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发愿才有力量?
问:怎样发起愿菩提心?我觉得发愿的偈颂有些笼统,是否要有具体的愿望?此外,应该怎么观修?
答:愿菩提心代表人生最为崇高的愿望——以成就无上菩提、帮助一切众生解除轮回痛苦为目标。因为它是终极目标,自然是笼统的。为了便于操作,个人可参照诸佛菩萨的发愿,如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药师佛的十二大愿、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并结合自身情况制定更为具体的愿望。
发愿能否具足力量,关键在于这一愿望是否真切。唯有发自内心的愿望,才能在生命中产生作用,成为推动我们前行的力量。如果仅仅停留于口头,是不可能产生多少效果的。
观修是闻法、思维后,对法义的进一步落实。如思维暇满义大、念死无常、念三恶道苦,都要通过观察修和安住修轮番进行。当所观境生起时,就可安住其中。当所观境开始模糊,又需要继续观察,直到境界清晰。通过这样的修习,对所学法义生起定解。
版权所有:济群法师
如需转载,请务必留言
诸佛菩萨之菩提心愿
根据经典记载过去诸佛,莫不由发愿而终获成就。
释迦牟尼佛自发五百大愿而成就佛道,阿弥陀佛自发四十八大愿而成就净土,药师如来为灭除众生病苦,而发十二大愿终成就琉璃佛国,弥勒菩萨因奉行十愿而能当来下生,文殊菩萨十二大愿而成就般若智能,普贤菩萨十大愿归入华严愿海,观音菩萨发十大愿而能苦海渡生,地藏菩萨发愿“地狱不空、 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可见每位菩萨都有无限的誓愿,才能完成他们的修行。
然而这所有的诸佛菩萨之愿,归纳起来都离不开四弘誓愿,所谓苦谛,因为众生多苦所以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所谓集谛,因为苦由业集所以发愿“烦恼无尽誓愿断”,所谓道谛,为令众生向道所以发愿“法门无量誓愿学”,所谓灭谛,为使众生证果所以发愿“佛道无上誓愿成”。
苦集灭道这“四圣谛”用来讲说很多佛弟子都可以朗朗上口,但是若要实践这一佛法的真理,就必须通过四弘誓愿”的“愿门”实践,从而到达广大菩萨道的六度万行之行门。因此大乘佛教的四弘誓愿,可以说主要就是替佛陀,把过去所说的四圣谛义理佛法落实在实践修行上。
诚如省庵大师有云:入道要门发心为首, 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 “果”由“行” 所招感 “愿”为“行” 之般若 ,如果没有行愿就不会有到达佛国净土的希望,所以发心立愿立行是成就一切事业的重要助缘与动力,四弘誓愿终归而一,其实也正是我们朗朗上口的“菩提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