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起名

昙摩尊者解签(昙摩尊者)

昙摩尊者解签(昙摩尊者)

五百罗汉介绍071—萨陀波仑尊者

诗 偈

  心智计谋夺天工,难免机尽逢途穷。

  而今正是奋发日,逆水行舟莫放松。

偈解

  即使心智聪颖,计谋过人,也难免会有计穷才尽、遭逢末路的时候。人生好比逆水行舟,如今正是奋发努力之时,否则不进则退,再难有成。

  此偈教导我们,人生处于逆境时,更应以勤奋为本,脚踏实地向前奋进。

尊者法相

  尊者法相所现为安然静坐,面如满月,双目如炬,神情诚挚专注,面容慈和,开朗含笑。

  尊者精诚修法,其哭声具有非凡力量,能驱除鬼怪,使众生病痛全消,喜笑颜开。

 五百罗汉第柒拾壹尊萨陀波仑尊者,即萨陀波伦菩萨,又作普慈菩萨、常悲菩萨、常啼菩萨,乃《大品般若经》卷二十七所说之菩萨。

  此菩萨得称为常啼者,有几种说法:或谓菩萨因见恶世之人身受贫苦老病苦恼而悲哀哭泣;或以菩萨生于无佛之世,然为利益众生,追求佛道,于空闲林中忧愁哭七日七夜,天龙鬼神遂号之为常啼;或以幼时喜啼而得名。

  尊者常以勇猛心,修般若波罗蜜之行。据《道行般若经》卷九《萨陀波伦菩萨品》载,尊者于梦中闻东方有般若波罗蜜之大法,为求法乃向东行,途经魔所乐国,为供养其师乃卖身,遂过二万里到达犍陀越国,见昙无竭菩萨而得其法。

  其中,犍陀越指北印度健驮罗,又《大毗婆沙论》编纂以前,般若流行于健驮罗地方,以此推之,尊者可能于当时从遥远之印度西方来健驮罗求般若波罗蜜之法。

  据《大智度论》卷九十六载,尊者拯救众生脱离苦海,积难苦之行以求般若波罗蜜,而被列为般若守护十六善神之一。

车过删丹:与长城为邻

古丝路的盛大辉煌虽已不再,但是我却相信曾经涌现出的文明会以一种秘密的方式传递到当地人的信念里。无论世代更替还是民族聚合变化,自然生灵几乎在所有文明背后都不可灭绝地活着……

车过删丹:与长城为邻

◇撰文、摄影 / 张晋 支持 / 草场地摄影季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

归城(Entries)

大西北,苍凉与悠远

“过黄河有一位好姑娘,俊模样,赛过了梦里的凤凰。莲花山出了个尕少年,金嗓子迷住了多情的姑娘,过龙河弹起了相思曲,抬头望,莲花山听着呢。”—某年我在河湟花儿会上听到以这样的独白起兴的歌儿。每年农历六月六,这些散落在河州湟水各地民间的古老歌谣,都会天籁般地从当地人的口中唱出……

这是我与大西北的第一次结缘。但是我确信,在西北的土地上,除了民间花儿,还有更多文化、文明的痕迹等待今人去发现并由衷地心生敬畏。与世界上任何一块土地相比,广袤的中国西部地区都堪称神奇—资源丰富,幅员辽阔,地理风貌独特,民族风情多样,人文遗迹丰富。历史上,西部曾经是我国最繁荣的地区之一,著名的“丝绸之路”、“开元盛世”、“西夏王朝”等都发生在这里。自然、社会、文化因素相结合,使西部散发着苍凉、悠远、神秘的魅力。

无名氏(Nameless Graveyard)

1887年注定是一个让人记住的年份,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在他的著作《中国》中提出了一个“东、西方联系通道”概念,从此世界的历史地理豁然明晰。这条通道即起于中国汉唐王朝首都长安,经西域以达中亚、西亚乃至欧洲、北非的古代陆上贸易通道。因大量的中国丝绸及其他丝织品多经此道西运,故李希霍芬以“丝绸之路”为其命名。“丝绸之路”在德文中作"Seidenstraβe",在英文中作"The Silk Road",从此全球大多数的人记住了这个名字。一百多年来,这一称谓早已约定俗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象征性符号。

沙坡头(Shapotou Tourist Zone)

实际上,丝绸之路不止一条,广义上的“丝绸之路”除了上述李希霍芬命名的这条路线之外,还有“海上丝绸之路”和“草原丝绸之路”,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这条由西汉张骞始为开辟的陆上通道。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中亚地区的大月氏人共同抵抗匈奴而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此后,汉朝大规模经营西域,进而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北两边开辟正规的驿道,并向西延伸到帕米尔高原以外,与中亚、西亚、南亚原有的道路衔接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丝绸之路”就此形成:它是连接亚、欧、非三个大陆的大动脉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被人们称作世界文明的摇篮的四个亚非文明古国——中国、埃及、巴比伦和印度,以及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希腊和罗马,都在“丝绸之路”通达的地区。  

而今,地处一隅的西北受中国经济剧变的影响相对较小,当地人的内心状态更容易追溯到中国哲学的伊始,即在精神层面上同“大道”契合。于是,我选取了古丝绸之路的一段来作为载体,拍摄我所领悟到的《又一季》。

罚恶(Evilness and Punishment)

亘古丝路之晕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中国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路线一般可分为三段,每一段又都可分为北中南三条线路,而在一条直线上又会形成许多条类似射线的路线。从汉唐的长安起始到敦煌的阳关,这是惯指的丝绸之路东段,亦连接了祁连山北麓从阳关到凉州(今甘肃武威)的河西走廊。商旅、驼队、僧人往来于此,并沿途播下文明的种子,人畜世代繁衍生息。这些旧时的文明痕迹今日轻易可见。而不在古丝路辐射范围之内的、今属青海的祁连山北麓,至今尚处于蛮荒状态。旧时的敦煌郡和主交通要塞隔着一段距离,避开了世代更替所带来的各种变迁,成为中原古中国和各邻邦小国的贸易交汇点。敦煌出土的“流沙坠简”,呈现了秦末汉初时期的汉简书法由古文字向今文字的转变。今天看起来略显抽象的敦煌竹简,是古丝绸之路繁盛的实证。

鸠摩罗什塔(Monk Kumarajiva's Cenotaph)

佛教也自此传向中土,这个在其发源诸国里已经式微的宗教将在中国盛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是,公元384年吕光攻破龟兹国,高僧鸠摩罗什随吕光来到凉州。因吕光并不尊崇佛徒,鸠摩罗什滞留凉州17年之久,未能弘扬佛法,其后罗什来到长安,已是70岁高龄。罗什在长安译经三百余卷,遂使“法鼓重震于阎浮,梵轮再转于天北”。今鸠摩罗什舍利塔位于武威市内的鸠摩罗什寺内。我前去鸠摩罗什寺时,看见两个年轻和尚正在做日常的拜祭,远景是居民楼房以及高耸的通讯信号塔,一时心情复杂。信仰大乘佛学的鸠摩罗什在长安常叹息:“吾若著笔作大乘阿毗昙,非迦旃延子比也。今在秦地,深识者寡,折翮于此,将何所论。”到今世,罗什仙逝后的舍利塔竟也位于深识者寡的喧闹之地。

距离张掖市不太远的黑水国遗址,系古代匈奴帝国的城邦。骁勇善战的匈奴勇士在西汉朝时,终被霍去病、卫青的精锐骑兵赶出了他们盘踞多年的河西走廊,之后带着余部远走欧亚大陆。不著文字的匈奴人在离去时,却留下了一首悲壮伤怀的歌谣:“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如今的匈奴城邦仅剩下两面高耸的残缺城墙,城中遍地瓦砾,城邦脚下不远处还住着一户人家。而城角某处有地下水渗出,周围的碎瓦片已被覆盖上一层厚厚的青苔。此景不禁让人记起保罗·策兰(Paul Celan)的句子:“霉一样绿,是忘却的家。每扇风吹的门前,你被砍头的吟游诗人变蓝色。”(《骨灰瓮之沙》孟明译)

壹捌柒(#187)

我的这组作品《又一季》,涉及了自然和生灵的诞生、成长、衰老和死亡的迹象,一季淡出,新的一季接替,如此的循环往复,推动时间的行进,正如生命必须通过新陈代谢来维持和发展一样。在《易经》的哲学体系中,变易(metamorphosis)、简易(naturality)和不易(eternity)无止境地转换,这也是中国人世界观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古丝绸之路这个样本,能容易让人感受到人间四季的流转,在“理”的层面去沟通大自然和人的兴衰枯荣。

无需终点的行走

热爱影像的法国“新小说”代表人物让-飞利浦·图森(Jean-Philippe Toussaint)在《照相机》中,这样形容他希望拍的照片:“当时我想拍一张独一无二的照片,一幅肖像或者是一幅自己的肖像,但上面没有我,也没有任何人,只是反映一种完整的赤裸裸的存在,即痛苦又单纯,没有背景,也几乎没有光线。”我去甘肃民勤县东北方的青土湖时,我确信我也拍到了类似的图像,只是照片里有日头强烈的光线。

返景(Rejuvenated Landscape)

《水经注》里记载的潴野泽,即今天的青土湖,位于凉州石羊河水系的末端,也曾碧水粼粼、水鸟争鸣,约于60年前即已完全干涸。今天目力所及尽是盐碱地和日渐肆虐的流沙,昆虫或者小型动物在流沙上留下了细巧的足迹,人总是看不见它们,它们可能出没在夜里,也或者在无人出现的白天。在这曾经的湖边,所有人都会看着想象中的湖面,很少有人看这流沙上昆虫兽类的足迹,一切完整地赤裸裸地存在,既痛苦又单纯,既纯粹又多义。人站在早已消失的此岸,望向没有彼岸的彼岸,望向身后已消失的大城。

兰波(Arthur Rimbaud)在1871年致保罗·德梅尼(Paul Demeny)的书信中写道:必须使各种感觉经历长期的、广泛的、有意识的错轨,各种形式的情爱、痛苦和疯狂,诗人才能成为一个通灵者。在我的行走中,一路有静寂无声,有林泉烟霞;有旧时文明痕迹,亦有一个通灵者需要的诸多探索。山水、村落、庙堂道观,每个季节都各不相同,甚至每一天都有微妙的变化——某个时刻,它们会呈现出特别的意义。比如“云”、“雾”,随风向、天气甚至季节而幻化出各种不同的形状,不再有恒常的形态,在不断的自身节奏的律动中,聚散无常,却终淹没在无限的时空之中。它们永远在什么地方,同时又不在任何地方,向上伸展,似乎奔向一个原始的梦境,展示出一种玄冥之态。这些形成于大自然的捉摸不透的飘忽之物,也是这一组作品中我希望呈现出来的。

惊蛰(Awakening of Hibernated)

行走不再是为抵达某个终点,实际上也没有终点;自我不再是中心,也没有中心。正是这样的方式消除了自我重要感。魏晋玄学家王弼注《道德经》第十五章,起始即写道:“冬之涉川。予然若欲度。若不欲度。其情不可得见之貌也。四邻合攻中央之主。犹然不知所趣向者也。”我尤其喜欢这个意象:一个在冬天欲渡河之人,心中犹疑不决,却端兆不可观,意趣不可见。这则意象也可以类比到17、18世纪的德国浪漫主义风景画家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的名作《海边的僧侣》。无论是冬日涉川之人还是海边的僧侣,其自我已经不再是中心,像是消除了自我重要感的魏晋名士,同“大道”契合,越名教而任自然,力求进入“无我之境”。

一季又一季

在山水、村落和庙宇之中,很多人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一如野草,不现目的。我见到寒冷冬季在山顶读着《古兰经》的蒙面人,自食其力整葺寺庙的老和尚;见到日落明朝筑造的古城,随牧羊人归家的羊群;见到草场退化的牧场上不肯离去的乌鸦,半融化的乳白湖冰里枯缩的莲藕。这些贴近地面生长的自然生灵,最后复归于大地,恰如道家所言:混然不可得而知,而万物由之以成。不知其谁之子,故先天地生。返化终始,不失其常。

一切不再是“遇见”,而是希望“看见”。美国社会学家卡罗斯·斯塔尼达(Carlos Castaneda)在《解离的真实》中记载,印第安巫士唐望(Don Juan)这样描述“看见”:“‘看见’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过程,智者据说能借此知觉到世界万物的本质;当你学会‘看见’后,事物在你每次‘看见’时都不一样,但是它又是同一件事物;当我们的眼睛‘看见’时,植物和我们是平等的,万物都是平等的。”如此的哲学观在东方哲学中也能找到它的印证,比如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大荒大漠,在物质匮乏而精神丰盈的西北,无论奔跑的动物,弥散的雾气,被水浸蚀的壁画,被翻烂的解签书,古井前的藤条,沉默如迷的松果,它们都平行地存在于过去以及现在抑或未来的时空之中,谦卑地遵循当下现实的法则,同时又直接指向“看见者”心领神会的意象。我所领悟的时空和它们本身生存的时空一旦契合,于是,这就成了一张照片。现实并不限于光鲜奇怪粗粝的外在,我更希望是一种或抽象或具象的意境。在贴着地面的具象照片之上,应该有向上伸展的如云如雾的抽象照片,这样才组成一个整体。如行踪不定的云雾升上半空后终又凝结成雨滴降落回地面,变成可触摸的实实在在的水,如此才是一个圆满的循环。

古兰经书(Mask Man Who Read The Koran)

今日的丝绸之路上,自然已不见史料中记载的战事、官道驿站、来往取经的僧侣,自波斯国来的能歌善舞的胡腾儿,曾经流行的乐器如筚篥、箜篌也渐渐淡出舞台。曾经盛况空前之地尽是断壁残垣。我无意陈列这些文明遗迹碎片,古丝路的盛大虽已不再,但是我却相信曾经涌现出的文明会以一种秘密的方式传递到当地人的信念里。无论世代更替和民族聚合变化,自然生灵几乎在所有文明背后都不可灭绝地活着。有关这一点,在敦煌的经历令我更加深信不疑。去莫高窟参观膜拜的人络绎不绝,却少有人去其附近的一座石山,我步行约6小时才到达山里头的道观,见到常年隐迹于此的两位女道士。她们每天喂岩鸟、习练书法、读经修心,她们说山里的时间很慢。稍事休息后,我爬上山顶最高处的某殿,周围是一望无际也无从记忆的空间,寂静无声。在目光触及后显示回来的,却是自然生命的本身,难以言喻的土地奇迹。一幅女道士的肖像或者一张具象的直指某个教义的物件,早已不是我所需要的。古丝绸之路本是死寂的,现在却苏醒了过来,在我眼前铺展它所有深藏的精气神,我试图去记住去拍下这个停顿的时空。“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所指的“心斋”也许就在眼下这超然的空间之中。

那个转道前往焉支山的夜里,路过删丹时已接近凌晨。借助窗外微弱的月光,尚能分辨出几公里以外的明长城,它就像一面铜镜矗立于那里,映射着古今存在过的实实在在的文明。这与长城为邻的记忆,一直敦促我去反复地行走,去完善这组作品——《又一季》。

>>> End <<<

精彩版式呈现

本文节选自《文明》2012.05期

扫描封面右下方二维码,关注《文明》杂志公众号:WENMINGZAZHI,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文明》杂志淘宝店订阅:打开淘宝app,复制链接并搜索进入店铺,即刻订阅各期文明杂志/d/file/gt/2023-10/rvk3vzu5gu0.htm 电话:010-67135553/67112221。

武汉的鼓浪屿——昙华林

说起厦门人们马上会想到鼓浪屿,因为它除了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外,更是年轻人向往的地方,是文艺和浪漫的圣地。因为这里地处大海之滨,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浓郁的文艺氛围。其实在武汉也有一个地方,她的历史底蕴和文艺程度丝毫不比鼓浪屿差,这就是被誉为"武汉的鼓浪屿一一昙华林"。

下面让我们一起沿着古街的道路,去感受这具有历史底蕴和文艺氛围的地方。

一、昙华林简介

1、昙华林的地理位置

  昙华林,位于老武昌的东北角,地处城墙内的花园山北麓与螃蟹岬(亦名城山)南麓之间,随两山并行呈东西走向。历史上的昙华林是指与戈甲营出口相连的以东地段。1946年,武昌地方当局将戈甲营出口以西的正卫街和游家巷并入统称为昙华林后,其街名一直沿袭至今。现昙华林街东起中山路,西至得胜桥,全长1200米,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武昌城扩建定型后逐渐形成的一条老街。

2、昙华林的文化氛围

  在武昌主干道中山路与友谊大道分界点的省中医院凤凰山门诊大楼傍,有一条不起眼仅有两车道的马路,这就是昙华林路。沿道路向里走一、二百米就是有名的昙华林了。沿路有几座反映过去老武昌城的铜雕,接近核心区前是新建的昙华林人文小镇。沿路可看到有昙华公书林、昙华林近代教育博物馆、仁齐医院旧址等。

昙华林素有“活的武汉近代史书”的美誉,武昌区提出建设昙华林艺术村,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园区总面积104公顷,文化底蕴丰富,分布着优秀历史建筑和遗迹52处。目前,许多知名艺术家和文化企业已入驻昙华林艺术村。

二、昙华林的历史

1、昙华林的历史

  据了解,古代明清时期,这里曾是湖北全省各县秀才下榻于此、苦心研读备考的地方,是清廷负责地方军事衙门的所在地,并有以戈甲命名的营盘。

1861年汉口开埠后,昙华林一带逐渐形成华洋杂处、比邻而居的地域特色。先后有意大利、英国、美国和瑞士的传教士在此传教、办学、施医。

受西方文化及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中国第一座公共图书馆学科在此建立;一批民主战士在此组成了湖北最早的反清反封建的革命团体。吴禄贞领导的“花园山聚会”,刘静庵领导的“日知会”,熊十力领导的“黄冈军学会”,梁耀汉领导的“群学社”相继在这里诞生。这些团体催生了一大批辛亥武昌起义的仁人志士。

2、历史名人与昙华林

  由于昙华林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自清末以来一直是名人聚集的地方。今天行走在昙华林,就如同穿越历史,是一次与历史名人的约会。

林则徐与张之洞在这里来过,踩在脚下的石板,陈独秀和老舍也曾踩过。郭沫若曾有兴致考证昙华林的由来,但繁忙的工作与爱情让他只是浅尝辄止。

在昙华林里拂着你脸面的微风,也曾拂过刘静庵、黄吉亭、胡兰亭的脸。从一条麻石小巷走进去,幽深而弯曲的,走进去,就不知道会从哪里走出来。也不知道对面低头走过的那位是不是刚才在转角里的惊鸿一瞥。

三、昙华林的传说和故事

1、昙华林名字的由来

昙华林一名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是民间传说与花有关。相传旧时昙华林居民家家户户喜爱种植昙花,聚而成林,古时花、华两字可通用,便把这条街叫昙华林了。

二是传说清时这里居民家家喜欢种花,一坛一花,自然成林,因"坛"与"昙"发音相同,加之"昙"字更具有神秘感,后来“坛”转化为“昙”,称为昙华林。

三是佛门说法昙华林一名来源于“优昙婆罗花”,为梵语Udumbara的译名。意思为灵瑞花、空气花。佛教故事中称此花为“仙间极品之花”,三千年才开一次,每当花开时,就是金轮法王(佛)出世的时候。佛经中也有“昙华”一词。而“林”,即“丛林”,指修行僧人居住的地方。

郭沫若在《洪坡曲·昙华林》一书中也认为昙华林一名的来历与佛教有关。1938年郭老在国民党政治部第三厅时,看到当年的螃蟹岬山麓上有一些残存佛教建筑,他认为昙华林一名与此有关。应该说郭沫若老先生的眼光是非常厉害的。

2013年,武昌区在建设“昙华林街区历史陈列馆”时,委托华师大严昌洪教授及几位专家编写陈列大纲。在编写过程中他们从《湖北文征》中查到清同治三年武昌府名人刘溱写的《重游昙花林小记》一文。

文中记载,昙花林为一百年寺庙,环境优美,香火旺盛,小时其父曾带他到寺庙拜见方丈。十五年后,他携儿子再访昙华林,却发现百年寺庙和贡院一起已毁于太平天国战火。故严昌洪教授推断:“昙华林”地名是因寺得名(古时花、华通用)。这和郭沫若先生的猜测刚好吻合。

三种说法中,“因寺得名”最为可信。有人曾经分析过一张1895年文华书院的老照片,其背景是螃蟹岬,只见山麓上可见残存的类似古庙的建筑。而昙华林一名在官方的清同治年《江夏县志》中也有记载:“丰备仓在县城北昙华林,道光十九年总督林则徐建。”“龙王闸在昙华林”。这是目前发现的官方最早有关昙华林地名的文献记载。

2、昙华林的故事

昙华林位于凤凰山和螃蟹岬之间,两山历史悠久,均形成于两亿多年前的燕山运动,属于同一山系。公元229年,曹操、刘备先后称帝,孙权也正寻找时机登位。手下百官中有聪慧者上书称:近日江夏城北山上有凤凰来集,呈黄龙凤凰并现的祥瑞之兆,力劝孙权登上皇位。孙权知道此时三分天下已定,于是在武昌(今鄂城)欣然登上皇帝宝座,国号“吴”,改年号“黄龙”,并取东龙西凤之说,以今得胜桥为界,东曰黄龙山,西曰凤凰山以此作为吴国的龙脉所在。黄龙山就是今天的螃蟹岬。

元末,陈友谅以武昌为国都建立大汉政权,与朱元璋争天下,大战鄱阳湖,兵败而亡。朱元璋继而领兵攻打武昌城,在螃蟹岬架炮轰蛇山,在此地留下“鼓架坡”和“炮架山”两处地名。朱元璋登基当了皇帝后,派刘伯温到武昌城查勘,发现武昌的确有王者之气,而龙脉就在螃蟹岬。为防后患,于是在修筑武昌城时城墙跨山而筑,将一部分切在城外,借此斩断龙脉,破坏武昌的王气。武昌的老百姓因此流传此段城墙“城内九分,城外一分,龙头在外”之说。

宋代,在凤凰山南麓建有州学,明清在此建有两湖贡院,昙华林南边有一条小巷“太平试馆”,明清两朝就是两湖士子赴贡院考举人的备考之地,因而凤凰山还是武昌的文脉所在。

清朝中叶,昙华林一带还是武昌佛、道文化的兴盛之地。位于螃蟹岬东段南麓的“昙华林寺”兴建于清朝初年,是一座环境幽静、香火旺盛的百年古寺,清同治年武昌府教授刘溱在《重游昙华林小纪》中描写到:刚到山麓则见“雾市绝尘,烟岚枕郭,鸟声破午,云净天高,花香压衣,石细路古。去寺半里许,微闻斋鱼发声,铜鸟啸凤,经声出幢,松阴帀地(帀音Za,遮盖的意思),早已尘氛顿释,道味默生矣。”可惜百年古寺毁于战火。

位于花园山南的“崇文律寺”是我国汉传佛教少有的大型律宗佛寺之一,创建于明朝初年,曾与武昌的宝通寺、莲溪寺、归元寺并称为武汉佛教的四大丛林。在1851年至1864年的太平天国战争中,太平军与清军激战于武汉地区,三次攻占武昌城。太平军号称信奉天主教,其它宗教一律视为异端邪说,加以摧毁,因而武昌城内,特别是昙华林一带的道观寺庙尽毁。

1862年汉口开埠后,洋人向清政府要求征地建教堂,开始当地政府不同意,城内老百姓也非常抵制,后来实在顶不住了,刚好城东北昙华林一带累经战火蹂躏,荒芜一片,于是便同意他们在昙华林购买土地修建教堂、医院、学校,随后这里便成了西方宗教的入侵武汉的集聚之地。

美国圣公会、英国伦敦会、瑞典行道会、意大利圣方济各会等国势力强大的宗教组织,都选择这里修建教堂、医院、学校,传播教义和西方文化。一时间昙华林有了“小租界”之称。像昙华林这样在一平方公里内有这么多国家的教会密集修建30余所教堂、医院、学校及慈善机构,这在全国也仅有昙华林这一处。

四、昙华林的历史建筑

昙华林历史建筑,保存最多最完好的是近代建筑。近代中国传统建筑、西式建筑、中西合璧建筑,形成了昙华林的整体建筑风貌,呈现出中西交融的特征,使中西文化交流在建筑上得到充分体现。

1、昙华林的民国建筑

民国时期中国建筑融入了西方特色,更加包容扩大,形式简约,造型典雅。是特定历史时期中外建筑艺术的缩影。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整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西方古典主义建筑、新古典主义建筑、新民族主义建筑,而这三种建筑形式也同时出现在昙华林的建筑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仁济医院和徐源泉别墅和融园(花园山牧师楼)等。

仁济医院:西式教会医院,是最早为英国基督教伦敦会慈善机构杨格非和中华基督教会创建的医院,也是近代西方医院传入武汉后保存完好的医院。医院的建筑是中西合璧式样的砖木结构,既有文艺复兴风格的廊柱,又有中国式样的下沉回廊,附楼石拱门的浮雕图案也很别致。

徐源泉别墅:该别墅位于昙华林141号(公认的徐源泉公馆坐落在武汉新洲,并非此别墅),现存三栋建筑,建造于1930年前后,甲栋为西式(法国别墅)风格双层建筑,乙栋为中式风格单层建筑,丙栋为中式砖混结构庭堂建筑,半山有琉璃瓦六角亭。三处建筑保护较好。三栋建筑皆为徐源泉当年的房产。文革前为武汉军区胜利文工团用房,现为武警医院家属住房。

花园山牧师楼:建于1920年,是瑞典主任牧师(神父)的府邸。外廊及对称式建筑风格充满了北欧风情的古朴、浪漫与典雅。如今被改造成为一间咖啡馆,冠名“融园”。这里历史的厚重气息和时代的浪漫情调融为一体,深得众多时尚雅士的青睐。

2、昙华林的欧式建筑

在昙华林除了中西结合的民国建筑外,还有许多欧式建筑。昙华林的欧式建筑以北欧建筑和哥特式宗教建筑为主。主要代表建筑有瑞典教区的北欧建筑和花园山的宗教建筑以及位于戈甲营44号的崇真堂等。

瑞典教区的北欧建筑:在凤凰山下,穿过一座中式门牌坊,一组北欧风格建筑群次第展开。5栋建筑依山就势而建,格局灵活、环境优雅,这里就是瑞典教区旧址。这些建筑基本上建于1890年,是瑞典神职人员、瑞典驻武昌领事馆(当时武昌惟一的外国领事馆)人员住宅区。

花园山天主教教区的宗教建筑:该教区为意大利、英国天主教区,位于昙华林街中部以南的花园山山顶上,是所有昙华林历史遗迹中面积最大的,同时存留建筑物最多的文物区。

目前共有四座宗教建筑物:一是位于湖北中医院内西边的嘉诺撒小教堂,建于1888年;二是1880年有意大利主教江成德设计修建的主教公署大楼;三是花园山天主堂,1891年修建,据说同武汉市上海路的天主堂为姊妹堂;四是1928年由武昌主教艾原道创设的育婴堂大楼,现为武汉市儿童福利院。

崇真堂

位于戈甲营44号,是由基督教英国伦敦会的杨格非牧师于1864年兴建的,它是外国列强在武昌建立的第一座基督教堂。1924年,该教堂经过维修保存。该教堂主体是一座平面拉丁十字形的单层哥特式建筑,可以同时容纳600人做礼拜。

崇真堂的兴建,象征着基督教(新教)传入武昌的历史开端。如今,杨格非牧师在武汉兴建的教堂除了崇真堂外,其他的都消失了,崇真堂的历史文化价值更加突出。

昙华林这条各流派建筑于此,中西文化交汇,风雨不变的百年古街,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五、昙华林的价值

1、昙华林的文物价值

昙华林具有极其珍贵的文物价值。第一:它可以看作是武汉近代文化的一个缩影,因为它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武汉开埠以来的文化历程。首先是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对武汉的渗透。1865年兴建的基督教教堂——祟真堂是武昌的第一座基督教教堂,很有文物价值。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活动、抗日战争,这里都有过不可忘记的辉煌。保护好这些文化遗址,就是珍惜历史。

第二,这是武汉三镇的个性魅力之一。昙华林的许多西洋建筑、名人别墅,还有古老的街巷,具有难以名状的美。它让人思念历史,缅怀先辈,感受传统民俗与民情的温馨。

我们应当主张将这个街区整个保护起来。做一个规划尽量地恢复原貌。将它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区、一个武汉历史博物馆、一个旅游胜地。在合适的地方可以建一些与这里有的历史名人的雕塑。

2、昙华林的文化价值

昙华林,是历史留给城市的不可多得的一宗文化遗产。

昙华林自然文化:历史上,昙华林街区有“一湖三山”之说,即北临沙湖,西靠凤凰山,怀抱花园山和螃蟹岬。现存的历史建筑大多依山而建或散布于三座山体之间,营造了自然宜人的氛围。

昙华林古城文化:武昌老城墙沿螃蟹岬山脊而建,昙华林依城墙而展,构成了独特的古城文化,螃蟹岬还有当年炮台遗迹、城墙遗迹和正卫衙门遗址。特别是帝国主义文化入侵武昌城的宗教建筑群,以及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纪念地,政要名人故居、公馆、寓所等建筑,赋予了古城文化的历史价值和具有深刻革命意义的纪念价值。

昙华林宗教文化:古代的昙华林就是因为佛教、道教的兴盛而得名。到了近代的1861年,外国宗教渗入昙华林,开始文化殖民,逐步形成了以花园山为主的意大利教区,以戈甲营为主的英国教区,以螃蟹岬为主的瑞典教区和以昙华林正街为主的美国教区。众多的教会(主要是天主教和基督教),传至昙华林,留下了具有明显“中西交融”特征的宗教建筑,是当时中国社会进程的历史见证。

昙华林教育文化:汉口开埠以来,以张之洞为首的湖北执政者在昙华林兴办新式中、小学堂达10所之多。外国教会学校也在此择地而建,包括西式医院在内达8所之多。中国学堂和西方教会学校隔街相望。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中西合璧的学校建筑,形成了以教育为特色的街区文化。

昙华林建筑文化:昙华林历史建筑,保存最多最完好的是近代建筑。近代中国传统建筑、西式建筑、中西合璧建筑,形成了昙华林的整体建筑风貌,呈现出中西交融的特征,使中西文化交流在建筑上得到充分体现。

昙华林街巷文化:大部分名人故居、公馆依山而建,民居错落,互为参差,分布于昙华林正街、戈甲营、花园山北麓和螃蟹岬南麓的建筑密集地带,见证了各阶层当时的人居环境和生活环境,反映了历史街巷的结构形态和基本骨架,形成了昙华林颇具特色的古韵街巷建筑文化。

3、昙华林的旅游价值

昙华林不仅是武汉城市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之一,也是一条静静坐落在武汉闹市中的安静小街。这里各式各样的咖啡小屋和品种繁多的特色小店,等着你进去一坐一逛。这里的小店,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装修,比如有名的鲜花饼店,独具特色的咖啡馆,创新的热干面馆等等。

昙华林一带不仅有花园,还有不少种花、卖花的人家,加上这里的文化设施和民国小镇风光和免费参观,绝对是市民、游客了解历史、放松心情的理想去处。

五百罗汉介绍071—萨陀波仑尊者

诗 偈

  心智计谋夺天工,难免机尽逢途穷。

  而今正是奋发日,逆水行舟莫放松。

偈解

  即使心智聪颖,计谋过人,也难免会有计穷才尽、遭逢末路的时候。人生好比逆水行舟,如今正是奋发努力之时,否则不进则退,再难有成。

  此偈教导我们,人生处于逆境时,更应以勤奋为本,脚踏实地向前奋进。

尊者法相

  尊者法相所现为安然静坐,面如满月,双目如炬,神情诚挚专注,面容慈和,开朗含笑。

  尊者精诚修法,其哭声具有非凡力量,能驱除鬼怪,使众生病痛全消,喜笑颜开。

 五百罗汉第柒拾壹尊萨陀波仑尊者,即萨陀波伦菩萨,又作普慈菩萨、常悲菩萨、常啼菩萨,乃《大品般若经》卷二十七所说之菩萨。

  此菩萨得称为常啼者,有几种说法:或谓菩萨因见恶世之人身受贫苦老病苦恼而悲哀哭泣;或以菩萨生于无佛之世,然为利益众生,追求佛道,于空闲林中忧愁哭七日七夜,天龙鬼神遂号之为常啼;或以幼时喜啼而得名。

  尊者常以勇猛心,修般若波罗蜜之行。据《道行般若经》卷九《萨陀波伦菩萨品》载,尊者于梦中闻东方有般若波罗蜜之大法,为求法乃向东行,途经魔所乐国,为供养其师乃卖身,遂过二万里到达犍陀越国,见昙无竭菩萨而得其法。

  其中,犍陀越指北印度健驮罗,又《大毗婆沙论》编纂以前,般若流行于健驮罗地方,以此推之,尊者可能于当时从遥远之印度西方来健驮罗求般若波罗蜜之法。

  据《大智度论》卷九十六载,尊者拯救众生脱离苦海,积难苦之行以求般若波罗蜜,而被列为般若守护十六善神之一。

强推古言真香定律:从前他誓死捍卫自己的冷艳高贵形象,后来:汪

亲们,今天来推一系列“真香定律”言情吧!

从前有一些冷艳高贵男主在女主面前努力装B,誓死捍卫自己的名节,最后却被爱情啪啪打响脸。

男主对着灯火发誓:这辈子不会爱上这种女人,后来——闪电加霹雳、激光加雷达的突袭下,一场爱情风暴洗礼后男主他彻底变了……

来,一起围观男主从“爱搭不理”到“日日打脸”的酸爽人生:

1、嫁给权臣之后 作者:五叶昙

短评:穿书来的女配处心积虑打乱女主天运命格,使她的姻缘一波三折,却间接促使大权臣男主和她结缘的故事。凤命女主,谁得到谁得天下!

原书中女主是与“太子”患难与共的爱妻,是椒房独宠的皇后。恶毒女配打乱女主命格后,男主的命格也随之改变,身世揭开——他是元后的嫡子,才是名正言顺的太子。随后男主登基为帝,然后呢……椒房独宠的皇后还是那个皇后,只是皇帝换了个而己。男主军功起家,官至兵部侍郎后面改行成内阁次辅,是个文武全才的朝廷重臣。

故事开始是女主处境艰难,不甘沦成攀附权贵的工具,硬着头皮缠上男主,企图在他后宅谋得容身之地。男主起初对女主带有偏见,误以为她勾引皇子又想勾引他。但出于某种心态,又求了圣旨让她当侧室。原以为这是一场无关情爱的权衡之计,一开始她需要庇护之人,他需要打理内宅的管事,到中期男主拼命说服自己需要个子嗣,她又不那么讨厌……世事难料,男主很快被女主吸引,从此满心满眼都只有女主一个人,至于那些给他们感情添堵的,男主简单粗暴打压。总之这是一本甜爽文,女主极品亲戚众多,但却拎得清,以大局为重。男主从权臣到太子到皇帝,典型开挂男主,宠妻狂魔。

2、侯爷的打脸日常 作者:西瓜尼姑

短评:戏精本精的狡黠女主和高冷严肃、口嫌体直男主婚后相处日常故事。一支上上签,促使身份悬殊的商女和侯爷结下良缘。一场中毒失忆事件,令这对表面夫妻在斗智斗勇中相亲相爱……

婚后相爱文。女主仗着男主中毒失忆,伪造男主曾经爱她爱的要死的过去,在生活中坑蒙拐骗、骚话连篇等各种令人捧腹大笑的手段使夫君爱上自己……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现世报很快来临——男主在一次遇险中又恢复记忆记起一切,眼看女主马上要面临谎言被戳破的大型翻车现场,男主却不急不缓,将计就计在女主骗他的基础上,配合女主演起了一场夫妻恩爱的好戏。女主骗他说什么抱抱亲亲、穿鞋、鸳鸯浴之类的,男主表示以前有的,以后也必须有!为了配合女主,男主还钻研起小皇叔……最后女主自己挖的坑,成功把自己给埋了。

这本小说剧情轻松幽默,人设活泼逗趣,男女主对手戏令人捧腹大笑,前期女主戏很多,后期男主配合女主演戏,也变成了老司机。这是一本看着欢快的解压良品,喜欢的亲不要错过!

3、重生之九五至尊 作者:哀蓝

短评:性喜华奢、喜怒无常的渣皇重生在自己早夭的嫡子身上,通过婴儿的视角发现前世相看两厌的中宫皇后身上闪光点的故事。渣皇重生在蒙面人害他(婴儿身)紧急关头,并成功解救前世早夭的皇子,使得他和皇后的感情,还有一线修补的悬念。重生后,当然是没皮没脸黏着他的皇后刷存在感啦!

婴儿的视角看后宫佳丽百态,男主的内心戏特别多。男主历经一世,意外魂穿在婴儿身上,通过在女主身边所见所闻,发现后宫绝色皆是美人蛇,怀有各种目的吸引他的注意(其中包括他信任的太后)唯有前世那个为自己而死的忠烈皇后,才是真的对自己无欲无求的那位。

小说女主从小被立为皇后,天生为皇帝而活。所以前世在男主差点丢了江山的危险之际,女主在经历母族灭门、幼子早夭的伤痛后,仍是义无反顾用性命保护了男主。有穿越女配和重生女配,穿越女配玩起宫心计串通襄王想造反,重生女配则幡然醒悟迷上女主怼渣皇。作者文笔很好,剧情逐一铺展,女主的大胸襟令人动容。这本书和风流书呆大大的《宫斗不如养条狗》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渣皇对女主怀有偏见,却魂穿到某一生命体后意外发现女主不为人知的真性情。真心推荐给亲们!

雷点:洁党慎入,渣皇重生前是真渣,重生后就是忠犬……

4、奸妃成长手册 作者:容光

短评:胡汉三型穿越女主屡败屡战、十年如一日想抱住太子金大腿的故事。小时候她悄摸摸和他套近乎被拒绝,长大后,她又悄摸摸靠近他想抱金大腿……作为被家族强塞进宫当太子妃的女主表示要想在宫斗文中活到最后,只能狠下功夫把冷冰冰的太子表哥石头心给盘圆了!

锄头用的好的汉语言文学系女博士,专撬男主这一块硬板。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男主从一开始被母族威逼利诱下心不甘情不愿立女主为太子妃,到最后心甘情愿为她守身如玉。至于女主梦中的那些美人们,男主一人单打独斗,把她们拒之门外。如此忠贞不二的男主,女主也从最初的做戏到渐渐心动……她旁观了自己的前世,以为今生能独醒在局外,却不知已然在局中。

这是一篇大甜文,文笔不苏。喜欢的亲去看看,有槽点也有爽点,男主起初非常排斥女主的身份,却无法抗拒自己想抱抱、亲亲女主的内心,最终遵从本心,抱得美人归。

5、咬定卿卿不放松 作者:顾了之

短评:聪慧美貌小县主疯狂围堵傲娇毒舌陆侍郎,由此引起一桩啼笑姻缘的故事。女主专治“爱搭不理”,只需要一个弹弓瞄准的疗程!

女主屡屡梦到前世家族覆灭的悲惨结局,为了寻求真相,她女扮男装远赴长安。却意外遇见男主妹妹前来报恩,男主毫不留情戳破她女儿身真相,看着态度不善的男主,女主的哥哥不开心了,暗地里放狗出来吓男主……男主别的都很优秀,就是怕狗。这怕狗也牵扯到男女主的一桩旧官司,女主年少时用弹弓打男主的马,害男主坠马被狗给舔了,导致男主对狗这生物有阴影……

女主很快又梦到了有关于男主前世——未来他位极人臣,深受圣人器重。原来他才是潜在的金大腿,仿佛看到未来希望的女主下定决心,踏上了没羞没臊追夫之路。然而这个长安第一黄金单身汉,除了年少有为、丰神俊朗外,还有重度强迫症(狗咬了他的一块玉玦,他也要把另一块送上搭个双)、晚期洁癖癌、还有很强的疑心病,总觉得女主对他居心不良?没错,女主对他是怀有大目的,就是抱着攻陷他的直男心的目的!

非常精彩的小说,剧情环环相扣,除了男女主感情线外,也叠加了一条朝堂权术、外寇来犯暗线,陆侍郎满腹智谋与抱负,不能仅仅是用在女主身上去计较爬床的蛇是公是母这么简单~

这本小说也是我的心头好,男主的性格超有梗,有一次和朋友逛街看到店门后的大狗,脱口而出就是一句:你的小可爱陆侍郎瑟瑟发抖。

喜欢的亲们点一波收藏,以便书荒慢慢看~听说关注我每天有不同的精彩小说推送,保证让亲们看的热血沸腾,欲罢不能,约吧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