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中国最早青铜刀出土地:铜制冶炼史提前1000多年
图为“中华第一刀”。东乡县林家遗址文物保护研究所供图。
中新网甘肃新闻9月5日电 (马正兰)“林家遗址出土的‘中华第一刀’是我国最早的青铜刀,是中国进入青铜时代的证明,它的发现把我国的铜制冶炼史提前了1000多年。林家遗址的发掘,弄清了马家窑类型早中晚期的地层堆积关系,为文化遗产的分期提供了明确的地层证据。”近日,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县林家遗址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史清明引用史前文化临夏论坛专家学者发言,介绍临夏地区出土青铜器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价值和作用。
林家遗址位于东乡县东塬乡林家村北部黄河上游支流大夏河东岸的台塬地上,由秋梁地、破四格、阴洼坡子三块区域组成,总面积约37.4万平方米,是一处以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为主的聚落遗址,房间多为单间小屋,反映出私有制个体家庭已成为当时社会的基本单元,大小辈分居,反映当时的文明程度。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史清明说,林家遗址属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于1976年被临夏州文物普查队首次发现,1977年、1978年先后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重点发掘了破四格地层,发掘面积3000多平方米,出土文物3000余件,秋梁地、破四格、阴洼坡子三处地层内均有大量彩陶片、残石、骨器。
据悉,该遗址出土的文物有石器、骨器、陶器、蚌器等,尤其是在20号房址内出土了一把青铜刀,刀长12.5厘米、宽2.5厘米,经鉴定,其锡含量达6%以上,被誉为“中华第一刀”,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在文明汇聚·光耀河州史前文化论坛上有专家指出,“‘中华第一刀’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青铜刀,是中国进入青铜时代的实证,它的发现掀开了青铜时代的序幕。”同时,在54号灰坑和57号土层中发现了铜渣,此铜渣不是天然的矿石,也不是冶炼散落的铜渣,而是冶炼成形的金属长期锈蚀的遗物,这些都说明了当时的先民们已开始了铜器制作,标志着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变革和高度发展。
2016年,东乡县组织考古勘探队对破四格和秋梁地区域进行全面勘探,对阴洼坡子进行局部勘探,共发现房址、墓葬、灰坑、活土坑、沟等文化遗迹现象90处,其中破四格66处,秋梁地22处,阴洼坡子2处;2022年又组织考古勘探队对阴洼坡子区域进行勘探,共发现文化遗迹现象84处。初步确定了林家遗址早、中、晚土层的堆积关系,其上承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下接齐家文化,是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跨越史前、秦汉、唐宋诸朝代,是一处大型密集的聚落遗址。
因此,林家遗址是临夏地区众多遗址中最有代表性的遗址之一,也是在已考古发现发掘的马家窑文化类型中收获最多、价值最高、内容最丰富、最能说明问题的遗址,是典型中的典型、代表中的代表,对研究中华文明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第一刀’的发现把我国的青铜冶炼史提前了1000多年,是中国青铜器的鼻祖。并发现铜渣,这证明当地已进行冶铸铜器生产,把我国的青铜冶金史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与最早发明青铜冶炼的中亚、西亚一些国家的时间大致相同,这说明中国是世界上率先发明和使用冶金技术的国家之一,同时也证明中国最早的冶金技术发源地在甘肃。用金属代替石器作为劳作工具,是人类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变革,青铜器最早出现有其划时代的意义。”史清明如是说。(完)
到底是砍人凶刃还是装逼礼器?商代青铜大砍刀鉴赏
商代有两种比较大的青铜刀。一类为齿扉刀,刀刃平直或略微弯曲,刀锋上翘,背部多带有齿状的扉,末端有短小的刀茎。这种刀在使用时需要安装刀柄,专家推测出的装柄方式是以两片木片夹住刀茎,然后末端配以柄首。国内不少地方如河南辉县琉璃阁,江西新干大洋洲都出土过这种刀。
▲辉县琉璃阁商代刀
另一类为长柄刀,刀刃平直,刀锋多数反卷向上,背部有阑,或銎,部分刀的刀背还有较长的内。这种刀的刀刃长度多在30cm以上,一般认是安装长柄使用的。阑装刀的背部有孔,可以穿系绳子,将刀和木柄捆绑在一起。銎装刀以銎纳柄,不需要穿绳捆绑。如果是卷锋的刀,装柄后刀柄会顶在刀锋的卷折部分。安阳殷墟、陕西淳化县官庄乡都出土过这种刀。
▲故宫博物院商代后期卷首阑装大刀
而齿扉刀和卷首刀都可以在原始社会找到相似的实物。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出土过不少青铜短刀,这些短刀的刀柄和刀刃为一体铸成,同时柄部较短,如果忽略细节问题,其结构与齿扉刀十分接近。齐家文化遗址出土过一种铜刀,刀刃以背嵌的形式安装在木柄的一侧。有的背嵌式刀刃的背部会有齿或孔,齿可以使刀刃和刀柄结合的更为严密,孔可以穿系绳索,把刀刃和刀柄捆绑在一起。商代长柄刀的装柄原理与此类铜刀类似,两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联系。
▲洛阳博物馆西周三銎卷首青铜大刀
关于这两类刀的用途,历来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他们都是战场上的武器,因为这两种刀的尺寸都比较大,相对青铜短刀而言更适合砍杀。但也有人认为它们是礼器,因为商代主流的武器是长矛和戈,而这两种刀都出土于高级贵族的墓葬,表面均有精美的花纹,部分刀的表面还有绿松石等镶嵌物,这些都是礼器的特征。小屯的祭祀坑中出土过一把齿扉刀,出土时摆放在祭祀用的木俎上,金文里也有用刀宰杀牲畜的图案,刀型与齿扉刀相似。有人认为齿扉刀是祭祀时用来宰杀牲畜,切割贡品用的。也有人认为,齿扉刀就是所谓的“鸾刀”,齿扉刀表面多数有精美的花纹,而鸾刀的鸾字,便是精美的纹饰的意思。
▲殷墟刀
长柄铜刀出土时的位置多与礼器位置相邻,如铜刀和铜钺往往相邻出土,而铜钺在商代本来便是统帅用于表明身份、执行军令的礼器。尚书中有“一人冕执刘,立于东堂,一人冕执钺,立于西堂”的句子,殷墟西区M1713,洛阳林校C3M230都出土过长柄刀和钺,长柄刀均处于车厢左侧,左侧属东,因此有人认为这种长柄刀便是“刘”。长柄刀还可以作为刑具使用,侯家庄墓1355坑曾出土卷首长柄刀九件,皆长80cm,宽12cm,伴随这些刀具出土的,还有多具被斩首的骨骼。
▲商代葵文直脊铜刀
在商代,卷锋阑装的长柄刀数量很多,其中早期和中期的实物都比较精美,晚期的实物则比较粗糙,走向明器化。西周时期,齿扉刀已经没有了,但各种长柄刀仍然存在,如河南鹿邑县太清宫长子口墓便出土过卷首的銎装刀。到了东周时期,这两类刀彻底消失,再无出土。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滚滚,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