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姻缘

三根香图解大全清晰(三根香图解大全)

三根香图解大全清晰(三根香图解大全)

烧香祈福时,为何一定要烧三根香?每根分别代表什么?

近些年,因为教育、文化冲击以及思想观念变化等原因,烧香的人似乎越来越少了。

很多年轻人甚至认为烧香是封建迷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

虽说烧香祈福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也并不会真的能带来好运,但直接将其认定为封建迷信加以抵制,也有些矫枉过正。

现在人们不管是去寺庙道观上香,还是在家祭祖上香,很多时候只不过是为了表达一下尊敬,求个心安,并不是真的要搞封建迷信。

虽说只是为了求个心安,但香也不能随便烧,还是有一些规矩的。

其中最首要的规矩,就是烧香一定要烧三根香,或者是三的倍数。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就有疑问了,为何烧香的时候一定要点三根?每根分别代表什么?这其中的传统文化,我们不得不知。

含义众多的“三炷香”

其实在国外,佛教是不烧三炷香的,而在中国之所以烧三炷香,是受中国传统阴阳学说的影响。

在以《易经》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阴阳学说中,奇为阳,偶为阴,中国人喜阳不喜阴,因此祭祖敬神都喜欢用奇数。

而在奇数里,三这个数字代表着无限,如老子所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此中国人便选择了三。

当佛教传入中国的时候,这个观念已经传承了千年,因此佛教烧香也就自然采用了三炷香的规矩。

至于道教,其理论本就脱胎于中国传统阴阳学说,当然也要采用三炷香的规矩了。

只不过在佛教、道教和传统习俗中,三炷香有着不同的解释。

在佛教理论中,三炷香分别叫做戒香、定香、慧香,代表着佛教的三种修行方法:修戒、修定和修慧。

所谓的修戒,对应的是佛教三害中的贪。

意思就是要戒掉人性中的贪欲、自私等,严格控制自己的行为,遵从佛法的指引,不让自己放任自流,被钱权色所迷惑。

所谓的修定,对应的是佛教三害中的嗔。

意思就是要在纷繁复杂的红尘中保持定力,不被各种各样的声音和念头所驱使,去和喧嚣的尘世对抗,获得内心的平静,帮助人们找到人生的方向、摆脱迷惑和茫然。

而所谓的修慧,对应的自然就是佛教三害中的痴。

其意思也很好理解,就是在修戒、修定的基础之上去努力学习和思考,努力积累、沉淀出自己的智慧,使自己的灵魂得到洗礼。

正所谓“静能生慧”,一个没有主见、欲念横流的人是不会拥有真正智慧的。

除了戒、定、慧,佛教中烧三根香还代表供养的佛、法、僧。

第一根插在中间,代表“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根香插在右边,代表“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根香插在左侧,供养的就是僧,代表“净而不染”。

而在道教中,“三”这个数字代表着万事万物,即所谓的三生万物。

因此,道教的三炷香其实代表的就是对天地万物的敬重。

同时,道教的三炷香也代表着敬三清。

三清就是道教的三位圣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道教理论认为,伴随着青烟袅袅上升,人们的心愿也会随之升腾到九天之上,来到三清道尊身边聆听教诲。

此外,在道教理论中修持“三炷香”也有荡除“三业”的意思。

道教理论认为,做人要修持“三香”——即心香、身香、口香。

所谓的“心香”是指心地善良,心存善念,不生邪念和恶念,故无“心业”;

“身香”则是指做人要身正品端,纯朴善良,不做恶事和亏心事,身正而不邪,故无“身业”;

“口香”则是指积累口德,不出口伤人,不口出狂言、脏话等,口净而不脏,故无“口业”。

因为都是脱胎于中国传统的阴阳学说,所以在烧三炷香的规矩上,道教和佛教有一定的相同之处。

那就是都要将第一根香插在中间,第二根插在右侧、第三根插在左侧,顺序不可以打乱,也不可以出错。

而不同的地方在于,道教不仅可以烧三炷香,还可以烧三的倍数,比如六根、九根都是可以的。

此外,道教烧香不可以出现明火,即使出现明火,也不可以用嘴吹灭。

因为道教认为凡人用嘴吹出来的是浊气,用浊气吹灭香的明火是对神明的“不敬”。

除了佛道两教之外,在民俗中同样有烧三炷香的规矩。

民俗中的三炷香,一般代表着天、地、人。

中国人要想做成什么事都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因此为了兼顾天、地、人,所以在烧香祭拜、祈福的时候都要烧三炷。

不过在有的地方,人们以三根香为一炷香,三炷香就是九根香。

如果是代表全家去祭拜祖先的话,一般都烧三炷也就是九根香,三根代表父辈,三根代表自己,三根代表儿孙。

如果祭拜人是单身,而且只是去祭拜父辈,那么点一炷香,也就是三根香就行。

传承五千年的烧香

烧三炷香虽然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但其实在一开始,没有三炷香的规矩。

烧香活动堪称是中国传承最为悠久的文化活动了,广义上的烧香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炎帝时代,距今已经超过了五千年。

所以,烧香其实既不起源于佛教,也不起源于道教,而是起源于中国原始的“祖先崇拜”,只不过后来被佛道两教发扬光大。

在原始社会的时候,人们吃不饱、穿不暖,活着都成问题,自然也就没有时间去想精神方面的事情了。

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不再需要整天为活着担忧,有了空闲时间,便开始有了精神方面的思考。

唯物主义哲学说过,物质决定意识,因此引发人们思考的便是各种自然现象和自然界的动植物们。

这些自然现象、动植物与人类的想象力一结合,人类最早的“图腾崇拜”就诞生了。

等到了五六千年前,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阶级社会开始出现,一些部落首领、伟大人物因为带领人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比如战胜了自然灾害或者打败了别的部落等,而受到人们的崇敬。

人们对于图腾的崇拜也逐渐转移到这些伟大人物身上,于是祖先崇拜就诞生了。

其中最典型的代表,自然就是传说中的黄帝、炎帝、伏羲等人。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人们发现很多花花草草不仅可以用来填饱肚子,还能够治疗疾病,愉悦身心,驱虫避害。

于是人们便开始收集研究它们,其中最著名的故事就是神农尝百草。

此后,一些人逐渐开始将带有特殊香气,闻知能够愉悦身心,驱虫避害的花花草草用于祭祀祖先,以希望这些花花草草能够为祖先“驱疫避秽”,保佑家族平安顺遂。

再后来,人们发现很多用于祭祀的花草通过晾干焚烧的方法。

不仅香气更加浓郁、持久,而且还可以解决花草生长季节的问题,随后都能够保证祭祀的需求,于是最早期的“香”便出现了。

只不过那个时候的“香”,还不是像现在用的一根一根的圆柱形香棒,而是植物晾干后的粉末或者枝叶,最常见的香就是香蒿等天然“香料”。

根据《诗经》的记载,周文王时期人们经常“升烟以祭天”了。

焚烧的就是各种带有香气的植物,不过当时还不叫做烧香,而是称作“禋祀”。

此时虽然没有“三炷香”的说法,但根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代焚香是"天神、人鬼、地示之礼"。

《史记·礼书》也说:"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意思就是人们焚香祭拜的主要是天神、人鬼和地只这三类,所以当时就已经有“三”这个规矩了。

这个时期,烧香仍主要用于祭天以及祭祀一些伟大的先祖,和宗教活动没有什么关联,而且普通老百姓也没有权利烧香。

不过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普通老百姓也烧不起。

直到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为了求长生,不仅大规模招揽方士炼制丹药,还大肆开展烧香敬神活动。

只要能够和长生沾上边的神,别管大小,都要敬上一炉香。

这样一来,就彻底打破了过去烧香只是用来祭天和祭祀伟大祖先的传统。

而且,汉武帝不仅自己组织人大规模烧香敬神,而且要求手下的人烧香敬神为自己祈福。

此外,汉武帝为了更好地“金屋藏娇”,设置“椒房之宠”,还将香料用于房屋的装修上,并在屋内焚香,以营造更舒适的氛围感。

这一行为,也就打破了焚香用于祭祀的规定。

汉武帝的一系列操作,让香开始逐渐走入个人的家中。

因此很多学者认为,中国的香文化肇始于汉代。

宋代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中,便考证认为“焚香始于汉”。

根据经济学原理,需求决定了供给。

在汉武帝的带动下,汉代香事繁盛,人们对于香的需求量迅速增加,用途和样式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因此,各种各样的香和焚香的用具也开始出现,香产业逐渐形成。

我国迄今为止出土的最早的香炉,便是南昌西汉海昏侯古墓出土的青铜博山炉。

佛教、道教的兴起与三炷香规矩的形成

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并逐渐传播开来,同时,中国本土宗教——道教逐渐摆脱原始状态,发展成为真正的宗教。

两个宗教虽然在理念、教义上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是它们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崇尚烧香。

在佛教理论中,香不仅仅是供品,同时还有很多象征和寓意。在很多佛教经典中,香常常和修行者持戒之德相联系。

例如在《首楞严三昧经》中,就用“香光庄严”比喻念佛的人染上如来功德庄严。

此外,在佛教世界的无量诸佛净土中,也有以香著称的是“众香国”、“香水海”等。

而在道教理论中,香更是神仙“神格”的标志。

香闻达十方无极世界,灵通三界,不仅是通真达灵的信物,而且往往作为神仙贵人降临、凡人升仙的先兆,因此道教修行敬神都必焚香。

不过在东汉时期,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统治者态度不明确等各种原因,佛教和道教流行程度尚不广泛,因此烧香活动影响范围仍然较小。

而到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在黄巾起义的影响和张鲁政权的大力推动下,道教中的“五斗米教”开始在中国北方大规模传播开来。

到了西晋时期,著名的道家天师葛洪通过对道教进行改造,不仅使道教开始脱离原始宗教的状态,更让道教逐渐被统治阶层所接受。

到了南北朝时期,佛道两教均迎来了大发展。

道教在陶弘景、寇谦之等人的努力下,吸收了儒学和佛教的理论,逐渐形成了完善的体系和教规,走向成熟。

在南北朝时期,道教虽然整体发展较为曲折,兴盛不如佛教。

但在北魏时期得到了拓跋氏的接受,不仅北魏宰相崔浩尊寇谦之为师,而且著名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更是一度欲将道教尊为国教。

至于佛教,在南北朝时期更是兴盛至极,特别是在南朝,佛寺几乎无处不在,从杜牧的名篇“南朝四百八十寺”中我们就可以体会到。

当时佛教在南朝的流行程度,甚至一度威胁到了朝廷的统治。

虽然中间遭遇了拓跋焘灭佛的劫难,但最终也没有阻挡佛教的大规模传播。

得益于佛道两教的大发展,烧香活动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流行起来了。

不过受限于制香技术不足及原材料较少等原因,此时的香料价格仍然较贵。

加上后来佛教再次遭遇北周武帝灭佛的影响,因此南北朝时期烧香活动仍主要流行于贵族和一些富商、士大夫之间。

直到隋唐时期,人们发现两广、海南地区同样能够出产香料,不仅香气不输西域进口的香,而且采集、运输成本更低。

于是,价格更低的“南香”逐渐取代了昂贵的“西香”,成为了主要的香品。

伴随着香品价格的降低,以及佛道两教的重新兴起,烧香活动开始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了一项普遍的活动。

到了宋朝时期,伴随着儒释道三教融合,原本反对烧香的儒教也开始接受烧香的习俗,众多读书人开始加入烧香的行列。

有些人形成了不点香不读书的习惯,烧香文化自此达到了顶峰,普及全国。

烧香活动的大规模开展,也促进了制香产业的大发展,现在人们常见的圆柱形的签香开始出现,并获得了佛、道两教的青睐。

在佛、道两教的大规模应用和推广下,“三炷香”的观念开始形成,并逐渐形成规矩。

按照现代唯物主义的观点,烧香活动并不能给烧香人带来好运,除了促进香产业发展,增加香味、驱虫之外,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但烧香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景,也算是一种抚慰人心的好办法。

因此只要不沉迷于烧香,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烧香上,也没必要对烧香抱有敌意。

烧香为何一定是三根?每根分别代表什么?传统文化我们不得不知

虽然现在烧香的机会已经不多了,但其实不管是去寺庙道观,还是在家祭祖,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会有烧香的习俗。而烧香这件事情,本身也有很多规矩。

例如,很多人从小时候开始,就在家中祭祖的时候,被长辈教育过,烧香时,要点三根香。而且香不可以用嘴吹,如果发现香上有明火,应该甩一甩将明火熄灭。

想必很多人都曾有过疑问,到底为什么烧香的时候一定要点三根香呢?也许家里的长辈曾经给各种不同的答案,也许家里的长辈也只是用一句“这是传统”就打发了。

不过,这其中确实是有讲究的,而且在不同的宗教或是民间习俗下,虽然都是三炷香,但是三炷香的含义却有所不同。

烧香,历史悠久的活动

在我国,烧香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活动,尤其是广义上的烧香,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神农时代。

在当时,人们对植物中挥发出来的香气已经十分重视,因此,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有采集这类植物作为药品“驱疫避秽”的记录。

并且,那时候的人们还“焚香”用以“敬神”,表示对于神明的尊敬。

在《诗经》中还有记载,从周文王开始,周人用“升烟以祭天”,称作为“禋祀”。而所谓的“禋祀”,就是点火生烟,而且这种烟还有香气,用有香气的烟祭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烧香”了。

只不过,这个时期的“香”,还不像我们现在所用的是一根一根地“成品香”,而是原始的香品,例如香蒿等天然“香料”,用来祭祀。而且,这个时候烧香主要是用于“祭天”。

到了汉武帝至三国时期,我国烧香的历史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汉武帝为求长生,是神就敬,彻底打破了过去烧香只是用来祭天的传统。

而后,汉武帝还设置“椒房之宠”等,打破了香一定用于祭祀的垄断,让香真正进入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因为这一时期香事繁盛,各种用来点香、放置香的用具也开始出现。

例如,我国的第一个香炉“博山炉”正是在那个时候出现的,从此之后,香品和香炉就开始搭配使用,让烧香这项活动,有了专门的用具。

不过,当时烧香这项活动还主要在贵族之间流行,直到隋唐以后,烧香这项活动才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了一项普遍的活动。

一方面,这是因为当时成本更低的“南香”取到了“西香”,使得香品的价格大幅降低,普通人也有可能负担得起香品的费用。

另外一方面,佛教、道教自从六朝以来就发展地十分迅速,这两个宗教虽然有着许多不同点,但相同的是,他们都崇尚烧香,这带动了大批信徒开始烧香,让香事开始繁盛。

到了宋朝时期,佛教、道教和儒教开始出现融合,这让原本反对烧香的儒教也开始接受烧香的习俗。宋朝的士大夫在祭拜孔孟时都会烧香,甚至一些人还有不点香不读书的习惯,于是,烧香的习俗就在此时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很快达到了顶峰。

从烧香的历史来看,其实“烧香”是一个含义十分广泛的习俗,但现在的我们,通常只将在宗教活动或者是祭拜祖先时焚香的习俗称之为“烧香”,而且,在这个时候我们“烧香”通常是要点三根香。

这时候,很多人就感到好奇,为什么烧香就得点三根香,多一根不行,少一根也不可以呢?这其中当然是有讲究的,而且在佛教、道教乃至在民间习俗之中,都有不同的解释,唯一的相同点就是,大家选择了“三”这个数字。

佛教中的三根香

佛教是一个尚香的宗教,“烧香拜佛”也是深入我们许多人心中的一种宗教活动。即使是现在,我们在进入一些寺庙游览时,寺庙都会随门票赠送三根清香,供游客礼佛之用。

这是因为佛教认为香与“圆满的智慧”相通,香不仅可以帮助人修行,而且修行有成的人,也能发出“特殊的香味”。这可能是因为好的香可以使人内心平静,帮助人向正与善的方向发展。

而且,佛教认为香可以作为凡人和神佛之间沟通的渠道,是最好的一种贡品,所以才会 有“烧香拜佛”一说。

在佛教之中,“一炷香”也是僧人打坐修行的时间,还被称之为“坐香”,可见,佛教其实是离不开香的。那么,在佛教之中,为什么一般都烧三根香呢?

因为在佛教中,烧三根香代表的是供养佛、法、僧。而且,在佛教中烧香也是特殊的规矩的,虽然烧香是烧三支香,但是在将香插进香炉时却不能直接一起插进去。

根据佛教的要求,在烧香时,三根香要分别插进香炉之中,其中第一根插在中间,同时还要默念“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根香则要插在右边,这代表的是“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根香就插在左侧,这供养的就是僧,代表这“净而不染”。

而且,三根香之间要相距一指左右,不可以分得太开或者是离得太近。

除了代表供奉“佛、法、僧”之外,这三根香在佛教中还有着其他含义。佛教认为,人生有三大包袱,即“贪、嗔、痴”,因此,这三根香被分别命名为“戒、定、慧”,用来帮助人们卸下人生的三大包袱,帮助人们尽早修成正果、获得解脱。

第一根香叫做戒香,帮助人们修戒,以戒除身上的种种恶习,不去做那些有违佛法的事情。人都是有缺点的,但有些人放任自流,有些人却能够克制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所以他们才会成为那些我们眼中的好人、善人甚至是“圣人”。

第二根香叫做定香,主要是帮助人修定,能够“定住心神”,帮助人们找到人生的方向、摆脱迷惑和茫然。

第三根香则叫做慧香,就是为了帮人修慧,使自己的灵魂得到洗礼,感受到人生的大智慧。佛教认为,只有控制住自己的贪欲、时刻反思自己,并在尘世中保持心中的宁静和自己的定力,才会拥有大智慧。

总的来说,在佛前点燃三根香,代表着修行的三种方法和境界,只有这样,才能超脱世俗、升华人生。

因而,三这个数字在佛教中还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代表着“佛、法、僧”三宝,还代表着“贪、嗔、痴”三大包袱,更是代表着“戒、定、慧”三种修行的方法,这样一香,烧香拜佛要点三根香,就很“合理”了。

道教中的三根香

尽管佛教已经被我们本土化上千年,现在我国的佛教与其发源地印度的佛教已经有很大不同,但佛教终归也是一种“外来宗教”,也许并不能真正代表我国的传统智慧。

我国的真正的传统、本土宗教是道教,同样的,道教也尚香,而且在道教之中,烧香也是点三根香,那么在道教之中,点三根香又是代表什么意思呢?

《道德经》是道教最经典、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典籍,大家就算没有读过全文,也一定听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著名的道教理论。

从“三生万物”我就能看出,三这个数字在道教理论之中,同样有着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因为“三”在这里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数量词,甚至不仅仅是一个“虚指”,而是万物的起源。

因而,在道教之中,点三根香,代表的是天地万物,是对天地万物的敬重。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道教中的三根香代表的是道教中的三尊尊神,即“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道教重视烧香,是因为他们认为,香被点燃后,灰烟可以直升到九重天,而人们的心愿就可以通过这缕灰烟传递给神明。

道教烧香也有着属于自己的仪式。例如,道教烧香时,需要三叩三拜,这代表着信徒的虔诚,更容易能够获得神明的青睐、心愿也更容易实现。

例如,在道教中,烧香时不可以出现明火,即使出现明火,也不可以用嘴吹灭。

因为凡人用嘴吹出来的,是尘世间的浊气,用浊气吹灭香的明火是对神明的“不敬”,这样烧香也起不到沟通神明的作用。点香时遇到明火,正确的做法是轻微晃动将火熄灭或者用手轻轻将其扇灭,然后再开始烧香仪式。

再例如,道教中三根香的顶端要呈一条直线,每根香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一寸,这叫做“烧香不过寸,过寸神不信”。道教中还有“戊不朝真”的禁忌,就是在每月的戊日,道观里是不进行各种活动,也不能烧香的。

道教和佛教烧香的规矩之中,相同是都应当将第一根香插在香炉的中间,第二根则插在右侧、第三根插在左侧,顺序不可以打乱也不可以出错。

而不同的是,道教烧香可以不止三根,但必须要是三的倍数,比如六根、九根都是被允许的。

因为道教认为,烧香的数量与人的心愿有关,如果想要完成更大的心愿、请求神明庇佑更多的人,就要烧更多的香才行。

民间习俗中的三根香

除了在宗教之中,民间也有烧香的规矩。如今不少家庭仍然保留着定时祭祖的习俗,而祭祖免不了的就是烧香。

在民间,三根香所代表的含义又与佛教、道教有所不同,在民间思想中,三根香代表的是天、地、人。

其实这也十分好理解,从古至今,我们做事一向都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也就是说,人想要获得成功,要满足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而其中实际上只有“人和”是我们真正能够控制的,天时、地利虽然有时候也能被我们所掌握,但在很多的时候,都有一点“虚无缥缈”。

在这样的情况下,古人们就更加重视兼顾天、地与人的关系,在烧香时同时敬“天地人”也体现了这一点。

通俗点来说,民间说法认为,在过去农耕社会中,社会生产力比较落后,大多数人都是“靠天吃饭”,第一根香敬天、第二根香敬地,是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年年都可以获得大丰收。

第三根香敬的是祖宗。

我国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祖宗、家族,定期祭祖也是为了祈求祖宗保佑家庭能够和睦平安,所以,第三根香中的“人”,其实代表的是祖宗。

同时,我国传统上已经认为“三”这个数字代表的“极大”,也就是说,三根香也可以代表着人们“极大地尊敬”“最大的诚意”。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人身上有“三盏灯”,头顶一盏、两边肩膀各一盏,在传统故事中,经常有人身上的三盏灯“被鬼吹灭”,就可能会被“鬼上身”的说法。

烧香时的三根香,也正对应着人身上的“三盏灯”,其实这也就是代表着人们希望平安、健康的美好心愿。

在古代时,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科学技术也并不发达,坚信有神明的存在,因此当时人们格外重视“烧香”一事,因为这是他们与神明“沟通的渠道”。

不过,现在我们知道,世界上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什么神明,心愿不是靠烧香就能实现的,美好生活也不是神明带来的,可烧香作为一种传统习俗,依旧被保留到了今天。

实际上,我们都知道,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幸福生活都是自己创造的。

相较于从前,现在烧香的人已经很少了,而且,我们现在烧香拜佛,更多只是因为一种文化传承,继承了这样的习俗,或者也只是在陷入迷茫时,追寻一个精神的寄托

对于重视传承的我们来说,这似乎无伤大雅,重要的是,在烧完香,我们还是要回归到“唯物主义”当中来,依靠双手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佛、道烧三支香意义各不相同,正确上香手势非常讲究,别当外行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进程中,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例如大家常见的酒文化,逢年过节必备的烧香拜佛。

对于烧香拜佛这一个传统习俗,那可是有许多讲究。其中全国各地都应该有一个共同的习惯,那就是只插三根香。那为什么上香的数量是三个呢,为什么不是其他的数字呢?

这就关乎许多民间习俗,而且现如今随着科技发展,许多年轻人越来越忽略上香的方式。而正确的上香方式那可是非常有讲究的,现在应该很少人知道了吧,毕竟这融入了祖先们的伟大智慧。

拜佛烧香的起源以及意义

烧香拜佛的起源那是非常久远了,据传在上古时期,人类的祖先就是使用燃烧植物的方式,来以此达到驱邪的目的。可能这只是人们的封建迷信思想,但这可以说是当时人们寻求安慰的一种方式。

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方式逐渐演变成我们的民间习俗,也就是如今大家常见的烧香拜佛。而且在国内的许多佛教圣地,道观等等地方,每当盛大节日来临之时,总是会有人来到这个地方,来寻求佛祖的庇护。

而且在大年初一的时候,许多地方应该都有一个共同的习俗,那就是会上头香,寓意同样也是非常重要,那就是希望新的一年能够风调雨顺,平平安安!任何事情存在即合理,这种烧香拜佛的民间习俗,看上去没有任何意义,但却是大家寻求心理安慰的一种方式!

烧香上"3根香"的三大说法

从全国各地上香的方式来看,人们都会选择插三根香,究竟有什么特殊意义呢?为什么不会是其他的数字?其实这就关系着许多不同说法了,而每一个说法那可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从佛教上面来看,人们烧香时用的3根香分别代表佛学里面的戒、定、慧。除此之外也可能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佛那就是指佛主释迦牟尼佛,法代表了佛教的佛法,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三皈五戒",至于最后一个僧,就是指出家人。

所以插香的方式也很有讲究,并不是急急忙忙把3根香一起到香炉里,而是先把第1根香插中间,表示以此供养佛。接着插右边,表示这是供养佛法;最后就是插左边,指供养僧。所以这个顺序肯定不能够颠倒,毕竟佛教中佛祖最大,如果顺序搞错了,那不就是表示对佛祖的不敬吗?

在道教中,三根香表示供养道教里面赫赫有名的玉清、上清、太清三位长老!至于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如今全国各地的道观里面,都是可以看到这三位长老被虔诚的教徒供奉着。

而道教里面另一种说法则是该教派的核心理念:道法自然!因为之前老子在《道德经》说过:三生万物!可见3这个数字,在道教中是占有一定的地位!上香的时候使用三根,就是为了表达对世间万物的敬重之情!

在民间的说法又是不一样,首先这三根香是指天地人。所以第1根香是敬天指以此寻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第2根香是敬地,表达人们希望能够有个好收成,这样才能够过上好生活!最后一个香是表达对祖先的怀念,以及感恩人类祖先所留下来的优良传统美德。

几种错误的上香方式

如今其实许多人都不知道真正的上香方式,而他们所做出的一些行为,那是非常错误的!不过这可以理解,因为随着科技发展时代进步,越来越多年轻人不相信这种所谓封建迷信的烧香拜佛,所以对于上香的方式自然不是非常重视的!

而众多的错误上香方式中,这个可以说是很常见的。那就是许多人会用一大把香插到香炉里面,觉得用的越多的香,那么就能够得到佛祖更多的庇护。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因为烧香拜佛最重要的还是要虔诚,俗话说心诚则灵,所以你要真正的用心对待这种事情。

除此之外,许多人会选择非常大的香,觉得这样的诚意就越大。然而这只是一些商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而特地卖的香罢了。最后就是叩头的时候,有些人会双手放在胸前左右晃动,这只是之前古代的作揖方式吧。

而真正的顺序应该是:先烧香,再叩头,而且当你上香时不能马虎,因为必须是左手拿香,同时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最后就是高举过头顶作揖。 所以说这个手法是非常重要的,估计大家都没想到吧,简单的上香方式居然有这么多讲究!

其实归根结底,烧香拜佛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一颗虔诚的心,而不是随意敷衍了事。这和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道理是一样的,不过你对待任何事情都是不用心,那么结果肯定会辜负你。反之如果你对每一件事情都是尽心尽力,那么相信最终的结果肯定会让你满意的!

烧香是对美好生活的寄托

所以说,烧香拜佛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更多的是人们希望自己未来能够顺顺利利,这不就是希望能够拥有个美好的生活吗。因此,烧香的真正意义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寄托!

对于这个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习俗,我们自然不应该鄙弃!因为这可以说是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最精髓的东西,如今随着社会发展,大家知道这种方式只是封建迷信。但是这些蕴含的意义,却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好好探索!所以,这个传统的民间习俗自然不应该摒弃。

但是,烧香拜佛有一个弊端,那就是会造成大气污染,破坏我们的环境!而我们要想在这个地球中生活,肯定要自觉保护我们的环境!因此这一传统习俗的一些不足之处我们一定要加以改进,但也不能够因此抛弃,毕竟这个是中华传统文化一个最美的东西!

所以我们在选择祭祀物品的时候,一定要再三选择,购买符合国家标准的物品,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保护我们的环境。要是为了传承老祖先的智慧而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那就得不偿失了!

烧香祈福时,为何一定要烧三根香?每根分别代表什么?

近些年,因为教育、文化冲击以及思想观念变化等原因,烧香的人似乎越来越少了。

很多年轻人甚至认为烧香是封建迷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

虽说烧香祈福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也并不会真的能带来好运,但直接将其认定为封建迷信加以抵制,也有些矫枉过正。

现在人们不管是去寺庙道观上香,还是在家祭祖上香,很多时候只不过是为了表达一下尊敬,求个心安,并不是真的要搞封建迷信。

虽说只是为了求个心安,但香也不能随便烧,还是有一些规矩的。

其中最首要的规矩,就是烧香一定要烧三根香,或者是三的倍数。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就有疑问了,为何烧香的时候一定要点三根?每根分别代表什么?这其中的传统文化,我们不得不知。

含义众多的“三炷香”

其实在国外,佛教是不烧三炷香的,而在中国之所以烧三炷香,是受中国传统阴阳学说的影响。

在以《易经》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阴阳学说中,奇为阳,偶为阴,中国人喜阳不喜阴,因此祭祖敬神都喜欢用奇数。

而在奇数里,三这个数字代表着无限,如老子所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此中国人便选择了三。

当佛教传入中国的时候,这个观念已经传承了千年,因此佛教烧香也就自然采用了三炷香的规矩。

至于道教,其理论本就脱胎于中国传统阴阳学说,当然也要采用三炷香的规矩了。

只不过在佛教、道教和传统习俗中,三炷香有着不同的解释。

在佛教理论中,三炷香分别叫做戒香、定香、慧香,代表着佛教的三种修行方法:修戒、修定和修慧。

所谓的修戒,对应的是佛教三害中的贪。

意思就是要戒掉人性中的贪欲、自私等,严格控制自己的行为,遵从佛法的指引,不让自己放任自流,被钱权色所迷惑。

所谓的修定,对应的是佛教三害中的嗔。

意思就是要在纷繁复杂的红尘中保持定力,不被各种各样的声音和念头所驱使,去和喧嚣的尘世对抗,获得内心的平静,帮助人们找到人生的方向、摆脱迷惑和茫然。

而所谓的修慧,对应的自然就是佛教三害中的痴。

其意思也很好理解,就是在修戒、修定的基础之上去努力学习和思考,努力积累、沉淀出自己的智慧,使自己的灵魂得到洗礼。

正所谓“静能生慧”,一个没有主见、欲念横流的人是不会拥有真正智慧的。

除了戒、定、慧,佛教中烧三根香还代表供养的佛、法、僧。

第一根插在中间,代表“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根香插在右边,代表“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根香插在左侧,供养的就是僧,代表“净而不染”。

而在道教中,“三”这个数字代表着万事万物,即所谓的三生万物。

因此,道教的三炷香其实代表的就是对天地万物的敬重。

同时,道教的三炷香也代表着敬三清。

三清就是道教的三位圣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道教理论认为,伴随着青烟袅袅上升,人们的心愿也会随之升腾到九天之上,来到三清道尊身边聆听教诲。

此外,在道教理论中修持“三炷香”也有荡除“三业”的意思。

道教理论认为,做人要修持“三香”——即心香、身香、口香。

所谓的“心香”是指心地善良,心存善念,不生邪念和恶念,故无“心业”;

“身香”则是指做人要身正品端,纯朴善良,不做恶事和亏心事,身正而不邪,故无“身业”;

“口香”则是指积累口德,不出口伤人,不口出狂言、脏话等,口净而不脏,故无“口业”。

因为都是脱胎于中国传统的阴阳学说,所以在烧三炷香的规矩上,道教和佛教有一定的相同之处。

那就是都要将第一根香插在中间,第二根插在右侧、第三根插在左侧,顺序不可以打乱,也不可以出错。

而不同的地方在于,道教不仅可以烧三炷香,还可以烧三的倍数,比如六根、九根都是可以的。

此外,道教烧香不可以出现明火,即使出现明火,也不可以用嘴吹灭。

因为道教认为凡人用嘴吹出来的是浊气,用浊气吹灭香的明火是对神明的“不敬”。

除了佛道两教之外,在民俗中同样有烧三炷香的规矩。

民俗中的三炷香,一般代表着天、地、人。

中国人要想做成什么事都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因此为了兼顾天、地、人,所以在烧香祭拜、祈福的时候都要烧三炷。

不过在有的地方,人们以三根香为一炷香,三炷香就是九根香。

如果是代表全家去祭拜祖先的话,一般都烧三炷也就是九根香,三根代表父辈,三根代表自己,三根代表儿孙。

如果祭拜人是单身,而且只是去祭拜父辈,那么点一炷香,也就是三根香就行。

传承五千年的烧香

烧三炷香虽然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但其实在一开始,没有三炷香的规矩。

烧香活动堪称是中国传承最为悠久的文化活动了,广义上的烧香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炎帝时代,距今已经超过了五千年。

所以,烧香其实既不起源于佛教,也不起源于道教,而是起源于中国原始的“祖先崇拜”,只不过后来被佛道两教发扬光大。

在原始社会的时候,人们吃不饱、穿不暖,活着都成问题,自然也就没有时间去想精神方面的事情了。

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不再需要整天为活着担忧,有了空闲时间,便开始有了精神方面的思考。

唯物主义哲学说过,物质决定意识,因此引发人们思考的便是各种自然现象和自然界的动植物们。

这些自然现象、动植物与人类的想象力一结合,人类最早的“图腾崇拜”就诞生了。

等到了五六千年前,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阶级社会开始出现,一些部落首领、伟大人物因为带领人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比如战胜了自然灾害或者打败了别的部落等,而受到人们的崇敬。

人们对于图腾的崇拜也逐渐转移到这些伟大人物身上,于是祖先崇拜就诞生了。

其中最典型的代表,自然就是传说中的黄帝、炎帝、伏羲等人。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人们发现很多花花草草不仅可以用来填饱肚子,还能够治疗疾病,愉悦身心,驱虫避害。

于是人们便开始收集研究它们,其中最著名的故事就是神农尝百草。

此后,一些人逐渐开始将带有特殊香气,闻知能够愉悦身心,驱虫避害的花花草草用于祭祀祖先,以希望这些花花草草能够为祖先“驱疫避秽”,保佑家族平安顺遂。

再后来,人们发现很多用于祭祀的花草通过晾干焚烧的方法。

不仅香气更加浓郁、持久,而且还可以解决花草生长季节的问题,随后都能够保证祭祀的需求,于是最早期的“香”便出现了。

只不过那个时候的“香”,还不是像现在用的一根一根的圆柱形香棒,而是植物晾干后的粉末或者枝叶,最常见的香就是香蒿等天然“香料”。

根据《诗经》的记载,周文王时期人们经常“升烟以祭天”了。

焚烧的就是各种带有香气的植物,不过当时还不叫做烧香,而是称作“禋祀”。

此时虽然没有“三炷香”的说法,但根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代焚香是"天神、人鬼、地示之礼"。

《史记·礼书》也说:"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意思就是人们焚香祭拜的主要是天神、人鬼和地只这三类,所以当时就已经有“三”这个规矩了。

这个时期,烧香仍主要用于祭天以及祭祀一些伟大的先祖,和宗教活动没有什么关联,而且普通老百姓也没有权利烧香。

不过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普通老百姓也烧不起。

直到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为了求长生,不仅大规模招揽方士炼制丹药,还大肆开展烧香敬神活动。

只要能够和长生沾上边的神,别管大小,都要敬上一炉香。

这样一来,就彻底打破了过去烧香只是用来祭天和祭祀伟大祖先的传统。

而且,汉武帝不仅自己组织人大规模烧香敬神,而且要求手下的人烧香敬神为自己祈福。

此外,汉武帝为了更好地“金屋藏娇”,设置“椒房之宠”,还将香料用于房屋的装修上,并在屋内焚香,以营造更舒适的氛围感。

这一行为,也就打破了焚香用于祭祀的规定。

汉武帝的一系列操作,让香开始逐渐走入个人的家中。

因此很多学者认为,中国的香文化肇始于汉代。

宋代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中,便考证认为“焚香始于汉”。

根据经济学原理,需求决定了供给。

在汉武帝的带动下,汉代香事繁盛,人们对于香的需求量迅速增加,用途和样式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因此,各种各样的香和焚香的用具也开始出现,香产业逐渐形成。

我国迄今为止出土的最早的香炉,便是南昌西汉海昏侯古墓出土的青铜博山炉。

佛教、道教的兴起与三炷香规矩的形成

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并逐渐传播开来,同时,中国本土宗教——道教逐渐摆脱原始状态,发展成为真正的宗教。

两个宗教虽然在理念、教义上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是它们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崇尚烧香。

在佛教理论中,香不仅仅是供品,同时还有很多象征和寓意。在很多佛教经典中,香常常和修行者持戒之德相联系。

例如在《首楞严三昧经》中,就用“香光庄严”比喻念佛的人染上如来功德庄严。

此外,在佛教世界的无量诸佛净土中,也有以香著称的是“众香国”、“香水海”等。

而在道教理论中,香更是神仙“神格”的标志。

香闻达十方无极世界,灵通三界,不仅是通真达灵的信物,而且往往作为神仙贵人降临、凡人升仙的先兆,因此道教修行敬神都必焚香。

不过在东汉时期,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统治者态度不明确等各种原因,佛教和道教流行程度尚不广泛,因此烧香活动影响范围仍然较小。

而到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在黄巾起义的影响和张鲁政权的大力推动下,道教中的“五斗米教”开始在中国北方大规模传播开来。

到了西晋时期,著名的道家天师葛洪通过对道教进行改造,不仅使道教开始脱离原始宗教的状态,更让道教逐渐被统治阶层所接受。

到了南北朝时期,佛道两教均迎来了大发展。

道教在陶弘景、寇谦之等人的努力下,吸收了儒学和佛教的理论,逐渐形成了完善的体系和教规,走向成熟。

在南北朝时期,道教虽然整体发展较为曲折,兴盛不如佛教。

但在北魏时期得到了拓跋氏的接受,不仅北魏宰相崔浩尊寇谦之为师,而且著名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更是一度欲将道教尊为国教。

至于佛教,在南北朝时期更是兴盛至极,特别是在南朝,佛寺几乎无处不在,从杜牧的名篇“南朝四百八十寺”中我们就可以体会到。

当时佛教在南朝的流行程度,甚至一度威胁到了朝廷的统治。

虽然中间遭遇了拓跋焘灭佛的劫难,但最终也没有阻挡佛教的大规模传播。

得益于佛道两教的大发展,烧香活动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流行起来了。

不过受限于制香技术不足及原材料较少等原因,此时的香料价格仍然较贵。

加上后来佛教再次遭遇北周武帝灭佛的影响,因此南北朝时期烧香活动仍主要流行于贵族和一些富商、士大夫之间。

直到隋唐时期,人们发现两广、海南地区同样能够出产香料,不仅香气不输西域进口的香,而且采集、运输成本更低。

于是,价格更低的“南香”逐渐取代了昂贵的“西香”,成为了主要的香品。

伴随着香品价格的降低,以及佛道两教的重新兴起,烧香活动开始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了一项普遍的活动。

到了宋朝时期,伴随着儒释道三教融合,原本反对烧香的儒教也开始接受烧香的习俗,众多读书人开始加入烧香的行列。

有些人形成了不点香不读书的习惯,烧香文化自此达到了顶峰,普及全国。

烧香活动的大规模开展,也促进了制香产业的大发展,现在人们常见的圆柱形的签香开始出现,并获得了佛、道两教的青睐。

在佛、道两教的大规模应用和推广下,“三炷香”的观念开始形成,并逐渐形成规矩。

按照现代唯物主义的观点,烧香活动并不能给烧香人带来好运,除了促进香产业发展,增加香味、驱虫之外,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但烧香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景,也算是一种抚慰人心的好办法。

因此只要不沉迷于烧香,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烧香上,也没必要对烧香抱有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