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群本来不姓“牛”,老家是山东望族,这个姓是毛主席改的
牛群和冯巩这对搭档,曾经是中国相声界最成功、最受欢迎的一对搭档,长期稳居春晚最受观众喜爱的名单榜首,连“小品之王”赵本山都无法跟他们抗衡。
冯巩有个标志性的口头禅:“观众朋友们,我想死你们啦!”其实,牛群也有个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就是两个字:“真牛!”既夸了对方,也对应了自己的姓。
不过,鲜为人知的是,牛群的祖上其实并不姓牛,他们家的这个“牛”姓,还是毛主席给他们改的,也难怪牛群以这个姓为荣呢!
牛群的祖籍是山东潍坊昌邑市齐西村,本来姓齐,而且,这个“齐”姓在当地乃至山东都是响当当的,因为齐西村名人辈出,晚清时期曾经有“一门四进士”,都担任过晚清高级官员,进入民国后,还出任过河南、江苏两个省的省长。
牛群的祖父叫齐振忠,也是出身于书香门第,门生遍布山东,同时,他还是一位慈善家,有一年潍河发大水,齐振忠就捐资修建大堤,被清政府封为工程督办。
牛群的父亲叫齐文甫,本来是一名受人尊敬的校长,但是当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齐文甫就毅然辞去了校长的职务,与我党的地下工作者开办了一个车行,作为革命工作的掩护,齐文甫也成为我党在柳疃地区的第一个支部书记。
后来,齐文甫还开办了一份进步报纸《抗战简报》,宣传我党的抗战主张,为民请命,因此深受欢迎,发行量一度达到三万多份,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齐文甫为了办报,不但变卖了家产,还四处借款,生活过得很艰难,穿着一身补丁摞补丁的旧衣服,活脱脱一副贫农的样子。
齐家有一个当过国民党官员的本家,嘲笑他是“庄户孙”,有辱齐家的声望,齐文甫却毫不在意,反而光明正大地为自己起了一个“庄户孙”的笔名,还在报纸上开辟专栏,就叫“庄户孙话”,专门刊登一些短小精悍、嬉笑怒骂的文章。
当地有一些地主富农,勾结国民党地方政府,搞了一个所谓的“红十字会”,借抗战之名,大搞骗捐逼捐活动,民愤很大,齐文甫就写了一篇文章进行揭露,说:“你们哪里是什么红十字会,分明就是贪官污吏的赚钱工具!”
可想而知,齐文甫和《抗战简报》成了当地官僚、劣绅、汉奸的眼中钉、肉中刺,欲拔之而后快。
1937年底,济南沦陷,凝聚着齐文甫无数心血的《抗战简报》不得不停办,齐文甫也在组织的安排下去了延安。
当时,延安正遭受着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毛主席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齐文甫也投入到了这场大生产运动中。
齐文甫来到南泥湾后,真的当起了“庄户孙”,别看他是个办报的文人,干起农活来也是样样精通,丝毫不输于那些年轻的战士们。
南泥湾是个荒僻之地,缺少耕牛,齐文甫就把衣服一脱,光着膀子拉起了铁犁,那架势,活脱脱就是一头壮牛!
这副场景,正好被来南泥湾视察的毛主席看到了,高兴地走过去,询问齐文甫是哪里人,叫什么名字,最后夸赞说:“文甫同志,我看你力大如牛,干脆就叫牛达同志吧!”
这本来只是毛主席的一句玩笑话,但齐文甫却非常喜欢,觉得毛主席给自己改这个名字非常贴切,而且,我党有一个惯例,参加革命后,为了更好地隐蔽工作,一般都会起个化名,齐文甫正愁没有想好给自己起个什么名字,现在毛主席已经给他起好了,他自然也非常高兴,从此就改成了“牛达”。
1949年,牛达被派到天津工作,这一年的12月1日,他的儿子出世,牛达就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牛群”,寓意他要像一群牛一样任劳任怨,不求名利。
(参考资料:《中国文化报》《人民政协报》)
相声演员牛群不姓牛,祖上是昌邑名门,父亲因毛主席称赞而改姓
吴学华原创作品
很多三四十岁的人,都是看着牛群和冯巩的春晚相声长大了,一些人还闹不明白,好好的一对相声搭档,怎么就分开了呢?
根据一些文章披露,说牛群这人爱折腾,一下子搞摄影,一下子开公司,又去当什么牛县长,结果把自己的演艺事业给耽搁了。
我身边的一些人,都以为牛群就是姓牛的,毕竟牛姓也是正规的姓氏,却不知牛群本来是姓齐的,祖籍山东昌邑龙池的齐西村,他爷爷叫齐振忠,字荩臣,晚号北海老人,是当时昌邑北乡四大绅士之一。
齐家从道光年间就开始做丝绸买卖,几代人的积累,到齐振忠手上的时候,已经家境殷实,除了丝绸之外,还经营其他的买卖。
齐振忠财产富有,急公好义,乐善好施,经常为地方上做善事,所以名气很大,有着齐善人的称号。1895年,山东巡抚李秉衡东巡昌邑时,曾捐俸2500 两,修补决口的潍河大堤,齐振忠便被公举为督办。2500 两银子修补河堤完全不够,齐振忠又号召乡绅捐了数千两,自己也搭上了两三千两,终于修补好了河堤。由于他认真职守,使工程得以顺利完成,各乡社民为他立了“善行碑”。
由于齐振忠造福乡民,在县内很有威望,所以昌邑县令都很器重他,经常被邀去县衙议事。
齐振忠不但与官府交好,也与革命扯上了渊源。山东昌邑籍的辛亥元勋陈干将军,早年就得到齐振忠的帮助和提携,与齐家结下不解之缘。
1909年,齐振忠先生逝世,享寿 71岁。当时陈干在东北,闻知噩耗,万分悲痛。当即赋《哭荩臣夫子》诗一首,以寄托哀思。后来,陈干将军参加北伐,委为中将,每次回家,都要到齐家拜访。
齐振忠有三个儿子,长子齐恩龙,次子齐恩臣,三子齐恩周,齐恩周(又名齐文甫)就是相声演员牛群的父亲。
右一为牛达
虽然齐振忠已经去世,但陈干与齐家还保持着来往,齐家的三儿子齐文甫受到他的革命思想影响,在“九一八”事变后,齐文甫变卖家产,到柳疃开了家“周记车行”,暗中从事革命宣传工作。他身上经常穿着补丁衣裳,脚上穿双牛鼻子鞋,打扮得庄庄户户的,跟穷苦的庄户人来往。
1932年2月,中共山东省委派赵鲁人来昌邑建立昌邑特别支部后,6月到柳疃一带秘密发展新党员,在惠昌药房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党员小组会,成立了由齐文甫、翟瑞甫、隋寿三、李崇九、齐介璞、齐传琴6人组成的柳疃第一个地下党支部,齐文甫任支部书记,他化名“庄户孙”,进行地下工作。
不久,由于昌邑的革命形势严峻,他不得不离开,前往天津继续从事地下工作,后因工作需要,在三十年代末期,抛下妻子和几个子女前往延安。
到了延安之后,齐文甫主要从事文艺方面的工作。1941年,为了应对国民党对边区的封锁,毛主席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战略,于是,王震领导的359旅进入南泥湾大开垦。
此后,无数文艺展现的革命者,也都纷纷放下手中的笔,拿起了锄头,参与到开荒种地的革命浪潮中。
在南泥湾,由于缺少耕牛,一般都是两三个人拉犁,一个人扶犁。可是膀大腰粗的齐文甫浑身是劲,常常光着膀子一个人拉一张犁,速度还比别人快很多。适逢有天毛主席到南泥湾视察,看见齐文甫拉着一张犁,就像牛牯那样有力,当即称赞他力大如牛,还把他叫过来,勉励了他一番,说要是都像他这样力大如牛,我们很快就能粉碎敌人的封锁,达到每个人都有白面窝窝头吃,不用再喝黑豆糊糊。
有了毛主席的鼓励,齐文甫的干劲更大了,他还把自己改名叫牛达,说这个名字是毛主席给起的。
1949年初,天津解放,牛达回到了妻子儿女的身边,把孩子的姓氏都改了,改姓“牛”,他老婆得知是毛主席帮忙改姓的消息后,开心不已。
这年的年底,牛达的小儿子出生,他给这个小儿子起名为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