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姻缘

恐龙的分类和图片(恐龙的分类)

恐龙的分类和图片(恐龙的分类)

那些以“中国”为名的恐龙,它们都长什么样?

中国的恐龙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早在上世纪的30、40年代,古生物学家就开始以\"中国\"命名中国境内发掘到的恐龙化石,这一趋势一直延续下来,至今仍维持着高度不变的热忱。

至今,以\"中国\"为名的恐龙最少有20种以上,当属世界之最,象征我国古生物学家团结一心、忠贞为国的高尚情怀。

以下,我们就精选出一些冠名\"中国\"的恐龙介绍给大家。让我们用热烈掌声欢迎,中国恐龙方阵的通过!

属名为\"中国\"的恐龙们

现代生物学无论是已灭绝化石物种或是现生生物一律都是采用林奈的二名法来命名,也就是这些生物的正规学明是由属名+种名的形式构成。以我们人类为例,我们的学名就是Homo sapiens,前面的属名Homo代表人属,而sapiens代表有智慧的。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些名字必须要用拉丁化的文字写成,而且书写时必须斜体。

拉丁文中的中国是Sinae,而在与其他词缀结合时会变体为Sino-,因此当一个恐龙的属名为Sino-,就是以\"中国\"为名,一般会翻译为\"中国某某龙\"或是\"中华某某龙\"。

1. 中国龙(Sinosaurus)

首先通过的恐龙头上戴有双冠,是一种身长将近6米的兽脚类的肉食恐龙。它们的化石发现于云南禄丰,最具特色的就是头上成对的头冠。研究显示,这个头冠结构比较脆弱,并不适合用来打斗,可能只是单纯为了吸引异性或和其他同性竞争的展示品。

△图片来源: http://dinosaurpictures.org/Sinosaurus-pictures

化石由中国古生物学奠基人杨钟健于1948年所发表,模式种为三叠中国龙。之所以将种名命名为三叠,是因为当时的鉴定认为该地层属于三叠纪。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更多化石比对的发现,我们现在知道中国龙其实生存在侏罗纪早期而不是三叠纪。

△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奠基人杨钟健 (图片来源: Wikipedia)

2. 中华盗龙(Sinoraptor)

现在通过的恐龙来自中国的大西北地区——新疆,不过在我国的四川地区也有发现这类恐龙的存在。它是异特龙超科的成员,和异特龙、鲨齿龙这类大型的肉食恐龙是一家子。中华盗龙生存在侏罗纪的晚期,身长约8米,高度近3米,是类凶猛的肉食兽脚类恐龙。模式种发表于1994年,命名为董氏中华盗龙,其中的董就是纪念有\"中国龙王\"美称的董枝明。

图片来源: Wikipedia

董枝明师承杨钟健,他不只对国内恐龙研究有重大贡献,更被美国时代杂志选为101位\"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与伽利略、牛顿、居里夫人、爱因斯坦、霍金等人并列,也曾被日本青少年的问卷调查中被票选为 \"最喜爱的人\"第二位,其对世界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中国龙王董枝明(图片来源: http://www.xinhuanet.com/gongyi/2018-07/25/c_129919851.htm)

3. 中华龙鸟(Sinosauropteryx)

接下来请大家睁大眼睛仔细看,因为下一个通过的恐龙身长不到1米!它虽然体型娇小,但是却在古生物学研究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来自中国辽宁,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白垩纪早期热河生物群。这里的化石保存异常精美,震惊世界各地,而最有名的就是带羽毛恐龙的发现颠覆了人们对恐龙形象的认知,也确立了鸟类与恐龙的演化关系,而这一切都是从这个化石为开端。

图片来源: Wikipedia

中华龙鸟虽然叫做鸟,但其实是一种美颌龙类恐龙,从胃容物的研究发现,它们会以蜥蜴或是小型哺乳动物为食。在标本上可以见到非常简单的丝状细羽,最初有观点认为这些所谓的羽毛不过是肌肉纤维分解的痕迹,但近年随着电子显微镜等科技的使用,已经确认这些毛状构造的内部结构确实和羽毛一致,甚至还能藉由内部结构的形状和排列来复原恐龙的颜色,正如图片所示。

4. 中国鸟龙(Sinornithosaurus):

是的,您没看错,除了有中华龙鸟外,还有个名字极为接近的中国鸟龙,它同样也是来自热河生物群,是全身披有羽毛的小型兽脚类恐龙。不过这两类恐龙的分类可不一样,中华龙鸟属于美颌龙类,中国鸟龙则是驰龙类的恐龙,和恐爪龙、伶盗龙是近亲。

图片来源: Wikipedia

研究结果指出,中国鸟龙的身上发现有两种羽毛,一种是在身体上毛绒状的细羽,另一种则在手部有片状的羽毛。除了羽毛外,这种恐龙的手臂、肩带和骨盆结构也都和鸟类接近,而脚上则有驰龙类大而弯曲的镰刀状爪子。有些学者对中国鸟龙的牙齿和头骨结构进行研究后,认为这种恐龙可能有毒牙,会用毒腺来捕食猎物。但这个说法还受到争议,反对的声音认为所谓的毒腺和毒牙的结构,不过是鼻窦和普通牙齿遭受挤压变形后的结果。

中国鸟龙最初的标本发表于1999年,研究者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北古所\")徐星研究员。徐星师承赵喜进,在研究所期间也受过董枝明老师有关兽脚类恐龙的指导及协助。他发表过许多重要的文章对鸟类的起源演化和整个古生物学界都有重要贡献,也是目前在世的古生物学家中,命名恐龙数量最多的人。

△世界上命名恐龙最多的古生物学家徐星(图片来源: http://www.uua.cn/show-12-6758-1.html)

5. 中国猎龙(Sinovenator)

现在正在通过的小伙伴是中国猎龙,同样来自中国辽宁的白垩纪早期地层。它是伤齿龙类中最为原始的类群之一。由于中国猎龙和驰龙类以及始祖鸟等都有许多类似的生理结构,因此证实了这些恐龙都是近亲,并且共同演化形成飞向蓝天的鸟类。

△图片来源: https://www.deviantart.com/anuperator/art/Sinovenator-651353645

中国猎龙的模式种是\"张氏中国猎龙\",而\"张氏\"则是为了感谢北古所的张弥曼院士对古生物学界尤其是热河生物群研究做出的杰出奉献。她主要的研究领域是古鱼类学,在2018年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肯定,得到\"世界杰出女科学家\"的殊荣。

△张弥曼院士(图片来源: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4/409146.shtm)

6. 中国似鸟龙(Sinornithomimus)

接下来通过的恐龙来自中国的内蒙古地区,时代为白垩纪晚期,相关研究被发表于2003年。与前面介绍的恐龙一样,中国似鸟龙也是一种兽脚类恐龙,但不同的是,它们却是以植物为食。

△图片来源: http://dinosaurpictures.org/Sinornithomimus-pictures

经过研究后确定中国似鸟龙为一种原始的似鸟龙类,找到的化石中甚至有发现十多只个体埋藏再一起,代表这种恐龙可能会集体行动,而这些恐龙又多为幼年,因此推断它们父母对子女的照顾时间可能很短或甚至就任其自生自灭。这些集体埋藏的恐龙没有发现挣扎的痕迹,因此可能是在极短的时间遭遇到土石流或洪水,还来不及反应就被深埋其中。

7. 中国角龙(Sinoceratops)

接下来经过的庞然大物是角龙类的成员,光头股就有1.8米,全身可达5-7米。中国角龙发现于山东诸诚,来自白垩纪晚期。角龙类的祖先虽然在侏罗纪晚期的亚洲有许多分布,但像是三角龙、戟龙、牛角龙等特化的类群全都分布在北美洲,而中国角龙则是亚洲首度且目前唯一的特化角龙类。

△侏罗纪世界电影中的中国角龙(图片来源: https://jurassicpark.fandom.com/wiki/Sinoceratops)

中国角龙的鼻角较短,颈盾上有许多向前弯曲的角,这个奇特的造型让它被《侏罗纪世界:殒落国度》的剧组相中,在电影中客串演出。

种名为\"中国\"的恐龙们!

生物的种名一般会以其生理特征、产地、发现者或是纪念某个重要的人来命名。词缀同样要经过拉丁化,地名要加上-ensis的尾缀。因此当一个恐龙的种名为sinensis,就是以\"中国\"为名。

1. 中国谭氏龙(Tanius sinensis)

中国谭氏龙代表种名为\"中国\"的恐龙们,正在走来。它们也是最早命名的种名为\"中国\"的恐龙,由卡尔维曼(Carl Wiman)于1929年命名,属名则是献给了发现化石的中国地质学家家谭锡畴。中国谭氏龙身长七米,体重约两吨,属于比较原始的鸭嘴龙超科成员。

图片来源: Wikipedia

中国谭氏龙被报道之后,中国科学家又陆续报道了同属的金刚口谭氏龙和莱阳谭氏龙,但它们的具体分类情况尚有争议。产出中国谭氏龙的莱阳盆地上白垩统地层,新中国成立后在杨钟健、赵资奎和汪筱林三代科学家的细致研究之下,成为了中国北方晚白垩世研究最为详细的化石地点之一。

2. 中国鹦鹉嘴龙(Psittacosaurus sinensis)

接下来走过的方阵是一群小家伙们,别看小,它们人数可不少!

中国鹦鹉嘴龙是鹦鹉嘴龙属内的一种,鹦鹉嘴龙属是恐龙中数量最多的大家庭,其内部约有9到11个有效种,化石数量很大,产地广布亚洲地区。它们大多数大小类似领养的二足,草食性的恐龙,上颌高而强壮,具有带有喙的嘴,是进食植物的利器。有些鹦鹉嘴龙化石还保存了尾部类似鬃毛的结构,对我们理解恐龙羽毛的起源影响深远。

△鹦鹉嘴龙完整骨骼化石。(图片来源: Wikipedia)

大部分的鹦鹉嘴龙化石产自著名的热河生物群当中,化石主要来自辽宁西部和内蒙古地区。但是中国鹦鹉嘴龙化石发现于中国的山东省青山组地层当中,分布的纬度相对较低。是除了一件泰国疑似鹦鹉嘴龙属标本之外,这个类群最南端的记录。

3. 中华虔州龙(Qianzhousaurus sinensis)

接下来的,是一群凶猛的大家伙。这些猛兽们不仅面貌凶狠,而且还长着一张大长脸。它们就是中华虔州龙,长着大长脸的暴龙类。虔州龙吻部现场,牙齿又长又窄,区别于它们更著名的亲戚——暴龙的'香蕉牙'。虔州龙在形态上接近在蒙古国发现的另一类长吻暴龙类恐龙分支龙,并一起构成了晚白垩世暴龙类演化的另一个重要的演化支分支龙族(Alioramini),表明了晚白垩世的时候,亚洲与北美可能是由不同的\"暴龙王朝\"所统治。

△中华虔州龙艺术复原。(图片来源: Wikipedia)

中华虔州龙化石是建筑工人在工地修建时意外发现的,而后经过中国地科院古生物学家吕君昌等人的研究,最终公诸于世。在中华虔州龙发现之前,虽然也有长吻暴龙类化石的发现,但大部分这种化石被认为是短吻暴龙类成员的幼体化石。而吕君昌和布鲁萨特对中华虔州龙的研究论文则指出,长吻的暴龙类是确实存在的。

△著名古脊椎动物学家吕君昌,右侧。(图片来源: http://www.uua.cn/show-12-9007-1.html)

4. 中华贝贝龙(Beibeilong sinensis)

看完大家伙,我们迎来了此次阅兵最小的'恐龙宝贝',龙如其名,正是中华贝贝龙。贝贝龙不仅体型小,年龄也小,实际上它还没有从蛋壳当中破壳而出。

上世纪末,产自中国的很多重要化石不幸地遭到违法盗掘、贩卖而流落海外,贝贝龙的正型标本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件。这件产自河南的蛋窝,除了蛋的个子非常大之外,蛋壳里面竟然依稀可见骨头!这在当时是一个震惊世界的发现,这件标本也被取了个名字\"路易贝贝\",标本的照片和复原图也荣登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封面。

△路易贝贝 登上国家地理杂志封面(图片来源:http://www.uux.cn/viewnews-67950.html)

然而,毕竟此标本来源不明,属于违法走私所得,相关的研究迟迟不能进行。幸运的是,在以河南地质博物馆为首的中国方面多次交涉下,路易贝贝终于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在河南地质博物馆展出。

△中华贝贝龙化石照片。(图片来源: Wikipedia)

中国科学家研究了这件无与伦比的标本,发现这个胚胎可能属于一种全新的恐龙,就以它曾经的\"外号\"和它的祖国一起给了它学名,中华贝贝龙。

5. 中国缙云甲龙(Jinyunpelta sinensis)

最后,您将看到来自白垩纪的装甲车部队。它们是来自中国浙江省的中国缙云甲龙。甲龙类可谓是中生代的坦克,它们不但身披坚硬铠甲,有些尾部还演化出了尾槌作为防卫武器。中国缙云甲龙的化石是2013年由浙江自然博物馆、缙云县博物馆等合作抢救发掘出来的重要化石标本,它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尾槌。

△缙云甲龙复原图(图片来源: http://www.sohu.com/a/259114109_159753)

缙云甲龙生活在距今一亿年前,比之前发现的具有尾槌的甲龙化石早了一千多万年。因此,缙云甲龙可以说是它生活时代最为先进的'活坦克'。中国浙江省的白垩纪地层发现了非常多和精美的甲龙化石,除了中国缙云甲龙之外,之前还报道了丽水浙江龙和杨岩东阳盾龙等甲龙类化石。白垩纪的浙江分布着多种甲龙类,可能包括了甲龙类两个重要分支,结节龙科和甲龙科的成员。

结语

除了恐龙化石,有一些如恐龙脚印之类的痕迹化石也都是以中国命名,此外也有些选择用华夏等中国的别称。这种用国家命名情况在国外则相对少上许多,例如同为化石大国的美国及加拿大,虽然有用省份或州来命名的犹他角龙(Utahceratops)或是艾伯塔龙(Albertosaurus)、埃德蒙顿龙(Edmontosaurus)等等,但还确实没有\"美国龙\"、 \"加拿大龙\"之类的。

其他国家确实偶尔会出现如阿根廷龙(Argentinosaurus)、韩国龙(Koreanosaurus)以及处境尴尬的日本龙(Nipponosaurus,1936年第一个在日本境内发现的恐龙,但二战后库页岛北部被苏联占领,所以现在其实是俄罗斯的恐龙)等命名方式,但这都是极少数,不像中国一样能到达20种以上,由此可见到中华民族的古生物学家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以及团结一致的精神。

作者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英国布里斯托大学。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廖俊棋、秦子川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一起来认识下这几种恐龙吧

在澳大利亚的内陆小镇闪电岭附近的Wee Warra矿区,矿工们发现了一种名为韦瓦拉龙的恐龙。这种恐龙与拉布拉多寻回犬体型相当,用后腿走路,拥有用于进食植物的喙和牙齿。韦瓦拉龙属于鸟脚亚目恐龙,为了增强自我保护,它们可能会组成群体一起活动。该发现进一步证实,南半球的食草动物由多种不同生物组成。在这幅插图中,在如今被称为澳大利亚的陆地上,一群韦瓦拉龙正穿越一个浅湖。绘图:James Kuether

科学家在《脊椎动物古生物学》期刊上发表报告称,在澳大利亚发现的异常丰富多彩的化石属于一种新的食草恐龙物种。这些化石不仅属于澳大利亚发现的第一个恐龙群,而且是迄今为止在蛋白石中发现的最完整的恐龙化石。这些恐龙化石共100多块,发现于悉尼西北720公里的闪电岭镇附近,呈现出罕见的蓝灰色,偶尔还会闪现出宝石般的明亮色彩。图中,在如今澳大利亚的闪电岭附近,一群Fostoria恐龙沿着湖岸行走。绘图:JAMES KUETHER

泰国中部的班沙潘欣村庄附近,1.13亿年前,这片古老的冲积平原上生活着一种可怕的生物:长着鲨鱼般利齿的恐龙。新发现的这种食肉性恐龙名为“Siamraptor suwati”。这是在东南亚发现的、在这个年龄阶段最完整的此类恐龙。这种恐龙身长7.6米,是该地区发现的许多大型恐龙之一。研究人员测量了22块新发现的化石,重建了Siamraptor suwati恐龙的骨架。图上的标尺等于1米。图源:CHOKCHALOEMWONG ET AL., 2019

新发现的恐龙化石被命名为Ferrodraco lentoni,远算不上完整:只包括上颚和下颚的部分,五块颈骨,两翼的部分和许多牙齿。不过,研究者在澳大利亚发现的翼龙极其稀少,新发现的化石保存得异常完好。图:大约在9600万年前,翼展达4米的Ferrodraco lentoni在天空中翱翔。绘图:TRAVIS R. TISCHLER

在阿尔伯塔省的冰封之地,古生物学家发现了“冻龙”(frozen dragon):一种新的翼龙属,它们曾翱翔于众多恐龙之上,翼展至少4.9米,最长可达10米。这种会飞的爬行动物名为寒翼龙(Cryodrakon boreas),7600万年前,也就是白垩纪时期,它们生活在今天的加拿大西部。绘图:DAVID MAAS

大约9500万年至1亿年前,两只埃及棘龙在河流系统中捕食史前帆锯鳐。现在,这里位于摩洛哥境内。新发现的恐龙尾部化石证明,这种恐龙擅长游泳,有力地支持了这种说法:棘龙大部分时候待在水里。绘制:Jason Treat, NG Staff, and Mesa Schumacher 艺术:Davide Bonadonna 来源:Nizar Ibrahim, University of Detroit Mercy

这块来自缅甸的琥珀中,藏着迄今为止最小的史前恐龙的头骨:一种生活在9900万年前的类鸟生物,它的体型不比今天最小的鸟类大。相关论文发表于3月12日的《自然》杂志,这块化石从后脑勺到鼻尖只有1.5厘米长,大约是指甲的宽度。头骨的比例表明,这只恐龙和蜂鸟的大小差不多,体重比硬币还轻。摄影:邢立达

1.6亿多年前,在今天中国境内的森林里,生活着一种奇怪的捕食者:它们身材短小,会张开像蝙蝠一样的膜质翅膀,从一棵树滑翔到另一棵树。这是古生物学家第二次发现翅膀上有大片膜质痕迹的有羽毛恐龙化石。因此,这种动物的新属名是Ambopteryx,拉丁语中“双翅”的意思。新发现的长臂浑元龙彩图,1.63亿年前,它们生活在今天的中国境内。绘制:MR. CHUNG-TAT CHEUNG

这9种超恐怖的恐龙,庆幸它们的灭绝,不然人类该何去何从?

虽然恐龙在现在已经看不到了,但是在生活当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恐龙这个词,并且在找

到的化石当中,专家也通过技术将恐龙进行了还原,还预测了恐龙的演化轨道。

我们在资料当中可以看到,很多恐龙都凶狠无比,对于我们人类来说他们的存在是非常恐

怖的,要是人类在当时和恐龙共同存在,人类还能够幸存下来吗?

今天来介绍9种超级恐怖的恐龙,看完我想你就会庆幸它们灭绝了,不然肯定会成为威胁

人类的存在。

1、伤齿龙

伤齿龙生存在晚白垩纪,大约距离现在75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而伤齿龙的名字是因为

它尖锐的牙齿而得名,它拥有最具杀伤力的牙齿,在把伤齿龙的骨骼组合起来以后,我们

可以看到身体和大脑的比例,而伤齿龙的大脑是恐龙里面最大的,并且它的感觉器官非常

的发达,因此被认为是最聪明的恐龙。

这个恐龙的体重可以在50公斤,主要生存在加拿大、美国、中国,是一种食肉恐龙,而且

有意思的是,这个威力巨大的恐龙,还是鸟的亲戚。

2、巨兽龙

巨兽龙生存在白垩纪中期,在1亿年前至9200万年前,他还叫做南方巨龙兽,他主要表现

在有硕大的长嘴巴,长着一口很锋利的并且单薄的牙齿,但是有着可怕的咬合力,和很快

的撕咬速度,就好像和菜刀一样,并且和鲨齿龙十分的相似,甚至有人认为这两种恐龙可

能是同一种恐龙,除了利牙之外,体型很高大,背部的脊椎稍突。

根据推算,巨兽龙的体重可以达到8到11吨,身长可以达到13到14米,它通常以捕猎其他

恐龙为食物。

3、异特龙

异特龙是种中型的二足、肉食性恐龙,身长8.5米,最大9.7米,体重最重可以达到3.6吨

,生存在晚侏罗纪,约1亿5500万年前到1亿3500万年前。

异特龙非常的聪明,会围攻大型猎物,是一种庞大、凶猛的肉食性恐龙,体长7-9.7米,

就体形而言,异特龙并不是肉食性恐龙中最大的,但是它拥有着更适合猎杀身体的结构。

它的前肢非常粗壮,上面长有3根指,每根指头上都生有利爪,可以毫不费力地撕开猎物

。其次高达粗壮的后肢能有力地支撑起它的重量,可以让它行动变得敏捷,而且粗大的尾

巴还可以当鞭子,横扫敌人。

4、霸王龙

霸王龙的名声,大家都知道,它生活在白垩纪末期,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非

鸟类恐龙种类之一,化石主要分布在美国和加拿大,是最晚灭绝的恐龙之一。

霸王龙的咬合力一般可以达到9万牛顿-12万牛顿,在嘴巴末端最大可以达到20万牛顿左右

,也是体型最为粗壮的食肉恐龙,其身长大概在13米,体重有可能在8800公斤以上,超越

了过去所发现的所有的肉食性恐龙,并且他的威名都被我们所知。

5、犹他盗龙

犹他盗龙生存在早白垩纪,约1亿2600万年前,犹他盗龙的化石是在美国的犹他州发现的

,所以犹他盗龙因此得名,而它的大脑膨胀程度比较大,说明了犹他盗龙的大脑结构比较

发达,并且智力还高于多数恐龙。

犹他盗龙的视觉系统十分复杂,并且反应速度很快,而且它还能在跳跃的时候改变身体方

向,古生物学家还推测犹他盗龙的奔跑速度能达到每小时50千米,当它发现猎物的时候,

就会直接跳到猎物的身上,并发起攻击。

6、双脊龙

双脊龙是电影《侏罗纪公园》的主角,双脊龙约6米长,体重达到半吨,身高约2.4米,是

一种凶猛的食肉恐龙,而有科学家认为,双脊龙是侏罗纪早期最残暴,最凶猛的食肉动物

它有短小的前肢和粗壮有力的后腿,非常善于奔跑,双脊龙的嘴里长满了利齿,可以追杀

一些大型的植食恐龙。双脊龙非常的灵活,可以在矮树丛或者石头缝里把小蜥蜴以及其他

小型的动物找出来吃掉。

7、食肉牛龙

食肉牛龙听上去就知道它是肉食动物,它生活在白垩纪末期,食肉牛龙是擅长奔跑的高速

掠食者,是目前已知的奔跑速度最快的大型恐龙,速度可达每小时60公里,加上小腿较细

、脑袋高、尾巴偏细、腿部极其长,也被称为白垩纪的猎豹,根据唯一发现的一个很完整

的骨架,食肉牛龙体长8米,体重3吨,臀高3米。

虽然食肉牛龙的化石到目前只发现了一具,但是非常完整,完整度达到了72%,只是缺少

了大部分的尾巴,和小腿以及双脚,而它最突出的特征就是长在了眼睛上方的一对翼状尖

角。

8、鲨齿龙

鲨齿龙生活在白垩纪中期到白垩纪晚期,而鲨齿龙是种巨大的肉食性恐龙,也是体型最大

的食肉恐龙之一,它拥有极其锋利并类似鲨鱼的牙齿、长牙齿、大而酷似骷髅眼睛的眶前

孔、较为短小的前肢、巨大而长的头颅骨、比例上较窄的吻部、瘦的躯干、比例上略微短

的后肢。

它的牙冠有整齐的锯齿,类似噬人鲨的牙齿上的锯齿,适合切割皮肤以及肌肉组织。它的

头比霸王龙略长但偏窄,脑容量比霸王龙小。

9、棘龙

棘龙生存在白垩纪的北非,是一种大型兽脚类的肉食龙,体长11到17米,臀高270至400厘

米,体重4到14吨,最新研究显示棘龙的亲水性并没有纪录片中所说的那么高,高温季节

亲水性较高,泛型捕食者,是当时地中海和非洲地区的主流掠食恐龙,因为其独特的帆状

物、巨大的体型而著名。

棘龙的头颅骨长1.75米,外形类似上龙类,棘龙被认为是半水生动物,一项针对棘龙科牙

齿的氧同位素组成研究显示棘龙是已知的唯一会游泳的肉食恐龙。

这9种恐怖的恐龙,所带来的威力真是非常巨大,要是人类和恐龙共同生活,不知道还能

不能生存下来。

你觉得可以吗?

好了,今天的知识就讲到这里了,喜欢我,记得关注我,以便看到更精彩的内容哦!

一起来认识下这几种恐龙吧

在澳大利亚的内陆小镇闪电岭附近的Wee Warra矿区,矿工们发现了一种名为韦瓦拉龙的恐龙。这种恐龙与拉布拉多寻回犬体型相当,用后腿走路,拥有用于进食植物的喙和牙齿。韦瓦拉龙属于鸟脚亚目恐龙,为了增强自我保护,它们可能会组成群体一起活动。该发现进一步证实,南半球的食草动物由多种不同生物组成。在这幅插图中,在如今被称为澳大利亚的陆地上,一群韦瓦拉龙正穿越一个浅湖。绘图:James Kuether

科学家在《脊椎动物古生物学》期刊上发表报告称,在澳大利亚发现的异常丰富多彩的化石属于一种新的食草恐龙物种。这些化石不仅属于澳大利亚发现的第一个恐龙群,而且是迄今为止在蛋白石中发现的最完整的恐龙化石。这些恐龙化石共100多块,发现于悉尼西北720公里的闪电岭镇附近,呈现出罕见的蓝灰色,偶尔还会闪现出宝石般的明亮色彩。图中,在如今澳大利亚的闪电岭附近,一群Fostoria恐龙沿着湖岸行走。绘图:JAMES KUETHER

泰国中部的班沙潘欣村庄附近,1.13亿年前,这片古老的冲积平原上生活着一种可怕的生物:长着鲨鱼般利齿的恐龙。新发现的这种食肉性恐龙名为“Siamraptor suwati”。这是在东南亚发现的、在这个年龄阶段最完整的此类恐龙。这种恐龙身长7.6米,是该地区发现的许多大型恐龙之一。研究人员测量了22块新发现的化石,重建了Siamraptor suwati恐龙的骨架。图上的标尺等于1米。图源:CHOKCHALOEMWONG ET AL., 2019

新发现的恐龙化石被命名为Ferrodraco lentoni,远算不上完整:只包括上颚和下颚的部分,五块颈骨,两翼的部分和许多牙齿。不过,研究者在澳大利亚发现的翼龙极其稀少,新发现的化石保存得异常完好。图:大约在9600万年前,翼展达4米的Ferrodraco lentoni在天空中翱翔。绘图:TRAVIS R. TISCHLER

在阿尔伯塔省的冰封之地,古生物学家发现了“冻龙”(frozen dragon):一种新的翼龙属,它们曾翱翔于众多恐龙之上,翼展至少4.9米,最长可达10米。这种会飞的爬行动物名为寒翼龙(Cryodrakon boreas),7600万年前,也就是白垩纪时期,它们生活在今天的加拿大西部。绘图:DAVID MAAS

大约9500万年至1亿年前,两只埃及棘龙在河流系统中捕食史前帆锯鳐。现在,这里位于摩洛哥境内。新发现的恐龙尾部化石证明,这种恐龙擅长游泳,有力地支持了这种说法:棘龙大部分时候待在水里。绘制:Jason Treat, NG Staff, and Mesa Schumacher 艺术:Davide Bonadonna 来源:Nizar Ibrahim, University of Detroit Mercy

这块来自缅甸的琥珀中,藏着迄今为止最小的史前恐龙的头骨:一种生活在9900万年前的类鸟生物,它的体型不比今天最小的鸟类大。相关论文发表于3月12日的《自然》杂志,这块化石从后脑勺到鼻尖只有1.5厘米长,大约是指甲的宽度。头骨的比例表明,这只恐龙和蜂鸟的大小差不多,体重比硬币还轻。摄影:邢立达

1.6亿多年前,在今天中国境内的森林里,生活着一种奇怪的捕食者:它们身材短小,会张开像蝙蝠一样的膜质翅膀,从一棵树滑翔到另一棵树。这是古生物学家第二次发现翅膀上有大片膜质痕迹的有羽毛恐龙化石。因此,这种动物的新属名是Ambopteryx,拉丁语中“双翅”的意思。新发现的长臂浑元龙彩图,1.63亿年前,它们生活在今天的中国境内。绘制:MR. CHUNG-TAT CHE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