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目录一览:
象数入门
前面我讲了易学的现状,自汉二千多年来都是义理派居主导地位。传承到今天义理派们只剩下“立人之道,曰仁义”,天道和地道他们已经弄不灵清了。
强调一下,我所言所论都在周易里不是我发明创造的,更不是我臆造的。有可能对其中解释不同,但我认为能说通就好,如有不妥请朋友们及时指证。我历来不主张搞什么意见统一,统一了就成一家之言。这样不利于学说的发展,道经:“明白四达,能无知乎?”,易曰:“见群龙无首,吉”。
本来应该从乾坤两卦入手,让大家先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现在从《说卦传》入手,让大家从爻到卦的基础开始,这里数与爻,爻与卦,卦与象紧密联系。
首先来看一下“卦”字的意思。文字是黄帝时期仓颉所创,卦字很形象就是把土挂起来用于卜筮,卦是阴阳三爻组合的共八种特定含义的符号,故称为八卦。再相重为64卦。在伏羲时代没有笔墨和纸张,只能就地取材。把土块做成形状相同,大小一致应不是难事。再把这些土块规则地挂在墙等平面上也应简单。从操作简易上来讲固定不变的是阴爻,中间加一部分就变阳爻了。纯阴爻组成就是基本卦(坤),变化就在基本卦上变通,然后看组合。我们现在遁甲式的地盘等也是一脉相承。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这里讲了圣人用蓍草来演卦,根据一定的规则依靠得到的数来判断,奇数(天数为奇)就用参个单元(土块)表示;偶数(地数为偶)就用两个单元(土块)表示。“观变于阴阳而立卦”是讲得出的卦要根据阴阳变化的规则放在特定的位置上,比如先天八卦或64卦都是有顺序和位置的。“刚柔而生爻”就是阳爻和阴爻。
“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这里解释就比较费劲,目前大家都是一带而过。“和”是平衡,“道”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德”就是阴阳平衡的规则。这里不方便展开来讲,讲完天道以后才能完全理解。道之七常是“道、德、仁、义、智、信”,“义”就是有选择标准和倾向性即“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理于义”就是有人为的选择性因素,因为天地人是一体的。不同的人有不同选择,要根据其需求来。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就是根据规则把卦所有的变化都推演出来,直到最后没有变化为止。《中庸》有“天命之为性”,命就是事物的本性。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人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这里讲了《易》统天地人三道,用阴阳来解释天道;用刚柔(山海)来解释地道;有仁义来解释人道。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
这是先天八卦图的位次图,也是六气的分布图,其中“火不相射”在讲64卦结构图时讲明。
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这里是讲一卦由下往上为顺,由上往下为逆,卦都是上爻统下爻故《易》逆数也。也有不同的解释,说通都是可以的。
下面的取象部分没有什么要讲的大伙都一样。我讲这些是为了方便回过头来再讲易之门户乾坤两卦。
原创作品,版权所有,欢迎分享。 【关于转载和引用】转载仅限全文转载并完整保留文章标题及内容,不得删改,添加内容绕开原创保必须注明:转自头条“ 丙仪闻道“,引用概念需标明来源于此文。 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