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这才是国风|“黄” 姓的由来和汉字书法演变
文:高天晨
黄姓在宋代的《百家姓》中位列第96位。现在,黄姓人口约有2700万,姓氏排名为第7位。“黄”姓在历史上也是名人辈出,是常见的姓氏。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黄姓的姓氏起源以及“黄”字的汉字书法演变的过程。
“黄”姓来源1、以国名为氏:
虞舜时代的首领伯益治水有功,其后裔在商末周初的时候在今天的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后来黄国就以国名为氏。还有两种说法是少昊后裔或陆终(火神祝融之子)的后裔建立黄国,总之,都是以国为氏。
2、源自官位,以官职称谓为氏。有两种说法:
一是出自远古伏羲下属之官黄龙师;二是出自远古黄帝下属之官黄云。
3、源于改姓而来:
①其他汉姓改为黄姓:上古时候,黄、王同音,有的王姓改为黄姓;还有其他原因改姓黄的:如陆姓、巫姓、吴姓、金姓改黄姓等。
②回族改黄姓:少数蒲氏回族人为避元末“反色目”的诛杀之祸而改为黄氏的。
③满族改黄姓:满族吴扎拉氏,发源于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人数很多,后分衍有四支汉姓,即黄氏、紫氏、红氏、白氏。
现代美术家王大有先生画的“黄”姓氏图腾
黄姓祖先:陆终陆终,相传是吴回之子,吴回是远古时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火神祝融的原型,是远古掌火之官。周代时,陆终后裔被封于黄地,建立了黄国。后被楚国所灭,后代以原国名为氏,并尊陆终为其得姓始祖。
黄姓起源于中国北方,后迁至中原地区并建立黄国。黄国被楚国所灭后,部分族人开始南迁。两宋之后,黄姓广布到湖北、陕西、四川、湖南、福建等地。当代,黄姓人口主要分布于广东、四川、湖南、广西、江西、湖北、福建、江苏等地。
“黄”字造字本义“黄”字来源,说法颇多,并未定论,大概有三种说法
1、本义为佩玉
《说文戒子说》:“黄,地之色也。从田,从炗,炗亦声。炗,古文光。,古文黄。”
郭沫若先生在《金文丛考》说:“黄即佩玉……后假为黄白字,卒至假借义行而本义废,乃造珩若璜以代之,或更假用衡字。”这个说法认为,黄是“璜”的本字
2、本义为箭靶的靶心
甲骨文“黄”
甲骨文的“黄”中,是“矢”的字形上
甲骨文“黄”中表示“矢”的部件
(箭竿)上加一圈指事符号
甲骨文“黄”中表示“靶心”的指事符号
表示箭竿穿透其中,即用来练习射箭的箭靶的靶心。古人在靶心上用赤碣色泥浆涂抹,使之醒目,便于瞄准。
3、本义是蝗虫
一种说法是“黄”的金文象蝗虫形。是“蝗”的本字,表示蝗虫的颜色。
“黄”金文写法
“黄”字汉字书法演变【篆书】
战国楚简的“黄”,写法率意,虽然形态各异,但是字形整体来说结构还是统一的
先秦篆书写法很多,黄字也有极富装饰含义的篆书字体。
小篆的黄确定了统一的写法,左右对称分均,有均匀之美。
【隶书】
汉简书中的“黄”,体态迅疾,如同一个人在舞蹈,用笔动态中有平衡,动静结合,充满生机。
清代书法家伊秉绶所写的“黄”,雄强挺拔,结体方正,有较强的装饰意趣;用笔圆浑,毫不夸张,意到笔止;他的字齐而不板、整而不呆、厚而不满。气韵生动,飘逸脱俗,结体别出新意,极富变化,讲究疏密变化,收放得体。
【楷书】
唐代国诠小楷《善见律》中的“黄”,属于写经体,国诠是唐代的经生。这个字挺拔秀丽,端庄雅致。字里行间充满恭敬之心。
【行书】
宋代苏轼《中山松醪赋》中的“黄”,结构严整,笔意雄劲,姿态闲雅,潇洒飘逸,而结字极紧,集中反映了苏轼书法“结体短肥”的特点。由于这篇文章字数较多,所以这个字书写很快,毫不落形。
【草书】
清代王铎草书“黄”,放纵天真,气势连绵不尽,笔法极富变化,在高速的运笔中,对笔意还能有所收敛,可见其对书法的控制能力相当高。王铎的草书不以势重,信笔挥洒,极具自然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