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吉日

商瞿怎么读(商瞿)

商瞿怎么读(商瞿)

双流的历史过客•商瞿

商瞿,字子木,春秋末年人。《史记》载其为鲁国人。

​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至宋代,有端明殿大学士宋祁曾出任益州知州。他为了纪念文翁于蜀创学的功绩,曾于成都石室之西设立文翁祠堂。祠堂落成后,作蜀中先贤9人画像与文翁配祀,其中便有商瞿,并亲笔为商瞿作赞。这就成了以后许多文献上所载的“文翁祠堂画像十赞”,或称“成都先贤赞”。

到了明代,杨升庵又在其《丹铅录》中说商瞿是蜀之瞿上人。因先有宋人罗苹为《路史》作注:“瞿上城在双流县南十八里。县北有瞿上乡”。尔后,清乾隆、嘉庆、光绪,以及民国编修《双流县志》时,便将商瞿列为乡贤。以上四部旧志中有关商瞿的记述,誊录如下:

乾隆版县志

序:双流旧名广都,为商夫子瞿笃生地,固先贤梓里也。

古迹:商瞿故里,治南关外。有碑。

乡贤:商瞿,孔子弟子。

人物:商瞿,孔子弟子,生于瞿上乡,歿亦葬于瞿上,至今墓碣犹存。《文翁石室图》作商瞿上。

嘉庆版县志

祠庙:商子祠,在县治西南学宫右。初在治西街,乾隆二十年知县徐樾建,邑人岳潘桂有记。三十年军兴,改为客馆,知县冯丹香迁建今所。

陵墓:商瞿墓,在县南八里应天山上。

古迹:商瞿里,在治东瞿上乡。《名胜志》:商瞿里在治东瞿上乡,乡有商瞿上墓。瞿受《易》于孔子者,时有锦鸡、白鹇见焉,见文明之德未艾也。《杨升庵集》:“孔子弟子商瞿,《世本》作商瞿上,《文翁石室图》亦作商瞿上,宋景文《成都先贤赞》以为蜀人。”

乡贤:商瞿,字子木,孔子弟子。孔子传《易》于瞿。瞿生于瞿上乡,卒亦葬于瞿上。按:杨升庵云:“孔子弟子商瞿,《世本》作商瞿上,《文翁石室图》亦作商瞿上,宋景文《成都先贤赞》以为蜀人。”按蚕丛治瞿上,在商子之前。商子名瞿,非居瞿。《家语》以为鲁人,《史记》亦作鲁人。

光绪版县志

学校:商贤祠,自乾隆二十年县令徐樾创建祠宇,拨白塔寺水田三十亩,山场一分,由首事经理收租,以作祭需。后因学署与首事争租涉讼,经前县断,令暂交县署以息争端,每年仅给祭银四两,于公无补。同治六年,知县陈枝莲莅任,见祠墓荒颓,目系心感,传首事等亲临勘丈,将历年开垦水田、旱地逐一丈清,每年田租收谷四十八石,旱地租钱廿二千八百,载粮一两四钱一分,免差徭,交首事照常收佃收租,以备培修拜扫,并谕先建祠宇飨堂。同治七年,首事等因建祠宇飨堂费用不敷,加押租钱四百六十八千,短租十八石。阅五年,报江蕴涛等经理三年,始将以前所加押租钱退清,仍添收租谷十八石。公议俟后培修祠墓,只以现存租息培修,首事等如有擅加押租者,公禀罚赔。俟有余资,以培学校。

祀典:商瞿,字子木,鲁人。少孔子二十九岁。受《易》于孔子,传楚人馯臂子弓,累传至汉儒。唐赠蒙伯,宋封须倡侯。游于蜀,卒葬双流。

乡贤:商瞿,字子木,孔子弟子。孔子传《易》于瞿。瞿生于瞿上乡,卒亦葬于瞿上。按:杨升庵云:“孔子弟子商瞿,《世本》作‘商瞿上’,宋景文《先贤赞》以为蜀人。按蚕丛治瞿上在商子之前,商子名瞿,非居瞿。《家语》以为鲁人,《史记》亦作鲁人。”

民国版县志

重刊民国双流县志序:双流为商瞿故里,蒋琬旧治,而蚕丛故宫,尚可得其遗址,其文明之肇启也久矣。(孙健诚)

民国双流县志叙:念此邦为商夫子瞿故里,瞿邃于《易》,将必以其学化乡人。古称《易》学在蜀,实权與于斯。(刘佶)

祠庙:商子祠,在县治西南学宫右。初在治西街,乾隆二十年知县徐樾建,邑人岳潘桂有记。三十年军兴,改为客馆,知县冯丹香迁建今所。光绪中,知县桂良材就祠内设桂馨书院,今附入高等小学校。

陵墓:商瞿墓在县南八里应天山上。

古迹:商瞿里,在治东瞿上乡。《名胜志》:商瞿里在治东瞿上乡,乡有商瞿上墓。瞿受《易》于孔子者,时有锦鸡、白鹇见焉,见文明之德未艾也。《杨升庵集》:“孔子弟子商瞿,《世本》作商瞿上,《文翁石室图》亦作商瞿上,宋景文《成都先贤赞》以为蜀人。”

古迹:商贤故里碑,在治南郭外火神祠右。(应归为“金石”)

学校·文庙祀位:先贤商瞿,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从祀。案:瞿字子木,鲁人。

乡贤:商瞿,字子木,孔子弟子。孔子传《易》于瞿。瞿生于瞿上乡,卒亦葬于瞿上。旧志按:杨升庵云:“孔子弟子商瞿,《世本》作‘商瞿上’,宋景文《先贤赞》以为蜀人。”按蚕丛治瞿上在商子之前,商子名瞿,非居瞿。《家语》以为鲁人,《史记》亦作鲁人。

从以上记述,可知对商瞿的研究,也是逐步深入的。

乾隆版县志

商瞿“生于瞿上乡,歿亦葬于瞿上”,大抵以“《文翁石室图》作商瞿上”为依据。

嘉庆版县志

沿袭前志;进一步援引《名胜志》和《杨升庵集》,阐释“《文翁石室图》作商瞿上,配祀文翁,宋景文《成都先贤赞》以为蜀人”的过程。同时,增加了“蚕丛治瞿上,在商子之前。商子名瞿,非居瞿。《家语》以为鲁人,《史记》亦作鲁人”的记述。已经开始对“商瞿生于瞿”即“蜀人”身份有所怀疑,发展到“蜀人”、“鲁人”两说并存的阶段。

光绪版县志

沿袭前志“两说”并存。但“祀典:商瞿,字子木,鲁人”之记载,明确商瞿为鲁人,并比较完整地援引“孔子传《易》”的过程。但是,因有“商瞿墓,在县南八里应天山上”。该志于是以商瞿“游于蜀,卒葬双流”,既承认“商瞿为鲁人”,也认可商瞿可作为双流“乡贤”。

民国版县志大体上沿袭前志,不赘述。

商瞿墓又名“夫子坟”。墓前竖有石碑,上刻“先贤至圣商瞿夫子之墓”,建瓦房数间,即牧马飨堂,为双流古八景之一。清代,官府还拨出学田、祭田,每年清明祭拜。

双流古八景之牧马飨堂

民国时期,商瞿墓前的飨堂改办小学,名“夫子坟小学”。

解放后,扩建为胜利乡云华小学。扩建学校时,墓被推土机推开,经成都市文物普查队有关专家对墓砖以及石灰合缝的鉴定后,认为该墓为中唐时期的三人合葬墓。

商瞿“游于蜀,卒葬双流”也被证伪。

其实,《史记》对商瞿记载得相当清楚。太史公司马迁不仅到过蜀地,而且所处的汉代,相对于宋代、明代,离商瞿的时代还不太远,而且对商瞿传《易》的记载也很详细。

如《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商瞿,鲁人,字子木。少孔子二十九岁。孔子传《易》于瞿,瞿传楚人馯臂子弘,弘传江东人矫子庸疵,疵传燕人周子家竖,竖传淳于人光子乘羽,羽传齐人田子庄何,何传东武人王子中同,同传菑川人杨何。何元朔以治《易》为汉中大夫。

若不是经过调查,怎能对商瞿的年龄以及传《易》过程了解得如此详细?

商瞿是孔门七十二贤弟子中,对《易》最有研究的一个。因有“《易》学在蜀”之说,遂传说商瞿学成后,回到家乡瞿上传授儒学经典,是蜀中传《易》第一人,也是“《易》学在蜀”得奠基人。

这种说法,可信吗?

商瞿生活的年代为春秋末期,秦国尚未统一巴蜀,蜀地偏居西隅,尚处于“不与秦塞通人烟”的状态,蜀人被视为蛮夷。蜀道艰险,语言、文字也不与中原相通,商瞿自蜀至鲁学《易》,然后再回到家乡瞿上传《易》,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史记》对商瞿传《易》有详细的记载。

以几乎是不可能的“传说”VS详细的“记载”,采信谁?不言而喻。

其实,“蜀学”的兴起和发展,与文翁关系很大。西汉时期,文翁在成都创办第一家地方公学,并“派遣张叔等18人进入京师太学,学成归来及委以重任”,蜀地兴起好学之风,出现了司马相如、扬雄、王褒、严君平四大家,并推动了“蜀学”的发展,使蜀地风气大开,呈现“学徒鳞萃、蜀学比于齐鲁”的盛况。

后世对文翁的评价很高,修建文翁祠堂纪念,并作蜀中先贤9人画像与文翁配祀。

综上所述,商瞿墓已被证实为唐代中期三人合葬墓;商瞿是鲁人,更可信。

自宋以来,商瞿作为双流“乡贤”,商子祠、商瞿里、夫子坟、牧马飨堂,商瞿传《易》、讲学的故事,早已在双流人的心中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在一定程度上,已成双流尊师重教的历史传承。

商瞿讲学雕塑

然而,历史是严肃的,探求历史真相,才是对历史最正确的态度,才是对先贤最崇高的尊重,才是留给后世最宝贵的财富。

双流的历史过客•商瞿

商瞿,字子木,春秋末年人。《史记》载其为鲁国人。

​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至宋代,有端明殿大学士宋祁曾出任益州知州。他为了纪念文翁于蜀创学的功绩,曾于成都石室之西设立文翁祠堂。祠堂落成后,作蜀中先贤9人画像与文翁配祀,其中便有商瞿,并亲笔为商瞿作赞。这就成了以后许多文献上所载的“文翁祠堂画像十赞”,或称“成都先贤赞”。

到了明代,杨升庵又在其《丹铅录》中说商瞿是蜀之瞿上人。因先有宋人罗苹为《路史》作注:“瞿上城在双流县南十八里。县北有瞿上乡”。尔后,清乾隆、嘉庆、光绪,以及民国编修《双流县志》时,便将商瞿列为乡贤。以上四部旧志中有关商瞿的记述,誊录如下:

乾隆版县志

序:双流旧名广都,为商夫子瞿笃生地,固先贤梓里也。

古迹:商瞿故里,治南关外。有碑。

乡贤:商瞿,孔子弟子。

人物:商瞿,孔子弟子,生于瞿上乡,歿亦葬于瞿上,至今墓碣犹存。《文翁石室图》作商瞿上。

嘉庆版县志

祠庙:商子祠,在县治西南学宫右。初在治西街,乾隆二十年知县徐樾建,邑人岳潘桂有记。三十年军兴,改为客馆,知县冯丹香迁建今所。

陵墓:商瞿墓,在县南八里应天山上。

古迹:商瞿里,在治东瞿上乡。《名胜志》:商瞿里在治东瞿上乡,乡有商瞿上墓。瞿受《易》于孔子者,时有锦鸡、白鹇见焉,见文明之德未艾也。《杨升庵集》:“孔子弟子商瞿,《世本》作商瞿上,《文翁石室图》亦作商瞿上,宋景文《成都先贤赞》以为蜀人。”

乡贤:商瞿,字子木,孔子弟子。孔子传《易》于瞿。瞿生于瞿上乡,卒亦葬于瞿上。按:杨升庵云:“孔子弟子商瞿,《世本》作商瞿上,《文翁石室图》亦作商瞿上,宋景文《成都先贤赞》以为蜀人。”按蚕丛治瞿上,在商子之前。商子名瞿,非居瞿。《家语》以为鲁人,《史记》亦作鲁人。

光绪版县志

学校:商贤祠,自乾隆二十年县令徐樾创建祠宇,拨白塔寺水田三十亩,山场一分,由首事经理收租,以作祭需。后因学署与首事争租涉讼,经前县断,令暂交县署以息争端,每年仅给祭银四两,于公无补。同治六年,知县陈枝莲莅任,见祠墓荒颓,目系心感,传首事等亲临勘丈,将历年开垦水田、旱地逐一丈清,每年田租收谷四十八石,旱地租钱廿二千八百,载粮一两四钱一分,免差徭,交首事照常收佃收租,以备培修拜扫,并谕先建祠宇飨堂。同治七年,首事等因建祠宇飨堂费用不敷,加押租钱四百六十八千,短租十八石。阅五年,报江蕴涛等经理三年,始将以前所加押租钱退清,仍添收租谷十八石。公议俟后培修祠墓,只以现存租息培修,首事等如有擅加押租者,公禀罚赔。俟有余资,以培学校。

祀典:商瞿,字子木,鲁人。少孔子二十九岁。受《易》于孔子,传楚人馯臂子弓,累传至汉儒。唐赠蒙伯,宋封须倡侯。游于蜀,卒葬双流。

乡贤:商瞿,字子木,孔子弟子。孔子传《易》于瞿。瞿生于瞿上乡,卒亦葬于瞿上。按:杨升庵云:“孔子弟子商瞿,《世本》作‘商瞿上’,宋景文《先贤赞》以为蜀人。按蚕丛治瞿上在商子之前,商子名瞿,非居瞿。《家语》以为鲁人,《史记》亦作鲁人。”

民国版县志

重刊民国双流县志序:双流为商瞿故里,蒋琬旧治,而蚕丛故宫,尚可得其遗址,其文明之肇启也久矣。(孙健诚)

民国双流县志叙:念此邦为商夫子瞿故里,瞿邃于《易》,将必以其学化乡人。古称《易》学在蜀,实权與于斯。(刘佶)

祠庙:商子祠,在县治西南学宫右。初在治西街,乾隆二十年知县徐樾建,邑人岳潘桂有记。三十年军兴,改为客馆,知县冯丹香迁建今所。光绪中,知县桂良材就祠内设桂馨书院,今附入高等小学校。

陵墓:商瞿墓在县南八里应天山上。

古迹:商瞿里,在治东瞿上乡。《名胜志》:商瞿里在治东瞿上乡,乡有商瞿上墓。瞿受《易》于孔子者,时有锦鸡、白鹇见焉,见文明之德未艾也。《杨升庵集》:“孔子弟子商瞿,《世本》作商瞿上,《文翁石室图》亦作商瞿上,宋景文《成都先贤赞》以为蜀人。”

古迹:商贤故里碑,在治南郭外火神祠右。(应归为“金石”)

学校·文庙祀位:先贤商瞿,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从祀。案:瞿字子木,鲁人。

乡贤:商瞿,字子木,孔子弟子。孔子传《易》于瞿。瞿生于瞿上乡,卒亦葬于瞿上。旧志按:杨升庵云:“孔子弟子商瞿,《世本》作‘商瞿上’,宋景文《先贤赞》以为蜀人。”按蚕丛治瞿上在商子之前,商子名瞿,非居瞿。《家语》以为鲁人,《史记》亦作鲁人。

从以上记述,可知对商瞿的研究,也是逐步深入的。

乾隆版县志

商瞿“生于瞿上乡,歿亦葬于瞿上”,大抵以“《文翁石室图》作商瞿上”为依据。

嘉庆版县志

沿袭前志;进一步援引《名胜志》和《杨升庵集》,阐释“《文翁石室图》作商瞿上,配祀文翁,宋景文《成都先贤赞》以为蜀人”的过程。同时,增加了“蚕丛治瞿上,在商子之前。商子名瞿,非居瞿。《家语》以为鲁人,《史记》亦作鲁人”的记述。已经开始对“商瞿生于瞿”即“蜀人”身份有所怀疑,发展到“蜀人”、“鲁人”两说并存的阶段。

光绪版县志

沿袭前志“两说”并存。但“祀典:商瞿,字子木,鲁人”之记载,明确商瞿为鲁人,并比较完整地援引“孔子传《易》”的过程。但是,因有“商瞿墓,在县南八里应天山上”。该志于是以商瞿“游于蜀,卒葬双流”,既承认“商瞿为鲁人”,也认可商瞿可作为双流“乡贤”。

民国版县志大体上沿袭前志,不赘述。

商瞿墓又名“夫子坟”。墓前竖有石碑,上刻“先贤至圣商瞿夫子之墓”,建瓦房数间,即牧马飨堂,为双流古八景之一。清代,官府还拨出学田、祭田,每年清明祭拜。

双流古八景之牧马飨堂

民国时期,商瞿墓前的飨堂改办小学,名“夫子坟小学”。

解放后,扩建为胜利乡云华小学。扩建学校时,墓被推土机推开,经成都市文物普查队有关专家对墓砖以及石灰合缝的鉴定后,认为该墓为中唐时期的三人合葬墓。

商瞿“游于蜀,卒葬双流”也被证伪。

其实,《史记》对商瞿记载得相当清楚。太史公司马迁不仅到过蜀地,而且所处的汉代,相对于宋代、明代,离商瞿的时代还不太远,而且对商瞿传《易》的记载也很详细。

如《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商瞿,鲁人,字子木。少孔子二十九岁。孔子传《易》于瞿,瞿传楚人馯臂子弘,弘传江东人矫子庸疵,疵传燕人周子家竖,竖传淳于人光子乘羽,羽传齐人田子庄何,何传东武人王子中同,同传菑川人杨何。何元朔以治《易》为汉中大夫。

若不是经过调查,怎能对商瞿的年龄以及传《易》过程了解得如此详细?

商瞿是孔门七十二贤弟子中,对《易》最有研究的一个。因有“《易》学在蜀”之说,遂传说商瞿学成后,回到家乡瞿上传授儒学经典,是蜀中传《易》第一人,也是“《易》学在蜀”得奠基人。

这种说法,可信吗?

商瞿生活的年代为春秋末期,秦国尚未统一巴蜀,蜀地偏居西隅,尚处于“不与秦塞通人烟”的状态,蜀人被视为蛮夷。蜀道艰险,语言、文字也不与中原相通,商瞿自蜀至鲁学《易》,然后再回到家乡瞿上传《易》,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史记》对商瞿传《易》有详细的记载。

以几乎是不可能的“传说”VS详细的“记载”,采信谁?不言而喻。

其实,“蜀学”的兴起和发展,与文翁关系很大。西汉时期,文翁在成都创办第一家地方公学,并“派遣张叔等18人进入京师太学,学成归来及委以重任”,蜀地兴起好学之风,出现了司马相如、扬雄、王褒、严君平四大家,并推动了“蜀学”的发展,使蜀地风气大开,呈现“学徒鳞萃、蜀学比于齐鲁”的盛况。

后世对文翁的评价很高,修建文翁祠堂纪念,并作蜀中先贤9人画像与文翁配祀。

综上所述,商瞿墓已被证实为唐代中期三人合葬墓;商瞿是鲁人,更可信。

自宋以来,商瞿作为双流“乡贤”,商子祠、商瞿里、夫子坟、牧马飨堂,商瞿传《易》、讲学的故事,早已在双流人的心中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在一定程度上,已成双流尊师重教的历史传承。

商瞿讲学雕塑

然而,历史是严肃的,探求历史真相,才是对历史最正确的态度,才是对先贤最崇高的尊重,才是留给后世最宝贵的财富。

瞿塘峡中的瞿的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