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姻缘

四贵日(四贵)

四贵日(四贵)

战国中期,秦国四贵把持朝政,秦昭襄王为何一道诏令就驱逐了他们

公元前266年,秦国发生了一件大事。

这一年,已经60岁的秦昭襄王,忽然下令,任命外来客卿范雎,做了秦国的相国。同时,秦昭襄王还下令,罢免了秦国高层四贵的职务,收回了他们的权力,并且同时下令,让他们马上离开秦国首都咸阳。

随着这道政令下令,原本就已经暗流涌动的秦国庙堂,瞬间变得波涛汹涌。要知道,在这之前,四贵在秦国堪称权势滔天!甚至很多人都说,秦国的高层权力,其实是掌握在太后和四贵的手里。至于秦昭襄王本人,其实只是一个傀儡而已。

所谓四贵,指的是穰侯魏冉、华阳君芈戎、高陵君嬴悝、泾阳君嬴芾。这四个人当中,魏冉和芈戎,是秦昭襄王的舅舅,而嬴悝和嬴芾,则是秦昭襄王的弟弟。

所以,当秦昭襄王真正下令,罢免四贵的消息传出来之后,很多秦国高层的官员,都瞬间大惊失色。尤其是很多和四贵交好的官员,更是忧心忡忡,生怕自己被卷入这场风波。而且,也没有人知道,四贵是否会就此被驱逐。

毕竟,在这之前,四贵在朝中权势滔天,各种关系盘根错节。如果他们不愿意就此离开秦国朝堂,秦昭襄王又该怎么做呢?这会不会导致秦昭襄王威信大损,继而被四贵架空呢?

没有人知道。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史书上没有记载,四贵当时是如何反抗的。我们只知道,最终,原本权势滔天的四贵,并没有选择激烈的抵抗,更没有直接造反。他们一个个全都听从了秦昭襄王的安排,直接离开了咸阳。

而随着四贵被罢免,秦昭襄王在秦国的威势,也瞬间暴涨,对国家的控制力再次大幅提升。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接下来,秦昭襄王可以重用范雎,执行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并且在数年之后,在那场长平之战当中,彻底重创赵国,让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唯一的‘超级大国’。

毫不客气的说,如果当时秦昭襄王没能驱逐四贵,后面的这些事情,说不定都不会发生了。

但是对于秦昭襄王驱逐四贵这件事,后世的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当时权势滔天的四贵,会被秦昭襄王轻易驱逐呢?为什么他们当时不反抗呢?这四位秦昭襄王的直系亲属,到底是怎么成为权势滔天的四贵?他们为什么又走到了秦昭襄王的对立面呢?

有关四贵的事情,我们还得从当年秦昭襄王登基之前,作为一个普通公子的时候开始说起。

秦昭襄王是秦惠文王之子,在秦国历史上,秦惠文王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国君。秦国作为一个老牌强国,在春秋时期曾经是天下四大强国之一。但是后来,到了春秋中后期的时候,因为秦国始终被晋国堵在西边,没有发展空间,所以就开始逐渐衰落了。

到了战国初期的时候,秦国更是衰落到了一个临界点。就连晋国分裂出来的一个魏国,都能轻易暴打秦国。所以到了战国中期秦孝公在位的时候,秦孝公就开始重用商鞅,进行变法。

而进行变法之后,秦国终于扭转了颓势,开始再次崛起。而秦孝公去世之后,接下来秦惠文王接班之后,则是带领秦国继续壮大。到了秦惠文王在位后期的时候,秦国已经隐隐成为战国七雄当中,最强的几个国家之一了。

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秦惠文王娶了一个来自楚国的姑娘,和这个姑娘生下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秦昭襄王。

但是请注意,在这之前,秦惠文王早就已经有了一个正妻。而且这位正妻,还被秦惠文王早早立为王后,并且给秦惠文王生下了一个儿子。按照中国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这位王后所生的儿子,算是嫡子,他才是秦惠文王的第一继承人。

至于秦昭襄王,因为他母亲不是他爹的正妻,所以他只能算是庶子。按照正常的继承制度,他本来是没有继承权的。

因为是庶子,所以秦昭襄王小的时候,在秦国王族的地位,其实并不算高。甚至于到了秦昭襄王稍微长大一些之后,因为秦国外交策略的原因,他还被派到燕国去做了一个质子。

一般来说,只有最不得宠的国君之子,才会被派到其他国家去做人质。而那个有继承权的孩子,一般都会留在国内,得到最好的培养。

所以,在秦昭襄王少年时代,秦昭襄王也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能成为秦国的国君。在他看来,等到自己哥哥登基之后,能把自己召回秦国,给自己一块封地,让自己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这就已经是最完美的结局了。

但谁都没想到的是,就在秦昭襄王离开秦国几年之后,秦国这边发生了一系列变故。而这些变故,则是让王位莫名其妙的落到了秦昭襄王的头上。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此后,按照顺位继承制,秦惠文王和王后所生的那位嫡子,顺利继承了王位,这就是秦武王。

秦武王即位的过程很顺利,几乎没有任何争议。但谁都没想到的是,四年之后,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了一趟周武王那边。出于兴趣爱好,秦武王非得要举一下周王室那边的九鼎。结果在举鼎的过程当中,直接把秦武王给砸的重伤,然后很快就去世了。

秦武王的去世,对于秦国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变故。因为当时秦武王非常年轻,而且身体素质非常好。所以在这之前,几乎没有任何人,事先想到过这种情况,也没人为此做出过预案。

更要命的是,秦武王去世的时候,没有儿子。而且他的母亲,那位惠文王后,也只有这么一个儿子而已!所以这样一来的话,按照顺位继承制,接下来大家就必须要从秦惠文王的那几个庶子当中,挑选一个,来继承秦国的王位了。

但是,在挑选哪一个儿子做继承人的问题上,秦国高层却产生了不同的意见。

以惠文王后为首的一群人,想要拥立秦惠文王的庶长子,赢壮。在一些文艺作品当中,这个赢壮是惠文王后的养子。但是在正史上,却没有这样的记载。至于说为什么惠文王后会支持这个赢壮,这个史书上同样也没有记载。

不管支持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显然,得到惠文王后和相国樗里疾支持的赢壮,胜算极大。首先,惠文王后作为王后,本来就有立储的建议权。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赢壮此时其实就已经应该顺利即位,成为下一位秦国的国君了。

但就在这个时候,却偏偏出了意外。而这个意外,就是秦惠文王之前娶得那个楚国姑娘,也就是秦昭襄王的生母,后来的那位大秦宣太后。

在很多文艺作品当中,她叫芈月。

不得不说,芈月的政治手段是真的强。尽管当时她并非王后,而且她的儿子也并不是庶长子,但她依然在努力为自己的儿子,争夺继承权。因为此时秦昭襄王嬴稷,正在燕国那边做人质。所以当时芈月支持的,并不是嬴稷回来继承王位,而是自己的另一个儿子,嬴芾,也就是后来四贵之一的那个泾阳君。

而且,在争夺过程当中,芈月还说服了当时的秦国相国樗里疾。

樗里疾在此时的秦国庙堂上,是一个很特殊的人物。首先,他是秦国的相国,按照秦国的制度,秦国朝堂上的事情,都要以他为首,他可以直接代表大多数的秦国官员。其次,樗里疾还是之前那位秦惠文王的亲弟弟,两人是同父异母的关系。所以,樗里疾的意见,也可以代表大部分的宗室成员。

没有人知道,当时芈月到底是怎么得到了樗里疾的支持。但显然,樗里疾的表态,直接让这件事陷入了僵局。如果无法得到樗里疾的支持,那赢壮就算强行登上王位,也不可能得到大臣们的承认。

就这样,围绕着嬴芾和赢壮这两个候选人,整个秦国高层,出现了巨大的分歧,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

而就在这个时候,第三方势力插手了。

这个第三方势力,叫做赵国。

赵国这边,当时在位的,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赵武灵王。赵国插手秦国的王位继承问题,听上去似乎是很没有道理。但实际上,赵国和秦国的王室,其实还真是一家人。几百年之前,商朝末年的时候,商纣王有个宠臣叫嬴蜚蠊。这个嬴蜚蠊,就是秦赵两国王族共同的祖先。

靠着这个理由,赵国在秦国王位继承的问题上,其实还真能插一脚。当然,真正让赵武灵王有插手资格的,肯定不是所谓的亲戚关系,而是赵国的强大国力。

而当时赵武灵王选择支持的,并不是此时秦国内部的那两位候选人,而是当时正在燕国做人质的嬴稷。赵武灵王之所以选择嬴稷,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其实就是想通过支持嬴稷上位这件事,插手秦国的内政。

如果当时秦国内部特别团结,那赵武灵王的插手,自然是一点用都没有。但问题是,此时秦国内部恰好存在巨大的分歧。而且,赵武灵王支持的嬴稷,还是芈月的亲儿子。

所以接下来,芈月马上转变态度,转为去支持自己另一个儿子嬴稷。对于芈月来说,嬴稷和嬴芾都是自己的儿子,不管支持哪一个,对她自己来说,结果都是一样的。

如此一来,嬴稷这边,瞬间就有了强大的力量支持。在秦国内部,有芈月这位母亲,以及相国樗里疾的支持。而在国外,则是有赵武灵王代表的赵国。这样算下来,嬴稷这边的力量,瞬间就压倒了那位庶长子赢壮。

就这样,经过一番斗争和妥协之后,秦国高层最终还是达成了共识,大家选择嬴稷做了新的秦王。

历史上真实的秦昭襄王,其实就是这么登基的。

公元前307年,就在秦武王去世的那一年,原本在燕国做人质的嬴稷,被送回了秦国,成了秦昭襄王。这一年,嬴稷刚刚19岁。

此时的秦昭襄王,虽然成了新的秦王,但他面对的问题却很大。因为当时秦昭襄王年龄太小,威望和资历都不太够。而且,在这之前,秦昭襄王一直在燕国那边做人质,在秦国内部也没多少人脉。所以他上位之后,如何坐稳王位,就成了一个让他非常头疼的问题。

这个时候的秦昭襄王,其实有三个选择。第一个选择,就是让赵武灵王支持他。要知道,如果没有赵武灵王的支持,秦昭襄王根本不可能回国继承王位。但这样一来的话,赵武灵王就势必会插手秦国的内政。

秦昭襄王也不傻,他很清楚,虽然两国王族几百年以前,确实是一家人。但到了战国时代,两国早就是竞争对手了。不管是为了自己的王位安全,还是为了秦国,他都不可能让赵武灵王左右秦国的内政。要是真给了赵武灵王机会,也许用不了多少年,赵国就会吞并整个秦国,他这个秦王也别做了。

第二个选择,就是那些宗室。秦昭襄王即位的时候,秦国宗室的影响力,也是极为强悍的。要不是之前樗里疾支持,秦昭襄王也未必能顺利登基。但选择宗室的话,却很容易导致宗室成员做大。而一旦宗室做大,未来说不定就可能会发生篡位的事情。

要知道,如果论辈分的话,秦昭襄王其实得管樗里疾叫一声叔叔。樗里疾是当年秦孝公之子,从法理上来说,他原本也是有继承权的。真要是让樗里疾这帮人掌握了大权,那王位以后还是不是他的,可就不好说了。

至于第三个选择,便是重用母亲芈月身边的那些人,也就是所谓的外戚。相比前两个选择,重用外戚的后遗症,明显是最小的。外戚的存在合法性,就是他这个秦王。就算是为了自身的权力和地位,这些外戚也只能帮秦昭襄王坐稳王位,而不会奢望其他的。

而外戚篡位之类的事情,在战国时期,这事其实还真不常见。因为战国时期,各国的宗室都还是比较强大的。如果外戚想要篡位的话,势必会引来国内宗室的针对,最后基本上不太可能成功。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秦昭襄王登基之后,开始重用外戚,任由外戚势力肆意膨胀。对于当时的秦昭襄王来说,外戚势力越强,他的王位就越稳。

而芈家这边,倒是也没辜负秦昭襄王的信任。首先,作为秦昭襄王的母亲,芈月本人就是一个政治女强人,要不然之前也没办法给秦昭襄王争取王位。在秦昭襄王登基之后,芈月直接以秦王母亲的身份,开始插手秦国的政务。而且,芈月还创造性的提出来‘太后’这个词,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太后。

除了芈月本人之外,芈家的其他几个亲戚,也同样很给力。

在秦昭襄王登基之后,芈月第一时间和楚国那边取得了联系,从楚国那边求娶了一位宗室女子,做了秦昭襄王的王后。如此一来,秦昭襄王在国外,就等于是有了楚国的支持。来自楚国的外部力量,足以抵消掉赵国那边的外部力量。

同时,芈月又从楚国那边,请来了自己的同族族人,向寿,担任秦国的相国。向寿担任相国之后,以樗里疾为首的秦国大臣,就被削弱了不少实力。

除此之外,芈月的两个弟弟,也都是非常优秀的人才。芈月有两个弟弟,一个是同母异父,这个弟弟名叫魏冉。另一个是同父所生,名叫芈戎。这两个弟弟,在领兵打仗方面,都极为出色。尤其是魏冉,更是一个难得的战略性帅才。他不光会领兵打仗,而且还会从战略上,制定整个国家的发展规划。

之前秦昭襄王能够顺利即位,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因为魏冉的支持。早在秦惠文王时代,魏冉就已经在秦国参军入伍,在军中拥有了一定的声望。而秦昭襄王即位之后,也是在第一时间,把自己这两个舅舅,安排到了秦国军中,让他们控制军权,这才得以坐稳了王位。

顺便说一句,就在秦昭襄王登基之后不久,那位庶长子赢壮,也曾经不甘心自己落败。所以他串联了一些秦国宗室,企图发动政变,干掉秦昭襄王,自己做秦王。结果,这场政变,也让魏冉带兵给粉碎了。

可以说,秦昭襄王能够登基,能够坐稳王位,完全靠的都是他母亲家这边的亲戚支持。而秦昭襄王登基之后,为了稳固自己的王位,自然也会越发重用外戚。外戚的地位越强,他的地位就越稳。

至少,在秦昭襄王登基之初的二十年里,是这样的。

随着秦昭襄王登基,接下来,秦国也开始继续对外扩张,继续发展。在这个时候,身为舅舅的魏冉,不但被秦昭襄王重用,成了秦国军界最大的山头。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魏冉还举荐了一个最关键的人才。

这个人,就是著名的杀神白起。

据史书记载,白起和魏冉的私人关系,非常不错。白起能够领兵,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魏冉举荐有功。而白起领兵之后,他也确实没有给魏冉丢脸。此后的几十年里,白起成了秦国最强的一柄剑,逐渐帮助秦昭襄王,重创了韩、魏、楚三大强国,并且从这三个国家,夺取了大量的地盘。

与此同时,在这二十多年里,在秦昭襄王的壮年时代,那位太后芈月也没闲着。这位已经人到中年的秦国太后,用自己作为诱饵,把秦国西边的义渠国的国王,骗到了咸阳。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宣太后一直在和义渠国王私通,还生下了两个儿子。

这种事情,不管放在哪个时代,都是巨大的丑闻。但芈月这样做,却并不光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整个秦国。在两人私通的这段时间,秦国开始大规模渗透义渠国。后来,时机成熟之后,芈月更是直接找机会,干掉了义渠国国王,而后指挥秦国,吞并了整个义渠国。

有这样一个女强人式的母亲在,秦昭襄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其实完全可以做一个甩手掌柜。哪怕他什么都不做,他母亲家这边的亲戚,也会帮他把所有的事情都料理好,继续带着秦国向前。而这些成绩,归根到底,还都得算在他这位秦王的头上。

与此同时,在这二十多年里,秦昭襄王也不断提拔自己那两个同父同母的兄弟。芈月和当年那位秦惠文王,一共有三个儿子。除了秦昭襄王之外,还有嬴芾和嬴悝。对于这两个兄弟,秦昭襄王也是大力提拔,让他们在国内掌权。

如此,此后的二十多年里,秦国吞并了义渠,彻底消化了巴蜀,白起也在前线打残了魏国、韩国和楚国。而秦国高层,秦昭襄王的两个舅舅,以及两个兄弟,则是开始全面掌权。他们四个人,也就被外界合称为四贵。

而站在四贵背后,真正隐于幕后,拥有最大实权的人,则是秦昭襄王的母亲,宣太后芈月。

这样的权力结构,在最初的二十多年里,帮助秦昭襄王坐稳了王位,可以专心对外发展。但是二十多年之后,情况开始逐渐变化了。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之后,以宣太后为首的外戚势力,开始越来越强。秦昭襄王原本之所以愿意重用外戚,就是因为他们可以起到一个稳固的作用,帮秦昭襄王坐稳王位。但是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之后,此时外戚势力,已经过于强悍,已经开始逐渐威胁到秦昭襄王本人的权力了。

当时在秦国军界,大半几乎都是魏冉和白起的人。当年秦惠文王时代留下来的老将,到了这个时候,基本上都已经死绝了。而在后宫当中,宣太后这个亲妈,可以说是一手遮天。而秦昭襄王的正妻,也是楚国人,也算是外戚这一党的。

所以,到了这个时候,秦昭襄王渐渐发现,自己开始指挥不动这些外戚了。有些时候,这些外戚甚至敢公然反对秦昭襄王的命令。尤其是魏冉,此时不但在秦国军界根深蒂固,而且还是秦国的相国。虽然魏冉是秦昭襄王的亲舅舅,但他带给秦昭襄王的压力,却一天比一天大。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秦昭襄王逐渐产生了清理外戚的念头。

不过,和后世那些尾大不掉的外戚势力不同,当时秦国内部的外戚,虽然势大,但是还真没能力,去做那些废立之类的事情。一来秦国内部的体制,最大程度上杜绝了这种事情的发生。二来,就算外戚有了废立的念头,他们也找不出比秦昭襄王更合适的秦王人选。

如果发动政变,废了秦昭襄王,接下来选谁做新的秦王?如果选秦昭襄王的儿子,不好意思,秦昭襄王只有两个儿子,而且之前立的太子,还死在了秦昭襄王前面。仅剩下的那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秦始皇的爷爷,并不是那位出身楚国的王后所生。

这也就意味着,外戚们哪怕拥立了秦昭襄王的儿子,未来这位新秦王,也一定会清算的。

至于说,拥立芈月的另外两个儿子,这就更不靠谱了。不管选哪一个,另外一个都会不服气,这会直接导致外戚集团内部分裂。而如果魏冉之类的外戚,想要自己篡权做秦王,那就更不可能了,因为秦国宗室集团不可能答应。

所以,当时的四贵,会让秦昭襄王觉得束手束脚,妨碍到了他的王权。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四贵其实还真没办法动摇他的王位。

而秦昭襄王这边,当时虽然有了清理外戚的念头,但是如何清理外戚,却是一个很令他头疼的问题。要知道,经过之前的二十多年发展,芈姓外戚集团,已经和秦国高层,高度绑定了。如果贸然除掉他们,势必会导致秦国高层剧烈动荡,给其他国家可乘之机,会造成国家大乱。

最关键的是,如果单纯是四贵本身,秦昭襄王其实还有办法对付。真正棘手的,其实是那位宣太后。宣太后是秦昭襄王的生母,秦昭襄王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对自己的母亲下手。不管是于公于私,宣太后都对得起秦昭襄王,秦昭襄王也没理由为了这种情况,和自己的母亲决裂。

所以,接下来,秦昭襄王采取了一种非常聪明的策略。

首先,秦昭襄王选择重用外来客卿。当时的秦昭襄王,大范围从国外引入各种人才,让他们在秦国担任要职。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来自于魏国的范雎。

在秦昭襄王引入外来人才的过程当中,其实有两个人的态度,最为关键。一个是那位宣太后芈月,另一个则是那位杀神白起。

前者不用说,如果芈月坚决反对,每次秦昭襄王任用外来人才,她都坚决反对的话,那秦昭襄王确实很难执行自己的策略。但从史书记载来看,这位宣太后,似乎还是很爱自己的儿子,并没有太过掣肘秦昭襄王。

至于白起,因为之前的二十多年里,白起给秦国立下了太多的功劳,导致他在秦国内部,此时已经成了一位军神一样的存在,声望极高。如果他反对这件事,秦昭襄王也会遇到很大阻力。而且,考虑到他和魏冉关系不错,当年又是魏冉举荐了他,他似乎也确实应该站在魏冉这边。

但奇怪的是,白起偏偏没有这样做。在后来那场驱逐四贵的斗争当中,白起也没有站到魏冉那边。

对此,后世史学家普遍没有结论。但大多数人认为,白起当时之所以袖手旁观,主要是因为他不喜欢参与这种朝堂斗争,他只是一个纯粹的军人。

不管当时秦昭襄王,到底是怎么搞定了白起和那位宣太后,总之,这俩人不阻止他之后,就算魏冉和其他几位权贵反对,他也能执行自己的命令了。

除了大规模引入外乡人之外,秦昭襄王还有另一个法宝,那就是一个熬字。

作为芈月的儿子,秦昭襄王知道,不出意外的话,自己那位母亲,肯定会死在自己前面。而一旦那位宣太后去世,或者她病重之后,不再插手朝政,那外戚的存在,就成了无根之水,再也无法和他对抗。所以,他需要做的,其实就是一边掺沙子,一边静静等待自己母亲去世就可以了。

所以,就这样,到了公元前266年,随着秦昭襄王引入的外来官员,数量足够多。而那位宣太后,也逐渐病入膏肓,再没有了控制朝堂的精力,这个时候,秦昭襄王才终于正式下令,驱逐四贵,除去四贵的官职,并且让他们马上返回自己的封地。

这一年,秦昭襄王都已经60岁了。宣太后的年龄,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当时宣太后虽然还活着,但是身体情况已经很差了。而且,就在秦昭襄王驱逐四贵一年多以后,这位宣太后就去世了。

所以,在秦昭襄王下令驱逐四贵的时候,宣太后本人,应该是已经病重在床,很难再插手朝政了。

至于以魏冉为首的四贵,虽然不甘心就此退出秦国高层。但当时宣太后已经无法再为他们说话,他们也就没有了掌权的合法性。除非他们敢直接造反,否则的话,他们就必须听从秦昭襄王的命令,离开咸阳。

而在造反和被驱逐这两个选择之间,显然,还是后者更聪明一点。

所以最终,在秦昭襄王下令之后,原本权势滔天的秦国四贵,瞬间就失去了权势,只能灰溜溜的离开了咸阳。而四贵离开之后,秦昭襄王也得以更好的执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并且继续对外发展。

几年之后,秦国就在长平之战当中,彻底打垮了赵国。而赵国垮了之后,之前的韩国、魏国以及楚国,已经被白起打残了,燕国国力本来就很弱小,齐国则是之前被其他几个国家围殴过一次,同样国力暴跌。到了这个时候,秦国总算是成了战国七雄当中,唯一的超级强国。

而这一切,恐怕都要感谢当初秦昭襄王驱逐四贵。如果没能驱逐四贵,秦国高层在外交策略上的意见不统一。要是那样的话,后来秦国能否一家独大,还真是有点存疑。

当然,在秦昭襄王时代,绝大多数时间,四贵其实并不是扮演反面角色,而是秦昭襄王王位的最强支持者。尤其是魏冉,如果没有他,秦昭襄王能不能坐稳王位,都是一个问题。

只可惜,后来他们挡了秦昭襄王的路。这样一来,秦昭襄王自然也就只能选择驱逐他们了。只是单纯的驱逐,而不是直接干掉他们,这其实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千金难买一抹绿”什么样的绿才值千金

翠友们肯定听过这样一句话“千金难买一抹绿”,那么什么样的绿才值千金,今天就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一、翡翠的绿色分为哪几种呢?

平时大家听到的最多的就是帝王绿,正阳绿,还有蓝绿色调,果绿色调,还有湖水绿等等。

但是如果是在这些颜色上的去细分它的颜色。可能细分到能可能可能可以细分到有500多种颜色,但是不是所有的绿色的翡翠都是贵的!

绿色的也是有它的一个看色的标准价值所在的。比如说绿色它的看色那个标准的话呢,它是有浓阳俏正和五字口诀在的。

翡翠不一定越绿越值钱,颜色好的翡翠还要满足“浓,阳,俏,正,合”其次种水对翡翠的价值影响也很大,如果翡翠的种水不好或者有裂,颜色再绿也不会值钱。

(1) “浓”指的是颜色深绿而不带黑,越浓艳的绿色会价格越高一些

(2) “阳”指的是颜色明亮的程度,颜色鲜艳明亮光泽感强。如果阳度不够的话绿色会显得昏暗而凝滞。

(3) “俏”指的是绿色显得晶莹剔透,比较鲜艳灵动,绿色没有显得平淡呆滞。

(4) “正”指的是绿色鲜艳纯正,颜色中没有泛有黄、青、蓝、灰、黑等色

(5) “和”指翡翠颜色分布均匀没有东一块西一块的花状感。

二、危料的绿货贵吗

我们有一篇是专门描述了危料的文章,可以去看看,大家对危料的价格还是比较关心的。

危料的绿货不怎么贵,因为危料的绿色大部分都是偏灰偏暗,同时危料质地不如缅料,看起来灰蒙蒙的,所以一般危料都为了显出颜色都不会做厚,以镶嵌的薄件居多,它一般的那个厚度不超过三的一个厚度。所以危料的价格受到了很多方面的影响。

因为危料它这个厚会影响它的颜色,切的越厚,它的色越灰越暗,它绿色就亮不起来了,并且翡翠危料与缅料相比,在产量上和质量上都不具有优势,所以价格比缅料低,甚至还会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也有些高货的危料品质颜色都不错,不过在直播间看到满绿的镶嵌件在低价出售的时候就要留意是不是危料了,因为危料在灯光下颜色和缅料差距不大更何况是隔着直播间的镜头,所以也有不良商家会把危料当缅料卖提高危料的价格。

三、为什么有些颜色蛮辣的价格也不高呢?

很多小白都认为翡翠越绿越贵,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贵的绿色一定要满足上面的“浓阳俏正和”以外还有几点:

内部很少或没有裂纹和杂质;然后纹理要细腻、均匀、自然;还有就是它的底子要细腻,就是它的致密度高,有以上这几个条件的绿色,翡翠的绿色才是贵的绿色。

而翡翠当中的铁龙生、干青、花青其实颜色很辣,但是价格并不会很高,因为翡翠的水头也会影响翡翠的价格,这几种品类的水头很短,水比较差,所以价格不怎么高。

喜欢翡翠干货知识可以关注哦!

一年打两春,豆子贵如金!2023年粮价真的会贵吗?

原创出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我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五千年的农耕文明中,积累了不少民俗及农谚,流传至今。

农历2022年即将过去,马上就要迈入2023年了,而按照传统的说法,2023年将是一个“双春之年”,即在这一年里,将有两个立春。

第一个立春是在2023年2月4日,农历正月十四,而第二个立春则是在2024年的2月4日,是农历腊月廿五,因此被称作是“双春年”。

那么,对于“双春年”有什么说法呢?

说法可就太多了,而我们主要讲一讲和粮食有关的,这几年随着粮食安全提上重要日程,关注粮食、粮价的朋友也越来越多。

俗语说,“一年打两春,豆子贵如金”,豆子即粮食,意思是说,如果这一年有两个立春,那么这年的粮价可能就会高。

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与天气有关。

大家都知道,农业是看天吃饭的行业,即便到了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也仍摆脱不了天气的影响,在古代就更是如此了。

过去的农人认为,春天意味着万物复苏、大地回暖,而如果一年之中有两个春天的话,那么这个冬天可能就不会太冷,是一个暖冬。

俗语也有说:“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意思是如果一年有两个春天,那么冬天的平均气温就会比正常年份要高一些,即使不盖厚被子,也会暖烘烘的。

但暖冬对农业生产来说却是不利的,如果冬季的气温太高或者降水量太少,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不仅庄稼会缺水,而且气温太高无法冻死地里的害虫,有可能会引发大规模的病虫害,进而造成粮食减产,于是粮价就会走高。

那么,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我们可以看看往年的情况。

既然有“双春”,那么也就会有“无春”,即这一年里没有立春,有一句俗语也说,“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无春好种田”,意思是农历年中没有立春,这一年会风调雨顺,庄稼也会迎来一个好收成。

而农历2021年正好就是一个无春之年。那一年的立春是2021年2月3日,而那年的春节则是在2月12日,即立春在春节之前。而下一个立春则是在2022年的2月4日,而在2月1日时就已经是春节了,所以农历2021这一年就没有立春,被称为是“无春之年”。

那么按照俗语的说法,“年逢无春好种田”,而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13657亿斤,比上年增加了267亿斤,涨幅为2.0%,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也就是说,粮食确实获得了丰收。

不过这也并不能证明农谚就一定准或不准,农谚也并不是迷信,其产生有深刻的历史根源,尤其在过去科技不发达,人们只能靠天吃饭,在长时间的农耕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对过去的农业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有一些已失去了一定价值。

那么,又回到前面的问题:2023年粮价会涨吗?

答案是,粮价的涨跌仍然与供需及政策直接相关,而天气则作为辅助因素。

从供给端来看,近些年我国对粮食安全尤为重视,下大力气保障粮食产量,而我国粮食自给率极高,因此粮食安全方面有很大保障。

但是部分饲料用粮一直存在缺口,因此对粮价形成支撑,尤其是玉米,2023年玉米供需总体仍然偏紧,因此玉米价格难有太大回落,总体仍然是一个高位运行的状态。而大豆价格虽然走低,但在政策主导的“扩大豆”的提振下,会得到政策利好。

而口粮方面,从年前临储小麦拍卖来看,政策意图依然明显,再加上小麦与玉米互为顶底的关系,2023年小麦价格很难出现大跌。但稻谷方面,因为常年库存较高,而需求相对单一,因此大概率仍然是一个偏弱的走势。

镓和锗,为高端制造而生

7月3日,中国相关部门发布公告,决定自8月1日起,对镓和锗两种关键金属实行出口管制。

镓和锗,是现代高端制造领域不可或缺的战略型物质。

01:镓

在元素周期表中,镓的原子序数是31,紧随其后的便是锗。

元素周期表中的镓元素

我国的镓金属储量丰富,居于世界首位。值得注意的是,自然界中的镓多藏身于铝土矿和铅锌矿中,富镓矿物极其稀少并且不具备开采的价值,现有的镓主要来源于铝土矿加工副产品和锌加工矿渣。其中,超过90%的镓来源于铝土矿床,约10%的镓来源于铅锌硫化物矿床、煤和明矾石矿床等。

细数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历史,镓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第一代半导体材料主要是指晶体硅和锗,它们是半导体材料的先驱者。但是由于生产效率低下,性能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后来逐渐被一些新材料所取代。

镓本身并不是半导体,但与砷、氮、硒、碲、磷、锑等金属和非金属形成的一系列镓基化合物,都是优质的半导体材料,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甚至可以这么说:镓引领着半导体材料的发展方向。

砷化镓(GaAs)是第二代半导体材料的代表,在当前的应用中占据着主流的位置。因其价格昂贵,获得了“半导体贵族”的称号,且具有高频、高速、耐高温、低温性能好、噪声小及抗辐照强等优点,故在微电子器件领域中占据着主要地位。

早在上世纪60年代,砷化镓便开始用于制造LED及太阳能电池,并在随后30年里主要应用于航天领域,2010年以后,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砷化镓进入到了规模化应用阶段。

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在战争中,美军首次将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实战,展示了压倒性的制空、制电磁优势,精准制导导弹在战场上成了主角,以砷化镓为主要材料的光电转化技术得以应用,它能够以一定的规律控制武器的飞行方向、姿态、高度和速度,几乎做到了“百发百中”,所以有人评论说:在海湾战争中,是砷化镓打败了钢铁。

氮化镓(GaN)是重要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具有高稳定性、高硬度、宽能隙和高熔点等独特的电磁、光学特性,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半导体材料之一。环球网曾经报道过,美国军方依靠氮化镓的特性开发出了最先进的雷达,同时,它还被用于制造“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

氧化镓(Ga2O3)是第四代半导体的典型代表,是镓的氧化物中最稳定的,由于应用前景广阔,甚至被称为“半导体天空中的新恒星”。

我国是金属镓的最大生产国,约占全球总产量的75%,主要供应欧、美、韩等国家,用作高端半导体材料。但生产的多为镓的初级产品,大多数的纯度在99.9%(3N级)~99.99%(4N级)之间,高纯镓、砷化镓等镓基化合物这类深加工高端产品还是长期依赖进口。

所以,想要发展镓的深加工产业,减少对进口LED芯片等镓的高端产品的依赖,首先就是要加强对镓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02:锗

锗,与传统的半导体材料硅同属于碳族元素大家庭,所以两者的性质相似。早在1871年,门捷列夫就预言了它的存在,并且还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亚硅”,十多年后,德国化学家文克列尔用光谱分析法发现了它,就这样,32号元素顺利找到了自己在周期表上的位置。

元素周期表中的锗元素(图源Veer)

起初,人们对于锗的了解很少,直到1942年,有人才发现锗是优秀的半导体材料,可以用来代替真空管,这才有了规模化的生产与应用。相比于镓,锗的全球资源储量更为稀少,以目前探明的储量计算,不足万吨,且分布也更为分散。

锗的图片(来源:百科)

铜矿、铁矿、硫化矿以至岩石,泥土和泉水中都含有微量的锗,几乎没有比较集中的锗矿,因此,它也被人们称为“稀散金属”。已发现的锗矿有硫银锗矿(含锗5~7%)、锗石(含锗10%),硫铜铁锗矿(含锗7%)等。

锗的提取、冶炼过程,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将锗的富集物用浓盐酸氯化,制取四氯化锗,再用盐酸溶剂萃取法除去主要的杂质砷,然后经石英塔两次精馏提纯,再经高纯盐酸洗涤,可得到高纯四氯化锗。

4HCl+GeO2→GeCl4+2H2O

然后再用高纯水使四氯化锗水解,得到高纯二氧化锗。在其期间,一些杂质会进入水解母液,所以水解过程也是提纯的过程。

GeCl4+(n+2)H2O→GeO2·nH2O+4HCl

纯二氧化锗经烘干煅烧,在还原炉的石英管内用氢气在650-680℃温度下还原,得到金属锗。半导体工业用的高纯锗(杂质少于1/1010)可以用区域熔炼技术获得。

GeO2+2H2→Ge+2H2O

高纯度的锗是半导体材料。从高纯度的氧化锗还原,再经熔炼可提取而得。掺有微量特定杂质的锗单晶,可用于制各种晶体管、整流器及其他器件。

锗有着良好的半导体性质,如电子迁移率、空穴迁移率等,同时,它的折射系数非常高,用锗金属制作而成的锗晶体,具备很高的红外折射率,再加上吸收系数小、色散率低、易加工、闪光及腐蚀等优点,于是成为了制作热成像仪与红外雷达的首选材料,得益于如此强大且特殊的属性,锗在红外成像方面的功能暂时无法被取代。

锗的另一个应用领域在光纤,它的导电性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后来,人们发现掺杂了锗元素的光纤,折射率大幅度提高了,远距离的传输也不易受环境的干扰,这样就保证了信号传递的准确性。在全球通讯发展迅速的今天,对锗的需求也在增加,例如仅在2020年,全球新建设的光纤长度就达到了5.5亿km,消耗的锗高达60.5吨。

03:高端制造业

其实,美国是全球最大的锗资源储量国,但自1984年以来,他们就将锗作为国防储备资源进行保护,尤其是近几年已基本不再进行锗的开采。另一方面,即使想要挖矿,短期内也实现不了,首先成本就是个问题。

由于锗具备亲硫、亲铁、亲有机的化学性质,它们很容易和其他矿物质混合在一起,而美国的锗矿往往是和铅、锌矿混合在一起,假如美国要开采锗,就必须把铅和锌也一起开采,这在难度上增加了不少。

首先,你得先编制工艺流程,再分序加工。以目前美国的状态,你让他们去挖矿,那多少有点不现实,因为他们眼中这些所谓的低端制造产业早就转移完全了,想要挖矿,短时间也凑不齐这条链上的相关企业。

在此之前,美国及其盟友连续对我国的芯片产业进行打压,商务部曾表示:“美方近年来不断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措施,阻碍芯片等产品的正常国际贸易,威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破坏国际经贸秩序,违反国际经贸规则,违背基本经济规律,损害全球和平发展利益,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做法。

这次对镓和锗两种关键金属的出口管制,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对美国、荷兰等西方国家的对等反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早就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美国及其西方集团的“自杀式制裁”,试图脱钩、断链,最后只能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另一方面,从长期来看,还有一点很重要,出口管制也是为了我们自身的安全与利益,因为国内现在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这一过程中,高端制造领域更是重中之重,镓、锗这样的战略性物质,用一点少一点。

由于锗的应用产品周期十分短暂,可能每隔几年就需要更新,所以大国对锗的需求量一直居高不下。其实,我国现在开采的锗矿并不多,这是因为从2010年起,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锗金属回收产业链,并且计划在2035年,中国将能够回收45%的锗资源,用以保证锗资源的供应。

在没有技术突破或者可替代品之前,它们仍然是半导体材料的重要来源,所以,必须要好好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