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姻缘

梦见藕片是什么意思(梦见藕)

梦见藕片是什么意思(梦见藕)

梦见奶奶

昨晚,梦见奶奶,还很矫健的样子。能爬梯子,上阁楼;能端一大锅“猪菜”,上下煤炉;能挑一担箩筐的蔬菜、水果、莲藕,去寨内市场卖。梦中,奶奶吩咐我,开车去半洋,接奇老婶,来我们家吃饭。

醒来,思想一下,这是十几二十年前的光景。奶奶离开十二年了。我有房有车的年月,已没有奶奶的身影。

人世匆匆。许多人,注定只能陪我们走一段,哪怕我们的亲人。我出生时,奶奶已年近古稀,缘分薄了。即便再长寿,能在一起的时光,也只有青少年了。

我的钱包里,有一张破碎的旧版10元。那是奶奶去世时,留给我的“遗产”。这些年来,我带着它,闯南走北,好像一张“护身符”。我深信,奶奶会保佑我们健康、平安,激励我们坚强、奋进。奶奶的爱,一定能超越时空,就像夜晚的星星、月亮,照亮前行的路,陪伴着我们。

祖先是我们真正的图腾。奶奶那种吃苦耐劳、坚韧顽强,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遗传和影响了我们。

奶奶,您掀翻阎罗王殿了吗?命途多舛,人生多艰,您的口头禅是:“死后一定要掀了阎罗王殿”,大有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架势。估计这也是您长寿的原因之一,阎罗王都怕您了。

记得二十年前,中考放榜那天,我考上揭东一中,欣喜若狂奔回家说:“考上啦,考上啦”。全家人欢喜得手舞足蹈,吃西瓜庆祝我的金榜题名。那是漫漫长夜里的一道流星,为我们这个积贫积弱的家,点燃了希望。也给弟妹们,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坚定了方向,树立了榜样。

上大学第一年,春节回家,奶奶拄着拐杖,到村口——下巷池边等我。盼孙归家心切。我大学毕业时,奶奶已卧床不起,意识逐渐模糊,不久便去世了。奶奶只与我们共患难,却等不到共欢乐。“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凉,告诫我们,要珍惜亲情,善待每一个尚在人间的亲人。一旦谁到站了,纵有再多的不舍,也永世不再相见。

莲藕之梦(轮回)

前言:西安东南二十余公里王莾乡,有一近百亩荷花池。在秦岭脚下,景色怡人,春夏秋游人,络绎不绝。

斑斓秋岭似晚霞,影落秋池莲藕家。

莲卧淤泥作春梦,小荷尖尖长出角。

长出角,一池花,五彩缤纷迎朝霞。

绚丽荷花秋又至,又梦小荷放光华。

2022-10-12于西安

图像取自网络

一方水母——藕塘

#秋日生活打卡季#

许是年龄大了,思乡的念想愈来愈浓,儿时的山,儿时的水,都成了记忆里最美的画面,时常梦见那养育我长大的水清鱼肥的大藕塘……

村庄有好几口大塘,其中藕塘因干旱都不断水被人们称为村之宝塘。藕塘里的水清澈见底,水质特好。烧开的水喝着也是甜丝丝的,大家都喜欢吃这口塘里的水。

小时候和姐姐抬水时,母亲特意要叮嘱一句,到藕塘里去抬。唯恐我们偷懒到屋后的大塘里抬水质稍差的水回来。那时藕塘里早上抬水挑水的人特别多,几乎都是络绎不绝的,塘水经过夜晚的沉淀特干净。舀进水桶里面的水也是如明镜般清透。谁不爱吃这样洁净的水呢?

听父母说藕塘在我还没有出生以前里面是满塘的莲藕,唯有前潲一小块没有莲藕,那是留给人们洗衣洗菜用的。

夏天满塘青翠的荷叶托着粉嫩艳丽的荷花,一塘碧水在人们洗衣的棒棒棒的棒锥声中,荡起一道道涟漪,水浪摇曳着莲荷的清影,水照荷美,荷映水清,灵动而又秀美。

秋天满塘的莲藕,光着胳膊采藕的孩子还顺带着捉泥鳅。白胖的莲藕,活蹦乱跳的泥鳅,伴着孩子们的欢笑声,藕塘里洋溢着欢声笑语,它带给人们的是收获的喜悦。

因此藕塘一直都是老一辈人心中的聚宝盆。藕塘里的藕皮薄脆嫩,口感极好。人们都说是藕塘水质好泥脚肥滋养出来的好藕。藕塘不仅藕好,鱼也特别多,想鱼吃的时候,就到藕塘里去摸一碗。

夏秋时节,常常一大帮十几岁的孩子一起沿着塘边的浅滩摸鱼,沙子里,小石头缝里都是鱼。只要会捉鱼的人,一下藕塘一碗鱼准没问题,有时候洗衣的石条底下都能摸出一条痴布罗鱼来,藕塘也被人们誉为发鱼的塘。

突然有一年藕塘的藕不再如往年那样的茂盛了,稀稀拉拉的。再后来渐渐的就没有了。有人说藕塘可能被人有意或者无意的倒入了桐油,藕就败了。人们都说藕是最怕桐油的,也有人说藕塘养藕太久了,不适合再养藕了,于是藕塘的淤泥被大家清理干净,人们开始专门养鱼。

这口塘侧水重不仅发鱼,听说从来没有干过,不是不干是塘干了,前潲大约有五分之一的面积永远都不会干的。人们都说那是上天赐给我们的吃水塘,其实可能是塘的前潲有泉眼。因为有了这口不干的塘,我们这里也就没有人刻意的去打水井了。

那年的特大干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塘小塘全部都是底朝天,干得发裂。大半个藕塘也干得发裂,唯有前潲五分之一的面积仍然有水。至今还清晰的记得藕塘的后潲被很多勤快人种了萝卜和清菜。远远望去俨然就是一片青莆莆的菜园。为了浇菜不污染人吃的水,人们在塘中间挖了一条大沟,那沟挖好了,第二天就渗出了半沟清水,等白天浇菜水用完了,一晚上过了第二天又有半沟水。因为藕塘总是能源源不断的供水,那年的大旱,有的地方菜都干死了。我们这里也还有菜吃。

前潲的水几乎好几个村庄的人都来洗衣洗菜,因为别处的塘全部都干了,河水都断流了,靠近河边的人在河里淘渗水吃,有四个离河边比较远的村庄都来藕塘挑水回家吃,清晨或者黄昏都会看到人们成群结队的来藕塘或抬水或挑水回家。

越来越多的人到藕塘来吃水了,藕塘的负荷也越来越重,人们担心藕塘要是干了那真的都要去一里路以外的河里淘河渗了。大旱之年格外的忙,要是再去那么远的地方找水吃太耽误功夫了,大家还是决定在藕塘找水吃,因为祖辈们说过不管多大的干旱,藕塘都会供人们吃水的,所以人们一直坚信藕塘就是养育一方百姓的水母。

于是人们把前潲的水留作洗衣洗菜用,在塘中间又挖了好几个深凼,凼里的水是专门供人们挑回去吃的,藕塘的神奇之处就在凼里的水即便被人挑完了,一夜过了又有一凼。

后来也许是人们干怕了,再也不想这样费神伤力无休止的折腾藕塘了,从这次干旱以后,为了防患于未然,有不少人家都打了水井,庆幸的是再也没有出现像那年一样的出奇干旱了……

藕塘当初因有莲藕而得名,因塘水清澈而留下美誉,后因它久旱都能供人吃用水而被人敬重!它就像是一位不会说话的母亲,默默的守护着一方子民!

藕塘——我心中的母亲塘!多年不见,你是否模样依旧!清澈依旧!

做梦是肯定想不到的,夏天,用莲藕搭配莲子,营养又美味

#夏日生活打卡季#

做梦是肯定想不到的

夏天可以用莲藕搭配莲子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

如果您是白天也睡不着晚上也睡不着

那么今天的这个粥您一定要学会

碗里倒入50克的新鲜糯米

清洗干净以后

再用清水浸泡在3个小时以上

再准备20克的莲子

同样用清水洗干净以后

放在水里面浸泡

再准备40克的红豆

同样洗干净以后放在水里面浸泡

还需要准备一节新鲜的莲藕

大概是80克左右

莲藕洗干净以后咱们再把它切碎

切成4份以后然后再切成长条

切成长条以后再切成莲藕丁

尽量切的细小一些

这样在煮的过程中就更容易煮软

切好的莲藕全部放入大碗里面备用

今天用莲藕搭配的这个

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尝试过的

看完以后您一定要尝试一下

锅里倒入1,500毫升的清水

咱们需要先把这个水烧开

水烧开以后

我们需要把这些食材逐个的放入

先是浸泡好的莲子

然后是浸泡好的糯米

还有这个浸泡好的红豆

切好的莲藕丁也全部都加进来

稍微把这食材搅拌一下

盖上盖子

把水烧开

再次烧开以后先把食材搅拌一下

然后需要转到小火

慢慢的熬煮两个小时

熬煮至这种粥的状态就可以

关火了

这就是用莲藕

搭配糯米搭配红豆还有莲子

熬煮的一份营养的粥

焖煮好以后装碗就可以吃了

这时候大家可以看见

这些米都已经是煮开花的了

熬煮时间那么长

主要就是为了把这些米开花

把这些莲藕红豆还有莲子煮软

这样吃起来的口感才会更好

文章如果对你有启发

请点赞关注转发

可以帮助到更多的朋友

击我好看的头像

可以观看更多实用省钱好吃的美食文章

感谢大家的耐心观看

北京地铁第一人:33年铁安全行车110万公里

每天,千万人在号称“世界最繁忙”的北京地铁里交会、擦肩,步履匆匆。每个人都熟悉自己乘车的颜色特征,毫不迟疑地奔向要去的方向。

对于进出地铁的乘客而言,在地上、地下两种截然不同的场景间来回切换,已成为一种日常,但对于北京地铁13号线回龙观乘务中心电动列车司机廖明而言,如果每天是一张相片,那他的“相册”里几乎完全一样。唯一不同的,是背景的底色,或蓝,或灰。

廖明今年五十五岁,像这样年纪的地铁司机,就如同他拿下的诸多劳模奖章一样,在全国并不多见。以2002年为界,他的职业生涯前半部分献给了中国第一条环形地铁线路2号线,之后便扎在了北京第一条在地面运行的轨道13号线。

入行三十年间,他从刚出技校的学生,成为全国地铁安全行车里程最长的人;北京地铁也从最初仅供观光到成为公共交通的主力军,进入了年年开新线的新时代;而如今,廖明仍在那里,在繁华城市的下方,一圈,一圈,再一圈,110万公里无事故里程记录不断被刷新,“轮回”着地铁,也“轮回”着人生……

三十年后,这位安全驾驶列车行驶里数超赤道25圈的老地铁人不禁感叹:“人一辈子,选择一个热爱的行当,然后坚持下去,这就够了。”

全国劳模、“北京地铁第一人”廖明(本人供图)

轨道情结

凌晨4点,北京地铁13号线回龙观车务段内,53辆列车蓄势待发,新一轮地铁高峰即将到来。此时,身着工装的廖明,手持手电筒,从车头到车尾,从车厢到车轮,逐一仔细检查。40分钟后,等待他的将是数以万计的乘客。

“等几趟车都挤不上去,或者下车时挤不下来,已是司空见惯,在地铁上挤丢了鞋、扯坏了包更是常事。”这幅画面,40年前还在上初中的廖明可能根本无法想象。

廖明记得,那时的北京人很少长距离出行,进了二环相当于“进城”,“哪怕坐上公交车或骑自行车都称得上一种时尚。”而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大潮席卷全国,大批农民扛着行李离开家乡,走出北京火车站。路过车站广场前的地铁站时,很多人压根儿不知道地铁长什么样儿、通向哪儿。

“地铁,就像是一处等他们在北京站稳脚跟后,渴望参观的景点。”廖明笑笑说,那时的地铁参观券更是一票难求。

1975年,北京地铁只有一条线,从北京站到石景山古城,主要功能是售票参观。(视频截图)

1981年,北京地铁一期工程正式对外运营,全年的客流量6000多万人次,“仅相当于现在1号线一个星期的客流量。”而在当时,全国也只有北京跑着地铁。

就在外界对地铁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下,1983年参加高考的廖明,考上了北京地铁技校,端上了“铁饭碗”。毕业后的他被直接分配至当时中国第一条环形地铁线路2号线,可彼时也只开了四分之一环线,即从西直门站到复兴门站短短几站。

他至今还记得自己第一次看到地铁时的场景:车厢内是只够容纳40人的横排座。车外宽阔明亮的站厅,抬头看,整个西直门站有三四百根日光灯。“就像宫殿,我当时很震撼,没法想象那么深的地下能有这样的建筑。”初识地铁,正值8月盛夏,廖明见到的地铁司机却身着棉袄。站台上6台除湿机,像开着水龙头似的,哗哗往外流。司机在西直门站调头开往复兴门前,还要等上至少八分钟。

当时间迈入至1985年,北京城市人口突破1000万。全市3000多辆公交车不堪重负;而后十年间,随着富起来的人越来越多,小汽车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北京人初尝堵车滋味儿;进入新世纪,北京修路的速度似乎永远追不上机动车辆增加的速度。借助地铁“缓挤”,势在必行。

此后十几年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条条新地铁线不断与廖明所在的2号线在地下交会,22条线路逐渐编织成网,且越织越密。

一圈,两圈……33年

行驶在轨道上的地铁,好比日子日复一日有序运转的隐喻。而廖明最初的地铁司机生活也同样如此。

如果说春运是中国人每年一次最大的人口迁徙,那么对于早晚高峰时段的北京地铁来说,堪称天天是春运。早晚高峰时段,廖明所在的2号线车厢乘客往往会超过数倍,而列车的间隔只有两分钟。“只要有列车慢了超过3秒钟,调度中心马上会打电话提醒司机提速。”

廖明说,“一趟车慢了3秒钟,整条轨道上的车辆都要跟着减速,1分钟意味着有超过1100人上不了车。”

面对如此巨大的客流量,廖明每天必须要在两平米的驾驶室内,密切关注网压表等十余种行车设备,周而复始地在设备轨道上滑行。他说:“开2号线时在地下,乘客上下车后,地铁前行,驾驶室内便又会陷入黑暗,”他经常忘了时间,每天就盼着前面能有点光,就这样反反复复。而在几十米的地下,白天和黑夜也没什么区别,只有看着仪表盘上显示距离的数字变化,廖明才知道自己在移动。

在隧道内行车的廖明(视频截图)

每进行一个操作,每看到一个信号灯,廖明都要手指、嘴唤,一趟车开下来,这样的动作将近200次,“很多人不理解我们,觉得我们就跟一群神经病似的,看到就看到了,还要自言自语地说出来,伸直胳膊指出来,但为了安全,我们就得这么做。”

长此以往,廖明总会下意识地把工作中的习惯带入进生活中,比如,平时路上遇到红绿灯时,都想伸手去指一下,“要是显示红灯,总想拿起电台喊行调开放信号。”在家时,廖明总爱说“把客室灯关了”,弄得家人哭笑不得;看电视时,他也会将声音开到最小,因为自己只要听见大一点的声响,就会心里发慌。

这样以秒计数的工作节奏,同样反映在廖明的梦境里。廖敏说,几乎每个司机都会做梦梦见刹不住车或出现意外事故,且这样的梦不止一次。但实际上,从业33年,现实工作中的廖明却连列车与车门间的毫厘误差都未曾出现过。

“人车合一”

北京地铁密如蛛网,无数列车在高速运行,每一分、每一秒都可能出现问题,所以北京地铁对司机有着非常苛刻的标准:列车晚点5分钟以上算事故;某个车门未关严列车启动算事故;红灯动车算事故;停车超过规定线算事故……触犯一项,之前安全纪录全部归零。

正是在这样严苛的环境中,使得廖明在2号线的17年间练就了“听车”的本事。在廖明眼里,每一列列车都是有生命的。“当其承载了很多人跑完一段路程后,也会放松下来。这就是地铁的节奏和表达。”

廖明说,“人车合一”需要司机对列车的构造和部件非常熟悉,同时还需要对路况了然于心。大脑的每一个细胞都要跟着列车跑,“仿佛自己已经和列车融为一体”。这样,列车有任何不适,路况有任何变化,司机都能第一时间敏锐地捕捉到。

廖明正在做发车前的例行检查(视频截图)

廖明对列车的理解和感受,远超于常人。这与他做徒弟阶段的钻研不无关系。

那会儿,不断钻研业务成了他茶余饭后的“娱乐”,为了学得更明白,他甚至把整台庞大的机器直至拆掉最后一颗螺丝为止。学徒那几年,廖明把列车上所有的部件都反复摸了几遍,这也为日后他达到“人车合一”的状态奠定了基础。

一次,他在黑暗的隧道中行车,眼前闪过一丝光。他找来维修工反复检查,电缆被提起的瞬间火光四射,原来是绝缘层出现裸露;2007年,一场暴雨令偌大的站台“消失”在雨雾中,第六感告诉廖明前方轨道异常,他立即停车,下车后才发现一块地毯落在了轨道上。若不及时停车,列车可能脱轨或是甩到站台上……

类似于这样的紧急时刻廖明记不得有多少次了。他早已和列车融为一体。“线路和周围的环境已经印在我的脑海里,轨道上多出一块石子我都察觉得到。”廖明说。

如今,在2号线东四十条站,站台两面墙壁满是中国风的壁画,部分装修风格一如当年开站时的模样,车来车往照旧。但廖明却早已不是当初青涩的年轻司机。110万公里,是国内地铁安全行车最长的里程,这个记录是属于“老司机”廖明的。

40岁的“新学生”

2000年,北京地铁建设迎来“黄金时代”,第一条地面轨道线路13号线开通,一切“百废待兴”。与现在的繁华热闹的13号线沿线相比,回龙观等站周围尽是藕塘、荒地。

而彼时,在地铁2号线工作了17年的廖明,却主动选择前往13号线支援。可13号线和2号线有着重大区别:车型变了,所有的仪表盘、按钮都经过了重新设计;路况变了,2号线是全封闭的地下运行,13号线则全部是地面行车,复杂因素更多。

“很多人劝我,40岁的人了,吃老本都够了。”当时,很多像廖明一样的司机并不情愿离开“舒适区”,“真像创业者似的,孤零零地在大野地里猛地冒出了一个车队。”廖明回忆,与现在13号线车厢内1平米可容纳9个人相比,晚高峰时段,五道口等站台空空荡荡,来往地铁内仅有零星几个乘客。越往北走,越荒凉。

“乘车的人少了,车厢里坐得稀稀拉拉,觉得开得不带劲似的。”廖明话如其人,总是说得很直接。

如今人流如潮涌的站台(视频截图)

除了要适应环境,在13号线开通初期,廖明驾驶的还是适合地下运行的老车,几乎无法胜任特殊天气下的地面运行,特别是2002年末持续6天的大雪,给廖明和刚开通仅四个月的13号线来了个“下马威”。

由于车型问题,司机室没有任何取暖设备,温度在17度以下,但为了保证线路正常运行,廖明参加夜间“滑道”(整夜驾驶空载列车轧道,防止钢轨结冰)。一连几天,脚被冻伤后奇痒难忍,廖明索性就忍着疼用大头针,将冻疮划开后继续行车。

轧道的确是个苦差事,雪不停,轧不止。整夜在铁轨上往返,很多人耐不住,但廖明是参加轧道最多的司机之一,“这条路走得太久了,每一个影子的位置我都印在心里,稍微有点儿不一样就能感觉出来。”

廖明回忆,一个雪夜,龙泽到西二旗的区间隧道附近,一名保安正在轨道上巡视。一列列车从隧道驶出,保安根本没注意到危险逼近。轨道上漆黑一片,廖明突然拉下紧急制动措施。道上的保安赶紧下道躲避,廖明长吁一口气。

但这些,在他看来,根本不算什么。40岁的他要和年轻人一起学习新知识,才最难。新型列车完全颠覆了以往老车的设计操作理念,甚至连最小的开关都变了名称。于是,他只能凭借对老车熟练的掌握,把新车知识和老车对照着学,记不住的地方,就不停的去写、去画、去念,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向技术人员请教,直到学懂学会为止。

此后,他还根据新车的理论知识,凭借经验,总结出一系列处理列车故障的方法。但也就是从那时起,40岁的廖明便戴上了老花镜。

“老司机”千锤百炼

此后十几年间,这位“地铁”明星的荣誉伴随着廖明安全行车里程的一次次刷新,铺天盖地而来,“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安全行驶百万公里第一人”“首都劳动模范”……在廖明看来,如果你用5年去学做一件事,你就可以做好这件事,用10年,你就是这件事的专家,20年、30年你还在专注这件事,你就是这件事的权威,才称之为这个行业的“工匠”。

和人聊天,廖明的生活里几乎全是地铁,成了“魔怔”;有几条高架公路桥和过街天桥穿过上空,一旦有物体从天而降,将会造成严重事故,廖明一直忧心忡忡。非要自己开车考察13号线与几条高架桥的交叉点,反复琢磨,如何消除安全隐患。

这在外人看来,就像是杞人忧天,可对廖明而言,则是未雨绸缪。

廖明正在制作完成地铁运行模拟器(视频截图)

一到下雪,要是不来参加“滑道”,在家里就睡不踏实;而只要听到广播里地铁故障,他就会条件发射似的去琢磨自己能否帮得上忙;如今,北京地铁线路不断增加,使得专业地铁司机明显不够,廖明又有了新任务—培训新司机,且在退休前制作完成地铁运行模拟器,将30年来的实战经验结合到其中,以备训练年轻司机。

许多媒体采访过廖明,在镜头那头的他,手捧鲜花,肩披绶带,格外耀眼。但生活中的廖明,一点“明星”的架子都没有,而他所带的徒弟们也大都像他一样:对地铁感情极深,业务过硬。徒弟郭瑞开玩笑说,“师傅的一天不低于26个小时,恨不得时时刻刻都想着地铁。”采访结束,廖明还要加紧制作地铁运行模拟器。

廖明说,他收徒弟有一条非常严苛的标准,那便是做事要精益求精、踏实务实、不受荣誉左右。而这种“工匠精神”,也正是他作为北京地铁30余年的“老司机”进而成为全国劳模的的奋斗秘笈。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弄清这几个问题,才会有美好“藕”遇

莲藕排骨汤是人们最爱的冬季滋补养生汤。严寒的冬日里,忙碌了一天后,一家人围坐着吃一锅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排骨藕汤,甭提多惬意了。

除了炖汤,白白胖胖的莲藕,可以做辣炒藕丁、凉拌藕泡片,清脆爽口;也可以做桂花糯米藕,饱满有力……总有一种能够吸引你的味蕾。

不过,莲藕的营养如何呢?冬天吃藕真的养生吗?如何健康吃藕呢?今天我来跟大家聊聊吃藕的话题。

莲藕营养好,但不神奇

藕,又称莲藕,属莲科植物,是莲的根茎。

莲藕主要有三大营养特点。

一是莲藕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高。尤其是淀粉含量,通常在10%~20%之间,它们提取出来其实就是好喝的藕粉。莲藕的口感,尤其是那种煮熟后粉粉糯糯的感觉,和淀粉含量高有很大关系。

二是维生素C(以下简称VC)丰富。100克莲藕中,大约含有44毫克左右的VC,这在白色蔬菜中算比较丰富了。在蔬菜较少的寒冷冬季,吃莲藕能够帮助人们获得丰富的VC,是很不错的秋冬食材。

三是莲藕还有比较丰富的钙。100克莲藕的钙含量大约在40毫克左右,虽然比不过牛奶,但在蔬菜中也算比较丰富的。

挑莲藕靠数孔的说法不靠谱

据说,挑莲藕有一个诀窍:要会数孔。七孔藕是糯的,九孔藕是脆的,所以前者适合煲汤,九孔藕适合凉拌。

其实,这种说法没有根据。藕的风味品质和烹饪特性,主要受品种、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成熟度以及新鲜度等影响,跟孔数无关。

实际上,藕的孔数跟藕的口感粉脆没有必然联系。藕的孔是莲藕的通气组织。如果不考虑大小,那么莲藕上的孔数很多,有时候能多达几十个,并没有严格的数量区分。

藕是荷花越冬时的营养储存部位,营养储存的主要形式是淀粉。藕在生长过程中,积累的营养物质是用单糖来合成淀粉的,所以,不同阶段的藕,它的口感本身就不一样。

一般来说,藕的采收时间越晚,淀粉储存越多,藕会越来越粉。但是,当藕储存时间过长,淀粉因为代谢而消耗,纤维相对增加,藕的口感又会慢慢变脆。

根据莲藕的种植生长季节,不同季节的莲藕,风味有很大的差别。6-7月份夏天的藕脆爽清甜,适合生吃,经常被赋予“果藕”的名号;秋冬的藕口感沙粉、软糯。

这是因为,在春夏季节是莲藕生长的初期,莲藕处于活跃状态,碳水化合物是以蔗糖和果糖的形式存在的,连藕细胞中更是充满了水分,所以吃起来有脆甜的感觉。到了秋天,藕节开始储存过冬的营养,体内的淀粉含量急剧上升,最终变成一根像山药、红薯一样的“淀粉棒”了。

所以,在生长初期(春夏季),所有的藕都是脆的;而到了秋冬季节,藕就开始变粉了。

藕放置后会变黑是因为氧化

你可能也有这样的经历,买回家洗干净切好的藕白白净净的,但是放一会儿就黑了;尤其是用铁锅一炒,就黑得更严重。

这样的莲藕究竟有没有问题,还能吃吗?都说莲藕是出淤泥而不染,但是为啥在空气中却那么容易变黑呢?

其实,不用担心,莲藕之所以变黑跟它体内所含的多酚类化学物质有关。

多酚类物质,在多酚氧化酶(PPO)的作用下,氧化为被称为“醌”的化学物质,这些醌再聚合在一起就形成了黑色素,这个过程叫做酶促褐变。

实际上,我们看到切开的苹果变成褐色,放在冰箱里的香蕉变得乌黑,都是由于这个原因。

多酚类物质还有一个共同的性质就是,能跟铁离子结合形成或紫或蓝的有色络合物。莲藕中丰富的多酚与铁离子结合后会形成蓝黑色的物质,这可是蓝黑墨水的主要成分。

藕用“药水美白”的视频背后另有真相

很多人在挑选藕的时候,都喜欢选择白白净净的,给人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感觉。但是,网上有一个关于藕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中称:“现在很多商户会用柠檬酸给藕‘美白’,让它变得白白胖胖卖相好。柠檬酸是工业产品,含有重金属铅、砷,吃了会刺激和腐蚀消化系统,增加低钙血症和十二指肠癌的风险。”

这是真的吗?其实真相没有那么可怕。

首先,莲藕使用柠檬酸,并不违法。刚刚说了,莲藕变黑是一种正常的“酶促褐变反应”,很多蔬菜水果都有这个现象,例如苹果、土豆、香蕉等。

其次,柠檬酸是一种弱有机酸,在很多水果和蔬菜中都天然存在,例如柠檬、菠萝等。它刚好有个效果,就是抑制酶促褐变反应的发生。

在果蔬保鲜中,食品级的柠檬酸可以作为加工助剂,也可以作为一种化学保鲜剂,用于防止果蔬的酶促褐变。

所以,用食品级的柠檬酸防止莲藕变黑,是安全合法的。

至于视频中说的“工业柠檬酸”,确实可能含有一些有害成分,是另一性质的违法行为,应该举报和加强监管。

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买到了使用工业柠檬酸的美白藕,也不必害怕。把莲藕仔细清洗、去皮,就可以有效去除有害物,不至于危害健康。

最后提醒大家,想买到放心藕,最好去正规的商超和市场购买。

健康吃藕,这两类人要注意

莲藕虽然好吃,但是它的淀粉含量较高,通常在10%~20%之间,它们提取出来其实就是好喝的藕粉。

从营养上看,属于半蔬菜半粮食。由于淀粉含量高,热量也不低,一小节约150克莲藕的热量,就和半碗米饭差不多了。现在网上有人戏说“吃藕丑”,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会长胖。

所以,这两类人吃的时候要注意:

1.减肥人士

想要控制体重、减肥的人,吃莲藕的时候,要注意食物的替换,比如吃了莲藕就少吃点其他主食,少吃点馒头和米饭。不然就很容易长胖。

2.三高人群

对血糖高、有糖尿病的朋友来说,如果吃了莲藕,就要相应减少米饭、馒头等主食的量,以免淀粉摄入过多,影响血糖控制。像桂花糯米糖藕等,更是要注意量了。

当然,吃藕的时候尽量少用油炸的方式做,油脂太多也不利健康。

文/阮光峰(营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