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八字

罗盘是什么时候发明的(罗盘是什么)

罗盘是什么时候发明的(罗盘是什么)

通熟易懂的罗盘详解,喜欢转收藏

我叫白莲算子,是风水先生,我是赣州杨公风水第三十九代,所以我来聊一聊罗经逐层,当然是讲杨盘的。

下面,我就先从罗盘第一层开始讲起,不过我讲肯定不是按部就班的,像是罗经透解那样讲,那就没有意思了,我基本上结合实际,来给说说罗经怎么用。

中间也给各位答疑解惑,有兴趣的可以给我私信,谢谢。

第一层,当然是天池,也有叫天地的,其实就是指南针。

古时候的罗盘不像现在这么高级,里面有个磁针可以指南北,古时候都是一个真的小池子,也就是像个小碗一样的东西,里面可以放水,然后再扔进一根磁针,上面带着浮子的,磁针在水里也可以指南北,这就是最早的罗经。

后来发展到了有天池磁针,也就是吴鲁衡罗盘那个时代,磁针红色指南,黑色指北,因为离坎相对,水火不相射也。

所以,磁针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对于风水先生来说,天池意义非凡,可谓没有天池,就没有一切。

怎么说呢?因为磁针不能归位,不能与海底线重合的话,那就意味着天地不开,五行不分,一气不化,更没有太极,两仪,三才,四向,五方,六甲,七政,八卦,九星,十为九九归一。总而言之,必须有天池中的磁针和海底线对位重合,这才有了天地开,而阴阳中和,龙水玄关通窍也。

所以不废话,天池自然第一重要。

再说第二层,也就是先天八卦。

一般罗盘都是这一层为先天八卦,这个不用我多说了,对于八卦,先天为体,后天为用,我们用后天,但是先天必然体在其中,这个是不矛盾的。

但是这一层有什么用处呢?一般我们不允许后天破先天,因为用不可破体嘛,所以,在水上也就是不可以后天流破先天。

例如,乾在先天居丙午丁,午为正离,所以不可以乾方水出午字,这就是后天流破先天。

如果流破,家破人亡,主绝后,千万记住,一般这个大师级别的也容易犯错误忽略,越是简单,越要注意。

第三层,一般就是八煞黄泉,也有叫龙上八杀,还有叫八曜杀的,总而言之都是一个东西。

这里说说口诀,坎龙坤兔震山猴,巽鸡乾马兑蛇头,艮虎离猪为曜杀,高山恶水目见愁。

这个就是口诀,懂得的朋友应该很了解这,不懂的可以百度一下,我不多解释,只说说用法。

一般的,是用在来龙入首立向上,举例,坎为子,子龙入首不可立辰向,原因,辰为土,克子山坎卦,尤其以正坎卦为凶,这就是八杀黄泉的原理所在,实际上是支克卦也。

还有另外一种重要用法,忌讳很多繁复,这里因为也涉及到杨公风水本门之秘术,所以不做细致解说,还请谅解。

第四层,应该是四路八路黄泉。

这个其实也没有什么好说的,这是最基础的黄泉煞,必须要牢记在心,就算没有罗盘也要懂这个。

其说的主要是立向和放水之间的关系,四维位置上的乾坤艮巽四向,不可放两边干水。而两边干向,也不可放四维之水,这就是所谓的往复黄泉杀。

当然了,在实际应用上,不但是放水要注意,就是连来去路,或者开门也要忌讳这个,否则无不应凶,切记切记。

第五层,一般就是地盘正针了。

说真的,这个没什么可说的,地盘嘛,背也都背下来了,八干四维加十二地支,组成了地盘,八卦在其中,一卦管三山。

这里要注意的,就是三合盘和玄空盘的不同了。

主要是哪里不同呢,主要是阴阳分配不同,记住了,三合盘才是真解,千万别被三元玄空迷惑。

三合盘最大特点,就是壬子癸三山为阳,而庚酉辛三山为阴,一看到这个,就知道是三合盘了,有的综合盘也是用三合地盘的,这个需要注意。

三合盘的阴阳怎么来的,我有必要多说一句,以正视听,这个就是风水的学问,我们三合的阴阳有出处而来。

是什么呢?洛书。

大家对洛书了解吧?这个必须了解,是基础,做风水先生这些都要烂熟于心。

洛书这么说,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阳数,四隅黑点为阴数。

这就是洛书,图片也可看看,那么,阴阳就是从这里而来的。

这里还要说到一个纳甲,这个我就不多说了,我直接举例子吧。

比如坤位,在先天八卦居北方,坤纳乙,而洛书中奇数为一为阳,所以坤乙都是阳,在罗盘上一般为红色。而艮在先天居西北属六属阴,又艮纳丙,故艮丙均为阴,一般是黑色或者蓝色。

这就是三合盘阴阳之来路。

大家结合图片自己推演。

第六层,一般是二十八劫煞盘。

这个要说的,就是坐山起,看相对向上午有没有破碎山峰,或者铁塔,寺庙,古井,古树,大石头等等这些不良景观,如果有,就是犯二十八劫煞,主凶。

其实二十八劫煞也没有什么好多书呢的,像这种东西,类似于四路八路黄泉的,都要烂熟于心,而且一般都有口诀相对应。做风水先生第一条,记住了,就是要早睡觉,只有早睡觉才会记忆力好,这样你才能使劲背东西下去,否则遇到事情你就翻书,成何体统?

要背的我说几个,最基础的六十甲子纳音,纳甲,八卦藏,四路八路黄泉,龙上八煞,二十八劫煞,地盘二十四山五行,长生宫对应九星翻卦等等这些吧,其实用熟练了,基本上脑子里就有一个罗盘了,就算不带着也知道怎么回事的,弄个指南针,上面有周天360度,你基本上要知道这里如何如何,这才基本上合格。

第七层,穿山七十二龙。

这一层是很重要的,不识七十二龙,哪见旺龙一生?说的就是这个。

七十二龙,本六十甲子,分别在十二地支下,分为五气,各有五行,而又因八干四维正中无龙气,所以做空亡论,写一个正字,或者有的罗盘干脆什么都没有,就论空虚亡。

这样一来,六十甲子加上空亡龙正好七十二穿山龙,这就是它的来历。

七十二龙怕空亡,用其束气处发现空亡,必然不可结穴,不过寺庙不怕空亡,反而香火很旺,所以除了寺庙等神殿建筑以外,不可用之。

其余只要在地支真气上之五行,都是没有问题的,只要来龙入首细短玲珑,即可用,否则不结穴,切记切记。

我:

第八层,人盘,也叫做中针,中盘等等,总之,这一层在天盘和地盘之间,作用是消砂之中。

人盘和地盘之间,存在一个7.5度的夹角,是逆时针转动7.5度,也就是半山的角度。

人盘上有人盘的24山五行,上关天星气运,下关山川地脉,所以所有关于消砂的作用,都要用人盘来做。

例如二十八劫煞盘,就要相应的用人盘来消,而不能用地盘或者天盘。

第九层,六十透地龙。

说到这一层,其实才是最重要的根本,因为各门派对六十透地的作用,争论很大。

其实也没什么可争论的,六十透地到底用来做什么,每个真正的的地师心里都应该有数才对。

只不过这一盘用法,是绝对不可以透漏的,只有对于入本门的正式徒弟才会教授。

六十透地,是六十甲子,在每一个地支上,各有五气,例如从壬山顺起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五龙,而30度被分为五气,每一气6度。

六十透地龙,我派叫做六十透地虎,应用为杨公古法。

命由天定,运在人为,求缘问道,结缘我帮你化解财运、健康、爱情婚姻难题。远离凡事纷扰,趋吉避凶。

十二生肖属猴的名人

肖猴名人篇(一)

民间的生肖属相之说是否真实靠?听者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既然生肖属相源于古代的纪年方法,也就是说,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每隔十二年便函有一个轮回,那么古往今来各属相的名人已是数不胜数,我们摘出几例名流,让各位网友对照自己去评判。

 

属\"猴\"的著名帝王有:

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公元前697年生,甲申。

东晋王朝的创建者,晋元帝司马睿,276年生,丙申。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08年生,戊申。

中国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624年生,甲申。

五代时\"十国\"之一吴越国的建国者,吴越王钱具美,852年生,壬申。

五代时\"十国\"之一南唐国的建国者李正伦,888年生,戊申。

金王朝的建立者,金太祖完颜阿骨打,1068年生,戊申。

历代著名的大臣和武将中属\"猴\"的有:

东晋丞相,三朝元老王导,276年生,丙申。

唐代著名大将军李光弼,708年生,戊申。

北宋大臣薛居正,912年生,壬申。

著名的民族英雄,坚持抗元斗争的南宋丞相文天祥,1236年生,丙申。

明朝开国功臣,大将徐达,1332年生,壬申。

明代末年抗清将领,民族英雄张煌言,1620年生,庚申。

清代末年洋务派首领左宗棠,1912年生,壬申。

肖猴的文人才子:

东汉大书法家蔡邕,公元132年生,壬申。

三国时著名诗人,魏陈思王曹植,字子建,192年生,壬申。

晋代学者郭象,252年生,壬早。

东晋文学家郭璞,276年生,丙申。

南朝宋代文学家颜延之,387年生,甲申。

南朝梁代文学家江淹,444年生,甲申。

唐代诗人张若虚,660年生,庚申。

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768年生,戊申。

北宋诗人苏舜钦,1008年生,戊申。

南宋著名将领,豪放词人辛弃疾,1140年生,庚申。

明代文学家杨慎,1488年生,戊申。

明代著名音乐家朱伯勤,1536年生,丙申。

清代文学家,\"桐城派\"创始人方苞,1668年生,戊申。

清代末年著名诗人黄遵宪,1848年生,戊申。

肖猴高僧道长

中国的第一位精通佛学的高僧道安,312年生,壬申。

晋代著名佛教大师僧肇,384年生,甲申。

南朝录像代道教学者,\"山中宰相\"陶宏景,456年生,丙申。

唐代以西行取经闻名的中、印高僧,三藏法师玄奘,600年生,庚申。

唐代禅宗大师怀海,720年生,庚申。

清代末年画家,僧人虚谷,1824年生,甲申。

清代末年诗人和僧人苏曼殊,1884年生,甲申。

书法大师蔡邕

蔡邕(132--192年),壬申年生。字伯喈。陈留人。东汉著名学者,书法家,文学家,官至左中郎将,世称\"蔡中郎\"。

属\"猴\"者的聪明才智在他身上得到充分地体现。

他在年少时就有博学多才的名声,对于天文、经史、书画、文章、章韵无所不通,并且妙善鼓琴。最擅长的是书法。

他的诗赋作品表达了同情人民的倾向,在汉灵帝时,普上书议论朝政,鄙视专权的宦官。因此鲁迅说他\"并非单单的老学者,也是一个有血性的人。\"

蔡邕的才华在书法艺术中焕发出最灿烂的光彩。

他的隶书结构严整,俯仰变化,被誉为\"骨气洞达,爽爽有神\"。他曾建议把\"六经\"的标准读本刻写于石碑,以供天下学子有规范可循,朝廷采纳这一提义,诏蔡邕等人写定。从熹平四年(175年)开始书写,陆续刻石,立于洛阳太学门外。这就是著名的\"熹平石经\"。相传当时赶来观扑克蔡邕书迹的人和车马把街道堵得水泄不通。

据说蔡邕有一次发现修饰鸿都门的工匠用刷白粉的扫帚写字,从中受到启发,创造了\"飞白\"书体。这种字体的笔划中露出丝比白道,如枯笔写成的效果,为后代取法。

在书法艺术上,他提出\"任性恣性\"和\"肇于自然\"观点,主张表现真诚的情感与独立的人格,成为一代宗师。

高僧道安

道安(312--385年),壬申年生,属\"猴\"人中的佛教大师。

本姓卫,常山人。父母早亡,12岁出家,由于貌黑形丑,被派做农活,但他天资聪慧,只要师授经文,他当日即能背诵。后拜西域来的名僧佛图澄为师。众人见他貌丑而轻视,佛图澄却十分欣赏道安,称赞他的见识非一般人可比,佛图澄讲经之后,道安皆能复述,并能回答众人的疑难。被称为\"漆道人,惊四邻\"。

当时正是五胡十六国时期,中原一带连年战乱,佛图澄死后,道安潜居山寺,宣讲佛法,影响愈来愈大,追随他的僧徒有数百人之众。他命其徒众往四方传教,自带四百余僧抵襄阳,受到东晋政府和富商大户的优厚待遇,其博学高风更为僧俗语名士所重。前秦攻下襄阳,道安到长安。苻坚如获至宝,对他尊以师礼。当时有句流行语:\"学不师安,义不中难。\"意为,学习教义若不以道安为师,就解决不了疑难的问题。

道安为佛教般若学派\"本无宗\"的主要代表,居\"六家七宗\"之首。他一生致力于宣讲佛计,主持译经,注解华经。著述四十多种,他还为中国的佛教待创定了明确的教规,统一了僧人的姓氏,在此之前,僧人姓氏随师。道安规定后,僧人皆以\"释\"为姓。

这位聪明灵活,黑瘦如\"猴\",经弘扬佛法的大师,被宗教界称为\"东方圣人\"。

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624--705年),甲申年生,并州人。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聪敏美貌的女皇帝,是属\"猴\"女中的\"齐天大圣。\"

她自幼窈窕灵巧,贞观十一年入宫为才人,侍奉太宗,赐号武媚,年方14岁,在唐太宗李世民晚年,太子李治被他的魅力弄得神魂颠倒。

太宗死后,李治继位,是为高宗,而武氏照例入感业寺为尼姑,她的哭泣引得高宗为之对泣。由于后、妃之间的争斗武氏得已重入宫,封为\"昭仪\",他用尽心机赢得高宗专宠,反手为云,覆手为雨,迷惑高宗废掉王皇后,让她坐上了皇后的宝座。

武则天精明聪慧,善于权谋,兼通文史书法,具有一个卓越的政治家的才干。她不满足后宫斗争的胜利,有心参与朝政。开了让百官朝拜新皇后的先例,自显庆元年(656年)起,与高宗共决国事,当时称为\"二圣\"。

高宗生性懦弱,缺乏主见,一切听武后裁决。她终于击败了以顾命大臣国舅长孙无忌为代表的门阀集团,权倾朝野,称为天后。 唐高宗于683年病例终,武后第三太子李显继位为中宗。武则天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不久,废中宗而立第四子李旦为睿宗。面对皇族诸王与朝野的反叛,她淡然一笑,果断地调兵遣将,迅速平定了徐敬业等人的叛乱,显示出特有的魄力和高度的军事指挥才能。

好的确\"心比天高\",要得到一切至高无上的荣耀。688年,武则天加尊号为\"圣母神皇\";690年,宣布改制,自称\"圣神皇帝\",终于成为中国独一无二的女皇。

与历来的男性帝王相比,武则天也是少见的有作为的君主,她大刀阔斧地改革弊政,重视农业生产,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他实际执政近五十年,当时社会比较稳定,经济有所发展。 武则天临终前,清醒地还位于其子中宗李显。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有趣的是,唐中宗将她与高宗和葬于乾陵,在陵前竖起无字碑,任后人评说。

文学大家韩愈

韩愈(768--824年),戊申年生,字退之。河阳人,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又称韩文公,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居\"唐宋八大家\"之首。

苏东坡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韩愈出生于寒让,三岁时父母双亡,十岁时兄长亡故,由寡嫂抚养成人。他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经史百家,崇尚儒学,他25岁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国子监博士、吏部侍郎等职。 他为人正直,敢于上书直言,经两次被贬,但他的名气更大,不仅成为当时文坛的领袖,而且是弘扬\"儒家之道\"的正统思想家。

韩愈的文章,气势奔放,内涵丰富,开阖变化,如江河流转海潮腾涌。他的诗歌想象奇特,若雷鸣电闪,或以光怪陆离为美。他还创寓言小品一体,以文为戏,瑰丽奇崛,独树一帜。 在他身边聚集了一大批文人学士,或与他交友,或拜他为师。韩愈皆乐于相助和引拔,待人真诚,始终如一。例如,诗人贾岛穷困时,若吟\"推、敲\",不巧冲撞了韩愈的官轿,韩愈间明原委,反而大加赞赏,结果不仅使贾岛成名,还留下了\"推敲\"这人个典故。

有趣的是,韩愈的侄孙韩湘子,后来成了民间广为流传的\"八仙\"中的一仙,因此民间传说韩愈本为智慧\"神猴\"的化身,表现了广大人民对这位才德兼备的文学家的怀念。

文武全才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年),庚申年生,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是神经病代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以词著称;又是一位热忱爱国,起义抗金的将军,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属\"猴\"之才。

他从小目睹了金全优蹂躏汉人的痛苦,当金兵大举南侵之时,他年仅21岁,就振臂一呼,聚集了二千人,参加了耿京领导的一支北方人民的起义军,发展为25万之众。耿京派他与南宋朝廷 联络员,打算南归,得当辛痉疾南行之时,起义军中出了个叛徒张安国,为贪重赏阴谋杀害了耿京而投降金国,起义军四散,辛弃疾闻讯,立即带50名骑兵闯入数万敌军营中,生擒叛徒张安国,带到建康,交南宁产朝廷处决。他的这一壮举,英名远扬,使懦士为之兴起,连皇帝也赞叹不已。

辛弃疾不愧为血性男儿,他在南宋为官,并不贪图富贵安逸,曾热情洋溢地不断提出抗金北伐的建议,他虽然遭到朝廷排斥与冷落,壮志难酬,却将一腔热血熔铸成慷慨悲壮的词作中,表现出其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

例如,他满情豪情地写道:\"年少万兜鍪\"、\"壮岁旌旗拥万夫\"、\"气吞万里如虎\"。显示出真正的英雄气慨。

但是辛弃疾深切地感叹\"整顿乾坤\"的抱负无人理会,他只能\"梦绕神州路\",在\"忧愁风雨\"中吟咏\"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还多方面地开拓了词的意境,堪称豪放词人的杰出代表,又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

喜欢宋词的人,没有不佩服辛弃疾的。

成仁取义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年),丙申年生。初名云孙,后改名天祥,改字履善,号文山。庐陵人。是南宋末年的丞相,历史上最受人尊敬的民族英雄之一。

他身处末世,从小立志氢国,刻苦攻读,才华出众,20岁时中了状元。

面对元军的强大攻势,文天祥力主抗战,以一介书生奉诏起兵,毁家赴难,倾家产募集了义军一万人,保卫国都临安。被任命为右丞相,作为朝廷代表出城与元军谈判。文天祥大义凛然,置生死于不顾,却被元军无理扣留,途中,他冒险逃脱。重组义军抗战,虽一度收复许多州县,终于寡不敌众而被俘。无论元军威胁或利诱,他都严辞拒绝。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他以指南针比喻自己矢志不渝的爱国忠心。把自己的文集取名《指南录》。他在元军的狱中写下了著名的《正气歌》,其开首说: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寒苍冥。\"

这首长篇抒志诗列举了自古以来正气浩然的志士仁人,真诚地歌颂了他们\"垂丹青\"、\"贯日月\"的高风亮节,也是文天祥自我人格的光辉写照。

他执着的怀抱\"成仁取义\"的自铭,从容走上刑场,用他的充满正气的生命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之魂的壮烈乐章。

文天祥的高尚人格和他的这两句诗一样千古流芳: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风水罗盘的原理,中国大智慧

自然界中,许多物质具有吸引铁、镍、钻等物质的属性,这叫作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称为磁极。可以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条形磁条,在磁场的作用下静止时,方向大致指向南北。指北的一端称北(N)极,指南的一端称南(s)极。我们生活所依存的地球是一个磁性天体,如同任何磁体一样,它也有性质相反的两个磁极。其中一极接近于地球的南极,叫南磁极,位于南极洲的维多利亚土地上,即东经156° 16′及南纬72°25′的位置上。另一极接近地球的北极;叫北磁极,位于北美洲加拿大的布地亚半岛上,即西经96° 45 ′48″及北纬70°5′17″的位置上。地球的两极具有巨大吸引力的磁场,只要我们准备一根可以转动的磁针,磁针在地磁作用下,受到同性相斥、异性相引的自然法则制约,必然会自动停止在南北方向依据这个原理,在航海和飞行事业中,人们创造了一种磁罗盘,这是一种用指南针指示方位的仪器,由磁针、刻度盘、磁误差校正装置等组成,用以指示方向。

需要说明的,太阳光线的强弱、地理状况的特殊分布,往往会使罗盘上的指针失常,或是指偏,或是跳动。早在本世纪初,在俄罗斯平原南部库尔斯克城附近的游历者发现,所有的罗盘在那里都失灵了。科学家们经过勘探,发现了巨大的矿床,它的引力大于地球的北磁极,紧紧地吸引着罗盘的指针。据说,在瑞典、巴西、美国、印度的东北部都发生过类似情况,有时甚至使指针跳个不停,南北方向完全颠倒。

我国先哲在寻找矿石的过程中,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对磁有了初步认识。《管子·地数篇》云:\"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这是古籍中对磁石的最早记载。东汉高诱在《吕氏春秋·精通篇》的注释中说:\"石,铁之母也。以有慈石,故能引其子;石之不慈者,亦不能引也。\"

为什么磁石能吸引铁呢?宋代的陈显微和俞璞都作过探讨,他们认为是\"神与气合\",是\"阴阳相感,阻碍相通之理\"。这是一种朴素而模糊的解释。从科学的角度看,铁是一种强磁体、铜、金等金属和非金属都是弱磁体。只有铁被磁石的磁场作用后,才会感应出很大的附加磁场,被磁石吸引。

我们的先哲还很早就观察到磁偏角。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指出指南针的北端是指在\"丙位\",即零度和15度之间,偏在地球北极的西面。南宋曾三异在《因话录》记载\"地螺,或有子午正针,或用于午丙壬间缝针。\"此处的地螺即罗盘,子午正针指的是由磁针确定的地磁南北极方向,子午丙壬间缝针指的是以日影确定的地理南北极方向。这两个方向之间形成磁偏角。曾三异又说:\"天地南北之正,当用于午。或谓江南地编,难用子午之正,故丙壬参之。\"这就是说,当地碾子午线和地理子午线一致的地方,就用子午正针。在江南偏海一带,地磁子午线和地理子午线有一夹角,不能用子午正针,而应参用丙壬缝针。到了明代,《明史·天文志》记载\"偏角有不同;在京师则偏东五度四十分。\"这说明当时已对磁偏角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观察到指南针的南端在北京偏东。

对磁偏角,风水先生\"气\"的角度进行解释,说磁针属金,虽经火炼,终不能胜南离真火之气,故不能指其正位而偏于左,这是五行之气造成的现象。

阴阳宅风水之指南针

早在战国时期,我国的先哲就已发明了指南针,当时叫司南。司栻南由一个用磁铁做成的勺和一个栻组成。勺象汤匙,底部呈圆形,可以在平滑的盘上自由旋转,当勺静止时,勺柄就会指向南方。拭是方形盘,用铜质或木质材料制成,盘的四周刻有天干、地支和八卦。八于是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十二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加上四维乾坤巽艮,共有二十四向,作为司南的定向。中间有个圆形的天盘,盘面很光滑,相当于后世罗盘的天池,勺在上面可以转动。这个模型,早在本世纪40年代末,我国学者王振铎已复制出来。

翻检古籍,公元前3世纪就有了关于司南的记载,《韩非子·有度》云:\"立司南以端朝夕。\"《鬼谷子·谋》云:\"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到了东汉,主充在《论衡一里应篇》云:\"司南之构,投之于地,其柢指南。\"张衡作《东京赋》,将司南改称为指南。

据说,先哲很早就利用指南针的原理创制了指南车。《太·平御览》卷15引《志林》:\"黄帝与蚩尤战于琢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弥三日,军人皆惑,黄奇乃令风后法斗机作指南车以别四方,遂擒虽尤。\"又传闻3千年前的周成王时,南方的越裳氏到京城朝拜,周成王送给他们指南车,作为辨别方向的工具。这些传说都是很久很久的事情了,无法考察证实。

史书记载东汉张衡创制过指南车和记里鼓车等机械,可借已失传。张衡是一个具有超人的聪明才智的科学家,他发明过很复杂的地动仪和浑天仪,这些仪器都与方位有关,并且比指南车复杂。可以推测,对于张衡来说,创制指南车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三国曹魏时,散骑常侍高堂隆和骁骑将军秦朗都认为,古代并没有指南车,书上所记不足信。给事中马钧与他们争辩,并且试制出了指南车。可惜又失传了。

直到宋代,燕肃和吴德仁等人又试制出指南车,《宋史·舆服志》把制造方法和内部结构记载下来,才使这一技术得以保存。但是,指南车一直没有推广开来,用途也很有限。

宋代用得最多的还是指南针,并且有许多记载。朱或于1119年在广州看见中国的海船上的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他把这写进了《萍洲可谈》,这是世界上关于航海使用指南针的最早记录。南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也记载了航行用指南针:\"风雨其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

宋代的学者分别介绍了当时流行的几种指南针。曾公亮主编的军事著作《武经总要》介绍了指南鱼。指南鱼是用薄铁皮制成色形,然后用地磁场磁化法,使之具有磁性,当它浮在水面时,就可自动指南。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介绍了指南针,说:\"方家以磁石摩针锋,则能指南;\"南宋的陈元规在《事林广记》介绍了木刻的指南鱼和指南龟,在鱼和龟的腹中装上磁石,用以指南。

宋代指南针的装置方法,大致有四种形式。一是将针搁在指甲上。二是把针搁在碗沿上。三是以针横贯灯心草浮在水面。四是以独股的茧丝用少许蜡粘于针腰悬挂在无风的地方。到了后世,指南针的装置方法又有创新,归纳起来不过是两类,一是水罗盘,一是旱罗盘。旱罗盘有固定的支点,将针甩钉子支在磁心的重心处,针可以自由转动,并有很大的稳定性。水罗盘是针浮在水面,摇摆性大,逐渐被淘汰。

指南针在我国古代的航海事业中起过重要作用。元代的《海道经》和《大元海运记》里都有罗盘针路的记载。明代郑和\"七下西洋\",依靠指南针才得以顺利航行。

相比之下,西方要比我们落后。十三世纪,英国、荷兰、意大利才先后使用罗盘航海。,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时才发现磁针的偏角。西方人用指南针打开了世界的海上通道,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提供了便利。

指南针是我国对人类贡献的四大发明之一,它是我们的骄傲。

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盘什么意思动名词含义?盘它是什么意思“盘”字怎么使用怎么搭配

[闽南网]

盘什么意思动名词含义?盘它是什么意思“盘”字怎么使用怎么搭配

2018年的网络流行语我们刚刚做完盘点,没想到2019一开年,好多人就跟一个新词较起了劲——

“啊!我偶像的新剧要上映了,盘它!”

“国足今晚要对战泰国队,给我盘他!”

“我,被生活盘了。”

来源:微博截图

总之,你能在一切表达情绪的场合看到“盘”这个字,它极其魔性,几乎可以席卷一切,但它到底说的是啥?

“盘”的本意我们不陌生,《辞海》里,盘做名词时说的是盛放物品的浅底器皿,或者形状像盘而作为承托或旋转等用的东西,比如棋盘、罗盘。

当它做动词时,指的是屈曲相交或缠绕,比如盘腿、盘膝,也有详加探查的意思,比如复盘、盘活。

而在文玩界,“盘”是一个专有名词,是说用手反复摩挲文玩外部,利用手上的油脂在器物表面生成半透明质感的包浆,使其更光滑更有价值。

文玩核桃中的虎头“半壁”。 于俊亮 摄

我们生活中常见一些文玩爱好者,手拿着串珠核桃等物件儿转来转去,把它们盘得油光锃亮、温润喜人,据说这可以刺激手掌上的穴位,修身养性。

这时的“盘”,指的是人与器物的不断交流,达到日日为新的状态。

但它真正的大火,是因为一个相声。

去年一档综艺里,相声演员孟鹤堂和周九良的《文玩》,讲一个人盘文玩上了瘾,以至于看见什么都想盘:

比如,家里有个一人多高的根雕,雕的是龙的形状,那龙鳞片片片分明,这人看到就气不打一处来:

干巴巴的,麻麻赖赖的,

一点儿都不圆润!

盘它!

好不容易从医院出来,看到门口一个寿山石就要上去盘,后来街上大爷遛了一只沙皮狗,他又来气了:

盘它!

配合着魔性的重复和搞笑的段子,这个“盘它”突然就火了。

盘的动作其实非常简单,就是用手反复揉搓,尤其是一些奇怪形状的东西,给它揉圆润了,类似于动词“rua”:

由于特别好上手,盘也成了网友们拍搞笑视频的素材,不信来看看:

盘猫咪

盘煤球

盘个小仓鼠

盘仙人掌

还有盘口红、盘榴莲……这里的“盘”开始有了一种错位的幽默感,看见喜欢的就去盘一盘更亲切,看不顺眼的也硬要上去给它盘圆了。

所以,万物皆可盘。

也正因为盘的灵活含义,所以把它放在各个语境里都不违和:

如果你想表达对某人、事、物的喜爱,“盘”指的就是像盘核桃一样只想捧在手心里把玩。

但如果你不喜欢某个人或事物,“盘”就表达出一种怼的意思,像是“整上了”、“安排上了”。

比如:“盘他!国足2:1战胜泰国!”

爱它、玩它、怼它、修理它……总之,只要有情绪了,甭管什么东西,只要盘就对了!

盘像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细究起来,盘的含义并没有多么高深,就像去年火热的“skr”一样,包容一切、简单洗脑让这个文玩界的专有名词成功“出圈”,刷屏背后,也是全民参与的幽默感。

所以,今天你盘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