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一处被忽视的词语创新
【“名家评红楼”系列评论】
一处被忽视的词语创新
——晴雯判词“心比天高”读思札记
作者: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刘上生
《红楼梦》耐读耐思。有些明白如话的语词,看似一目了然,但细想却未必然。如泉眼清澈见底,却取之不竭挹之无穷。晴雯判词“心比天高”一语就是如此。
语义索源
查所有词典,“心比天高”作为一个词语或成语的出处都是《红楼梦》,可见系曹公首创无疑。
《红楼梦大辞典》(修订版)对“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解释是:
“意谓晴雯虽然社会地位低下,出身卑贱,是当日赖大买来的‘奴才的奴才’,但心性极为高洁,最无阿谀奉承的奴才相,最富有反抗精神。”
“心性”以下是阐释“心比天高”的。这是对判词所涉文本内容的正确阐释,但并非解词。
同样引用此判词词语,《汉语大词典》的解释则是:
“形容心地高傲或所想超过现实。”
这是语义学的解释,它切合字义,从两个角度释“心”:一为“心地”即“心性”,指气质性格;二为“所想”即“心志”,或曰抱负追求为全面。不过依据这一解释“心比天高”很难作完全的正面理解,而是包含了复杂的肯定与否定双重内涵。“心地高傲”可以是对平庸的蔑视,但也可能是过分自视或对他人的傲慢;“所想超过现实”或是拥有高远的抱负追求,但也可能是脱离现实的幻想或空想。
两本权威辞书作出褒贬意义不一样的解释,这是由工具书的不同性质和目标决定的。人们也由此可以看到,当曹雪芹创造出“心比天高”一词时,已赋予其不一般的意义内涵。
这是一处被一般读者忽视的词语创新,以前似乎没有人做过探究。
“心比天高”语词为曹雪芹首创,但它并非无源之水。从语源看,它应来自“心高”一词,是“心高”的极端化表述。《红楼梦》中就用了“心高”。第72回《王熙凤恃强羞说病,来旺妇倚势霸成亲》中旺儿家的想求凤姐帮忙,把彩霞给儿子做媳妇,怕彩霞父母不肯,有几句话:
“若论那孩子倒好,据我素日私意儿试他,他心里没有甚说的,只是他老子娘两个老东西太心高了些。”
“心高”这里显然是贬斥意味。《汉语大辞典》引此文解释“心高”为“怀抱的希望远大”,应该是从“心高”字词本义言之,但在具体语境中,实际上往往包含对所述对象的不满,小说中来旺家的话就是如此。
《辞源》无“心高”一词。作为古人认定的思维器官(《孟子》所谓“心之官则思”),上古演化出“心广” “心远”等物理向度词语,“心酸”“心醉”等心理内涵词语,衍生出物理向度的“心高”大概是近古通俗语词作品出现后的事情,后来为社会接受通用。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词语的“心高”,一出现就附着某种否定意味,并结合成“心高气傲”等成语。元无名氏杂剧《冻苏秦》第一折:“我可也心高气傲惹人憎。”又作“心高气硬”,或“气傲心高”,明王錂《春芜记•反目》:“你平日里心高气硬,笑伊家今日无计谋生。”《二刻拍案惊奇》卷22:“自家想着当年的事,还有些气傲心高。只得作一长歌,当做似《莲花落》,满市唱着乞食。”《清史稿.允禵传》:“谕曰:‘允禵无知狂悖,气傲心高,朕望其改悔,以便加恩。’”在所有这些词语或成语中,“心高”都是同“气傲”“气硬”等贬义词语组合使用,又强化其否定性内涵的。结果,语词本义所应有的“心志高远”(如前引《汉语大词典》所释)的肯定性内涵就被掩盖了。明李孔修《貧居自述》(其四十五)是较早把“心”与“天”联系起来的:“惟有人心高似天,谁知造化五行偏。贪心欲享千年寿,立意徒劳万顷田……”这又是以“心高”为贪欲,从“所想超过现实”的另一负面角度运用语词。
大体言之,以“心高”为语源附着否定性内涵,这就是曹雪芹创造“心比天高”语词的语义基础和传统习惯。中性字面上附着如此负面倾向的语义,一定有深刻的社会时代背景,这是否反映了封建后期日趋保守平庸、压抑特立个性的社会心理,值得探究。
很显然,曹雪芹不仅创造了一个新词语,而且赋予新义,这本身就是一种具有突破意义的特立独行。
点石成金
无法否认,晴雯判词“心比天高”所用“心高”的基本语义与前代承传和《红楼梦》同一文本仍具有共通性。但是,曹雪芹的语词创新和语境创造,却实现了语义反转。《红楼梦》读者从判词里读出的绝不是贬斥嘲讽,而是赞赏慨叹。这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曹雪芹不是孤立地创造了语词“心比天高”,而是把它放在极其富于哲理意义和社会意义的“美的毁灭”的悲剧性语境之中,创造完成。此处小说文本叙述云:
“首页上画着一幅画,既无人物,也非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后有几行字迹,写的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嗟念。”
判词前四句包含两层意思:把晴雯名字分解为“霁月”“彩云”,这两个意象都是天上美景,它是一种难得(“难逢”)但生命力极为脆弱(“易散”)的美。下接“心比天高”,显示晴雯神(心)对形(貌)的超越。这种精神美才具有现实超越性,这是一层意思。第二层通过“心比天高”与“身为下贱”的反差和对映,展现出“心”(人格精神追求)对“身”(身份地位)的超越,这一超越的意义更为重要。因为包含着对社会不平的正义抗争和反叛,是对晴雯的反奴人格的精辟高度概括。由此,判词就通过两种超越极赞了晴雯之人格之高与美,并使其成为晴雯反奴人格的意象符号。而画面上的“乌云浊雾”象征的黑暗势力与判词中揭露的对美好事物的嫉恨(“怨”“诽谤”)等人性丑恶、社会丑恶正是造成晴雯悲剧的原因,“嗟念”则鲜明表达了作者态度。这就使得“心比天高”弱化甚至消解了“心高”词语在流传中附着的否定性语义,而凸显其被淹没的肯定性语义。不仅于此,作者还通过“比天高”的夸张比拟手法将其语义推向了极致。天为至高,是中国古代自然天崇拜和天人合一的“天帝”“天命”崇拜的物理认识基础。“昊天罔极”(《诗经•蓼莪》),人至渺小。“心比天高”是一种冲击甚至突破感受极限的意象创造,“心高”这个长期附着否定语义的词语,在曹雪芹创造的语境中转化为赞颂之语了。这真是点石成金啊!
从今人的眼光苛求,晴雯的精神追求也许算不上什么高大上。但十八世纪的曹雪芹却表达了最热烈的肯定,甚至像宝玉视晴雯为“第一件大事”那样有些偏爱。其原因,八十年前,王昆仑先生在论述“晴雯的意识中心”时深刻指出:
“她自始至终表现着被压迫在封建统治下反抗者的本质——骨气。在小姐们中林黛玉有骨气,但晴雯是贫民,是孤儿,是丫鬟,因此晴雯的性格中最明显最突出的特征是身处奴才的地位却坚决反对奴才们谄媚主子、出卖自己的卑劣品质。简单地说,就是反奴性。……她反对别人的奴性,反对别人奴视自己,自己不肯以奴才自居。一直到最后,对无理的搜查,凭空的诬陷,这倔强的少女始终是坚决不屈服。”
这就是“心比天高“的本质内涵。笔者曾经指出,曹雪芹的这种情感取向不但与他个性中的“傲骨”相呼应,而且融入了他出身的世代受奴役的包衣曹家反奴人格的精神传承。有着深刻的民族历史文化和家族文化印记。毛泽东在论述鲁迅骨头最硬没有丝毫奴颜媚骨时就指出,这是最可宝贵的民族性格。
当然,曹雪芹所做的语义翻转并不是对原有语义的彻底否定,“心高”或“心比天高”的语义本来具有双重性内涵,作为语词符号,由于人性和个性的复杂性,这种矛盾还可能集中在某个人身上。晴雯就是如此。从身份说,她确是赖大家买来孝敬贾母的“奴才的奴才”,但由于贾母的喜爱,特别是贾宝玉的宠信,她又是等级奴役的受惠者;她既有“一样这屋里的人,谁又比谁更高贵些”的朴素平等观念,又有任意惩治小丫头的“爆炭”脾性:她的“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的“痴心傻意”,固然比薛宝钗“送我上青云”,花袭人求“终身倚靠”的目标来得纯净高尚,但又确实是脱离现实的天真幻想。她的“风流灵巧”招人嫉恨,当然是由于人性和社会丑恶,也有其“心高气傲”自身的因素。这就使得晴雯悲剧,在社会悲剧、人性悲剧的主要内涵之外,还有性格悲剧的深刻意义。这正是曹雪芹用“多情公子空嗟念”一语写出他的复杂感受的原因,也是他着意运用“心高”语词又加以创新为“心比天高”作为晴雯判词的良苦用心。它的满纸乌云浊雾,既是愤怒控诉,也是沉重叹息。
然而,承认“心比天高”的语义双重性并不能否定它在判词语境中的基本内涵。归根结底,它是曹雪芹为钟爱的女奴晴雯作为美的精灵和反奴人格化身所精心创造的语词符号。在小说构思中,它既与后文现实晴雯形象及其悲剧描写相印证,又与晴雯逝后《芙蓉女儿诔》创造的浪漫女神形象前后映射,可以说,芙蓉女神形象乃“心比天高”的语词符号的具象和升华。
“心比天高”是精神飞腾翱翔的意象。受“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庄哲学影响,曹雪芹笔下“心比天高”中的“天”,显然绝非至高无上的主宰或人格神,而是体现“道”的自然。他所称颂晴雯的“心”即精神追求,正是合乎自然的被李贽等先进思想家推崇的原初人性,纯真童心。正是以这种冲破传统与世俗的哲学思想和美学观念为基础,他在《芙蓉女儿诔》中把女奴晴雯创造成绝美女神:
“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
这是内外俱臻极顶的美的精灵。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心比天高”的意象已融入其中,甚至可以说,它成为《芙蓉诔》女神形象的构思起点。作者创造的芙蓉女神形象,已不同于尚存某些性格缺陷的现实人物晴雯。例如“姊妹悉慕媖娴,妪媪咸仰惠德”,就与晴雯人缘关系的实际大相径庭。我们不可能通过诔文所写还原现实晴雯和宝晴关系细节,因为芙蓉女神已是对现实人物晴雯的理想化修正和升华。而这一升华的哲思和审美意象,作者早已在判词中对现实人物晴雯“心比天高”语词符号创造埋下了伏笔。
晴雯是曹雪芹创造的文学史上第一位反奴人格女奴形象。曹雪芹又把首创的“心比天高”词语献给了晴雯。新词语,新语境,新语义,与新形象融合一体。
二水分流
在《红楼梦》的语言接受史中,晴雯判词“心比天高”很耐人寻味。不但在阅读中家喻户晓,而且进入现代文学语汇,为许多作家作者所瞩目。这种情况,在小说文本中实属罕见。
最早吸收这一词语的是文学大师鲁迅。《故事新编.出关》中,关尹喜同部属议论出关的老子说:
“……他说‘无为而无不为’。这家伙真是‘心高于天,命薄如纸’,想‘无不为’,就只好‘无为’。一有所爱,就不能无不爱。那里还能恋爱,敢恋爱?……”
“心高于天,命薄如纸”明显是对“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仿制,用以表现关尹喜对老子的嘲讽之意。鲁迅在《“出关”的“关”》一文中说:“我同意于关尹子的嘲笑。因为老子是“无为而无不为”的一事不做,徒作大言的空谈家。要无所不为,就只能一无所为。他是连老婆也娶不成的。可见鲁迅在此用“心比天高”的语意已完全不同于曹雪芹了。在某种意义上,它是对《红楼梦》的逆反,可以说,又回复到“心高”偏向否定性内涵的原初语意了。不过,当鲁迅以“心”与“命”即精神追求与现实遭际联系对照的时候,他已经把曹公“心”与“身”的个体(小宇宙)自我映照拓展到无比广阔的世界(大宇宙)了。
于是就出现了两位文学大师同一语词的语义分歧:“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褒扬与“心高于天,命薄如纸”的贬讽,而且它们都得以广泛流传并进入文学语汇宝库。它使人们联想起《红楼梦》黛钗双峰并立二水分流影响后世的奇景,只是这里还多一种代际的继承和创新。搜索百度,用此词语者,数不胜数,虽然在“形容心地高傲或所想超过现实”的基本语义大体一致,但其具体实现则因语境而异,取负面意义者,如:“不能养活他一辈子。那么个小丫头,不要心比天高。”(林语堂《京华烟云》)“你怎么能那样评价他呢?他不是心比天高,命如纸薄,也不是失却根本,忘形得意。”(贾平凹《浮躁》)其中,命相之类或含命相观念之作尤多。而表正面意义者如:“看不起苏惠,这也说明芳卿这个人也是心比天高,才华也是出众,而且理想事业是追随曹雪芹的。”(胡德平《曹雪芹在西山》)“有心比天高,来造凌云塔。”(范诗银《卜算子•繁塔》)即使用鲁迅语,也可用于揄扬:“他(她)们有才,有德,有能,个个心比天高,命如纸薄。”(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励志之作多仿此。笔者在研究包衣曹家精神传承时,也借用了“心比天高,身为下贱”二语,论述曹寅的反奴人格和自由心性,及其对曹雪芹和《红楼梦》的影响。
语义在语境创造中实现和闪光。这将是一个绵绵不绝,永无止境的过程。曹雪芹就是这一语言奇观的开拓者。(刘上生)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一处被忽视的词语创新
【“名家评红楼”系列评论】
一处被忽视的词语创新
——晴雯判词“心比天高”读思札记
作者: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刘上生
《红楼梦》耐读耐思。有些明白如话的语词,看似一目了然,但细想却未必然。如泉眼清澈见底,却取之不竭挹之无穷。晴雯判词“心比天高”一语就是如此。
语义索源
查所有词典,“心比天高”作为一个词语或成语的出处都是《红楼梦》,可见系曹公首创无疑。
《红楼梦大辞典》(修订版)对“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解释是:
“意谓晴雯虽然社会地位低下,出身卑贱,是当日赖大买来的‘奴才的奴才’,但心性极为高洁,最无阿谀奉承的奴才相,最富有反抗精神。”
“心性”以下是阐释“心比天高”的。这是对判词所涉文本内容的正确阐释,但并非解词。
同样引用此判词词语,《汉语大词典》的解释则是:
“形容心地高傲或所想超过现实。”
这是语义学的解释,它切合字义,从两个角度释“心”:一为“心地”即“心性”,指气质性格;二为“所想”即“心志”,或曰抱负追求为全面。不过依据这一解释“心比天高”很难作完全的正面理解,而是包含了复杂的肯定与否定双重内涵。“心地高傲”可以是对平庸的蔑视,但也可能是过分自视或对他人的傲慢;“所想超过现实”或是拥有高远的抱负追求,但也可能是脱离现实的幻想或空想。
两本权威辞书作出褒贬意义不一样的解释,这是由工具书的不同性质和目标决定的。人们也由此可以看到,当曹雪芹创造出“心比天高”一词时,已赋予其不一般的意义内涵。
这是一处被一般读者忽视的词语创新,以前似乎没有人做过探究。
“心比天高”语词为曹雪芹首创,但它并非无源之水。从语源看,它应来自“心高”一词,是“心高”的极端化表述。《红楼梦》中就用了“心高”。第72回《王熙凤恃强羞说病,来旺妇倚势霸成亲》中旺儿家的想求凤姐帮忙,把彩霞给儿子做媳妇,怕彩霞父母不肯,有几句话:
“若论那孩子倒好,据我素日私意儿试他,他心里没有甚说的,只是他老子娘两个老东西太心高了些。”
“心高”这里显然是贬斥意味。《汉语大辞典》引此文解释“心高”为“怀抱的希望远大”,应该是从“心高”字词本义言之,但在具体语境中,实际上往往包含对所述对象的不满,小说中来旺家的话就是如此。
《辞源》无“心高”一词。作为古人认定的思维器官(《孟子》所谓“心之官则思”),上古演化出“心广” “心远”等物理向度词语,“心酸”“心醉”等心理内涵词语,衍生出物理向度的“心高”大概是近古通俗语词作品出现后的事情,后来为社会接受通用。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词语的“心高”,一出现就附着某种否定意味,并结合成“心高气傲”等成语。元无名氏杂剧《冻苏秦》第一折:“我可也心高气傲惹人憎。”又作“心高气硬”,或“气傲心高”,明王錂《春芜记•反目》:“你平日里心高气硬,笑伊家今日无计谋生。”《二刻拍案惊奇》卷22:“自家想着当年的事,还有些气傲心高。只得作一长歌,当做似《莲花落》,满市唱着乞食。”《清史稿.允禵传》:“谕曰:‘允禵无知狂悖,气傲心高,朕望其改悔,以便加恩。’”在所有这些词语或成语中,“心高”都是同“气傲”“气硬”等贬义词语组合使用,又强化其否定性内涵的。结果,语词本义所应有的“心志高远”(如前引《汉语大词典》所释)的肯定性内涵就被掩盖了。明李孔修《貧居自述》(其四十五)是较早把“心”与“天”联系起来的:“惟有人心高似天,谁知造化五行偏。贪心欲享千年寿,立意徒劳万顷田……”这又是以“心高”为贪欲,从“所想超过现实”的另一负面角度运用语词。
大体言之,以“心高”为语源附着否定性内涵,这就是曹雪芹创造“心比天高”语词的语义基础和传统习惯。中性字面上附着如此负面倾向的语义,一定有深刻的社会时代背景,这是否反映了封建后期日趋保守平庸、压抑特立个性的社会心理,值得探究。
很显然,曹雪芹不仅创造了一个新词语,而且赋予新义,这本身就是一种具有突破意义的特立独行。
点石成金
无法否认,晴雯判词“心比天高”所用“心高”的基本语义与前代承传和《红楼梦》同一文本仍具有共通性。但是,曹雪芹的语词创新和语境创造,却实现了语义反转。《红楼梦》读者从判词里读出的绝不是贬斥嘲讽,而是赞赏慨叹。这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曹雪芹不是孤立地创造了语词“心比天高”,而是把它放在极其富于哲理意义和社会意义的“美的毁灭”的悲剧性语境之中,创造完成。此处小说文本叙述云:
“首页上画着一幅画,既无人物,也非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后有几行字迹,写的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嗟念。”
判词前四句包含两层意思:把晴雯名字分解为“霁月”“彩云”,这两个意象都是天上美景,它是一种难得(“难逢”)但生命力极为脆弱(“易散”)的美。下接“心比天高”,显示晴雯神(心)对形(貌)的超越。这种精神美才具有现实超越性,这是一层意思。第二层通过“心比天高”与“身为下贱”的反差和对映,展现出“心”(人格精神追求)对“身”(身份地位)的超越,这一超越的意义更为重要。因为包含着对社会不平的正义抗争和反叛,是对晴雯的反奴人格的精辟高度概括。由此,判词就通过两种超越极赞了晴雯之人格之高与美,并使其成为晴雯反奴人格的意象符号。而画面上的“乌云浊雾”象征的黑暗势力与判词中揭露的对美好事物的嫉恨(“怨”“诽谤”)等人性丑恶、社会丑恶正是造成晴雯悲剧的原因,“嗟念”则鲜明表达了作者态度。这就使得“心比天高”弱化甚至消解了“心高”词语在流传中附着的否定性语义,而凸显其被淹没的肯定性语义。不仅于此,作者还通过“比天高”的夸张比拟手法将其语义推向了极致。天为至高,是中国古代自然天崇拜和天人合一的“天帝”“天命”崇拜的物理认识基础。“昊天罔极”(《诗经•蓼莪》),人至渺小。“心比天高”是一种冲击甚至突破感受极限的意象创造,“心高”这个长期附着否定语义的词语,在曹雪芹创造的语境中转化为赞颂之语了。这真是点石成金啊!
从今人的眼光苛求,晴雯的精神追求也许算不上什么高大上。但十八世纪的曹雪芹却表达了最热烈的肯定,甚至像宝玉视晴雯为“第一件大事”那样有些偏爱。其原因,八十年前,王昆仑先生在论述“晴雯的意识中心”时深刻指出:
“她自始至终表现着被压迫在封建统治下反抗者的本质——骨气。在小姐们中林黛玉有骨气,但晴雯是贫民,是孤儿,是丫鬟,因此晴雯的性格中最明显最突出的特征是身处奴才的地位却坚决反对奴才们谄媚主子、出卖自己的卑劣品质。简单地说,就是反奴性。……她反对别人的奴性,反对别人奴视自己,自己不肯以奴才自居。一直到最后,对无理的搜查,凭空的诬陷,这倔强的少女始终是坚决不屈服。”
这就是“心比天高“的本质内涵。笔者曾经指出,曹雪芹的这种情感取向不但与他个性中的“傲骨”相呼应,而且融入了他出身的世代受奴役的包衣曹家反奴人格的精神传承。有着深刻的民族历史文化和家族文化印记。毛泽东在论述鲁迅骨头最硬没有丝毫奴颜媚骨时就指出,这是最可宝贵的民族性格。
当然,曹雪芹所做的语义翻转并不是对原有语义的彻底否定,“心高”或“心比天高”的语义本来具有双重性内涵,作为语词符号,由于人性和个性的复杂性,这种矛盾还可能集中在某个人身上。晴雯就是如此。从身份说,她确是赖大家买来孝敬贾母的“奴才的奴才”,但由于贾母的喜爱,特别是贾宝玉的宠信,她又是等级奴役的受惠者;她既有“一样这屋里的人,谁又比谁更高贵些”的朴素平等观念,又有任意惩治小丫头的“爆炭”脾性:她的“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的“痴心傻意”,固然比薛宝钗“送我上青云”,花袭人求“终身倚靠”的目标来得纯净高尚,但又确实是脱离现实的天真幻想。她的“风流灵巧”招人嫉恨,当然是由于人性和社会丑恶,也有其“心高气傲”自身的因素。这就使得晴雯悲剧,在社会悲剧、人性悲剧的主要内涵之外,还有性格悲剧的深刻意义。这正是曹雪芹用“多情公子空嗟念”一语写出他的复杂感受的原因,也是他着意运用“心高”语词又加以创新为“心比天高”作为晴雯判词的良苦用心。它的满纸乌云浊雾,既是愤怒控诉,也是沉重叹息。
然而,承认“心比天高”的语义双重性并不能否定它在判词语境中的基本内涵。归根结底,它是曹雪芹为钟爱的女奴晴雯作为美的精灵和反奴人格化身所精心创造的语词符号。在小说构思中,它既与后文现实晴雯形象及其悲剧描写相印证,又与晴雯逝后《芙蓉女儿诔》创造的浪漫女神形象前后映射,可以说,芙蓉女神形象乃“心比天高”的语词符号的具象和升华。
“心比天高”是精神飞腾翱翔的意象。受“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庄哲学影响,曹雪芹笔下“心比天高”中的“天”,显然绝非至高无上的主宰或人格神,而是体现“道”的自然。他所称颂晴雯的“心”即精神追求,正是合乎自然的被李贽等先进思想家推崇的原初人性,纯真童心。正是以这种冲破传统与世俗的哲学思想和美学观念为基础,他在《芙蓉女儿诔》中把女奴晴雯创造成绝美女神:
“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
这是内外俱臻极顶的美的精灵。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心比天高”的意象已融入其中,甚至可以说,它成为《芙蓉诔》女神形象的构思起点。作者创造的芙蓉女神形象,已不同于尚存某些性格缺陷的现实人物晴雯。例如“姊妹悉慕媖娴,妪媪咸仰惠德”,就与晴雯人缘关系的实际大相径庭。我们不可能通过诔文所写还原现实晴雯和宝晴关系细节,因为芙蓉女神已是对现实人物晴雯的理想化修正和升华。而这一升华的哲思和审美意象,作者早已在判词中对现实人物晴雯“心比天高”语词符号创造埋下了伏笔。
晴雯是曹雪芹创造的文学史上第一位反奴人格女奴形象。曹雪芹又把首创的“心比天高”词语献给了晴雯。新词语,新语境,新语义,与新形象融合一体。
二水分流
在《红楼梦》的语言接受史中,晴雯判词“心比天高”很耐人寻味。不但在阅读中家喻户晓,而且进入现代文学语汇,为许多作家作者所瞩目。这种情况,在小说文本中实属罕见。
最早吸收这一词语的是文学大师鲁迅。《故事新编.出关》中,关尹喜同部属议论出关的老子说:
“……他说‘无为而无不为’。这家伙真是‘心高于天,命薄如纸’,想‘无不为’,就只好‘无为’。一有所爱,就不能无不爱。那里还能恋爱,敢恋爱?……”
“心高于天,命薄如纸”明显是对“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仿制,用以表现关尹喜对老子的嘲讽之意。鲁迅在《“出关”的“关”》一文中说:“我同意于关尹子的嘲笑。因为老子是“无为而无不为”的一事不做,徒作大言的空谈家。要无所不为,就只能一无所为。他是连老婆也娶不成的。可见鲁迅在此用“心比天高”的语意已完全不同于曹雪芹了。在某种意义上,它是对《红楼梦》的逆反,可以说,又回复到“心高”偏向否定性内涵的原初语意了。不过,当鲁迅以“心”与“命”即精神追求与现实遭际联系对照的时候,他已经把曹公“心”与“身”的个体(小宇宙)自我映照拓展到无比广阔的世界(大宇宙)了。
于是就出现了两位文学大师同一语词的语义分歧:“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褒扬与“心高于天,命薄如纸”的贬讽,而且它们都得以广泛流传并进入文学语汇宝库。它使人们联想起《红楼梦》黛钗双峰并立二水分流影响后世的奇景,只是这里还多一种代际的继承和创新。搜索百度,用此词语者,数不胜数,虽然在“形容心地高傲或所想超过现实”的基本语义大体一致,但其具体实现则因语境而异,取负面意义者,如:“不能养活他一辈子。那么个小丫头,不要心比天高。”(林语堂《京华烟云》)“你怎么能那样评价他呢?他不是心比天高,命如纸薄,也不是失却根本,忘形得意。”(贾平凹《浮躁》)其中,命相之类或含命相观念之作尤多。而表正面意义者如:“看不起苏惠,这也说明芳卿这个人也是心比天高,才华也是出众,而且理想事业是追随曹雪芹的。”(胡德平《曹雪芹在西山》)“有心比天高,来造凌云塔。”(范诗银《卜算子•繁塔》)即使用鲁迅语,也可用于揄扬:“他(她)们有才,有德,有能,个个心比天高,命如纸薄。”(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励志之作多仿此。笔者在研究包衣曹家精神传承时,也借用了“心比天高,身为下贱”二语,论述曹寅的反奴人格和自由心性,及其对曹雪芹和《红楼梦》的影响。
语义在语境创造中实现和闪光。这将是一个绵绵不绝,永无止境的过程。曹雪芹就是这一语言奇观的开拓者。(刘上生)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绝绝子”有什么坏心眼呢?网络用语,原来也有典可循
假如李清照活在当下,会怎么说话?
“今天跟集美出去逛街啦,
对不起,我真香了
隔壁那家酒馆新推出的桂花酒绝绝子,我直接暴风吸入,没有人可以拒绝它。”
“绝绝子”这个词有段时间在手机上刷屏,有网友编了上面这个段子来调侃。刚看到这个词,我的第一反应是绝绝子是谁?谁的瓜?
知乎上说泻药,哔哩哔哩上说下次一定,虎扑上说高铁真晃,打英雄联盟的直播弹幕上全是777。懂的都懂,不懂的真不懂。因为网络语言带有排他性,有语言学研究将其与古代市语作比。市语发端于唐,成熟于宋元,就是市井行业见的隐语行话,在唐代又叫查语,在宋代又叫锦语,到了清代叫切口。宋人说市语,苏轼也大呼“会不得”。
在日常用语和书面用语之外,中文网络在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字表达。从现在看,流行表达的一个特色就是游戏性,重玩法而不是语法。有时候这些网络用语也形成了一种社交屏障,给人造成了一种紧迫感,似乎一旦对某些热词不理解了,就意味着站在圈外了,上了年纪了,大脑停止更新了。
一个词又能有什么坏心眼呢?当年冯小刚批评“屌丝”这个词引发不小争议,他批的不是词,是自称屌丝的心态。绝绝子的流行,不可忽略的是与其勾连的饭圈心态。不明所以,跟风说话,才该引以为戒。
B站弹幕“爷青回”
能把子当了用吗?
“绝绝子”是个名词吗?
现在歪说五子登科,房子、车子、票子、妻子和孩子。这五子的“子”,叫词缀。加在词根前面的叫前缀,又叫词头,比如阿姨的阿,老鼠的老。放在词根后面的叫后缀,又叫词尾。
“子”当词尾,说来话长。汉语里有三大词尾,子、儿、头。王力先生《汉语语法史》中说,词尾“子”字比“儿”字出现的早。就现代普通话来说,“子“字是不是词尾,一般看要不要读轻声。古代典籍不给注声的,只好凭词义区分,像《礼记·檀弓下》“使吾两婢子夹我”,婢子就是妾,这里的子当词尾才讲得通。魏晋之后,子做词尾普遍起来,车子、宅子还有面子的说法都有了。唐宋诗词里例子很多:“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好道秦朗供帖子,尽驱春色入毫端”(苏轼)。
说回“绝绝子“的子,不能读轻声,应该不算词尾。可是不作词尾,作为词就讲不通了。“绝绝子”确实不能当作一个词来谈。
“绝绝子”是个梗,出自百度贴吧里的乡村天后吧。这个贴吧是泰勒·斯威夫特的粉丝聚集地,吧友喜欢把一句话或一个词后面加个子,子是当做了来用的,绝绝子就是太绝了,无语子就是无语了。
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大热,节目中的姐姐们,以宁静为例,被粉丝称为静静子。这个子的用法,倒是怎么解释都通:
一是使用叠字。对小孩子或是女性,经常会使用叠字来称呼。比如一个玩笑梗,“我想静静,静静是谁?”这样的称呼,让粉丝觉得和偶像的距离拉近了。
二是“子”字作为词尾时,有小的意思。《释名·释形体》中说“瞳子,子,小称也。”所以静静子,可以解释为小静静。
三是当子不作为词尾时,会被用于尊称,像夫子、君子。静静子的说法打破了性别的限制,既可以用于女性,还可以用于男性。
把子当作了来用,真有典可据。明代冯梦龙编著《山歌》,收集吴语民歌,其中一首“天上星多月弗明,池里鱼多水弗清。朝里官多乱子法,阿姐郎多乱子心。”当时的吴侬软语,就是把子当了用的。
市语因地因时,虽有流变和差异,但语汇大致相同,在辨析语义方面是有规律可循的,网语不外如是。市语用典,就像网语玩梗。宋代《绮谈市语》里说,宋人用“渭阳”称呼舅舅,因为《诗·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媒人称伐柯,因为《诗·豳风·伐柯》有“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这种造词法,思维够跳,脑洞够大。市语会借用外来语,元代无名氏《岳飞精忠》剧:“大家又去弄虚头,丢了撒娄休后悔。”撒娄是蒙古语,意思是脑袋。市语还有反切法,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记杭州梨园市语:“有以二字反切一字以成声音,如以秀为‘鲫溜’,以团为‘突栾’”……”现在网络上说“表酱紫”,大致相仿。
市语常见的拆字大法,现在少见。比如宋时说天为“一大”、二为“空工”、五为“缺丑”之类。清末菜蔬行有个词“非非子”,意思是韭菜。要按绝绝子的理解方法,该是“太不对了”的意思。
除了子、儿、头,市语里常用“老”字作词尾。顶老说的是小孩子,海老是酒,滑老是油,嗅老是鼻子,樵老是柴火,扶老是拐棍,是不是很有画面感?明代李开先《词谑》收录的《莲花落》曲词中连续有数个“老话”:嗑着齿老(牙),剪着稍老(烟熏子),睁着睩老(眼),侧着听老(耳),耸着训老(鼻),舒着爪老(手),执着磁老(碗碟),就着盏老(杯),饮着海老(酒),吃着气老(饭)……现在网语里,“货”“咖”“系”之类则成了常见词尾,比如吃货、大咖、森女系。
南宋《宋杂剧眼药酸》图页
扯淡是扯淡 调皮不调皮
市语,顾名思义,就是市井语言。唐宋市语的兴起,和城市经济发展的有关。
市这个词在先秦时就已经出现。《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到了唐宋之际,像长安这样的百万人口城市出现,城市经济繁荣,市民文化开始形成,市语由此也见诸于史籍。“长安人市语各不同,有葫芦语、鏁子语、纽语、三摺语,通名市语。”(唐代《秦京杂记》)
唐玄宗好宴乐,有个叫唐崇的人要当教坊判官,求伶人许小客帮着向皇上要官。许小客后来回复唐崇:“今日崖公甚蚬斗,欲为弟奏请,沉吟未敢。”崖公蚬斗就是当时教坊里的市语,崖公指皇上,蚬斗是高兴的意思。后来梨园称豪客为老斗,或是从这里来的。
宋代出现了不少专门记录市语的专著,如《绮谈市语》《园社锦语》。此后在历代戏曲、小说、笔记、杂著中,多有市语收录,元杂剧中就多有市语。明代大量市语进入白话小说中,以《金瓶梅》最为典型。到了清代,《新刻江湖切要》收词1600多条,丰富详尽且类别广泛,几乎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些市语到了今天仍有广泛应用,有些保持本义,有些已经被曲解。试举几例:
扯淡。明代《金陵六院市语》载:“扯淡则胡说之辞”。《梨园市语》:“言胡说曰扯淡。”
扫兴。《梨园市语》:“有谋未成曰扫兴。”《金陵六院市语》:“有望不成,则云扫兴。”
撒颩。《行院声嗽·天文》说,“风,颩子。”撒颩就是抽风的意思,一语双关。元代曲作家曾瑞有首小令《梧叶儿》,“你撒颩,怨温柔,自落得出乖露丑。”看来现在说人彪,或该作颩。
煞风景。一做杀风景,《梨园市语》载“言涉败兴,曰杀风景。”这个词最早见于李商隐《义山杂纂》,李商隐一口气列举了数宗杀风景的事情:松下喝道,苔上铺席,石笋系马、月下把火,果园种菜,背山起高楼,花架下养鸡鸭。
图书。在宋代,图书有个意思指的是私人印章,唐代开始有常见鉴藏印上有“图书”二字,加盖在书画典籍之上,或许后人误称印名为“图书”,于是“图书”成了印章的别称。有学者认为,这个书字是后缀,应该读轻声,就像秘书的书,都会读轻声一样。《绮谈市语·器用门》说“印,图书。”宋代有专门的“剔图书”一行,指以雕刻印章为业者。《水浒传》里的金大坚,就是这行的能手,书中有吴用的话介绍金大坚:“这人也是中原一绝,见在济州城里居住。本身姓金,双名大坚,开得好石碑文,剔得好图书玉石印记,亦会棒打。”明清小说里提到图书,多指印章,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写当时盐商买字画:“见了东西,也不问真假,先要有名人图书没有;也不问这名人图书的真假,只要有了两方图书,便连字画也是真的了。”南宋时印章还有个说法叫合同。
调皮。《金瓶梅》二十四回里说“这三行人不见钱眼不开,嫌贫取富,不说谎调诐也不行的”,调诐同调皮,此处是夸口说谎的意思。现在说调皮则指的是顽皮了。调皮常与说谎连用,如元曲《三战吕布》中有:“凡为元帅,须要机谋,批吭捣虚为头,说谎调皮无赛。”
街谈市语 皆可入诗
市语有排他性,大家一张嘴,就分出谁是同行。网语也一样,一发帖子,就知道是论坛老炮。比如进了足球论坛,要说西班牙的拉莫斯,不说名字,只说“水爷”,也算是入乡随俗、同行谈天了。
苏轼仿李商隐,编《杂纂二续》,专记市谈巷议,俚语习俗。在“会不得”的条目下把“诸行市语”和“番人说话”并提。明代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曾感慨:“乃今三百六十行各有市语,不相通用,仓猝聆之,竟不知为何等语也。”在《西游记》里,孙悟空神通广大,也要对唐僧坦陈:“师父,我是个老实人,不晓得打市语。”
市语行话再进一步,就到了黑话的范畴。清代《江湖通用切口摘要》一书,就说“至于各行各道,另有隐切口,乃避同类而用,隐中又隐,愈变愈诡矣。”这就像饭圈里的“毒唯”“泥塑”,这些词绕了不少弯弯绕,如果不在其中,自然难解其意。
知乎上有篇《互联网黑话指南》,调侃现在IT业都是工程狮、程序猿、运营猫、市场牛,都不会说人话,还举了个现今互联网从业者的说话模本:“谭总,待会咱们对一下需求,找用户痛点,给产品赋能,找到正确的赛道,选择正确的商业模式,项目试错落地就有望了。”这些年互联网行业,常听什么闭环、护城河、垂直、下沉,感觉还挺生动的。早些年读《杜拉拉升职记》,那时的职场到处蹦英文单词,嘴里像炒豆子似的,现在应该算是进步了吧?“踩点”“上手”这些原本的黑话,时过境迁,不是也成了熟语?
苏轼谈市语,就持包容态度,说“街谈市语,皆可入诗,但要人镕化耳”。宋代《邵氏见闻录》说唐朝诗人刘禹锡曾经要做九日诗,打算用糕字,“思六经中无此字,遂止”。相较而知,用词说话是要胆子的。
苏门子弟黄庭坚推崇唐代僧人王梵志的诗,诗写得有土味:“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诗中的些子是方言,意思是些许、一点儿。宋太祖让宰相卢多逊赋诗新月,限用“些子儿”,卢多逊诗云:“太液池边玩月时。好风吹动万年枝。谁家玉匣开新镜。露出清光些子儿。”李清照也有“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之句,不避俗词。
网语也是俗语,好不好关键在于怎么用。苏轼说镕化,就是说没必要对俗言市语一棍子打死,活学活用,照样可以有诗意。刘禹锡不敢写糕,苏轼敢写牛粪:
半醉半醒问诸黎,
竹刺藤稍步步迷。
但寻牛矢觅归路,
家在牛栏西复西。
到了清代,纪晓岚说“牛矢(屎)”太俗了,编注苏诗的王文诰反驳说,《左传》写过“马矢”,《史记》写廉颇“一饭三遗矢”,都是据事直书,未尝以“矢”字为秽。曾国藩在《求阙斋日记》里评价最到位:“毫无渣滓,何其大也!”
古往今来,有生命力的语言总会活下来的。而把话说明白,都是不容易做到的。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宋慧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来源:作者:北京晚报
抄书第25天 你离“情感忽视”有多远?
#抄书打卡#普通人经历过的童年创伤更多是来自于“情感忽视”和“肢体忽视”的情况:
情感忽视是孩子小时候的情感需要没有被父母或养育者看见和满足,孩子从小只能得到来自父母的回避、冷漠与否认,没有情感上的回馈与互动。
肢体忽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的,轻拍,抚摸,拥抱,肢体接触等动作,父母或养育者没有及时给予或很少给予。
《被忽视的孩子》一书中讲到:“这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家长都有过让孩子失望的教育失误。但真正有害的是情感忽视的父母对成长中的孩子的情感需求一直充耳不闻、视而不见。”
我们很难通过外在的表现,来判定一个人有没有遭受情感忽视,因为被情感忽视的人外表没有伤痕。
许多人直到成年以后,才发现自己在情感需求方面不太对劲。被情感忽视久了之后,你会怀疑自己的情绪感受:“我怎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我怎么能生父母的气呢?是不是我不正常?”,甚至会开始为自己有情感需要感到羞耻,认为是自己太自私,太 贪心。
到最后,你根本不了解自己的情绪需求,也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更不敢提出自己的正当要求。
那么,情感忽视是怎么造成的呢?
核心是,父母没有识别出孩子的情感需求,也没有满足孩子的需求。
举例来说:当孩子需要父母的赞美时,父母却说:一次考试成功没什么了不起的,不能骄傲。于是孩子消沉了。
当孩子尝试着与父母沟通时,父母说:大人都很忙,你作业写了吗?你懂事点别添乱。于是孩子沉默了。
当孩子想要得到父母的认可时,父母常常把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对比和打压来刺激孩子“努力上进”。于是孩子安静了。
当孩子渴望出去玩耍时,父母却说玩的孩子都没有出息,只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于是孩子懂事了。
当孩子感到悲伤想要父母安慰时,父母却呵斥他们“不许哭”“丢人现眼”。于是孩子不再有情绪了。
当孩子想要父母的拥抱、接触父母,却被不耐烦的推到一边,于是孩子收起了渴望,对世界冷漠了。
有人说挫折教育才能让孩子有出息,不然成年之后怎样面对残酷的竞争?更有相当一部分童年时期被这样对待过的人,成为父母后采取了同样的养育方式。
但我们不知道的是,童年创伤影响的不只是心理层面,有可能影响生理层面。比起心理的创伤,生理层面的危害更隐蔽、更容易被我们忽视。
所有的父母在抚养子女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有过情感忽视,但 也不会造成什么真正的伤害。当孩子受到太多的、持续不断的情感忽视时,问题就很严重了。
不管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多失败,经受情感忽视的人通常不会认为父母有问题,他们更多地认为自己有问题。
感谢您能读到这里,《被忽视的孩子》一书中的情感忽视自测题,我放在评论区,需要的朋友自取。感谢你的关注和支持。谢谢大家。#抄书打卡##挑战31天抄书打卡##疗愈#
面对冷漠:当女性忽视你时如何应对
在人际关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不同的情况,其中之一就是被他人忽视。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可能在某些时候表现出冷漠和忽视的行为。尽管这是一种可能令人不悦的情况,但我们可以通过理解和积极的应对来应对这种局面。
1. 保持冷静和理智: 面对被忽视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急于做出反应,而是给自己一些时间来理解发生的情况。
2. 自我反省: 在被忽视的时候,回顾一下自己的行为和交往方式。是否有什么可能导致对方产生冷漠态度的地方?
3. 尊重对方的感受: 可能有时候女性之所以忽视你,并不一定与你有关。她们可能有自己的情感、问题或压力,需要一些空间。
4. 不要过度解读: 别陷入过度解读的泥沼。有时候人们的情绪和行为会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不一定是针对你。
5. 坚持尊重和礼貌: 不管你是否被忽视,始终要保持尊重和礼貌。不要以冷漠或恶意的方式回应,这只会加剧问题。
6. 寻求沟通机会: 如果你感到困惑,可以适当地寻求与对方的沟通机会。但是在表达自己的感受时,要注意措辞,避免责备或争吵。
7. 关注自我价值: 不要让被忽视的情况影响你的自尊心。每个人都有价值,被他人的态度决定并不代表你的价值。
8. 寻求支持: 如果你感到情绪受到了影响,不妨寻求朋友、家人或专业心理健康专家的支持。他们可以帮助你应对负面情绪。
9. 保持积极心态: 尽量保持积极的心态,寻找事情中的积极方面。这有助于你更好地应对不愉快的局面。
10. 寻找其他活动: 如果你发现与某人的互动总是令人不快,不妨寻找其他有趣的活动和人际关系,来缓解被忽视带来的情绪。
在面对被女性忽视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智,理解可能的原因,并通过尊重、理解和积极的应对来处理这种情况。最重要的是保持自信和积极的自我形象,不因他人的态度而动摇。
只夹左边的菜,只和左边的人打招呼,七旬老太患上“单侧忽略症”
#2021生机大会##健康明星计划#
74岁的袁奶奶最近被社区姐妹给埋怨上了,原因是她只和身旁左侧的人打招呼,对右侧的人却视而不见。
不仅如此,她还会因为注意不到右侧有物体而被撞到,吃饭时也只夹放在左侧的菜。
两周前,袁奶奶在家人的陪伴下到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医生通过询问病史了解到袁奶奶2个月前发生过车祸,有脑外伤,结合临床影像检查,判断袁奶奶是患上了“单侧忽略症”。
“根据病历显示,袁奶奶2个月前发生过车祸,当时在当地医院急诊科诊断为左颞顶部头皮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多处大脑损伤以及身体其他部位损伤,随后接受治疗到康复出院。出院后,袁奶奶因为脑外伤出现了认知障碍——单侧忽略症。”
陈立早解释,单侧忽略又称单侧空间忽略,是由于脑损伤后产生的一种认知障碍。
单侧忽略的患者并不是真的看不见、听不到,而是对看见、听到的内容没有反应。
伤及右侧大脑,则出现左侧单侧忽略,伤及左侧大脑,则出现右侧单侧忽略。
由于袁奶奶受伤的是左脑,所以表现为在她右侧的人跟她打招呼时她没有反应,注意不到她右侧的人和事物,走路时会因为注意不到右侧有物体而撞到物体上,吃饭时会忽略放在右侧的菜。
陈立早表示,单侧忽略症的患者需要接受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着重训练患者的认知功能,让患者把“失去的空间”找回来。
目前,针对单侧忽略症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法有感觉输入训练、代偿及环境适应的训练、交叉促进训练、暗示训练、健侧眼遮蔽训练、躯干旋转训练、相关游戏训练、生活环境调整。
其治疗原理是不断强化患者对忽略侧的注意及感觉,帮助患者逐渐自觉感知忽略侧的事物。
经过10余天的治疗训练,袁奶奶右侧忽略的空间由之前的3/4,减少到现在的1/4左右,恢复效果明显。
现在,袁奶奶基本能注意到右侧的人和事物,开始主动和在她右侧的人打招呼,走路时右侧有障碍物时也能自行绕过。
陈立早提醒,近一个月内康复医学科还收治了5名因脑卒中发生单侧忽略症的患者。
如果家中有卒中患者,一定要警惕单侧忽略症,及时接受卒中康复评估,接受相关的康复训练。
这有利于改善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让他们避免生活中的危险,比如因走路时忽略一侧物体而造成摔倒的危险、因注意不到一侧有滚烫物体时而造成烫伤的危险等。
(编辑Rainbow。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 长沙市中心医院 黄文燊 秦璐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童年三大忽视,你现在或许正在经历情感忽视、躯体忽视...
童年三大忽视,你现在或许正在经历情感忽视、躯体忽视、教育忽视,这三种忽视常见于亲子关系倒置的情况,分别会对孩子的不同方面造成严重的伤害。其中躯体忽视与教育忽视是最常被忽略的。
首先情感忽视,是指在孩子诞生情感需求时,对其不进行回应或施以负面回应。当孩子对自身产生的情绪情感感到疑惑时,不做出任何手段帮助孩子促成自我理解。
这种忽视会导致孩子失去对自己的情感、喜好的辨别,当喜怒哀惧等情绪产生时无法及时觉察,以至于影响到人际交往、为人处世等方面。且情感忽视往往伴随着躯体忽视与教育忽视同时出现——如情感隔离与情感忽视+躯体忽视有关;情感倒错与情感忽视+教育忽视有关。
其次躯体忽视,是指不关心乃至完全忽视孩子的身体健康状态。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对自身身体的感知也是需要外界人物的配合来完成的。比如,在孩子生病时,多问问孩子舒服点了没,哪里不舒服,要不要吃点或喝点什么。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饱腹感是什么样的,吃每一种食物多少量、什么时候吃最为合适,运动完以后喝温开水、冷饮还是功能性运动饮料。让孩子得以观察自身肉体在环境下的状态和发生的变化,理解这些肉体信号所代表的的特殊含义。
躯体忽视下长大的孩子通常对自身状态的把控极为不敏感,难以把握饥饱、冷暖、舒适与疼痛...严重时甚至能导致躯体化、解离、神经官能症等。
最后是教育忽视。教育忽视是指对孩子的心理教育、基础教育的不重视。
心理教育:道德教育、社会规则教育、行为处事的教育。可简要概括为三观的教育。
基础教育:广义上指学校教育,让孩子尽量去最好的学校、班级,重视孩子在校的状态等。
为什么我会先介绍心理教育,再介绍基础教育呢?是因为大多数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基础教育,而严重缺乏心理教育,认为只要读书读得好,孩子就会有出息。实则不然。当代社会的教育强调孩子家长与学校相互配合、协作,仅靠学校的老师是无法将孩子成材的。不仅如此,更有甚者本身处于三观非常扭曲的状态,或是迷信且传播错误知识,或是由于重男轻女的思想而不让女儿接受基础教育。如此以来,可见教育教育对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他的第二个家庭所产生的的影响之深远。
童年忽视往往以交替的形式出现,长期下会对孩子的认知、行为等方面造成难以矫治的影响,例如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人格障碍等。最常见的为自恋型/表演型人格的部分“求关注求注视”行为的形成,与早年长期的忽视密不可分。#听孩子的一番话# #家长焦虑不安# #孩子挫败感# #探讨孩子的教育# #青少年心理# #父母成长#
这些指标读不懂 体检算是白做了
“医生,体检报告上的这些指标、符号都是什么意思呀?我的健康有问题吗?”打开体检报告,小李傻眼了,面对密密麻麻的数字、箭头,小李生怕自己理解得不对,影响之后的治疗。那么,体检报告究竟应该怎么看?指标出现异常又该怎么办呢?别着急,今天,北京协和医院健康医学部医生将为您详解如何看懂体检报告。干货满满,快收藏吧——
关键词
箭头 正负和加减号
出现“+”别慌 未必是坏事 不少人拿到体检报告,看到指标后面标注着上上下下、加加减减的符号,立马懵了——自己还能抢救一下吗?别慌,事实上,体检报告里一个符号都没有的“标准人”几乎不存在。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报告中这些常见符号的含义:
向上和向下的箭头(↑、↓) 在体检报告里,数值型指标都有参考范围(医学上通常把95%的正常人某指标所在范围作为参考值范围),指标数值不在该范围内就会标记为上升(↑)或下降(↓)。
加号和减号(+、-) 分别代表“有”“无”,即检验结果分别为阳性、阴性。
正负号(±) 代表不确定的阳性结果。
其实,报告中出现箭头不代表指标一定出现异常或罹患某种疾病,阳性的结果也不代表一定有问题,例如当乙肝表面抗体为阳性,说明您有抵抗力,是好事。因此当您看到符号时,不必过于纠结。
在这里提示您:在正规的体检报告中,建议大家重点关注异常结果的汇总和下一步处理方式的明确建议。
关键词
血常规
重点关注这“三系” 血常规检查是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检查项目,反映了血液里细胞分布的情况。
拿到体检报告,我们应重点关注“三系”,即红细胞(负责氧气运输)、白细胞(负责免疫反应)、血小板(负责止凝血)。它们的“岗位职责”就如厨师、保安和医生。“三系”明显升高或降低都提示存在一定问题,例如白细胞偏低可能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偏高说明可能体内有炎症反应,存在感染。
白细胞升高未必是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分为多个类型。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的血常规指标表现不同。
尽管有的会表现为白细胞显著升高,但也存在不升高或降低的情况,这时往往会伴随血常规其他指标的异常提示。通常情况下,白细胞升高最常见的原因是身体的炎症反应。
关键词
胆固醇
不能把胆固醇“一棒子打死” 胆固醇偏高是好是坏,还能吃肉蛋奶吗?其实,胆固醇并不完全是“坏东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能保护血管,因此越高越好。但如果低密度或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就要当心了,这就提示您的生活方式需要改善了——饮食上建议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喝低脂奶。
大可不必戒掉肉 吃素是不是就安全了呢?如果没有动物类营养素摄入,人体就会缺乏维生素B12等一些必需的营养物质。因此这类食物也不能完全不吃。减少油腻食物强调的是控制动物内脏、油炸、甜点、零食等的摄入量,减少应酬。增加运动量也是必要的,建议每周至少运动5次。
此外,血脂异常还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可以在专业医生的建议下,积极开展药物治疗。
关键词
肿瘤标志物
这些人群重点查查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是血液中检测到的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的物质,类型非常广泛。体检常见的肿瘤标志物有哪些?较常用的有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AFP(甲胎蛋白)、CEA(癌胚抗原),还有糖类抗原CA系列的CA199、CA125等。一些名称与肿瘤无关的指标,比如铁蛋白、M蛋白、HCG等,也可能与肿瘤有关。
40岁以上的男性可通过定期检测PSA来筛查前列腺癌。有慢性肝炎病史、肝癌风险升高的要定期检测AFP。有遗传性肿瘤家族史、卵巢癌或胰腺癌风险升高的人群可以定期检测CA125、CA199。
但要注意:肿瘤标志物不能替代影像学检查或内镜检查。
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是不是代表得了癌症? 肿瘤标志物和肿瘤确实存在相关性,但大部分情况下并不一一对应。这就意味着:得了肿瘤,肿瘤标志物不一定升高,标志物升高也未必是得了肿瘤。
但是,当肿瘤标志物显著增高并越来越高,就需要引起我们注意,这时往往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来寻找可能存在的肿瘤。因此,一旦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不要过于紧张,一定要听取专业医生的意见,完善必要检查,观察指标动态变化情况。
关键词
息肉
息肉长在什么部位更危险? 息肉是长在黏膜上的病变,所以会在胃肠道、胆囊、子宫等出现。胃肠道息肉有变成恶性的可能,应该及时切除。
胆囊里的息肉一般以1厘米作为标准,大于1厘米的考虑切除。此外,生长过快的胆囊息肉也需要及时干预。女性体检中还经常会发现宫颈息肉或子宫内膜息肉,绝大部分是良性的,不必过于担心。但当息肉较大或出现出血等临床症状时,可以考虑切除。
关键词
尿常规
尿酮体阳性未必就是糖尿病 正常尿液是淡黄色、清亮的,如果出现浓茶色、酱油色等,就提示尿液可能出现异常。尿液pH值的正常范围是4.5至8,但是有病理意义的pH值改变,往往是酸中毒等情况,正常体检人群不必过分关注。
病情控制得不好的糖尿病患者常出现尿酮体和尿葡萄糖阳性,但体检报告里见到的尿酮体阳性大部分是由空腹、饥饿状态下产生的脂肪代谢产物引起。当血糖没有问题的人群出现尿葡萄糖阳性时,要注意检查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是否出现了问题。
除此以外,尿胆原和胆红素阳性与胆红素代谢相关,但还可能与一些血液系统疾病有关,不一定代表肝脏疾病。因此要和血液指标及腹部超声结合起来看。
尿液里可以有少量细胞 正常尿液里可以有少量的红白细胞。但在排除污染因素后,如果红白细胞数量增多,就需要进一步检查。
高危人群或者有泌尿系肿瘤史的患者可通过尿液病理学检查来检测瘤细胞。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建议定期做尿液ACR检查来检测尿微量白蛋白以便发现早期肾损害,并及时调整用药。
关键词
粪便检查
弃检率最高的它却是结直肠癌筛查最有效手段 粪便检查是体检中弃检率最高的项目,便潜血阳性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异常结果。常规体检套餐里一般不含结肠镜,这时对结直肠癌筛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便潜血,因此千万不要随便放弃,如果体检当天没有粪便,可以按照有关要求,改日再留取、送检。
出现便潜血阳性时,不要想当然地认为是“痔疮”,建议50岁以上人群或有消化系统肿瘤家族史者完善胃肠镜检查。年轻人出现便潜血阳性也不要掉以轻心,至少要进行三次连续复查。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有两种检测方法 幽门螺杆菌是胃里的一种细菌,与人类已经共存了5万多年,全世界人群感染率超过50%。由于共餐制的饮食习惯,中国人的感染率偏高。
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方法分为现症感染检测和感染痕迹检测。现症感染检测包括尿素呼气试验、粪便抗原和胃镜尿素酶检测;感染痕迹检测则需要抽血检测抗体,当血液抗体呈阳性,就说明感染过幽门螺杆菌。
胃病人群一定要做“杀菌治疗” 幽门螺杆菌与胃炎、胃溃疡、胃癌及胃淋巴瘤的发病有相关性,但“是否要将其赶尽杀绝”依然存在争议。
总的来说,建议有胃部疾病的人群一定要进行杀菌治疗,较常使用的是四联疗法,即联合服用两种抗生素和铋剂、抑酸剂2周左右,需要注意的是,在决定治疗前一定要有现症感染证据。
关键词
增生、囊肿和结节
囊肿长在这个位置有风险 在体检报告里,我们经常见到“增生”“囊肿”“结节”“占位”这些描述。这些都提示了怎样的风险呢?不同部位出现的病变潜在风险不一样,无法一概而论。例如对于乳腺而言,增生是育龄期女性乳腺的正常表现,囊肿一般也是良性的。但同样是囊肿,在胰腺、肾脏、卵巢出现时,就有潜在恶性的风险。
哪些部位的结节要警惕? 体检报告往往会对乳腺、甲状腺、肺部结节给出分级指数,一旦提示4级以上,就需要警惕。建议关注、比较历年体检报告,对于新发现的囊肿、结节增加观察频率,每3个月观察一下大小变化。
敲黑板
专业、正规的体检机构在发现高危异常值时,会进行主动提示,并在体检报告里明确告知是否需要就诊,或者几个月后复查。因此,并不建议大家发现异常指标后,在网上自行搜索、定性。鼓励大家在拿到体检报告后,找专业医生进行面对面咨询,医生能够结合个人具体情况,给出更加准确的建议。
文/李婧(北京协和医院)
来源: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