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妖(2):方相氏
方相氏的起源有两种说法,第一,是黄帝的妃子嫫母,第二种说法,嫫母是黄帝保姆,估计是家庭女官或者侍女。相同的是都认为嫫母容貌极其丑陋,有点吓人,不是吓人,甚至可以吓鬼。
一说,黄帝在巡行天下的时候,黄帝的元妃嫘祖也就是黄帝的正妻病逝,黄帝命令嫫母负责祀事,监护灵柩,并授予嫫母以“方相氏”的官职,利用她的丑陋的容貌来驱邪。所谓的“方相氏”,就是“畏怕之貌”的意思。
另一说,上古时代,黄帝巡游天下,他的元妃嫘祖在游历的途中病死了,黄帝就让嫫母做自己的保姆,负责照顾幼子和日常起居,并赐给她方相氏的姓氏。因为保姆的职责中本身就有保护小主人人身安全的功能,有因为黄帝这个超级名人的加持,后代在驱鬼的仪式中就把他当成了驱赶妖神的鬼王,并将这个活动规范化,慢慢形成了“大傩”这样规范的驱鬼仪式。
有关方相氏的形象,据《周礼·夏官·方相氏》记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傩,以索室驱疫。大丧,先柩,及墓,入圹,以戈击四隅,驱方良。” 大意是:方相氏手掌上缠着熊皮,有四只黄金眼睛(大概是火眼金睛的由来),黑衣红裤,左手持盾,右手握着长枪,带着自己的上百号小弟,巡视屋里屋外,驱逐疫鬼。在大丧之时,先于灵柩放进墓道里,填埋之后,用铁枪震击墓室的四角,以驱除木石之怪方良(也就是魍魉)。
方相氏的四个眼睛到底是怎么分布的?介于这种说法与“黄帝四面”的意义类似,他也有四张脸,每个脸上有一颗独眼,所以能够看到四面八方的鬼怪魍魉,明察秋毫。
《大鱼海棠》里那个神兽就是方相氏,历朝历代的方相氏形象都不同,有兽形的有人首兽身的还有人形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开路神君》:“开路神君,乃是《周礼》之方相氏是也……其神身长丈餘,头广三尺,鬚长三尺五寸,鬚赤面蓝,头戴束髮金冠,身穿红战袍,脚穿皂皮靴,左手执玉印,右手执方天画戟,出柩以先行之。”
在周代,方相氏属于周的官名,夏官之属,由武夫充任,职掌驱除疫鬼和山川精怪。
宋张君房《云签七笈.卷100.轩辕本纪》:嫫母貌极丑陋,似逐疫驱鬼之神,故有以嫫母为逐疫之神的传说。
宫廷里,方相氏驱疫的仪式叫大傩,唐朝成为为军礼之一,隶属太卜属。大傩每年有三次,分别于季春毕春气、仲秋御秋气、季冬送寒气。除夕夜逐疫是最隆重的一次。
唐时,宫廷大傩传入日本。方相氏前行、百鬼跟随的场景,则被日本人演化成了“百鬼夜行”。
在中国古代,每年腊日(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生活在宫廷中的皇族都有一件大事要办——年终尾祭,举行一场大型的驱逐瘟疫和鬼怪的活动,那时候叫做“大傩”。主要内容就是驱鬼,我们现代农村保留着在小年清扫庭室的习俗,就是这种仪式的简化。
大傩的主要操作者是一个由上百人组成的方队,走在最前面是半人半兽的鬼王“方相氏”,一般1到4人,紧接着是120个年龄在10-12岁之间小男孩,他们被称作“侲(zhen)子,后面跟着十二个怪兽,其中就有吃鬼的穷奇,还有吃掉害人“蛊虫”的腾根。
这个浩浩荡荡的队伍会绕着皇宫的各个街道和宫室走几圈,搜索邪祟和瘟鬼,一旦发现就马上吃掉或杀死。
方相氏还会出现在古代规格最高的葬礼“大丧”的典礼上,只有古代的帝王、皇后和皇子才能有这样的资格。
在唐朝以前,大傩一直只有皇家才有资格举行,要么是在每年的腊日尾祭,要么是用在“大丧”的葬礼之中。唐朝中后期,大傩已经有了下放民间的例子,在一些州府和县城里,也开始有了傩仪,方相氏的身影自然会出现在其中。在当今西南地区,仍然存在傩戏傩文化。
最初的鬼王方相氏都是由专业的巫师来扮演的,他们戴着兽皮的面具,穿着特制的服装,有专业的道具。到了后来老百姓将这种仪式进行了简化,面具正式成为鬼王的象征。宋代以后,钟馗的形象开始走红,方相氏逐渐被取代。
其实我认为,在原始部落时期,方相氏应该是黄帝部落的大祭司,长着四只黄金眼睛,身披熊皮,双手执戈盾,领着上百号下属前行,慢慢从远古时期的大祭司演变成百姓心目中的“大妖怪”。
第一幅图片是汉代画像砖里的方相氏形象,第二幅图片是当代的创作。
镇墓兽的名字叫方相氏,让人不理解的是,它的原型是一个女人
在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种风俗,人死后在下葬的时候,常常会随葬一些长相怪异,而且看起来还十分凶狠的器物——这就是所谓的“镇墓兽”。另外,镇墓兽的种类繁多,而且作用不一,因此小编今天就给您说说最著名的一种,叫做方相氏,而它的原型竟然是一个女人。那么这个女人到底是谁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首先需要说明一点的是,方相氏并无固定相貌和样式,应该是每一个时代,都赋予了方相氏新的容貌,所以历朝历代的方相氏也多有差异,故此,小编只说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方相氏。
首先是商周时期的代表,青铜兽面纹的面具,它是在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地出土的方相氏,可见其双眼外突,透露着凶狠的目光,而且还张着嘴,漏出两排锋利的牙齿,似乎可以咬烂一切的东西,总之是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然后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代表,方相氏壁画或漆画,是在湖北随州曾侯乙墓的棺木上发现的,左边是羽人(即飞天的仙人),右边是方相氏。同样,此时的方相氏也依然十分怪异,虽然有了完整的身体,但却与真实的“人”相比,显然有着巨大的差异,即似人非人,似鬼非鬼。
最后再看秦汉时期的代表,方相氏陶俑,是在四川成都天回山东汉崖墓发现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口中吐出一条长56厘米的舌头,而且一副瞪目龇牙的样子,看起来也不禁让人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通过这三种不同类型的方相氏,我们可以看出其特点都是很怪异,忒凶恶,让人感到害怕,所以这就起到了它本身的实际作用,吓唬盗墓贼。另外,如果从丧葬文化上来说,它也起到了驱邪赶恶目的,防止逝者在“另一个世界”受到伤害。那么方相氏的原型是什么呢?接着看小编给您继续揭秘。
在《周礼》中记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隶而时傩,以索室驱疫”,所以说方相氏原本是一个司仪官,有点像古代神话中的“巫师”,主管相关的祭祀活动。如果再继续追根溯源的话,那就到了上古的三皇五帝时期。
根据《史记》的记载,在黄帝时期,当时的部落重德不重貌,因此黄帝娶了一位十分有德行的女子,叫做嫫母,嫫母长得并不好看,甚至还可以说是十分的丑陋,而黄帝却并不在乎,还说:“重美貌不重德者,非真美也,重德轻色者,才是真贤”。
所以,黄帝与嫫母,以及另外一位妻子嫘祖,生活得十分和谐美满。可惜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天嫘祖不幸病逝了,于是黄帝便让嫫母为嫘祖守墓,而她这一守就是一辈子,不仅毫无半点怨言,而且还将所有相关的祭祀都安排的十分妥当,一年如此,甚至年年如此。最后,黄帝就封嫫母为方相氏,寓意着她可以驱邪避恶,让逝去的人可以得到安宁,故此,在以后,人们就参照嫫母的相貌,制成了方相氏,而方相氏也就成了一种镇墓兽。
由此可见,美有美的优势,丑也有丑的作用,虽然嫫母长的很丑,但她品德高尚,还有一颗善良的心,“照顾”过世的人都如此的勤勤恳恳,更何况是活着的人呢?而黄帝也同样是个伟大的人,他重德不重貌,只要德行好,即便是丑也都会得到欣赏和重用,那又何况是那些德行好,而且长的也好的人呢?所以说,我们中华民族其实一直也都是重德不重貌,虽然好看的容貌很重要,但是和高尚的品德相比,估计大多人都会选择后者。
看到这里,读者们应该也都明白“方相氏”是怎么一回事了吧!虽然它们看起来让人感到惊悚,但其内心却是无比的善良,所以将其作为随葬品,去吓唬的也都是一些内心黑暗的“坏人”,而“好人”则并不会感到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