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姻缘

匹的部首叫什么名字(匹的部首叫什么)

匹的部首叫什么名字(匹的部首叫什么)

谢-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

一、文字演变

二、姓氏读音

拼音:xiè

注音: ㄒㄧㄝˋ

繁体字: 謝

汉字结构: 左中右结构

造字法:讠

简体部首: 讠

五笔86:YTMF

五笔98:YTMF

UniCode:U+8C22

四角号码:34700

仓颉:IVHHI

GBK编码:D0BB

规范汉字编号: 2795

谢的部首笔画: 2

总笔画: 12

笔 顺: 捺折撇竖折横横横撇横竖捺

对别人的帮助或赠与表示感激:谢谢。谢仪。谢忱(谢意)。谢恩。谢意。面谢。致谢。感谢。

认错,道歉:谢过。谢罪。

推辞:谢绝。闭门谢客。

凋落,衰退:谢顶。谢世(去世)。凋谢。新陈代谢。

告诉,询问:“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逊,不如:“锦江何谢曲江池?”

古同“榭”,建在台上的房屋。

姓。

三、姓氏起源

一,传说中源于黄帝部落:“夏商周”三代之际几乎湮灭。传说中源于谢国,任姓,黄帝之后,属于以国名为氏。至周朝亡国,其地为申伯封邑,申伯后人以国名为姓氏。黄帝之后的谢姓,在“夏商周”三代之际几乎湮灭(三代之际微不见)。

二,源于炎帝部落:现代谢氏公认的始祖申伯。源于姜姓,出自炎帝后裔申伯后裔的封地谢邑,属于以国名为氏。申国王族子孙以地名为姓氏者,称谢氏,是为河南谢氏,史称谢氏正宗。现代谢氏族人绝大多尊奉申伯为得姓始祖。

三,改姓直勒氏,隋末唐初文学家谢偃(?—643年) ,本姓谢改姓直勒氏,祖孝政,为北齐散骑常侍,隋后恢复谢姓。

四,复姓谢丘氏。源于姬姓,出自周宣王封支子的封地谢水,属于以居邑为氏。西周时期,周宣王姬静曾经封支子于洛邑西南的谢水之滨 。到周平王姬宜臼东迁洛邑后,这部分族人也随之东迁至龚邱(古兖州,今山东宁阳)。为了纪念故地,周宣王的庶子将新封的龚邱地方也称作谢丘,后有一部份族人以居邑谢丘为姓氏,称谢丘氏 , 春秋鲁有谢丘章 。战国以后再也不见史料记载。

五,射、谢:通假字,在史籍《汉书》中,颜师古更认为:谢氏是射氏的一个分支。战国墨家谢子(前331-前288),又作祁射子 ,山西省太原人。东汉末,大鸿胪谢服,奉旨出征。天子以为将军出征姓谢名服不祥,将其改姓射名咸。从此谢服及其谢子登、谢援便不再姓谢而姓射了。

六,源于蒙古族汉化(有身份证区别)

源于蒙古族,出自明、清时期蒙古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清朝时期,一些蒙古部落在摆脱了厄鲁特蒙古噶尔丹汗的控制后,归附于满清政权。清政府组建了蒙古八旗。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1.蒙古族伯苏氏,源出元朝时期蒙古别速惕部后裔,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eisu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谢氏。

2陈蒙古八旗萨拉氏一支祖上萨拉·白达色,于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到辽宁丹东凤城牛庄落户,后取其名首字谐音汉字“白”为氏,萨拉·白达色的弟弟萨拉·黑达色则携眷至丹东岫岩地区落户,取汉字“谢”为氏,隶属于镶蓝旗蒙古。今后裔散居于岫岩哈达碑、偏岭、凤城大堡、石城、宽甸长甸等地。

3.巴尔虎旗蒙古中的谢京氏族,原居喀尔喀地区,因遭受厄鲁特蒙古噶尔丹族的迫害,率巴尔虎族万余人南下,游牧于今河北张家口一带。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经清廷准议,全族移驻盛京(今辽宁沈阳),其中一部分族人驻守丹东凤凰城、岫岩等地并独竖一旗,称蒙古九旗。取原姓首字谐音汉字“谢”为氏。

4.蒙古兀良合部的锡勒朱徳氏族、哈日玛赤氏族,在清朝中叶以后亦多冠汉姓为谢氏、邢氏。

七,源于满族汉化(有身份证区别)

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1.满族萨察氏,亦称沙岔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撒铲部,以姓为氏,满语为Saca Hala,汉义“头盔”,世居瓦尔喀浑春(今吉林珲春)、长白山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谢氏、隗氏、白氏、魁氏等。其中,谢氏为乾隆大帝钦赐之姓,专用于具有官身之萨察氏族人。

2.满族沙拉氏,亦称萨加拉氏,满语为Sala Hala,世居瓦尔喀(今南自长白山、图门江以北,北自黑龙江下游乌扎拉地方以南,东海岸则至俄罗斯滨海地区南部)等地,后多冠汉姓为谢氏、边氏、查氏、沙氏、程氏、山氏、白氏等。

3.满族苏拉喇氏,亦称松佳拉氏,满语为Sulara Hala,世居黑龙江流域,后多冠汉姓为谢氏、松氏等。

4.满族锡尔馨氏,亦称谢京氏,源出元朝时期女真锡尔沁部,以姓为氏,满语为Sirhin Hala,世居和托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谢氏、金氏等。

四、得姓始祖

见姓氏起源

五、人口分布

谢姓是中国第二十四位大姓,在广东、江西、湖南最有影响。谢姓人群大约占了当代人口的0.72%,即每10000个中国人中姓谢的人至少有72个,总人口大约在870万。

谢姓主要有两个来源:任姓和姜姓。传说中任姓谢氏至少已有3500年的历史了,在“夏商周”三代之际几乎湮灭。姜姓谢氏已有2800年的历史了,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金华东西谢营村,尊奉炎帝(姜姓)第六十三世申伯(西周末年)为得姓始祖。

谢姓最早活跃于河南南部。楚人灭申并迁谢姓族人于淮河上游,从此,谢姓族人开始了南迁的历程,春秋时期,谢姓已经迁到山东、湖北、湖南等地。战国时,扩展到四川和贵州并汇容到当地的少数民族。汉晋时谢姓已播迁到陕西、云南、贵州、江西、浙江等地。三国至南北朝时,谢姓家族成了天下最著名的家族之一。唐朝时,谢姓始入福建。到明朝开始进入广东,并且发展到台湾,成为东南地区的名氏大姓。

历史上谢氏的主要聚集地有唐河、南阳、永昌、会稽、下邳、九江、章陵、陈郡、阳夏、康乐、东山、梅县、大埔等。

根据2013年百家姓排名,谢姓的人口已达到1000余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79%。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江西、湖南三省,大约占谢姓总人口的36%,其次分布于河南、四川、福建、安徽、湖北、广西、台湾七省区,又集中了37%的谢姓人口。血型分布:O型占36.4%,A型占29.2%,B型占26.4%,AB型占8%,谢姓以郡望为堂号外,还有威怀、安晋、东山、宝树堂号。

谢姓拥有南洋谢氏总会、泰国谢氏宗亲总会、世界谢氏宗亲总会等宗亲会。

谢姓最早活跃于河南南部。楚人灭申并迁谢姓族人于淮河上游,从此,谢姓族人开始了南迁的历程。春秋时期,谢姓已经迁到山东、湖北、湖南等地。战国时,谢姓一支移民四川。汉晋时谢姓已播迁到陕西、云南、贵州、江西、浙江等地。三国至南北朝时,谢姓家族成了天下最著名的家族之一。唐朝时,谢姓始入福建、广东,成为东南地区的著姓。明初入台湾。由于谢姓主力早在秦汉时期已迁离北方,虽经历东晋、隋唐的北方地区战乱,但所受的伤害相对要轻。在中国历史上几次大迁移中,谢姓向南、西南和东南迁移,在南方稳定长足地发展,尤其在宋、元、明时期,谢姓在赣闽浙粤湘苏六省繁衍最盛,最终形成了今天典型的南方大姓。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谢姓大约有4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2%,排在第三十九位。谢姓第一大省是浙江,约占全国谢姓总人口的13.7%,占浙江总人口的1%。谢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河南、福建、江西、湖南和四川,这六省谢姓大约占全国谢姓总人口的73%;其次分布于安徽、广东、广西,又集中了20%。全国形成了以川湘、赣浙闽、豫皖、两广为中心的四大块谢姓聚集地,而华北地区是当时谢姓人口稀少的地区。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谢姓大约有7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85%,为明朝第二十一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谢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高得多,600年中谢姓人口纯增长率高达98%,人口净增加一倍。谢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25.4%)、福建(17.6%)和浙江(12.7%),这三省谢姓大约占谢姓总人口的55.7%;其次分布于广东(6.6%)、湖南(6.2%)、江苏(5.7%),这三省的谢姓又集中了18.5%。江西一跃成为谢姓第一大省,占江西省总人口的1.5%。东南和南方地区的谢姓在这600年中有了稳健的发展。宋、元、明期间,谢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和南方地区迁移,而四川地区谢姓人口主要向两广和湖南地区流动。全国重新形成了赣浙苏、川湘、粤闽三大块谢姓人口聚集地区,重心进一步由北向东南部转移。

当代谢姓的人口已达到864万,为全国第二十四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72%。从明朝至今600年中谢姓人口由79万增到864万,增长了11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谢姓人口的增加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这1000年中谢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厂”形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广东、江西、四川三省,大约占谢姓总人口的36%;其次分布于湖南、河南、浙江、江苏、湖北,这四省又集中了29%。广东为谢姓第一大省,占全国谢姓总人口的13.2%,占省总人口的1.5%。全国的谢姓分布以粤东为中心,向北、西、东三方向辐射,谢姓人口逐渐减少,华北和东北地区少见,西北罕见。在近600年期间,谢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很大的区别,由东南部向中原、华北有一定的回迁,向西和南部地区的回迁十分强劲,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和南方的迁移。

谢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粤琼桂、湘赣闽台、湖北大部、浙皖南部、川渝东部,谢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9%以上,有的达到2.4%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6%,居住了大约60%的谢姓人群。在云贵川大部、重庆南部、陕甘豫南部、湖北北部、安徽中部、浙江北部、上海、江苏南部、黑龙江和内蒙古北端的连接地区,谢姓在当地人群中的比例一般在0.6%--0.9%,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5%,居住了大约21%的谢姓人群。

六、家谱文献

谢家最早见于记载的家谱,是南朝人刘孝标注释《世说新语》时引用的《谢氏谱》,其中又分为《陈郡阳夏谢氏谱》和《会稽山阴谢氏谱》两种。前一种家谱在书中共引用七处,后一种引用一处。从全部引文综合分析,这两种家谱的基本内容,包括东晋时两族谢氏人员的名讳、字号、承属关系、官爵、姻娅、子女、子女婚配等等。当时的社会特别重视谱牒,不仅朝廷选官要查寻家谱,而且社会上嫁女择婿也要以家谱为据。为防止假冒,国家还专门成立有谱局,社会上也有专门编撰和研究谱牒的世家。所以谢氏最早的家谱,有可能是根据谢氏提供的资料由官府修成的,时间最早不会超过东晋建国以后。

《家乘》是记载私家之事的文字。春秋时晋国史书名《乘》,后因称史籍为史乘。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撰有日记体《宜州家乘》,后人撰修家谱,袭用“家乘”之名,意为家族之史。谱牒是记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书籍,有专记帝王诸侯世系的,也有记载一姓一族世系及重要人物事迹的,后者又称“族谱”“宗谱”“家谱”或“家乘”。魏晋南北朝时特重门第,官方选用人才必须考察谱牒,因此,撰修族谱之风盛行,隋代以后虽然施行科举制度,通过考试取仕,但直至明清时期,许多家族仍编修族谱。族谱主要内容有姓氏起源、播迁、分支始祖、世代相传的统系、辈字、祠堂、祖茔、族规等,正文前有序和凡例。

《世说新语》所引用的《谢氏谱》,大概出自当时的官谱。至于《隋书·经籍志》中收录的《谢氏谱》十卷,则是另外一种性质的家谱,即可能出自谢氏族人之手。但遗憾的是今天已经无法看到了。

目前所见谢氏最早的一部完整家谱,是宋朝人汪藻根据《世说新语》和魏晋南北朝及隋朝史书编辑的《世说·陈郡阳夏谢氏谱》。全谱包括世系表、正文、别族、人名考补四个部分,收录三国至隋陈郡谢氏94人,附录会稽谢氏4人。这部家谱的现存最早刊本,藏于日本,与宋本《世说新语》汪藻《叙录》放在一起,近年曾以珂锣版影印的形式与《世说新语》联合刊布发表。

在谢姓人及其编修的家谱中,都称炎帝为太始祖,申伯为一始祖,并说他是炎帝的六十三代孙,在周宣王五年(前823年)因功被封于申国谢邑。子孙别姜为谢,以地为氏。这样,就用一条血缘纽带把炎帝和申伯联系在了一起,同时还确定了申伯受封的确切时间,不过,仅就这一时间而言,历史上还有不同的记载。明确记载申伯受封时间的书籍是《竹书纪年》,这本书原是一本在西晋太康二年(281年)从魏安厘王墓中发掘出来的书籍,记夏商以来至魏哀王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但它的原书在宋代以前已经亡佚,今天所能看到的除几种辑本外,还有一种是由明朝人伪造、假称是南朝人沈约编定的《竹书纪年》。属于辑本者一般还能遵循历史的原貌,不擅自改写或添加原文;伪造者不仅全部抄袭他书,而且还随意添文去字,望文生意,甚至加注日期。说申伯在宣王某年确切受封者便出自这本伪造的书中,全文是“宣王……七年,王赐申伯命”,而前者对此事只字未提。这种确切的受封日期与前述受封时间虽有两年之差,但也大约是其说的根据,当然也不否认可能是另有所据。至于谢姓有关家谱明确记载申伯受封时间的做法的初衷,大约也不外乎为了解开人们心中可能存在的疑问,使人有一种确切无疑的历史感,同时也使之树立一种以祖宗为荣的自豪感。另外,大约也正是由于这一缘故,谢姓人还编定了自己传说中的世系,并在这一世系中确定了自己列祖列宗的姓名,以及他们的事迹、婚配、子女、迁徙、寿夭、在位时间等情况,使我们从另一方面看到了他们在后人心目中的位置。

关于谢姓传说中祖先的名字和世系,不少家谱都有记载,其间虽存在一些差别但大同小异。

八世祖考榆罔公,在位55年。蚩尤作乱,禅位黄帝,降为侯。妣伊耆氏,子帝柱。

九世祖考帝柱公,因父降为列侯,分封丁洛,世袭其职。妣伊耆氏,子庆甲。

十世祖考庆甲公,妣陈张氏,一作陈绛氏,子戏。

十一世祖考戏公,妣有邰氏,子器。

十二世祖考器公,妣风氏,子祝融。

十三世祖考祝融公,相黄帝而治天下,辩乎南方。妣挚氏,子垂。

十四世祖考垂公,妣蜀山氏,子伯益、伯夷。

十五世祖考伯益公,舜命为虞,佐禹治水有功,禹崩以天下授之,公不受,乃避居箕山之阳。妣虞氏,一作有娥氏,子若木。

十六世祖考若木公,妣石费氏,子费昌。

十七世祖考费昌公,妣祝绛氏,子房。

十八世祖考房公,妣视山氏,一作蜀山氏,子仁昌。

十九世祖考仁昌公,一作仁公。妣有娥氏,一作娥氏,子天英。

二十世祖考天英公,妣蜀山氏,子硅。

二十一世祖考硅公,妣扈氏,一作有扈氏,子敏。

二十二世祖考敏公,妣嫩訾氏,一作(女取)紫氏,子豹。

二十三世祖考豹公,妣鬼方氏,子谦。

二十四世祖考谦公,妣有扈氏,一作扈氏,子澄。

二十五世祖考澄公,妣挚氏,子晔。

二十六世祖考晔公,妣风氏,子宇。

二十七世祖考宇公,妣己氏,子清。

二十八世祖考清公,妣伊耆氏,子宝。

二十九世祖考宝公,妣鬼方氏,子宽。

三十世祖考宽公,妣有娥氏,一作娥氏,子典。

三十一世祖考典公,一作兴公。妣有娇氏,一作蟜子明。

三十二世祖考明公,妣有娇氏,一作蟜氏,子车。

三十三世祖考车公,妣宝惠氏、一作实费氏,子能。

三十四世祖考能公,妣蜀山氏,子宏。

三十五世祖考宏公,妣宝惠氏,一作实费氏,子瑞。

三十六世祖考瑞公,妣风氏,子倚。

三十七世祖考倚公,妣宝惠氏,一作实费氏,子拜。

三十八世祖考拜公,妣有娥氏,一作娥氏,子世长。

三十九世祖考世长公,妣景仆氏,子恭。

四十世祖考恭公,妣鬼方氏,子祥若。

四十一世祖考祥若公,妣有邰氏,一作邵氏,子范。

四十二世祖考范公,妣陈绛氏,子箨。

四十三世祖考箨公,妣有娇氏,一作娇氏,子安世。

四十四世祖考安世公,妣伊耆氏,子忠贞。

四十五世祖考忠贞公,妣挚氏,子绍良。

四十六世祖考绍良公,妣风氏,子庵年。

四十七世祖考庵年公,妣蜀山氏,子卿。

四十八世祖考卿公,妣景仆氏,子(讠合艹)。

四十九世祖考(讠合艹)公,妣风氏,子彦。五十世祖考彦公,妣姬氏、鬼方氏,子绥章、筠生绥章,一作绂章。

五十一世祖考筠生公,一作虺筠公。妣姬氏,子吕尚。

五十二世祖考吕尚公,字子牙,号飞熊,一称姜太公。年八十遇周文王,相武王而治天下,周尊为师尚父,封齐侯,子孙世袭。妣马氏,子丁、王、年、彦、柯、绍、骆、铎、青、易、尚、其、佐。

五十三世祖考佐公,封于申。妣景仆氏,子汲。

五十四世祖考汲公,妣有扈氏,一作扈氏,子陵高。

五十五世祖考陵高公,妣姬氏,子嵩。

五十六世祖考嵩公,妣温氏,子谋。

五十七世祖考谋公,一作某公。妣顾氏,子成。

五十八世祖考成公,妣马氏,子胡。

五十九世祖考胡公,妣温氏,子献。

六十世祖考献公,妣有施氏,子宁。

六十一世祖考宁公,妣顾氏,子恩。

六十二世祖考恩公,字宏道,妣孟氏女适周厉王。子诚、申甫。

六十三世祖诚公,号申伯。辅宣王中兴,宣王赐封于谢,子孙因以为氏,遂为谢氏受姓始祖。妣王、高、张氏,子弘、猛。

全国·谢氏族谱十卷 (清)谢蓉峰 谢立甫修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刊本 十册南开大学 注:明正统始修,此为十修。该族散居于江苏如皋、金坛,河北通县等地

全国·谢氏通谱 (民国)谢炳灵主修 谢绍事编修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宝树堂重刻本广西图(存三十册)注:谱记湘桂沿边谢氏宗人

全国·谢子春后裔谱系□□卷四川遂宁一派出所(存二卷)注:该族散居于湖北、四川等地 辽宁·谢氏谱册一卷谢怀贤纂辽宁本溪小市镇谢家岁子村

各地家谱略。

七、郡望堂号

郡望

《徐孝穆集笺注》六卷(陈徐陵撰、清朝吴兆宜注)记载了魏晋南北朝以来谢氏家族的十二大郡望:

汉晋以来,谢氏见于史册者以陈郡、会稽为盛,陈郡本支载在《陈国阳夏谢氏谱》,会稽山阴则亦难谱,仅就知者谱也。夷吾为山阴之始,盖山阴之祖。其后则有谭、赞、渊、厷、煚、承、崇、斐、秀等俱仕吴;端、风、奉、聘、輶、胜、沉、敷(隐)等俱仕晋,;达仕梁而歧、峤仕陈。两族以外可见者尚有:一曰南阳,则有宛与章陵,宛有景仕吴,章陵有该仕汉。二曰冯翊,盖北地扶风一族也,扶风有谢服,汉末为为将,改为射咸,其子孙则有坚、援仕蜀。三曰下邳则有安仕汉,四曰汝南则有甄、廉、季孝俱仕汉,五曰东郡则有弼仕汉,六曰彭城则有慈仕吴,七曰九江则有曼卿善毛诗仕汉,八曰庐江有奇仕魏,九曰牂牁则有暹仕汉,十曰敦煌则有艾仕前凉。

堂号

谢姓以郡望为堂号外,还有威怀、安晋、东山、宝树堂号。“威怀”和“安晋”的堂号出自东晋名臣谢安,谢安名望很高,才气超人。桓温梦想篡位,扣押谢安,要求他合作,谢安坚决不屈服。桓温失败后,皇上拜谢安为尚书仆射,淝水之战,谢安与其侄子谢玄以少用多,击溃苻坚大军,使晋朝转危为安。谢安的忠诚和威风使朝廷上下、外国邦联都敬佩他、怀念他、惧怕他。这就是“威怀”和“安晋”堂号的来历。

陈留堂

是谢姓最早发祥地,也就是现在河南省陈留县。

会稽堂

是谢姓在东晋时期的根所地,也是秦朝的郡名,包括江苏省东部和浙江省西部。

东山堂

东山位于浙江省上虞县之西南,在晋室谢安末出任征讨大都督前隐居所在地,山上尚有蔷薇洞、池屐池等遗迹。另在浙江临安之西 ,及江苏省江宁之北各有 一座东山,当谢安征讨玁狁建功后,曾在江宁之东山修建别邸,迄今江宁东山山顶仍有一寺庙古迹,寺中祀奉为谢安遗像。

宝树堂

晋朝孝武帝驾临谢安官邸,见其庭园中有 一株雄传大树,长得青翠茂盛,当时孝武帝指着大树对谢安言道:“此乃谢家之宝树。”谢氏以“宝树”为堂号,由来在此。《晋书·谢玄传》:“与从兄朗俱为叔父安所器重,安尝戒约子侄,因曰: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玄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后来唐代文人王勃撰《滕王阁序》,文中就有“非谢家之宝树”之句。

八、字辈排行

福建闽侯谢氏字辈:“喜添元世一文廷国君兆仲仕日向”。

福建惠安谢氏字辈:“昆肇文思仕居建承宗定士邦英谨希顺志兴发庆友双和平济世忠孝传家”。

福建宁化谢氏字辈:“文得子宗宇乔宸祥宪朝显世贤逢良士应时起荣华望日崇”。

福建漳浦谢氏字辈:“恩庆为良才东山久万锦文锡世道永汝时孔敏达宝树成瑞连江左声名远南邦德泽长还基承继绍百代盛流芳”。

福建邵武谢氏字辈:士尚崇先志,明英敬祖扬,诗书言宝泽,忠义友文芳

台湾叠山公派谢氏字辈:“奠贤益朴友振腾天福文亭凤日朝阳锦龙从清云上致立久光科甲仕鸿恩”。

台湾兴公谢氏字辈:“弘开景运长韶文祖德光贝振蜚声烈燮世有书香”。

台湾宏献公派谢氏字辈:“承继南邦曾孙恢祖德栽植宝树兰桂发天香”。

湖南宁新谢氏字辈:“光昌兴宗德富贵古流传”。

湖南澧县谢氏字辈:“合立新派:上绍祖先志,代承圣朝光,家传正学体,盈庭庆隆昌;

续 派:福寿长生乐,诗书永世香,修身全孝道,华国有文章”。

湖北枣阳谢氏字辈:“立修怀德远伦正泽会长学典定中道运开永克昌”。

湖北随州谢氏字辈:“懋修伦常昭训万纪兰玉长荣贤才济美诗书流传家泽永远”。

湖北武汉谢氏字辈:“贵启东朝,君臣春永;支致仕亭,道德仁文;洪华玉印,正大光明”。

河南光山、新县、罗山、息县、固始、商城一带谢氏字辈:“中耐成联芳绍复焕其章汝克昭明德慎守尔彝常雍熙延祖宪启迪寿炽昌国家资屏翰勋名耀前光”。

河南谢氏一支字辈:“两本洪洞绵世泽东迁永邑振家声”。

四川荣县谢氏字辈:“永世仁德茂久远益传芳敏达英才显琼琳佩玉堂”。

四川岳池谢氏字辈:“天国朝嘉有永茂芳平治世泽钟灵运宽仁德义长玉树延先绪荣华万代昌”。

广东谢氏一支字辈:“士崇文学道德才华曰圣维彦汝克绍嘉应元启裔宏宗世遐”。

广东新会周郡谢氏字辈:“学修明新善 期立德功言 壮行赞以育 子孙奕世传”

广东新会贤溪谢氏字辈:“孔兴圣裔,周国贤相,芝兰玉树,奕世荣昌”。

广东连平陂头谢氏字辈:“复延丕泰景,远绍恩泽弘,廷兰蕃衍运,玉树奕世芳。垂统宗恭大,贻谋祖德长,鸿猷光晋代,俊业焕绵扬。文明家必茂,福寿冠华章,立志乾振盛,国思全荣昌”。

江西弋东谢氏字辈:“余烈暖林野众芳揖兰荪德晖映岩足胜赏延高原远水昭匹练因晴见吴门器有成形用功资造化元”。

广西横县谢氏字辈:“宏植基绪锡履南邦根本孔固技业蕃昌培成宝树蔚为栋梁文经武纬家国之光克承前烈长发其祥”。

江浙长江一带建宁迁来谢氏字辈:“希君永应日晋朝家风振明世祖泽长人才常蔚起仕绩庆繁昌。”

陕西谢氏一支字辈:“鼎世有元玉曰仁裕俊英克贤承先德宏业绍凤鸣经国继永盛成家道益明懋才开景远启秀庆隆平”。

谢氏一支字辈:“良士先学书英家善治铸维国建成安春唤俊柏树忠义传芳远民勇全新富守本庆振兴荣华顺天孚”。

重庆巴县谢氏(始祖谢锡瓒,乾隆年间广东兴宁迁往重庆巴县):日吉锡朝开,定仕国家才。宝树增辉远,鼎盛列三台。祖德宗功大,先芬福荫长。诗书传美业,孝友重伦常。仁义礼智信,诚正守天良。修齐达平治,体用全宏纲。本厚华益茂,源清流自芳。各贤继泰运,昭代发祥光。龙兴同凤举,玉润连金相。经文谋进化,耀武庆安邦。群民思惠泽,勋献易明扬。富贵声荣显,康乐永寿昌。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谢氏:本支祖挥公之先由金陵迁镇江丹徒,自镇江分支:一迁河南南阳,一行山东单县,一还金陵;指挥公明成祖时获驾北来,遂家于曹。

山东菏泽曹县谢氏一支字辈:钜铭锡钊锦桂桐树松桢济淇激潍海炳炼焕炘烽 坤坊培圾增 取于金木水火土。

山东菏泽曹县安才楼谢氏一支字辈:京周颂良翰,江甸纪成功;霖沛东山雨,成扬西夏风。

九、姓氏名人

谢夷吾,东汉,会稽山阴,大臣

谢鲲,晋朝,281~323,名士,谢安之伯父

谢尚,东晋,308~357,名将,谢鲲之子,谢安从兄

谢安,320~385,名臣,淝水之战运筹帷幄者

谢万,?~361,名士,谢安之弟

谢玄,东晋,343~388,名将,淝水之战前线作战者,谢安之侄

谢道韫,东晋,349~409,女诗人,谢安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王凝之之妻

谢琰,352~400,名将,谢安次子

谢灵运,南朝,385~433,文学家,谢玄之孙

谢惠连,南朝,407~433,文学家,谢灵运之从弟

谢庄,南朝宋,421~466,陈郡阳夏,大臣、文学家。曾官至吏部尚书,谢弘微儿子,大谢的族侄

谢朓,464~499,名士

谢赫,南朝齐梁间,479~502,画家、绘画理论家,善作风俗画、人物画,著有《古画品录》,为中国最古的绘画论著

谢映登,隋朝,瓦岗军领袖

谢深甫,南宋,1139~1204,台州临海,大臣。历官知参知政事、右丞相,封鲁国公,理宗皇后谢道清为其孙女

谢迁,明朝,1449~1531,大臣。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和刘健、李东阳并称余姚三“阁老”。

谢清高,清朝,1765~1821,嘉应州,航海旅游家。有中国的马可波罗之称,著《海录》

谢子远,汀州,将领

谢声鹤,著《雪溪诗集》

谢颖苏,1811~1864,著《北溪剩稿》

谢琯樵,1811~1864,书画家

谢浣湘,1801~1871,女诗画作家,著《谢浣湘诗存》

谢庸,1832-1900,中新友好协会会长。著《赤竹坪诗集》

谢觉哉,1883~1971,湖南宁乡,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司法制度奠基人

谢侠逊,1888~1988,腾蛟凤巢

谢珂,1892~1974,河北徐水,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第五集团军参谋长

谢婉莹,冰心,1900~1999,祖籍湖北咸宁,现代文学巨匠。

谢升标,1903~1938,浙江临海,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苏浙皖边区游击司令

以上资料为荀卿庠在网络收集整理,为宣传国学蒙学教材识字为主,了解家族历史为辅,更多资料、更多姓氏在收集中,欢迎建议与留言……

偏旁部首怎么读

偏旁部首很多本身就是独立的字,有自己的读音,只不过现在不当字用了。

一画

丨:读“竖”(shù),就是我们最常读的音;读“一”(yī),横过来了,是姓氏;读“衮”(gǔn),意为上下相通,引而上行(从上往下写);读“退”(tuì),此时从下往上写,引而下行。

亅:读(jué),这个部首《现代汉语词典》没有了。意思是鱼钩上的倒须钩。

乛:读(yǐ),同“乙”,《现代汉语词典》中这个部首包括了“乙”“乚”“⺄”和“勹(无撇)”这些偏旁。

一:读(yī)。丿:读(piě),古同“撇”字。乚:读(háo),古同“毫”;(yǐ),古同“乙”。

⺄:读(yǐ),同“乙”部,俗称“横折斜钩”或“横斜钩”。

二画

冫:读(bīng)古同“冰”,俗称“两点水”。刂:读(dāo),同“刀”,俗称“立刀儿”。

勹:读(bāo),古同“包”,裹也。其义由“包”表示。

匚:读(fāng),受物之器,部首读三框或区字框。匸:读(xì),掩藏。由于二者非常接近,中国大陆和韩国将“匸”并入“匚”;日本仅常用汉字合并,如区、医、匿等,不常用的如匾、匼等仍然用“匸”部。

阝:读(fǔ),同“阜”。用作偏旁。俗称“左耳刀旁”,又称“左包耳”。做右耳刀旁本是邑字,简化后变成了右耳刀,

丷:读(bā),古同“八”。卩:读(jié),古同“节”,俗称“硬耳刀”。

冂:读(jiōng) ,城外,郊外,野外。冖:读(mì),古同“幂”,覆盖。

凵:读(kǎn),古同“坎”;(qiǎn),张口。

亻:读(rén),同“人”,俗称“单人旁”“单立人儿”。

厶:

亠:读(tóu)。⺈:读(xiàng),会意字,表示人站在山崖上,很高。

⺋:读(jié)。㐅:读(wǔ),古同“五”。冖:读(mì),古同“幂”,覆盖。

三画

艹:读(cǎo),同“草”,俗称“草头”或“草字头”。

彳:读(chì),小篆象“行”,象纵横相交的十字路,俗称“双立人儿”“双人旁”。

巛:读(chuān),古同“川”;读(shùn),同古文“鬊”字。

辶:读(chuò),源于“辵”(chuò),俗称“走之底”,简称“走之儿”。

廾:读(gǒng),意为两手捧物,即今“拱”字。弋:读(yì),本义是小木桩。

彐:读(jì)或(xuě),彐本作彑,豕之头;曾作“雪”的第二批简化字,于1986年停用。

彑:读(jì)。宀:读(mián),意为房屋,引申为覆盖,俗称“宝盖儿”或“宝盖儿头”。

犭:读(quǎn),同“犬”,俗称“反犬旁”“犬字旁”。

彡:读(shān),须毛和画饰的花纹;(xiǎn),毛长。

饣:读(shí),同“食”。扌:读(shǒu),同“手”,俗称“提手儿旁”。

氵:读(shuǐ),同“水”,俗称“三点水儿”。幺:读(yāo)。

纟:读(sī),同“糸”,俗称“绞丝儿旁”“乱绞丝儿”。

兀:读(wù),高而上平,高高突起;形容山秃。泛指秃;读(wū)〔兀秃〕也作兀突。水不凉也不热。

忄:读(xīn),同“心”,俗称“竖心旁”,简称“竖心儿”。

尢:读(wāng),同“尪”;读(yóu),同“尤”,姓。

夂:读(zhǐ),意为从后至;读(zhōng),古同“终”。

廴:读(yǐn),古同“引”,开弓;长行。读(yìn),延。俗称 \"建字底\",简称“建之儿”。

⺌:读(guāng),俗称“小字头”。䒑:读(cǎo),繁体为“艸”。

四画

灬:读(huǒ),古同“火“;读(biāo),烈火。俗称“四点底”。

卝:读(kuàng),古同“矿”;读(guàn),古代儿童将头发束成两角的样子。

旡:读(jì),通炁(qì),打嗝儿。耂:读(lǎo),同“老”。

肀:读(yù),古同“聿”。牜:读(niú),同“牛”。

爿:读(pán),劈成片的竹木等。田地一片叫一爿;商店、工厂等一家叫一爿。

攴:读(pū),轻轻地击打;古同“扑”,戒尺。

攵:读(pū),古同“攴”。礻:读(shì),同“示”,俗称“示补旁”"示补儿"。

殳:读(shū),古代兵器,多用竹或木制成,有棱无刃;姓。

尣:读(wāng),同“尪”,中医指脚跛或胸背弯曲等。

爻:读(yáo),《周易》卦的长短横道。

爫:读(zhǎo),俗称“采字头”;读(zhuǎ),同“爪”。

⺗:读(xīn),“⺗”即“心”的变形。⺳:读(hǎn)。

五画

癶:读(bō),两足分张相背,行走不顺。歺:读(è),同“歹”。

疒:读(nè),倚,靠着;病。罒:(wǎng):同“网”。

疋:读(pǐ),同“匹”;读(yǎ),古同“雅”;读(shū),脚。

衤:读(yī),同“衣”,俗称“衣补旁”"衣补儿"。

六画

耒:读(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像木叉;古代农具耒耜上的木柄。

缶:读(fǒu),古代一种大肚子小口儿的瓦器;古代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

虍:读(hū),虎皮上的斑纹。覀:读(yà),同“襾”。

聿:读(yù),用在句首或句中,起顺承作用。

糸:读(mì),细丝;幺;微小;量词,丝的二分之一。读(sī),古同“丝”。

糹:读(sī),通“丝”和“糸 ”(mì)

⺶:读(yáng)。

七画

镸:读(cháng),古同“長”。辵:读(chuò),乍行乍止、走走停停。

豕:读(shǐ),猪。豸:读(zhì),本指长脊兽,如猫、虎之类。引申为无脚的虫,体多长。读(zhà)。豬、貓,繁体字明显不是一类,简化以后类型统一了,还变成犬类了。

八画

隹:读(zhuī),短尾鸟的总称;柘实;读(cuī),〔畏(wèi)隹〕,古同“巍崔”,高峻;(wéi)古同“惟”,助词,用于句首,表发端。

十画

髟:读(biāo),毛发下垂的样子。鬯:(chàng),古代祭祀用的酒;古又同“畅”。

鬥:读(dòu),“斗”的繁体字。鬲:(gé),鬲津(Géjīn),古水名,在今河北、山东;胶鬲(Jiāogé),殷末周初人。读(lì),古代炊具,样子像鼎,足部中空。

十一画

鹵:读(lǔ),见“卤”。

十二画

黽:读(mǐn),努力,勉力;读(měng),蛙的一种,姓;读(miǎn),〔黾池〕古县名,或作“渑池”,战国时县名(今河南省渑池县西);读(méng),〔黾塞〕战国时要塞名,又称“黾阨”“黾隘”,(今河南省信阳市西南平靖关)。

黹:读(zhǐ),做针线;刺绣。

齊:读(qí);读(zhāi),莊重;嚴肅恭敬;古人在祭祀或其他典禮前整潔身心,以示莊敬;古人祭祀或典禮所居的宮室,所用的器物。

十五画

龠:读(yuè),古代容量单位,一龠等于半合(gě);古代一种乐器,形状像箫。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字词

识字1《春夏秋冬》

Chūn 春(春天)(春风)(春雨)(春节) dōnɡ冬(冬瓜)(冬天)(冬日)(立冬)

fēnɡ 风 (春风)(大风)(风车)(秋风) xuě雪(风雪)(下雪)(雪花)(雪地)

huā花 (开花)(花草)(花朵)(花生)

fēi飞 (飞鸟)(飞入)rù入 (出入)(入口)(入门)(飞入)

识字2《姓氏歌》

xìnɡ姓 (姓名)(姓氏)(百姓)(姓李)shén什 (什么)(为什么)

shí什 (什果)(家什)me么 (什么)(这么)(那么)(多么)

shuānɡ双(双人)(双目)(双手)(一双)ɡuó国 (中国)(外国)(国外)(国家)

wánɡ王 (王国)(王子)(大王)fānɡa方 (方向)(地方)(东方)(西方)

识字3《小青蛙》

qīnɡ青 (青天)(青色)(青山)(青蛙)qīnɡ清 (清水)(清白)(清除)(清香)

qì气 (气球)(生气)(力气)(天气)qínɡ晴 (晴天)(晴空)(晴朗)

qínɡ情(热情)(友情)(心情)(同情)qǐnɡ请 (请问)(请进)(请安)(请人)

shēnɡ生 (生日)(生长)(学生)(生气)

识字4《猜字谜》

zì字 (汉字)(文字)(写字)(字体)zuǒ左 (左右)(左手)(左边)

yòu右 (左右)(右手)(右方)(向右)hónɡ红 (红色)(红花)(火红)(红日)

shí时 (时间)(小时)(平时)(古时)dònɡ动 (动画)(动用)(行动)(动人)

wàn万 (千万)(万一)

课文1《吃水不忘挖井人》

chī吃 (吃饭)(口吃)(小吃)(吃力)jiào叫(叫声)(喊叫)(惊叫)(鸣叫)

zhǔ主 (主动)(地主)(主人)(公主)jiānɡ江 (长江)(江河)(江水)(江南)

zhù住 (住手)(住房)(住口)(捉住)méi没 (没有)(没门)(没人)

yǐ以 (以后)(以为)(以前)(可以)

课文2《我多想去看看》

huì会 (开会)(学会)(晚会)(会议)zǒu走 (行走)(走路)(赶走)(走步)

běi北 (北京)(北风)(北方)(北边)jīnɡ京 (京都)(北京)(南京)(东京)

mén门 (关门)(后门)(专门)(快门)ɡuǎnɡ广(广大)(广告)(广义)(广东)

课文3《一个接一个》

ɡuò过 (过年)(过去)(过失)(过问)ɡè各 (各位)(各地)(各个)(各处)

zhǒnɡ种(种子)(花种)(菜种)(种类)zhònɡ种 (种花)(种植)

yànɡ样(样子)(各种各样)(一样)(多样)huǒ伙(伙伴)(大伙)(伙计)

bàn伴 (伙伴)(同伴)(老伴)(伴唱)zhè这 (这里)(这个)(这样)(这天)

课文4《四个太阳》

tài太(太阳)(太平)(太子)(太空)yánɡ阳 (阳光)(太阳)(夕阳)(阳台)

xiào校 (学校)(母校)(校长)(校园)jīn金 (金子)(金色)(金秋)(金鱼)

qiū秋 (秋天)(秋风)(秋千)(中秋)yīn因 (因为)(因果)(原因)(起因)

wèi为 (因为)(为了)(为什么)wéi为 (以为)(认为)(为人)(行为)

课文5《小公鸡和小鸭子》

tā他 (他人)(他们)(他日)(其他)hé河 (河水)(河马)(小河)(天河)

shuō说 (说话)(说明)(听说)(小说)yě也(也好)(也是)(也许)

dì地(大地)(地方)(地点)(草地)(土地)tīnɡ听(听见)(听力(听说)(动听)ɡē哥 (大哥)(哥哥)(表哥)

课文6《树和喜鹊》

dān单 (单方)(单位)(单独)(名单)jū居 (居住)(居士)(居心)(故居)

zhāo招 (招手)(招生)(招工)(绝招)hū呼 (招呼)(欢呼)(呼叫)(呼号)

kuài快 (快乐)(快车)(快门)(快活)

lè乐 (快乐)(安乐)(乐园)(可乐)yuè乐 (音乐)(乐队)(民乐)(乐手)

课文7《怎么都快乐》

wán玩 (玩笑)(好玩)(玩具)(把玩)hěn很 (很好)(很多)(很高)(很美)

dānɡ当 (当时)(当下)(相当)(应当)yīn音 (口音)(音乐)(音色)(声音)

jiǎnɡ讲 (讲学)(讲话)(讲台)(讲清)xínɡ行(行人)(行走)(出行)(不行)

xǔ许 (许多)(也许)(不许)(许可)

课文8《静夜思》

sī思 (思乡)(相思)(思想)(思念)chuánɡ床(床头)(病床)(车床)(河床)

qián前(前面)(目前)(从前)(以前)ɡuānɡ光(阳光)(火光)(灯光)(月光)

dī低 (低头)(低下)(高低)ɡù故 (故人)(故土)(故乡)(故书)

xiānɡ乡 (乡亲)(故乡)(乡土)(乡村)

课文9《夜色》

sè色 (月色)(红色)(夜色)(景色)wài外 (外国)(见外)(外面)(外公)

kàn看 (看见)(观看)(看书)(看中)bà爸 (爸爸)

wǎn晚 (早晚)(晚上)(晚会)(今晚)

xiào笑 (笑话)(说笑)(可笑)(冷笑)zài再 (再见)(再次)(再会)(再三)

课文10《端午粽》

wǔ午 (中午)(下午)(午时)(午间)jié节 (节日)(节目)(关节)(时节)

yè叶 (叶子)(树叶)(落叶)(叶片)mǐ米 (大米)(香米)(千米)(分米)

zhēn真 (认真)(真是)(真实)(真相)fēn分 (分开)(分子)(时分)(分外)

dòu豆 (大豆)(豆角)(土豆)(豆干)

课文11《彩虹》

nà那 (那么)(那个)(那些)(那儿)

zhe着 (走着)(看着)zháo着 (着火)(着迷)

dào到 (看到)(到处)(得到)(到时)ɡāo高 (高大)(高远)(跳高)(升高)

xìnɡ兴 (高兴)(兴高采烈)qiān千 (千万)(千克)(秋千)(千金)

chénɡ成 (成为)(成功)(当成)(成语)

识字5《动物儿歌》

jiān间 (时间)(中间)(包间)

mí迷 (迷人)(迷失)(迷路)(着迷)zào造 (造句)(打造)(创造)

yùn运 (运动)(运气)(好运)chí池 (水池)(池子)(池鱼)

huān欢 (欢乐)(欢笑)(欢心)(欢快)wǎnɡ网 (上网)(入网)(网络)

识字6《古对今》

ɡǔ古 (古今)(古人)(古老)(远古)liánɡ凉 (凉水)(清凉)(凉气)(秋凉)

xì细 (细心)(细雨)(仔细)(明细)xī夕 (夕阳)(前夕)(七夕)(除夕)

lǐ李 (李子)(桃李)(行李)(小李)

yǔ语 (语文)(语言)(语气)(口语)xiānɡ香 (香水)(花香)(香气)(清香)

识字7《操场上》

dǎ打 (打工)(打点)(打开)(打气)pāi拍 (拍手)(拍打)(拍子)(节拍)

pǎo跑 (跑步)(跑车)(小跑)zú足 (足下)(手足)(不足)(立足)

shēnɡ声(大声)(风声)(回声)(声音)shēn身(身体)(身后)(身上)(自身)

tǐ体 (全体)(文体)(体育)

识字8《人之初》

zhī之(之前)(之后)(之一)(反之)xiānɡ相 (相信)(相对)(相同)(相比)

jìn近 (远近)(近来)(近日)(近古)xí习(学习)(自习)(见习)

yuǎn远 (远大)(永远)(远古)(远足)yù玉 (玉米)(玉石)(宝玉)(白玉)

yì义 (义工)(同义)(正义)(义气)

课文12《古诗二首》

shǒu首(首长)(首先)(首要)(首次)cǎi采 (文采)(采花)(风采)(采用)

wú无 (有无)(无力)(无人)(无心)shù树 (树木)(大树)(树立)(树林)

ài爱 (心爱)(热爱)(亲爱)(可爱)

jiān尖 (舌尖)(笔尖)(尖刀)(指尖)jiǎo角 (牛角)(角度)

课文13《荷叶圆圆》

liànɡ亮 (明亮)(月亮)(天亮)(亮相)

tái台 (下台)(月台)(台风)(讲台)yú鱼 (鱼儿)(小鱼)(金鱼)(甲鱼)

měi美 (美好)(美人)(美术)(美丑)jī机 (手机)(机会)(耳机)(飞机)

fànɡ放 (放开)(放牛)(放手)(放心)duǒ朵 (一朵)(花朵)(耳朵)(朵儿)

课文14《要下雨了》

zhí直(一直)(直立)(正直)(平直)biān边 (天边)(水边)(无边)(半边)

mɑ吗 (好吗)(对吗)jiā加 (加上)(加快)(加工)(加法)

yɑ呀 (哎呀)(好呀)(去呀)(来呀)ne呢 (谁呢)(哪呢)

bɑ吧 (好吧)(说吧)(吧台)(网吧)

课文15《文具的家》

wén文 (文本)(文字)(文人)(下文)zhǎo找(找出)(寻找)(找到)(自找)

bàn办 (开办)(办法)(办学)(主办)bāo包 (书包)(沙包)(包子)(红包)

cì次 (一次)(名次)(次日)(每次)pínɡ平 (平安)(天平)(水平)(平头)

rànɡ让 (让开)(礼让)(让座)

课文16《一分钟》

zhōnɡ钟(分钟)(时钟)(钟点)(钟头)yuán元(元月)(元老)(单元)(元首)

xǐ洗(干洗)(清洗)(洗手)(洗衣服)ɡònɡ共 (一共)(共同)(中共)(总共)

yǐ已 (已经)(早已)(已然)(已往)jīnɡ经 (已经)(经过)(经手)(经书)

zuò坐 (坐车)(请坐)(坐下)

课文17《动物王国开大会》

yào要 (要好)(要是)(要件)(不要)yāo要 (要约)(要挟)

lián连 (连长)(连日)(连同)bǎi百 (百万)(百合)(百日)(百业)

hái还 (还是)(还有)huán还 (还书)(还口)

shé舌 (舌头)(火舌)(舌尖)(舌战)diǎn点 (点头)(点火)(点明)(点心)

课文18《小猴子下山》

kuài块 (一块)(两块)(三块)(块头)fēi非(非常)(非法)(非但)(非凡)

chánɡ常 (常常)(常会)(常人)(常住)wǎnɡ往(以往)(往常)(往来)(往后)

ɡuā瓜 (西瓜)(冬瓜)(瓜分)(木瓜)jìn进 (进入)(进门)(进去)(进口)

kōnɡ空 (天空)(空间)(空气)(空口)kònɡ空 (空地)(空格)(空出)

课文19《棉花姑娘》

bìnɡ病 (生病)(病人)(病情)(病床)yī医 (医生)(牙医)(校医)(中医)

bié别 (个别)(分别)(别人)(告别)ɡān干 (才干)(干洗)(干草)(干花)

qí奇 (好奇)(出奇)(奇文)qī七 (七只)(七百)

xīnɡ星 (星星)(星光)(星空)(明星)

课文20《咕咚》

xià吓 (吓人)(惊吓)(吓跑)pà怕 (可怕)(后怕)(生怕)(只怕)

ɡēn跟 (跟上)(跟着)(跟头)(跟从)jiā家 (回家)(家人)(家里)(家长)

yánɡ羊 (山羊)(牛羊)(小羊)(羊头)xiànɡ象 (大象)(对象)(象牙)

dōu都 (都是)(全都)(都会)dū都 (故都)(国都)

课文21《小壁虎借尾巴》

zhuō捉 (捉虫)(捉月)(捉刀)tiáo条 (一条)(条目)(天条)(条文)

pá爬 (爬山)(爬虫)(上爬)(爬行)

jiě姐 (姐姐)(小姐)(空姐)(姐妹)nín您 (您好)(您早)

cǎo草 (青草)(草木)(花草)(草书)fánɡ房 (房子)(平房)(书房)(厂房)

二、 字

1、组词。(形近字和同音字)

么(什么)无(无法)高(高兴)跟(跟着)以(以后)问(问好)各(各种)气(生气)

公(公共)元(一元)亮(明亮)很(很好)队(中队)间(时间)名(名字)汽(汽水)

千(一千)汽(汽水)为(因为)桃(桃子)对(对面)象(大象)找(找到)坐(坐下)

干(干净)吃(吃草)办(办法)跳(跳高)队(大队)像(好像)我(我的)座(座位)

看(看见)有(有无)请(请进)主(公主)妈(妈妈)话(说话)处(到处)秀(秀气)

着(着急)友(朋友)情(亲情)王(王子)蚂(蚂蚁)活(生活)外(外面)香(香水)

见(听见)吓(吓人)军(军人)贝(宝贝)虾(河虾)写(写字)

2、一字开花。(一字组多词)

如:爱(爱人)(亲爱)(爱情)(可爱)(热爱)(友爱)

园(公园)(菜园)(果园)(花园)(桃园)

乡(家乡)(老乡)(乡亲)(乡情)(乡下)

地(土地)(大地)(田地)(种地)(天地)

情(亲情)(友情)(爱情)(热情)(情意)

名(有名)(出名)(名字)(成名)(名气)

雪(雪白)(雪花)(白雪)(下雪)(雪人)

原(草原)(平原)(高原)(原来)(原因)

3、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例一、寸 过 (过去 );巴 口 吧 ( 来吧 )。

4、偏旁加部件组成新字或连线。

例一、青+(虫)= 蜻 赶 —干 =( 走)

5、用偏旁造字。

单人旁:你、们、他、借、像、做、什、伙、伴、位

提手旁:找、扫、把、拉

心字底:总、忘、想、念、意、思、急、息

门字框:问、间、闭

口字旁:叶、呢、吧、呀、吓、叫、吹、吃、听、唱

走字旁:赶、起

言字旁:认、语、诗、谁、请、许、说、话

虫字旁:蚂、蚁、虾

耳朵旁:阳、那、都

禾字旁:秀、香、和、秋

竖心旁:快、忙、情、怕

草花头:花、草、苗

宝盖头:完、家、定

走之底:这、边、远、进、过、道、选、连、送

人字头:全、会、合

绞丝旁:红、绿、级、练、给

立刀旁:到、刚

王字旁:玩、球

足字旁:跑、跟、跳

反文旁:收、放、故

两点水:冷、净、凉

三点水:江、河、湖、海、沙、淡、没、洋、洗、活

方框儿:因、园

女字旁:奶、妈、姑、妹

双人旁:得、往、很

木字旁:桃、树、林、机、桥

6、量词填空。

一(孔 )石桥 一(只 )船 一(颗 )枣 一( 把 )伞

一( 间)书房 一(群)羊 一(个)人 一(头 )牛

一(条)彩虹 一(堆)杏 一(朵)花 一(只)鸟

一( 座 )房 一(个 )苹果 一(片 )树叶 一(群)鸭子

一( 幅 )画 一(束)鲜花 一( 座)天安门 一(艘)军舰

一(块)石头 一(匹)骏马 一(杆)大称 四(根)柱子

一(口)井 一(辆)小车 一(块)石碑 一(口)水缸

一(竿)翠竹 一(方)鱼塘 一(列)火车 一(道)小溪

一(包)菜子 一(畦)秧苗 一(片)沙滩 两(条)腿

一(块)稻田 一(面)队旗 一(场)球赛 一(把)铜号

一(轮)圆月 一(处)风景 一(片)欢笑 几(位)老师

一(句)话 一(则)寓言 一(项)练习

一(列)火车 一(顶)帽子、帐子 一(床)被子一(碗)饭

一(架)飞机、钢琴 一(挺)机枪 一(篇)文章 一(盏)台灯

一(栋)楼房 一(点)意见 一(手)好字 一(件)衣服 、事情

一(束)鲜花 一(株)紫丁香 一(朵)花、云 一(杯)水、茶

一(匹)马、布 一(阵)风、雨 一(扇)门、窗

一(节)车厢、课 一(首)诗、歌 一(本)字典、书

一(口)水缸、气 一(幅)地图、画 一(副)手套、眼镜

一(支)粉笔、铅笔、烟 一(辆)汽车、摩托车、自行车

一(艘)轮船、舰艇 一(间)卧室、屋子

一(声)问候、祝福 一(种)方法、本领

一(份)工作、文件 一(滴)眼泪、汗水

一(条)小鱼、小河、道路、狗 、裤子、小船 、尾巴

一(场)比赛、雨、戏 一(位)同学、老师、家长、朋友

一(座)城市、大山、桥、假山、灯塔

一(滴)眼泪、汗水 一(根)竹子、木棍、线

一(台)电视、电脑、电扇 一(道)题目、闪电

一(粒)种子、石子、粮食 一(门)功课、心思、大炮

一(片)树叶、草地、蓝天、西瓜、心意

一(个)夜晚、书包、池塘、小孩、数字、西瓜

一(颗)石子、星星、珍珠 、糖果、话梅 、葡萄

一(只)小船、气球、篮球、乌鸦、小鸟、羊、老鼠、鸭、鸡、鹅、老虎、苹果、李子 一(头)牛、猪、大象

一(串)珍珠 、香蕉 、葡萄、钥匙

一(棵)小草、树 一(双)筷子、眼睛、鞋子、袜子、手

一(张)桌子、板凳、床、照片、试卷、报纸、嘴巴

一(把)椅子、扇子、尺子、雨伞、小刀、钥匙、勺子

一(块)石头、黑板、面包、橡皮

一(群)羊儿、鸭子、人 一(轮)明月、红日

一(堆)土、肥料 一(弯)新月

7、字的结构分析笔画笔顺填空。

(1)字的结构: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独体字。

(2)注意以下字的笔顺:非、北、专、女、万、定、可、为、海、绿、我、球、奶、秀、级、练、发、成等。

8、生字“小魔术”(P111):加一笔:日——(白)(田)(目)(电)(旧)(由)(旦)

加两笔:口——(只)(古)(石 )(右)(可)(加)(叶)

减一笔:王——(土 )(干)(工)(三)

9、区分以下形近字或音近字:

坐和座 跟和根 在和再 像和象 相和向 做和作 美和没 非和飞 气和汽 以和已 请和情 玩和完 很和得 跳和桃 原和园 园和圆 进和近 话和画 阳和洋 称和秤 和、合和河 心、新和辛

10、用两个字组新字:(如课本133页)

例:1、父 人 女 虫 禾 立 2、口 田 今 木 人 门

王 马 日 巴 义 里 那 力 对 云 心 日

(爸)(全)(妈)(香)(蚁)(童) (哪)(男)(念)(树)(会)(间)

3、日 木 女 王 日 口 4、音 门 日 禾 女 山

元 且 几 生 昌 月 夕 乃 口 也 心 十

(星)(机)(姐)(玩)(明)(唱) (意)(问)(早)(秀)(她)(岁)

三、词语。

1本册的双生字词:

丁冬 说话 朋友 你们 红花 绿草 爷爷 知道 全家 父母 父亲 母亲 着急 认真. 得意 主意 同意 因为 阳光 办法 亲情 爱情 热情 冷淡 老师 练习 非常 常常 玩球 桃树 树苗 什么 男孩 女孩 江南 江湖 江河 请坐 让座 座位 再见 再会 可以 可是 远处 短处 到处 找到 照亮 明亮 明晚 照明 空气 空军 海军 军队 竹桥 看着 叫声 笑声 苗条 面条 前面 后面 情面 脸面 洗脸 笑脸 扫把 扫地 种地 没有 许多 许可 冷热 淡红 淡绿 过桥 过河 高原 原因 桃园 送别 跳远 学习 高兴 香气 秀气 和气 语气 话语 笑话 蚂蚁 凉快 快乐 赶快 就是 成名 有名 定时 时间 房间 帮忙 早晚 送给 干净 伙伴 起立 得到 得意 乡亲 老乡 家乡 专心 想念 画家 合唱 听话 古诗 名气

2、近义词

十分 =特别=非常=格外 主意=方法=办法=点子

马上=立刻=赶紧=赶快 很多=许多 替=帮=为=给

高兴=开心=快活=快乐 时刻=时时=时常

朋友=伙伴 仿佛=好像 喜欢=喜爱

3、反义词(括号里是学写过的字)

(是)——(非) (长 )——(短) (大)—( 小 ) (远)——(近 )

(有)—(无) (高)—矮 、低 ( 前)—( 后 ) ( 出)—( 进、入)

(晚)——( 早) (笑)——哭 (上)——( 下 ) (去)——( 来 )

(左)—— (右) 旧——(新) (冷)——(热) 甜——(苦)

慢——(快) (南)——(北) (古)——(今) 闲——(忙)

臭——(香) 丑——(美) (东)——(西) (合)——(分)

(收)—(放) (去)——(来、回) 死——(活) (答)——(问)

(以后)——(以前) (冷淡)——(热情) 黑暗——(光明、明亮)

(男)——(女) 湿——(干) 红——(绿)大——( 小 )

黑——( 白 ) 坏——( 好 ) 晴——( 阴 ) 慢——( 快 ) 笑——( 哭 ) 前——( 后 ) 左——( 右 ) 外——(里 )

歪——( 正 ) 天——( 地 ) 开——( 关 ) 短——( 长 ) 湿——( 干 ) 冬——( 夏 ) 乐——( 悲 ) 方——( 圆 )

送——( 迎 )别人——( 自己 ) 痛苦——( 快乐 )

退步——( 前进 )认真——( 马虎 )

诚实——虚伪 冷淡——热情 黑暗——光明

失败——成功 安全——危险 虚心——骄傲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诚实赢来千家赞,虚伪招来万户嫌

4、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柳绿花红 欢歌笑语 冰雪融化 泉水丁冬

百花齐放 百鸟争鸣 春风拂面 春暖花开 五颜六色 百花盛开

和风细雨 万紫千红 鸟语花香 山清水秀 蒙蒙细雨 古往今来

千山万水 诗情画意 四面八方 各种各样 自言自语 万里无云

5、相对应的内容连线或填空本册要求学生积累掌握的词语主要有下面这些类型:

(1)、懒洋洋地(晒太阳) 慢吞吞地(说) 兴冲冲地(走进来)

难忘的 (节日 ) 长长的 (小河 )

(2)、鸟蛋凉凉的——凉凉的鸟蛋 小路长长的——长长的小路

杨树高高的——高高的杨树

(3)、连线或填空

碧绿碧绿的叶子(小草、菜地) 雪白雪白的雪花(浪花、梨花、贝壳)

火红火红的太阳(花儿) 金黄金黄的落叶(麦田、稻田、油菜花)

青青的假山( 小虾、草地) 绿绿的草地( 小草、叶子 )

弯弯的小河(月儿、小船) 有趣的问题 难忘的日子

美丽的风景 精彩的球赛 高远的蓝天 雪白的肚皮

挺拔的松树 茂密的树林 会心的微笑 透明的翅膀

淘气的娃娃 美丽的夏夜 可口的松果 闷热的天气

亮晶晶的眼睛 绿油油的荷叶 多彩的季节 金黄的稻子

宽宽的街道 高高的房子 满意的笑容 雪白的肚皮

鲜艳的红领巾 轻巧的桥 美丽的衣裳 快乐的时光

长长的小路 了不起的创举 大大的脑袋 黑灰色的身子

温暖的春天 炎热的夏天 凉爽的秋天 寒冷的冬天

(4)、照样子写出来。

①亮晶晶 、凉冰冰、绿油油 、胖乎乎 、光秃秃、兴冲冲、 红润润、 懒洋洋 、 慢吞吞 、 静悄悄 、红通通、红艳艳、黑乎乎、黑洞洞、绿油油、绿茵茵、亮晶晶、亮堂堂、黄灿灿、黄澄澄 、气冲冲、兴冲冲、冷冰冰、胖乎乎、圆溜溜、白茫茫、白花花、毛茸茸、碧澄澄 、 金灿灿 黄乎乎 、蓝湛湛、甜丝丝 、水灵灵、 水汪汪

② 飞来飞去 走来走去 跑来跑去 跳来跳去

说来说去 写来写去 游来游去

③ 又香又甜 又大又圆 又高又大 又细又长

又白又胖 又大又红 又大又多 又冷又饿、又跳又唱、又跳又笑、、又快又好、又高又大、又红又大、又圆又大、又唱又笑、又大又甜、又长又宽、又黑又瘦、又胖又矮、又大又红

④ 高兴——高高兴兴 大小——大大小小 多少——多多少少

红火——红红火火 许多——许许多多 来往——来来往往

干净——干干净净 明白——明明白白

安安静静、开开心心、平平安安、急急忙忙、辛辛苦苦、上上下下、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前前后后、高高低低

跑得快 跳得高 看得远 做得对 一上一下 一前一后 一高一低

千山万水 千辛万苦 千军万马 自娱自乐 自作自受 自高自大

雪白雪白、一闪一闪、火红火红、金黄金黄、碧绿碧绿、碧蓝碧蓝、鲜红鲜红、很久很久、很多很多、很长很长、很远很远

一、打比方的句子:

1、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栽好了,就像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

2、我们身上有七个斑点,就像七颗星星,大家都叫我们七星瓢虫。

3、她一看,原来是一座架在水里的桥,很像一幢长长的房子。

4、爷爷把像雨衣一样大小的塑料桥放回到提包里。

二、常用的句式:

1.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 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

他画的山那么高,水那么清。 她画的平原那么平坦,那么宽广。

2.我正忙着捉虫字呢! 李老师正忙着改作业呢!

3.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王二小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八路军放哨。

兰兰一边采野花一边往前走。 动物们一边走一边唱。

小兔一边跑一边叫。

4.他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种。 他十分高兴地来到校园里。

十分 ——特别——非常——格外

5.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只有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

6.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7、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天气渐渐热起来了。 小树渐渐长高了。

8、《春晓》《村居》是描写春天的古诗,描写夏天的古诗有《所见》《小池》。

9、燕子只会捉空中的害虫。青蛙只会捉田里的害虫。啄木鸟只会捉树干上的害虫。七星瓢虫 专爱吃 棉花上的蚜虫 。

10、青蛙小的时候叫 蝌蚪。

11、 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 表示要下雨了。

元 园 原 圆 员

1.公( )里的花好看极了。

2.爸爸给我两( )钱,让我买铅笔。 3.地球是( )的吗?

4.羊儿在草( )上吃草。 5.我爸爸是共产党( )。

知 只 支 枝

1.小鸟在( )头高兴地唱歌。 2.我有许多( )铅笔。

3.树叶上长了许多( )小虫子。 4.你( )道他上哪儿了吗?

城 成

1.春天到了,我们村( )了花园。 2.天安门( )楼真高啊!

十 石 时 识

1.早上,( )针指向6点,我就起床了。 2.妈妈说她不认( )这个人。

3.哥哥今年( )岁了。 4.司马光用( )头砸破了大水缸。

常常 长长

1.小军( )帮助李奶奶取报纸。 2.大象有一个( )的鼻子。

后 候

1.小明小时( )学过游泳. 2.( )天是星期一.

近 进

1.王力走( )了学校. 2.我家离公园很( ).

块 快

1.假山下有( )石头. 2.火车开得很( ).

喜欢 高兴

1.小猴子找到一些桃子,非常( ). 2.动画片是我最( )看的.

专心 关心 爱心

1.小红在教室里( )地做作业. 2.王老师对同学很( ). 3.每个人要有( )

新鲜 清新

1.雨过天晴,( )的空气迎面扑来。 2.妈妈买了许多( )的水果。

一把 一头 一口 一个 一只 一支

1.妈妈给我( )苹果。 2.( )水牛在田里走。

3.天上飞着( )小鸟。 4.文具盒里放着( )尺子。

5.院子里有( )井。 6.我有( )笔。

芽 牙 呀

1.他的( )齿真白。 2.春天,小草发( )了。 3.这朵花多好看( )!

汽 气

1.这是一辆国产( )车。 2.下雨了,空( )真清新!

话 画 化

1.春天来了,冰雪( )了。 2.你会用“应该”写一句( )吗?

3.这是一幅名( )。

语 羽 雨

1.窗外下着小( )。 2.我最喜欢上( )文课。

3.天鹅有洁白的( )毛。

就 才

1.妹妹今年( )4岁,( )可以读报了。

2.只要我们刻苦努力,( )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选出正确的音节:

1 .着: ① zháo ② zhe

(1) 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喝着( )水了。

(2) 小明安静地躺着( ),睡着( )了。

(3) 爸爸乘坐的班机准时着( )陆了。

2、 只: ① zhī ② zhǐ

(1) 一只( )小鸟在天上飞。 (2) 我只( )有一个娃娃。

3 .发: ① fā ② fà

(1) 瓦特发( )明了蒸汽机。 (2) 我发( )现了一个秘密。

(3) 爷爷满头白发( )。

4、 长: ① cháng ② zhǎng

(1) 不久,小壁虎又长( )出了长长( )的尾巴。

(2) 小洋常常长( )跑,所以长( )得特别健壮。

5、 朝: ① cháo ② zhāo

( 1) 一大早,我们面朝( )东方看朝( )阳。

(2) 李白是唐朝( )的伟大诗人。 (3) 同学们朝( )夕相处,十分友爱。

6、乐: ① yu è ② l è

(1) 我喜欢上音乐( )课。(2) 学习是一件快乐( )的事。

罕见汉字部首读音合集(读出十个就是高手)

常见但超难认读的汉字部

首若能认十个以上你就是大师

近日,偶然翻开《汉语大字典》发现期中收录的6万多汉字80%不认识,惭愧之余,顺便恶补了一下汉字部首。照原文摘录了一些常见常写但读不出正确读音的一些部首,就当是一种对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字基础的学习吧!

丶 zhǔ释义:①有所绝止②古人读书时断句的符号 ③古同“主”(今读diǎn似乎很肤浅)

丨 ɡǔn 释义:上下相通(常读“一竖”不对)

丿 piě释义:①古同“撇” ②明后期及清代灶民煮盐的主要生产工具之一,其形同铁锅,略比锅浅,径园三尺,深3-4寸③地名。如:江苏盐城市境内仍有大量以“丿”命名的乡镇

乀 fú 释义:汉字笔画的一种,从左向右斜下,亦称“捺”。

亅 jué 释义:倒须钩(单独读“竖钩”不对)

 zuǒ 释义:①左手,后作“左”引申为佐助 ②违背 ③姓

乛 zhé 释义:汉字部首的一种

冖 mì 释义:古“幂”字,覆盖,遮掩,今仅作部首用(秃宝盖)

宀 mián 释义:①房屋②覆盖,指状如屋顶的篷盖设施

亻 rén 释义:同“人”,俗称“单人旁”,用作偏旁。

丄 shànɡ释义:古“上” 字,与下相反,今作“上”。

丅 xià 释义:古“下”字

乚 ①háo古时一种鸟② yǐ同“乙”。

③yā同“压”,是“压”的声音符号。(单读“竖弯钩”不对)

乁 ①yí释义:移动 ②Jí释义:同“及”

厂 ①chǎnɡ释义略 ②hǎn释义:山崖 ③yán同“嚴” ④ān同“庵”

 yì 释义:牵引

亇 ①gè 释义:同“个”②mā韩国人名、地名等

饣 shí 释义:繁体字:飠 同“食”。用作偏旁。

乜 miē释义:①眯着眼斜着看,多表示轻蔑或不满。②眼睛睁不开的样子3一种蒙古包的名字 niè 释义:姓

丂 ①kǎo久经岁月磨难。另释义:气要舒出的样子   

②qiǎo古通“巧”③ yú古同“于”

卂 xùn 释义:迅疾,今做“迅”

旡 jì 释义:饮食气逆梗塞

廾 ɡǒnɡ 释义:两手捧物。今作“拱”。

彳 chì 释义:慢步行走(单独读“双人旁”不对)

亍 chù 释义:小步忽停(今做“踟蹰”:走走停停的样子)

丩 jiū 释义:相互纠缠

卍 wàn 释义:佛教名词,象征吉祥福瑞,武则天定为汉语读“万”。

亖 sì 释义:同“四”

wǔ 释义:汉字笔画的一种,亦读“单人头”

冂 jiǒnɡ 释义:①都邑的远郊②远

凵 kǎn 释义:张口的样子,古同“坎”

匚 fāng 释义:①古代一种盛放东西的方形器物②量词:一斗 ③祭名

扌 shǒu 释义:同“手”。用作偏旁。俗称“提手旁”。

冫bīnɡ 释义:水冻结成的固体,今做“冰”

亠 tóu 释义:汉字部首

勹 bāo释义:包裹 “包”的古字,今仅作汉字部首用

卩j ié释义:①古同“节” ②“部”字的二简字写法,此写法已废止。

 xiān 释义:姓 jié释义:同“卩”

阝fǔ 释义:①同"阜"。“阜”的本义是土山,原始山坡的象形。②后用作偏旁,用于汉字的左侧。俗称“左耳刀旁”,又称“左包耳”从“阝”的字,一般与高坡深谷的山地有关,如:陵、陡、险③同 "邑""邑"的本义是国家④后用作偏旁,用于汉字的右侧。

厶 1sī 释义:“私”的古字。为利益,不择手段去营求,与“公”相对②mǒu 古同“某”。河南话“没有”的意思。(示例:你下班厶?)

廴 yǐn 释义: ①开弓,古同“引” ②长行。

彑 jì 释义:猪的头部

艹 ǎo  释义:(繁体:艸)草初生的样子,今做“草字头”

尢 ①wāng释义:尪的本字②yóu同“尤”

彡shān ①用羽毛来装饰;以笔画表示修饰的意思②毛长

丬 qiáng  pán释义: 古同“爿”。用作偏旁。

夂 ①zhǐ释义:从后至②zhōng 释义:古同“终”

彐 ①xuě 释义:曾作“雪”的简化字,后停用

②jì 释义: 数学符号,“存在”的意思。

耂 lǎo 释义:同“老”

屮 ①cǎo释义:古同“草”。 ②chè释义:草木刚长出来

巛 ①chuān释义:古同“川”本义:头发

②chuǎn释义:重庆方言,否定词

攴 ①pū释义:轻轻地击打。楷书中写作反文旁 古同“扑”,戒尺。现在的"扑"是简体字,没有原来戒尺的意思繁体字与本义相同。②pō释义不详

殳 shū 释义:①古代的一种武器,用竹木做成,有棱无刃②戟柄。③古八体书之一:殳书(用于兵器上)④姓。

疒nè释义:①倚,靠着②病。

弔diào同吊,释义:①祭奠死者或对遭到丧事的人家、团体给予慰问②吊(吊)的古文形体③慰问遭遇不幸的人④悬挂⑤把毛皮缀在衣面上⑥提取,收回⑦中国旧时钱币单位,一吊为一千个制钱或值一千个制钱的铜币数量。

疋①pǐ释义: 同“匹” ②yǎ释义:古同“雅”,《尔雅》亦作《尔疋》 ③ shū释义:脚。

丌 jī 释义:①垫物之具②底座 qí 释义:①同“其” ②姓

亣 dà古同“大”与大字本作一字异傍,居上为大,处下为亣

夬 guài释义:①分决 ②奇怪 ③《易经》第四十三卦

Jué释义:①钩弦器 ②损伤、伤坏 ③通“缺”

冘 yín 释义: 多人行进yóu释义:犹疑,迟疑不决

癶 bō 释义:两足分张相背,行走不顺。

虍 hū 释义:虎皮上的斑纹。

聿 yù 释义:①本义为毛笔。笔的本字,秦以后始加竹作笔

②用口所说的,用笔所写的

糸 ①mì 释义:(同 纟)表示极细、微小。

②sī释义:(古同“丝”)本义“细丝”。

豸 zhì①本指长脊兽,如猫、虎之类。引申为无脚的虫,体多长,如蚯蚓之类 ②通“解”。解决

乑 ①zhòng同“众” ②yín释义:众立貌 ③pān同“攀”

黾 ①mǐn :〔~勉〕努力,勉力 ②miǎn :古同“渑”

③měng : 古书上说的一种蚌。④ ménɡ用于地名~黾塞

髟 biāo释义:①长而多的毛发”。本义:毛发。 ②头发下垂的样子 此文均系本人逐字照搬《汉语大字典》《辞源》《说文解字》工具书手工录入,特别是部首输入难度极大,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田英章毛笔楷书《偏旁部首·匚字旁》

田英章毛笔楷书偏旁部首之匚字旁:“匚”。

今天,继续分享偏旁部首:匚字旁,也叫三框儿。如图:

横画露锋起笔,然后抗肩上行,勿长,收笔勿重。竖折斜切起笔,与横画留有气口,下行稍左斜,略带弧形,然后顿笔写横,稍抗肩,右边略重。

具体字例:

区 qū

医 yī

匡 kuāng

匹 pǐ

匿 nì

匠 jiàng

匯 huì

巨 jù

叵 pǒ

匮 kuì

匪 fěi

字例打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