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合婚

耘部首怎么读(耘部首)

耘部首怎么读(耘部首)

啥叫“耕”?啥叫“耘”?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小学教案中的释义

田园杂兴图

范文穆公

范成大,平江吴县(苏州)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也叫南宋四大家,其他三位是尤袤、杨万里和陆游),为官有道,政绩斐然,谥号文穆。

老年归隐石湖(苏州附近)后写了很多田园诗,其中写春天的二十四首,夏、秋、冬各十二首,共六十首,命名为《田园四时杂兴》,意为“四个时节在田园里各种有意思的事”。这是其中的第三十一首,属于描写夏日类的。另一首“梅子金黄杏子肥”是第二十五首。

范成大临终前自编诗文成《石湖居士诗集》,由杨万里作序。《四库全书》里说他:“盖追溯苏黄遗法,而约以婉峭,自为一家”。钱钟书的爸爸钱基博说:“得山谷之遒炼,而不为捃摭;逊东坡之豪放,而约以婉峭;异陆游之熟易,而同其清新;有万里之幽瘦,而避其俗俚。”

下面说“耕耘”。

99年购于黄埔大道东的《天工开物》终于派上用场了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农民伯伯又要开始一年的劳作了。打从往田地上撒肥料开始,到播撒下种子期间,就有若干繁复之程序,煞是劳累,所谓“粒粒皆辛苦”是也。

从破土到收获大致要经过耕、耙、耢、耩后才算播下种子,然后还要浇水、施肥、锄草(耘)、杀虫后收割,耕和耘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两个工序。所以一般用“耕耘”来代指辛苦的劳作。

耕和耙

“耕”是种地的第一道工序,这里所用到的工具古代叫“耜”,现在叫“犁”。

犁是一种耕作的农具,木架,金属犁铧头,将深层的土翻到表面。

犁的关键部位是金属的“犁铧”,坚硬以破土

这种劳作技术性含量较高,作业时一般要右手扶犁——以控制犁的方向及深浅度,还要左手持鞭——来控制牛老老实实往前走使劲拉,虽然看起来行云流水般的操作,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很大。

老农犁地图

有个歇后语叫:“两头肉,中间木”说的就是耕地时前头是牛,后头是人,中间则是木制的犁。

洋人犁地图

如今的机械化犁地

1908年發行德國馬克100元的背面,左下角就是德国犁

扩展阅读:

梨花大鼓,原来叫犁铧大鼓,即山东大鼓书。三四百年前发源之初是鲁西北农民在劳作间隙,于田间地头手敲犁铧片发声为伴奏的一种演唱形式,后来搬到舞台上,演唱者右手击鼓左手操钢板,风格朴实,说唱兼备。

山东大鼓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耘,不过看起来像是在插秧

再说耘。耘的工具叫锄。即“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里说的锄。

用耒工作的人

耒(lěi),除草工具也,用“耒”在农作物周围除草和培土并把除去了杂草的泥土聚集在作物植株周围则叫“耘”。所以很多跟农事相关的字都是“耒”字旁。

锄草图

锄草的农具叫耘锄,大概长这样

“荷把锄头在肩上,牧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说的就是这个耘锄

第二步曰“耙”。

这个叫耙(pá),有木质有金属,猪八戒的武器即是

这个叫耙(bà),但是鲁西北一般用的是雁翅耙,即上图两排耙呈双翅形

耕完了,新土翻上来,会有很多大的土坷垃,欲使其变小,就需要“耙”了。

范成大说的“童孙未解供耕织”里的童孙,应该是极小的宝宝了,农村孩子到了七八岁就要下地做些力所能及的活了。

小时候爷爷耙地的时候经常带上我和弟弟,因为雁翅耙的双翅中间有两根横木,小孩蹲在上面,可以增加耙的重量,从而使较硬土块也可以被“耙”碎。

“耙”这个活很不好干,蹲在上面颠簸又要吃土,春天多风,暴土扬场的浑身都是,而且脸离牛屁股很近,牛随时都会拉粑粑,酸爽至极,而且累了以后反应迟钝还会受到爷爷的训斥。

第三步就是“耢”:

耢地图

还好,这一步的“耢”,就用不着小孩帮忙了。

为了使土坷垃变得更小,耕、耙之后还需要再耢一遍。

“耢”大概是由指头粗细的红荆条编成的一个长方形的农具,作用也是碎土。作业时牲畜拉着耢在土坷垃上碾压而过,农人叉开双腿站在耢上,一手牵缰绳一手持鞭,远远望去颇似马拉着“雪橇”在田野里奔跑。

“耕”的时候犁地很深,费力较大,必须用黄牛来拉,后边的“耙”和“耢”用力则逐级变小,可以用驴马等畜力了。

“耒”字旁的字除了耕、耙、耢等,还有“耩”,就是播种的意思。

等耕、耙、耢完成,土地松软达到要求后,才可以耩。忙碌了很多天的农民伯伯还没和种子见面,耘更是远远的在后边呢!

学了《田园四时杂兴》不能光看到美丽的田园风光“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啊孩子们。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维基和百度,侵删。——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