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姻缘

死舅舅迷信说法(死舅舅)

死舅舅迷信说法(死舅舅)

民俗:“正月里剃头,死舅舅”出自哪里,是否科学?

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在北方还流行吃猪头肉,但民间二月二以后,才真正预示年已经过完年了。而二月二还有一个风俗,就是剃头。这一天在北方的美发馆爆满,甚至理发价格也上涨,人们蜂拥到理发馆理发,以其实现“龙抬头”。

但为什么人们都抢在二月二理发?这就是民间风俗“正月里剃头,死舅舅”说法,老百姓二月二之前不理发不剃头。古人认为有剃头就会死舅舅,因此剃头就是诅咒舅舅早死。那么“正月里剃头,死舅舅”有何来历,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呢?

01

查了很多资料,包括清朝等风俗大全,并没有关于二月二之前不剃头的说法。不过有民俗大全的书中记载了这一民俗的出处。

据说这个风俗起源于1644年清朝下达剃发令以后。清朝建立后,为了推行女真人的风俗,强行要求汉人“剃发易服”,清朝曾颁布一系列法令。

清朝统治者认为推行剃发令是巩固统治的一个重要手段。清朝特有发型就是把头前部四周头发剃光,只留中间一块,并留一个大辫子,也就是所说“金钱鼠尾”。

为了推行剃发令,清朝把全国的剃头匠召集起来,给每人发一个挂有圣旨的“吊投旗杆”,让他们走街串巷执行清朝的剃头令。当时清朝下了死命令:“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江南士子认为剃头是对他们的侮辱,当时很多人聚众反对剃头。有一个意大利传教士叫卫匡国,在他的《鞑靼战纪》中记载:“为保卫他们的头发而拼死斗争……”。

但清朝推行剃发令是死命令,很多人因为反抗而掉了脑袋。但剃发令坚决推行下去,一些文人士大夫根本无法阻止这种趋势,不得不接受剃发令。毕竟朝代更替,谁反抗谁就是死路一条。

民众虽然表面上不敢违抗清朝剃发令,但据说为了表达对明朝怀念,一些人便集体在正月里不剃头,表示“思旧”。而当时不敢说思旧,就叫成谐音“死舅”。民俗资料认为这不是一种迷信,这是一种诅咒。也包含了下明朝遗民对朱姓王朝思念。

其实关于这一说法,也只是从民俗中记载才知道,但在清朝民俗里并不有具体记载。或许这是为避免清朝统治者发现。不过对于正月里剃头死舅舅说法,有人认为或许是一种巧合,认为巧合多了,人们对正月里剃头死舅舅就一传十,十传百,在民间传开了。

02

关于“正月里不剃头”的说法,我们没必要查找其真正的出处。其实从古代儒家文化中,也能找到出处。儒家强调“以孝治国”,古人关于孝的说法很多,《论语》里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其为仁之本与?”

《孝经》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当年曹操为自己战败而自责,以割发谢罪,足以看出头发在古人中的地位。头发在古人中地位很高,是父母遗传一部分,是最珍贵的东西,保护自己的发,就是孝的表现。而清朝要求剃发,与当时儒家文化推崇的确有所冲突。

古人有“跪天跪地跪父母”之说,认为天地与父母同在,而发是父母所给,保留头发是孝的表现,剃发也只有父母才有决定权。在古代,父母去世后,有守孝三年的规矩,无论官员还是普通百姓三年孝期谁也不敢违反,但守孝不满的官员不予重用。守孝期间谁也不敢动头上的发。而清朝时官员是否在孝期剃发,另当别论。

03

对于“正月里剃头”与“死舅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我们没必要探究是谐音,还是真有其事。但中医认为,正月不适合剃发是有根据的。

据《黄帝内经·素问》记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这里认为春天万物复苏,是推陈出新的季节,不应该阻止新事物生长。头发也一样,不能剪断,应任由其生长,如果剪断,与春季生长之季相违背。

现在有些地区正月里不剃头风俗已经很淡了,有些地区还坚持这种风俗。不过风俗,作为一种传统可以,但不能与清朝挂钩。试问哪个中国人祖上没剃过发?!明朝灭亡是有原因的,不能因为北方游牧部落入主中原,就否定其地位。女真也是中华民族一部分,这种割裂中华民族说法,本身就很险恶。所以对风俗当作一种传统对待即可,那种带节奏的民俗不要也罢。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为何都说“正月剃头死舅舅”?真相其实是……

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正月不能剪头发”的民间习俗,许多小伙伴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头发长长了我到底能不能在正月剪?

流传最广的说法就是“正月理发死舅舅”,真相是怎么样的?

很小的时候,孩子们多数都会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它的结构一般是酱紫的:

一个小孩不听话正月里非要剪头发结果他舅舅死了!

有多少宝宝被这一故事吓得不轻,为了自己亲爱的舅舅,决定坚决不在正月里剪头发!

真有几个胆儿肥的,非要正月里剪头发,万一碰上了亲娘舅,这可咋整?

现如今,很多人都处在“爱美”和“爱舅舅”之间难以抉择,既然如此,小编就本着一(闲)心(聊)科(调)普(侃)的态度跟大伙聊一聊关于“正月的头发和舅舅”那些事儿……

“正月不剪头”,到底啥来头?

话得从清军入关时说起,大清皇帝为了实行\"削平四周,留守中原\"的治国主张,决定推行一种奇怪的发式:将头发从前部到脑顶剃去,再将四周的发际全部剃光,只留下中间集中的一块和一个长长的大辫子。

大概就是下图这样

为了一统江山,尤其是统治思想,这种发型要在汉人间大肆推行。推行的媒介便是剃头匠,清政府把全国的剃头匠召集起来,每人发给一个挂有圣旨的\"吊投旗杆\"。随后,这些剃头匠便走街串巷,恩威并施地把人们的头发一一拿下。

然而这条律令在最开始实施得并不利索,毕竟,《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汉人成年之后便不会剃发,男女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顶。

插播一句:许多古装剧里男子半披半束的形式其实是错误的,只是为了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

所以,剃发令遭到了汉族人民的强烈反抗。汉族志士为了不剃发,当时的精神状态基本都是酱婶儿的:

当时清朝打出的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汉人的一系列反抗彻底激怒了满清统治者,怒火中烧的满清政权开始采取屠城的方式来强制推行剃发令——顺治皇帝随便找点茬儿,一声令下,就接连出现了“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等悲剧,汉人头上的标志连同热血随即乘鹤西去。

于是,早前许多汉人还大呼“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但脖子毕竟硬不过钢刀,最后多数汉人还是为了项上头颅被迫剃了发。

然而,反抗并没有停止,正月不剃头即是一种反抗形式。

1644年至1650年(顺治元年~七年)间,意大利人卫匡国写下《鞑靼战纪》,记录了中国南方军民为保卫头发而战的情况(大意翻译):

“士兵和老百姓都拿起了武器,为保卫他们的头发拼死斗争,比为皇帝和国家战斗得更英勇,不但把鞑靼人赶出了他们的城市,还把他们打到钱塘江,杀死了很多鞑靼人。”

实际上,如果他们追赶过去,也许会收复省城和其他城镇,但他们没有继续发展胜利,只满足于保住了自己的头发。为剃头不惜掉头,这是意大利人很难理解的。

但是历史的车轮总是在前进并且无法阻挡。在大清国的高压下,以及逐渐安定的盛世之治,剃发政策得以正常实施。一些文人士大夫也不再高喊“头可断发不可剃”,而是以“正月不剃头”来表达对前朝的思念,实为“思旧”,为了掩人耳目,讹传为“死舅”。

正月里不剪头,有没有依据?

正月剪不剪头和舅舅的健康其实并没有什么关系。大多数舅舅也不会这么较真,如果非不让你剪,你就乖乖做个听话的好外甥宝宝吧~

那么,这个根深蒂固的老说法,是否就要被全盘否定、让人就此在正月放开了“剪戒”呢?

咱们先来看《黄帝内经》里“四气调神大论”中“春三月”的一段话:

“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这个古老的说法,可能也使古代的人们对正月里剃头比较忌讳。

有网友解释说:具体到理发上就是,春天的这三个月,应该让头发自由生长,而不该剪断;应该让头发松散地披在肩上,而不该扎得太紧。违反这个规则,就会伤到肺。

好嘛,原来剪头发还会伤肺?

人家《黄帝内经》的原文明明是“逆之则伤肝”,哪有肺什么事儿?

实际上,正解应该如此:

到了正月,天地间的阳气逐渐上升,所有万物都开始向外散发生长,根据“天人合一”理念,人也要顺应自然,早睡早起,穿着宽松的衣服,把头发解开,让它披散在肩上,要让头发自由地生长,而不应该剪断头发;也不能把头发扎得紧紧的,如此就会阻塞人的生发之气,也就约束了人体生机的勃发。

不但如此,为了人能够充分得到这种“生发之气”,还鼓励人们都出去踏春(这就是自古沿袭到今天“春游”的来历),当我们人体置于大地上一片绿芽初生的勃勃生机之中时,我们与天地合而为一,自然界的巨大能量就能灌输到我们人体之内。

春天五行为木,木对应人体的肝胆与筋脉,还主我们的情志。春天正是我们养肝护肝的最佳时间,也是我们舒展调整自己的情绪的最佳阶段。

所以综上所述,原来正月留长头发和医理、健康都有些许关系~

编辑:范菁

“正月理发死舅舅”到底怎么来的?真的跟舅舅有关?终于知道真相了

来源:央视网

科普中国(Science_China)| 来源

正月是新年初始,人们把它当作是来年好运的开始,所以有不少“禁忌”。

比如,很多人都听说过“正月里不能理发”,否则就会死舅舅……

是不是很可怕?

俗话说,娘亲舅大。外甥怎么能在新春佳节“诅咒”舅舅呢?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遵循这一说法。

可是,为啥正月里剪头会死舅舅?下面就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原来,“正月不能理发”是为了“思旧”。

早在满清入关时,为了平四周守中原,要求汉民把头四周剃干净中间留一辫子,引起汉民的不满。

于是,有人以“正月里不能理发”来表达对前朝的思念,实为“思旧”,为了掩人耳目,讹传为“死舅”,于是流传至今。

而更古一点的《帝京岁时纪胜》则说,当时北京:“五月多不剃头,恐妨舅氏”。时间大是不同,措辞也是“妨舅”。

另外,头发、胡须、指甲都是随人身生长的“配件”,古人关于它们产生的想象特别多,大多数都找不到具体的源头了。

比如,有些夫妻成亲时,各取二人头发,合而做结,也就是所谓的“结发”;或者以某人头发、指甲为媒介施以诅咒……这些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这么看来,“正月不能理发”和舅舅根本没什么关系。但既然已经成为深入人心的习俗,我们虽然不必信为法条,有时却也不得不为了家庭和睦而有所变通,免得闹出“家庭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