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神算
它断言:
自强飞天,
厚德载物,
恒理颠簸不破。
积善成名,
积恶灭身,
作孽不可活。
它断言:
吉凶者,
观山观地;
悔吝者,
观雷观火。
谦尊而光,
卑而不可逾,
丰大失居,
后天下之乐而乐。
它断言:
物极必反,
由《泰》而《否》;
消息盈虚,
若《复》而《剥》。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成功终归,
知进退存亡,
不失其正者。
它断言:
德薄而位尊,
知小而谋大,
力少而任重,
鲜不招祸。
它断言:
谋始慎终,
永无败事;
惊远惧迩,
总是少错。
它断言: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正家兴业,
比贤远过……
与天地合其德,
与日月合其明,
与四时合其序,
与鬼神合其吉凶,
最是大悟大彻!
周易用心算,
心数生福祸,
澄明则行,
犹疑则止,
吉凶心自知,
非是藉龟策。
祈侥幸以得福,
大错!
《周易》神算
它断言:
自强飞天,
厚德载物,
恒理颠簸不破。
积善成名,
积恶灭身,
作孽不可活。
它断言:
吉凶者,
观山观地;
悔吝者,
观雷观火。
谦尊而光,
卑而不可逾,
丰大失居,
后天下之乐而乐。
它断言:
物极必反,
由《泰》而《否》;
消息盈虚,
若《复》而《剥》。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成功终归,
知进退存亡,
不失其正者。
它断言:
德薄而位尊,
知小而谋大,
力少而任重,
鲜不招祸。
它断言:
谋始慎终,
永无败事;
惊远惧迩,
总是少错。
它断言: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正家兴业,
比贤远过……
与天地合其德,
与日月合其明,
与四时合其序,
与鬼神合其吉凶,
最是大悟大彻!
周易用心算,
心数生福祸,
澄明则行,
犹疑则止,
吉凶心自知,
非是藉龟策。
祈侥幸以得福,
大错!
李天飞谈《封神演义》的神仙体系
澎湃新闻记者 郑诗亮
李天飞(章静绘)
李天飞先生长期致力于明清神魔小说研究,曾出版《西游记校注》(中华书局2014年版)《万万没想到:〈西游记〉可以这样读》(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版)等。近年来,他的研究兴趣转向《封神演义》,并于2020年出版了《号令群神:李天飞“封神”笔记》(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0年版)。在他看来,《封神演义》是一个相关文学类型的起点,如今流行的玄幻、修仙等网络文学都可上溯至此,其中的神仙体系所体现出的,是中国民间社会的期望和恐惧。
《西游记校注》
《号令群神:李天飞“封神”笔记》
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萌生研究《封神演义》的想法的?
李天飞:我之前的精力一直放在对《西游记》的研究和推广上。2016年,我在网上发布一个有关《西游记》的连载,一个电台的人来找我,希望我能做一个讲《西游记》的音频节目。我说,这方面的内容可能大家已经很熟悉了,能不能换一个题目,他们说没关系。从那时开始,我才着手来研究《封神演义》。当然,也没有费太大的劲儿,毕竟很多内容是相通的。
能否请您谈谈《封神演义》和《西游记》有哪些相通的地方?
李天飞:我觉得最相通的就是思维方式。具体有两个方面的体现。一个方面就是故事的片段性。西方的小说,比如哈利·波特系列和《魔戒》,都是由一个作者从头写到尾,具有很强的系统性。《西游记》就不多说了,大闹天宫和西天取经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文本,最后拼合在一起,取经故事本身也是一节一节的。而《封神演义》实际上也是由不同片段的故事凑起来的,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作者追求的是某一个片段的故事精彩,但是整体上却是缺少系统性的,故事的结构很混乱,情节安排上顾此失彼、前后矛盾的地方不少。比如说,魔礼青、魔礼红、魔礼海、魔礼寿这魔家四将在《封神演义》中是很厉害的角色,尤其是他们用的法宝,那么,他们被降服之后,那些法宝怎么处理,主角们为什么不去加以利用,这是很多读者非常关心的问题,但是作者却没有交代清楚。又比如说,有些法宝,前面明明已经没了,后面怎么又出现了,会让读者产生困惑。这是一个方面。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故事的民间性。《西游记》的故事本身就是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之上演变成型的。《封神演义》也与之类似。我举一个例子。《封神演义》的神谱是民间自发形成的,并不见于任何道教、佛教的记载,然而非常实用。书中的神谱,上四部分别是雷、火、瘟、斗。雷是雷神,主要管下雨,也主持正义,惩罚不肖子孙。火是火神,管老百姓日常在用的火。瘟管瘟疫,这是老百姓最怕的。斗看上去很奇怪,下属有很多星神,但是这些星不是道教或天文学上的星,而是天上没有或很少有的,是一些功能性的星。比如书中给一个叫尤浑的角色封了“卷舌星”,这就是功能性的星。它叫神煞,会给人降灾降祸,如果你犯了卷舌星,你这段时间会跟家人争吵。又比如书中给张桂芳封了丧门星,如果你犯了丧门星,今年家里就会有不祥之事。这些星本质上不是天上的神仙,而是老百姓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事。不单是坏事,也有好事。比如说红鸾星、桃花星、六合星,这些都是好事。此外,像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还有玉堂星这些星,都能在黄历上查到,哪天是青龙之日,哪天是玉堂之日,哪一天会遇到什么事情,宜做什么,不宜做什么。这些都是斗部的神管的内容。
看了这四部神,你就会发现,虽然缺乏经典记载,但是这些神都是老百姓日常所熟悉的、内心期望和惧怕的事物。我再举几个例子。比如说,老百姓都希望发财,会拜财神赵公明;什么时候动土,老百姓得查太岁在哪儿;老百姓生孩子,必须求管生育的三霄娘娘保佑。这些神表面上看是神,实际上把人格形象抽离出来,就是古代老百姓的生活。这是《封神演义》看似混乱的神仙体系的内在逻辑。而佛教神、道教神都有很多超出这个范畴的内容。比如道教管“司录仙籍”的可韩司丈人真君,老百姓就不懂,也不感兴趣,他们会想:这玩意儿和我有什么关系?
您能谈谈《封神演义》和《西游记》的不同之处吗?
李天飞:我认为,不同之处在于,《西游记》是上一个时代的结束,《封神演义》是下一个时代的开始。
为什么这么说呢?《封神演义》虽然写得不如《西游记》好,但是它致力于构造一个更宏大的结构。《西游记》是一个线性结构,唐僧、孙悟空师徒一座山接着一座山地过,沿途降妖伏魔。《封神演义》是一个立体结构,天上是神界,分为阐教与截教,地上是人间,分为商朝与周朝。这样一来,四方势力的排列组合的可能性就很多了。这说明作者的野心很大,可惜他的写作技巧不够完善,经历、才华也都没到,故事讲得并不很好,但是他给后来人提供了非常好的灵感。
所以我说,《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一个向内,一个向外。《西游记》是取经故事的集大成,整个体系已经非常完善,后来人想再创作,只能从内部去生发,这是一个终点。但是《封神演义》是一个起点,之前虽然已经有了武王伐纣的故事,但是不如书中所写那么精彩,《封神演义》直接构造了阐教、截教的体系,搭建出一个框架,后来人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可以自由地扩展。虽然作者驾驭这个故事的力度不够,但是他的构思还是很用心的,留给后来人的想象空间也特别大。今天我们能够读到的那些玄幻、修仙题材的网络文学,其实都是在《封神演义》的框架上做延展。
之前读《封神演义》,最让我着迷的就是其中的法宝系统,但是最让我困惑的也是这个系统,您怎么看?像“落宝金钱”这种非常神奇的法宝,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李天飞:《封神演义》中的法宝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一方面,还是我前面说过的,有些法宝很有原创性,可是作者笔力不到,没有写好。比如你说的落宝金钱,这个法宝非常厉害,其他任何法宝遇见了它都会失效,可是掌握它的却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萧升,赵公明用神鞭就把这个角色给打死了,落宝金钱这个法宝也不知去向。又比如,按理来说,法宝在主人死了之后就不能再用了,但二十四颗定海珠似乎又能在不同人手里用。不管是角色还是剧情的设计,都不够严谨。
另一方面,书中的很多法宝都是有出处的。比如广成子的番天印和赤精子的阴阳镜。曾有人问我,为什么广成子会用印?这个问题就很有意思。印其实是道教一种非常重要的法器。道教的体系是对中国古代官僚系统的模拟,有上下尊卑等级,不同等级的道教神仙就会有不同等级的印章,比如茅山的九老仙都之印。广成子的印实际上就象征着一定的等级。我甚至还见过一张关于番天印的符。而镜子对道士来说也是一个常用的东西,《抱朴子》里说,道士入山的时候,胸口要放一面镜子,遇到邪门外道、妖魔鬼怪,就能照出原形。这是阴阳镜的灵感由来,也是《西游记》中照妖镜的原型。
道教民间法本载“番天印”
您能谈谈《封神演义》对中国民间信仰的影响吗?
李天飞:中国的道教信仰非常有趣,它跟民间结合得特别紧密,不太会高高在上地摆什么正统架子,而是民间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比如慈航道人这个神,原本在道教体系里是不存在的,最多只有一些与之相类似的表述,但是自从《封神演义》出现之后,道士们真的编写了一部经书《太上碧落洞天慈航灵感度世宝忏》,这明显是受《封神演义》中写到的慈航道人的影响。
受《封神演义》影响最大的有两个地区,一个是陕西、甘肃这一带,另一个是四川。我去过甘肃的高台县,当地原本有一座高台寺,县名可能就是从寺名来的,现在这个寺已不存在。一般的佛教寺庙,一进山门,两边是四大金刚,中间是弥勒佛,背面是韦陀,但高台寺不是这样。当地有一个老爷子对我回忆说,这座寺两边是四大天王,中间供的不是弥勒佛,而是《封神演义》中的黄天化。我很奇怪,黄天化也不是佛教神呀,为什么要把他供起来?但是当地老百姓并不在乎他是不是佛教神,他们在乎的是《封神演义》里,黄天化降服了魔礼青、魔礼红、魔礼海、魔礼寿这魔家四将,所以黄天化也要坐在这个天王殿的中间,镇住他们。这座寺的后院还供着三霄娘娘,这也是《封神演义》里的神,只不过名字不叫书里的云霄、琼霄、碧霄,而是叫金霄、玉霄、碧霄。再比如说,甘肃有一个村,全村大多数人姓黄,他们自称是黄飞虎的后代,还有一个村,全村大多数人姓雷,他们自称是雷震子的后代。黄飞虎和雷震子都是《封神演义》虚构的人物,我还曾经写了一篇文章,考证黄飞虎的人物原型就是姜子牙,他们其实是同一个人。但是当地的老百姓相信黄飞虎和雷震子都是真的。研究民俗学的栾保群先生告诉我说,他有一年去山西的东岳庙,发现庙里供着的东岳大帝叫黄飞虎,一开始他觉得不可思议,怎么会供这种于史无征的人物,后来发现这还没完,庙里还供着黄飞虎的父亲黄滚……
当然,也有的道士也比较在意三清这种教门正统。我曾经听一个道士讲过,他去过一座道观,旁边的小楼里竟然供着鸿钧老祖,这也是《封神演义》虚构出来的神仙,而且香火还很旺盛。在这个道士看来,这简直就是“淫祀”,他费了好大的力气,四处想办法,最后总算把这座小楼给关掉了。这也从一个角度说明《封神演义》在民间的影响之大。
《封神演义》的一大发明是“十二金仙”体系。这个体系里的一些神仙,比如广成子、赤精子,确实是本来就存在的,但是到了《封神演义》,才被纳入所谓十二金仙的体系。有些地方也接受了这个体系,比如说四川的青羊宫,还有太白山,于右任说,他当年去太白山,就曾见过十二金仙的塑像。晚清民国时期,陶成章说过这么一句话:江南皆信奉水浒之传,江北皆信奉封神之书。当时我感到很奇怪,按说《水浒传》是北方故事,为什么反而是南方人信奉呢?《封神演义》是南方人写的,为什么却又是北方人信奉呢?后来我大概明白了。晚清时的北方,其实从拜把子结义这一点上往前多走了一步,开始用神道设教来动员民众了,通俗来说,就是跳大神,比如白莲教、义和团。而《水浒传》里,宋江是不靠这种办法的,而是靠兄弟义气来收拢人心。《封神演义》到了北方,成为一种组织和动员手段,相关记载有很多,比如鸿钧老祖、哪吒三太子下凡来救助苦难百姓之类。
您讲《西游记》,特别提到王维的诗出现在初唐之类“时代错乱”。《封神演义》里也有这种错误吗?
李天飞:太多了。譬如商朝开动军队,首先鸣炮三声。显然这是明朝军队的习惯,商朝时怎么会有火药呢?对这个问题,我有两个解释。第一个解释是,作者自己也无所谓。京剧其实也是这样,京剧演员去演黄飞虎,总不能穿兽皮上台,还是要穿戏服。既然是明清时期诞生的小说,作者自然是习惯按明清时的风俗来写。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明清小说里的皇帝还没死就称庙号,有没有什么深意?我回答说,不用在乎,没有什么深意。不要说明清小说了,元杂剧中《汉宫秋》的汉元帝自称“某家汉元帝”、《青衫泪》的唐宪宗自称“寡人唐宪宗”。古人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严谨,往往是很随便的。第二个解释是,作者也没有条件去严谨考证历史。这方面,我见到的比较坦诚的说法来自清代小说家俞万春。他给《水浒传》写了一部续书叫《荡寇志》,序言中就交代,书中写到的火炮,其实宋朝是没有的,作者不可避免地要写一些宋朝没有的东西,请读者不要在意,无非图一个“纸上热闹”。我觉得“纸上热闹”这个说法就很好。现在很多影视剧喜欢在宣传时强调自己请了多少历史顾问、做了怎样严谨的历史考证,其实不必在这上面过分花力气,普通观众、读者,不会在意故事是否符合历史真实,真正重要的是故事讲得好不好,能不能让他们入戏。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西游记》里金角大王那一回,其实漏洞是很多的,用网友的话来说,满满都是bug,连五行山都压不住孙悟空,怎么金角大王用法术调来一座泰山,就把孙悟空给压住了呢?但是读者会在意这种不严谨吗?只要故事讲得好,他们是完全不在意的。
想再具体请教一些神仙。比如,陆压这个神仙这么厉害,可是在《封神演义》中登场时却犹如“天外飞仙”一般,他究竟是什么来头?
李天飞:关于陆压这个人物的由来,说法很多,比如说他是吕洞宾什么的,但是没有任何明确的证据。如果一定要选一个的话,我个人更倾向于另外一个说法,陆压这个人物就是作者的自况。你之所以觉得陆压这么神秘又这么厉害,很可能因为,某种程度上他就是作者本人的体现。作者把自己代入作品中的人物,其实也是常见的现象,徐悲鸿画田横五百士,就把自己也画了进去。
不管是读《西游记》还是《封神演义》,二郎神杨戬都是让人留下印象最深的角色之一,您也称他为中国版的“超级英雄”。相比之下,《封神演义》里的雷震子就逊色很多,明明是很有特点的人物,却偏偏让人感到面目模糊不清,您怎么看?
李天飞:我在《号令群神》中也谈到了,二郎神身上大概集中了不下十个形象,最主要的形象是流行于四川地区的“猎神”,与他时刻相随的哮天犬也是猎犬。既然是打猎之神,肯定是武艺非凡的,而且他这个人物本身的形象也比较出众,既然叫“二郎”,那就是年轻帅哥,人们都喜欢这样的人物,于是就把本领高强这种特点赋予了他。
《封神演义》中写雷震子的故事,是说周文王路过古墓,突然天降惊雷,震开古墓,文王发现墓中有一具女尸,旁边躺着一个婴儿,就是雷震子。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它的蓝本其实是在中国民间社会广为流行的古墓产子的传说,这个传说的另一个版本是鬼母育儿。历代笔记小说里常有类似的记载,故事大意是说:集市上卖食物的老板每天都会发现,收上来的钱里多了几张纸钱,于是他就倒了一盆水,让客人把铜钱扔在里面,真的铜钱会沉下去,纸钱变的铜钱会飘起来。某一天来了一个女子,扔了几个铜钱,在水里飘了起来,老板尾随其后,发现这个女子在一座古墓旁消失了,他掘开坟墓,发现其中有一具还未腐烂的女尸,身旁有一个活着的孩子。孩子被老板抱走抚养,长大之后,成就一番功业。雷震子的故事实际上就源自这样的民间传说。但是《封神演义》的作者没有写好。如果让我来写的话,我会着重写雷震子想知道母亲是谁,因为墓中产子的故事,背景往往是母亲含恨而死,只是为了保护肚子里的婴儿,还在努力维持生命,直到孩子诞生。如果作者把笔墨集中于写雷震子为母亲实现生前的夙愿、寻找母亲的仇敌,那么这样的故事就会动人很多。
责任编辑:韩少华
校对:张艳
《伏羲女娲的传说》系列故事(十五)——八卦测吉凶
奇门图
八卦测吉凶
作者:杨恒海
伏羲是中华民族第一位智圣 , 体格强壮 , 相貌威严 , 散发披肩 , 身围鹿皮 , 面色发青 , 目光睿智。他是龙的化身 , 也是龙的象征。伏羲观天察地 , 创演八卦 , 是中国易学发轫之作 , 标志着中华大地进人了文明时代 。伏羲八卦总结万物变化机理 , 分析天体运行规律 , 从现象中找规律特点 , 所以能推知生死 , 预测未来 , 他因此被奉为中国古代预测学的鼻祖。
伏羲始创先天八卦
商周时期 , 人们已经把 《 易经》 占卜星象运用得炉火纯青 , 十分娴熟 , 其中最著名的是周文王 " 姬昌" 。 相传姬昌当年占卜能预测所有人的未来 , 可唯独对自己命运却一点也算不出来。不然也不会被纣王关进大牢 , 并把他亲生儿子剁成肉饼给他吃 , 他竟还毫不知情 。正是因为他被关进大牢里 , 才有更多时间来钻研占卜术。经过长时间研究推敲 , 他终于把伏羲所创的三十六卦衍化成了六十四卦 , 历史上称为 " 文王六十四卦" , 并著成 《 周易》 一 书流传 至今。
周易系辞中说: " 太极生两仪 , 两仪生四象 , 四象生八卦 , 八卦定吉凶 , 吉凶生大业。"
文王六十四卦
下面两则小故事 , 或许能验证易经卜卦灵验与否。
鲁西南民间流行着一个神奇传说 , 说黄巢是天上的武曲星下凡 , 因误放了十八层地狱里的一百零八魔 , 而被阎王爷告上天庭。玉帝很生气 , 于是武曲星被罚下凡间 , 收拾十八层地狱的八百万魔鬼。卞律和尚是看十八层地狱门的守门官转世 , 所以他必须先去十八层地狱 。黄巢每杀一个 , 卞律和尚就要再关进地狱一个 , 决不滥杀一人。
唐乾符二年 ( 公元875年) , 鲁西南曹州人士黄巢起义造反。起义之前 , 黄巢就藏于寺庙中 , 与卞律和尚结为僧俗兄弟。卞律和尚精研周易会算卦占卜 , 以其特殊身份为黄巢打探外面情况 , 在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后 , 黄巢振臂一呼 , 兴兵造反。
就在起义当天 , 黄巢对卞律和尚说: " 兄长啊 , 今天兄弟起誓 , 为求平安 , 需祭刀才行。"
卞律和尚点点头 , 脸色却十分难看。黄巢就问为什么会这样? 卞律和尚说: " 兄弟啊 , 我 卜了一卦 , 卦上说我有躲不了的血光之灾 , 所以你祭刀 , 我害怕1"
黄巢不解其中意思 , 就问卞律和尚: " 兄长说的这是什么话 , 我祭刀又不杀你 , 你怕个啥?"
《黄巢进长安》—工笔画
不说则已 , 说完之后卞律和尚更紧张。他说: " 兄弟啊 , 卦上既然说有灾 , 我心中志忑不安 , 心惊肉跳啊 , 总感觉你手中这口刀 今天要沾我的血 , 看来为兄我有劫数啊。"
黄巢听完 , 赶紧把刀丢在一边 , 对卞律和尚说: " 要这么说 , 兄长还是躲一躲吧 , 你躲得远一点 , 让我看不到你 , 过了今天就没事了1"
卞律和尚听罢 , 赶紧拜别黄巢 , 匆匆忙忙找地方躲藏。但是藏在哪里好呢? 藏在米缸? 不行 , 怕闷死。藏在水缸? 不行 , 怕淹死 。藏庙里? 也不行 , 怕房顶塌了砸死。卞律和尚越发心急 , 四处找寻 , 看见寺庙前面有颗大树 , 这颗大树不知经过多少岁月 , 枝叶茂盛 , 但是树干却是空的。卞律和尚一想 , 我就藏到树里吧 , 这地方又保险又凉快 , 黄巢也不会想到我在树里。这里面还挺宽绰 , 于是便钻了进去。
黄巢心想 , 卞律是我最好朋友 , 将来成就大业还离不了他 , 我 一定要小心 , 不能真把他给杀了。他本来想杀牲畜祭刀 , 但是一想 还是算了 。兄长说见血不好 , 那就不见血 , 我砍什么呢? 于是他四 处转悠 , 准备找个合适的东西砍砍祭刀。
黄巢正愁找不到东西砍时 , 猛然间就听得风声大起 , 刮得大树叶子哗哗响 。黄巢一看 , 一颗大树就在眼前。黄巢心说: 得了 , 今儿个就砍它吧 , 砍树总不会见血吧。
黄巢咏菊
黄巢来到大树前 , 祈祷一番 , 挥舞手中快刀 , 大喝一声 , 横着一刀砍过去 , 偌大一棵大树竟然被拦腰砍断。黄巢一见 , 哈哈大笑 , 但接着就不笑了。我晕 , 树怎么流血了? 莫不是白天见鬼了。
黄巢走近树桩一看 , 怎么有半截人身子在里面 , 光剩下腰部以下 , 上面的脏器去哪了? 再一看 , 我的天啊 , 卞律和尚上半截随着砍断的大树倒在了一边。卞律和尚那双眼珠子还在翻动 , 手指着 天 , 嘴巴一张一张的 , 他八成还没想明白是怎么回事呢?
黄巢顿时就懵了 , 悲痛万分 , 号陶大哭。过了一会儿 , 他回过神来 , 擦干眼泪哀叹一声: " 天数天定 , 人算无用。"
黄巢转身走了 , 心理也明白了 , 这次起义怕也是凶多吉少。只是卞律和尚这样子死得太委屈了 , 再怎么也救不活了 , 难过也没用 , 只能把他厚葬了。
" 黄巢杀人八百万 , 在数一人也难逃"。这个故事是说事物发展本该如此 , 命中注定 , 劫数难逃。
周易预测
鲁西南民间还流传着 " 德能改命" 的故事。
说的是明朝正德初年 , 济州有个叫王郎的商人 , 三十多岁了 , 结婚多年 , 生意做得很好 , 只是没有孩子。
他有位精通易学八卦 , 会卜卦算命的姑父姓李 , 家在徐州。有一天 , 这位徐州的姑父来济州谈生意 , 见到了外甥王郎 , 给王郎算了一卦 , 对王郎说: " 你的卦相很不好 , 近期就会有大灾难。"
这个王郎一向佩服姑父的神算 , 听他这样说 , 立刻收拾东西 , 要回滕州老家躲避一段时间 , 走到半路上 , 天下起了大雨 , 河水暴涨 , 无法渡船 , 只好住在客栈里。
这天傍晚 , 王郎到河边散步 , 看到一个年轻媳妇抱着小孩投河自尽 , 急忙奔向河边 , 可他不会游泳 , 情急之下 , 他对着河里的渔夫大喊: " 谁能救这个媳妇和小孩 , 我给他二十两银子!" 几个渔夫跳到河里 , 把媳妇和孩子救上岸。王郎给了渔夫们二十两银子。
这个媳妇和孩子被救了上来 , 仍然哭个不停 , 询问才知 , 原来媳妇家里非常贫穷 , 养了一头猪 , 本打算卖掉猪来还租子 , 但是买主上门的时候丈夫出去了 , 她做主把猪卖了 , 没想到收了假银子 , 一时想不开就要轻生。
弘德积善
王郎听了 , 心里非常不忍 , 又拿出两倍于猪价的银子送给她。让她回家还清租子 , 购置家用。少妇回家后 , 将王郎好人好事告诉了丈夫。丈夫怀疑她说谎 , 拉着她去找王郎。
这两口子来到客栈 , 王郎已经关门睡觉了 , 丈夫让他媳妇上前敲门。
王郎在房里问: " 谁啊? 有什么事?"
那个媳妇说: " 我是今天跳河被救的人 , 为了感谢你的大恩 , 特地来向您道谢!"
王郎一听 , 隔着房门严肃地说: " 孤男寡女 , 在这样的深夜不宜相见 , 你若有心谢我 , 明天早上和你丈夫一起来也不迟!"
这个丈夫听了 , 连忙说道: " 大恩人啊 , 我们夫妇俩一起来了。" 王郎听说他们夫妇同来 , 才穿衣起床。
王郎刚打开门 , 就听到室内 " 轰" 的一声 , 回头一看 , 原来客房的土墙因为连日下雨而倒塌 , 将他睡的床铺压得粉碎。王郎大吃 一惊 , 如果不是及时起床 , 早就没命了。
这一次救命施财 , 变成了舍财救命。他先救了别人一命 , 反过来别人又救他一命 , 让他躲过了一次劫难。他反而致谢这两口子。打那儿以后 , 王郎的生意越做越好 , 生活也越来越顺 , 妻子给他生育了十个儿子 , 他也无病无灾活到九十六岁。
古人说 "人的命 , 天注定", 同时也讲 "善能积福 , 德能改命"。
德
作者简介:
杨恒海,伏羲文化研究专家、书法家,济宁市人民检察院四级调研员,检察官文联副秘书长,中国检察官书画协会理事,有《中华文明起源初探:伏羲文化》、《伏羲女娲的传说》等著作。
图文编辑:
黄艳生,济宁伏羲文化学会专家顾问团副团长,济宁市中华文化促进会伏羲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济宁市伏羲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安徽亳州谯城区药用动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等。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疑问或侵权,请与平台联系。
《周易》神算
它断言:
自强飞天,
厚德载物,
恒理颠簸不破。
积善成名,
积恶灭身,
作孽不可活。
它断言:
吉凶者,
观山观地;
悔吝者,
观雷观火。
谦尊而光,
卑而不可逾,
丰大失居,
后天下之乐而乐。
它断言:
物极必反,
由《泰》而《否》;
消息盈虚,
若《复》而《剥》。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成功终归,
知进退存亡,
不失其正者。
它断言:
德薄而位尊,
知小而谋大,
力少而任重,
鲜不招祸。
它断言:
谋始慎终,
永无败事;
惊远惧迩,
总是少错。
它断言: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正家兴业,
比贤远过……
与天地合其德,
与日月合其明,
与四时合其序,
与鬼神合其吉凶,
最是大悟大彻!
周易用心算,
心数生福祸,
澄明则行,
犹疑则止,
吉凶心自知,
非是藉龟策。
祈侥幸以得福,
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