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马的线稿资料,适合零基础临摹,收藏学画
十二生肖马的线稿资料,适合零基础临摹,收藏学画。
马是重要意符。用“马”做意符的字主要有两类:一类与马的名称和马的性状有关,如:骏、驹、骥;古时的车靠马牵引,因此许多表示驾车、驱车的字都从“马”,如:驭、驰、驶。
用线条塑造马的英姿飒爽再好不过了。
跃起的马很帅气
跃起的马简笔画这样画
低头的马,深沉优雅
卧倒的马,也不失优雅
这只马的鬃毛很帅气,这个发型给满分~~~
这只马的头型也很潮流
马,你学会画了吗?跟着临摹吧
自学绘画无从下手?没人指导学习?私信老王,回复“听课”,领取100个零基础绘画教程,邀您进入绘画交流群参加绘画打卡。
学习更多零基础教程,请关注老王教画画公众号(名称:老王教画画,ID:jhh-art)
科技小院的年轻人为啥“自找苦吃”
海报制作:姚莉
2022年,“六纵七横”小组的同学夜间取水采样。申其昆/摄
2022年,张桂花(左)和农民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王鑫/摄
2022年,小院学生和左奎一家一起播种。李亚娟供图
http://vod.cyol.com/vod/data/video/202307/09/299fdb0c-8762-4107-84f9-66629d9cd80c/transcode_08a50088-840b-5edd-a208-c7b679a0.mp4/av-g.m3u8
“我家人一开始就是不理解——一个年轻的姑娘为啥要到村里去待两年,浪费大好时光?”25岁的张桂花回忆。她是中国农业大学长期驻扎在河北省曲周县前衙村科技小院的研究生。
今年,中国农大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五四青年节前夕,总书记给中国农大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了,强调“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
看到回信的报道“噼里啪啦”从手机里跳出来,张桂花眉开眼笑:“现在感到心理压力完全没了!也得到了家里人、朋友的支持,(回信)是一股心灵上的暖流。”
2009年以来,中国农业大学在全国先后建立了139个科技小院,教师、学生长期进驻农村生产一线,用科学的方法搞调研,解民生,治学问。收到回信后,该校将学习重要回信精神与当前开展的主题教育结合起来,继续在农村、校园、企业等深入调查研究,找问题、寻对策。据介绍,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校院两级共开展各类调研700余次,其中也包括前往科技小院进行“解剖式调研”。
事实上,科技小院这一曾多次登过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杂志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早已引起学界的强烈好奇——它到底是如何产生实效的?这或许要从“自找苦吃”说起。
经历崩溃也不放弃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中国农业大学由校领导亲自部署,紧紧锚定“科技小院高质量建设与管理”的工作目标,针对云南洱海、河北曲周等典型科技小院,开展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推动科技小院高质量发展”解剖式调研,深入分析科技小院在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探索与经验。调研显示,多年来,科技小院培养了一大批知农、爱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科技小院工作的博士后李亚娟等人,最近也在梳理小院发展近15年来的资料,以便对这一模式进行深入剖析。她发现一线调研与实践的“苦”各有其味,但小院人的坚持如出一辙。
在云南大理“取水”的苦是混杂着泥土和雨水味的。申其昆是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科技小院创始人张福锁院士2020年招的硕士研究生,现驻扎在云南古生村科技小院。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他的调研继续围绕“取水”展开。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大理考察时,叮嘱“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洱海近年来水质在Ⅱ类水和Ⅲ类水之间波动,污染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找到污染源头,是治理的关键。张福锁带领科技小院团队从2022年开始驻扎云南,打响洱海科技大会战,联合30多个单位的300多名师生接续奋战。
申其昆此前的工作记录写道:“洱海的水质在每年雨季出现波动。我们初步判断雨水是洱海水质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为了全面解析古生片区面源污染的来源以及输移特征,我们建立了‘六纵七橫’的监测网络。”
这“六纵七横”得来殊为不易。为了摸清楚片区内的水流方式,申其昆跟着几位北京师范大学的项目合作老师调研了两个多月。
“他们带着我,每当下雨的时候就顺着阳溪(苍山十八溪之一——记者注)往下追。骑着自行车穿着雨衣,水是怎么流的,我们就一路跟着它。有几次特别搞笑,追着追着就钻到农户院子里面了。”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还有些沟渠穿过农田,没法骑自行车,我们就扛着自行车,顺着沟渠走。当地有一种荨麻草,只要一划手,就是一身红疙瘩。那时候我们浑身都是红疙瘩。”
监测网络确定后,不管白天还是夜里,暴雨还是小雨,只要一下雨,“六纵七横”小组的20余名同学就披上雨衣,立刻出动,奋力蹬着三轮车、自行车,冲向附近的沟渠取水采样。再检测流经农田、村庄的水汇入洱海可能会产生什么影响。
申其昆统计,仅今年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的近两个月,“六纵七横”小组调研取水约120份。小组去年全年取水超过3200多份。有次他半夜取水,被当地禁渔执法大队的大叔当成偷鱼人给误抓了。还有同学着急取水,骑三轮车撞到了墙上,或是在测量时不小心翻到了稻田里。这些年轻人虽嘴上抱怨取水“真不是人干的事儿”,但没有一个人放弃。
今年刚成为博士的朱高玄最近也来到了云南,吃着与此前在河北省曲周县白寨村科技小院不一样的“苦”。跨区域自找苦吃,朱高玄的名字也让李亚娟记忆深刻。
种玉米、小麦做饲料养鸡,鸡的粪便再制成有机肥还田,是白寨科技小院探索的农业绿色发展种养一体化模式。
朱高玄和师弟周毅杰等人,主攻其中的鸡粪有机肥料研发,每天伴着恶臭拉鸡粪,做实验——他们吃的“苦”是鸡粪味儿的。面对拉不动、拖不走的一箱箱数百斤重的鸡粪,朱高玄和同学赵志扬用小塑料袋一点点把鸡粪运到堆肥点;为解决头发上洗不净的鸡粪味儿,周毅杰几乎剃光了头发。
长期驻扎农村深入调研、解决问题,科技小院的每个年轻人,都有自己的苦要吃。但无论经历了多少崩溃的瞬间,他们都没放弃。这是为什么?
实地调研激发“三农”情怀
事实上,“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在当下蔚然成风之前,科技小院的师生已经摸索着将基于调研的实践模式运用到日常工作中。他们深感,深入调研、实事求是、联系群众,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
中国农业大学的校训是“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河北省曲周实验站副站长张宏彦深刻感受到,年轻人“解决”农村问题的前提,是“了解”。
曹国鑫是参与2009年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河北省曲周县白寨村科技小院创建的两位研究生之一,一直在小院读到博士毕业。以他的故事为起点,可以窥见科技小院学生“自找苦吃”的基层实践情怀如何一脉相承。
曹国鑫本科学农,但到曲周前并没有种过地。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当第一次站在被大雨泡坏的玉米地里,他被农民“欲哭无泪”的表情深深地触动了。
为了帮农户“增产”,曹国鑫和老师们设计了“深翻”等许多措施。2009年夏天,深翻示范田的麦子长势明显旺于其他,曹国鑫和农户挖了一个1米多深的坑,确认其下扎要远远深于未深翻的麦子。曲周县时任县长白钢跳进坑里查看效果,提出要大力推广这项技术。这个故事从此被小院的同学们总结为“给县长挖了个坑”,流传下来。
如今的曲周人又有了更高的追求。不断增大的蛋鸡养殖规模,以及随处露天晾晒鸡粪等落后的养殖状况,催促白寨科技小院的青年教师王红亮迅速推进绿色种植养殖一体化工作,他和曲周实验站站长张卫峰希望打通蛋鸡品牌产业链,推动产业振兴乃至乡村振兴。
这些老师和学生为什么要为当地做这些?张桂花见识过鸡粪堆肥后,曾问过朱高玄:“是什么让你坚持下去的?”
朱高玄答:“情怀。”
鸡粪晾晒场下雨后到处流“汤”;农民用澡盆抢救被雨水泡坏的玉米;老大哥口尝化肥分辨真假……亲身经历民生之多艰,让“三农”情怀在这些年轻人心里扎根、生长。
在接受中国青年报社近期的主题教育栏目《青年茶座》采访时,朱高玄说:“我从农村走出来,一直以来的愿望就是要改变落后的农村。我是抱着一种强烈的愿望,一定要深入生产一线,去研究里边的科学,到底为什么不能改变它。”
今年夏天,朱高玄考取了张福锁院士的博士生,拉着行李箱去了云南。古生村科技小院的负责人金可默老师和研究生申其昆、张冬梅等人已经在那里等他。完全不同于河北曲周白寨村的考验,也等着他。
“四零服务”打开助农局面
万事开头难,在云南,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丛汶峰等人当前要解决的,是“洱海面源污染防治与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协同难题”。这是一系列相当复杂、棘手的问题,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前不久收到总书记回信时,有位男生哭了——被理解使人变得柔软,长期的压力终于得以释放。
事实上,在一线开展工作,光有决心还不够,吃苦也要讲方法。据介绍,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中国农业大学党委持续推进理论学习走深走实,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习实效,在调查研究和实践中,各级党组织将“千万工程”“浦江经验”作为生动教材,领会学习其中的科学思想与方法,并运用到实践中。
一些科技小院的师生摸索总结出打开局面的规律——每到一个地方,必须先通过农民的信任考验,才可能赢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真正打通农业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
2016年,曹国鑫等人曾把曲周经验整理成论文《科技小院让中国农民实现增产增效》,在《自然》杂志发表,为全球小农户开辟增产增效新模式提供了一个范本。张卫峰印象很深,当时来自社会经济学领域的评审专家提出很多问题,其中就包括如何组织农民。
最近,大理古生村科技小院学生王冬梅身体力行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在耐心打破培训没人来、推广受质疑等种种僵局后,王冬梅组织农民发展农产品电商平台的工作终于渐渐步入正轨。
谈及信任考验,“左奎的转变”被一些学生看作经典案例。贵州毕节农民左奎擅种土豆。2022年,他听说科技小院学生简宜伟想找几块地开展试验解决土豆生病的问题,半信半疑。学生送给他的马铃薯种薯,他播种了一半,自己吃了一半。直到看到小院学生精心照料土地,示范地的土豆平均亩产比周围的翻了一番,左奎终于彻底相信了小院的实力,还变成了科技小院种植技术的推广员。
丛汶峰非常理解这种转变的可贵。在他看来,科技小院每到一个地方打开局面的核心方法是“四零服务”——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他说:“这样才有可能去改变农民对学生的看法,这也是联系群众的关键所在。”
“舍我其谁”扎根“三农”前线
在中国农业大学5月份举办的一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座谈会上,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钟登华说,科技小院“拆了四堵墙”——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墙,学科之间的墙,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墙,教和学之间的墙。同时“架了四座桥”——搭建了高校对接乡村的桥,师生深入基层的桥,人才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的桥,教学相长、师生共进的桥。
观察同学们“过桥”的过程,丛汶峰总结出,小院学生的吃苦一般分为两个境界。最初往往是面临种种问题,“被动”吃苦。
有老农说张福锁“心狠”。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科技小院模式是否太残酷?为什么让学生去自找苦吃?张福锁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孩子们需要成长。我们要为党育才,为国育人。”
他经常和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到小院20多天,我带着几个老师去考察,她说,这20天,经历了过去20年都没经历过的事,自己做饭、洗衣服,和农民打交道,她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干了’。”
在丛汶峰看来,经历一系列“被动”吃苦的过程后,当老百姓通过小院学生带来的技术收获实惠、看到效果、态度转变后,学生也会获得无与伦比的成就感。他们慢慢变得越来越有自信,越来越觉得自己可以做更大的事情,也就随之转变成了“主动自找苦吃”——去利用更多的资源,结合政府的政策,连接企业、当地的合作社等。然后学生就真正变成了“政产学研用一体化”中心的“轴”。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在中国农业大学举办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座谈会上,科技小院学生代表王雯欣豪气地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愿景,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三农战线,舍我其谁!”
走深实践继续“建功立业”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强调:“党的二十大对建设农业强国作出部署,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为学校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据了解,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为了保证调查研究能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产生的成果能够落到实处,该校党委坚持目标导向,注重调研实效,采取了3方面措施:一是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形成可采用可借鉴可推广可示范的好经验好做法。二是启动高水平经验交流,力争每个调研问题都有务实管用的破解之策。三是推动高效能成果转化,明确目标,一抓到底。
中国农大的“解剖式”调研报告提到,科技小院模式的发展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包括科技小院发展质量不均衡、部分小院运转模式“异化”、运行机制有待完善、管理标准有待进一步规范问题,需要进行改进。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中国农业大学计划采取多方面举措。一是出台系统的管理办法,规范科技小院建设管理,强化科技小院质量保障;二是依托获全国农业教指委批复的4个科技小院培训示范基地,多维度开展科技小院培训;三是搭建全国科技小院服务管理平台,加强各高校科技小院的合作和交流。学校也计划进一步完善科技小院的管理体系,强化对科技小院工作的统筹管理。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科技小院指导老师王冲教授介绍,近15年来,随着社会发展需求的变迁,科技小院从帮助一家一户农民的1.0阶段,到着眼农村产业化发展的2.0阶段,到全面关注乡村振兴的3.0阶段,再到如今将国家战略需求与赋能乡村振兴紧密结合的3.0+阶段,每个阶段都努力通过实践去建新功。
当前,科技小院师生备受总书记回信鼓舞,表示将在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上继续下苦功。
丛汶峰所在团队一边查洱海面源污染,一边尝试突破当地原有的“绿色不高值”“高值不绿色”的农业种植模式。他说,目前初步判断古生村片区的洱海污染源一半来自农田、一半来自农舍,下一步准备进行精准解析,从古生片区走向整个流域的研究,加入治理方案,验证方案成效。种植方面,去年做了30亩地的新型种植模式尝试,在传统油菜、水稻模式基础上,多采一次菜苔,延长花期、提高产量,“接下来准备推广3000到4000亩”。
王红亮介绍,他所在的曲周团队经过多年绿色种养一体化的探索,与2018年相比,目前每生产1000克鸡蛋,氨减排40%,同时每只鸡平均每年净利润增加10%。下一步,他们准备继续进行种养的全链条分析,通过高品质养殖,“让现在几毛钱一枚的鸡蛋,增值到几块钱一枚”,争取让“品牌蛋”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抓手。
张桂花现在不仅是科技小院的一名学生,还是曲周县前衙村的妇女主任。她说,希望能够推广更大面积的高品质葡萄种植。同时,借助前衙村是河北省“美丽乡村”的优势,结合科技小院的努力,想把这个村打造成全国乡村振兴的样板村,“这是我们的方向”。
“一个年轻的姑娘为啥要到村里去待两年,去浪费大好时光?”现在,张桂花的家人、朋友再也没有这种疑问了。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茜 实习生 贾紫萱 来源:中国青年报
聚集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万里长江,扬起了“头”
澎湃新闻记者 何利权 胥辉
酒香不怕巷子深。
四川宜宾,这座位于大陆深处、因白酒品牌“五粮液”而被誉为“中国酒都”的长江首城,凭借着近日举办的“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又一次迎来“高光时刻”。
2016年至今,宜宾坚持实施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凭借着丰富的绿电资源、便利的“黄金水道”,以及上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其自身“热情、周到”的服务,几年之间,宜宾新兴产业“从无到有”,尤其是在引入动力电池行业巨头宁德时代后,其在动力电池领域一路“高歌猛进”,“雄心”直指“打造动力电池之都”。
2021年,宜宾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三千亿元大关,达到3148.08亿元,比上年增长8.9%,总量稳居全省第三位,而增速则位居全省第一。最近,宜宾2022年上半年GDP出炉:生产总值1466.28亿元,同比增长4.1%,比全省2.8%的同比增速高1.3个百分点。
此次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宜宾签约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配套项目48个,揽金962亿元,朝着打造“动力电池之都”的目标又前行了一大步。
比数据更为直观的是行走在这座城市的切实感受。面对三江新区崭新的楼宇和大学校园,以及长江两岸靓丽的风景线,不少宾客被宜宾创新、开放的城市气质所打动。
“(宜宾)不光是山美人美,整个产业配套也很美,值得大家来投资。”在大会上,一名已在宜宾投资建厂的企业负责人忍不住向同行打起来“广告”。
媒体《西部城事》评价称,大陆深处的宜宾,现在无论是产业新兴程度、交通便捷程度、经济质量、营商环境、政府和当地人的开放观念,“均呈现一派沿海的气象”。
首届世界动力电池大会落幕了,对“长江第一城”宜宾而言,其万里征程或才刚刚起步。
起风了,万里长江扬起了“头”。
2022年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现场 微信公众号@中国汽车市场 图
锂电新兵的“邀请”
此次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企业参加,其中已有78年历史的宜宾本土企业天原集团显得有些特别。该企业是西南地区最大的氯碱化工生产企业,近年来主动融入宜宾产业发展战略,紧盯新材料和新能源方向。
某种程度上讲,天原集团是宜宾2016年以来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双轮驱动”成功实施的缩影。最近几年,利用其在化学合成方面的研发、设计、制造、经营优势,天原集团迅速在新兴行业站稳脚跟。目前,该公司已拥有3万吨锂电、1万吨人造石墨产能,同时正在布局10万吨/年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
7月22日,作为宜宾本土企业代表,天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罗云在分论坛上向其他企业发出了邀请。“在宜宾打造‘动力电池之都’的过程中,有很多商机,作为‘锂电新兵’,我们未来非常希望和更多的优秀企业、科研团队进行深度合作。”罗云称,目前天原集团和宁德时代形成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而在研发方面,“(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最新揭榜的6个研发项目,其中4个是天原签的”。
罗云称,天原集团长期是宜宾本土第二大重点企业,已历经数十年考验,在研发、制造等方面有一套成熟的体系。“跟我们合作,最大的特点,就是会很省心。”罗云笑言,“你们到宜宾投资,需要天原做协助的,跟我们联系。”
这番邀请,很快得到了回应。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世江对天原集团丰富的资源储备颇感兴趣,其在随后的发言中喊话罗云,“资源和科技的结合是企业发展的主旋律,咱们拉起手来,说定了啊。”
首次来宜宾的广东奥普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卢盛林也有些心动,其坦言该公司最大的支出是工程师支出,超过总支出的一半,“宜宾拥有大学城,听说已有12所大学在此办学,这是(吸引)我们到这边来的一个最好的条件,而且下游客户也在这边,所以是非常有希望(来投资)的。”
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黄祥虎则称,该公司“已经来了”。“去年之前,我从来没有来过宜宾,但去年3月开始,全年来了3次,9月即落地了一个智能装备项目,第一期占地50亩,上周我们追加投资,增加了109亩。”黄祥虎称,“这是大族激光的决心,其中既有宁德时代(在宜宾投资)的因素,也有政府专班全力配合的原因,我们不得不来,一定要来。”
作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行业的领军企业,深圳市科达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也于2021年追随其重要客户宁德时代的脚步,落户宜宾,成立四川科达利精密工业有限公司。在发言中,科达利董事长励建立称,宜宾产业链导入很成功,政府服务也非常到位。
“科达利宜宾项目在建时,(对于企业的需求)政府有快速的反应,服务周到。此外,宜宾水电丰富,价格也很合理。”励建立最后也为宜宾做起了“推广”,“(宜宾)不光是山美、人美,整个产业配套也很美,值得大家来投资。”
励建立的“夸赞”并非空穴来风。7月,澎湃新闻曾前往科达利在宜宾长江工业园区内的厂区采访,彼时工人们正在流水线上有条不紊地进行检测、生产。四川科达利精密工业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张胜利称,公司是首个落地该园区的四川时代“链核”配套项目,目前已有部分生产线投产,员工有1100余人,多数来自宜宾本地,待满产后,员工人数将达2000多。“在税收、场地还有项目申办方面,宜宾市政府都有专员代办,还出台了一系列诸如个人所得税补贴、购房优惠政策等。”张胜利说。
为解决企业专利申请、商标注册、产品检测、特种设备检验等需求,宜宾将阵地前移,成立了三江新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中心。服务中心拥有单独的办公场所,方便企业就近咨询,同时还打造了线上平台。
“类似于淘宝商店,企业可以在上面购买服务,比如找专家、检测机构。”服务中心主任杨开春称,目前已有包括成都、重庆等地汽车行业相关检测检验机构200多家入驻平台,“待人员充足后还将考虑对大型企业安排专人对接”。
“你的任何需求,从专利到检测检验,再到信息检索,这个一站式平台都能以线上或线下的形式,帮你把所有痛点解决掉,对企业来说,特别便利,帮助很大。”一名企业家感慨。
“成长的烦恼”
同上述行业大佬一样,大会期间,不少对宜宾感兴趣的企业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均谈到了“宁德时代”。“西南地区绿电丰富,也有原材料优势,最吸引我们的是,宜宾还有我们最大的客户(宁德时代)。”一名正极材料相关公司负责人称。
“宁德时代2019年9月决定在宜宾成立子公司四川时代,宜宾动力电池产业就此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宜宾市三江新区经济合作外事局动力电池专班一名干部坦言,正是有了宁德时代这个“1”,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才会被吸引过来。
不过,争取这个“1”落户宜宾的过程并不容易。据其回忆,宜宾早早就认准了宁德时代,从2017年开始,包括宜宾市领导在内的招商团队,“多次飞往福建,多次上门,多次被拒绝”。但一番“软磨硬泡”,事情还是迎来了转机。“他们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就解决一个,比如地震、物流、场平、电价等,直到他们提不出问题。”
2019年9月,宁德时代与宜宾政府签署项目投资协议,成立全资子公司“四川时代”,计划投资100亿元在宜宾建设动力电池生产基地。此后,宁德时代数度增加投资至640亿元,建设年产235GWh的全球最大单体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其中,位于宜宾东部产业园的四川时代项目第1、2、3、5、6期已建成投运。
宜宾市经济合作和新兴产业局一名干部告诉澎湃新闻,彼时省内外多个城市一起参与了“争抢宁德时代”的竞争,其中不乏更为发达的一、二线城市,最终却是宜宾脱颖而出,这让其他城市“羡慕不已”。
实现了宁德时代这个“1”的突破后,宜宾动力电池产业一路高歌猛进。本次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宜宾又一次迎来“高光时刻”:签约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配套项目48个,签约总金额962亿元,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产值超1500亿元,税收近100亿元。
“实际上很多软性的东西起了比较大的作用——这是一个感觉的事儿,你把它(企业)服务好了,它不但把自己的项目不断做大,还不断帮助我们引进新的项目,这就是一种(营商)环境。”上述干部称。
7月23日,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最后一日,宜宾的天气颇为清凉。站在长江工业园新修建的观景平台上,整个园区尽收眼底。近处的一片工地,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宁德时代投资建设的四川时代项目7~8期厂房主体已现雏形,忙碌的工人在其间穿梭,一旁的9、10期则已完成平土。
外界再一次见证了“宜宾速度”:约两个月前,记者第一次到此采访时,挖掘机尚在平整土地,而如今多幢厂房主体已接近完工;彼时,观景台的设计图纸也才刚刚送到项目部手中。
据长江工业园相关负责人透露,这片近5平方公里的区域将作为全省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的窗口,已形成以四川时代为龙头,科达利等12家重点企业为配套的动力电池产业集群,拟利用5年时间,创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动力电池特色小镇。
这只是宜宾动力电池产业布局中的一环。在空间布局方面,宜宾市结合各县区工业园区资源配置、承载能力及发展空间,统筹规划布局以三江新区临港经开区核心的“1+N”动力电池产业生态圈,构建从氢氧化锂、碳酸锂、磷酸铁等上游基础原材料,到正负极材料等6大组件,再到动力电池电芯和新能源汽车整车、电池回收循环利用的动力电池绿色闭环全产业链。
此次大会签约项目涉及三江新区、江安县、屏山县、长宁县、南溪区、高县、珙县、叙州区以及翠屏区等地,这也与宜宾“1+N”的布局相契合。
北京一家新能源科技公司负责人称,其将投资落地城市的选择归纳为“两近三好”,即离大客户近、离原材料近,以及落地政策好、当地营商环境好、资源配套好。“资源配套当然包括多种资源,比如绿电资源。”这名负责人称,最近几年,西部在营商环境、资源配套等方面做得越来越好,“比如宜宾,我们也在考虑(落地)”。
“以前,是我们到处去找项目,而现在是很多企业主动找上来,由我们从中选出性价比最高的。”宜宾市金融工作局相关人士告诉澎湃新闻,在个别发展较好的区县,“项目排着队等落地,我们要腾转挪移,(为它们)找到空间——这就是成长的烦恼吧。”
一名动力电池相关企业总裁告诉澎湃新闻,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之所以“热闹非凡”,动力电池起了很大支撑作用。“宜宾成功的关键,在于抓住了动力电池这个核心,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他认为,倘若宜宾继续抓住龙头企业、优化产业集群,充分利用已有的优势要素,比如绿电、矿产资源以及“天原集团等本地企业打下的良好产业基础”,“我看好宜宾在未来动力电池版图上的地位。”
打造长江经济带“样板”
身处宜宾市区著名景点“合江门”,便可一睹岷江、金沙江汇流成长江的奇景。岷江从成都平原浩浩荡荡而来,7月正值雨季,河水显得有些浑浊,另一侧的金沙江则流经云贵两省交界处,因上游建有大型水电站、宜宾地势变缓,江水相比岷江更为清澈。
展望前方,万里长江滚滚向东。
历史上的宜宾是川南重要的老牌工业城市,江边曾分布着火力发电、机械造纸、机器制造、电瓷电子、氯碱化工等一大批企业。为推进“长江生态第一城”建设,2016年,宜宾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背负巨大资金压力筹措50亿元,对沿江老工业基地的企业陆续搬迁、拆除和转型,取而代之的是画卷般的岸线景观。
如今,在长江左岸的三江新区,集中了动力电池、智能终端等新兴产业链条上的头部企业,坐落着入驻了多家高校、研究机构的“双城”。更远处则是宜宾港,从去年底开始,动力电池所要用到的原材料就从此处上岸,再被送到各处产业园中;最后,部分“宜宾造”动力电池也在这里装船,被运至长江尽头上海的新能源车厂。
拥有便捷的“黄金水道”,这是宜宾的另一大优势。宜宾港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2021年,在市政府支持之下,宜宾港取得了锂电池9类危险货物直装直取、滚装泊位增加散货功能等装卸作业资质,“借此可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物流运输服务”。
“便利、廉价的水路运输,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前述负责人举例称,宜宾港累计承运宁德时代配套企业天宜锂业进口锂辉矿超过27万吨,为天宜锂业节约物流成本超过8000万元以上;累计承运凯翼汽车上水零部件超过2200标箱,并于2021年底实现凯翼汽车零部件在宜宾港原箱出口伊朗,为凯翼汽车节约物流成本累计超过650万元。
“我们联合多家船运公司开行了‘宜宾—重庆’‘宜宾-上海’等集装箱班轮,通道建设成效明显,同时我们推动大宗货物在宜宾集散,力争实现以宜宾为中心的优质物流圈形成闭环。”前述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
在长江右岸、距离宜宾市区约20公里处,是有着“长江第一古镇”之称的李庄。抗战时期,同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等10多所文化、教育、科研机构共1.2万余人迁入当时仅3千余人的李庄。
“‘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李庄人当时发出的这封电文,至今读来仍让人感慨。”当地一名教育界人士认为,某种程度上,宜宾当下的产业升级转型以及大学城、科教创新城建设,和历史上的李庄“大学城”形成了呼应。“作为万里长江第一城的宜宾,一直有着包容豁达、创新图强的精神。”
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近日撰文指出,作为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双核心,重庆和成都均位于四川盆地的盆中地区,难以带动南部高原地区云南省和贵州省的发展,所以急需一座处于四川、云南和贵州三省交界处的城市,作为“第三极”中心城市。
宜宾,当仁不让。根据2016年印发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成渝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三大增长极之一。而摊开地图就会发现,宜宾和成都、重庆正好呈三角形分布,岷江和长江,正是宜宾连接成、渝两城的“边”。四川明确提出,支持宜宾—泸州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宜宾对自己的定位则包括,“争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副中心”。
“宜宾地处三江交汇处,是四川、云南和贵州三省结合部,一直以来都是毗邻川滇黔地区的经济和交通中心。”上述文章认为,宜宾可以“借势成渝、联动川南、辐射滇黔”,引领川南地区发展,依托自身“省副中心”的地位,倾力打造成为成渝经济圈的“第三增长极”,“将中国西部最重要的成渝城市群,转变为以重庆、成都、宜宾三座城市为核心的成渝宜城市群”。
事实上,宜宾和成、渝两城在新能源车等多个领域一直互动频频,从中摘取两个片段即可证明:今年7月,两列“宜宾造”智轨电车在成都市正式载客试跑,这意味着宜宾智轨驶向了更大舞台;而在6月29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蓝庆华介绍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情况时,专门用“谢谢四川”来结尾,其中尤其提到了宜宾,“我们的成绩,离不开四川同行的帮助。”
放眼到整个长江流域,身处长江头的宜宾,其地位也难以忽视。电子科大宜宾研究院院长高椿明告诉澎湃新闻,“在长三角地区,我们有基地(研究院),而宜宾是长江首城,出于长江经济带战略考虑,在这里理应也有呼应。”高椿明坦言,学校到这里布局,也是为四川乃至全国发展大局服务。
“最近几年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大家意识到,某些产业,例如动力电池,供应链集中在东部沿海区域存在一定弊端,需要均匀分布开来。”一名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告诉澎湃新闻。
在他看来,在“双碳”背景下,西南地区尤其是成渝城市群拥有“清洁能源丰富”这一巨大优势,已成为承接我国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之一,“而宜宾作为长江首城,其传统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对长江经济带具有辐射作用,希望能够将其打造成长江经济带的‘样板’。”
责任编辑:王选辉 图片编辑:蒋立冬
十二生肖里面为什么没有猫?这里面其实有个故事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叫妈妈呀,妈妈不在,骨碌骨碌滚下来……"这一首经典儿歌《小老鼠上灯台》,陪伴许多孩子度过了童年时代。今年是农历庚子年,属于鼠年,仿佛一夜之间,大街小巷到处都挂满了老鼠的卡通形象。
众所周知,中国有十二生肖。可你知道吗?鼠年可是十二生肖之首。在鼠年之后,依次是牛年、虎年、兔年、龙年、蛇年、马年、羊年、猴年、鸡年、狗年、猪年。
至于鼠年为什么是十二生肖之首呢?
这里有一个故事。
在很早以前,生肖由四大天王轮流掌管。后来,四大天王回归天宫镇守南天门,玉皇大帝决定,从人间挑选12种动物,赐封为神,代表十二生肖。为了表示公平,玉皇大帝规定,人间的所有动物都可以参选,并以它们到达天宫大殿的先后依次排名次,选取12名。
鼠和猫是一对好朋友,它们商量好了,要一起到天宫参选十二生肖,并约定由鼠来叫猫。可是,到了约定的日子,鼠一大早就出发了,也没有去叫猫,而是跳到牛的角里藏起来,要让勤劳的牛带自己上天。果然,牛第一个到达天宫南天门。四大天王刚刚打开南天门,鼠就从牛的角里跳出来,第一个达到天宫大殿。
于是,鼠因第一个到达天宫大殿,被排在十二生肖第一名。牛紧随其后,排在第二名。
猫在家里等了半天,没见鼠来叫它,感觉有些不对劲,匆忙赶到天宫,却发现时间太晚,十二生肖已经排满。猫失去了当十二生肖的机会,从此恨透了鼠,一见面就扑上去"算账"。鼠在内心深处也感到对猫有愧疚之意,以后见了猫就逃得远远的。
这就是鼠排在十二生肖第一名,而十二生肖没有猫的故事。
当然,这个故事是神话传说。如果一定要认真研讨的话,鼠排在十二生肖之首的真实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十二生肖反映的是远古先人的生活。在远古时代,鼠已经出现在地球上,与人类为伴。我们的先人看见老鼠身手敏捷,眼睛骨碌碌地转,非常崇拜它的聪明、灵性,因而将鼠作为十二生肖之首。
二、在中国古代,一昼夜被分为十二时辰,与十二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对应。人们为了记住十二地支,选十二种动物搭配上去。我们知道,十二时辰以子时的中点,即0时,做为一天的起点。那时候,正是夜半时分,万物皆处于睡眠之中,只有鼠出来活动,将天地间的混沌状态咬出缝隙,这就是"鼠咬天开"。所以,子时属鼠,排在十二生肖之首。
至于十二生肖之中没有猫,原因很简单:十二生肖发明时,猫还没有流传到中国。自然在十二生肖中没有猫的位置。
趁着今年是鼠年,各大商家纷纷选择了以鼠为"代言人",肯德基也不例外。在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肯德基创造性地推出了新产品"金桶开元"。所谓"开元",蕴含着新气象、新征兆、新阶段之意,与庚子之年是十二生肖之首的说法契合度很高。
吃货们很关心,"金桶开元"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金桶开元"的金桶,沿用金色包装,以及全新设计的汉堡盒包装,取自山海经开天辟地的云纹和山水纹,寓意2020年新的一年,万象更新,祥瑞汇聚。桶内有17样美味,包括全新两款新春限定产品,以及其他经典美味,一网打尽。
最近几年,肯德基每年新春佳节都会推出一款金桶产品。从2018年的"金桶旺财",到2019年的"金猪扑满",再到今年的"金桶开元",桶桶精彩。新春桶不但有美味,本身也就是一件设计精美的艺术品。
作为美国企业的肯德基自从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以来,始终坚持"立足中国、融入生活",与中国传统文化水乳相融,相得益彰。此次的"金桶开元"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国际大众餐饮品牌碰撞的结果,从桶外设计到桶内产品都别具匠心,想必会在今年春节引发又一波的"吃桶热"。
那么,肯德基鼠年专属的新春金桶中你最爱的产品是哪个?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