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吉日

初一洗头发会怎么样(初一洗头)

初一洗头发会怎么样(初一洗头)

年初一不能扫地,不能洗澡洗衣服洗头发,你们那有没有这种说法呢

年初一不能扫地,不能洗衣服洗头,你们那里也是这样的吗?

每次过年的前几天,我妈就会和家里所有人说:初一不能扫地,不能洗澡洗头洗衣服。如果谁要是洗了就会挨我妈骂的。

我们问我妈说为什么不能洗,我妈说是洗了把财都洗掉了一年都会穷。我弟就开玩笑说:那我们年年初一都没有洗澡洗衣服洗头啊,也没扫地,也没富啊!还不是一样穷。

我妈说:反正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话,是这样说的,我也跟着说给你们听,你们见过有谁家大年初一扫地,洗衣服的啊?

小的时候,我们都是很听话的,老妈说不能干的事,我们都不敢干,怕干了挨打挨骂。

后来长大了,年初一就偷偷的洗澡了,等老妈去睡觉了再洗,习惯了天天洗澡,不洗一晚就觉得浑身不舒服。但还是不会洗头洗衣服的,衣服留着到初二再洗。地也是到初二再扫。

不知道你们那里有没有这个说法啊?我们这里的老人家都是说年初一不能扫地,不能洗澡洗衣服洗头。说话还要挑吉利的话说,不能乱说的。小时候我妈还说年初一不能花钱。

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挺多的,我们这里,出嫁的女儿还不能在娘家过年,就算是回去了,除夕夜和年初一也不能在娘家的。说是对儿子不好。如果出嫁女儿除夕和初一在娘家住的,哥哥弟弟他们会穷或事事不顺。

我们村里很多嫁外地的回来过年,都是年前回娘家住了,除夕中午就要出去了,不能在娘家了,去城里酒店住两天,到年初二早上才可以回娘家。

还有一个说法是:女儿女婿回娘家,不能同住一个房间,不能同睡一铺床,外人来了,也是不让夫妻同睡一铺床的。只有主人家夫妻和儿子媳妇可以同住一个房间。其他人一概不行,说是外人夫妻同住同睡一铺床会对主人家不利。

还有就是说:主人家夫妻的床,外人都不能睡也不能坐上去,如果外人睡了或坐上去了,恰巧床的女主人怀孕了,就会流产。

所以我们去别人家都是不会进别人的房间的,更不会去坐别人的床,要懂得礼貌尊重别人,不要随便碰别人家的任何东西。很多老人家,儿子和媳妇外出工作了,都会把儿子媳妇的房间锁上门,不让外人进去的。

像我妈他们那代人,都很遵守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不过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不信这些了。不过我觉得,有些习俗该遵守的还是要遵守的,但是不要太迷信吧!

春节习俗禁忌数一数!年廿八洗邋遢,年初一不洗头

参考前人流传下来的农历新年习俗,来年自会鸿运当头!过年习俗禁忌众多,可以早到由年廿三、廿四说起,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

过年习俗:

过农历新年前先忙年

忙年即小年,清朝帝王家会于腊月廿三举行祭天大典及拜灶神,民间照办煮碗,往后遂发展成各种岁末的习俗:年廿三祭灶、年廿四开炸、年廿五蒸糕、年廿六洗福禄、年廿七洗疚疾、年廿八洗邋遢、年廿九贴春联等,但时移世易,部分习俗仍旧在进行,部分则被简化或省略。

年廿四/廿五:步步高升,贺年食品

新年期间常吃的传统贺年食品,便是在年廿四、年廿五这两天准备的。年廿四开炸,即开镬用油炸煎堆、炸油角、蛋散等。年廿五蒸糕,即蒸煮萝卜糕、年糕等。每一款贺年食品背后都代表着不同的祝福:快高长大的年糕、步步高升的萝卜糕、多子多孙的瓜子、崭露头角的油角等。

年廿八:洗邋遢,断舍离

俗语有云「年廿八洗邋遢、若然不洗岂会发」,每家每户都要在这天除旧布新,把家里彻头彻尾打扫一遍,并以碌柚叶冲凉,象征洗去霉运,迎接财富和美好的新一年。洗邋遢有清洗污垢的实际行动,亦有除惰性、去恶习的意思。时尚人不妨趁借这个日子,使出几招断舍离大法,让家居衣柜焕然一新。

年廿九:贴挥春,迎春接福

乍看起来简单不过的贴挥春动作,原来有不少禁忌!一般来说年廿四起,年廿八大扫除后,年三十晚前,以及立春当日都可以贴,取迎春接福意义。最好挑选阳气盛的时间贴,即早上6时到中午12时之间。先将旧挥春取下撕破,再粘贴新的挥春。粘贴挥春后,一般会留等待到来年岁末或立春才拿掉。

依照古礼,「倒」与「到」是同义字,因此不少人都搞混了,误以为要把挥春倒过来贴,便有财到的意思,但原来若果在大门口把财倒过来贴,是把财倒光的意思。因此不会大门口倒贴「福」,只有在窗、内门或水缸、酒缸等器具才会倒贴「福」、「财」。在大门口贴挥春,尤其讲究数量、强调好意头:单数代表吉祥、(1、3、5);双数易招阴(2、4、6),另外不可贴「春」,应贴「福」、「招财进宝」为佳,因古时只有怡红院会贴「春」,故会招来烂桃花之说法。

年三十:丰衣足食团年饭

除夕夜合家聚首一堂吃团年饭的年三十晚习俗,又可叫年夜饭、团圆饭,当晚的菜式会比平常丰富,大鱼大肉,并以汤圆作甜点,寓意一家团圆、丰衣足食。近年不少米芝莲星级酒楼、中菜餐厅都有团年饭2020 推介,菜单精致新颖、食材矜贵,广受食客欢迎。

好运利是封

俗语有云「利利是是」,派的人希望将祝福和好运给予收的人。利是又叫红包、红封包,最早期的时候是一张以毛笔写有吉祥说话的红纸,后来变成放桐板,现代则演变成放金钱。而现时的利是封又比以前的讲究得多,且看看编辑精选名牌利是封2020一系列气派不凡、将奢华推上极致的设计,由此可见大家奉行传统习俗之余,亦不忙追赶潮流。除了新春拜年时,长辈也于年三十晚会派利是予晚辈作「压岁钱」。此外,在华人社会里其他喜庆的日子如婚礼、生日等,长辈、已婚人士、上司都有派利是这个传统习俗。

添新衣、红色新年穿搭

新一年凡事从新出发,买套新衣服,取个好意头,有人说「一身新衣」象征「一生富贵」,也象征有新衣服就有全新的开始,可以忘掉过去不好的事。拜年造型自不然以喜庆的红色为主,里里外外的红色新年穿搭喻意「鸿运当头」,象征幸运、福气、辟邪和喜气,感觉喜气洋洋,令人看起来更有精神。再者,黑白色是传统的丧服颜色,被视为不吉利,因此新年期间不应穿着。

行善说好话

过年期间要尽量说好话,不要说不吉利的字词,例如「死」、「病」、「输」、「穷」、「破」等字眼。若不慎犯禁,长辈习惯立即说「童言无忌」等话语化解。此外也别发脾气,否则接下来的一年每天都会无故闹情绪。大家可以多说祝福语及好话,其实这个习惯在普通日子也应该多做,所谓「善有善报,福有攸归」,心存善念,多做善事,也会吸引好的事情发生!

过年禁忌

正月买鞋

新正头期间就不宜买鞋,因为「鞋」和叹气声「唉」相似,新一年人们都希望过得欢欢乐乐,避免咳声叹气。

过年前不还清旧债

在新年前要把所有债务还清,否则传统上会相信来年将会一直亏欠对方,因此在新一年戒掉久债不还的陋习,养成新的财务习惯,寓意一切重新开始。

打破东西

过年拜年少不了要拿出杯碟来冲茶、装食物招呼亲友,不过要小心摆放杯碟、装饰品及瓷器等易碎物品,家里有小朋友和宠物的话要更加注意,因为打破东西会破财破运。若不小心打破东西,要用红色的纸包起来,然后默念「岁岁平安」的吉祥语,如果家中有神位的话就放在神桌上,等年初五时再丢弃。另外,新年也尽量避免使用刀或剪刀等利器,因利器有「破」的意味,可破财、破运气,因此要避免剪头发,加上「发」与「发」同音,剪发有剪断发财路之意,所以剪头发最好在年前做。

年初一:洗东西、丢垃圾

年初一是新一年的开始,禁忌也别特多,在这天,不能洗澡、洗头和洗衣服,因为「洗」与「死」的谐音相近,所以要尽量避免。而且老一辈相信洗东西会把好兆头及财运洗走。假入要打扫屋子的话,应在年三十晚或之前做好。另外,初一洒水,扫地与倒垃圾会将财神爷送走,亦会扫走财富与好运,所以当天不能倒垃圾。

年初一:催促别人起床

大年初一早上别催促别人起床。老一辈人认为被催促的人在来年都会被催要办事情,除了令他人的心情变得不好,也会令他来年办事不利。另外,不要和在睡觉的人拜年,会认为令对方一整年在病床上。不过古训有谓「禁昼寝」,意思就是劝人不要懒散,所以即使在大年初一没有人催促你起床,也不要睡得太晚或睡午觉,会影响一整年的事业运。

年初一:吃稀饭粥、肉、药及煮新饭

古时的人因贫穷吃不起饭才吃粥或稀饭,而年初一吃粥或稀饭也会有一整年都贫穷的意思。吃咸汤丸也可免则免,因为咸汤丸又名「乞丐饭」,吃了的话象征整年不会富贵。另外,初一忌杀生,所以有些长辈会在初一吃素。除非生病,否则健康的人忌在这天吃补丸或维他命丸。大家在年三十晚不妨多煮一点饭,留待年初一才把饭吃完,寓意去年的食物吃不完,今年还有剩馀,代表去年的财富足够令新一年过得富足。

年初三:赤口拜年

大年初三是赤口或赤狗日,赤狗是「熛怒之神」,遇到他会有凶事,所以赤口日不宜外出也不宜拜年,老人家相信这天容易与人吵架。传统智慧也并非无根据,多数人从除夕夜到年初二一定会很忙,也会熬夜玩乐,来到初三时容易睡眠不足、缺乏精神,火气也随之上升,因此初三还是在家中休息,养好精神吧!

年初七:人日诸事不宜

年初七是人日,意指每个人的生日,这天我们要互相尊敬,家长不要教训孩子。这天也是「七煞日」诸事不宜,大家应该留在家里休养身心,尽量不要出远门。

年初九:晒衣服

初九天公生,是为玉皇大帝的诞辰,古时会有祭天活动,向天公祝寿,祈求新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健康,为了以示尊敬当日忌晒衣服,尤其是女裤、内衣。作祭品用的牲畜,一定要用公的,而还愿时需准备全猪或全羊。

除夕可以洗头吗 大年初一可以洗头吗

大年三十又叫做除夕,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的岁末欢聚一堂,当然也有很有习俗要遵守。今天小编就要为大家介绍一下,除夕可以洗头吗?大年初一可以洗头吗?

除夕可以洗头吗

除夕夜是可以洗头洗澡的,寓意着辞旧迎新沐浴更衣,也是一种好的兆头。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大年初一可以洗头吗

正月初一不能洗澡洗头,否则会钱财遗失外泄。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初二,因此这两天不能洗头,洗衣服,否则就是对水神的大不敬。广东俗例初一十五不能洗头,否则会把财气洗跑了。我们说宁可信其有,再加u>虾芏嗬先硕际鞘种厥诱庑┫八椎模履甑牡谝惶欤颐蔷鸵磺兴乘忱⑺乘承男牡模碌囊荒瓴呕岣拥暮醚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着《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正月理发死舅舅”?这篇“科学解密”可以转给他……

转眼间,正月已经快过一半,许多小伙伴(尤其是男性)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

头发长长了

我到底能不能在正月剪?

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正月不能剪头发”的民间习俗,究其原因,流传最广的说法就是“正月理发死舅舅”。

很小的时候,孩子们多数都会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它的结构一般是酱婶儿的:

一个小孩不听话

正月里非要剪头发

结果

他舅舅死了!

有多少宝宝被这一故事吓得不轻,为了自己亲爱的舅舅,决定坚决不在正月里剪头发!

真有几个胆儿肥的,非要正月里剪头发,万一碰上了亲娘舅,这可咋整?

现如今,很多人都处在“爱美”和“爱舅舅”之间难以抉择,既然如此,小编就本着一(闲)心(聊)科(调)普(侃)的态度跟大伙聊一聊关于“正月的头发和舅舅”那些事儿...

“正月不剪头”,到底啥来头?

话得从清军入关时说起,大清皇帝为了实行\"削平四周,留守中原\"的治国主张,决定推行一种奇怪的发式:将头发从前部到脑顶剃去,再将四周的发际全部剃光,只留下中间集中的一块和一个长长的大辫子。

大概就是下图这样——

为了一统江山,尤其是统治思想,这种发型要在汉人间大肆推行。推行的媒介便是剃头匠,清政府把全国的剃头匠召集起来,每人发给一个挂有圣旨的\"吊投旗杆\"。随后,这些剃头匠便走街串巷,恩威并施地把人们的头发一一拿下。

然而这条律令在最开始实施得并不利索,毕竟,《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汉人成年之后便不会剃发,男女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顶。

插播一句:许多古装剧里男子半披半束的形式其实是错误的,只是为了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

所以,剃发令遭到了汉族人民的强烈反抗。汉族志士为了不剃发,当时的精神状态基本都是酱婶儿的:

当时清朝打出的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汉人的一系列反抗彻底激怒了满清统治者,怒火中烧的满清政权开始采取屠城的方式来强制推行剃发令——顺治皇帝随便找点茬儿,一声令下,就接连出现了“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等悲剧,汉人头上的标志连同热血随即乘鹤西去。

于是,早前许多汉人还大呼“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但脖子毕竟硬不过钢刀,最后多数汉人还是为了项上头颅被迫剃了发。

然而,反抗并没有停止,正月不剃头即是一种反抗形式。

1644年至1650年(顺治元年~七年)间,意大利人卫匡国写下《鞑靼战纪》,记录了中国南方军民为保卫头发而战的情况(大意翻译):

“士兵和老百姓都拿起了武器,为保卫他们的头发拼死斗争,比为皇帝和国家战斗得更英勇,不但把鞑靼人赶出了他们的城市,还把他们打到钱塘江,杀死了很多鞑靼人。”

实际上,如果他们追赶过去,也许会收复省城和其他城镇,但他们没有继续发展胜利,只满足于保住了自己的头发。为剃头不惜掉头,这是意大利人很难理解的。

但是历史的车轮总是在前进并且无法阻挡。在大清国的高压下,以及逐渐安定的盛世之治,剃发政策得以正常实施。一些文人士大夫也不再高喊“头可断发不可剃”,而是以“正月不剃头”来表达对前朝的思念,实为“思旧”,为了掩人耳目,讹传为“死舅”。

“正月不剪头”,有依据没有?

所以,正月剪不剪头和舅舅的健康其实并没有什么关系。大多数舅舅也不会这么较真,如果非不让你剪,你就乖乖做个听话的好外甥宝宝吧~

那么,这个根深蒂固的老说法,是否就要被全盘否定、让人就此在正月放开了“剪戒”呢? 

咱们先来看《黄帝内经》里“四气调神大论”中“春三月”的一段话:

“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这个古老的说法,可能也使古代的人们对正月里剃头比较忌讳。

有网友解释说:具体到理发上就是,春天的这三个月,应该让头发自由生长,而不该剪断;应该让头发松散地披在肩上,而不该扎得太紧。违反这个规则,就会伤到肺。

好嘛,原来剪头发还会伤肺?

人家《黄帝内经》的原文明明是“逆之则伤肝”,哪有肺什么事儿?

实际上,正解应该如此:

到了正月,天地间的阳气逐渐上升,所有万物都开始向外散发生长,根据“天人合一”理念,人也要顺应自然,早睡早起,穿着宽松的衣服,把头发解开,让它披散在肩上,要让头发自由地生长,而不应该剪断头发;也不能把头发扎得紧紧的,如此就会阻塞人的生发之气,也就约束了人体生机的勃发。

不但如此,为了人能够充分得到这种“生发之气”,还鼓励人们都出去踏春(这就是自古沿袭到今天“春游”的来历),当我们人体置于大地上一片绿芽初生的勃勃生机之中时,我们与天地合而为一,自然界的巨大能量就能灌输到我们人体之内。

春天五行为木,木对应人体的肝胆与筋脉,还主我们的情志。春天正是我们养肝护肝的最佳时间,也是我们舒展调整自己的情绪的最佳阶段。

所以综上所述,原来正月留长头发和医理、健康都有莫大关系~

如何保养一头秀发?

01 / 关于扎头发

一度有“扎马尾能加速头发生长”的说法在朋友圈流传,其实这并没有科学依据——这种带有拔苗助长的做法甚至会使头皮很累。

扎得太紧,时间久了,发际线附近的头发会脱落。不少美容专家也建议尽量避免绑扎头发或是戴发箍,以减少前额头发的脱落。非要扎的话,也不要太紧,松动一点反而更自然、更美。

02 / 关于洗头发

洗头以保持头发干净清洁已成为当今爱美人士每日必做的事儿。但是要知道,这样其实对头发并不好。首先,洗发水的频繁使用,会一定程度的伤害头发,同时,天天洗头,虽然清洁了,但也同时清洁到了头皮的一些天然保护的油脂,使得头发与头皮失去了天然的保障,是对头发的保护有很大的伤害的。所以,建议大家隔天洗一次就差不多了。

03 / 关于梳头发

梳头发可以刺激头皮、加速血液循环、滋养头发毛囊,毛囊活性增大又有利于头发供养,而且长出来的新发更加强韧。

但是注意最好用木梳梳头发,塑料梳子梳理时会产生静电,本身易干的头发更干燥易折断;静电还会带给头皮不良刺激,影响头皮和发根的健康;静电更易吸附空气中的尘埃,不利于头发保持洁净。

如此说来,这“正月里剪头发”的行与否,其实真的与“舅舅”没啥大关系,科(白)普(话)了这么多,大家可以依据此调整一下自己的各种剪烫染发计划,做到健康第一就好啦~

转载自新华网

大年初一,老规矩别忘了,牢记“2吃2做3不碰”,牛年行大运

#元气过新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诗句,就是王安石笔下,最热闹的春节。

爆竹声响彻云霄的时刻,千家万户忙着辞旧迎新。人们喝下“避免瘟疫疾病”的屠苏酒,给门窗换上“平安顺遂一年”的桃符帖。即使隔着千年的时光,诗人笔下的寓意,也寄托了我们对新年的期望——平安吉祥期盼无灾。

春节作为民间最重要的节日,辞旧迎新祈好运,老祖宗留下的很多习俗和规矩,尤其是大年初一头一天,“老规矩”特别的多,稍不小心就会犯了“忌讳”,南北地区有差异,风俗也各有不同,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当地老家的新年民俗,在大年初一有“2吃2做3不碰”的老传统,看看和你们那里都有什么不同呢?

大年初一,2种美食记得吃

1、吃饺子——招财进宝

饺子是北方餐桌必备的美食,是任何山珍海味都代替不了的美味。饺子形似元宝,新春佳节之际,吃上一盘饺子,寓意“招财进宝”,而且饺子素有海纳百川、包罗万象的特点,根据自己的喜爱可以把各种有着吉祥寓意的食材包裹进去,从而希望新年万事如意、大吉大利。大年初一的饺子,长辈还会包几个硬币在饺子里,谁吃饭了包有硬币的饺子寓意着来年一定有福气,好运气。

2、吃鱼——年年有余

鱼,作为吉祥的象征,寓意年年有余,向来倍受欢迎,同时过年吃鱼也是是我国的食俗之一。年夜饭对于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每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做一道鱼,鱼取自谐音,在中华文化中代表着年年有“余”,在很早以前不管南北方都有在春节吃鱼的习俗,寓意年年有余。

在唐朝,鱼的图案会出现在门把上,大门上,柜子门,箱子门上,以便驱走鬼怪,所以门把手设计鱼这一观念对中国人在新年里吃鱼有很大的影响。也有些地区,大年三十吃鱼,把鱼尾留下来初一再吃,表达新年“有头有尾”的祈愿。

大年初一,两件大事别忘做

1、五更拜年

新年早起拜年盛行于唐宋时期,时至今日,仍然是最重要的民俗活动。在我们这里,除夕守岁,五更起床,五更并不是五点,而是三点到五点之间,拜年是每个百姓辞旧迎新、相互祝福、表达美好心愿的方式之一,大年初一的早晨,晚辈需要早早起床,向家中的长辈磕头拜年,长辈们则会提前准备好“压岁钱”,等待晚辈拜年之时发给他们,等到家中亲戚拜完,出门遇到邻里街坊,也会互相道一句“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6、放开门炮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大年初一燃放鞭炮是我国的传统习俗,民间常有传言,“年”是一只怪兽,比较害怕鞭炮的声响,于是大年初一凌晨开始,家家户户争相燃放鞭炮,久而久之,过年放炮的习俗就流传下来了。很多地区称燃放鞭炮为“放开门炮”或“开财门”,名字不同,寓意相同,新春一到,全城爆竹声高低起伏,象征辞旧迎新和接福。现在很多地方包括农村也开始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好在科技发达,也可以使用电子鞭炮来替代。

大年初一,3忌讳

1.忌碰扫把

大年初一不碰扫把、不扫地一直是我国很多地方的“传统”,所以,除夕一定要把家里打扫干净,初一就不能再扔扫把。主要是因为老一辈们认为地上都是“财宝、财气”,特别是初一早上满地红红的爆竹碎片,若是新年的第一天就扫地,就会把财富和好运扫出家门,一年的好运都没有了,所以大年初一基本不能扫地。若是非要打扫的话,可以把垃圾由外向内扫成一堆,象征财运进门。

2.忌用剪刀

大年初一不能用剪刀,因为剪刀的两片刀片一开一合,使用时会又会发出“嚓嚓”的响声,这就好比是人们吵架时那两片锋利的嘴唇。大年初一,迎新祈福,若用剪刀,预示接下来的一年中将会口舌不断,很不吉利。

3.忌洗头洗衣服

初一不能洗头的习俗来自于佛教,也有人说初一洗头洗衣服会把一年的财运带走。因为佛教规定信佛者初一十五要吃斋、诵经、敬佛,其实就相当于西方的礼拜日。人们必须在初一、十五之前就要梳理整洁,初一、十五这天要到寺院烧香礼佛、祈福求安。如果初一、十五洗头洗衣服,据说会亵渎神明。

很多人嘴上说着年味越来越淡了,其实,大家心里还是重视的,只不过,年轻人越来越简化春节的程序,一些老规矩老传统都被年轻人所忽略。但是春节依然是我们心中最重要的节日,这是长久以来养成的一种情节。不管什么样的忌讳,遵循这些老传统,也是一种信仰、寄托和为来年祈福。你们那里都有哪些老传统呢?欢迎留言来讨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