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吉日

净手焚香是什么意思(净手焚香)

净手焚香是什么意思(净手焚香)

古人十大雅事看当下人十大雅事

古人十大雅事

焚香、品茗、听雨、抚琴、对弈、酌酒、 拾花、读书、候月、寻幽当下人十大“雅事”喝酒 泡妞 洗脚 按摩 泡澡 唱歌 选台 蹦迪 点舞 熬夜焚香中国人从古至今,从宫廷到民间,都有焚香的习俗。古人雅致,品茗、读书、抚琴、静坐之时,必会焚香净手,沐浴更衣,以示虔诚和郑重。焚香,自古有“沉檀龙麝”之说。所谓“沉”,便是沉香,沉香自古就是众香之首。沉香香韵清雅,清凉甘甜,香中有花香或果香,穿透力强,闻之令人纳气静心、心情舒缓。

品茗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品茗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一杯一盏间,尽是人生工夫。慢斟细品里,是一种闲适,更是一种人生态度

听雨古字里的“雨”,正从天空降落。一横为天,其下穹窿,云气升腾,云中生雨。自然界最寻常不过的景象,却是古人用心至极的雅事。广袤天地间,寻常巷陌,连接天地,淅淅沥沥,倾洒而落。一砖一瓦,自有醉心之处。只同是一片雨幕,却有不同心境,聆听出不同意味。为着一片好雨佳声,他们用心营造无穷诗意,寻得不同的心灵体悟

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雨天最惬意的时候,就是躺在家中床上听雨。雨中入眠,连梦里也长出潮湿的青苔,意识仿佛化成。一个人,一杯清茶,看雨滴在风中翩翩起舞,听雨音声声拨人心弦,让雨丝敲击淡淡的思绪,心在这瞬间也变得透明了。一个人骨子里浪不浪漫,要看他怎么看待下雨天。清代生活家张潮就说,春雨宜读书,夏雨宜弈棋,秋雨宜检藏,冬雨宜饮酒。拢一手雨珠,珍藏在心间,岁月染霜,情怀不老;折一串水帘,挂在窗棂外,容颜老去,心依然。

抚琴古琴之音,既醇和淡雅,又清亮绵远,意趣高雅,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温柔敦厚,形式中正平和,无过无不及。宋代《琴论》云:“攻琴如参禅,岁月磨练,瞥然省悟,则无所不通,纵横妙用而尝若有余”。明代李贽续而言之:“声音之道可与禅通”。在当下的生活中,尚能抚琴一曲,乃是最为快乐之事。岳飞有诗云:“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对弈围棋起源于中国,传为帝尧所作,春秋战国时期即有记载。隋唐时经朝鲜传入日本,流传到欧美各国。宋周密《云烟过眼录》卷下:“古画二,一作五丁开山,一作帝仙对弈。”“不为无用之事,何以遣此有涯之生”。在古代,有学识地位的人,用下棋来消遣娱乐。他们同时也锻炼了全局考虑的能力,增强自己的谋略,所以闹市茶寮之中,常有有闲人士下棋消遣。笠翁《闲情偶寄》有云:“弈棋不如观棋,因观者无得失心”。观棋是有趣的事,如看斗牛、斗鸡、斗蟋蟀一般。

酌酒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古语云:“饮酒者,乃学问之事,非饮食之事也”,又说:“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莳花莳花即栽花。花,难觅归鸿暮霭霞。蒹葭白,绮梦飞天涯。花卉艺术是人们表现自然的生命、展示自然的魅力以及人的内心世界对自然、人生、艺术和社会生活体悟的媒介。人们也借助于自然界的花草,作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美化生活的一种方式。清代名士朱锡绶曾以花卉喻女子:菊,才女之善文章者也;荼蘼,善谈禅者也;芍药,名士之妇也;莲,名士之女也,惟兰为绝代美人……花非花而胜似伴侣,乃爱花者至高浪漫。宋代诗人林和靖,用如今的话来说可算“地道花痴”。他长住山上,终身不做官,不娶妻不生子,只在住处周围种满梅花,终生与花及一只白鹤为伴,后人称“梅妻鹤子”。

读书说起古人读书,便不由得想起许多家喻户晓的故事,如匡衡“凿壁借光”、“孙康映雪”、“车胤囊萤”等等。这些故事都生动地反映了古人以顽强的毅力战胜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对今人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其实,古代书籍数量少,贫寒之家很少有书,爱读书之人便不辞劳苦,四处借书读,克服困难以磨炼意志。古语有云:“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闲人读闲书,可堪比上界真人,仙福无边矣。故金圣叹有言:“红袖添香读闲书,乃人生一大乐事也”。古人早已看透人生之大道,将清心涵养视作对自己生命最大的成全。古人有云:“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又云:“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侯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月亮是中国人最古老浪漫的意象。有诗人说:观月须临水,须独往,须空旷幽绝之地,如此方能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张若虚正是在这样的情境下,才写下《春江花月夜》的千古名篇。李白,传说干过醉酒江中捞月的傻事,但面对月亮这位知己,更多也展示了自己深沉善感的一面:“花间一人独酌,便把酒邀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时间的速度决定了人们生活的格调与速度,那份闲情和雅致已离我们而去。

寻幽中国人游山玩水,不似西方人抱着征服之心,而是欣赏它的深邃幽缈、深不可测的含蓄之美,所以叫“寻幽探胜”。

古人的精致生活:净手焚香,雅趣非常

净手焚香,雅趣非常

北宋人称品香、点茶、插花、挂画为“四般闲事”。焚香与品茗,是古人雅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仪式,且漫漶成一组难解的玲珑,难舍难分,特别是到了明清两代,无论是演义小说、戏曲弹词,还是文人诗词、丹青画作,但凡有茶事的章节,必定少不了焚香的情趣。

古人对生活细节的要求可谓细致入微,焚香时,在幽静的雅室中,置一座高香几,几上放香具,即所谓的“炉瓶三事”。“炉瓶三事”,笼统来讲无非是焚香的器具,但在凡事皆讲究的古代礼节中,是和“陆羽造茶具二十四事”一般的雅致细腻。

“炉瓶三事”也称炉瓶三式、炉瓶三色,是古人熏香时所用的一套香具。“瓶炉三事”一词曾在《红楼梦》里出现过,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里讲到元宵节之夜,贾母在花厅里摆了十来桌宴席,每一席旁边设一几,几上设炉瓶三事,焚着御赐百合宫香。这“炉瓶三事”原是旧时北京通行之语,是指香炉、箸瓶、香盒三种器具,为焚香必备之物。焚香时,中间放置香炉,两边分别放置箸瓶和香盒。

清代孙温绘《红楼梦》局部(每个席桌上都陈列着瓶炉三事)

此处需要注意的是香炉中焚的香,并不是现在的线香,而是香面或香条,所以会用到铜箸与铜铲,而箸瓶就是用来盛放这些工具的,而香盒就是用来装香面和香条的。

“炉瓶三事”之香炉

香炉是“香道”必备的器具,历代使用的香炉包括博山炉、手炉、香斗、卧炉、香筒等不同形制的香炉,旧时庙堂里的香炉大多为铜、铁铸成,有些器型较小的香炉是用玉、石、陶、瓷、木、铜等制成,置于几案,实用、观赏两相宜。

博山炉

手炉

香斗

卧炉

香筒

“日照香炉生紫烟”,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千古流传,作品描写庐山香炉峰上,初日映照,紫烟氤氲,瀑布高挂,飞流奔腾,展示了盛唐气象和时人对香炉的偏爱之情。在人们的生活习惯上,香炉被认为最大的功能,便是一件敬佛或是祭祖的礼器。其实香炉也是文人雅士的心爱之物,置于厅堂或摆于书房案头,读书时点上一炷清香,便有了“红袖添香夜读书”的美妙意境。灵性的香炉赋予人们更多的生命灵性,它助人穿越时光隧道,追逐并领略博大深远的历史文化。

“炉瓶三事”之香盒

香盒用来盛装焚香时所需的香料。古时焚香均使用香面或香屑,所以要用盒来贮放以备使用。在“瓶炉三事”中,香盒是必不可少之物。李渔也说,香盒与箸瓶“皆香与炉之股肱手足,不可或无者”。

香盒的组成非常简单,就是盒身和盖子两部分,大小通常为手掌可握,有竹、木、象牙、漆器、金属、玉、瓷等多种材质。小小的香盒,汇聚了雕刻、镶嵌、描金、书画等诸多工艺,精美别致,充满雅趣,是既有实用价值,又可执于手中把玩的艺术品。

“炉瓶三事”之箸瓶

箸瓶在香事中是必不可少的盛物之器,主要用于盛放香箸、香铲等焚香用器,亦称香瓶。以前曾有人用各种漆瓶和瓷瓶来盛箸、铲之类,但箸、铲均为铜铁制品,瓷漆瓶都不适用,仅能作为陈设之用,形同虚设。最合适的还是铜瓶,以宣德之器为最佳,但不易得到。箸瓶厚料为胎,入手沉坠,器身直筒形,盘口束颈,反映了古人对生活细节的讲究。

“炉瓶三事”虽然是焚香的重要器物,但还有一些器物也是不可缺少的。如隔火,其是香炉焚香用来盖火的用具。因为炉中不能断火,也不可能使火太旺,太旺则香易味变。所以必须保持香炉中的火温适宜,焚香才有意趣。隔火一般为砂片、瓷片、玉片等。

在凡事皆讲究礼节礼仪的古代,古人对生活细节的要求可谓细致入微,焚香亦是如此。“炉瓶三事”和茶事的繁琐规矩一样,摆设也有一定要求,一般中间放置香炉,香炉两边各置箸瓶、香盒。

时至今日,相对于焚香成风的过往潇洒,“炉瓶三事”显得日渐凋零。历史便是这样,人们无法记住过往岁月中所有慷慨流丽的细节,“炉瓶三事”的命运即是如此。人们记住了茶事,记住了茶艺,记住了茶鼎、茶瓯、茶磨、茶碾、茶臼、茶匙等名目繁多流程繁琐的茶具,却经常忘记了焚香,忘记了“炉瓶三事”,同样忘记了历史上的人们曾经袍袖厅堂里氤氲如梦的富丽与悠然。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

中华民族历来是个热爱读书的民族。千百年来,众多的圣人先哲、仁人志士留下了无数关于赞誉诗书、博览群书、发奋读书的名言佳话。概括这些诗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思想内容。

挚爱读书,一生受益无穷

在中国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可谓深入人心。因而,古人把读书这件事看得非常重要,对待读书的态度也特别郑重其事:春晨秋暮,花朝月夕;明窗净几,沐浴更衣;净手焚香,正襟危坐;轻捧书卷,虔敬诵读。在古人看来,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其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净化灵魂的修行,一种向书籍致敬的庄严仪式。关于读书的重要性,我们或许可以用批判的眼光,从宋代皇帝赵恒的《劝学》诗中汲取一些积极有益的东西: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诗词通篇说的都是读书的好处。虽然有人批评这位皇帝宣扬的观点中含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意思,但其传递的“书是人类的朋友,读书有益”的主题无疑有着积极和正面的意义。明代才子解缙为倡导人们好好读书,也写过一首《读书好》:“读书好,读书好,读的书多无价宝……读书好,人不晓,名标虎榜中,宗祖增荣耀……”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解缙在《读书好》中所表达的思想观点现今我们当然不能完全赞同,但其号召人们读书的态度无疑值得肯定。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曾说过:“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宋代文人翁森在他《四时读书乐》中的“人生唯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无穷”两句诗,同样也表达了读书使人受益且乐趣无穷的思想内容。明人于谦有诗曰: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把诗书比作多情的故人,比喻浪漫且富有诗意,可谓爱书几近痴迷。书籍既为故人,那么读书即是与故人促膝长谈,倾心交流。青灯黄卷,如对故人;悲喜与共,款曲相通;思接千载,神游万里;朝夕相处,忧乐相伴。

南宋诗人郑思肖写自己在报国寺的隐居生活,只用了寥寥十一个字:“布衣暖,菜羹香,读书滋味长。”一个“长”字,让人回味无穷。宋代两位可以相提并论的著名女诗人李清照和朱淑真分别写有一首读书的小诗,李清照的诗曰:“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描写的是作者读书赏雨的场景;朱淑真《秋夜牵情》诗中“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的诗句,描写的是诗人沐浴春风在南窗下孜孜苦读的瞬间,这两句诗都似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清柔细腻,平淡怡情,反映了两位女诗人细腻清婉的笔触和热爱读书的优雅情致。古人历来认为人的气质需要书的滋养,正所谓“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知书”方能“达礼”。古人这些开明而又进步的读书观,对于当今社会乃至每个人的修身养性而言依然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古代的大师学者以为,文章诗词为静态之物,阅读者为动态之人,阅读者依自己的品格、学识和境界来认识理解文章诗赋,久而久之便可养成浩然之正气,高远之境界。这无疑是一种积极的阅读,一种养心的阅读,甚至成为一种成功的阅读。

博览群书,方能学识广博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腹中贮存书万卷”,是古代先贤们不懈的追求。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一生酷爱藏书、读书,即便在受到朝廷迫害,被贬谪伊犁,临行前还赋诗云:“纵是三年生马角,也须千卷束牛腰。”这是一种何等高尚的思想情操和精神追求!

古人向来认为,要想获取广博的知识,必须要“读破万卷,神交古人”。或许正是有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真切感受,诗人们才会有“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的豪迈誓言,也才会对世人发出“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的谆谆劝勉。古人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杜甫“下笔如有神”的功底笔力无疑缘于他“读书破万卷”的决心毅力。清人张问陶“留得累人身外物,半肩行李半肩书”的诗句,既是古时一介书生的辛酸自嘲,更是作者热爱读书、精神富有的真实写照。

其实,读书就是一种生活状态,就是学习。而读书学习绝不能满足一阵子,必须坚持一辈子。西汉文学家刘向有诗曰:“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这一段话形象生动,比喻贴切,强调了终身读书学习对于一个人成长与成才的重要性。古代先哲倡导终身学习的思想虽跨越时空两千余年,至今仍极具教育意义,且永远不会过时。

读书求知,必须狠下苦功

古人深知读书须勤奋刻苦的道理,故有“囊萤映雪”“凿壁偷光”“负薪挂角”的典故。唐代诗人颜真卿在其《劝学》一诗中曰: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诗句一方面反映了读书人起早贪黑、秉烛夜读的清苦,另一方面亦以苦口婆心的口吻劝诫年轻人,莫要错失读书的大好时光。元代张翥笔下的“矮窗小户寒不倒,一炉香火四围书”,描写的则是古人在滴水成冰的冬夜里不惧严寒,孜孜苦读的场景;正因为读书郎“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尽炉无烟”的痴迷苦读,才惹来了“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袁枚《寒夜》)的愤懑和抱怨。

宋代大诗人陆游更是以“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的夸张语句,表明自己笃志苦读、甘做书癫的决心和意志。明末的张溥是刻苦读书的典范。读书时先抄一遍,然后再读一遍,之后烧掉书稿。抄、读、焚、抄……如此反复七遍,直到铭记于心。因此,他给自己的书斋起名曰:“七焚斋”,也称“七录斋”。张溥一生著书等身,与他七焚七录的书斋苦读不无关系。

善读精读,方可悟出真谛

古人提倡读书不仅要下苦功,而且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要沉潜心思,恬静研修,心无旁骛地与智者对话,在经典中寻宝。要善读精读,“把书读懂、读深、读透”,真正体味其精,认知其理,领悟其中真谛。

朱熹《朱子语类》云:读书和“吃果子相似,未识滋味时,吃也得,不吃也得。到识滋味了,要住,自住不得。”宋代理学家程颐同样有“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的认知。韩愈则一针见血地指出,“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所谓“旧书不厌百回读,熟得深思子自知”(苏轼《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和宋人陆九渊所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以及郑板桥名言“书从疑处翻成悟,文到穷时自有神”等,阐明的均是一个道理,即读书不能囫囵吞枣,浅尝辄止,而必须熟读精思,探幽发微。

读书的方法与一个人的生活阅历密切相关。不同的读者或同一读者在不同的年龄段对同一部(篇)作品的理解往往有深浅之别。对此,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有极形象的解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书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良性催化剂,书香袅袅的氛围是一个人成长的沃土,更是一个民族兴旺崛起的动力源泉。在物质文化更加丰富、阅读方式更趋多元的当下,我们不妨重新感悟一番古代先哲们挚爱读书的情怀,进而激发“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激情,让读书真正成为我们的一种必须、一种常态、一种习惯,努力营造出一个全民阅读的“书香社会”。

古人的精致生活:净手焚香,雅趣非常

净手焚香,雅趣非常

北宋人称品香、点茶、插花、挂画为“四般闲事”。焚香与品茗,是古人雅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仪式,且漫漶成一组难解的玲珑,难舍难分,特别是到了明清两代,无论是演义小说、戏曲弹词,还是文人诗词、丹青画作,但凡有茶事的章节,必定少不了焚香的情趣。

古人对生活细节的要求可谓细致入微,焚香时,在幽静的雅室中,置一座高香几,几上放香具,即所谓的“炉瓶三事”。“炉瓶三事”,笼统来讲无非是焚香的器具,但在凡事皆讲究的古代礼节中,是和“陆羽造茶具二十四事”一般的雅致细腻。

“炉瓶三事”也称炉瓶三式、炉瓶三色,是古人熏香时所用的一套香具。“瓶炉三事”一词曾在《红楼梦》里出现过,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里讲到元宵节之夜,贾母在花厅里摆了十来桌宴席,每一席旁边设一几,几上设炉瓶三事,焚着御赐百合宫香。这“炉瓶三事”原是旧时北京通行之语,是指香炉、箸瓶、香盒三种器具,为焚香必备之物。焚香时,中间放置香炉,两边分别放置箸瓶和香盒。

清代孙温绘《红楼梦》局部(每个席桌上都陈列着瓶炉三事)

此处需要注意的是香炉中焚的香,并不是现在的线香,而是香面或香条,所以会用到铜箸与铜铲,而箸瓶就是用来盛放这些工具的,而香盒就是用来装香面和香条的。

“炉瓶三事”之香炉

香炉是“香道”必备的器具,历代使用的香炉包括博山炉、手炉、香斗、卧炉、香筒等不同形制的香炉,旧时庙堂里的香炉大多为铜、铁铸成,有些器型较小的香炉是用玉、石、陶、瓷、木、铜等制成,置于几案,实用、观赏两相宜。

博山炉

手炉

香斗

卧炉

香筒

“日照香炉生紫烟”,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千古流传,作品描写庐山香炉峰上,初日映照,紫烟氤氲,瀑布高挂,飞流奔腾,展示了盛唐气象和时人对香炉的偏爱之情。在人们的生活习惯上,香炉被认为最大的功能,便是一件敬佛或是祭祖的礼器。其实香炉也是文人雅士的心爱之物,置于厅堂或摆于书房案头,读书时点上一炷清香,便有了“红袖添香夜读书”的美妙意境。灵性的香炉赋予人们更多的生命灵性,它助人穿越时光隧道,追逐并领略博大深远的历史文化。

“炉瓶三事”之香盒

香盒用来盛装焚香时所需的香料。古时焚香均使用香面或香屑,所以要用盒来贮放以备使用。在“瓶炉三事”中,香盒是必不可少之物。李渔也说,香盒与箸瓶“皆香与炉之股肱手足,不可或无者”。

香盒的组成非常简单,就是盒身和盖子两部分,大小通常为手掌可握,有竹、木、象牙、漆器、金属、玉、瓷等多种材质。小小的香盒,汇聚了雕刻、镶嵌、描金、书画等诸多工艺,精美别致,充满雅趣,是既有实用价值,又可执于手中把玩的艺术品。

“炉瓶三事”之箸瓶

箸瓶在香事中是必不可少的盛物之器,主要用于盛放香箸、香铲等焚香用器,亦称香瓶。以前曾有人用各种漆瓶和瓷瓶来盛箸、铲之类,但箸、铲均为铜铁制品,瓷漆瓶都不适用,仅能作为陈设之用,形同虚设。最合适的还是铜瓶,以宣德之器为最佳,但不易得到。箸瓶厚料为胎,入手沉坠,器身直筒形,盘口束颈,反映了古人对生活细节的讲究。

“炉瓶三事”虽然是焚香的重要器物,但还有一些器物也是不可缺少的。如隔火,其是香炉焚香用来盖火的用具。因为炉中不能断火,也不可能使火太旺,太旺则香易味变。所以必须保持香炉中的火温适宜,焚香才有意趣。隔火一般为砂片、瓷片、玉片等。

在凡事皆讲究礼节礼仪的古代,古人对生活细节的要求可谓细致入微,焚香亦是如此。“炉瓶三事”和茶事的繁琐规矩一样,摆设也有一定要求,一般中间放置香炉,香炉两边各置箸瓶、香盒。

时至今日,相对于焚香成风的过往潇洒,“炉瓶三事”显得日渐凋零。历史便是这样,人们无法记住过往岁月中所有慷慨流丽的细节,“炉瓶三事”的命运即是如此。人们记住了茶事,记住了茶艺,记住了茶鼎、茶瓯、茶磨、茶碾、茶臼、茶匙等名目繁多流程繁琐的茶具,却经常忘记了焚香,忘记了“炉瓶三事”,同样忘记了历史上的人们曾经袍袖厅堂里氤氲如梦的富丽与悠然。

部编版2022届初中语文复习基础知识专题与解析

2021届福建省中考复习:基础知识专题

福建省厦门市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九年级语文试题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能不能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养,是厦门连续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

B.自信自立,勤思苦学,勇于开拓,面对逆境不屈不挠都是自强不息的表现。

C.议论不仅要提出观点,还要有充足的论据,切忌不要无中生有,随意编造。

D.《水浒传》之所以精彩的原因是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和波澜起伏的情节。

3.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7分)

榕树的每一片绿叶,都像风帆那样善于捕捉最弱的微风。因此,当轻风吹拂的时侯,它的叶子就会chàn①( )动起来,刹那间,树上好像千百万绿色的蝴蝶在一开一翕②(A xī B hé)地扇着翅膀,共同编织着生命的织锦。榕树的生命力极其顽强,它在找不到任何(甲)营寨(A军队驻扎地﹐B扎根的土地)的时候,就会从生命深处撒出一束根须。这就是所谓的气根。在没有泥土的时侯,气根凭借它奋发的天性,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然后把自己养育成榕树另一翼(乙)(A侧B翅膀)的生命线。这就是榕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文中①②处,请根据拼音写汉字或为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2分)

(2)为文中甲乙处加点字选择符合语境的解释,只H序号。(2分)

(3)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下列四个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在生命难以生存的地方

②在生命难以发展的地方

③让自己生长成伟大的生命

④把自己发展成其他生命望尘英及的参天巨木

A. ①③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

2. (3 分) B【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 项错误,两面对一面,应将“能不能”删去; C 项错误,语义重复,应将“不要”或者“切忌"删去; D 项搭配不当,可删去“和波澜起伏的情节”。

(1) 颤(1 分) A (2) (1 分)甲B (1 分)乙A (3) (3 分) A

福建省莆田市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九年级语文试卷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 绿色生态与发展致富,本质上不是不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促进、彼此成就的。

B. 武夷山市之所以建设旅游新业态项目,是为了助推旅游产业的高质虽发展的目的。

C. “云上茶博会”以线上直播、产品展示、在线洽谈等方式助力参展商同客群沟通。

D. 妈祖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联结两岸同胞的重要粘神。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7分)

刚刚过去的2020年,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 甲 (A 交织 R 交接),严峻挑战和重大困难并存,在新中国历史上、中华民族历史上、人类历史上都极不寻常。在泰山压顶的危难时 刻,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攻 jiān ①(A .坚 B .艰)克难,在这极不寻常的年份里创造了极不寻常的辉煌,交出了 一份人民满意、世 界瞩目、可以载 ② (A zǎi B.zài)入史册的答卷。在这一年里,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 命至上的原则;进行了一场 乙 (A. 胆战心惊 B.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 丙 。

(1) 根据拼音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为文中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 (只填序 号)(2 分)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2) 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

甲________ 乙________

(3) 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3 分)

① 取得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

② 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刃壮举

③ 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2.C(3分)3.(1)A A(每空1分,共2分)(2)A B(每空1分,共2分)(3) B(3 分)

福建省泉州市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九年级语文试卷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对于那些从不关心家中的父母却经常去敬老院做志愿服务的人,难道不该受到批评吗?

B.校运会上初二(1)班健儿们斩获的金牌总数,是参赛以来该班获得金牌数最多的一年。

C.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阅读兴趣,三个文学社的老师开设了名著阅读和诗歌朗诵系列活动。

D.要区分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基本的依据之一是看他能否留意自己产生的细小想法。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7分)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大型纪录片

甲 (A.《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该片主题宏大,内容丰富,叙事节奏明快。片中的解说词句式简洁,言简意赅,没有冗 ① (A.rǒnɡ B.rónɡ)余的修饰,直抒胸yì ② (A.意 B.臆),直抵人心;配音 乙 (A.朗朗上口 B.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传达出战场上特有的紧迫感;画面以短平快为特色,如行云流水。该片细节真实丰富, 丙 ,有助于提高民族自信心,是一部非常好的爱国主义影像教科书。

(1) 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为文中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

序号)(2分)

①处: ②处:

(2) 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选项,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

甲: 乙:

(3)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采用较多历史影像、图文资料

②带来了历史故事的真实感、厚重感

③立体还原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战略部署

A.②①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①②③

2.(3分)D(A项成分残缺,B项搭配不当,C项语义歧义)3.(7分)

(1)(2分)①A ②B (2)(2分)甲A 乙B (3)(3分)C

福建省南平市2021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通过民法典的颁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新时期。

B.大家出行时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防止新冠肺炎疫情不再反弹。

C.能否坚持党的统一领导,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强组织保证。

D.中国北斗团队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就攻克了原子钟这个最大技术难题。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7分)

走进考亭古街,如同走进了一幅灵动的历史画卷。紫诰双封牌坊作为考亭古街的“镇魂者”,静默矗 ① (A. zhù B. chù )立在民俗广场前。驻足细看,牌坊石质坚细,浮雕生动,上面雕刻的狮子、龙凤、鹤、瑞兽祥云等 甲 (A.优美 B.精美)图案,历经多年仍然依稀可见。站在这饱经风霜的古牌坊前,用心触摸岁月bān ② (A. 斑 B.班)驳的痕迹,耳边似乎又响起了当年古驿道上 乙 (A.连绵不绝 B.络绎不绝)的马蹄声。古街依水而建,街内店铺林立,鳞次栉比。商铺的货品琳琅满目,叫卖声与各种杂耍声不绝于耳,热闹非凡。伞技、书简舞、抛绣球招婿、岳跛子灯影戏等民俗节目热闹路演,赢得观众阵阵掌声。考亭古街中的一景一物, 丙 。

(1)为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拼音为②处选择正确汉字。(只填序号)(2分)

① ②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

甲 乙

(3)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洋溢着勾栏瓦肆中庶民的幸福

②铭记着历史的沧桑

③映照出古今融合的市井民俗文化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D.③②①

2.(3分)D(说明:A项成份残缺,B项否定不当,C项两面对一面。)

3.(7分)(1)(2分)①B ②A (2)(2分)甲B 乙A (3)(3分)C

福建省福州市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质量抽测语文试题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得好决定着灾害发生时损失的大小。

(中 这篇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的意识。

C( 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使国庆、中秋节双节国内的旅游业逐渐恢复正常。

D.公园里绿树成荫、鲜花绽放。游客身处其中,欣赏着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感觉特别惬意。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7分)

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 甲 (A.歧视 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 乙 (A. 刻不容缓 B.间不容发)。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它们 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 有红色的鲤鱼游弋① (A. yì B. yè) ,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②xiāo (A.销 B.削)骨立。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 丙 。

(1) 根据拼音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为文中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 (只填序 号)(2 分)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2) 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

甲________ 乙________

(3)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 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② 销毁你的精神垃圾

③ 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②①

2.(3 分)D3.(7 分) (1)(2 分)① A ②A (2)(2 分)甲 B 乙 B (3)(3 分)C

福建省三明市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九年级语文试题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李晓锋同学虽然学习很好,但是经常热情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

B.《朗读者》得到广泛好评,是因为其形式新颖、内涵丰富的缘故。

C.利用北斗卫星导航,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营运车辆动态监管。

D.勤俭节约看似是小事,实质上却关乎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7分)

苏轼 甲 (A.天赋异禀 B.得天独厚)、才华横溢。他博cǎi_① (A.采 B.彩 )众 乙 (A.涉及B.涉猎)广泛,在诗、词、文、赋、书、画诸方面均取得巨大成就,综合评价在国内外堪称翘_② (A.qiáo B.qiào)楚 。苏轼的一生,跌宕起伏,多次被贬。他曾在14个州县担任过职务,足迹遍布神州大地。

苏轼虽然不是江西人,也从未在江西任职,但对江西情有独钟。 丙 。

(1)根据拼音为文中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 为文中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2分)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

甲__________乙__________

(3) 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恰当的是一项是(3 分)

①开头两句即是“江西山水真吾邦,白沙翠竹石底江”

②第一次到江西,就以江西省名为诗名,题写名篇《江西》

③他多次到江西,并留有一百多首诗词

④对江西的绿色生态高度赞美,并直抒胸臆:江西山水真是我的故乡啊

A.③②④① B.③②①④ C.②①③④ D. ②①④③

2.(3 分)D 3.(7 分)(1) (2 分)①A ②A (2) (2 分)甲 A 乙 B (3) (3 分)B

福建省漳州市2020-2021学年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九年级语文试卷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通过打造数字化阅读场景,为大力推进数字化阅读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B.曾被层层山峦遮挡的教育之光,照耀着幼小的心灵,孕育着无边的梦想。

C.王阳明的心学在福建深刻影响了一大批文人,得到了发展、弘扬和继承。

D.中华民族能否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关键在于具有历史文化的有力支撑。

3.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7分)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 ① (A. kài B. gài),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 甲 (A.向死而生 B.舍生忘死)、浴血奋战,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典范。这一伟大胜利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雄biàn ②(A.辨 B.辩)地证明:中国人民受欺侮、受凌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中华民族有能力、有资格 乙 (A.屹立 B.站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给后人留下极其丰厚的精神遗产。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变, , , 。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但从不畏惧战争,只有敢战善战,方能止战胜战,中国人民必将赢得未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根据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为文中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2分)

①处: ②处: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2分)

甲: 乙:

(3)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②我们要更加清醒地认清资本主义的贪婪和侵略本质

③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格局产生深刻影响

A.②③①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2.(3分)B

3.(7分)(1)①A ② B(2分) (2)甲B 乙A (2分) (3)D(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