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吉日

周瑜之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周瑜是怎么死的)

周瑜之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周瑜是怎么死的)

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专家:两人根本不是一个级别,周瑜被抹黑了

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尤其是周瑜临死时那句“既生瑜何生亮”,让人感慨不已。稍微对历史有点了解的读者,都知道《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很多都是虚构。

尤其是诸葛亮,被塑造成“多智而近妖”的存在。事实上,诸葛亮事迹特别是那些在军事上的成就绝大部分都是作者杜撰的,比如“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苦肉计”、“借东风”等等,全部子虚乌有。

历史上的周瑜要比诸葛亮年长6岁,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真的是嫉贤妒能、心胸狭窄吗?陈寿在《三国志》中这样评价周瑜,除胆略过人、雅量大之外,还气度恢宏,心胸豁达。刘备也曾盛赞周瑜,“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周瑜生出名门,父亲周异曾担任洛阳令,而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用现在的话来说,周瑜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官二代。由于周瑜从小就受到了良好教育,而身材高大,正如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描述的那样,“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然而,如此一位英雄人物,怎么可能被诸葛亮气死呢?气死是不可能的,史书上关于周瑜之死也说法不一。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同意了周瑜攻打益州的军事方案,但在周瑜赶回驻地江陵路上身患重病,最终病死巴丘,年仅36岁。

按照周瑜的身体情况,病死也不太可能,虽然当时医疗水平低下,但周瑜毕竟享受到了最高的医疗待遇。《三国志·周瑜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宁围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战。瑜亲跨马擽陈,会流矢中右胁,疮甚,便还。”

意思是说,周瑜指挥作战时中了一箭,导致病情恶化,只能撤退。周瑜病死消息传回东吴时,孙权痛哭流涕,仰天长叹,“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另外,专家们还表示,周瑜是诸葛亮无法比拟的,两人不在一个层次上。

早在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时,周瑜已经为孙权勾勒了东吴的蓝图:划长江二分天下,据江东,图荆益,再伺机雄霸中原,这是一个深谋远虑的战略。退一步说,诸葛亮和周瑜不仅没有过节,而且也没有正面交锋。

要知道赤壁之战后到周瑜病死这两年时间,诸葛亮的职责就是在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征调赋税以充军实,做好后勤工作,而两人也没有再见过面。因此可以这样说,“既生瑜,何生亮”,完全是抹黑。

参考资料:《三国志•周瑜传》、《三国演义》

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专家:两人根本不是一个级别,周瑜被抹黑了

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尤其是周瑜临死时那句“既生瑜何生亮”,让人感慨不已。稍微对历史有点了解的读者,都知道《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很多都是虚构。

尤其是诸葛亮,被塑造成“多智而近妖”的存在。事实上,诸葛亮事迹特别是那些在军事上的成就绝大部分都是作者杜撰的,比如“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苦肉计”、“借东风”等等,全部子虚乌有。

历史上的周瑜要比诸葛亮年长6岁,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真的是嫉贤妒能、心胸狭窄吗?陈寿在《三国志》中这样评价周瑜,除胆略过人、雅量大之外,还气度恢宏,心胸豁达。刘备也曾盛赞周瑜,“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周瑜生出名门,父亲周异曾担任洛阳令,而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用现在的话来说,周瑜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官二代。由于周瑜从小就受到了良好教育,而身材高大,正如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描述的那样,“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然而,如此一位英雄人物,怎么可能被诸葛亮气死呢?气死是不可能的,史书上关于周瑜之死也说法不一。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同意了周瑜攻打益州的军事方案,但在周瑜赶回驻地江陵路上身患重病,最终病死巴丘,年仅36岁。

按照周瑜的身体情况,病死也不太可能,虽然当时医疗水平低下,但周瑜毕竟享受到了最高的医疗待遇。《三国志·周瑜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宁围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战。瑜亲跨马擽陈,会流矢中右胁,疮甚,便还。”

意思是说,周瑜指挥作战时中了一箭,导致病情恶化,只能撤退。周瑜病死消息传回东吴时,孙权痛哭流涕,仰天长叹,“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另外,专家们还表示,周瑜是诸葛亮无法比拟的,两人不在一个层次上。

早在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时,周瑜已经为孙权勾勒了东吴的蓝图:划长江二分天下,据江东,图荆益,再伺机雄霸中原,这是一个深谋远虑的战略。退一步说,诸葛亮和周瑜不仅没有过节,而且也没有正面交锋。

要知道赤壁之战后到周瑜病死这两年时间,诸葛亮的职责就是在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征调赋税以充军实,做好后勤工作,而两人也没有再见过面。因此可以这样说,“既生瑜,何生亮”,完全是抹黑。

参考资料:《三国志•周瑜传》、《三国演义》

周瑜是怎么死的?

史书记载周瑜死于建安十五年,即公元210年,去世于巴丘,今湖南岳阳,年仅36岁。36岁的年纪对于古人来说,仍不是一个正常死亡的年纪,周瑜的死,史书用的是病卒,而且周瑜是在准备征伐益州的路上去世的,可见周瑜死的突然,连周瑜自已也没有料到,否则也不会在出征的路上病死。

赤壁之战是公元208年,周瑜亲率孙刘联军大破曹操,随后乘胜攻击曹仁占据的南郡,历时一年之久,周瑜占据南郡及江夏郡北边各一半和夷陵,曹仁退回襄樊,而同时刘备攻占荆南四郡,此时的刘备除了占据荆南四郡外,还占有南郡和江夏郡靠南边的各一半地盘,而刘备集团所占据的地盘从地图上来看,毫无发展前景,南边是南海,西边是崇山峻岭,北边和东边是孙权,无法向外发展,属于战略死局。

周瑜

这基本上是周瑜的计划。周瑜的战略是二分天下,攻取荆州和益州,联合马超,打击张鲁,与曹魏形成南北对峙,那么必然与刘备发生激烈冲突,当刘备为破解战略困局向孙权借南郡时,周瑜是相当反对的,孙权在当时的态度就尤其重要。刘备是先向孙权提出借南郡的,孙权在鲁肃的游说下是答应了,后来周瑜听说后亲自面见孙权,提出不可借,并向孙权提出自已二分天下的战略构想,史书记载,权许之,也就是说孙权同意了,这里就有一个矛盾,同意刘备借了南郡,又怎么会同意周瑜的二分天下战略,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孙权怎么回事?

我们就站在孙权的立场来想一想,如果你是孙权,你会怎么做?如果按周瑜的计划,攻击益州,那么如何处理刘备?必然与刘备翻脸,孙刘联盟破裂,那么谁是最大最受者,显然是曹操,况且益州山高路远,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凭什么周瑜觉得能攻下益州,况且东吴军所长是水军,陆战并非强项,从东吴军数次攻合肥均为失败可看出,陆战并非所长,就是说周瑜的计划要冒着很大的风险。反观鲁肃的三分天下战略,联刘抗曹,虽失荆州战略要地,但不失为一个稳定,或风险较小的方案,况且孙权的重点在淮南,荆州之地主要是因为地理位置重要,从东吴本身的战略来说,三分天下的战略更符合孙权的利益,那为何孙权要答应周瑜出征益州呢?而且周瑜一回到驻地准备出征之时就病死?史书上没有记载,我们也只能按逻辑来分析。

孙权

周瑜只比孙权大7岁,与孙权兄长孙策是同辈人,孙策26岁遇杀身亡,之前的周瑜一直是在外领兵打仗的,孙策死后,周瑜将兵赴丧,也就是说周瑜带兵来赴孙策的丧事,并首先拥挤年仅19岁的孙权即位,同时心中护军身份与张昭共掌国事,史书没有记载周瑜将兵付丧是应孙权召进的,还是私自决定的?此处猜测孙权是私自带兵赴丧的,为何?孙策死时定下的托孤大臣是张昭,并没有周瑜,孙权也不可能在兄长丧事期间召回一个手握重兵的大将,这不符合逻辑啊,所以周瑜是私自赴丧的,再加上周瑜本身就是江东世家,而江东大族都是有私兵的,这和曹魏及蜀汉不同,所以周瑜此举必在孙权心中留下阴影。

孙权其人,最善于权术,从其为东吴利益左右逢源来看,孙权能够忍辱负重,弯腰称臣,并且他也经常这么做,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孙权向曹丕称臣,为了利益经常向曹刘两家互动。而且孙权是个控制欲较强的君主,三国志作者陈寿曾评价孙价,善权术,好杀戮,这样的君主是不太可能希望身边有个非常能干、有独立思想、声名远扬的属下的,而周瑜在赤壁之战声名雀起,如今又要远征益州,不管成功与否,与他孙权都并无太多干系,成功了周瑜功高盖主 ,失败了孙权损失惨重,而且周瑜偏偏死在准备出征这个节骨眼,时间上又恰到好处,周瑜的死是否与孙权有关,历史没有记载,也没有证据,无从知晓。

鲁肃

孙权选择鲁肃的的战略必然要放弃周瑜,否则自相矛盾无法说的过去。但如何放弃,不得而知。从当事人周瑜在临死前留给孙权的书信中,我们也只能看到周瑜说,自已病的突然,将要死去,请鲁肃做接班人,而鲁肃正是与周瑜战略完全不同的,虽然他们的私人关系尚好,但自已去世然后推一个和自已战略思想完全相反的人接班,这不合逻辑,周瑜一定是明白了什么,但不能明说。唯一的解释,周瑜在临死前,明白了孙权的安排,只能推荐鲁肃做自已的接班人,而不是选一个能继承自已遗志的人接班,看看诸葛亮选的接班人就明白了,继承自已遗志的人才会选为接班人,只有周瑜是身不由已,但他的死,终究是个谜,湮灭在历史的潮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