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命理

心绪不宁的意思是什么生肖(心绪不宁的意思)

心绪不宁的意思是什么生肖(心绪不宁的意思)

中华美德精华语丝主题一:孝敬父母

主题一:孝敬父母

很多人都在说,等有钱了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但你可以等待,父母不能等待,在不经意间,父母渐渐变老。其实,孝敬父母不需要做出多伟大的事业。每天早晨,我们用一句关爱的话语,一个亲热的动作,或任何一个微小的进步,就可以表达我们对父母的爱与孝心!

诗海漫步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出处:《诗经·小雅·蓼莪》

释义:可怜的父母亲啊!为了生我、养我受尽劳苦。哀:可怜。劬(qú):过分劳苦,勤劳。劬劳,指父母养育子女的劳苦。蓼莪(liǎo,é):篇名。此诗表达了子女追慕双亲抚养之德的情思。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出处:《诗经·小雅·蓼莪》

释义:想要报答您的恩德,而您的恩德就像天一样的浩瀚无边。昊(hào):大(指天)。昊天:指广大的天,在这里比喻父母的恩情深重。罔(wǎng):没有。罔极,指无穷、久远。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出处:唐·孟郊《游子吟》

释义:谁说像小草一样的些微孝心,能够报答如春天阳光般的母爱呢?寸草:比喻非常微小。三春晖:三春,指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出处:唐·王建《短歌行》

释义:别人都说有了子女好,却不知道有了儿女,才让自己早早老去。父母为了我们过早地衰老,作为子女,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报答他们呢?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出处:唐·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释义:当你还是小燕子,高高地飞离母亲时,父母思念你们的心情,现在你应该很明白了。诗句借燕子懂得飞后便离弃双亲的习性,以及描写燕子父母的悲哀,告诫大家不要像燕子那样,完全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出处:唐·李商隐《送母回乡》

释义:母亲对自己养育之恩都无法报答,人生还有什么事情值得追求呢?

【万事丝窠黏露珠,奉亲最乐天下无】

出处:宋·杨万里《题左正卿寿慈堂》

释义:世事无常皆如丝网上黏着的露水,什么也比不上奉养亲人的乐趣。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出处:清·黄景仁《别老母》

释义:在风雪之夜离开这凄惨的柴门,渐走渐远,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诗句十分真切地抒写出诗人内心的愧疚之惜,指出作为子女不能守在父母身边尽孝是最大的不敬。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

出处:《劝孝歌》

释义:母亲受苦时孩子不曾见到,孩子受苦时母亲心绪不宁。说明母亲处处关心孩子,而孩子却很少关心母亲。

名句拾遗

【父母唯其疾之忧】

出处:《论语·为政》

释义:父母最担忧的是子女生病。言外之意,子女照顾好自己不必让父母担心,就算尽孝。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出处:《论语·里仁》

释义:子女侍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应该婉转地劝告,如果父母不能够听从自己的劝告,仍然要恭恭敬敬,任劳任怨。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出处:《论语·里仁》

释义:父母的年龄不可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另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伤心。

【事父母,能竭其力】

出处:《论语·学而》

释义:侍奉父母,应该竭尽全力。事:通侍,即侍奉、服侍的意思。

【子欲养而亲不待】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

释义:儿女想赡养父母,可双亲都不在人世了。待:等待。说明孝顺父母要注重每时每刻,不可等待。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孝养》

释义:孝敬父母在于内心充满敬意与爱心,不在于礼节上做得十分周全。说明心中孝、态度敬才是真正的孝。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出处:《三国志·魏书》

释义: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慢:慢待,指态度冷淡,不礼貌。

【人子之事亲也,事心为上,事身次之,最下事身而不恤其心,又其下事之以文而不恤其身】

出处:明·吕坤《呻吟语》

释义:子女对待父母,最主要的是要让他们心情愉快,其次才是关心他们的身体。倘若只关心父母的身体而不关心他们心情是否愉快,就显得更差一些,而最差的则是只保持表面上的礼节而连他们的身体都漠不关心。

【守身不敢妄为,恐贻羞于父母】

出处: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释义:一个人谨守自己的行为举止而不胡作非为,就是因为担心自己的不良行为会使父母蒙羞。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出处:清·李毓秀《弟子规》

释义: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出处:清·李毓秀《弟子规》

释义: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子女)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排除。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出处:清·李毓秀《弟子规》

释义: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出处:《劝报亲恩篇》

释义: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出处:《劝报亲恩篇》

释义: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出处:《劝报亲恩篇》

释义: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出处:《劝报亲恩篇》

释义: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

谚语集锦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释义:成千上万部经典都在强调,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

【吃遍天下盐好,走遍天下娘好】

释义:天底下没有比盐更美味的食物,天底下没有比母亲对自己更好的人。

【儿行千里母担忧】

释义:母亲时刻惦记出门在外的孩子。

【家有一老,黄金活宝】

释义:家里有个老人,非常宝贵。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释义:养孩子是为了防备年老时无人照顾,积屯粮食是为了防备饥荒。

【爹养儿小,儿养爹老】

释义:父母养育孩子,孩子应该知恩图报,好好地赡养父母。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释义: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久病床前无孝子】

释义:长久服侍生病的父母,儿女们会产生厌烦情绪。说明在父母生病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释义: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

【千里烧香,勿如孝敬爹娘】

释义:千里拜佛烧香,不如现在孝敬爹娘。旧时指奔波千里拜佛求来生,不如现在孝敬爹娘积德以保来生。

【得一食必先以食父母】

释义:有一顿饭,必须先给父母吃。

【敬了父母勿怕天,纳了赋税勿怕官】

释义:孝敬父母不怕天道惩罚,守法尽忠不怕法律制裁。天:天道责罚。纳赋税:意为守法尽忠。官:官府,指法律制裁。

【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方报父母恩】

释义:当家的人才知柴米可贵,抚养孩子的人才会报答父母对自己的恩情。说明只有当了父母,才能体会当父母的艰辛。

歇后语荟萃

【郑庄公挖地道——不到黄泉不相见】

故事漫谈

郑庄公的母亲从小就不喜欢他,而喜欢他的弟弟共叔段,后来竟然发展到帮助共叔段谋反,意欲置庄公于死地的地步。郑庄公十分愤怒,发誓说不到黄泉不与母亲见面。后来,他心生悔意,在一个聪明的大臣的帮助下,“掘地及泉”,母子相见,重归于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和父母说过头的话。即使一时失口让父母伤心,也应巧妙地使用方法让父母开心,进孝道。

【要饭的看丈母——穷孝顺】

释义:要饭的人没有钱,不能拿金银珠宝孝敬丈母娘,但有一颗孝心。比喻即使穷困潦倒,远在千里之外,只要时时牵挂父母,那也是孝顺。

【茶馆搬家——另起炉灶】

释义:比喻成家之后,就与父母分家,另立门户。言外之意,孩子有一番事业,不让父母为自己的生活操心,就算尽孝。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坐享其成】

释义:比喻自己不出力而享受别人取得的成果。享:享受。成:成果。此句描写了孩子对父母的一种态度。生活中,许多娇生惯养的孩子就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仅不帮父母做事,还把父母当“奴隶”来伺候自己。

【怀里揣梳子——舒(梳)心】

释义:“舒”与“梳”同音;舒心:心情舒畅。意思是孝敬父母就要让父母心情愉悦,不顶撞父母,不做让父母生气的事。

【儿子不养娘——白疼他一场】

释义:母亲将全身心的爱都给了孩子,反过来,孩子长大后不赡养母亲,伤透母亲的心。比喻孩子不孝顺。

【农村的老黄牛——苦了一辈子】

释义:农村的老黄牛,耕田种地,兢兢业业,辛苦了一辈子。这里用来形容父母抚养子女,操劳辛苦。

王阳明:忙时心不乱,闲时心不空

岁月是公平的的,他给每个人的时间都一样。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二十四个小时。

有的人忙忙碌碌地活着,有的人停下脚步去欣赏。这其中的差异,都能从心上找到原因。

来源:Pexels(Quang Nguyen Vinh 摄)

1

忙时心不乱

人生在世,忙是不可避免的。

事务繁杂,身体得不到休息,是一种忙;思虑过多,内心得不到安宁,也是一种忙。

王阳明的弟子曾问他:“寻常意思多忙,有事固忙,无事也忙,何也?”

这位弟子对王阳明说,自己一忙起来就容易烦躁。有事时固然心烦意乱,没事时也闹得心绪不宁。弟子感到很苦恼,希望得到老师的指点。

王阳明举了个例子:“令人于吃饭时,虽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一些人被忙碌的生活所挟持,无论做什么都得不到安宁。

就拿吃饭这件小事来说,人坐在饭桌前,眼里放不下电视,手里放不下手机。并非真有什么要紧的事等着他们去处理,只因为平时忙惯了,吃顿饭的功夫都收不住心。

饭也不能好好吃,觉也不能好好睡。心里总感觉到累,身体也得不到好的休息。

对此,王阳明提出的解决办法是“精一之功”。

所谓“精一”,就是专注做好眼前的这一件事。心若精一,哪还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曾国藩曾说:“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古往今来,成大事者都有此恒心。只要一心不乱,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来源:Pexels(Eric Smar 摄)

2

闲时心不空

很多人认为,吃喝玩乐才是最好的生活状态,其实不然。

一个人忙惯了,一旦闲下来就会感到无所适从。《劝民歌》里写道:“不见闲人精力长,但见劳人筋骨实。”

人的身体如此,心也是一样。《菜根谭》里讲:“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

一天到晚什么事都不做,闲得太久了,就容易胡思乱想。所以哪怕时间上得闲,也不能任由自己的心随意放空。

王阳明被贬龙场时,只担任一个小小的驿丞。

由于位卑权低,整日也没什么公务,王阳明彻底沦为了一个“闲人”。他在屋后建了一个石椁,日夜端坐其中,参悟圣人之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时间的静心思考,某天夜里王阳明突然顿悟,参透了“格物致知”的道理。

这段闲来无事的思索,也因此成为王阳明人生之中一次重大的转折,史称“龙场悟道”。

一个人闲暇时的所作所思,不知不觉间决定着他的未来。

闲来无事,不如给自己的心灵充个电。存心养性,让自己做个更充实的人。

(来源:儒风大家微信公号)

成语辨析:成语“急功近利”中,“近”字到底是什么意义?

先奉上标题中问题的答案,成语“急功近利”中的“近”并不指“眼前的”,而是指“追求、希求”,成语的详细解释见内文。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我们讲“辵”部的一个汉字:“近”。“近”是现代汉语常用汉字(在1988年国家语委的《现代汉语常用字列表》里),因此是重点汉字,要认真掌握,其详情如下:

近。读jìn。《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近,附也。从辵,斤声。”形声字。本义是附近;不远。看字形发展,近还有一个古体的写法,就是“斤”上面一个“止”,是上下结构的写法,如果在篆刻中遇到需要上下结构的变化时,可以用这个异体写法。

(近字的字形发展)

近的本义是附近;不远。关于《说文解字》里的这个解释:“附也”的附,桂馥有个说法很值得关注:

桂馥在《说文解字义证》中说:“附也者,当为驸。本书‘驸,近也。’俗作附,《广雅》:‘附,近也。’”附是什么意思呢,是“附娄,小土山也”,显然跟“不远”不搭。驸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副车之马,当然与正驾车之马离得很近,所以,桂馥的解说有帮助理解的价值。关于这一点,徐灏的《说文注笺》替许慎开脱说:“许说解中多用世俗通行之字,盖以其所易知释所难知也。不必皆用本义。”所以说,许慎也是用心良苦。

《玉篇·辵部》:“近,不远也。”比如《墨子·经说下》:“行者必先近而后远,远近修也,先后久也。”孙诒让的《墨子闲诂》说:“‘远近修也’,‘先后久也’,相对为文,以地之相去言曰修,以时之相去言曰久。”行路可不是先要近处再远处。在现代汉语里,近的本义也最很常用,比如鲁迅《祝福》:“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祝福》最后一段的话,作者心绪不宁)”用的也是近的本义。

(《祝福》里的祥林嫂)

近在本义之外,还有许多用法,举常用的说说:

(1)历时短。比如:近期;近来。实际就是时间上的“不远”。比如韩愈《与陈给事书》:“辄自疏其所以,并献近所为《复志赋》已下十首为一卷,卷有标轴。”就是近期的作品。

(2)逼近;靠近。《广韵·隐韵》:“近,迫也。”比如《易·系辞下》:“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韩康伯注称:“位逼于君,故多惧也。”这句话的大意是:第二爻与第四爻同具阴柔的功能而各居上下卦不同之位,两者象征的利害得失也不相同:第二爻多获美誉,第四爻多含惕惧,因为靠近君位。又比如元代关汉卿《单刀会》第二折:“大夫,量你怎生近的那关云长?”即关云长武力过人,不得近身。

《单刀会》浮雕)

也指追求;希求。比如急功近利,这个词里的“近”多解为“眼前的”,其实并不妥。比如宋代朱熹《近思录·为学》:“伊川(程頣)曰:学者须是务实,不要近名,方是。有意近名,则是伪也。”张伯行《小学集解》称:“须是专务著实,而无半点为名意思。”身为学者,必须务实务,不要追求声名,这样才对,如果有意追求声名,就不是真正的学者。这里的“近”并不是靠近,而是“追求”的意思。那么,“急功近利”的意思并不是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而是急于成功与追求名利,“急功”和“近利”是分开的。

当然,还是那句老话,急功近利很快也会因为“约定俗成”的原因,以“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作为它的“正规”定义。

(3)接近;临近。比如《诗·大雅·民劳》:“敬慎威仪,以近有德。”大意就是:立身端正讲礼节,亲近贤德勤学习。又比如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4)亲近。《篇海类编·人事类·辵部》:“近,亲也。”比如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

也指宠幸。比如《战国策·齐策三》:“齐王夫人死,有七孺子皆近。”高诱注:“近,幸也。”鲍彪校注称:“言其亲幸。”即:齐威王的夫人死了,有七个贵妾都是威王所宠幸的。这个齐威王,就是一鸣惊人的那个齐威王。

(齐威王)

(5)指君臣亲近的人。《礼记·月令》:“(仲冬之月)省妇事,毋得淫,虽有贵戚近习,毋有不禁。”郑玄注:“近习,天子所亲幸者。”(仲冬月份,)要减少妇女们的工作,不许她们制作过分奢华巧饰的东西,即使是尊贵的亲戚和宠幸的人,也没有不禁止的。这个意义与上一条的宠幸略有差异。

(6)切近。《诗·周南·关雎序》:“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孔颖达疏称:“无有近于诗者,言诗最近之,余事莫之先也。”就是说,诗是最切近于“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的,强调诗的教化作用,其他事都不如诗。

(7)浅近;浅显。比如《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言语浅近而含意深远的,是善言。

(孟子画像)

也指浅陋;平庸。

(8)近似。比如三国张俨《默记·述佐》:“昔子产治郑,诸侯不敢加兵,蜀相其近之矣。”过去子产治理郑国,诸侯们不敢发兵侵犯,蜀国现在与当时的样子近似。这个子产是郑穆公的孙子,著名的政治家。

(9)知晓。《吕氏春秋·执一》:“慈亲不能传于子,忠臣不能入于君,唯有其材者为近之。”高诱注称:“近,犹知也。”

(10)接近;将近。比如《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吴元济)起,听于廷,闻(李)愬军号令曰:‘常侍传语’。应者近万人。”李愬的部队,答应的接近万人。

(李愬雪夜入蔡州)

(11)又用作副词。大概。杨树达《词诠》卷四:“近,副词。殆也。”比如《三国志·魏志·华佗传》:“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近难济,大概难治好了。专心治疗,可以延长寿命。

近还用作姓氏,《万姓统谱》有载。

近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近字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273,部分图片引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