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993年邓小平九旬高龄游北京,过高速收费站时,女儿对他说:拿钱
邓小平在新中国诞生前后一共有六次北京之行,后来新中国越来越好,邓公忙于国家建设,反倒是没什么机会游北京。
直到1993年10月31日,邓小平已是九旬老人,但他依旧保持一颗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心。
邓小平提出想看看现在的北京,于是,邓小平的女儿和时任北京市常务副市长的张百发一同陪他游北京。
一行人在北京的大街小巷穿梭着,感受到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邓公坐在车上脸上洋溢着笑容。
这时,路过一个高速公路的收费站,邓小平女儿问张百发:“过路费要多少?”张百发连忙回答:“不多不多,30块钱。”
这时邓公的女儿突然回头对着邓小平说:“拿钱,过路。”
这句话把在车里坐着的人都逗乐了,而之后邓公说的话更是让大家忍俊不禁。
那么究竟邓小平说了什么样的话呢?这次北京游玩与之前的出游又有什么不同呢?
一代伟人,奉献终身
1904年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里的一个家庭中诞生了一名男婴,发出响亮的啼哭声,这个男婴便是邓小平。
邓小平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知道唯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于是他每天刻苦学习,皇天不负有心人他考入了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
并且开始了法国的留学生活,在法国邓小平学到了很多知识,参加了旅欧共青团,也加入了党。
后来回到国内的邓小平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多次参与爱国运动,成为运动的核心领袖。
随后邓小平在党内担任重要职务,带领人民军队抵抗外侮,消灭压迫,推动新中国的成立。
邓小平一直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坚定不移的跟着党走,在1978年时提出了改革开放。
后又进行南方视察,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讲话,为我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1990年邓小平正式退休,但他依旧没有停下为人民服务的脚步,对于全国各地的发展工作十分关注,尤其是对于北京。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集政治、文化、经济于一体,又是我党建国的见证地,对于邓小平来说特别熟悉。
他的后半生可以说是在北京度过的,只不过之前忙于工作,一直没有机会重新转转北京。
北京出游,感受不同
1993年10月31日是星期天,阳光的照耀下让人的心情也跟着灿烂起来。
邓小平提出想去看看现在的北京,他的家人担心舟车劳顿,身体会吃不消。
但是邓公很坚决,他很关心北京市的建设,也想看看生活的地方如今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距离邓小平上一次游北京已是9年前,当年北京地铁二期工程——环城线通车试运营,邓公带着女儿和外孙女一起考察地铁运营,顺便游了游北京。
当年陪同的同志至今都记得,邓小平当时穿着灰色的中山装,和蔼可亲、笑容满面地在北京地铁复兴门车站考察。
当时,有两辆地铁,分别是中国长春制造和日本制造,大家问邓小平想先体验哪一辆时,邓小平骄傲地说道:“当然是要先坐我们自己造的车喽。”
说完大家都笑了,坐上了自己国家设计的地铁,心情自然是高兴的,有一股难以抑制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到了雍和宫站的时候,邓小平提议换到日本制造的地铁上,感受一下。
大家又进行了换乘,一路上邓小平让大家说说两辆车的优劣,你一言我一语,就这样热热闹闹地将地铁考察完毕。
邓公非常亲切,没有一点领导的架子,还主动去驾驶室与驾驶人员握手问好。
如今他退休有了大把的时间,当然是要好好逛一逛这京城了。
张百发与邓小平的女儿以及他的医生共同陪着邓小平游北京,虽然国庆节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是街上的花草树木依旧盛开着,装点着这座城市。
邓小平一行人乘坐车子缓缓地行驶在长安街,看着眼前的高楼大厦,身旁跑着的一辆辆轿车,邓公忍不住感慨:“北京变化真大啊,在我不知不觉中,已经翻天覆地了。”
张百发向邓小平介绍着路过的每一座高楼,告诉他长安大戏院将重新建起来,“等再过两年,我请您去大戏院看戏。”
邓小平一直笑着看着窗外,仿佛要将这景色全都刻在脑海中,嘴里不停地说道:“全变了,全变了,我都不认识北京了。”
这时,车子经过京广大厦的时候,邓小平突然说道:“这个楼我记得,我还上去过。”
就在大家说说笑笑的时候,车子驶入了机场高速公路,邓公下了车,站在路上望着北京。
后来,因为风太大,随行的医生连忙将邓公叫回了车上,车子准备驶离高速公路时,有一个收费站映入眼帘。
邓小平的女儿问道:“咱们需要多少钱的过路费呢?”
张百发回答道:“小轿车一般是30元。”
邓小平的女儿开始翻包找钱,这时,她突然回头对着邓小平笑嘻嘻地说:“拿钱。”
邓小平看了看她,幽默地回答道:“我身无分文,去哪里搞钱?从1929年开始,我就没有一分钱了”。
这个话一出,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被邓公的幽默折服。
后来邓小平谈到了申办奥运会的事情,邓小平的女儿说:“投票那天,爸爸一早就起来了,询问结果,后来我告诉他没有成功,他说‘意料之中,还是要先把自己的事情搞好,强大起来才能申办成功’。”
邓小平笑了笑,继续看向窗外,用心感受着北京。
一天的游北京就这样结束了,张百发告诉邓小平,等来年穿暖花开的时候,可以带着邓小平去看看北京西站。
邓小平非常高兴,表示一定要再转转北京,张百发还说:“京九铁路的起点是西客站,以后想去香港的话,不用必须坐飞机了,坐火车从北京出发能够直达香港。”
邓小平听了后,说道:“那我是一定要坐一坐的,实现我1997年去香港看看的愿望。”
就这样,邓小平在女儿的陪伴下回了家,结束了这次畅游北京。
后来由于身体原因,邓公再没有游北京了,这次出游成了邓小平的最后一次。
每每提到,邓小平的女儿、孙女儿都会觉得这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幽默常伴,机智过人
邓小平的这次北京出游,张百发后来回忆时说道:“邓小平同志真的十分亲切,言语间也非常幽默,并且一直心系人民。”
其实,邓小平的幽默远不止与此,在之前艰苦的抗战期间,他便用自己的幽默让大家放轻松心态。
抗战期间我军军事力量薄弱,而敌人装备精良,时常会派遣侦察机进行巡查,部队行进受到很大的阻碍。
有一次,正当邓小平率领部队准备过河时,头顶上响起了飞机的隆隆声,士兵们立刻隐蔽起来,小声询问:“这是敌人的侦察机,我们是不是被发现了?”
邓小平看到大家都面露难色、表情凝重,他笑着说道:“不必紧张,这是敌人来给我们点起灯,助我们渡河呢。”
在场的人听到后,都松了一口气,邓小平的幽默让大家的担忧减少了几分。
邓小平的幽默趣谈不仅是在带兵打仗期间,在进行外交的时候,也体现了他的机智过人。
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见到了美国总统卡特,二人进行了亲切的交谈。
邓小平在各种场合表现出来的随机应变、乐观诙谐,给人们留下深刻地印象。
当时,邓小平与卡特进行了三次会谈,卡特微笑着说:“1949年我到青岛待过一段时间。”
其言外之意是说1949年新中国还未建立,还处于任人宰割的局面。
邓小平见状,泰然地说:“1949年你在的时候,我们已经率领部队包围那个城市了。”
这一句话,既展现了新中国的威严,又体现出邓小平的智慧,让在场的人都很佩服。
会谈结束后,很多记者问邓小平与卡特说了哪些问题,邓小平微笑着回答道:“我们无所不谈,可以说是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交谈甚欢。”
此言一出将记者们想要探索猎奇新闻的心彻底堵死,还向他们展现了邓小平的灵敏反应。
后来在卡特总统设置的国宴上,邓小平依旧是谈笑风生、泰然自若,言语之间透露出不卑不亢之气。
宴会开始后,邓小平询问卡特总统:“美国国会是不是有禁止吸烟这一法律?”
卡特总统高傲地回答道:“绝对没有,美国很开明,没有那么多规矩,而且我们本身种植大量烟草,更不会设置这样的法律。”
邓小平听了之后非常高兴,从怀中掏出一只国产的“熊猫”牌香烟悠闲地抽了起来,卡特总统看着他,尴尬地笑了笑。
邓小平的幽默轶事还有很多,从这些事情上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他开朗、乐观的心态。
1997年2月19日,一代伟人邓小平与世长辞,听闻这一噩耗,人们无一不掩面痛哭、伤心欲绝,很多市民自发在路边摆放菊花,以表示对这位领导人的缅怀哀悼。
邓小平安详地躺在病房中,房间里,站着他的妻子、儿女、战友,以及国家重要领导人,沉默与悲痛充斥在每个人周围。
邓小平的家人按照他生前的遗嘱,将他的骨灰洒在了大海里,骨灰一直随着海水飘向远方,飘向他一直守卫的家园。
邓小平从加入中国共产党后 ,一直秉持着为人民的思想。
后来新中国成立后,他又为新中国的建设书写了很多华丽的篇章,哪怕是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旧在嘱咐大家,要努力为人民工作,坚定信心跟着党走。
人生丰富的经历,培养出邓小平严谨、冷静的作风;经历了多次残酷斗争,造就邓小平临危不惧的优秀品格。
这样的伟人值得我们铭记于心,值得我们用心歌颂,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来源:全民历史观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本站分享的文章不属于商业宣传。
1993年邓小平九旬高龄游北京,过高速收费站时,女儿对他说:拿钱
邓小平在新中国诞生前后一共有六次北京之行,后来新中国越来越好,邓公忙于国家建设,反倒是没什么机会游北京。
直到1993年10月31日,邓小平已是九旬老人,但他依旧保持一颗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心。
邓小平提出想看看现在的北京,于是,邓小平的女儿和时任北京市常务副市长的张百发一同陪他游北京。
一行人在北京的大街小巷穿梭着,感受到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邓公坐在车上脸上洋溢着笑容。
这时,路过一个高速公路的收费站,邓小平女儿问张百发:“过路费要多少?”张百发连忙回答:“不多不多,30块钱。”
这时邓公的女儿突然回头对着邓小平说:“拿钱,过路。”
这句话把在车里坐着的人都逗乐了,而之后邓公说的话更是让大家忍俊不禁。
那么究竟邓小平说了什么样的话呢?这次北京游玩与之前的出游又有什么不同呢?
一代伟人,奉献终身
1904年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里的一个家庭中诞生了一名男婴,发出响亮的啼哭声,这个男婴便是邓小平。
邓小平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知道唯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于是他每天刻苦学习,皇天不负有心人他考入了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
并且开始了法国的留学生活,在法国邓小平学到了很多知识,参加了旅欧共青团,也加入了党。
后来回到国内的邓小平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多次参与爱国运动,成为运动的核心领袖。
随后邓小平在党内担任重要职务,带领人民军队抵抗外侮,消灭压迫,推动新中国的成立。
邓小平一直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坚定不移的跟着党走,在1978年时提出了改革开放。
后又进行南方视察,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讲话,为我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1990年邓小平正式退休,但他依旧没有停下为人民服务的脚步,对于全国各地的发展工作十分关注,尤其是对于北京。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集政治、文化、经济于一体,又是我党建国的见证地,对于邓小平来说特别熟悉。
他的后半生可以说是在北京度过的,只不过之前忙于工作,一直没有机会重新转转北京。
北京出游,感受不同
1993年10月31日是星期天,阳光的照耀下让人的心情也跟着灿烂起来。
邓小平提出想去看看现在的北京,他的家人担心舟车劳顿,身体会吃不消。
但是邓公很坚决,他很关心北京市的建设,也想看看生活的地方如今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距离邓小平上一次游北京已是9年前,当年北京地铁二期工程——环城线通车试运营,邓公带着女儿和外孙女一起考察地铁运营,顺便游了游北京。
当年陪同的同志至今都记得,邓小平当时穿着灰色的中山装,和蔼可亲、笑容满面地在北京地铁复兴门车站考察。
当时,有两辆地铁,分别是中国长春制造和日本制造,大家问邓小平想先体验哪一辆时,邓小平骄傲地说道:“当然是要先坐我们自己造的车喽。”
说完大家都笑了,坐上了自己国家设计的地铁,心情自然是高兴的,有一股难以抑制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到了雍和宫站的时候,邓小平提议换到日本制造的地铁上,感受一下。
大家又进行了换乘,一路上邓小平让大家说说两辆车的优劣,你一言我一语,就这样热热闹闹地将地铁考察完毕。
邓公非常亲切,没有一点领导的架子,还主动去驾驶室与驾驶人员握手问好。
如今他退休有了大把的时间,当然是要好好逛一逛这京城了。
张百发与邓小平的女儿以及他的医生共同陪着邓小平游北京,虽然国庆节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是街上的花草树木依旧盛开着,装点着这座城市。
邓小平一行人乘坐车子缓缓地行驶在长安街,看着眼前的高楼大厦,身旁跑着的一辆辆轿车,邓公忍不住感慨:“北京变化真大啊,在我不知不觉中,已经翻天覆地了。”
张百发向邓小平介绍着路过的每一座高楼,告诉他长安大戏院将重新建起来,“等再过两年,我请您去大戏院看戏。”
邓小平一直笑着看着窗外,仿佛要将这景色全都刻在脑海中,嘴里不停地说道:“全变了,全变了,我都不认识北京了。”
这时,车子经过京广大厦的时候,邓小平突然说道:“这个楼我记得,我还上去过。”
就在大家说说笑笑的时候,车子驶入了机场高速公路,邓公下了车,站在路上望着北京。
后来,因为风太大,随行的医生连忙将邓公叫回了车上,车子准备驶离高速公路时,有一个收费站映入眼帘。
邓小平的女儿问道:“咱们需要多少钱的过路费呢?”
张百发回答道:“小轿车一般是30元。”
邓小平的女儿开始翻包找钱,这时,她突然回头对着邓小平笑嘻嘻地说:“拿钱。”
邓小平看了看她,幽默地回答道:“我身无分文,去哪里搞钱?从1929年开始,我就没有一分钱了”。
这个话一出,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被邓公的幽默折服。
后来邓小平谈到了申办奥运会的事情,邓小平的女儿说:“投票那天,爸爸一早就起来了,询问结果,后来我告诉他没有成功,他说‘意料之中,还是要先把自己的事情搞好,强大起来才能申办成功’。”
邓小平笑了笑,继续看向窗外,用心感受着北京。
一天的游北京就这样结束了,张百发告诉邓小平,等来年穿暖花开的时候,可以带着邓小平去看看北京西站。
邓小平非常高兴,表示一定要再转转北京,张百发还说:“京九铁路的起点是西客站,以后想去香港的话,不用必须坐飞机了,坐火车从北京出发能够直达香港。”
邓小平听了后,说道:“那我是一定要坐一坐的,实现我1997年去香港看看的愿望。”
就这样,邓小平在女儿的陪伴下回了家,结束了这次畅游北京。
后来由于身体原因,邓公再没有游北京了,这次出游成了邓小平的最后一次。
每每提到,邓小平的女儿、孙女儿都会觉得这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幽默常伴,机智过人
邓小平的这次北京出游,张百发后来回忆时说道:“邓小平同志真的十分亲切,言语间也非常幽默,并且一直心系人民。”
其实,邓小平的幽默远不止与此,在之前艰苦的抗战期间,他便用自己的幽默让大家放轻松心态。
抗战期间我军军事力量薄弱,而敌人装备精良,时常会派遣侦察机进行巡查,部队行进受到很大的阻碍。
有一次,正当邓小平率领部队准备过河时,头顶上响起了飞机的隆隆声,士兵们立刻隐蔽起来,小声询问:“这是敌人的侦察机,我们是不是被发现了?”
邓小平看到大家都面露难色、表情凝重,他笑着说道:“不必紧张,这是敌人来给我们点起灯,助我们渡河呢。”
在场的人听到后,都松了一口气,邓小平的幽默让大家的担忧减少了几分。
邓小平的幽默趣谈不仅是在带兵打仗期间,在进行外交的时候,也体现了他的机智过人。
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见到了美国总统卡特,二人进行了亲切的交谈。
邓小平在各种场合表现出来的随机应变、乐观诙谐,给人们留下深刻地印象。
当时,邓小平与卡特进行了三次会谈,卡特微笑着说:“1949年我到青岛待过一段时间。”
其言外之意是说1949年新中国还未建立,还处于任人宰割的局面。
邓小平见状,泰然地说:“1949年你在的时候,我们已经率领部队包围那个城市了。”
这一句话,既展现了新中国的威严,又体现出邓小平的智慧,让在场的人都很佩服。
会谈结束后,很多记者问邓小平与卡特说了哪些问题,邓小平微笑着回答道:“我们无所不谈,可以说是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交谈甚欢。”
此言一出将记者们想要探索猎奇新闻的心彻底堵死,还向他们展现了邓小平的灵敏反应。
后来在卡特总统设置的国宴上,邓小平依旧是谈笑风生、泰然自若,言语之间透露出不卑不亢之气。
宴会开始后,邓小平询问卡特总统:“美国国会是不是有禁止吸烟这一法律?”
卡特总统高傲地回答道:“绝对没有,美国很开明,没有那么多规矩,而且我们本身种植大量烟草,更不会设置这样的法律。”
邓小平听了之后非常高兴,从怀中掏出一只国产的“熊猫”牌香烟悠闲地抽了起来,卡特总统看着他,尴尬地笑了笑。
邓小平的幽默轶事还有很多,从这些事情上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他开朗、乐观的心态。
1997年2月19日,一代伟人邓小平与世长辞,听闻这一噩耗,人们无一不掩面痛哭、伤心欲绝,很多市民自发在路边摆放菊花,以表示对这位领导人的缅怀哀悼。
邓小平安详地躺在病房中,房间里,站着他的妻子、儿女、战友,以及国家重要领导人,沉默与悲痛充斥在每个人周围。
邓小平的家人按照他生前的遗嘱,将他的骨灰洒在了大海里,骨灰一直随着海水飘向远方,飘向他一直守卫的家园。
邓小平从加入中国共产党后 ,一直秉持着为人民的思想。
后来新中国成立后,他又为新中国的建设书写了很多华丽的篇章,哪怕是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旧在嘱咐大家,要努力为人民工作,坚定信心跟着党走。
人生丰富的经历,培养出邓小平严谨、冷静的作风;经历了多次残酷斗争,造就邓小平临危不惧的优秀品格。
这样的伟人值得我们铭记于心,值得我们用心歌颂,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来源:全民历史观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本站分享的文章不属于商业宣传。
1973-2023,“香港小姐”何处去
1977年度香港小姐竞选,朱玲玲获得冠军(左三),吕瑞容(左二)和余绮霞(左四)分获亚季军(视觉中国/图)
新的起点2023年6月10日,由TVB(香港无线电视)主办的第51届香港小姐竞选第一轮面试举行。2023年初,香港与内地全面恢复通关,被新冠疫情阻隔的交流终得恢复。这是通关之后的第一届香港小姐竞选,89位候选人中出现了不少来自内地的面孔。经过两轮面试,剩下26位参选者进入“终极面试”的录制,其中近半数来自内地。对此,香港媒体的报道标题是《过江来港挑战港女竞逐后冠》。
2023年竞选香港小姐有两个硬性要求:17-27岁未婚未育女性;持有香港身份证——永居身份或非永居身份。因此,从小在内地生活但是有港籍,或者来港读书工作的港漂都有机会参选“港姐”。
TVB香港小姐节目组的工作人员Grace告诉我,之前也有不少内地女孩来参选,2011年的选手朱晨丽就是以内地人身份在香港读书,报名参选后夺冠。2023年的89名第一轮候选者从一千多份报名申请中选出,“全面恢复通关之后两地通行方便了很多,今年内地参选人确实比例更高。”据她观察,有一些内地的候选人本身就是博主或网红,参选香港小姐成了一种“打卡”方式。“她们把参选港姐当作吸引流量的途径。”
网名33的选手便是其中之一,她将海选过程拍成vlog上传至社交平台,吐槽海选等待时间太长(从早上10点到晚上10点)、空调太冷、没吃没喝。该视频被多家香港媒体转载。在她参与第二轮海选面试时,面试官对照视频内容向她逐一解释,让她“有什么不好的告诉工作人员”。33未能进入终极面试,但她将参选香港小姐的经历制作成9条vlog发布出来,转评赞数据在她的社交账号内表现良好。有网友评论她“蹭热点”,她回答:“对啊,没错,我就是要蹭热点。做自媒体的,摆在我面前的香港小姐这个热点,我不追吗?”
进入决赛的选手王怡然也是一位博主,她在第一轮海选后就将心路历程制作成视频上传,收到了8500个赞。
部分参选博主在社交平台上上传的相关视频、图文帖,客观上为本届香港小姐的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
TVB助理总经理乐易玲此前接受采访时称,不会把“港姐”门槛设定为土生土长的香港人,“首轮面试不会设置门槛,最重要是漂不漂亮。”
“终极面试”播出,内地选手年龄多在22岁左右,粤语不流利,成长阶段也不完全在香港。2002年1月1日起,内地“香港游”配额限制正式取消,涌现出“港生一代”——父母来自内地,自2001年以后在香港出生的孩子自动获得港人身份,香港学者称之为“TYPE II Babies”。据《南都周刊》报道,2001年至2008年,“港生一代”从620人增至25000人。
据香港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数据,2008年,香港入境处发出的内地学生签证为6288份,此后不断增加,至2019年已经破3万份,2021年达到37807份。2022年,香港大学发言人表示,收到超过15000名内地生以高考和其他考试成绩申请报读港大,人数较上年显著上升。香港岭南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的内地高考生报名人数分别增加六成及五成。
随着“港生一代”进入参选年龄,及赴港读书的内地学生逐渐增多,新冠疫情之后,内地女孩在香港小姐竞选中更频繁的亮相也得到了合理解释。
7月23日,本届香港小姐选手开始为期4天的大湾区宣传活动,参观大湾区多地特色建筑,品味当地美食,以便更好地了解大湾区文化。同时,选手们分批接受了多家大湾区媒体的访问。
此外,为加强香港小姐在内地的宣传力度,TVB在其内地官方App“埋堆堆”中设置了本届香港小姐专栏,内有最新且独家的相关内容。同时,TVB还在多个社交平台开设了投票通道。
本届香港小姐竞选在赛制上也进行了创新,用“终极面试”环节代替曾经的“准决赛”,通过“终极面试”的18位选手(后有两位退赛)将会出现在8月27日的决赛舞台上,角逐香港小姐桂冠。比赛期间循例有超过一个月的宣传活动和相关培训,TVB首次尝试以真人秀形式记录选手的日程,将化妆培训、仪态培训、外拍都做成真人秀,除此之外,还把才华展示做成卡段,对会见传媒、泳装秀等进行直播。
1979年,郑文雅 (中) 获得香港小姐竞选冠军。她也是香港电影金像奖奖杯的设计原型 (视觉中国/图)
香港小姐有到外地拍摄外景的传统,但近年因为新冠疫情,被迫留港取景。2022年原计划重启外出拍摄,最后却因为当地疫情升温而被迫改到香港愉景湾拍摄。本届的外景地为越南。Grace说:“前几年可能因为疫情,经济受到影响,但是今年你如果看到节目最后,会发现赞助商明显变多了。”
曾经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最能代表香港的,不是尖沙咀的钟楼,不是太平山的老衬亭,不是海洋公园,也不是大富豪夜总会,而是香港小姐。
迈向第51年的“香港小姐”,在疫情后的“天时”和大湾区发展的“地利”中,吸引到了较从前更优质的面孔,似乎也迎来了“人和”。种种迹象表明,香港小姐走到了一个新起点。
若将时间线拉长,在香港小姐竞选的历史上,几个重要节点都带有类似的气息。
1946年,香港刚从二战的疮痍中走出来,百废待兴。当时报载:“随着和平的光临,人们很需要找寻些趣味、轻松,或者是罗曼斯的气氛来调剂一下战争几年来紧张惯了的神经。”为了让人们尽快摆脱战争的阴影,当年6月23日,香港业余泳团和英空军俱乐部联合举办国际慈善公开泳赛,在丽池花园首次进行选美。要求参与者年龄在16-60岁,有泳衣。报名117人,最后出场竞选的只有11人,有的来自舞厅、风月场。竞选者穿着泳衣、白鞋,在跳水台的跳板上来回走三次,由评判打分。李兰获得冠军,成为第一位“香港小姐”。比赛吸引了大量市民围观。
此后直至1973年,香港小姐的选举不定期,由不同的主办单位零零散散“糊涂”了10届。这一时期,这个比赛像当时人们的生活一样在战乱后起身,在飘摇中存续。
1972年,TVB投入超常的人力、财力,成立“香港小姐”筹备小组,苦心准备一年,于1973年6月24日举办了由TVB主办的第一届香港小姐选举,“美貌与智慧并重”成为竞选口号。
参赛者参加竞选,接受礼仪、化妆技巧、舞台等专业训练,电视台大力投入资源加强节目效果,最后比赛通过直播的形式呈现在观众眼前,使香港小姐的形象更深入人心。TVB接手后,香港小姐竞选得到不少赞助商支持,比赛规模更大,也为TVB带来庞大的经济收益。“香港小姐选举成为固定时间、固定主办方的香港选美活动。”
TVB接手举办香港小姐竞选同一年,为了刺激经济,香港政府宣布解除外汇管制,并在此后的五年时间里,先后推出开放黄金市场(黄金进出口自由)、建立商品期货市场、放开外国银行在港设分行条件、开放银行牌照等举措,在1978-1982年间彻底实现资本进出自由。香港的人均GDP从1970年的不到1000美元增加到1983年的5600美元,成为名副其实的“自由港”,位列亚洲四小龙之一。
香港小姐选举立于时代潮头,迎来了繁盛期。
1982年,赵雅芝主演电视剧《福星高照》。1973年,她参加香港小姐竞选,获得第四名 (视觉中国/图)
1983年度香港小姐竞选亚军张曼玉 (视觉中国/图)
沉重的后冠据《香港01》报道,2023年香港小姐后冠将以钻石镶嵌、红宝石点缀,三甲的后冠总价值300万港币。时隔三年,后冠价值再次突破百万。2019年,为香港小姐制作后冠多年的珠宝公司取消了赞助,高额后冠成为历史。
1995年,香港小姐竞选第一次获得相关赞助,冠军杨婉仪的后冠由18K白金及1197粒南非钻石制成。此后后冠价值一路水涨船高,2015年、2016年达到顶峰。据香港媒体报道,2015年冠军麦明诗的钻石后冠价值超过428万港币,每个后冠都镶有30卡、约880粒钻石。
1946年、1947年、1948年的香港小姐比赛只是给冠军颁发一个银质奖杯,1952年始设后冠加冕仪式,当年冠军但茱迪头上的冠冕造型融合了举办年份“1952”和香港小姐的英文“Miss Hong Kong”等元素。早年香港小姐后冠多以玻璃代替钻石并采用电镀和抛光制作,1985年冠军谢宁于2022年11月接受访问,称自己的后冠是玻璃制造,放久了会变色,跌地上会摔烂。
1990香港小姐竞选冠军袁咏仪 (视觉中国/图)
香港小姐的奖品不只是后冠、权杖、披风和缎带,1946年冠军李兰获得了一个银杯、一块手表和一批化妆品。1973年第一届TVB主办的香港小姐选举,冠军能获得1万元奖金和与TVB一年的艺员合约,还有机会代表香港参加国际各项选美活动。1986年,香港小姐的奖品总值增至100万港币,包括珠宝、汽车、现金以及新增设的旅游项目花销等。30名以内的选手,可获得3000元以上的钻石配饰。1988年,有“最美港姐”之称的李嘉欣获得冠军,这一年决赛的奖品包括现金1.5万元,服装津贴2万元,洋房一层50万元,价值40.3万元的跑车一辆,价值3.5万元的双人豪华游等,还有各机构送的奖品,如旅游日本来回机票、电视机、摄影器材、参茸、家具、皮具等。
对一些家境不好的参选者来说,这是她们参加比赛的一大动力。后来为大众熟知的演员钟楚红、蔡少芬当初参加比赛都为了补贴家用。
1998年,邱淑贞主演的电影《越快乐,越堕落》在柏林电影节摘得阿弗雷鲍尔奖。她在1987年参选香港小姐,因被指整容而退选 (视觉中国/图)
几年前,我采访演员袁咏仪时,她回忆幼时幻想最多的画面便是夺得香港小姐冠军。她会拉上妹妹一起玩角色扮演,自己拿着港姐权杖,绕场一周。十六七岁时,她得到机会做演员袁洁莹的替身,在片场发现做演员很痛苦,即便成为港姐进入演艺圈,一样被骂。“哇噻,除了父母谁敢骂我。我不要当港姐,也不要拍戏。”她再度燃起对香港小姐的兴趣,仅仅因为那年参赛可以免费去加拿大拍外景。
比起这些看得见的奖品,成为香港小姐之后,生活更像受到了命运的提点,由它的翻云覆雨手一番拨弄,彻底变更原有轨道。
1975年的香港小姐冠军张玛莉形容:“获选港姐是机会的钥匙。”她身世坎坷,9岁时父母离异,自己一度流落街头,后被送到保良局,在孤儿院长大。中学毕业后,她一边谋生一边求学,成功进入圣心学校攻读商科,曾在尼日利亚领事馆工作。23岁那年,她报名参加香港小姐竞选,力求“证实保良局收养的儿童不会比正常家庭的人逊色”。当选冠军后,她出演过影视剧,后与香港天文台博士李忠琛(李小龙的哥哥)结婚,淡出娱乐圈,分别于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进修工商行政管理和文艺,拜师学习绘画,举办摄影展览,出版散文集……1988年当选香港十大杰出青年。
1977年香港小姐冠军朱玲玲于当选次年与霍英东之子霍震霆成婚,诞下三子,老大霍启刚后来迎娶了跳水运动员郭晶晶,以至于现在大众对朱玲玲的认知是“郭晶晶的婆婆”。
与张玛莉、朱玲玲当选港姐后的“锦上添花”不同,一些港姐直接“逆天改命”。李兰出生于贫困人家,原本是一个酒店女招待。香港小姐冠军的身份助她进入演艺圈,出演了香港抗战后首部电影《情焰》和香港首部黄飞鸿电影《黄飞鸿鞭风灭烛》。不久后,她嫁给一位游乐场经理,结束短暂的演员生涯,过上安定平稳的生活。
1947年香港小姐冠军吴丹凤与中英影片公司签约,出演电影《豪门春色》。她本是商人区锡元的继室,常被家暴。成为港姐后,吴丹凤与区锡元协商离婚,后嫁给香港钟表大王伦天乐,息影过上新生活。
TVB主办香港小姐竞选后,获选港姐有机会与TVB签署艺员合约,也可进入演艺圈。钟楚红、邱淑贞、张曼玉、邝美云、蔡少芬、袁咏仪等人皆是如此。张曼玉至今仍是华语电影女演员的巅峰代表,袁咏仪是香港电影金像奖历史上第一位“连庄影后”,钟楚红、邱淑贞则是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重要面孔,蔡少芬是TVB最年轻的“视后”,至今仍活跃在大众视野中。
香港小姐能获得如此多的机会不仅靠一顶后冠。1973年,TVB对香港小姐比赛报名者有严格规定:年龄17-25岁,未婚,必须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五官端正、身材健美、身高适中、仪态大方;谈吐、口才、性格、妆饰、幽默感必须有上佳表现。此规定一出,杜绝了早前香港小姐选举中的种种乱象,从源头把控了港姐的整体素质。
香港小姐冠军于当选一年内作为香港的亲善大使,于世界各地宣传香港;获得名次的港姐有机会代表香港参与国际性选美比赛(即环球小姐、世界小姐、国际小姐等)。这让评审对港姐的评选更加慎重。1973-1975三届香港小姐冠军孙泳恩、张文瑛、张玛莉都不属于艳光四射的类型,而是成熟稳重,端庄优雅。她们合力扭转了此前大众对港姐的“富豪选妃”印象,让港姐选举告别了上流社会消遣的刻板印象,成为走向大众、进入民众生活的赛事。
1976年香港小姐竞选时,TVB打出口号:“港姐竞选,目的在于选出一位才貌双全、能真正代表香港美丽与文化的少女,提升海外人士对香港的印象。”由此,港姐的地位更加拔高,香港小姐真正成为香港的一大城市名片。公众对港姐的新看法渐渐形成:“港姐”等于大方、得体、斯文、有教养,是一个“圣洁无瑕”的形象。
与此同时,形象冲突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和民众声讨的痛点,每年香港小姐竞选期间,关于选手的“黑历史”便常见诸媒体。评判外表是基本操作,用词刻薄,“颜值太潦草”“以航空母舰身形参赛”“下巴尖到可以从荃湾线插到港岛线(香港地铁线路)”……一些媒体恨不得往上扒出祖宗三代。Grace曾思考如果自己没有超龄是否会参选,答案是不会。“要承受的压力真的太大,每一年都有铺天盖地的新闻。只能说参选的人心理素质都很强。”
1988年,李嘉欣获得香港小姐竞选冠军。她也被誉为“最美港姐” (视觉中国/图)
蔡少芬告诉我,1991年赢得香港小姐竞选季军之初,她负面新闻缠身。“很多人觉得17岁参选香港小姐,不就是贪慕虚荣吗?我身上有很多标签,但都是不好的。”加上她在第一部戏里饰演的角色杀了郭富城饰演的角色,第二部戏里杀了洪欣饰演的角色,第三部戏里杀了黎姿那个角色全家,有一次她走在街上,一位父亲指着她对儿子说“这就是齐雪儿(蔡少芬在《天伦》中的角色名)”,正当她很开心,觉得终于有人认识自己时,父亲接着说:“你不要喜欢她,她很贱的!”
1987年,王祖贤、甄妮、邓光荣主演的电影《香港小姐写真》上映,王祖贤饰演的香港小姐冠军李倩蓓当选后,一面从事演艺工作一面充当外地富豪的应召女郎,赚取外快。一次在新加坡接客后,她偶遇公干的香港已婚富商梁子威(邓光荣饰)。二人发生了一段故事。电影以香港小姐冠军充当上流社会的应召女郎、第三者为题材,以“大爆内幕”作为噱头,特意在1987年度香港小姐竞选期间上映,片中的选美比赛名称与现实中的香港小姐竞选完全相同,颁奖礼的背景音乐亦极为相似。影片开头声明:“本片故事 全属虚构 如有雷同 实属不幸。”该片上映后备受争议,被TVB拒绝播放。
1981年香港小姐亚军钱慧仪回忆,当选之后,全香港的人都认识她。“我毫无畏惧地、万分高兴地去接受那些羡慕、赞叹和注视,满足一切举起纸笔要求签名的人们。那种兴奋,就像踏上一条通往童话国的康庄大道。不知怎的,绚烂随着日子而淡化,真怕这样一个不着实际的‘荣耀’,会像天上幻化的彩虹,淹没得那么快……好多人以为,做了香港小姐,荣华富贵集于一身,飞上枝头做凤凰,呼得风来唤得雨,过的是神仙般的生活。错了,错了……”那时的钱慧仪想不到,三十多年后她再出现在媒体上,是因为与丈夫的婚姻纠纷,报道题目是《富豪丈夫出轨25岁嫩模,港姐钱慧仪官宣离婚,除子女外无人可依》。
1993年度香港小姐竞选冠军莫可欣 (右) 与1992年度世界小姐朱莉亚·克罗兹基娜在香港TVB清水湾电视城 (视觉中国/图)
1978年香港小姐亚军连惠玲当选后拒绝进入演艺圈,希望照旧从事此前的行政秘书工作,但是找工作时连连碰壁。“当选香港小姐没有给我带来什么,反而给我的事业增添了不少麻烦。那些实实在在的老板,只希望聘请一位能干的职员,对拥有‘香港小姐’名衔的应征者存有戒心。另外,当过‘港姐’,大家眼睛都盯着,必须格外努力工作,突出自己,一来不失香港小姐的身份,二来要消除上司对自己工作能力的怀疑。心理压力甚大。”
2004年,梁咏琪与香港小姐候选佳丽在非洲肯尼亚拍摄外景 (视觉中国/图)
欲戴后冠,必承其重。香港小姐的名头是荣誉也是枷锁。参选香港小姐、获得名次(尤其是冠军)则意味着,在参选期间和当选后要应对媒体的长枪短炮和掘地三尺,还将长久接受民众的审视和道德审判。痛苦隐没于个体的生命中,成为香港小姐荣耀的暗面。
制造美丽几年前,我在一档综艺节目的录制间隙见到了赵雅芝,她已年过60,许久未在内地露面。采访中,她几乎没换过坐姿:双腿微微斜曲,脚跟恰好靠着沙发边缘,双手搭在腿部,有限的动作仅仅是左右手轮换。讲到开心处,笑不露齿,声音很轻,但字句清晰。伴随赵雅芝最多的词是“美”,随着她年龄增长,“美”升级为“优雅”。她身上带着浓烈的传统痕迹,得体、有分寸,让我一度以为那是她参选港姐时训练的遗存,因为我见到港姐出身的袁咏仪、蔡少芬、佘诗曼时,也有同样的感觉。
自1973年TVB第一届香港小姐竞选开始,入选者就需要经过一个月以上的严格训练,学习仪态、化妆,进行各项排练。过去,这些训练内容不为人知,仅以决赛时参选者的汇报演出呈现在观众面前。直到2023年香港小姐真人秀中,相关内容才一定程度曝光。
在化妆课中,连续十年担任港姐化妆导师的雷淑贤一对一指导,指出每一位选手的面部特征和适宜妆容,她直言一位选手更适合化淡妆,浓妆看起来“像人妖”。模特陈嘉容是台步训练导师,她让一位选手一直走台步,“走到我满意为止。”
更多的训练日常无法被看到。Grace回忆,参选者一个星期有五六天都在训练,除了学习基本的仪态、台步、化妆,还有唱歌、跳舞等专业训练。TVB会给每一位选手个人面貌方面的建议,“具体到你要脱毛。”Grace说,“做了很多年了,知道怎么样让一个女生更好看。”
“不是说TVB建立了美的标准,而是一些基本的礼仪已经在那里了,高跟鞋要怎么穿,脚的重心怎么放,西餐怎么吃……这些都有一套既定的规则,是常识,但普通的女生不一定知道。日后如果出席这些场合,会用上。对很多女孩来讲,等于上了很多课,见识了一个没有接触过的世界。”Grace说。
2007年,候选佳丽在香港小姐竞选决赛中表演 (视觉中国/图)
香港小姐竞选更像是制造美丽的活动。以本届为例,第一轮面试前几天,参选者才收到邀请函告知入选。邀请函中写明入选者自备高跟鞋和多套衣服,包括正装、泳衣、瑜伽服等,由于场馆不提供食物且冷气充足,也需要自备保暖衣服。
面试当日,提着大包小包行李的89名入选者一下车便会被记者对着狂拍,追问姓名。进入TVB后依旧会被镁光灯包围,几十个记者围成一个半圈,等待每个入选者走到布景板前面的定位点正式亮相。
入选后,几乎每天只睡3-4个小时,一天里大部分时间都会有记者跟着。一位前参选者回忆,当时有媒体问她:“我发现你长得像汤唯,那现在让你拍裸戏你愿意吗?”她被问懵。事后报道说她“看不起汤唯,不拍戏”。
但经过培训,入选者再面对类似的状况将会游刃有余。
2000年,有记者跟着香港小姐到三亚拍外景,他形容“记者已经吃不消换了几班,而港姐只有一人体力不支晕倒”。当时三亚气温高过40℃,带着全妆的入选者要在滚烫的瓷砖上表演体操,保持姿势任由拍摄。当然,此时的姿势已经过一对一的专门设计和培训,掩盖了瑕疵,呈现出最美丽的角度。她们也已经学会了24小时保持对镜头的敏感,脸上常挂着笑容。拍摄期间不能随便抹汗,只能略微吸干。前一站澳大利亚外拍时,她们经过了地狱式训练,从高处跃入大海,横过沙漠,每天只能休息三个小时。
被问及是否辛苦,她们个个大摇其头。回答问题也像背过标准答案,健康之道一定是吃水果、多喝水,坚持运动和用赞助商的保健品。梦想虽不是千篇一律的世界和平,但总不离真善美。记者形容她们“仪态万方”。
经过带着相同目的又有针对性的培训之后,香港小姐的入选者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真正决定她们比赛命运的,终于落到那句竞选口号上——美貌与智慧。
香港小姐历史上,“纯天然”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定。1987年,邱淑贞是冠军大热门,但决赛前被曝出“下巴曾整容”。尽管她澄清是因为一年前从楼梯跌下,下巴受伤做过矫正手术,未动刀,但媒体没有停止口诛笔伐。邱淑贞愤而退赛,止步12强。决赛时她坐在观众席上全程微笑,直到结束——幸好,就邱淑贞日后取得的成就来看,她也是那一届港姐笑到最后的人。
1988年,香港小姐竞选舞台上出现了号称“最美港姐”的冠军李嘉欣。向来嘴毒的香港媒体不吝赞美,称她的美“石破天惊”,说她“持靓行凶”。当时香港有一句流行语:“最富不过李嘉诚,最美不过李嘉欣。”三十多年过去了,香港最富依然是李嘉诚,最美港姐还是李嘉欣。
进入21世纪,香港小姐中已经很少有被众口一词称赞的大美人了。每年港姐决赛时,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的港姐都会被“忆往昔”一番,后来的港姐只能在今昔对比中被奚落、嘲讽。留心港姐竞选的观众,一定会注意到2000年以后,不知道多少入选者被冠上“最丑港姐”的名头。但其实这也怪不得港姐,内地的娱乐圈同样常常陷入对过往的回忆中,日本、欧美的当红明星,也常年被人说“不复从前的辨识度”。
1993年,莫可欣爆冷打败大热选手郭可盈夺冠。她的容貌不算世俗意义上的“美”(或许是为了符合这一年的竞选主题“冲破局限,不再平凡,纯美的突破”?),媒体称当时力挺她夺冠的评委之一是成龙,因为很欣赏她“读了很多书”。事后,莫可欣一度被观众称为“最丑港姐”。她的不受待见还表现在,TVB老板邵逸夫在原定由应届港姐冠军陪伴的场合,改换其他女艺员陪同。关于她的流言有许多,几年后,专栏作家调侃她“坏了风水”。因为从1993年开始,港姐竞选似乎走上了下坡路,往后还能被大众叫出名字的只剩1997年的季军佘诗曼。
2022年度香港小姐竞选,林钰洧获得冠军 (视觉中国/图)
究其原因,还是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有关。香港经济下行,娱乐行业受到了严重影响。作为香港小姐最有可能的“去处”,曾经年均产出两百部作品的香港电影行业到1997年产力已不足百部。1980年代港片主要依靠的台湾市场和东南亚市场因港片泡沫化对其兴趣大减,加上好莱坞电影全面进入,香港电影逐渐失去了最大的外埠市场。香港电影圈的人都在等工开,有的工作人员白天在公司守着,下了班去开出租车补贴家用。旧港姐尚未站稳脚跟,新港姐更是片约寥寥。上升通道越来越窄,TVB电视剧几乎成为她们的唯一出路——还不一定是主角。
智慧永恒在香港小姐参选者的履历中,最直观与智慧挂钩的是学历。1986年李美珊、1989年陈法蓉、1991年郭蔼明的出现,让评委们格外兴奋。李美珊是美国纽约大学物理系的毕业生,懂13种语言,梦想是成为一名医生。陈法蓉就读于夏威夷大学服装设计专业,评委赞她“学识方面、答题(颇具)理想色彩、文化水准较高,时事知识甚是丰富”。郭蔼明打破了港姐的学历纪录,她是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机械工程系硕士生,回香港度假时,一时兴起参加港姐比赛,斩获冠军(季军是蔡少芬)。进入21世纪后,学历高的港姐越来越多,不乏来自剑桥大学等世界名校的参选者。
观众能直接感受到的“智慧”简化为智力问答和表演出状况时的“执生”(粤语,指在事前没有准备或临时有变时,要懂得灵活应对。原是戏行术语。因为戏班都是现场演出,如果遇到临场突变,只能靠演员临场应变。“执”是“把持”,“生”是“生机”)。1990年梁小冰在表演舞蹈时,不慎将手中的帽子滑落,她不慌不忙,就地横卧,在帽子旁摆了一个造型作结束。1982年香港小姐决赛,选手梁韵蕊被问及“如果能选一位历史人物做男友,你会选择谁”时,她回答:“希特勒”,“我希望用我的才能,让他不要去侵略别的国家。”赢得全场的掌声。
这样的“执生”,在美貌势均力敌时成为决一胜负的关键。梁小冰在决赛前的观众投票中三甲不入,直到帽子舞一幕出现,才超过比她高分的选手,成为当年季军。梁韵蕊则以黑马之姿成为当年冠军。纵观港姐决赛,智慧的标准可简单概括为:有急智是锦上添花,回答平平也可及格,但表现失常则会大热倒灶——回答问题时紧张到结巴的赵雅芝便是一例。
但相比于一眼便知、各花入各眼的“美丽”,智慧则需要更漫长的时间来印证。这让港姐的比拼延伸至赛后,也许她们可以顶着端庄、优雅、矜持一年顺顺利利,也可以一生保存后冠,但一世顺遂则要经受更多考验。正如1989年的香港小姐冠军陈法蓉所言:“我今次虽略胜一筹,但不代表一生中都是我赢。一次选美不代表什么。”
从出道起,香港小姐的每一次亮相、人生的每一阶段都在众目睽睽之下,她们需要的“智慧”更接近一种人生的智慧,在人生的马拉松里,大浪淘沙后在观众心中留名的港姐,大多具有相同的气质:专注、努力、人生目标清晰……
1979年,钟楚红参加香港小姐竞选,因为不会穿高跟鞋导致现场失误,三甲不入。赛后,她得到演员刘松仁的赏识,出演古装片《碧水寒山夺命金》的女主角,这是杜琪峰导演的处女作,也是钟楚红影史留名的开始。1981年,她靠担任许鞍华导演的《胡越的故事》女主角成名,此后接连出演《秋天的童话》《刀马旦》《八星报喜》等叫好叫座的电影。
2023年8月22日,2023年度香港小姐候选佳丽16强合影 (视觉中国/图)
最初,她被质疑是花瓶,为此她不停接戏,最忙时,每天只有两个小时可以休息。和刘德华拍《猎鹰行动》时,玻璃扎进她的后颈,血往外冒,工作人员要送她去医院,她坚持要拍完那个镜头才收工。
她的努力让她的美貌被更多人看见,她渐渐成为香港最受观众欢迎的女明星之一,片酬一直位居香港女明星前列。那时,香港流传另一句话:再红红不过钟楚红,再发发不过周润发。
钟楚红参选港姐四年后,张曼玉出现在1983年港姐竞选的舞台上,获得当年亚军和“最上镜小姐”,那年她18岁。她说:“参加香港小姐竞选,是我生平第一次最有勇气的决定。我最怕与人竞争和比较,因为我怕输!但这一次我下了决心,因为参加港姐选美是我进入娱乐圈的重要机会,就算落选,我还有机会当艺员,因为演戏实在太吸引我了!”
1984年,邵氏电影公司向TVB借用张曼玉拍摄喜剧片《青蛙王子》,她由此开始电影之路。1985年,她凭借与张国荣、梅艳芳搭档的电影《缘分》获得第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人奖提名。
媒体同样质疑张曼玉的演技:“除了美丽之外,实在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热闹有余,内涵不足。看她的演出,觉得她不过是一名在银幕上走来走去的花瓶。”
她和钟楚红做出了同样的选择:疯狂接戏磨炼演技。1988年,她接拍了12部影片,被称为“张一打”。她在《警察故事2》中不用替身,被钢架砸破头皮,缝了十几针。自2004年主演《清洁》后,张曼玉已经有近20年没有主演作品问世,但这不影响她成为影迷心中“最好的中国女演员”——她手握5个金像奖影后、4个金马奖影后,是国际三大电影节中的戛纳和柏林影后,代表角色一只手数不过来,她已经把自己的名字写进了香港电影史。
张玛莉曾反思总结港姐竞选,她说:“选美活动是一项较注重外表的赛事,至低限度,我们现在仍找不到一位五官不正而只有内在美的港姐。‘无线’选美最有意义的是‘美貌与智慧并重’。但问题是,美貌跟智慧恰成反路,美貌会日渐褪色,智慧在岁月中不断递增。”
从与赵雅芝的聊天中我得知,她的举止更多来自她的家教而非港姐的训练。她自认是“非常传统的中国女性”,从小父母就教导她,站要笔直,坐要端正,脚定在一个地方,就得定住,不能歪,不能挪。逢年过节一定要和家人吃饭,对父母谦和孝顺,对子女温柔有爱。作为女人,一生最大的职责是相夫教子,最大的财富是家庭美满。赵雅芝早早结婚,又在第二段婚姻中因照顾孩子推掉不少剧集,还险些推掉了白素贞一角。
1973年参加香港小姐竞选获得第四名后,赵雅芝继续从事此前的空姐工作——比起穿着泳衣接受审视的娱乐圈,空姐“安全”多了。飞了两年,国际航线带来的“时差症”令她苦不堪言,决意回TVB。随着《倚天屠龙记》《上海滩》等剧集的热播,她迎来了事业的全盛期,成为了第一位在影视圈大红大紫的港姐。
从结果来看,赵雅芝几乎是为香港小姐“量身打造”的,她符合当时的审美,而且美得历久弥坚,优雅几十年如一日。尽管她没在比赛中获得冠军,但漫长的岁月让她成为了那一届港姐里大众心中唯一的留存,也成了港姐最初和最持久的代名词。
参选和选拔香港小姐,选手与比赛彼此成就,不是谁挖掘了谁,而是恰如其分的相遇,互托着对方走上应许的命运。
曾经,香港小姐的舞台为优秀的女性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提供了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女性地位的提高,类似的平台越来越多,参选港姐不再是唯一的选择。对主办方来说,香港小姐竞选仍然是TVB的大型节目,依然可以代表香港、介绍香港、推广香港,甚至可以推动香港走得更远更好。
Grace为化名。实习记者杨宇熙、张玮钰对本文亦有贡献。感谢李青、陈世锐提供帮助。
参考资料:《香港小姐与香港电影》《香港小姐传记:1946-1990》《香港小姐夺冠秘诀》等。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张明萌
责编 杨静茹
一二九运动中的热血青年,中学时期投笔从戎,93年去世享年75岁
【头条】一二九运动:从学生到开国将军,一位将军的传奇人生1935年12月9日,一场震惊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在中国爆发,被称为“一二·九”运动。数千名学生走上街头,反对日军侵华和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号召全国人民抗日救国。这次运动不仅推动了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也孕育了许多英勇的青年后来成为了开国将军。其中,北京大学的刘秉彦、刘居英以及清华大学的李伟等五十四名学生,以及二十多位中学生参与了这次运动。
他们后来成为了能征善战的将军,被授予了少将军衔。“一二·九”运动结束后,国民党为了分化学生运动采取了多种措施。在党中央的指导下,学生和工农抗日斗争相结合成为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关键。1936年,民族解放先锋队成立,王希克作为第一批学员之一加入了该组织。随后,他成功加入了共产党,并在河南省固始县带领当地老百姓参加抗日斗争,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不久后,王希克被任命为中共固始县县委书记,在三年的抗战斗争中为中国的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
1938年10月初,彭雪枫率领新四军游击支队开创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随着部队的扩大,急需军政干部。于是,抗大第四分校在彭雪枫的建议下成立。在建校初期,王希克作为政教科科长被调到学校,培养了许多杰出的学生。随后,在新四军重建过程中,王希克担任了政治部宣传科科长一职,并领导部队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抗战胜利后,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大量干部被抽调到各地抗战根据地,参与东北剿匪和解放战争。王希克也是其中一员。
由于在工作中表现出色,他被任命为牡丹江独立二团和五团的政治委员,并担任过阿城县委书记。朝鲜战争爆发后,王希克报名参加战斗,他在军队纪律和后勤工作方面表现出色。战争结束后,王希克回到国内,被调到解放军总后勤部工作,先后担任副部长等职位。1955年,他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然而,王希克的晚年生活并不如意。由于长期在邱会作手下工作,他的思想逐渐发生了变化,最终走上了弯路,犯下了一些错误。
1971年,王希克被隔离审查,但上级对待他的方式十分开明,由于他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做出的贡献,他的军籍得以保留。1984年回到北京后,王希克过上了安逸的晚年生活,享受着正师级的待遇。然而,1993年8月24日,王希克因病去世,享年75岁。回顾将军一生,他从19岁参加一二九运动开始,中学时期投身军旅,经历了14年的革命斗争,最终成为了备受敬佩的开国将军。然而,他晚年的错误选择使人唏嘘不已。
虽然在审查处理中得到了相对宽容的对待,但这段经历仍然是他人生最后的遗憾。总结一二九运动中的学生参与抗战的故事,不仅仅是一部分青年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奋斗的缩影,更是对他们年轻时代的一种致敬。他们通过参与抗战,放弃了平凡的人生,选择了担当,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才。然而,对于王希克这样的开国将军来说,他的晚年错误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始终警醒,不忘初心,坚守原则。
我们应该永远铭记那段青春岁月,怀揣着爱国情怀,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你对于一二九运动中这些学生将军的故事有什么看法?他们的经历对你有何启示?请留下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