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和情人分别后写下一词,翻译过来就是:此生无缘来生再续
古代有很多沦落风尘,却颇具才名的女子,例如北宋的名妓聂胜琼。
她和一个名为李之问的书生感情甚笃,却无奈分离。
李之问离开后,她写下一首词,“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哀婉缠绵,竟打动了李之问的妻子。
李妻有感于聂胜琼的痴情,于是便出钱为她赎身,并让丈夫纳其为妾,妻妾三人终身和睦。
虽然如今我们很难认同李妻的做法,但在当时却传为美谈。
然而不是所有的歌妓都会像聂胜琼一样,遇上深情的李之问,大度的李夫人。
更多的歌妓在交出了一片真心后,却无法和情郎长相厮守,就像南宋的杭州名妓乐婉。
乐婉的生平已经无法考证,只知她曾和一个施姓酒监展开了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
在和施酒监分离后,她写下一首词,翻译过来就是:此生无缘来生再续。
这首词名为《卜算子·答施》,全文如下: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
要见无因见,拚了终难拚。
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这首被收录在明人陈耀文所编辑的《花草粹编》中,字字含泪,数百年来感动多少男女。
根据题目我们不难知道,在这首词之前,这个施姓酒监曾写下一首词,这首词名为《卜算子·赠杭妓乐婉》,“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识尽千千万万人,终不似、伊家好。”
在这首词中,施酒监将他对乐婉的深情写到了极致。
千千万万人,却都不如他所爱的女子,这样深情肉麻的话,女子听了恐怕没有不高兴的吧。
可是即使两人再相爱,最后也不得不分离。
后人推测,当时的施酒监应该是因为工作调动,不得不离开杭州,但是他又无法带走乐婉,所以便写下了这样一首深情缠绵的词。
但其实纵观历史,风尘女子和书生的恋爱,几乎没有圆满的,例如霍小玉和李益,杜十娘和李甲。
究其根源就是男子太过薄情,而女子又太过痴情,所以吃亏的往往是女子。
纵然在这首词中,施酒监是深情一片,但即使再深情无奈,也改变不了他抛弃乐婉的事实。
然而当时的乐婉并不是这样想的,她早已陷入情网,所以才会回了这样一首情意绵绵的词,这样的深情虽然有些痴,却也令人感动。
词的上半阙直言她的相思之深,令人断肠。
开头以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极写她的相思。
她那无穷无尽的相思,比海更深,往事历历在目,可是她和心上人的距离却比天还远。
“相思似海”并不是她的原创,唐朝的李冶也曾说“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还有白居易也曾言“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海水有多深,她的相思就有多深,她对施酒监的深情可见一斑。
接着两句从“泪”的角度,极写她的伤心。
她的眼泪仿佛怎么也流不尽,有情之人却天涯相隔,她的心中悲伤到了极点。
贾宝玉曾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也许正因如此,一般女子比起男子都更为感性。
这样的感性在离别时就显得更为突出了,“千千万万行”,足见她是有多么不舍。
可是即使再不舍,她也只能目送情郎远去,从此相见无日。
接着的下半阙写尽了她的绝望,以及她对来生的期许。
开头两句写的是她在无尽等待中的矛盾纠结的心理。
在施酒监转身离开后,她就知道两人今生再也无法相见,她想忘却这段感情,却怎么也忘不了。
在这绝望的等待中,她不禁发出了“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既然今生无法相守,那么希望我们来生还能有机会再续前缘。
这该何等痴情,才会在今生未过,便想到来生之缘?
若非真的爱到了极致,是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全词直白如话,却道出了至死不渝的爱情真谛,数百年来感动无数男女。
不知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爱情的诗词,欢迎一起来分享哦。
- END -
作者:凯紫
看完的读者,记得给凯哥点个赞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试卷里的林清玄们:文章被当做阅读材料很恐怖!语文和文学没关系
昨天1月23日,林清玄先生逝世。“此生平仄终成诗,古今再也无邪神。”小禾在此祝愿先生一路走好,归去天堂仍是少年,同样能体会人间的清欢至味。
说起来,林清玄先生是我们的老熟人了,中小学生应该都听过这个名字。先生的两篇文章入选了小学语文教材,课本里出现过,更多的文章出现在语文试卷上,被当做阅读材料。出题专家们仿佛都钟爱林先生的文章。小禾结合当初做题时的心境想,先生果然文如其名,清玄,文字清新恬淡,主旨“故弄玄虚”,“玄之又玄”。说实话,先生的文章小禾读不大懂,即便是现在。或许先生写时并未多想,亦是随意为之。可如此一来,读得懂、解得切的恐怕只有出题者,选文章的专家了。
对于小禾说的问题,想必余秋雨等人也有话说,毕竟他们的文章也颇受出题人喜爱,不时选入现代文阅读。不仅如此,古代的诗人们也有发言权,老前辈的诗还不是每次都要拿来解答,又要被学子们赏析了!提及试卷里的阅读题,最近一则“高中阅读理解,原作者20分只得6分”的消息倒是传开了。很多人看后都不解,为什么这篇文章连作者本人都不懂呢?小禾不妨告诉你们原因吧——阅读题只有出题者才懂,试卷上的文章选段只有专家才能解答。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小禾记得,作家阿来做客《开讲啦》时听学生讲,他的文章被当做阅读材料,要归纳总结、分点作答时直呼“很恐怖”,因为阿来老师有过一段“尴尬”的经历——阿来朋友的儿子听说他是文章作者,直接找他讲题,阿来当时就答应了,不曾想拿到题目一看,眉头紧皱,心里连叫“这个……这个……”。熟悉阿来的人都知道,他是当代著名作家,小说《尘埃落定》获得了茅盾文学奖。那么如此一位作家为何面对自己的文章还会这样难堪?其实小禾已经说过答案,只有出题人才懂。
不是每一篇好的文章都值得当做阅读材料解答,事实上,作为阅读材料的文章也不是篇篇都适合。因为几乎没有作者会以可能被选入「现代文阅读」为由而写文章。一般而言,好文章自然而然,强求是没有好结果的。当然,有些作者在下笔前就会想好文章的主题思想、大体构造,写作时会尽量符合初衷,朝着既定方向走,这样的文章被人解读似乎也是应当的;但是现在甚至长久以来的问题是,作为阅读题的文章被出题者过分解读,强加了一些自己的理解或者是想法。
话及此处,小禾想起一个笑话。一名学生找文章作者,这道题问“文中的窗帘为什么是蓝色的?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深意?”作者先瞠目结舌,随后哭笑不得。他说:“我怎么知道?那窗帘本来就是蓝色的啊!”既然原作者都作此说,小禾想,无论参考答案如何精妙,无非是几个出题者在自圆其说。
听过这些“奇闻”,想必应该没有“正常”的作者希望自己的文章出现在试卷上,被当做阅读材料了。真的是很恐怖。希望各位出题老师高抬贵手。承蒙厚爱,受之有愧!小禾曾经还和一位挚友笑谈,“如果哪一天自己的文章被当做阅读材料……算了,还是不出现的好。”说实在的,一般文章还真经不起几位专家的分析、拆解、出题、作答,不值得嘛,当然还很可能入不了专家的法眼!小禾觉得文章出现在试卷上被当做阅读材料,很多时候是一种“灾难”。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长期以来,人们探讨的语文和文学,关系又是怎样的呢?借此机会,小禾就说说自己的见解。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民族语言文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人人都需要语文,人人都在用语文。而作为语言文字艺术的文学就没那么重要了,或者直接点说不重要。文学当然不是人人都需要的,很多人不用文学也可以活得很好,文学只适合一部分人。
不少作家似乎语文都不好,麦家老师高考语文60分;诺奖得主莫言正式学历只有小学,所谓的华丽辞藻基本靠背《新华字典》;余华也半斤八两。而为广大80后、90后熟知的韩寒,高一就辍学了,语文水平不见得高。当然也有一些作家是科班出身,比如苏童、格非等。总体来说,语文和文学是没多大关系的。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那么学好语文能为从事文学提供什么作用?其实,你下细一想,答案就有了。没错,语文是文学的基础,语文是文学的基本功。想必不少朋友都已见识过歌曲《凉凉》《盗将行》等的词,乍一看还行,可仔细一读什么跟什么嘛!堆砌意象,引用典故再东拉西扯就组成一首刷屏并被广为传唱的歌。
如今,国内影视编剧水平参差不齐,不少编剧文字基本功堪忧。前段时间,电视剧《知否》台词的低级错误、频出的语病让语文老师手痒不已,忍不住想盘它,好生改正!可能已经和范冰冰的道歉信一同被用作修改病句的题了。真是让人头大,语文都没学好还当什么编剧,连小学生都要笑你!
小禾相信读过文学书的朋友都明白,文学可以让一个人的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到升华。朋友们,文学虽然不能让你的生活变好,但它能使你的生活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