泰”,也代表吉祥的象征;所以也是要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

大年初四这一天,全家围在一起吃折罗,而所谓的“折罗”,就是把这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做成的大杂烩,收尾年货,清扫屋里卫生,把垃圾全部收集一起堆到一处,也是传统常说的“仍穷”;

但不同的地方都会有着自己不同的风俗,坐标:河北,大年初四“三羊开泰”,牢记“3忌3做”,保自家一年财源滚滚,好运连连不断;

大年初四一定要做的三件事

1、迎灶神

按照传统民间风俗,大年初四是迎接灶王爷回来的日子,而人类繁衍之本都是靠食为首,所以对于灶神,家家户户都是非常敬重的。

大年初四各家各户都会准备非常庄重的仪式摆上丰富的贡品,以示对灶王爷的重视。按照老人的说法,这天灶神会到每家每户查点户口,所以都会习惯守在家里,把提前备好的贡品摆上,以示供奉!

2、吃折罗

“折罗”现在对于年轻人应该好多都不太懂,而所谓“折罗”就是把新年这几天吃的剩菜和剩饭混合在一起,再重新煮成饭一起吃,也就是乱炖后一块吃;

因为随着现在生活条件提高,现在从腊月就开始备年货,而且每天换着花样做,做得多了自然有剩余的,但也不能浪费,这样混在一起全部吃了,除了不浪费外,也寓意这“守住财富,不让财富外流”的意思;

3、打扫年货,收拾“仍穷”

大年初四财神来,那我们必须提前收拾后为其腾位置,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仍穷,迎新”;

新年头三天我们一般都是不动扫帚,不扔垃圾;而到初四这天,我们要早早地开始把屋子再归置打扫干净,把该扔的垃圾扔了,这就是“仍穷”;这寓意着穷苦和贫困都扔出去,来迎接财富进门的意思;

大年初四忌讳的三件事

1、不出远门

按照传统风俗,也有老人的说法:大年初四是民间习俗的接神日,迎接众神明、灶王爷与家神回来保护家人,在这一天灶王爷会重新清点人数,为下一年的工作做准备如果是在点名的时候谁不在,可能就会被遗漏,未来的一年可能就接收不到灶王爷的照顾了。所以不宜出远门;

还有表示初四与“出事”谐音,寓意不吉利,所以最好待在家里,恭迎财神到来!

2、忌打碎东西

大年初四,灶王爷回凡,在老人的眼中,如果这天打碎了锅碗瓢,会被灶王爷认为是不尊敬;而且中国传统习俗“碎”本身就是不吉利的一个象征,新年团圆时节,碎东西和团圆的寓意相抵触,所以传统上都会把打碎东西列入禁忌之中。

若实在没能避免打碎了东西,可以念叨几句碎碎(岁岁)平安,这样也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

3、忌吼人喊叫

大年初四,按照传统民间风俗是灶王爷和财神回凡的日子,若在这天打骂喊叫,会阻挡各路财神的到来;而且本身打架,吵架就是一种破坏和气的行为,尤其在新年开始初;

按照旧俗还有说法,正月里吵架会败兴一年,骂人会带来凶祸。而所谓的和气生财,也就是这个道理!

正月是一年之始,所以人们往往都会把正月的头几天看做是新一年运程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和习俗特别多;但不管是禁忌还是习俗,随着现在新社会的发展,对待节日也一直是取之精华弃之糟粕;但是无论怎么改变,追求团圆的心是大家统一的想法,所以禁忌归禁忌,我们只能作为参考,重要的是团圆,和气,顺遂,这才是我们随追求的生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