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套适合初学者的看相书:《相》
笔者自上学时起就对看相兴趣浓厚,因而时不时地会买一些相关的书籍来学习和研究。最经典的自然是《麻衣神相》了。不过,这本书如果文言功底不深,且理解能力不是特别强的话,读起来会有些吃力。
其次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曾国藩的《冰鉴》。这本书可谓是相学中的经典,不仅文笔简练优美,而且颇有见地。说实话,笔者读完此书后,对曾国藩又重新认识了一遍。以前只以为他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家、政治家,没想到老爷子看相的功夫也如此了得!据说,他招人一般都要先看其面相,然后才做决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买来一读。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本书只是文字性的叙述,缺少一些配图,因而读者读书时只能全靠字面意思去理解和想象。而每个人的资质、天赋各不相同,读书时难免会理解偏误。
于是,笔者想到不如去看一些现代人写的配有图画的相书吧。于是,便找到了香港的相学大师李居明的书。可是,看完以后,总感觉差了点味道,至于差在哪里,却又一时说不出来。
令人惊喜的是,笔者前几日偶然发现了一套漫画相学的丛书,作者是韩国的一位高人气漫画家许英万。由于一次偶然的爬山经历,他开始接触面相学,并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后,他拜师一位知名的相学大师,历经三年画成了这套相书。
书中以马君拜师学艺的经历为线索,贯穿了许多相学的知识。本书画风幽默,文字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引人入胜。尤其是马君作为主人公,由于怕老师看出自己面相上的不足,因而全程遮面,令人好奇,他究竟长了一张什么样惊为天人的脸?直到结尾,作者才向我们揭晓答案,原来马君长了一张与众不同的脸。至于这张脸究竟怎么样?还是请诸君自己去翻阅寻找谜底吧。
需要指出的是,本书中的很多相学知识主要源自《麻衣神相》,但由于书籍本身的时代局限,再加上创作者自身的相学道行还不是很深,本书中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比较陈旧和一家之言的相学观点。其中有些地方的说法,笔者并不太苟同。希望诸君在阅读时注意甄别。
当然了,对于初学者而言,这套书还是相当不错的!
另外,再附带说一句:如果感兴趣的朋友想买本书,建议去某多多直接搜电子版,五六块就能搞定。本建议只针对笔者这样的平民,至于土豪,您且随意~
他精通观气之法,号称大明第一相术师,曾连续预测三位皇帝的命运
#历史开讲#
导读: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相术大师之一,能够通过一个人的气色观测对方的生死祸福,并且成功预言了三位皇帝的命数。
而到了晚年之后,他更是将这门奇术整理了出来,传给自己的儿子,从而形成了一种相术界的流派,至今依然还在世间流传。至于他本人,也因此被后世尊为600年来第一相术奇才。
我们今天人物篇要聊,就是号称大明王朝第一相术师的“袁珙”。
他出生在元朝末年的乱世当中,曾经跟随一位奇人学习观气之法。随后更是凭借出色的预测能力,在短时间内名动天下。
甚至还因此结交了,明成祖朱棣身边的黑衣宰相姚广孝,而这也为他的人生,开启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接下来我们就一同了解一下,这位相术大师的传奇一生。
师从奇人一心只想游历天下,寻访传说当中的隐士高人。他的名字叫做袁珙,原本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但是性格怪异的他,却偏偏对名利不感兴趣。
一心只想游历天下,寻访传说当中的隐士高人,但此时此刻,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迷茫。
因为在此之前,他已经走遍了华夏大地上的许多名山大川,但却始终一无所获。现如今更是将目标,放在了人们口中所说的海外仙山之上。
转眼间数日已过,他在机缘巧合之下来到了一座叫做珞珈山的小岛上。上岛之后他向往常一样开始四处寻访,不过一连转了几天,却并没有找到所谓的高人。
然而就在他准备离开的时候,却忽然遇见了奇怪的和尚。对方名叫别古涯,虽然整天穿着一身破烂的僧衣,可言谈举止却并不像是一个凡俗之人,时常说出一些玄之又玄的话来。
由于性格相投,一来二去之间,袁珙逐渐和他成了好友。在一起谈经论道,眨眼间数月已过。这一日袁珙自觉离家许久,于是便早早的来到后山向别古涯辞行。
却看见对方正坐在一块石头上,目不转睛的盯着太阳,袁珙好奇的询问对方为何如此?别古涯则告诉他,自己正在练习一种观气之术。
炼成之后,就能够通过气色的变化来观测人的命运,并且还主动将这门奇术传授给了他。在此之后,袁珙便暂时打消了回家的念头,按照对方的指点,一同练起了观气之术。
所谓观气之术,其实是一门比较玄的东西。因为在古人的概念里,世间万物都是由元气所化,包括人也是一样。
而人与万物之所以会各有各的区别,就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元气,本身携带着不一样的属性。而根据元气属性的不同,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气色,这就是观气之术的根源。
就这样大概过了有百日左右,袁珙就感觉自己好像有了特异功能一样。能够在人的脸上,看到一些之前从未见过的色彩变化。
这个时候那个叫做别古涯的怪人又送给他一本古书,书中详细记载了有关相术和气色的变化原理,以及前人总结的经验和案例,随后对方便主动告辞远去离开了珞珈山。
声名远扬离开珞珈山之后,袁珙便按照自己所修炼的方法,开始为别人进行预测。而他所预料的结果,却往往出人意料的准确。
甚至能够精确到,以某一天的某一个时辰为单位,而且接连预测了100多个人,都没有出现过一次失误,这一下他的名声顿时传了出去。
就连许都在朝廷的官员,也纷纷不远万里,前来找他为自己观测气运。而根据史书记载,其中就有一个名字叫做普化帖木儿的南台大夫,特地从北方赶来拜见。
袁珙看完此人的面相之后,告诉对方:
“先生神气严肃,举止雷厉风行,这是大富大贵之兆。然而先生印堂司空有红色的气息,做官一百一十四天就会被夺印。但若能坚守节操,忠于朝廷必定会名垂后世。”
之后事情果然如他所料,普化帖木儿被派往浙江任职,结果还不到半年时间,就被民间起义的军队攻破了城池。
他的印绶也被义军首领张世诚一并夺去,而他本人则选择忠于朝廷,最终以死明志。
除此之外,袁珙还给江西左副都御史程徐看过面相,并且预言对方,会在千日之内得到升迁。
但是由于元朝气数,将近所以他此后必然还会另投他主。一年后程徐果然被朝廷拜为兵部侍郎擢兵部尚书。
之后又过了两年,元朝大败程徐顺应时势,投降明朝,为吏部侍郎。这一点也恰如袁珙的预言。
然而或许是在乱世当中,看过了太多人的命运变迁,袁珙对待这个世界,逐渐有了一种新的态度。
他不在执着于自己究竟是否出世还是入世?而是选择在出世,和入世之间保持一种游戏红尘的心态。就这样他又一次背起行囊,独自一人踏上了游历天下的路程。不过与之前不同的是,他不再想着去寻访什么隐士高人。而是一路随心而行,随缘而住。
因为经过这些年的预测,他也渐渐发现了一个现象,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似乎都是由因缘而注定。
无论任何事物都逃不脱这个规律,包括人的命运也是如此。与其机关算尽,倒不如坦然接受上天所安排的一切。
然而也正是在这一次游历过程当中,他遇到了一个叫做姚广孝的僧人。
当时两人在嵩山的一座寺庙外相遇,袁珙看过对方面相之后,顿时大为惊奇,感慨到:
“此人面如病虎,目生三角,生性嗜杀,将来必是刘秉忠之辈。”
他所说的刘秉忠,乃是宋末元初之人。早年在不得志时,曾经遁入空门做过和尚。
之后受到元太祖忽必烈赏识,做了对方身边的谋臣,同时也是帮助元朝覆灭南宋的关键人物。而此时此刻,这个名叫姚广孝的僧人,听见有人拿自己和刘秉忠相比。
在惊讶的同时也不由得大为欣喜,感觉自己仿佛遇到了知音。而在此之后,姚广孝也的确就如同袁珙所预言的那样,协助燕王朱棣一起发动了靖难之变,并且最终把对方推上了皇帝的宝座,也就是后来的永乐皇帝。
同时也正因为两人此番有过一面之交,袁珙也被姚广孝引荐到了朱棣的面前。
预言皇帝在靖难之役发动前夕,大明王朝内部正处在风云变幻的局势当中,刚刚上任的皇帝朱允文,一心想要削弱藩王的势力。
而能争冠战的燕王朱棣,则无疑在这场削藩运动当中首当其冲。为了能够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他也不得不奋起反抗。
但是一想到自己即将造反,纵使久经沙场的朱棣,心中也难免有些犹豫不决。而在这个时候,在他身边做谋士的姚广孝,便想起了当年在嵩山上,为自己预言命运的相术大师袁珙。
希望能够借他的神机妙算,来坚定朱棣发动兵变的决心,就这样袁珙被姚广孝请到了北平。
然而毕竟事关重大,朱棣也想借此机会好好试探一下,这个在江湖上闻名已久的神算,究竟有没有真本事?
于是便在侍卫当中挑选了九个与自己身材相貌相似之人,并且与他们穿着同样的着装混在一起。
心想如果袁珙能够将自己认出,便证明此人名不虚传。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袁珙刚一进门就瞬间认出了正主,径直朝着他行起了跪拜之礼。
口中还说到:
燕王何至轻身于此,众人以为他不过是恰巧蒙对了而已,便告诉他这里没有燕王。然而他却一口咬定说,自己善于观人气色绝对不会认错。
此时此刻,朱棣在震惊的同时,心中也异常欣喜,随即禀退左右,然后非常严肃的问他到底看出了什么。
袁珙答道:
“燕王日角插天,是为太平天子之相。
待到须长过脐,即可登大宝即位。”
听到这一番话,朱棣虽然有些激动,但为了以防万一,还是强行按捺着心情,又让他为追随自己的一众部下观测面相。
最终出的结论是,这些人一个个都是封侯拜将之命。经过这件事情之后,朱棣也如同吃了一颗定心丸,大张旗鼓的开始造反,并在四年之后,于南京成功登基称帝。
做了皇帝以后,朱棣便开始对当初支持他的人论功行赏,可是在封赏了一圈之后,却唯独发现少了一个袁珙。
于是又派人把他接到了南京,并且授予太常寺卿的官位。对此袁珙既没有推辞,也没有接受。虽然领了官职,但却从来不过问政务,而是依旧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
除非遇到皇帝召见,才会进宫面圣,不过按照史书上的记载,在此之后袁珙似乎只被皇帝召见了两次。
而这两次,也都是事关重大的立储之事,所谓立储也就是选定未来皇位的继承人,其中第一次发生在明成祖朱棣晚年时期。
当时袁珙看了皇长子朱高炽的面相之后,便立刻确定对方是天子之相。于是朱高炽便顺利成章的当上了太子。
第二次是发生在朱高炽继位之后,他在选定未来继承人的时候,也同样学着自己的老爹,把袁珙找了过来。
结果袁珙又一次精准的预言出了,大明王朝的下一任皇帝朱瞻基。在做出这次预言之后,袁珙似乎也已经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随后便向皇帝辞去官职,回到故乡。
将自己的观气之法,和对于相术一学的心得,写成了一本柳庄相集。
并且在临终之前,特别告诫后人:
“相术之学,非逆天改命之学,乃因势利导之学。
人不畏义,而畏祸患,往往因其不善导之于善,从而改行者甚多。”
这番话的大概意思就是说,学习相术,观测命运,本质上并不是为了帮助某些人逃避因果规律。
而是为了能够在提前看到结果的基础上,利用人性中趋利避害的本能,引导对方弃恶向善,最终朝着好的方向去发展。
交代完这些遗言之后,袁珙便非常淡然的闭上双眼,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此后其子袁忠彻继承其衣钵,日后也成为了一代名动天下的相术大师,并且依旧深受朝廷的信任。
结语其实在真正了解袁珙的人生事迹之前,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
认为相术和命运这些东西,虽然有一定的原理和依据,但终究只是一些边缘化的理论,不足以算得上是一门正统的学问。
更多的时候,只是用来制造传说和引导舆论的工具。但是通过了解史书中对于袁珙的记载,我们可以发现,这些看似边缘化的理论,却往往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出一些决定性的作用。
而其中的关键因素,则在于掌握这门学问的人,是如何运用和发挥它的价值的。毕竟无论什么学问,其实最终的本质,都要回归到人的内心上来,玄学亦是如此。
何运用和发挥它的价值的,毕竟无论什么学问,其实最终的本质,都要回归到人的内心上来,玄学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