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八字

白族服饰(白族)

白族服饰(白族)

白族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它的融合与发展是怎样的?

文 |史记新说

编辑 | 史记新说

-引言-

白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其历史文化悠久,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是中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现代化的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白族文化也面临着保护和传承的挑战。

因此,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白族文化,促进其融合和发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白族历史与文化背景

白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北部和四川省南部地区,白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在此之后,白族一直处于较为落后的农耕文明和传统宗教的影响之下。

白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主要受到佛教、道教和白族传统宗教的影响,包括土地神、山神、祖先等信仰。

白族的传统文化特色还包括歌舞、手工艺、服饰、饮食等方面,其中以三月三节、赶山会、踩花会等活动最具代表性,随着时代的变迁,白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除了宗教和文化信仰,白族的语言、文字、音乐、舞蹈、绘画等方面也展现出了独特的特色。

白族语属于汉藏语系的缅彝语族,目前有七个方言。白族传统音乐和舞蹈多为欢乐的形式,如“白族花鼓”、“白族竹竿舞”等,有着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文化特色。

白族还以壁画、织锦、木雕、陶器等手工艺品著称,其精湛的手工艺艺术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此外,白族人还有着独特的服饰风格,男女的服装都有着鲜明的特色,如女性的“花篮裙”和男性的“花衬衫”。

白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使其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在现代社会中,白族文化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成为了推动民族文化交流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白族社会现状和发展

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白族的发展和变革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白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和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影响也在改变白族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在这种背景下,白族社会正面临着诸多挑战。

例如保护和传承白族传统文化、改善白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白族和其他民族的交流和融合等等。

白族社会现状和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在经济方面,白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同时,白族地区的自然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的破坏,如水土流失、森林覆盖率下降等问题,这些问题对白族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但是,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和支持,白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状况逐渐改善。在教育方面,白族地区的基础教育水平得到了提高,大量的白族学生进入了高等教育阶段。

同时,白族文化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承和发展,如白族民歌、音乐、舞蹈等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在政治和社会方面,中国政府一直在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自治。白族地区的自治机构不断完善和发展,为白族人民提供更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保障。

同时,中国政府也积极推动民族和谐,加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发展。

总的来说,白族社会的现状和发展既面临着挑战,也有着机遇。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白族地区的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白族社会也在积极面对一些困难和挑战,为自己的发展和进步而努力。

白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为了保护和传承白族文化,政府和民间团体采取了许多措施。政府方面,主要是在教育、文化和旅游等方面进行投资和扶持,例如加强民族地区的教育体制、建设白族文化博物馆、推广白族民间音乐和舞蹈等。

民间方面,白族人也积极参与保护和传承白族文化,例如开展文化活动、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和销售、口传心授等。在这些努力下,白族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

白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当前的重要任务。随着现代化的进程,白族传统文化面临着多种挑战,如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新文化的影响、文化遗产的丢失等。因此,对白族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强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

同时,一些白族地区的文化活动和节庆也得到了大力支持和宣传,如“白族三月三”、“白族花山节”等。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白族独特的文化魅力,也有助于传承和发扬白族传统文化。

此外,白族文化的传承也需要依托于家庭和社会。家庭是文化传承的基本单位,白族家庭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让年轻一代了解和接受白族传统文化。

社会组织、民间团体也应该积极参与到白族文化的传承工作中,开展文化活动、组织文化交流等活动,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白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需要政府、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努力和支持。只有通过各方的合力,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白族独特的文化。

白族文化的融合和发展

白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背景下,白族文化的融合和发展也非常重要。

白族人应该积极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中去,与其他民族进行交流和融合,不断吸取新的文化元素和理念,使白族文化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同和传承。

同时,白族也应该在融合过程中保持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和传统,发挥白族文化在全球多元文化中的作用。

总的来说,白族作为中国的一个民族,其历史和文化背景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白族的发展和变革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保护和传承白族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背景下,白族文化的融合和发展也非常重要。

白族人应该在保持传统文化特色的同时,积极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中去,与其他民族进行交流和融合,使白族文化在未来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同和传承。

白族文化的融合和发展是一个新的方向。白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一直秉持着开放包容、交流互鉴的文化理念。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白族文化也在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和融合。

白族的传统文化与汉族、藏族等周边少数民族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些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有助于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和共同繁荣,例如,在白族的服装、舞蹈、音乐等方面,就有着一些汉族和藏族的影响。

此外,白族地区也积极开展了一些文化交流和合作项目。例如,云南省与泰国曼谷、老挝万象等地的文化交流,有助于增进白族文化与东南亚文化的交流和合作。

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白族文化也需要面对新的挑战,如如何保持文化独特性和自我认同等问题。

因此,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需要坚持文化自信,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扬,同时也要拥抱新的文化元素,促进文化的多元和包容性。

总之,白族文化的融合和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需要白族自身及各方面的努力和支持。只有通过文化的开放、交流和融合,才能更好地发掘白族文化的潜力,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总结

白族作为一个独特的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彩的历史和文化,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在白族历史与文化背景的基础上,

白族社会正在逐步发展壮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贫困和教育落后等。同时,白族传统文化面临多种挑战,但也在政府、家庭、社会等方面得到了积极保护和传承。

白族文化的融合和发展是一个新的方向,需要白族自身及各方面的努力和支持,以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和共同繁荣。

总之,白族文化是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之一,其保护、传承和发展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任务。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白族社会需要找到一种适合自身的平衡点,以实现文化的独特性和发展。

此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白族文化也需要面临新的挑战,如如何在现代化的背景下保持文化的独特性和魅力,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文化传承和发展等问题。

为此,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白族文化的保护和支持,鼓励和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例如,加大对白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设立文化交流和传承基地,加强对青少年的文化教育和培养等。

同时,白族社会也应该加强自身文化的自信和认同感,保持文化的独特性和自我认同,同时也要拥抱新的文化元素,促进文化的多元和包容性。

只有通过文化的开放、交流和融合,才能更好地发掘白族文化的潜力,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白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和支持。

只有在政策、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全面配合下,才能实现白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让这一民族的文化更好地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贡献。

白族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它的融合与发展是怎样的?

文 |史记新说

编辑 | 史记新说

-引言-

白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其历史文化悠久,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是中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现代化的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白族文化也面临着保护和传承的挑战。

因此,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白族文化,促进其融合和发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白族历史与文化背景

白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北部和四川省南部地区,白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在此之后,白族一直处于较为落后的农耕文明和传统宗教的影响之下。

白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主要受到佛教、道教和白族传统宗教的影响,包括土地神、山神、祖先等信仰。

白族的传统文化特色还包括歌舞、手工艺、服饰、饮食等方面,其中以三月三节、赶山会、踩花会等活动最具代表性,随着时代的变迁,白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除了宗教和文化信仰,白族的语言、文字、音乐、舞蹈、绘画等方面也展现出了独特的特色。

白族语属于汉藏语系的缅彝语族,目前有七个方言。白族传统音乐和舞蹈多为欢乐的形式,如“白族花鼓”、“白族竹竿舞”等,有着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文化特色。

白族还以壁画、织锦、木雕、陶器等手工艺品著称,其精湛的手工艺艺术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此外,白族人还有着独特的服饰风格,男女的服装都有着鲜明的特色,如女性的“花篮裙”和男性的“花衬衫”。

白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使其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在现代社会中,白族文化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成为了推动民族文化交流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白族社会现状和发展

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白族的发展和变革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白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和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影响也在改变白族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在这种背景下,白族社会正面临着诸多挑战。

例如保护和传承白族传统文化、改善白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白族和其他民族的交流和融合等等。

白族社会现状和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在经济方面,白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同时,白族地区的自然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的破坏,如水土流失、森林覆盖率下降等问题,这些问题对白族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但是,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和支持,白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状况逐渐改善。在教育方面,白族地区的基础教育水平得到了提高,大量的白族学生进入了高等教育阶段。

同时,白族文化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承和发展,如白族民歌、音乐、舞蹈等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在政治和社会方面,中国政府一直在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自治。白族地区的自治机构不断完善和发展,为白族人民提供更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保障。

同时,中国政府也积极推动民族和谐,加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发展。

总的来说,白族社会的现状和发展既面临着挑战,也有着机遇。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白族地区的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白族社会也在积极面对一些困难和挑战,为自己的发展和进步而努力。

白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为了保护和传承白族文化,政府和民间团体采取了许多措施。政府方面,主要是在教育、文化和旅游等方面进行投资和扶持,例如加强民族地区的教育体制、建设白族文化博物馆、推广白族民间音乐和舞蹈等。

民间方面,白族人也积极参与保护和传承白族文化,例如开展文化活动、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和销售、口传心授等。在这些努力下,白族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

白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当前的重要任务。随着现代化的进程,白族传统文化面临着多种挑战,如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新文化的影响、文化遗产的丢失等。因此,对白族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强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

同时,一些白族地区的文化活动和节庆也得到了大力支持和宣传,如“白族三月三”、“白族花山节”等。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白族独特的文化魅力,也有助于传承和发扬白族传统文化。

此外,白族文化的传承也需要依托于家庭和社会。家庭是文化传承的基本单位,白族家庭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让年轻一代了解和接受白族传统文化。

社会组织、民间团体也应该积极参与到白族文化的传承工作中,开展文化活动、组织文化交流等活动,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白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需要政府、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努力和支持。只有通过各方的合力,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白族独特的文化。

白族文化的融合和发展

白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背景下,白族文化的融合和发展也非常重要。

白族人应该积极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中去,与其他民族进行交流和融合,不断吸取新的文化元素和理念,使白族文化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同和传承。

同时,白族也应该在融合过程中保持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和传统,发挥白族文化在全球多元文化中的作用。

总的来说,白族作为中国的一个民族,其历史和文化背景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白族的发展和变革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保护和传承白族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背景下,白族文化的融合和发展也非常重要。

白族人应该在保持传统文化特色的同时,积极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中去,与其他民族进行交流和融合,使白族文化在未来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同和传承。

白族文化的融合和发展是一个新的方向。白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一直秉持着开放包容、交流互鉴的文化理念。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白族文化也在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和融合。

白族的传统文化与汉族、藏族等周边少数民族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些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有助于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和共同繁荣,例如,在白族的服装、舞蹈、音乐等方面,就有着一些汉族和藏族的影响。

此外,白族地区也积极开展了一些文化交流和合作项目。例如,云南省与泰国曼谷、老挝万象等地的文化交流,有助于增进白族文化与东南亚文化的交流和合作。

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白族文化也需要面对新的挑战,如如何保持文化独特性和自我认同等问题。

因此,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需要坚持文化自信,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扬,同时也要拥抱新的文化元素,促进文化的多元和包容性。

总之,白族文化的融合和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需要白族自身及各方面的努力和支持。只有通过文化的开放、交流和融合,才能更好地发掘白族文化的潜力,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总结

白族作为一个独特的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彩的历史和文化,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在白族历史与文化背景的基础上,

白族社会正在逐步发展壮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贫困和教育落后等。同时,白族传统文化面临多种挑战,但也在政府、家庭、社会等方面得到了积极保护和传承。

白族文化的融合和发展是一个新的方向,需要白族自身及各方面的努力和支持,以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和共同繁荣。

总之,白族文化是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之一,其保护、传承和发展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任务。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白族社会需要找到一种适合自身的平衡点,以实现文化的独特性和发展。

此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白族文化也需要面临新的挑战,如如何在现代化的背景下保持文化的独特性和魅力,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文化传承和发展等问题。

为此,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白族文化的保护和支持,鼓励和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例如,加大对白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设立文化交流和传承基地,加强对青少年的文化教育和培养等。

同时,白族社会也应该加强自身文化的自信和认同感,保持文化的独特性和自我认同,同时也要拥抱新的文化元素,促进文化的多元和包容性。

只有通过文化的开放、交流和融合,才能更好地发掘白族文化的潜力,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白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和支持。

只有在政策、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全面配合下,才能实现白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让这一民族的文化更好地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贡献。

大理白族端午节习俗

大理是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白族节日众多,活动丰富多彩,端午节就是其中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重要节庆活动。

端午节白语称“五望五”,与汉族端午节同日。白族人把端午节称为“端午”,认为“端”即是开端,通常人们会把初一作为五月开始,但是在习俗上五月初五才是五月的开始。关于白族端午节的来源,说法不一,有人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楚国投江溺死的屈原,也有人说是来自《白蛇传》。节日一到,除了和汉族人家一样有包粽子、赛龙舟等习俗外,还有白族自己独特的端午习俗。

五月初五这一天也被白族视为“药节”,当地群众中传说端午节是药王给药的日子,当天采的药和猎获的鸟兽,都可以拿来当药,而且药效很好。所以人们大清早就会起来,三五成群约好上山或者到田间采回带着露水的香蒿、苦艾、马蹄香、益母草、香馥、柴胡等常备草药,还到处打鸟雀,捉野兽,拿回家贮藏起来,准备制药。民间的说法是五月初五采回来的草都是药。各家各户大门两侧都会插上菖蒲、艾蒿(去瘴气)。有些地方的白族还会采集艾叶扎成艾人以避邪气。白族民间相传,从前有两个穷人出门在外,傍晚投宿一人家,恰逢这家老婆婆患病卧床,儿子、药王都没医治办法,便求助于两个穷人。他俩不懂医术,便想出怪法,随便做些小丸让老婆婆服用,天亮后,两人怕出事便慌忙逃走。谁知老婆婆的病竟然好了,药王正要酬谢却找不到二人,便采来艾叶扎成小人供奉于堂上。而这天正值五月初五,以后人们都仿照药王的做法,每年这一天都供奉艾叶,以祈全家安康。

中药铺还会出售“兄封资”(白语,意为香药包),“兄封资”里面装有“五子五香”。“五子五香”为中药材,有荆芥、防风、香馥、柴胡、紫苏等。“兄封资”随身携带,会散发出阵阵香气,还有防蚊虫毒蛇的功效。家里的老人还会用从药街上买回来的凑百草 (大理海东一带常见),找一百种草药的茎、叶做成百草汤给小孩沐浴,目的是驱毒辟邪。有的地方还会将中药材碾碎掺入面粉制成“炒面”给家人食用,目的是健脾胃,助消化。给小孩吃在火盆烧好的干蚕豆,大力嚼吃着,民间说这叫“嚼鬼头”,可以吓唬野鬼。此外,在端午节这一天,午饭后亲朋好友都会相约着出门往北走一段路,意为“走百病”(除去百病之意)。

端午节清早,家庭主妇们都会早早起床,蒸包子、馒头和荞糕。长辈拿出早就准备好的雄黄酒饮用,然后父母就会给小孩收拾干净,在儿童额头、耳根、鼻孔、喉头、肚脐、手脚指缝等处抹上雄黄,饮用和涂抹雄黄酒一方面是为了驱虫、蛇,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避免因长年在水田中劳作而带来的各种寒疾。部分家庭还会在堂屋里摆香堂,祭神拜祖。拿着灶灰(有些地方是石灰)撒在院子的四面墙脚,撒灶灰、石灰是为了消毒、驱虫。

大理洱源凤羽一带的白族,会在小孩帽子上缝一彩布做的小虎,意在驱邪解恶。剑川一带的白族,则会给小孩手上戴绕丝香蒿镯,肩上挂“哦双资串”(白语,意为猴子窜)的布扎工艺品。孩子手腕上和脚上都会缠着五色线制成的“续命缕”,为孩子驱病延岁,一般会到重阳节时才取下来烧掉。大理凤仪一带的白族会给小孩的帽子上缝上一只老虎,寄寓小孩健康成长,像老虎一样威武强壮,在婴儿的手腕系上也用五色线制成的“续命缕”,用以驱邪解恶,祈求平安。(文/杜漪)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穿在身上的“风花雪月”,大理白族服饰演绎“最炫民族风”

来源:云南日报

大理是我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是经典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1959年,一部《五朵金花》,使无数人神往苍山洱海风光,阿鹏和金花身穿的服饰所独具的民族风情亦让人着迷。

(杨继培 摄影)

白族历史悠久,创造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服饰文化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凝聚了白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智慧。2017年,白族服饰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东子 摄影)

白族有着尚白的传统,白族男子喜缠白色或蓝色包头,多穿白色对襟上衣,外套黑领褂,下身穿宽筒裤,系拖须裤带,脚穿剪刀口布鞋,有的还佩带绣有美丽图案的挂包,显得敦厚英俊,洒脱大方。

如今,只有在节庆等场合才能一睹阿鹏的传统着装风采。

金花的穿戴则沿袭得比较完整。基本款式由包头、小领或无领搭襟旁扣内衣、领褂、有飘带的围腰、直筒吊裆裤、绣花布鞋组成,还常佩有精美的手帕、荷包、口弦包等饰件。

(杨士斌 摄影)

金花服饰多绣有蝴蝶、蜜蜂等图案,色泽鲜美,绚丽多彩,手戴金、银手镯、戒指,耳垂金、银耳坠。已婚妇女挽发髻,未婚少女则垂辫或盘辫于头,都缠以绣花、印花或彩色毛巾的包头,体现出特有的风韵。

(大理周城白族老年妇女)

在白族女子的包头头饰上,蕴含着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词语:风花雪月。垂下的缨穗象征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象征上关的花,帽顶的洁白是苍山雪,弯弯的造型是洱海月,足见白族群众的精巧灵思。

(东子 摄影 )

白族服饰按照生活环境的不同,主要分为坝区和山区两大类。坝区白族服饰分别以大理市郊和洱源、鹤庆一带白族服饰为主要代表,色彩搭配对比鲜明,简洁明快,挑花精美,装饰繁而不俗。

(白族儿童服饰 欧阳子龙 摄影)

大理市郊白族服饰以白、蓝两色为主。洱源、鹤庆一带以冷色调为主,服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袖口、裤腿边的装饰,其中,鹤庆甸南白族新娘装最为瑰丽华美,具有宫廷之韵,被称为“民间的格格装”。

(鹤庆甸南新娘装)

山区白族服饰以云龙县、剑川县、洱源县山区白族服饰为主要代表。色彩以红、蓝、绿为主色调,服饰布料厚实,艳丽鲜明,以大块面的单色显出古朴大方,又以头饰、腰带等局部的精巧展露出生动活泼。

(剑川中年妇女服饰 欧阳子龙 摄影)

早在三千多年前,白族已掌握纺织技术,且衣饰花纹之风盛行。白族服饰中的挑花和刺绣是服饰的精髓,蕴含了古老的民俗传统,是白族服饰的重要标识之一。

(围裙把手)

一般在包头、袖口、前襟、围腰以及飘带上都要绣上精美的图案,挑花纹样以蝴蝶纹、菊花纹、梅花纹为主,寓意吉祥、五彩斑斓。

(绣花鞋)

白族刺绣讲究图案和色彩搭配,运针细密均匀,图案大方形象,绣在服饰上或单独作为绣品,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白族群众用自己的勤劳双手和一针一线,穿引着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也为他们的服饰增添了宝贵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本文来自【云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穿在身上的“风花雪月”,大理白族服饰演绎“最炫民族风”

来源:云南日报

大理是我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是经典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1959年,一部《五朵金花》,使无数人神往苍山洱海风光,阿鹏和金花身穿的服饰所独具的民族风情亦让人着迷。

(杨继培 摄影)

白族历史悠久,创造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服饰文化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凝聚了白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智慧。2017年,白族服饰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东子 摄影)

白族有着尚白的传统,白族男子喜缠白色或蓝色包头,多穿白色对襟上衣,外套黑领褂,下身穿宽筒裤,系拖须裤带,脚穿剪刀口布鞋,有的还佩带绣有美丽图案的挂包,显得敦厚英俊,洒脱大方。

如今,只有在节庆等场合才能一睹阿鹏的传统着装风采。

金花的穿戴则沿袭得比较完整。基本款式由包头、小领或无领搭襟旁扣内衣、领褂、有飘带的围腰、直筒吊裆裤、绣花布鞋组成,还常佩有精美的手帕、荷包、口弦包等饰件。

(杨士斌 摄影)

金花服饰多绣有蝴蝶、蜜蜂等图案,色泽鲜美,绚丽多彩,手戴金、银手镯、戒指,耳垂金、银耳坠。已婚妇女挽发髻,未婚少女则垂辫或盘辫于头,都缠以绣花、印花或彩色毛巾的包头,体现出特有的风韵。

(大理周城白族老年妇女)

在白族女子的包头头饰上,蕴含着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词语:风花雪月。垂下的缨穗象征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象征上关的花,帽顶的洁白是苍山雪,弯弯的造型是洱海月,足见白族群众的精巧灵思。

(东子 摄影 )

白族服饰按照生活环境的不同,主要分为坝区和山区两大类。坝区白族服饰分别以大理市郊和洱源、鹤庆一带白族服饰为主要代表,色彩搭配对比鲜明,简洁明快,挑花精美,装饰繁而不俗。

(白族儿童服饰 欧阳子龙 摄影)

大理市郊白族服饰以白、蓝两色为主。洱源、鹤庆一带以冷色调为主,服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袖口、裤腿边的装饰,其中,鹤庆甸南白族新娘装最为瑰丽华美,具有宫廷之韵,被称为“民间的格格装”。

(鹤庆甸南新娘装)

山区白族服饰以云龙县、剑川县、洱源县山区白族服饰为主要代表。色彩以红、蓝、绿为主色调,服饰布料厚实,艳丽鲜明,以大块面的单色显出古朴大方,又以头饰、腰带等局部的精巧展露出生动活泼。

(剑川中年妇女服饰 欧阳子龙 摄影)

早在三千多年前,白族已掌握纺织技术,且衣饰花纹之风盛行。白族服饰中的挑花和刺绣是服饰的精髓,蕴含了古老的民俗传统,是白族服饰的重要标识之一。

(围裙把手)

一般在包头、袖口、前襟、围腰以及飘带上都要绣上精美的图案,挑花纹样以蝴蝶纹、菊花纹、梅花纹为主,寓意吉祥、五彩斑斓。

(绣花鞋)

白族刺绣讲究图案和色彩搭配,运针细密均匀,图案大方形象,绣在服饰上或单独作为绣品,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白族群众用自己的勤劳双手和一针一线,穿引着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也为他们的服饰增添了宝贵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本文来自【云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