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禄寿星三位神仙来给您添福、添禄、添寿了
=
在唐僧师徒到达五庄观,由于孙悟空推倒了人参果树,镇元子不让唐僧师徒走,需要医活人参果树才行,这一回中,出现了众多的神仙,因为孙悟空要走遍五湖四海,找能够医活的人参果树的配方。
孙悟空首先来到的是蓬莱仙岛,找到了福星、禄星、寿星三老,孙悟空跟他们讲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而三老也讲了人参果树的价值和来历,而且他们还透露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即使是福禄寿三老,想要长身不老也需要修炼:
我们还要养精、炼气、存神,调和龙虎,捉坎填离,不知费多少工夫。你怎么说他的能值甚紧?
可见,人们求这三位神仙给自己添福添禄添寿,这三位神仙也要自我修炼,才能自求多福。
福禄寿是中国民间信仰基础非常广泛的三位神仙,这三位神仙象征幸福、吉利、长寿,所以才能获得如此广泛的群众基础。
福星头戴官帽手持玉如意或手捧小孩为天官一品大帝,天官赐福由此而来。福星其实最早源于人们对于木星的崇拜,自西汉起,木星就是赐福的星官,也被称为岁星,但是由于岁星使人联想到不好的东西,因此对于木星的崇拜就降低,到了唐朝,除了一个好官,叫阳城,据传,唐朝时道州生产侏儒,皇帝要求道州每年进攻侏儒给中央,以当玩物,而阳城担任刺史以后,拒绝皇帝这个不合理的要求,老百姓非常感激阳城,认为他是福星下凡来救苦救难的,清朝以后,逐渐成为大家公认的赐福天官-福星。
禄星是主管功名利禄的星官。相比于福星,禄星的来历可就要多很多了,禄星也被认为是文曲星,其实也是星辰崇拜的演化,只是没有像福星那么具体,但是实际上我们看中国的神话,文曲星和禄星是两个神仙,并不是一个,把禄星认为是文曲星,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文曲星掌管考生金榜题名,金榜题名以后就可以做官了,那么高官厚禄就来了,所以文曲星被认为是禄星。
禄星的形象是手持如意、元宝等吉祥物品,《史记·天官书》说:“曰文昌宫:一曰是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司禄,即职司功名利禄的禄星。隋唐科举制度产生之后,禄星遂成为士人命运的主宰神,天下士人莫不对之顶礼膜拜。话虽这么说,但是我们还是要区分来看,禄星和文曲星是两个神仙。
寿星的形象就更加深入人心了,《西游记》中寿星手捧灵芝”,长头大耳短身躯。在我们现实的画像中,寿星为白须老翁,持杖,额部隆起。古人作长寿老人的象征。常衬托以鹿、鹤、仙桃等,象征长寿。
相对于福禄,人们更追求长寿,因此寿星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寿星的来历也有很多传说,有的说是彭祖成仙,有人说是徐三亭成仙,更有人说是老子,还有人认为寿星就是南极仙翁,显然后两者的传说不是很靠谱,老子是太上老君,南极仙翁也是独立的神仙。
福禄寿是人们对于 美好生活的期望,也是民间信众较多的三位神仙,由于他们三个一般来说都是密不可分,因此大家伙也都是共同祭祀。鲁速在这里也祝大家多福多禄多寿。
福禄寿图片,精美的手机壁纸
迎喜神 粘五福 朝观 朝人宗 特色浓郁的天水年
天水自古民风纯朴,过年习俗特色浓郁,从腊月八吃迷心饭开始,杀猪、宰羊、磨豆腐、煮酒(自酿甜酒),办年货、扫房、搞卫生、二十三送灶,接着蒸馍做菜制新衣。三十日上午赶抢集,下午家家户户贴春联、贴窗花、挂年画、贴门神、装饰庭堂。接纸、续香、守岁、迎喜神、拜年、粘五福、朝观、倒灯、朝人宗庙、游百病,五花八门,风格独具。穿插其中的文化活动如高台、高跷、马秧歌、黑社火、跑旱船,舞狮子等更是五光十色,丰富多彩。
以前,在农村几乎是家家都要养猪,所以一进九,户户杀猪便竞赛一般在乡村闪亮登场了。
当然,赶年集必不可少,每个人都一样,越近年关越心慌,不去办点年货就感觉不踏实,生怕被“年”丢在腊月里一般。
腊月二十七八前后,理发店的生意那是相当的红火!上年龄的不刮个明光锃亮都不好意思出门见人!
之后,家家铆着劲煮肉、蒸馍,炸丸子,好像一年就吃这三天一样,心思全放舌尖上了。
大年三十晚饭前,家家户户要贴春联、贴门神,春联专用红纸书写,家有丧事未满三周年者用蓝纸或黄纸。天水门神前门是秦琼和尉迟恭,后门是魏徵或钟馗。也有门上贴福禄寿星、金童玉女或“福”字倒贴等吉祥图画的。
家家户户主人还要和儿孙一道,挑一盏灯笼,端香马盘,香蜡纸裱,前去祖坟接先人,祖坟太远则在朝祖坟的方面某处。烧香点蜡,行跪拜礼,并鸣放鞭炮,寓接请先人。之后将点燃的香带两炉返回。到家后,家内自有接应人鸣炮迎接。所带之香一炉插正堂里供桌上,一炉插厨房灶头。灯笼悬挂大门之上。
大年除夕夜续香守岁是必须的。守岁主要吃年夜饭,多为饺子或扁食,父辈给先人磕头,子孙给上辈磕头,父母给孩子们给压岁钱。
现在过年讲究少了,除夕一过,人们逛街游世,尽享自在。
有一点,初三送先人不能马虎,上山烧纸千万小心,天干物燥,点着山火真不好耍!
过年几天,处处张灯结彩,一派盛世景象。呵呵。
娃娃们的一部分压岁钱也跟上泡泡飘走了。
人们花钱也豪爽了许多,一年苦到头,就图个高兴!
自乐班也是过瘾一样,一场一场,痛痛快快的唱个热火朝天!
不分城乡,到处欢火!
社火、秧歌、高台……走村串庄,不亦乐乎!
打工回家,乡村春晚不是在你家就是在我家,热闹!
敬神、朝观,必不错过。
不知不觉,正月十五闹元宵,“月半大如年,”《秦城区志》载:“是日,家家团聚煮元宵(汤圆)吃。城乡都要张灯结彩,入夜,花灯齐放,人们云集街头,观灯展、看焰火,尽欢达旦”。
正月十六,朝罢人宗庙再去游百病。
正月十六日晨,天水城内伏羲庙举行上元庙会,附近民众扶老携幼朝伏羲庙。相传是日伏羲派遣喜神莅临伏羲庙赐福,庙内伏羲卦拍按六十花甲排序,每年有一株树为喜神树,在此树上贴上红纸人,用点燃的香头烧红纸人炙病,腿疼烧红纸的腿,脚疼烧脚,即会除病驱灾。 这日,人们成群结对出门,或游山玩水,或逛庙烧香,谓之“游百病”,相传就可免灾消疾,四季平安。
“十五一过没年了,娃娃大汉安然了。”但在过去,天水的过年习俗要从腊月八开始一直延续到二月二。现在不行,初六收心,初七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