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五行对应方位图(五行对应方位)

五行对应方位图(五行对应方位)

阴阳五行对照表(完整版)木火土金水,青龙朱雀麒麟白虎玄武!收藏

阴阳五行对照表(完整版)

天象

五行

五星

木星

火星

土星

金星

水星

五方

西

五灵

青龙

朱雀

麒麟

白虎

玄武

五季

长夏

六气

热、火

湿

五促

五时

日旦

日中

日西

日入

午夜

八卦

震巽

坤艮

干兑

天干

甲乙

丙丁

戊己

庚辛

壬癸

地支

寅卯

巳午

辰戌

申酉

子亥

五数

三、七

一、九

五、五

二、八

四、六

地象

五色

五臭

五味

五气

(食物药物)

五谷

稷(梗米)

黄黍(稻)

大豆

五果

五菜

五实

五畜

五虫

五长

人象

五脏

心(心包)

五腑

小肠、三焦

大肠

膀胱

五体

血(脉)

骨、髓

五藏

五志

忧、悲

恐、惊

五液

五窍

五声

五音

五智

五指

食指

中指

大拇指

无名指

小指

五性

曲直

炎上

稼穑

从革

润下

五变动

五腧

井(出)

荥(溜)

俞(注)

经(行)

合(入)

黄帝内经

五脏

五脏之官

将军之官

谋虑出焉

君主之官

神明出焉

仓廪之官

五味出焉

相傅之官

治节出焉

作强之官

伎巧出焉

五腑

小肠

大肠

膀胱

五腑之官

中正之官

决断出焉

受盛之官

化物出焉

仓廪之官

五味出焉

传道之官

变化出焉

州都之官

津液藏焉

气化则能出矣

三焦

心包络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膻中=心包络)

脏象

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罢极之本

魄之居也

其华在爪

其充在筋

阳中之少阳

通于春气

生之本

神之变也

其华在面

其充在血脉

阳中之太阳

通于夏气

仓廪之本

营之居也

其华在唇四白

其充在肌

至阴之类

通于土气

气之本

魄之处也

其华在毛

其充在皮

阳中之太阴

通于秋气

封藏之本

精之处也

其华在发

其充在骨

阴中之少阴

通于冬气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五脏生成

肝之合筋也

其荣爪也

其主肺也

心之合脉也

其荣色也

其主肾也

脾之合肉也

其荣唇也

其主肝也

肺之合皮也

其荣毛也

其主心也

肾之合骨也

其荣发也

其主脾也

五脏所主

五充(体)

骨、髓

五华

唇四白

五窍

五脏化液

五脏所藏

肝藏血

血舍魂

心藏脉

脉舍神

脾藏营

营舍意

肺藏气

气舍魂

肾藏精

精舍志

五志

忧、悲

恐、惊

关节分布

两腋

两肘

两髀(髋)

两肘

两腘

脏热分布

左颊红

颜面全部红

鼻红

右颊红

两颧红

舌分布

舌两旁(肝胆)

舌尖

舌中心(肺胃)

舌中心(肺胃)

舌根

气血筋脉注入处

诸筋者皆属于节

(睡觉时,血归于肝)

诸脉者皆属于目

诸血者皆属于心

诸气者皆属于肺

诸髓者皆属于脑

五精所并

精气并于肝则忧

精气并于心则喜

精气并于脾则畏

精气并于肺则悲

精气并于肾则恐

精气注入

(五轮)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

黑眼

约束

白眼

瞳子

风轮

血轮

肉轮

气轮

水轮

角膜、黑睛

眼角的血络

眼睑、眼皮

巩膜、白睛

瞳孔

黄帝内经

五色

五色之见死

色见青如草兹者死

色见赤如衃血者死

色见黄如枳实者死

色见白如枯骨者死

色见黑如炲者死

五色之见生

青如翠羽者生

赤如鸡冠者生

黄如蟹腹者生

白如豕膏者生

黑如乌羽者生

五藏所生之外荣

生于肝,如以缟裹绀

生于心,如以缟裹朱

生于脾,如以缟裹栝楼实

生于肺,如以缟裹红

生于肾,如以缟裹紫

色味当五脏

青当肝

青当筋

赤当心

赤当脉

黄当脾

黄当肉

白当肺

白当皮

黑当肾

黑当骨

生死面相

凡相五色,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皆不死也。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

黄帝内经

五味

五味所入

酸入肝

苦入心

甘入脾

辛入肺

咸入肾

五味所合

肝欲酸

心欲苦

脾欲甘

肺欲辛

肾欲咸

五味所走

酸走筋

多食之,令人癃

(手足不灵活)

咸走血

多食之,令人渴

(口渴)

甘走肉

多食之,令人悗心

(烦恼)

辛走气

多食之,令人洞心

(心中空虚)

苦走骨

多食之,令人变呕

(呕吐)

五味所禁

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

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

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

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

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

五禁

肝病禁辛

心病禁咸

脾病禁酸

肺病禁苦

肾病禁甘

五味所伤

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

(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

(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多食酸则肉胝绉而唇揭

(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

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五宜

肝色青,宜食甘

心色赤,宜食酸

脾色黄,宜食咸

肺色白,宜食苦

肾色黑,宜食辛

五病宜食

肝病者宜食

梗米饭、牛肉、枣、葵

心病者宜食

麻、犬肉、李、韭

脾病者宜食

大豆、猪肉、栗、藿

肺病者宜食

麦、羊肉、杏、薤

肾病者宜食

黄黍、鸡肉、桃、葱

五脏所苦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

五脏所欲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

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

用辛补之

用咸补之

用甘补之

用酸补之

用苦补之

酸泻之

甘泻之

苦泻之

辛泻之

咸泻之

五行系统

五行学说是中医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五行的生克乘侮,是中医用以分析问题、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以下是医者搜集概括的五行体系,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以便将更多的事物和现象归纳进来!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数:八,七,五,九,六;

五方:东,南,中,西,北;

五季:春,夏,长夏,秋,冬;

五气:风,暑,湿,燥,火;

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音:角,征,宫,商,羽;

五味:酸,苦,甘,辛,咸;

五臭:臊,焦,香,腥,腐;

五谷:麦,黍,稷,稻,豆;

五畜:鸡,羊,牛,马,彘;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

五神:魂,神,意,魄,志;

五液:泪,汗,涎,涕,唾;

五体:筋,脉,肉,皮,骨;

五俞:颈项,胸胁,脊,肩背,腰股;

五声:呼,笑,歌,哭,呻;

五志:怒,喜,思,悲,恐;

五毒:怒、恨、怨、恼、烦

五行对应关系表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 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

五行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下图是五行属性对应常见事物的简单关系图。

五行

方位

西方

东方

北方

南方

中央

数字

4、9

3、8

1、6

2、7

5、10

五脏

六腑

大肠

膀胱

小肠

五常

颜色

白色

天干

庚辛

甲乙

壬癸

丙丁

戊己

地支

申酉

寅卯

亥子

巳午

辰戌丑未

【五行的方位】

#2023新春庙会#东方甲乙木

南方丙丁火

西方庚申金

北方壬癸水

中间是皇土

金木水火土

道家神州五色土指什么?「金木水火土」

《禹贡》是我国最早的记载土壤地理的书,书中把土壤的颜色分为白、赤、黑、青、黄五种。堪舆界的人士常说的“五色土”、“五色佳备”等,就是指穴土有上述五种颜色的土。

五色土的说法源自五行方位。东方木,主青色;南方火,主赤色;西方金,主白色;北方水,主黑色;中央土,主黄色。

赤土。有的如朱砂,有的如桃红,有的如紫泥,有的如彤云,有的如芙蓉水映等。

白土。有的如铅粉,有的如白膏,有的如石英,有的如云母,有的如水晶等。

黄土。有的如雄黄,有的如蛋黄,有的如嫩叶,有的如藤根等。

青土。有的翠绿,有的石绿,有的苍绿,有的苹果绿等。

黑土。其色如漆,有亮光耀眼,细看其黑可分出有赤、白、黄、青这几种颜色则吉。如其黑成死灰、色泽不变者则不吉。

土色软硬不同,色彩深浅不一。

为什么会有如此鲜艳的颜色?这是因为堂局禀来龙之精,形止气蓄,水交砂卫,神气十足,交感八方山水、四季物候,天地交媾,孕育生化,阴阳冲和,而使穴土“五色皆备”。

穴土也不拘是纯一色,很多情形是几种颜色的混合,或是出现一圈一种颜色,圈圈变化。无论哪一种颜色,把它执在手中,捏成粉末,肉眼望去,均为白末。

然而,天有九道,地有九州。天有九部八纪,地有九州八柱。土壤南北有分,燥湿变化。山山不同,处处各别,五气行乎地中,穴地的土色异样。何况同一穴土,一年四季,亦无定色,故辨土不得不重在辨土质。

穴土之一

穴土之二

穴中土色,支龙比主龙的土色好看。如江南秀岭,田垅山尖,尽龙尽结的勾搭小地,穴情精的,砂弯水抱,其好头好面,穴土鲜色,细嫩而入掌纹。而大龙大脉所结,则情形会有所不同,可能质变色也变,也可能质变而色不变。

五行方位颜色

这是因为,支龙小结,脱卸多,山色润泽,土质变化不大,但穴中土色鲜嫩,十分明显;大龙大干,粗顽未尽,皮色粗老,穴中土色未必十分明显,多不好看,但土质变化大,相当奇妙。

所以,大地多以土质论穴,小地多以土色论穴。

其实,光折射才有色相,其色是土质的视觉颜色反映,土质决定土色。地理以形为上,形若不吉,不必论土,更不论色。

“同质不同色,同色不同质”,这是辨土的好办法。

观色不如观气。气是神气,土色鲜耀则有神,土色灰暗则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