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姻缘

癸水是什么水(壬水是什么水)

癸水是什么水(壬水是什么水)

《滴天髓》天干篇之壬水: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天干十君子中论起气势磅礴,壬水当仁不让。江河湖海之水如果没有制约,裹挟着泥沙冲荡而下,对生灵万物就是灾难。但是壬水有高山堤坝的制约,限制其冲奔的特性,就是可以是养育我们的母亲河。所以壬水得用就有了水的好品质,度量宽大、思想脱俗、为人多谋善断等等。

壬水通河,能泄金气,刚中之德,周流不滞。通根透癸,冲天奔地。化则有情,从则相济。

《滴天髓》原注壬水是昆仑之水,昆仑是什么地方?

《山海经·西次三经》有这么一段描述

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河水出焉,而南流东注于无达。赤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汜天之水。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丑涂之水。黑水出焉,而西流于大杅。

因此我们理解昆仑是水的发源地,我们看现在昆仑山脉的位置,西起帕米尔高原,也与壬水长生于申,位于西方相呼应。壬水自西方流出,流入东方,气候逐渐转暖,水势逐渐平缓,正是泄去了西方肃杀之气而去养育万物。所以壬水也是刚中带德,但是这种德行需要戊土去限制壬水的冲奔之势才能发挥。

壬水还可以被丁火说服,还记得丁火篇怎么说的吗?“合壬而忠”。丁火能够说服这个充满气势的君王。《滴天髓》讲得“化则有情,从则相济”很好理解,但是我们要知道,“五阳从气不从势”,这个我在《滴天髓》天干篇开篇就讲过,想让壬水从可不容易,不但要在夏天,还不能见一丝生扶的力量。

总之壬水得用,最佳选择是戊土和丙火的配合。当水成为一种气势,一二点戊土无法阻挡,只可以用木气去泄水之力,但是难免艰苦,而且是一个相当漫长而且煎熬的过程。我们结合自然去想象,冲天奔地的大水,没有高山堤坝的阻挡,平地上种满了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真的能高效解决水患吗?用戊土又不离开阳光丙火的普照,这样形成一幅山水相依,阳光照暖的美好景象,才可以去滋养万物。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水实际有很多可以描述的内容,当前还是专注于《滴天髓》内容吧!最后一位君子癸水,我们下一篇再见。

我是助者天助,三言两语无法说尽其中智慧,我尽量避开晦涩难懂的古语,用通俗的语言去和大家理解,欢迎交流关注。

「易经」十天干:阴水―癸

头条上的朋友,大家早上好!不管你们是冲着金币来的,还是要学习易经来的,都好好看完文章。(冲着金币来的,看完文章,后面肯定有阅读惊喜的。)

话不多说,这篇文章我们讲十天干中最后的一个天干:阴水―癸

癸是水的具象,只不过因为是阴干,总比作溪泉雨露。

癸水是有形状的水,比如一瓶水,一盆水,癸水一旦健旺,奔流起来,就等同壬水。原因是,癸水是生命的精华。

肾是癸水,月事也是癸水。精华,好比提纯后的液体,不要搅动它,要静,要纯,因为有这个性质,癸水往往喜欢火。为什么?因为火蒸水气,再次提纯。精纯,就是贵气。癸水需要纯粹,壬水不能弱,癸水不要强,就是由以上的道理得来的。有一句话说:世事洞明是癸水。反映了癸水日主聪明的特点,擅长以小观大不停琢磨。这样聪明,往往过于细腻。一点小事挂在心头排遣不开,和辛日 主一样在感情上难得放下,患得患失。

此外,癸水性格一般非常温柔,好比微雨拂面。具体和其它天干的关系如下:

极冷时,喜欢丙,要不然就冻住了,但不能一并把泥巴(己)也解冻,否则污浊。极热时,蒸腾过甚,必借壬癸之助,平时用辛发源,木火多了,要加大水量,用庚发源。金多了,水就有些泛滥(金生水),为了保持纯粹,借用丁火蒸腾,水特别泛滥,仍然请戊土管一下。

以上就是癸和别的天干的关系。

讲到这里,十天干我们就一一讲完了,下一篇文章,就给大家讲十天干中,五种“合”的关系:

中正之合

仁义之合

威制之合

淫慝之合

无情之合

学完这五种关系就你会明白,不管是日常生活中,还是工作中,生意伙伴中哪些人是对我们有帮助的,哪些是我们“有害的”要远离的。

看完如果觉得讲得还不错的,大家可以给我一个赞,鼓励鼓励我,你们的每一个肯定都是我创作的动力。也不要忘了转发分享给更多想学习易经的朋友阅读。

#寻找古籍守护人#

小说:无限奖励爆发,连续领奖,了解一下?

先天壬水蟠桃,不是什么三千年、六千年、九千年的天庭蟠桃。

它生长于西昆仑瑶池之巅,是洪荒女仙之首西王母的先天灵根。

壬水蟠桃四万三千二百年开花,四万三千二百年结果,四万三千二百年成熟。

十二万九千六百年结一次果。

一次只结天罡数,三十六枚壬水蟠桃。

非常珍稀。

先天壬水蟠桃不仅蕴含浓浓的先天灵气,还蕴含着先天水灵力。

而烛青一次得到三枚壬水蟠桃。

他盯着粉红诱人的先天壬水蟠桃,口水不由流出。

“不能吃,不能吃。”烛青告诫、控制着自己的手和嘴。

跟木之大道果、火之大道果一样,烛青没有时间炼化。

不久,他要跟着敖广去天庭。

天庭的先天宝物,等着他献祭呢。

烛青强行将视线移向牧仙旗。

牧仙旗,极品先天灵宝,可收取仙人的一缕神识。

凡神识落入牧仙旗的仙人,将听命于牧仙旗。

若敢有违,摧毁这一缕神识,就能将仙人诛杀。

“牧仙旗跟妖族的招妖幡,东王公的龙首杖有些相像呀。”

烛青感觉暂时用不上牧仙旗。

他现在孤家寡龙一个。

“献祭了龙首杖,得了极品先天灵宝牧仙旗,还添了三枚先天壬水蟠桃、魔龙之威神通,又赚大发了。”

烛青握着牧仙旗,突然吩咐系统。

“献祭牧仙旗。”

【宿主准备献祭牧仙旗,是否执行?】

“执行。”

【宿主献祭牧仙旗,献祭失败。

牧仙旗是系统奖励的宝物,无法献祭。】

烛青:“……系统奖励的宝物,为什么不能献祭?

系统介绍里为什么没写?”

系统,没搭理烛青。

烛青非常失落。

不能献祭系统奖励的宝物,堵死了烛青好多想法。

不光牧仙旗,蓬莱仙岛也没办法献祭。

他感觉自己错过了许多先天至宝。

烛青郁闷了会儿,又能理解系统。

如果能献祭系统奖励的宝物,烛青就不用去洪荒寻找先天宝物了。

直接苟在海底道场,天天献祭就行了。

理解后,烛青继续开奖励。

【献祭水晶龙宫奖励已发放。】

识海中充斥着道文,烛青都习惯了。

他轻车熟路地参悟水晶世界神通。

水晶世界是空间神通,使用后,可以在身体内开辟出一片空间,用于存放物品。

空间开辟后,会永远存在,直到烛青身死道消。

空间还可以提升,不断变大,衍化成一个小位面。

位面继续提升、衍化,能变成小千世界。

“水晶世界类似于西方的掌中佛国,道门的芥子空间啊。”

烛青当即就使用水晶世界神通,在祖龙珠内开辟出一个空间。

“终于有地方存放宝物。”

烛青立刻将诱人的先天壬水蟠桃收入水晶世界中。

又将大道果,鸿蒙量天尺,牧仙旗,元阳剑,先天灵根苗,蓬莱仙岛玉符收起。

身边只剩下两件没有查看的宝物。

先天道场是巴掌大小的宫殿群模型,琉璃玉瓦,水晶宫墙,玉宇琼楼,雕龙画凤,美轮美奂。

烛青情不自禁地连声赞叹。

先天道场不光典雅华丽,防御力还超强,准圣都难以攻破。

并且,先天道场还可隔绝神识,蒙蔽天机。

即便是圣人,也无法查探先天道场内部。

烛青瞅瞅自己简陋的海底道场,再看看先天道场,鼻子酸酸的。

先天道场才是仙神应该拥有的先天道场。

“我有蓬莱仙岛玉符,等从天庭回来,就去找蓬莱仙岛。

把先天道场放在蓬莱仙岛内。

以后,蓬莱岛就是我烛青的。”

逆鳞仙甲,中品先天灵宝,防御力极强。

逆鳞,是龙族全身最坚固的一片龙鳞,保护着龙珠至关重要的龙珠。

逆鳞仙甲由无数逆鳞结成,只能防御,防御力可比上品先天灵宝。

洪荒鳞甲之属使用逆鳞仙甲,防御效果更佳。

逆鳞仙甲能与鳞甲之属的鳞甲融合,将每片鳞甲化成先天龙族的逆鳞。

“逆鳞仙甲简直是为我良身打量,不错,不错。”

烛青将逆鳞仙甲、先天道场也收起,等从天庭回来再祭炼。

“系统,继续发放奖励。”

……

系统沉默无言。

“系统?关机了?”

烛青查看系统,才发现,献祭奖励已经领完。

“开奖好上瘾,一直开奖一直上瘾,咦!”

烛青伸个腰,惊讶地发觉,自己修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又突破了!

从玄仙后期,突破到真仙中期。

突破了一个大境界,两个小境界。

他毫无知觉。

“我都没有修炼,怎么会突破呢?”

烛青内视自身,好一会儿才弄清楚。

领取奖励时,他先后吸纳了先天少阳精气、先天紫气。

这两者都是难得的先天宝物。

而且,先天少阳精气配合着《混元少阳经》,会自行修炼。

因此,不知不觉间,烛青就突破了。

“哎,连续突破两次,才是真仙中期,我实在太弱了。

等从天庭回来,必须闭个关,彻底炼化祖龙珠内的先天龙元。”

烛青活动手脚,算算时间,三日将到,该去水晶……

好吧,水晶龙宫被……太一毁了,东海从此没有水晶龙宫。

“领奖领了快三天,也没谁了。”

主要是参悟道法、神通花费了些时间。

“天庭走起,天庭的宝物,我来了。”

烛青高高兴兴游往水晶宫旧址。

三日不见,这里又多了一个龙宫。

但比起水晶宫,差远了。

“再献祭一次?”

烛青想到就做,吩咐系统献祭。

【龙宫达不到献祭条件,不可献祭。】

烛青:“达不到条件?这是什么破龙宫,敖广不觉得丢脸吗。”

他好像忘了,敖广的水晶龙宫是被他献祭掉。

烛青来得有些迟,龙宫里已经聚了上万名龙族。

不多会,愿意投降的龙族来齐。

没来的,都已经不尊敖广兄弟为龙王了。

敖广恢复得不错,坐在新龙椅上命令道:

“妖皇让我们以真身之躯飞往南天门,我们不可违背。

走出水晶……龙宫后,我们便现出真身之躯,让妖皇、东皇满意。

你们觉得如何?”

壬水

这节课我们讲一下癸水。日柱癸水的人性格特点主要表现在聪明好学、细腻温柔、灵活应变等方面。他们擅长处理复杂问题,能够迅速找到最优解决方案。

癸水人善于察言观色,能够顺应他人的需求,这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往往能获得别人的好感和信任。同时癸水人的记忆力惊人,对于过去发生的事情和学过的知识能够清晰地回忆起来。癸水具有柔和润泽的特点,能够滋生生育,有洗涤净化之功。

癸水人的性格特点也与之相呼应,他们有着细腻的情感和敏锐的洞察力,善于灵活应变,能够深入洞察事物的本质。同时癸水人有收藏收敛的特质,能守护秘密,这也是他们性格中比较内向、深沉的一面。

总的来说癸水人和癸水都具有聪明好学、细腻温柔、灵活应变的特质。癸水人的性格特点与癸水的特点相互呼应,使得他们在处理问题、人际交往等方面表现出色。同时癸水人的记忆力惊人也是他们的一大优势,能够帮助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纯古文分享:《针灸逢源》清-李学川,针灸爱好者,可收藏(四)

前言:我有话说,很感激生活在这个时代,还记得八九十年代,家里穷,买不起书,就到处去借,现在好了, 信息爆炸时代,想看什么书都有,而且基本上还是免费,感谢祖国的强大。

今天这个是很纯粹的分享,只为传播祖国国粹。

其中篇幅文字较多,建议先收藏后,再慢慢研究,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谢谢!

我是传统医学的分享者,欢迎关注我,谢谢!《针灸逢源》清-李学川,针灸爱好者,可收藏(四)

接上:

《针灸逢源》清-李学川,针灸爱好者,可收藏(三)

《针灸逢源》清-李学川,针灸爱好者,可收藏(二)

《针灸逢源》清-李学川,针灸爱好者,可收藏(一)

卷三 群书汇粹

  标本阴阳

  (素问)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丑未之岁。上见太阴。寅申之岁。上见少阳。卯酉之岁。上见阳明。

  辰戌之岁。上见太阳。巳亥之岁。上见厥阴。(此即三阴三阳之应地支也。是为六气上者言司天。如子午之岁上见少阴司天是也十二年皆然)少阴所谓标也。厥阴所谓终也(标首也终尽也。六十年阴阳之序始于子午。故少阴谓标尽于巳亥故厥阴谓终)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

  太少阴湿化太阴。火化少阳燥化阳明寒化太阳。故六气谓本三阴三阳谓标也。然此六者。皆天元一气之所化。一分为六。故曰六元。)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此以下。言三阴三阳各有表里其气相通。故各有互根之中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阳明之本燥。故燥气在上与太阴为表里。故中见太阴是以燥金而兼湿土之化也)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太阳之本寒。故寒气在上。与少阴为表里。故中见少阴。是以寒水而兼君火之化也)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厥阴之本风。故风气在上与少阳为表里故中见少阳是以风木而兼相火之化也)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少阴之本热。故热气在上与太阳为表里故中见太阳。是以君火而兼寒水之化也)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太阴之本湿。故湿气在上。与阳明为表里。故中见阳明。是以湿土而兼燥金之化也)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此言三阴三阳为六气之标而兼见于标本之间者是阴阳表里之相合。而互为中见之气也)本标不同。气应异象。

  上中下本标中气图 

  六经之气以风寒热湿火燥为本。三阴三阳为标。本标之中见者为中气。中气者。如少阳厥阴为表里。

  阳明太阴为表里。太阳少阴为表里。表里相通则彼此互为中气。

  百病之起。多生于本。六气之用。则有生于标者。有生于中气者。太阳寒水。本寒标热。少阴君火本热标寒其治或从本。或从标。审寒热而异施也。少阳相火。从火化为本。太阴湿土从湿化为本。其治但从火湿之本。不从少阳太阴之标也。阳明燥金。金从燥化。燥为本。阳明为标厥阴风木。木从风化。风为本厥阴为标。其治不从标本而从乎中中者中见之气也。盖阳于中。是以风木从相火之中气为治。亦以二经标本之气不合。故从中见之气以定治耳。

  卷三 群书汇粹

  人肖天地

  (此事难知集)天地之形如卵。横卧于东南西北者。自然之势也。血气营运。故始于手太阴。终于足厥阴。

  坠者。有所凭根据否)曰。大气举之也(大气太虚之元气也)是地如卵黄在其中矣。又曰。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易曰。坤浓载物德合无疆。信乎天之包地。形如卵焉。故人首之上为天之天。足之下为地之天。人之浮于地之上。如地之浮于太虚之中也。地之西。始于寅。

  终于丑。血之东。根于辛纳于乙。相随往来不息。独缺于干巽为天地之门户也启元子云。戊土属干。己土属巽。遁甲曰。六戊为天门六己为地户。此之谓也。经云天地者万物之上下。

  左右者阴阳之道路。气血者父母也。父母者天地也。血气周流于十二经。总包六子于其中。

  六气五行是也。无形者包有形。而天总包地也天左行而西气随之。百川并进而东。血随之脏腑应天本标中气图 

  脏腑经络之标本本藏府为本居里。十二经为标居表。表里相络者为中气居中。所谓相络者。乃表里互相维络。如足太阳膀胱经络于肾。足少阴肾经亦络于膀胱也。余仿此。

  卷三 群书汇粹

  井荥阴阳配合五行刚柔

  (类经)本输篇曰。肺出于少商为井木心出于中冲为井木。肝出于大敦为井木。脾出于隐白为井木。

  肾出于涌泉为井木。此五脏之井皆始于木也。又曰。膀胱出于至阴为井金。胆出于窍阴为井金。胃出于厉兑为井金。三焦出于关冲为井金。小肠出于少泽为井金。大肠出于商阳为井金。此六腑之井皆始于金也。此灵枢发各经金木之理。而未具五行生合之义。及难经乃始分析五行刚柔。而滑伯仁又详注阴井木生阴荥火阴荥火生阴 土。阴 土生阴经金。阴经金生阴合水。阳井金生阳荥水阳荥水生阳 木。阳 木生阳经火。阳经火生阳合土也又如阴井乙木。阳井庚金。是乙与庚合也。阴荥丁火。阳荥壬水。是丁与壬合也。阳 甲木。阴 巳土是甲与巳合也。阳经丙火。阴经辛金。是丙与辛合也阳合戊土。阴合癸水。是戊与癸合也。庚为阳金。故曰阳井庚者。乙之刚也。乙为阴木。故曰阴井乙者。庚之柔也此其生发象四时潮宗合河海。上下有相生之义。阴阳有相配之理。盖其上法天时。中合人事。而下应地理者乎

  卷三 群书汇粹

  十二原解

  九针十二原篇云。肺之原出于太渊。心之原出于太陵肝之原出于太冲。脾之原出于太白。肾之原出于太 。膏之原出于鸠尾肓之原出于脖(音勃) (恶平声脖 脐也)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之有疾者也。本输篇乃以太渊太陵太冲太白太 等五原。为五脏之 。六腑则膀胱之束骨为 。京骨为原。胆之临泣为 。丘墟为原。胃之陷谷为 。冲阳为原。三焦之中渚为 。阳池为原。小肠之后 为 。腕骨为原。大肠之三间为 。合谷为原又曰心出于中冲。溜于劳宫。注于太陵。行于间使。入于曲泽。手少阴也(中冲以下皆手心主经穴本篇指为手少阴而少阴经 别无载者)邪客篇帝曰。手少阴之脉独无 何也。岐伯曰。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包络者。心主之脉也。故独无 焉。帝曰。少阴独无 者不病乎岐伯曰。其外经病而藏不病。故独取其经于掌后锐骨之端(即神门穴。手少阴 )其余脉出入屈折。行之徐疾。皆如手少阴心主之脉行也。故王氏注气穴论藏 五十穴。亦惟有心主井 。

  而无心经之五 。维独缪刺篇曰少阴锐骨之端各一病。王氏注谓神门穴。为手少阴之 者。

  ○前三篇之说各有不同。在九针十二原篇。止言五脏之原左右各二。而复有膏之原。肓之原。共为十二原。在本输篇则以前篇五脏之原为五 。复有六腑之原。而无膏肓之原且手少阴之脉独无 。而以手厥阴之 代之。在邪客篇则明指手少阴之 在掌后锐骨之端而亦皆无少阴井荥经合并膏肓等原。难经亦然。及查甲乙经乃云。少冲者木也。少阴脉所出为井。少府者火也。少阴脉所溜为荥。神门者土也。少阴脉所注为 。灵道者金也。少阴脉所行为经。

  少海者水也。少阴脉所入为合。而十二经之井荥始全矣。然详求 原之义。如九针十二原篇及本输篇所云。则阴经之原即 也。阳经虽有 原之分。而 过于原亦为同气。故阳经治原即所以治 也。阴经治 。即所以治原也。六十六难曰。十二经皆以 为原者何也。然五脏者。三焦之所行。气之所留止也。又曰。原者三焦之尊号也。故所止辄为原。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及考之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则曰原独不应五时以经合之以应其数。

  然则 可合原。经亦可合原矣。盖 在原之前。经在原之后。穴邻脉近。故其气数皆相应也。

  阳经井荥 原经合图 阴经井荥 经合图 

  卷三 群书汇粹

  论子午流注法

  (徐氏书今较正)子午流注者。谓刚柔相配。阴阳相合。气血循环。时穴开阖也。子时一刻乃一阳之生。

  午时一刻乃一阴之生。子午为阴阳之消息也。流者往也。注者住也。天干有十。经有十二。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余两经三焦包络也。三焦乃阳气之父包络乃阴血之母。三焦寄于丙。包络寄于丁。以类从也(旧本三焦寄于壬。包络寄于癸。误)每经之中。有井荥 经合。以配金水木火土是。故阴井木而阳井金。阴荥火而阳荥水。阴 土而阳 木。阴经金而阳经火。阴合水而阳合土。经中有返本还元者乃十二经出入之门也。阳经有原。遇 穴并过之。阴经无原。以 穴代为之。是以甲出丘墟。乙出太冲。又按千金云六阴经亦有原穴。乙中都。丁通里内关(旧本包络内关寄于癸。误)巳公孙。辛列缺。癸水泉是也。故阳日气先行而血后随也。阴日血先行而气后随也。得时为之开。失时为之阖。阳干注府。甲丙戊庚壬而重见者。气纳三焦。阴干注藏乙丁己辛癸而重见者。血纳包络。如甲日。甲戌时开在胆井。至戊寅时正当胃 。而又并过胆原。至甲申时重见甲。是以气纳三焦荥穴。阳荥属水。甲属木。是以水生木。谓甲合还元化木。又如乙日乙酉时开在肝井至己丑时当脾之 并过肝原。至乙未时重见乙。是以血纳包络荥穴。阴荥属火。乙属木。是以木生火也。余仿此。俱以子午相生。阴阳相济。阳日无阴时。阴日无阳时。故甲与己合。

  乙与庚合。丙与辛合。丁与壬合戊与癸合也。何以甲与己合。盖中央戊己属土。畏东方甲乙之木所克。戊乃阳为兄。己属阴为妹。戊兄遂将己妹嫁与木家与甲为妻。庶得阴阳和合而不相伤。所以甲与己合。其余皆然。此所谓子午之法也。

  阳干子午流注图 阴干子午流注图 上阳图法。以胆小肠胃大肠膀胱挨去如胆井窍阴。至小肠荥前谷。胃 陷谷。大肠经阳。

  第三次胃井厉兑。大肠荥二间。膀胱 束骨。胆经阳辅。小肠合小海。第四次大肠并商阳。

  膀胱荥通谷。胆 临泣。小肠经阳谷胃合三里。第五次膀胱井至阴。胆荥侠 小肠 后 。

  胃经解 。大肠合曲池。以上各阳经原穴。俱于 穴并过之。重遇阳干气纳三焦○阴图以肝心脾肺肾挨次输数如阳图通转。各阴经原穴即 也。亦于 穴并过之。重遇阴干。血纳包络

  卷三 群书汇粹

  逐日按时流注穴

  甲日乙丑时(肝荥行间○从涌泉至此。肾水生肝木。井木生荥火也)丁卯(心俞神门。并过肾原太溪) 己巳(脾经商丘) 辛未(肺合尺泽) 癸酉(与前癸亥时重遇阴干血纳包络井中冲阴井属木。癸水生木) 甲戌(胆井窍阴引气行)乙日丙子(小肠荥前谷) 戊寅(胃俞陷谷。并过胆原丘墟) 庚辰(大肠经阳溪) 壬午(膀胱敦引血行) 丁亥(心荥少府)丙日己丑(脾俞太白并过肝原太冲) 辛卯(肺经经渠) 癸巳(肾合阴谷) 乙未(与前乙酉时重遇阴干。血纳包络荥劳宫。阴荥属火乙木生火) 丙申(小肠井少泽引气行) 戊戌(胃荥内丁日庚子(大肠俞三间并过小肠原宛骨又过三焦原阳池返本还原) 壬寅(膀胱经昆仑)甲辰冲引血行) 己酉(脾荥大都) 辛亥(肺俞太渊。并过心原神门。又过□络原太陵。返本还原戊日癸丑(肾经复溜) 乙卯(肝合曲泉) 丁巳(与前丁未时重遇阴干。血纳包络俞太陵。阴己日甲子(胆经阳辅) 丙寅(小肠合小□) 戊辰(与前戊午时重遇阳干。气纳三焦经支经火生戊土) 己巳(脾并隐白引血行) 辛未(肺荥鱼际) 癸酉(肾俞太 并过□原太白)庚日丁丑(心合少海) 己卯(与前己巳时重遇阴干。血纳包络经间使阴经属金。己土生金)庚辰(大肠并商阳引气行) 壬午(膀胱荣通谷) 甲申(胆俞临泣并过大肠原合谷) 丙戌(小肠经阳谷)辛日戊子(胃合三里) 庚寅(与前庚辰时重遇阳干。气纳三焦合天井。阳合属土。生庚金)辛卯(肺并。少商引血行) 癸巳(肾荥然谷) 乙未(肝俞太冲并过肺原太渊) 丁酉(心经灵壬日辛丑(与前辛卯时重遇阴干。血纳包络合曲泽。阴合属水。辛金生水) 壬寅(膀胱并至阴引气行) 甲辰(胆荥侠 ) 丙午(小肠俞后 并过膀胱原京骨) 戊申(胃经解 ) 庚戌(癸日壬子(与前壬寅时重遇阳干。气纳三焦并关冲。阳井金。生壬水) 癸亥(肾并涌泉引血行)

  卷三 群书汇粹

  流注开阖

  (医学入门)人每日一身周流六十六穴。每时周流五穴。(除六原穴乃过经之所)相生相合者为开则刺之。相克者为阖则不刺 阳生阴死阴生阳死。如甲木死于午。生于亥。乙木死于亥。生于午。丙火生于寅。死于酉。丁火生于酉。死于寅。戊土生于寅。死于酉。己土生于酉。死于寅。庚金生于巳。死于子。辛金生于子。死于巳。壬水生于申。死于卯。癸水生于卯。死于申凡值生我我生及相合者。乃气血生旺之时。故可辨虚实刺之。克我我克。及阖闭时穴。气血衰绝。非气行未至。即气行已过不得妄引邪气。坏乱真气也。

  卷三 群书汇粹

  流注时日

  阳日阳时阳穴。阴日阴时阴穴。阳以阴为阖。阴以阳为阖。阖者闭也。闭则以本时天干与某穴相合者针之阳日遇阴时。阴日遇阳时。则前穴已闭。取其合穴针之合者。甲与己合化土。

  乙与庚合化金。丙与辛合化水。丁与壬合化木。戊与癸合化火。五门十变。此之谓也其所以然者。阳日注腑则气先至而血后行。阴日注藏则血先至而气后行顺阴阳者。所以或曰阳日阳时已过。阴日阴时已过。遇有急疾奈何。曰夫妻子母互用。必适其病为贵耳。

  妻闭则针其夫。夫闭则针其妻。子闭则针其母。母闭则针其子。必穴与病相宜。乃可针也。

  用穴则先主而后客。用时则弃主而从宾假如甲日胆经为主。他穴为客。针必先主后客。其甲戍等时主穴不开。则针客穴。

  按日起时。循经寻穴。时上有穴穴上有时。分明实落。不必数上衍数。此所以宁守子午而舍尔灵龟也。

  (按徐氏灵龟飞腾针法。乃无稽之说。故此不录。所可宗者惟八脉交会八穴也)

  卷三 群书汇粹

  八脉交会八穴

  公孙二穴父通 冲脉内关二穴母通阴维脉(合于心胸胃)后 二穴夫通 督脉由脉二穴妻通阳跷脉(合于目内 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临泣二穴男通 带脉外关二穴女通阳维脉(合于目锐 耳后颊颈肩)列缺二穴主通 任脉照海二穴客通阴跷脉(合于肺系咽喉胸膈)(按此八穴乃通奇经八脉。参交互注犹十二经之有井荥俞经合也其治病主客相应之法详见卷五)

  卷三 群书汇粹

  十二经纳天干歌

  (诸府配阳诸藏配阴)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藏。三焦阳府须归丙。

  包络包络附心主。安得云癸。且二藏表里皆相火也。今改正之。

  卷三 群书汇粹

  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

  甲日戌时胆窍阴。丙子时中前谷荥。戊寅陷谷阳明 。返本丘墟木在寅庚辰经注阳 穴。壬午膀胱委中寻。甲申时纳三焦水。荥合天干取液门乙日酉时肝大敦。丁亥时荥少府心己丑太白太冲穴。辛卯经渠是肺经。癸巳肾官阴谷合。乙未劳宫火穴荥。丙日申时少怿当。戊戌内庭医胀康。庚子时在三间 。本原腕骨可祛黄。三焦寄有阳池穴。返本还原慎莫忘(三焦阳池旧本在壬日下。误)壬寅经火昆仑上。甲辰阳陵泉合长。丙午时受三焦 。中渚之中仔细详丁日未时心少冲。己酉大都脾土逢。辛亥太渊神门穴。包络太陵寄丁宫。此是寄宫真的(包络太陵旧本在癸日下误)癸丑复溜肾水通乙卯肝经曲泉合。丁己包络太陵中 戊日午时厉兑先。庚申荥穴二间迁。壬戍膀胱寻束骨。冲阳土穴必还原。甲子胆经阳辅是。丙寅小海穴安然戊辰气纳三焦脉。经穴支沟刺必痊己日巳时隐白始。辛未时中鱼际取。癸酉太 太白原。乙亥中封内踝比。丁丑时合少海己卯间使包络止。庚日辰时商阳居。壬午膀胱通谷之甲申。临泣为 木。合谷金原返本归。

  丙戌小肠阳谷火。戊子时居三里宜。庚寅气纳三焦合。天井之中不用疑辛日卯时少商木癸巳然谷何须忖。乙未太冲原太渊。丁酉心经灵道引。己亥脾合阴陵泉丑曲泽包络准土日寅时起至阴。甲辰胆脉侠 寻。丙午小肠后 。本原京骨亦同斟戊申时至解 胃庚戌大肠曲池临壬子气纳三焦位。井穴关冲一片金癸日亥时井涌泉。乙丑行间穴定然。丁卯 穴神门是本寻肾水太 原。己巳商丘内踝穴。辛未肺经尺泽连癸酉中冲包络纳。流传后学莫忘言。

  卷三 群书汇粹

  十二经病井荥经合补泻

  (针灸聚英今较正)手太阴肺属辛金(辛日乙未时血行本原太渊)补虚(又丁日辛亥时)太渊为 土(土生金为母经曰虚则补其母)泻实(用甲日辛未时)尺泽为合水(金生水为子。经曰实则泻其子)手阳明大肠属庚金(庚日甲申时。气行木原合谷)补(用壬日庚戌时)曲池为合土 泻(用戊日庚申时)二间为荥水足阳明胃属戊土(戊日壬戌时。气行本原冲阳)补(用壬日戊申时)解 为经火 泻(用戊日戊午时)厉兑为井金足太阴脾属巳土(己日癸酉时血行本原太白)补(用丁日己酉时)大都为荥火 泻(用甲日己巳时)商丘为经金手少阴心属丁火(丁日辛亥时血行本原神门)补(用丁日丁未时)少冲为井木 泻(又甲日丁卯时)神门为 土手太阳小肠属丙火(丁日庚子时。气行本原宛骨)补(用壬日丙午时)后 为 木 泻(用己日丙寅时)小海为合土足太阳膀胱属壬水(壬日丙午时。气行本原京骨)补(用壬日壬寅时)至阴为井金 泻(用戊日壬戌时)束骨为 土足少阴肾属癸水(甲日丁卯时。血行本原太 )补(用戊日癸丑时)复溜为经金 泻(用癸日癸亥时)涌泉为井木手厥阴心包络(寄丁)属相火(丁日辛亥时。血行本原太陵)补(用甲日癸酉时)中冲为井木 泻(又戊日丁巳时)太陵为 土手少阳三焦(寄丙)属相火(丁日庚子时。气行本原阳池)补(用丁日丙午时)中渚为 木 泻(用辛日庚寅时)天井为合土足少阳胆属甲木(乙日戊寅时。气行本原丘墟)补(用壬日甲辰时)侠 为荥水 泻(用己日甲子时)阳辅为经火足厥阴肝属乙木(丙日乙丑时。血行木原太冲)补(用戊日乙卯时)曲泉为合水 泻(用甲日乙丑时)行间为荥火(按脏腑各有五行生合之义。并荥俞经合各有气血流注日时。今合为一法。则学人易晓如。心病虚者补其肝木。实者泻。其脾土。是亦补母泻子之谓。又如心虚者。取少海之水。

  所以伐其胜也。心实者。取少府之火。所以泄其实也。余藏皆同论治者。当于此会而通之)

  卷三 群书汇粹

  子母补泻迎随

  六十九难曰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当先补之。然后泻之(此以别经为子母也。母。

  生我之经。如肝虚则补肾。经也母气实。则生之益力。子。我生之经如。肝实则泻心经也。子气衰。则食其母益甚)不虚不实。以经取之者。是正经自生病。不中他邪也。当自取其经。故言以经取之(即于本经取所当刺之穴。不必补母泻子也)七十五难曰。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何谓也。然金木水火土。当更相平(言金克木。木克土。循环相制。不令一藏独盛而生病也)东方木也。西方金也。木欲实。金当平之。火欲实。水当平之。土欲实。木当平之。金欲实。火当平之。水欲实。土当平之。东方者肝也。则知肝实。西方者肺也。则知肺虚。泻南方火。补北方水。火者木之子也。木者木之母也。水胜火。(泻火者。一则以夺木之气。一则以去金之克。补水者。一则以益金之气。一则以制火之光。故曰水胜火)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故泻火补水。欲令金得平木也(母能令子实。子能令母虚。乃五行之生化。即虚者补母。实者泻子之义。今言子能令母实。

  母能令子虚者。用针之子夺也)经曰。不能治其虚。何问其余。此之谓也(虚指肺虚而言也)七十二难曰。所谓迎随者。知营卫之流行。经脉之往来。也随其逆顺而取之故曰迎随(迎者针锋逆其来处为泻。随者针锋顺其往处为补。)

  卷三 群书汇粹

  泻南方补北方论

  (HT 洄集)王安道曰。夫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以常情观之。则曰心火实。致肝木亦实。此子能令。法当泻心补脾。则肝肺皆平矣。越人则不然。其子能令母实。子谓火。母谓水。固与常情无异。其母能令子虚。母谓水。子谓木。则与常情不同矣。故曰水者木之母也子能令母实。

  一句言病因也。母能令子虚一句言治法也。盖火为木之子。子助其母。使之过分而为(病矣水为本之毋若补水之虚)使力可胜火。火势退而木势亦退。此则母能虚子之义所谓不治之治也(此虚谓抑其过而欲虚之也)水胜火三字。此越人寓意处。虽泻火补水并言。而其要又在于补水耳。然水不虚而火独暴旺者。固不必补水也若先因水虚而致火旺者。不补水可乎。且夫肝之实也。其因有二心助肝。肝实之一因也肺不能制肝。肝实之二因也。肺之虚也。其因亦有二。心克肺。肺虚之一因也。脾受肝克而不能生肺。肺虚之二因也。今补水而泻火。火退则木气削。又金不受克而制木。东方不实矣。金气得平。又土不受克而生金。西方不虚矣。

  若以虚则补母言之。肺虚则当补脾。岂知肝势正盛。克土之深。虽每日补脾。安能敌其正盛之势哉。纵使土能生金。金受火克。亦所得不偿所失矣。此所以不补土而补水也。或疑木旺补水。恐水生木而木愈旺。殊不知木已旺矣。何待生乎况水之虚。虽峻补尚不能复其本气。

  安有余力生木哉。若能生木。则能胜火矣。泻火补水。使金得平木正所谓能治其虚不补土。

  不补金乃泻火补水。使金自平。此法之巧而妙者。苟不能晓此法。而不能治此虚。则不须问其他。必是无能之人矣。

  卷三 群书汇粹

  奇经八脉总论

  (本草刚目)人身有经脉络脉直行曰经。旁行曰络。经凡十二手之三阴三阳足之三阴三阳是也。络凡十五。乃十二经各有一别络。而脾又有一大络。并任督二络为十五络也。其二十七气。相随上下。如泉之流。如日月之行。不得休息。阴脉营于五脏。阳脉营于六腑。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其流溢之气入于奇经。转相灌溉。内温脏腑。外濡腠理。奇经凡八脉。不拘制于十二正经。

  无表里配合。故谓之奇。盖正经犹沟渠。奇经犹河泽。正经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故秦越人比之天雨降下。沟渠溢满。滂沛妄行。流于河泽。此灵素未发之旨也。

  (八脉)阳维起于诸阳之会。由外踝而上行于卫分。阴维起于诸阴之交。由内踝而上行于营分。所以为一身之纲维也。阳跷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于身之左右。阴跷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于身之左右。所以使机关之跷捷也。督脉起于会阴。循背而行于身之后。为阳脉之总督故曰阳脉之海。任脉起于会阴。循腹而行于身之前。为阴脉之承任。故曰阴脉之海。冲脉起于会阴。夹脐而行。直冲于上。为诸脉之冲要故曰十二经脉之海。带脉则横围于腰。状如束带。所以总约诸脉者也。是故阳维主一身之表。阴维主一身之里。以乾坤言也。阳跷主一身左右之阳。阴跷主一身左右之阴。以东西言也。督主身后之阳。任冲主身前之阴。以南北言也。带脉横束诸脉。以六合言也。故医而知此八脉。则十二经十五络之大旨得矣。

  卷三 群书汇粹

  络脉论

  (医门法律)经有十二。络亦有十二。络者兜络之义。即十二经之外城也。复有胃之大络。脾之大络。及奇经之大络。则又外城之通界皇华出入之总途也。故又曰络有十五焉。十二经生十二络。十二络生一百八十系络。系络生一百八十缠络。缠络生三万四千孙络。自内而生出者。愈多则愈小。稍大者在俞穴肌肉间。营气所主外廓。徭是出诸皮毛方为小络。方为卫气所主。故外邪从卫而入。不遽入于营。亦以络脉缠绊之也。至络中邪盛则入于营矣。故曰络盛则入于经。以营行经脉之中故也。然风寒六淫外邪无形易入。络脉不能禁止。而盛则入于经矣。若营气自内所生诸病。为血为气。为痰饮。为积聚。种种有情势不能出于络外。故经盛入络。络盛返经。留连不已。是以有取于砭射以决出其络中之邪难经以阳跷阴跷脾之大络。共为十五络。遂为后世定名。昌谓阳跷阴跷二络之名原误。

  当是共指奇经为一大络也。盖十二经各有一络。共十二络矣。此外有胃之一大络。由胃下直贯膈肓统络诸络脉于上复有脾之一大络。徭脾外横贯胁腹。统络诸络脉于中。复有奇经之一大络。徭奇经环贯诸经之络于周身上下。盖十二络以络其经。三大络以络其络也。尝推奇经之义督脉督诸阳而行于背。任脉任诸阴而行于前。不相络也。冲脉直冲于胸中。带脉横束于腰际。不相络也。阳跷阴跷同起于足跟。一循外踝。一循内踝。并行而斗其捷。全无相络之意。

  阳维阴维。一起于诸阳之会。一起于诸阴之交。名虽曰维。乃是阳自维其阳。阴自维其阴。

  非交相维络也。设阳跷阴跷可言二络。则阳维阴维更可言二络矣。督任冲带俱可共言八络矣。难经云奇经之脉。如沟渠满溢。流于深湖。故圣人不能图。是则奇经明等之络夫岂有江河大经之水。拟诸沟渠者哉。又云人脉隆盛。入于八脉而不环周。故十二经亦不能拘之溢蓄不能环流灌溉诸经者也。全是经盛入络。故溢蓄止在于络。不能环溉诸经也。然则奇经共为一大络。夫复何疑。

  卷三 群书汇粹

  周身经络部位歌

  (类经)脉络周身十四经。六经表里督和任。阴阳手足经皆六督总诸阳任总阴。诸阳行外阴行里。四肢腹背皆如此。督由脊骨过龈交。脐腹中行任脉是。足太阳经小指藏从跟入 会尻旁。上行夹脊行分四前系。睛明脉最长。少阳四指端前起。外踝阳关环跳里。从胁贯肩行曲 。耳前耳后连 尾。大指次指足阳明。三里天枢贯乳行。腹第三行通上齿。环唇侠鼻目颧迎。足有三阴内联廉。厥中少后太交前。肾出足心从内踝。侠任胸腹上廉泉。太厥两阴皆足拇。内侧外侧非相联。太阴内侧冲门去腹四行兮挨次编。厥阴毛际循阴器。斜络期门乳肋间。手外三阳谁在上。阳明食指肩 向。颊中钻入下牙床。相逢鼻外迎香旁。三焦名指阳明后。贴耳周回眉竹凑。太阳小指行下低。肩后盘旋耳颧遘。还有三阴行臂内。太阴大指肩前配厥从中指腋连胸。极泉小内心经位。手足三阳俱上头。三阴穴止乳胸游。唯有厥阴由颡后。上巅会督下任流。经脉从来皆直行络从本部络他经。经凡十四络十六请君切记须分明。

  经脉篇止十五络。平人气象论曰。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是共十六络也。

  卷三 群书汇粹

  手太阴肺经穴分寸歌

  (从胸至手。左右二十二穴)肺起中府三肋间上行寸六抵云门腋(下)三(寸)动脉求天府。侠白肘端五寸论尺泽肘中约纹是。孔最腕上七寸取。列缺去腕一寸半。经渠寸口陷中主。太渊掌后横纹头。鱼际节后散脉里。少商大指内侧端。相离爪甲如非耳。

  卷三 群书汇粹

  手阳明大肠经穴分寸歌

  (从手至头。左右四十穴)商阳食指内侧边。二间来寻本节前三间节后陷中取。合谷虎口岐骨联。阳 腕中上侧是偏历曲池曲肘纹头尽。肘 大骨外廉中肘上三寸寻五里。臂 下一寸空。肩 肩端两骨罅。巨骨肩尖义骨中。天鼎颈中缺盆上。扶空颊下一寸详。禾 水沟旁五分。鼻孔半寸号迎香。

  卷三 群书汇粹

  足阳明胃经穴分寸歌

  (从头至足。左右九十穴)胃之经兮足阳明。承泣目下七分寻承下三分名四白。巨 鼻孔旁八分。地仓挟吻四分近。大寸半真。水突筋前直迎下。气舍喉下一寸乘缺盆舍下横骨陷。气户璇玑四寸旁库房屋翳及膺窗。乳中(乳)根穴寸六量。(自库房至乳根左右十穴。各去一寸六分)不容巨阙旁二寸。再下寸五承满屯。(承)满下一寸梁门起。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须认脐旁是。枢下一寸取外陵。

  下至大巨水道穴。归来气街一寸凭(自梁门以下至气街左右二十穴。各去一寸)髀关膝上尺有二。伏兔膝上六寸登。阴市膝上方三寸。梁丘离膝二寸称。犊鼻膝膑寻陷中。膝下三寸三里兴。里下三寸上廉穴。再下二寸条口应。下廉条下一寸是。踝上八寸觅丰隆。解 足腕陷中的。 下寸半冲阳通。陷谷庭后还二寸。内庭次指外陷中。厉兑大次指端上。去爪如韭井

  卷三 群书汇粹

  足太阴脾经穴分寸歌

  (从足至腹。左右四十二穴)大指内侧脾隐白。节后陷中求大都。太白内侧核骨下。节后一寸公孙呼。商丘内踝微前陷。

  踝上三寸三阴交。再上三寸漏谷是。膝下五寸地机朝。膝下内侧阴陵泉。血海膝膑上内廉。

  箕门穴在鱼腹上。动脉应手越筋间冲门横骨两端动。府舍再上七分看。腹结府舍上三寸。(腹结穴在冲门上三寸七分。大横下一寸三分)大横脐旁三寸半。腹哀巨阙旁六寸。食窦乳边寸半算。天 胸乡周荣贯相去一寸六分同(自食窦至周荣左右八穴。各去一寸六分开中六寸)大包腋下有六寸。季胁中间大络通。

  卷三 群书汇粹

  手少阴心经穴分寸歌

  (从胸至手。左右十八穴)少阴心起极泉穴。腋下筋间动引胸青灵肘上三寸取。少海屈肘五分供。灵道掌后一寸半。

  通里腕后一寸踪。阴 腕后方半寸。神门掌后锐骨隆。少府小指本节末。小指内侧取少冲。

  卷三 群书汇粹

  手太阳小肠经穴分寸歌

  (从手至头。左右三十八穴)小指端外为少泽。前谷节前看外侧。节后横纹取后 。腕骨腕前骨陷侧。阳谷锐骨下陷处。

  腕上一寸名养老支正腕后量五寸。小海肘端五分好。肩贞肩端后陷中。 大骨下陷考。天宗肩大骨下陷。秉风肩上举有空。曲垣肩中曲胛里。外 胛上一寸从。(肩)中 大椎旁二寸。天窗颊下动脉详。天容耳下曲颊后。颧 面 锐骨量。听宫耳内如珠子。俱属小肠手太阳。

  卷三 群书汇粹

  足太阳膀胱经穴分寸歌

  (从头至足。灵枢经脉篇马氏注止有一百二十六穴。今较正得左右一百三十四穴)足太阳兮膀胱经。目 内角始睛明。眉头陷中取攒竹。额下眉冲动脉轻。曲差神庭旁寸半。

  五处挨排列上星(上星旁一寸半)承(光)通(天)络却玉枕穴。后循一寸五分行。天柱项后发际内。大筋外廉之陷中。自此脊中开二寸。第一大杼二风门。三椎肺 厥阴四心五督六膈七论。肝九胆十脾十一胃 十二椎下扪。十三三焦十四肾气海 在十五究。大肠 当十六椎。关元穴十七记。十八椎下小肠 。十九椎边号膀胱。中膂内 二十椎。白环二十一椎当。上次与中下 腰 骨下八空昭(十六椎至十八椎处侠脊高起之骨名腰 骨)会阳阴尾尻骨旁。

  背部二行诸穴了。又开脊中三寸半。第二椎下为附分。三椎魄户四膏肓。五椎之下神堂欣。

  噫嘻六椎膈关七。魂门第九阳纲十。十一意舍脾相应。十二胃仓穴推循。十三肓门正坐取十四志室不须论。十九胞肓 秩边。背部三行诸穴匀。承扶臀下阴纹处。下行六寸是殷门。浮斜上殷一寸。委阳还下并殷门。委中膝。 约纹里。 下三寸寻合阳。承筋脚跟上七寸。

  穴在 肠之中央。承山腿肚分肉间。外踝七寸上飞扬。跗阳外踝上三寸。昆仑外跟陷中详。

  跟下仆参拱足取。阳跷(即申脉)踝下五分张。金门申脉下一寸。京骨外侧大骨当。束骨本节后陷中。通谷节前陷中量。至阴井出小指端。外侧爪甲角之旁。

  卷三 群书汇粹

  足少阴肾经穴分寸歌

  (从足至腹。左右五十四穴)足掌心中是涌泉。然谷内踝一寸前。太 踝后跟骨上。大钟跟后踵中边。水泉太 下一寸。

  照海踝下四分真。复溜踝上计二寸交信隔筋二寸匀。筑宾内踝上 分。阴谷膝下曲膝间横骨大赫并气穴四满中注五穴连。上行相去皆一寸。肓 脐旁半寸眠商曲肓 上二寸。旧云一寸误相传。石关阴都通谷会。三穴上行一寸群。幽门再上一寸半以上开中止五分。步廊神封灵墟起。神藏 中到 府。每穴相离一寸六。(分)开中二寸挨排取。

  卷三 群书汇粹

  手厥阴心包络经穴分寸歌

  (从胸至手。左右十八穴)心包络起天池间。乳上一寸腋下三。(寸)腋下二寸天泉穴。曲泽肘内横纹弯。 门去腕后五寸。间使腕后三寸量。内关去腕正二寸。太陵掌后横纹详。劳宫屈拳名指取中指之末中冲良。

  卷三 群书汇粹

  手少阳三焦经穴分寸歌

  (从手至头。左右四十六穴)名指外侧起关冲。液门小次指陷中。中渚液门上一寸。阳池手表腕上空。外关腕后二寸陷。

  腕后三寸开支沟。会宗腕后内三寸。三阳(络)支(沟)上一寸求四渎肘前五寸取。天井肘上一寸端。井上一寸清冷渊。消泺对腋臂外看。 会肩前三寸下。肩 上陷中安。天 缺盆起肉上。天牖耳后一寸观。翳风耳后尖骨陷。螈脉耳本青络充。颅息亦寻青络脉。角孙发际耳廓通。耳门耳缺陷中取。和 耳前动脉融。丝竹空居眉后陷。三焦经穴此为终。

  卷三 群书汇粹

  足少阳胆经穴分寸歌

  (从头至足。左右八十八穴)足少阳起瞳子 。目外 旁五分循。耳前陷中听会穴上行一寸客主人。颔厌曲角上廉系。悬颅正在太阳端悬厘曲角下廉会。曲鬓耳上发际安。率谷耳上发寸半。天冲耳后发际量。浮白发际一寸摸。窍阴空在枕骨旁。完骨耳后发四分。本神(神)庭旁三寸现。阳白眉上方一寸。

  发上五分临泣献临后寸半目窗穴。正营承灵又三寸。(各去寸半)脑空耳后枕骨下。风池哑门(任脉穴名)旁陷中。肩井肩上陷中按。渊液腋下三寸通。辄筋向前平两乳。日月期门(肝经穴)下五分。京门监骨腰间便。带脉肋下寸八分。五枢带脉下三寸。维道章下五三逢(章门下五寸三分)居 章(门)下八寸三。(分)环跳髀枢宛中容。风市垂手中指末。膝上五寸中渎供。膝上二寸阳关穴。阳陵膝下一寸从。阳交外踝上七寸。踝上六寸外丘留。踝上五寸光明别。阳辅踝上四寸收。踝上三寸悬钟会。丘墟踝前陷中酸。临泣丘墟下三寸。地五会去临五分。侠 正在岐骨陷。窍阴小次指外端。

  卷三 群书汇粹

  足厥阴肝经穴分寸歌

  (从足至腹。左右二十八穴)大指外侧名大敦。行间两指缝中存。太冲本节后二寸踝前一寸号中封。蠡沟踝上五寸是。中都踝上七寸中。膝关犊鼻(胃经穴)下二寸。曲泉曲膝尽横纹。阴包股内有槽处。(膝上四寸)五里冲下三寸看。(五里在胃经气冲穴下三寸)阴廉气冲下二寸。急脉毛际系睾丸。章门下脘旁六寸。期门乳下二肋端。

  卷三 群书汇粹

  任脉穴分寸歌

  (腹部中行凡二十四穴)任脉会阴两阴间。曲骨毛际陷中扪。中极脐下四寸取三寸关元二石门。气海脐下一寸半。阴交脐下一寸论。脐之中央号神阙。脐上一寸水分源。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各离一寸次第班。巨阙脐上六寸半。鸠尾蔽骨下五分。中庭膻(中)下寸六取。膻中正在两乳间。膻上一寸六分起。玉堂紫宫华盖关(自膻中至华盖四穴各去一寸六分。共得四寸八分)璇玑膻上。六寸四(分○旧云五寸八。误)玑上寸六天突是。廉泉颔下骨尖会。唇下宛中承浆已。

  卷三 群书汇粹

  督脉穴分寸歌

  (凡二十八穴。起于长强。循背至头此歌自上及下者顺也)督脉龈交唇内乡。兑端正在唇中央。水沟鼻下沟中索。素 宜向鼻端详。前后发际尺二寸。

  发上五分神庭当。发上一寸上星位二寸陷中囟会方。前顶发上三寸半。百会顶中号三阳。后顶强间至脑户。相去各是寸半量。(自百会至脑户共四寸五分)后发一寸风府穴。哑门发上五分藏。项下脊骨二十一。分为三假论短长。每椎一寸四分一。(厘)上之七节如是镶。大椎第一节上是。一椎之下陶道知。第三椎下体柱穴。五椎神道不须疑。灵台六(椎)下至阳七(上七节自大椎穴至此。共九寸八分七厘)筋缩九椎十中枢。十一脊中穴所在。十三椎下悬枢都。命门十四居脐后。(中七节每椎一寸六分一厘。共一尺一寸二分七厘)十六椎下阳关当。二十一节腰 定。脊尾骨端是长强(下七节每椎一寸二分六厘共八寸八分二厘)(以上十四经穴分寸歌。出于徐氏滑氏及灵枢经脉篇马元台注王肯堂经络考等书今较正)

  卷三 群书汇粹

  内景赋

  (类经)尝计夫人生根本兮。由乎元气。表里阴阳兮。升降沉浮。出入营运兮。周而复始。神机气立兮。生化无休。经络兮行乎肌表。脏腑兮通于咽喉。喉在前。其形坚健。咽在后。其质和柔。喉通呼吸之气。气行五脏。咽为饮食之道。六腑源头。气食兮何能不乱。主宰者会厌分流。从此兮下咽入膈。脏腑兮阴阳不侔。五脏者。肺为华盖而上连喉管。肺之下心包所护。而君主可求此即膻中。宗气所从。膈膜周蔽。清虚上宫。脾居膈下。中州胃同。膜联胃左运化乃功。肝叶障于脾后。胆府附于叶东。两肾又居脊下腰间有脉相通。主闭蛰封藏之本。为二阴天一之宗。此属喉之前窍精神须赖气充。又如六腑。阳明胃先。熟腐水谷。胃脘通咽。上口称为贲门。谷气从而散宣。输脾经而达肺。诚脏腑之大源。历幽门之下口。联小肠而盘旋。再小肠之下际。有阑门者在焉。此沁别之关隘。厘清浊于后前。大肠接其右导渣。秽于大便。膀胱无上窍。由渗泄而通泉。羡二阴之和畅。皆气化之自然。再详夫脏腑略备。三焦未言。号孤独之府擅总司之权。体三才而定位。法六合而象天。上焦如雾兮。霭氤氲之天气。中焦如沤兮。化营血之新鲜。下焦如渎兮主宣通乎壅滞。此所以上焦主内。而不出。下焦主出而如川。又总诸藏之所居。隔高低之非类。求脉气之往来。果何如而相济。以心主之为君。

  朝诸经之维系。是故怒动于心。肝从而炽。欲念方萌。肾经精沸。构难释之苦思。枯脾中之生意。肺脉涩而气沉。为悲忧于心内。惟脉络有以相通。故气得从心而至。虽诸藏之归心。

  实上系之联肺。肺气何生。根从脾胃。赖水谷于敖仓。化精微而为气。气旺则精盈。精盈则气盛。此是化源根。坎里藏真命。虽内景之缘由。尚根苗之当究。既云两肾之前。又曰膀胱之后。出大肠之上左。居小肠之下右。其中果何所藏。蓄坎离之交妒。为生气之海。为元阳之窦辟精血于子宫。司人生之夭寿。称命门者是也。号天根者非谬。使能知地下有雷声。方悟得春光弥宇宙。

  卷三 群书汇粹

  标幽赋

  (针经指南)拯救之法。妙用者针。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心。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春气在毛。夏气在皮。秋气在分肉。冬气在骨髓。故春夏及瘦人皆刺浅秋冬及肥人皆刺深若有针入而气逆者。失其浅深之宜也)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人之气脉周流。每日寅时从中焦肺经起。交至肝经期门穴而终)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各经有横络孙络散走三百余支脉)正侧仰伏。气血有六百余候。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要识迎随。须明逆顺。况夫阴阳。气血多少为最。厥阴太阳少气多血。太阴少阴少血多气。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言入针之后。值轻浮滑虚慢迟。乃真气未来。沉重涩滞紧实是正气以来)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留住也疾速也)未至也。据虚实而候气。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

  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支持。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其体象金)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其流通象水)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其劲直象木)口藏比火。进阳补羸。(其气温象火)循机扪塞以象土。(其填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拟于毫发。同贯多岐。可平五脏之寒温。能调六腑之虚实。拘挛闭塞。追八邪而去矣。(手足拘挛。气血不通之症先追散。八风之邪)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寒痹热痹痛风之类。针两肘两膝之穴)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言用针必先认五行子母相生)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百会应天。璇玑应人。涌泉应地)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上部大包中部天枢下部地机)阳跷阳维并督带。(此四脉属阳)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此四脉属阴)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疑疾也)二陵(阴阳陵泉)二跷(照海申脉)二交(足太阴经三阴交足少阳经阳交)似续而交五大(续接续。五大。五体也)两间(二间三间)两商(少商商阳)两井。(天井肩井)相根据而别两支大抵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 之间动脉相应。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易定。明标与本论刺深刺浅之经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径。(如手太阴列缺交于阳明之络。足阳明丰隆别走太阴之类)岂不闻脏腑病而求(章)门(气)海 募之微。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各经之原。及阳别阴交。八会诸穴)更穷四根三结。根据标本而刺无不痊(四根。诸经根于四肢。即井穴也。三结即太阴结于大包。少阴结于廉泉。厥阴结于玉堂也)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详见前)八脉始终连八会。本是纪纲。十二经络十二原。是为枢要。(详见后)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阳干注府三十六穴阴干注藏三十穴)一时取十二经脉之原。始知要妙。(十二经之原歌。云。甲出丘墟乙太冲。丙居宛。

  骨阳池同丁出神门太陵过戊当胃脉波阳通。己出太白庚合谷。辛原本注太渊空壬归京骨是原穴。癸出太 跟骨中。)原夫补泻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义见宝命全角。离合真邪等论)速效之功。要支正而识本经。(如心病取小肠经穴之类)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写络远针。头有病而脚上针。巨刺与缪刺各异。微针与妙针难传。观部分而知经络之虚实。视沉浮而辨脏腑之寒温且夫先令针耀而虑针损。次藏口内而欲针温。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空心恐怯。直力侧而多晕。背目沉掐。坐卧平而弗昏推于十干十变。知孔穴之开阖。(详见前)论其五行五脏。察日时之旺衰。(得五行。生者旺。受五行克者衰。如心之病得甲乙之日时者生旺。遇壬癸之日时者克衰。余仿此)伏如横弩。应若发机。(言血气未应。针则伏如横弩。血气既应针则退如发机)阴交阳别而定血晕。(任脉阴交脾经三阴交。膀胱经飞扬。皆主血病)阴跷阳维而下胎衣。(肾经照海。三焦经外关)痹厥偏枯。迎随俾经络接续。漏崩带下。温补使气血根据归。静以久留。停针待之必准者取照海治喉中之闭塞端的处。用大钟治心内之呆痴。大抵疼痛实泻。痒麻虚补。体重节痛而俞居。心下痞满而井主。心胀咽痛。刺太冲而必除。脾冷胃疼。泻公孙而立愈。胸满刺内关。胁痛针飞虎。(三焦经支沟穴)筋挛骨痛补魂门。体热劳嗽泻魄户。头风头痛。刺申脉与金门。(足太阳经)眼痒眼疼。泻光明到地五。(足少阳经)泻阴 止盗后。(辰巳二时)太阴生而疾温。离左酉南。(未申二时)月朔死而速冷。(月死生数。望前谓之生。望后谓之死。以一月而比一日。午前谓之生。无泻午后谓之死无补)循扪弹努。留吸母而坚长。(循扪皆摩也。弹弩者。着力之意留吸坚长。须待热至也母者虚则补其母也)爪下伸提疾呼子而嘘短(爪下者掐穴令气血散。然后下针也。伸。即提也施针轻浮之谓疾呼嘘短。去之速也。子者实则泻其子也)动退空歇迎夺右而泻凉(用针摇动而退伸提空歇以候气行。此谓泻法)推内进搓。随济左而补暖(推。推转。进针犹搓线之状。慢慢转针。此谓补法)慎之大患危疾。色脉不顺而莫针寒热风冷。饥饱醉劳而切忌。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如非急症。不可犯此日忌)精其心而穷其法。无灸艾而坏其皮。正其理而求其源。免投针而失其位。避灸处。和四肢四十有七禁刺处除六 二十有二。(禁针歌有二十五穴)昔高皇抱疾未瘥。李氏刺巨阙而后苏。太子暴死为厥。越人针维会而复醒。(秦越人过虢。虢太子死未半日。越人诊其脉曰。太子之病为尸厥。脉乱。故形如死也。乃使弟子子阳砺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即任脉中极穴。一名玉泉也。盖手之三阳脉维于玉泉。又足三阴任脉之会。故曰维会)肩井曲池。甄权刺臂痛而即射。悬钟环跳。华佗刺 足而立行。秋夫针腰目而鬼免沉 。王纂针交俞而妖精立出(续齐谐记。徐秋夫疗腰痛鬼。缚茅作人。为针腰目二处○交俞未详)取肝俞与命门。使瞽者见秋毫之末。刺少阳之交别。俾聋夫听夏蚋之声(交谓手足少阳二脉之交会。翳风角孙禾 穴也。别谓手少阳之别外关也)嗟夫。去圣逾远。此道渐坠。或不得意而散其学。或幸其能而犯禁忌。愚庸智浅。难契于元微。至道渊深。得之者有几。

  (窦汉卿标幽赋旧有杨继洲注。其未详处。窃以已见附之)

  卷三 群书汇粹

  百症赋

  (针灸聚英)百症 穴。再三用心。囟会连于玉枕。头风疗以金针。悬颅颔厌之中。偏头痛止。强间丰隆之际。头痛难禁。原夫面肿虚浮。须仗水沟前顶。耳聋气闭。全凭听会翳风。面上虫行有验。迎香可取耳中蝉噪有声。听会堪攻。目眩兮。支正飞扬。目黄兮。阳纲胆 。攀睛攻少泽肝之所。泪出刺临泣头维之处。眼中漠漠。即寻攒竹三间。目视KT KT 。急取养老天柱。雀目肥气。睛明行间而细推。项强伤寒。温溜期门而主之。廉泉中冲。舌下肿痛堪取。天府合谷。鼻中衄血宜追。耳门丝竹空。治牙疼于顷刻。颊车地仓穴。正口 于片时。喉痛兮。液门鱼际可疗。转筋兮。金门丘墟所医。阳谷侠 。颔肿口噤并治。少商曲泽。血虚口渴同施。通天去鼻内无闻之苦。复溜祛舌干口燥之悲。哑门关冲。舌缓不语为要紧。天鼎间使。失音嗫嚅之休迟。太冲泻唇 以速愈。承浆住牙疼而即移。项强多恶风束骨相连于天柱。热病汗不出。大都更接于经渠。且如两臂顽麻。少海就旁于三里半身不遂。阳陵远达于曲池。建里内关。扫尽胸中之苦闷。听宫脾 。祛残心下之悲凄。久知胁肋疼痛。气户华盖有灵。腹内肠鸣。下脘陷谷能平。胸胁支满何疗。章门不用细寻。膈疼蓄饮难禁。膻中巨阙宜取。痞满更加噎塞。中府意舍所行。胸膈停留瘀血。肾 巨 有征。胸满项强。神藏璇玑已试。背连腰痛。白环委中曾经。脊强兮。水道筋缩。目眩兮颧 大迎。 病非颅息不愈。脐风须然谷方醒委阳天池。腋肿针而立散。后 环跳。腿疼刺之即轻梦魇不宁。厉兑相谐于隐白。发狂奔走。上脘同起于神门惊悸怔忡。取阳交(一作阳 )解 勿误。反张悲哭。仗天冲大横须精。癫疾必身柱本神之令。发热仗少冲曲池之津。岁热时行陶道复求肺 理。(一作中膂俞)风痫常发。神道还须心 宁湿寒湿热下 定。厥寒厥热涌泉清。寒栗恶寒。二间疏通阴 善。烦心呕吐。幽门开彻玉堂明。行间涌泉。主消渴之肾竭。阴陵水分。去水肿之脐盈痨瘵传尸。趋魄户膏肓之路。中邪霍乱。寻阴谷三里之程。治疸消黄。谐后 劳宫而看。倦言嗜卧。往通里大钟而行。咳嗽连声。肺 须迎天突穴。小便赤涩。兑端独泻太阳经(心与小肠火盛者刺手少阴俞神门。在掌后兑骨端。又刺手太阳腕骨阳谷)刺长强与承山。善主肠风新下血。针三阴(交)与气海。专司白浊久遗精。且如肓 横骨(皆肾经穴)泻五淋之久积阴 后治盗汗之多出。脾虚谷以不消。脾 膀胱 觅。胃冷食而难化。魂门胃 堪责。鼻痔必取龈交。瘿气须求浮白。大敦照海。患寒疝而善蠲。五里臂 。生 疮而能治。至阴屋翳。疗痒疾之疼多。肩 阳 消瘾风之热极。妇人经事改常。自有地机血海。女子少气漏血。不无交信合阳。带下产崩。冲门气冲宜审。月潮违限。天枢水泉细详。肩并乳痈而极效。商丘痔漏而最良。脱肛趋百会尾 之所。(大成作尾翳误)无子搜阴交石关之乡(石关足少阴经)中脘主乎积痢。外丘收乎大肠。寒疟兮。商阳太 验。 癖兮冲门血海强夫医乃人之司命。非智士而莫为。针又理之元微。须至人之指教。先究其病源后攻其穴道。随手见功。应针取效。

  卷三 群书汇粹

  玉龙赋

  (针灸聚英)夫参博以为约。要辑简而舍繁。总玉龙以成赋。信金针而讨论。原夫卒暴中风。顶门百会。

  乳根俞府疗气嗽痰哮。风市阴市。驱腿脚之乏力。阴陵阳陵。除膝肿之难熬。二白医痔妙。

  间使治疟高硕敦去疝气。膏肓补虚劳。天井医瘰 瘾疹。神门治癫痫呆痴。咳嗽风痰。太渊列缺宜刺。 羸喘促。璇玑气海当知。期门大敦能治坚 疝气。劳宫太陵可疗心闷疮痍。心悸虚烦刺三里。时疫 疟寻后溪。绝骨三里(三)阴交香港脚宜此。睛明太阳鱼尾。目症凭兹。

  老者便多。命门兼肾 着艾。妇人乳肿。少泽于太阳可推。身柱蠲嗽能除膂痛。至阳却疸。

  善治神疲。长强承山灸痔最妙。丰隆肺 。痰嗽称奇。风门主感冒寒邪之嗽天枢理内伤脾泄之危。风池绝骨而疗乎伛偻。人中曲池可治其仆痿。期门刺伤寒未解。经不再传。鸠尾针癫痫已发。慎其妄施。阴交水道三里。蛊胀宜刺。(一灸水分)商丘解 丘墟。脚痛堪追。尺泽理筋急不用。腕骨疗手腕难移。肩脊痛兮。五枢兼于背缝。(在肩端骨。直腋缝尖针二寸)肘挛疼兮。尺泽合于曲池风湿搏于两肩。肩 可疗。壅热盛乎三焦。关冲最宜。手臂红肿。中渚液门要辨脾虚黄胆。腕骨中脘何疑。伤寒无汗。攻复溜宜泻。伤寒有汗。取合谷当随。欲调饱满之气逆。三里可胜。要起六脉之沉匿。复溜称奇。照海支沟。通大便之秘。内庭临泣理小腹之 。天突膻中医喘嗽。地仓颊车疗口 。迎香攻鼻窒为最。肩井除臂痛难擎二间治牙疼。中魁理翻胃而即愈。百劳止虚汗。通里疗心惊而即瘥。大小骨空。治眼烂能止冷泪。

  左右太阳。医目疼善除血翳。心 肾 。治腰肾虚乏之梦遗。人中委中。除背脊痛闪之难制太昆仑申脉。最疗足肿之 涌泉关元丰隆。为治尸劳之例。印堂可治惊搐神庭专理头风。

  太陵人中频泻。口气全除。带脉关元多灸。肾败堪攻。腿脚重疼。针髋骨膝关膝眼。行步艰楚。灸三里中封太冲。取内关与照海。医腹疼之块。搐迎香于鼻内。消眼热之红。肚痛秘结。太陵合外关于支沟腿风湿痛。居 兼环跳于委中。上脘中脘。治九种之心痛。赤带白带。

  求中极之异同又若心虚热壅。少冲明于济夺。目昏血溢。肝 辨其实虚。慕心传之妙法。究用针之疾徐。或值挫闪疼痛。此为难拟 穴。辑管见以便读。幸高明无哂诸。

  卷三 群书汇粹

  通元指要赋

  (卫生宝鉴)必欲治病。莫如用针。巧运神机之妙。功开圣理之深。外取砭针。能蠲邪而扶正。中含水火。善回阳而倒阴原夫络别支殊。经交错综。或沟池 谷以歧异。或山海丘陵而隙共斯流派以难揆。在条纲而有统。理繁而昧。纵补泻以何功。法捷而明。自迎随而得用。且如行步难移。太冲最奇。人中除脊膂之强痛。神门去心性之呆痴。风伤项急。始求于风府。头晕目眩。

  要觅于风池。耳闭须听会而治也。眼痛则合谷以推之胸结身黄取涌泉而即可。脑昏目赤。泻攒竹以偏宜。两肘拘挛。仗曲池而平扫。四肢懈惰。凭照海以消除。牙齿痛。吕细堪治(吕细经外穴名又太 。别名)头项强承浆可保。太白宣导于气冲(脾家真土。能生肺金)阴陵开通于水道(阴陵泉真水。能滋济万物)腹膨而胀。夺内庭兮休迟。筋转而疼。泻承山而在早。

  大抵脚腕痛昆仑可愈。股膝疼阴市能医。痫发癫狂兮。凭后溪而疗理。疟生寒热兮仗间使以扶持。期门刺胸满血膨而可已。劳宫退胃翻心痛亦何疑。稽夫大敦治七疝之偏坠王公谓此。

  三里却五劳之羸瘦。华佗言之。腕骨祛黄。然谷泻肾。行问治膝肿目疾。尺泽去肘疼。筋紧。目昏不见。二间宜求鼻窒无闻。迎香可引。肩井除两臂不任。丝竹疗头疼难忍。咳嗽寒痰。列缺堪治。眵 冷泪临泣尤准。髋骨将腿痛以祛残(髋骨经外奇穴。梁丘穴两旁。杨氏注。髋骨二穴在委中上三寸脾枢中。误)肾 把腰疼而泻尽。越人治尸厥于维会。随手而苏(见标幽赋)文伯泻死胎于阴交。应针而陨(宋时徐文伯视妇人临产危症。乃子死腹中。刺足三阴交。又刺太冲效)圣人察麻与痛。分实与虚实则自外而入也。虚则自内而出诸。故济母而裨其不足夺子而平其有余。观二十七之经络。一一明辨据四百四十病症。件件皆除。故得使夭枉都无。跻斯民于寿域几微已判。彰往古之元书。又闻心胸病。求掌后之太陵。肩背痛。责肘前之三里。冷痹肾败取足阳明之土。(三里)连脐腹痛。泻足少阴之水。(阴谷)脊间心后者。

  针中渚而立痊。胁下肋边者。刺阳陵而即止。头项痛。拟后溪以安然。腰脚疼。在委中而已矣。

  卷三 群书汇粹

  席弘赋

  (针灸大全)凡欲行针须审穴。要明补泻迎随诀。胸背左右不相同。呼吸阴阳男女别。气刺两乳求太渊。未应之时泻列缺列缺头疼及偏正。重泻太渊无不应。耳聋气否听会针。迎香穴泻功如神。谁知天突治喉风。虚喘须寻三里中。手连肩脊痛难忍。合谷针时及太冲。曲池两手不如意合谷下针宜仔细。心疼手颤少海间。若要除根觅阴市。但患伤寒两耳聋。耳门听会疾如风。五般肘痛寻尺泽。冷渊针后却收功。手足上下针三里。食癖气块凭此取。鸠尾能治五般痫。若下涌泉人不死。胃中有积刺璇玑。三里功多人不知。阴陵泉治心胸满。针到承山饮食思。大抒若连长强寻。

  小肠气痛即行针。委中专治腰间痛。脚膝肿时寻至阴。气滞腰疼不能立。横骨大都堪救急。

  气海专能治五淋。更针三里随呼吸。睛明治眼未效时。合谷光明安可缺。人中治癫功最高。

  水肿水分气海消。冷嗽先宜补合谷。却须针泻三阴交。牙疼腰痛并咽痹。二间阳 疾怎逃。

  更有三间肾俞妙。善除肩背浮风劳。若针肩井须三里。不刺之时气未调。最是阳陵泉一穴。

  膝间疼痛用针烧。脚疼膝肿针三里。悬钟二陵三阴交。更向太冲须引气。指头麻木自轻飘。转筋承山昆仑刺。鱼际目眩立便消。肚疼须是公孙妙。内关相应必然瘳。冷风冷痹疾难愈。环跳腰(足太阳经八 )针与烧。伤寒二日寻风府。呕吐还须上脘疗。妇人心痛丰隆穴(大成作心俞) 瘕 癖三里高。小便不禁关元好。大便秘涩大敦烧。髋骨腿疼三里泻。复溜气滞便离腰。若逢七疝小腹痛。照海阴交曲泉针。仍不应时求气海。关元同泻效如神。小肠气结痛连脐。速泻阴交莫再迟。良久涌泉针取气。此中玄妙少人知。小儿脱肛患多时。先灸百会次尾(大成作鸠尾误)久患伤寒肩背痛。但针中渚得其宜。肩上痛连脐不休。手中三里便须求。下针麻重即须泻。得气之时不用留。咽喉最急先百会。太冲照海及阴交。噎不住时气海灸。

  定泻三里一时消。逼针泻气须令吸。若补随呼气自调。

  卷三 群书汇粹

  杂病穴法歌

  (医学入门)杂病随宜选杂穴。仍兼原合与八法。经络交会别论详。脏腑俞募当谨始。根结标本理元微。四关三部识其处。伤寒一日刺风府。阴阳分经次第取(伤寒一日太阳经取风府。在表刺三阳经穴在里刺三阴经穴。过经未汗刺期门三里惟阴症宜灸关元穴)汗吐下法非有他。合谷内关阴交杵(汗法刺合谷。行九九数。搓数十次。得汗。行泻法汗止身温出针。如汗不止针阴市复溜合谷○吐法刺内关补之提气上行。又推战一次病患多呼几次即吐。如吐不止。补足三里○下法刺三阴交。行六阴数毕。口鼻闭气吞鼓腹中。将泻。插一下即泻如泄不止刺合谷行九阳数)一切风寒暑湿邪头疼发热外关起。头面耳目口鼻病。曲池合谷为之主。偏正头疼。左右针列缺太渊不用补头风目眩项捩(音列)强申脉金门手三里。赤眼迎香(鼻内)出血奇(头)临泣太冲合谷侣。(俱泻)耳聋侠溪与金门。合谷针之能听语。鼻塞鼻渊并鼻痔。合谷太冲随手取。口噤 斜流涎多。地仓颊车仍可举。口舌生疮舌下窍。三棱刺血非粗卤。(刺舌下两边筋)舌裂出血刺内关。太冲(三)阴交走上部。舌上生苔合谷当。手三里治舌风舞。牙风面肿颊车神。合谷临泣泻不数。二陵(手太陵。足阳陵)二跷阴阳交。(三阴交阳交)头项手足互相与。两井两商二三间。手上诸风得其所。手指连肩相引疼。合谷太冲能救苦。手三里治肩连脊间心后称中渚。冷嗽只宜补合谷。三阴交泻实时住。霍乱中脘可刺深。三里内庭泻几许。心痛翻胃针劳宫。少泽上中二脘侣。心疼手颤少海求。两足拘挛阴市睹。太渊列缺穴相连。能祛气痛刺两乳。胁痛只须阳陵泉。公孙内关腹痛止。六经疟疾素问详。又刺指端舌下紫。(危氏刺手十指。及舌下紫肿筋出血)痢疾合谷三里宜(邪干气分为白痢。针此)甚者必须兼中膂。(邪干血分为赤痢。针小肠俞)心胸痞满阴陵泉。针到承山饮食美。泄泻肚胀诸般疾。三里内庭功无比。水肿水分与复溜(一云泻水分。先用小针。次用太针。以鸡翎管透之水出浊者死清者生急服紧皮丸敛之若脚肿欲放水者。于复溜穴取之○水分针不及灸)胀满中脘三里揣。腰痛环跳委中神。若连背痛昆仑武。腰腿俱疼髋骨升(旧本腕骨。误)三里降下随拜跪。腰连脚痛怎主医。环跳行间与风市。脚膝诸痛取行间。三里申脉金门侈。脚若转筋眼发花。然谷承山法自古。两足难移先悬钟。条口后针能步履。膝下酸麻补太 。仆参内庭盘跟楚(脚盘痛刺内庭脚跟痛刺仆参)脚连胁腋痛难当。环跳阳陵泉内杵。冷风湿痹针环跳。阳陵三里烧针尾(用燔针。知痛即止。)七疝大敦与太冲。男妇五淋血海通。大便虚秘补支沟。泻足三里效可拟。热秘气秘先长强。大敦阳陵堪调护。小便不通阴陵泉。三里泻下溺如注。内伤食积针三里。璇玑相应块亦消。脾病气血先合谷。后取三阴(交)针用烧。一切内伤内关穴。痰火积块退烦潮。吐血尺泽功无比。衄血上星与禾 。喘息列缺足三里。呕噎阴交不可饶。劳宫能治五般痫。更刺涌泉疾若挑。神门专治心痴呆。人中间使祛癫妖。尸厥鬼迷百会穴。更针隐白与神门(缪刺论又以竹管吹两耳)妇人经闭泻合谷。三里至阴催孕妊。(虚者更补合谷)死胎胞衣不得下。阴交照海内关寻。(泻)小儿惊风少商穴。人中涌泉刺莫深。痈疽初起审其穴。只刺阳经不刺阴(详见卷五)伤寒流注分手足。太冲内庭可浮沉。

  卷三 群书汇粹

  孙真人针十三鬼穴歌

  百邪癫狂所谓病。针有十三穴须认。凡针之体先鬼宫次针鬼信无不应。一一从头逐一求。男从左起女从右一针人中鬼宫停。左边下针右出针(入三分)第二手大指甲下(少商)穴名鬼信三分深。三针足大指甲下(隐白)名曰鬼垒刺二分四针掌上太陵穴针入五分为鬼心五针申脉为鬼路。火针三分七 第六却寻大椎上。入发一寸名鬼枕(风府穴。入二分)七刺耳垂下八分(颊车穴。入五分)名曰鬼床针要温八针承浆名鬼市。从左出右君须记(入三分)九针劳宫为鬼窟(入二分○一作间使义同)十针上星名鬼堂。(入二分)十一阴下缝三壮(男会阴穴)女玉门头为鬼藏(可入三分)十二曲池名鬼腿火针仍要七 (入五分)十三舌下中央缝。金针出血名鬼封(横安针一枚于口。令舌不动刺出血甚效)手足两边相对刺若逢孤穴只单通此是先师真妙诀狂猖恶鬼走无踪。

  男先针左女先针右。单日为阳。双日为阴阳日阳时针右转。阴日阴时针左转。

  卷三 群书汇粹

  症治要穴歌

  (集古增新共二十八首)伤寒过经犹未解。须向期门穴上针。忽然气喘攻胸膈。三里泻多须用心。

  无汗伤寒泻复溜。汗多合谷亦宜求(泻)若还六脉皆微细。针下补多脉易浮。

  时行邪疟最难禁。有汗噫嘻与侠溪。腰痛太 血 妙冲阳厉兑太冲齐。

  疟疾间使大椎良。后溪合谷与膏肓。更加三里悬钟穴,疟发脾寒即便康。

  中暑人中百会搜阳明合谷内庭求热伤肺气膈胸满。列缺气海中极收。

  中风合谷大肠原八脉之中申脉援。三里肩井并环跳。委中风市阳陵泉。

  口噤先须申脉详(阳跷脉与后溪相应)颊车合谷与承浆。 斜添入地仓穴(宜针透颊车)不瘫痪阳 并曲池。肩 合谷外中渚。行间申脉昆仑穴。三里阳陵风市推。

  五痫百会内关(通阴维脉与公孙应)稽。鬼腿(曲池穴)神门与后溪。鸠尾。心 刺灸得上星通里愈痴迷。

  哮喘先教中脘寻。肺 天突中府临。气海三里俱称妙列缺针之病不侵。

  痨瘵传尸灸四花。膏肓肺 实堪夸。大椎穴并三椎骨(身柱穴)鬼眼功多用勿差。

  蛊胀应知照海灵(照海通阴跷脉。与列缺应)行间气海与三阴。(交)水沟三里内庭稳。分九种心痛及脾疼。曲泽太陵三里寻。上中脘与冲阳穴。内关公孙主客针。

  腹中 痛刺冲阳。三里胃 太白良。支沟章门去闭结。内关气海商丘当。

  太陵穴治发痧凶。列缺委中天府松。百会百劳十宣妙。何愁痧病结心胸。

  后溪穴刺治头风。百会风池丝竹空。合谷上星足三里。化痰利气中脘通。

  外障先针小骨空。睛明合谷太阳中。后溪主穴休忘却。攒竹风池尽可通。

  鼻窒迎香列缺寻(列缺通任脉与照海应)上星风府太渊针。若言舌肿廉泉妙玉液金津傍舌心(左金津。右玉液在舌下两旁紫纹上针出血)。

  牙疼颊。车外关称。合谷太 然谷应 耳翳风并耳门。暴聋听会窍阴增(耳生疮出浓水臂痛少泽与外关。肩 合谷曲池间。握物拘挛曲泽当。中渚腕骨少海兼。

  四肢浮肿阴陵泉。合谷中都中渚先。行间内庭曲池穴。三阴交与液门连。

  腿疼环跳及委中。临泣阳陵泉可通。最好大钟并京骨。支沟阳辅病堪攻。

  穿跟风痛刺商丘。丘墟解 三里求。申脉行间昆仑穴。照海临泣病堪休。

  膝风太白与丰隆。膝眼梁丘针可通。并有膝关足三里。阴阳陵泉及委中。

  腰痛委中 穴宜。昆仑束骨白环随。太 原穴飞扬络。中脉如针病即除。

  七疝奔豚首大敦。章门照海要讨论。归来然谷太冲穴。气海关元与阑门。

  妇人带下经不调。气海白环(赤白带下可刺之)中极烧。肾 关元并照海。间使穴其三阴交。

  妇人临产若艰难。一泻三阴交即安。合谷独阴(在足第二指下横纹中)挨次取。胜教方术服仙丹。

  卷三 群书汇粹

  补泻雪心歌

  (聚英)行针补泻分寒热。泻寒泻热须分别。捻指向外泻之方。捻指向内补之诀。补左须当大指前。

  补右大指往后拽(旧本泻左泻右误)泻左次指向前搓。泻右大指往上拽(旧本补左补右。误)如何补泻有两般。盖是经从两边发补泻又要识迎随(经络之逆顺)随则为补迎为泻。古人补泻左右分。今人乃为男女别。男女经脉一般生。昼夜循环无暂歇。两手阳经从上头。阴经胸走手指辄。两足阳经头走足。阴经上走腹中结。随则针头随经行。迎则针头迎经夺。更有补泻定呼吸。吸泻呼补真奇绝。补则呼出却入针。循摩针用三飞法(循摩。旧本HT 。声按道家演法必从泥丸宫运祖气HT 的一声HT 声是也针家不用此法。故易之。三飞法见下)气至出针吸气入。疾而一退急扪穴。泻则吸气方入针。伸提气令通身达(伸提气令旧本HT 声祖气)气至出针呼气入。徐而三退穴开捺。此诀出自梓桑君。我今授汝心已雪。正是补泻元中元。莫向人前轻

丙火的喜忌:壬水为夫

如果不知道天干的喜忌,就很难真正算准所有的八字。每个天干有每个天干的性格和特点,绝对要分清不能去用固定模式去硬套。

【任氏曰】五阳皆阳丙为最。丙者,太阳之精,纯阳之性,欺霜侮雪,不畏水克。

【释义】丙火为阳干之最阳之干,为太阳之精,有纯阳之性,不怕寒冬腊月,不怕水克。

丙火的喜忌:丙火喜欢壬庚戊甲,非常不喜欢癸辛己,乙丙丁不好不坏。丙火代表纯阳之火,代表光明,所以很多丙火命的人都是容易对人类作出一些贡献的,人群中丙火日生的人也是比较光明和积极快乐的人,一个团体中如果没有丙火命的人就会显的死气沉沉,所以丙火的人就是象征着福气的意思。但是丙绝对不能太旺,太旺就是非常不好了,天上只有一个太阳,所以八字里只有一个丙火是最好的,两个就多了,就会减少很多福气。丙火代表太阳,为什么最喜欢壬水呢,因为太阳本身就是热量无穷的,如果任由他去燃烧,就会把一切都烧死烧没,而只有壬水代表的江河湖海的水才能制住太阳,才能把太阳的火气降低一半,才能让太阳更有效的为人类服务,丙火遇见壬水就是日照江湖,太阳照在江湖上会波光粼粼非常优美,也是水火既济的最容易实现丙的价值的最好组合。

很多丙火日的人八字里壬水非常旺,一样过的很好很成功,虽然壬是七杀,但是丙就是特别喜欢七杀,而甲戊庚壬等阳干虽然也喜欢七杀,但是绝对没有丙喜欢壬喜欢的那样厉害,如果不知道天干的喜忌,就很难真正算准所有的八字。

甲木遇见申和乙木遇见庚和丙火遇见壬的女命很容易是美女,特别是丙火遇见壬水透干很容易是超级大美女,我验证过很多例。丙火遇见壬很容易做出大事业,丙火喜欢庚辛的财,但是遇见辛就容易失去大作为,丁火呢富贵的命天干就是透财的少透印和官杀的多,而且丙丁火的命都是天干透出庚比透出辛好很多,就好比甲木喜欢官杀乙木不喜欢官杀一样,每个天干有每个天干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决定他们富贵高低的重要因素。

一、火之性情

炎炎真火,位镇南方,故火无不明之理。辉光不久,全要伏藏,故明无不灭之象。火以木为体,无木则火不长焰。火以水为用,无水则火太酷烈。故火多则不实,太烈则伤物。木能藏火,到寅卯而方生。火不利西,遇申酉而必死。生居离位,果断有为,若居坎宫,谨畏守礼。金得火和,则能熔铸,水得火和,则成既济。遇土不明,多主蹇塞,逢水旺处,决定为荣。木死火虚,难得永久,纵早功名,必不久长。春忌见木,恶其焚也。夏忌见土,恶其暗也。秋忌见金,金旺难克制。冬忌见水,水旺则灭形。故春火欲明不欲炎,炎则不实。秋火欲藏不欲明,明则燥。冬火欲生不欲杀,杀则暗。

生于春月,母旺子相,势力并行。喜木生扶,不宜过旺,旺则火炎。欲水既济,不愁兴盛,盛则沾恩。土多则蹇塞埋光,火盛则伤多爆燥。金见多可以施功,纵重叠妻财犹遂。

夏月之火,势力行权。逢水制,则免自焚之咎。见木助,必招夭折之患。遇金必作良工,得土遂成稼穑。金土虽为美丽,无水则金燥土焦。再加火助,太过倾危。

秋月之火,性息体休。得木生,则有复明之庆。遇水克,难逃陨灭之灾。土重而掩息其光,金多而损伤其势。火见火以光辉,纵叠见而转利。

冬月之火,体绝形亡。喜木生而有救,遇水克以为殃,欲土制为荣,爱火比为利。见金而难任为财,无金而不遭妻害。天地虽倾,水火难灭。

二、三春丙火

秉象至威,阳回大地,侮雪欺霜,用壬水为扶阳,名曰\"天和地润\",既济成功。正月用壬,庚辛为佐。二月用壬水。三月土重晦光,取甲助之为妙。癸丙春生,不晴不雨之天,丙日春生,时月出癸,云雾迷蒙,不显不达,非若壬水辅丙也。

1、正月丙火

三阳开泰,火气渐炎,取壬为尊,庚金佐之。八字中若壬庚两透,科甲定然,即壬透庚藏,亦有异途显达。八字中支藏一二丙火,纳粟奏名,主为人慷慨英雄,有才迈众;或一派庚辛混杂,凡人。八字得时月两透庚金,无辛者,定主清贵;或辛年辛时,名为贪合酒色之徒,女命一理。八字中丙少壬多,而无戊制,名\"杀重身轻\",斯人笑里藏刀,寻非痞棍;或见一戊制壬,反成富贵,宜见一二比肩方妙。或一片戊土,甲不出干,终非大器,且恐孤贫。

正月之丙,忌戊晦光,或支成火局,取壬水为贵。无壬,癸亦姑用,若壬癸俱无,取戊以泄火气,但属平人。或支成火局,又作炎上而推。但不逢时耳,若不见东南岁运,反致孤贫。或四柱有甲木,得庚金暗制,可作秀才。无壬用癸者,略富贵,且官杀亦要旺相有根。丙火无壬,多主贫贱,屡征屡验。或火多无水,一至水乡必死,不然定有灾咎。惟五月丙火,合炎上格,则不喜水破格。用癸无根,定主目疾。

2、二月丙火

阳气舒升,八字中用壬水,壬透天干,不见丁化,加以庚辛己亦透,壬水有根,定主科甲。或无壬水,己土姑用,主有才学,虽不能成名,必衣食充足。或一派壬水,见一戊制,虽不科甲亦有恩庇。或无戊透,则有辰戌丑未之戊,但辰宫癸水,贪合成火,不能制壬,此平常衣禄。若支下全无一戊,此系奔流之人,加以金多生水,下贱之命。或一派戊土,亦用壬水,运喜行木,见土不祥,行火亦不利。或丙子日辛卯时,乃从化格,但不逢时,贪财坏印,难招祖业。

若八字中得一二重丁火破辛,壬水得位,亦主富贵,虽不科甲,亦有异途,名传郡邑。合此格,主妻妾多子。或月时见二辛卯,日乃丙子,名为争合。年不透丁制辛,此人昏迷酒色,年透丁火反吉。或支成木局,反因得财,因酒得名。

3、三月丙火

气渐炎升,用壬水。或成土局,取甲木为辅,壬不可离。若八字中壬甲两透,科甲定宜。惟忌庚出制甲,则秀才而已。无甲用庚,助壬水泄土气,壬透甲藏,富大贵小。八字中有甲无壬,劳碌浊富;壬藏无甲,一介寒儒;壬甲两无,愚贱之辈;乙丁杂乱,定必属凡夫。

三、三夏丙火

阳威性烈,专用壬水。若亥宫壬水无力,回克泄气故也。仍用申宫长生之水,方云富贵。四月用壬水,金为佐;五月亦用壬。四五月壬透者富贵,丁多兼看癸水。六月用壬,但借庚金为佐。八字中若阳刃合杀,威权万里。丁火羊刃太旺,正谓\"羊刃倒戈,无头之鬼\"。丙火用壬,生旺坐实方好,忌壬水太多,名\"杀重身轻\"。

1、四月丙火

建禄于巳,火势炎炎,宜专用壬水,解炎威之力,成既济之功。八字中如无壬水,孤阳失辅,难透清光。得庚发水源,方为有根之水。若八字壬庚两透,不见戊土,号曰\"湖水汪洋,广映太阳,光辉明显,文明之象\",人合此格,不但科甲峥嵘,必有恩镒封荣。若不验,必暗损阴德。八字中或无壬水,癸亦姑用,见庚透癸,不富必贵,但心性乖僻,巧谋善辨。或壬癸俱无,愚顽之辈。火炎无制,僧道之流。不然须防夭折。或一派庚金,不见比劫,有富无贵。或丙午日干,四柱多壬,不见戊制,名曰\"阴刑杀重\",王老五之流。或支成水局,加之重重壬透,一无制伏,盗贼之命。如见己土,下贱鄙夫。

2、五月丙火

火气愈炎,八字中若得壬庚高透,方为上命。或一壬无庚,亦主贡监。犹防戊己出干,丁壬化合,则为平人。八字中即不透庚壬,或有申宫长生之水济之,坐禄之金,至妙,必入词林。又怕戊己杂乱,则为异路。或成火局,不见滴水者,乃僧道鳏独之命。即有一二癸水,多遇火土,用之无力,瞽目之人。得戊己透泄火气,刑克孤寡,行北地多凶。何也?所谓燥烈水激反凶。

八字中或成炎上格,柱运不见庚辛,多见甲乙者,反主大富贵,然亦不可见水运。或有庚透者,衣禄充足,支火轻无目疾,支见水者异途。或成土局,又为泄气太过,得壬滋甲出干,土被制而火得生扶,此必富贵寿考之格也。

3、六月丙火

退气,三伏生寒,壬水为用,取庚辅佐。八字中若庚壬两透贴身相生,可云科甲名宦;若无庚有壬,不见戊出,小富小贵;见戊制壬则为乡贤而已。或己土出干混杂,此必庸夫俗子,其人贫困。八字中若无壬下格,贫而且顽,男女一理。或天干一派丙火,阳极生阴,干支两见庚壬,登科及第。总而言之六月丙火用壬,不同余月用壬喜运行西北,六月用壬喜运行东南。

四、三秋丙火

1、七月丙火

太阳转西,阳气衰矣。日近西山,见土皆晦。惟日照湖海,暮夜光天。故仍用壬水辅映光辉,如壬多,取戊制方妙。八字中若有壬透干,又见戊土透干,可云科甲;如戊藏支内,不过生员。多壬无戊,平凡人也。或戊多壬少,亦属凡人。或多壬,一戊出制,所说\"众杀猖狂,一仁可化\",必主显达、有权威。一派辛金,又为弃命从财,奇异之造,虽不科甲,亦有荣恩,但多依亲戚而进身之阶,从财者以水妻木子。

2、八月丙火

日近黄昏,丙之余光,存于湖海,仍用壬水辅映。若八字中四柱多丙,一壬高透为奇,定主登科及第,富贵双全。一壬藏支,亦主秀才。或戊多困水,则假作斯文。若无壬水,癸亦可用,但功名不久。或见辛透,不能从化,贫苦到老。或见一丁制辛,为人奸诈,不识高低,女命合此,长舌淫贱。或成金局,无辛出干,此非从财,乃朱门饿莩。如辛出干,不见比劫,此从财格,反主富贵,亲戚提拔,妻贤内助。

3、九月丙火

火气愈退,所忌土晦光,必须先用甲木,次取壬水。若八字中甲壬两透,富贵非凡。八字中若无壬水,得癸透干亦可,虽不科甲,异路功名。壬癸藏支,贡监而已。甲藏壬透,无庚破甲,可许秀才。或庚戊困了水木,定是庸才。无甲壬癸者下格。或一派火土,虽不太旺,亦自燥矣。如不离乡过继,亦主奔流。如无庚辛壬癸出干,必为夭命。或支成火局,炎上失时。若运入南方,一贫透骨。

五、三冬丙火

1、十月丙火

太阳失令,八字中得见甲戊庚出干,可云科甲,主为人性好清高,斯文领袖。如八字中辛透见辰,名\"化合逢时\",主大贵。或壬多无甲,乃作弃命从杀,即不科甲,亦是宦僚。或壬多有甲无戊,却非从杀,宜用己土混壬。总而言之十月丙火,木旺宜庚,水旺宜戊,火旺用壬,随宜酌用可也。

2、十一月丙火

冬至一阳生,弱中复强。壬水为最,戊土佐之。八字中若壬戊两透,科甲可许。无戊见己,异路功名。或无壬水,有癸出干,得金滋无伤,又有丙透以解冻,可许衣衿。或一派壬,则用戊土。此人虽不成名,文章迈众。但名利虚浮,何也?因戊晦光,又须甲木为药也。或无壬水,癸亦可用,但不甚显。或四柱多壬无甲,乃作弃命从杀,亦有云路。或水多、有甲、无戊,却非从杀,宜用己土浊壬。十一月丙火与十月颇同。

3、十二月丙火

气进二阳,侮雪欺霜。喜壬为用,己土司令,土多又不可少甲。八字中若壬甲两透,科甲堪宜;甲藏则秀才而已。或无甲得一壬透,富中取贵。如见一派己土,不见甲乙,名\"假伤官\",聪明性傲,名利虚浮。或一派癸水,得己出干,必主自创基业,若制伏太过,又取辛金作用。得见癸透,此人即不成名,必清雅文墨之士。

六、丙火喜用提要

寅月 壬水为用,庚金发水之源为佐。

卯月 专用壬水,水多用戊制之,身弱用印化之。

辰月 专用壬水,土重以甲为佐。

巳月 以庚为佐,忌戊制壬。

午月 壬庚以通根申宫为妙。

未月 以庚为佐。

申月 壬水通根申宫,壬多必取戊制。

酉月 四柱多丙,一壬高透为奇。无壬为癸。

戌月 忌土晦光,先取甲疏土,次用壬水。

亥月 月垣壬水秉令,水旺用甲木化之。身杀两旺,用戊制之。火旺用壬,木旺宜庚。

子月 气近二阳,丙火弱中复强,故用壬水,取戊制之,无戊用己。

丑月 喜壬为用,土多不可少甲。

丙遇见壬也包含了邪恶的信息,因为丙火代表光明,壬水克制光明还是丙的七杀,所以丙遇见壬还和暴力和黑社会的有一些缘分,丙遇见庚代表容易做好事,因为庚天生代表邪恶,被丙克制了,就代表克制邪恶,也就是善良,所以适合当警察或医生,专门和坏人做斗争就是警察,把代表疾病的庚白虎克制了就是医生。丙火遇见庚也是很劳累的,因为庚是顽金,丙火克制他也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

丙火为什么喜欢戊呢,因为戊为大地,丙火照耀在大地上也是非常有价值的,而且戊是丙的食神,丙本身也包含了生火做饭的信息,遇见戊就更是包含了食品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