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目录一览:
佛说无量寿经
【正心正意,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
经句出处:
汝等于是,广植徳本,布恩施惠,勿犯道禁。忍辱精进,一心智慧。转相教化,为徳立善。正心正意,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
——曹魏·康僧铠译:《佛说无量寿经》
词语解释:
斋戒:指祭祀前沐浴更衣、整洁身心,以示虔诚;另指八关斋戒。清净:心境洁净不受外扰,远离恶行与烦恼。
经句语译:
如果能正心诚意地以清净心奉持斋戒,即使只有一日夜,也胜过在极乐国土为善一百年。
经句的智慧:
正心表示正直之心,远离谄曲;正意表示纯正的心志,没有邪念。这里强调以至诚的清净心在娑婆世界受持八关斋戒一日一夜,胜于在无量寿佛的安乐国中修善百岁的功德,《思益梵天所问经》说:“若人于净国,持戒满一劫。此土须臾间,行慈为最胜。······净土多亿劫,受持法解脱。于此娑婆界,从旦至食胜。我见喜乐国,及见安乐土。此中无苦恼,亦无苦恼名。于彼作功德,未足以为奇。于此烦恼处,能忍不可事。亦教他此法,其福为最胜。”
新罗的憬兴法师解释:“此(指婆婆世界)修难成,故于一日胜西方国百年之善。”因在无量寿佛的国土,没有持戒犯戒的问题,唯有积聚众善,而无丝毫的恶行恶事。相较之下,在娑婆世界的修持功德远胜于极乐世界。这也让我们了解为何《佛说阿弥陀经》指出释迦牟尼佛\"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外”。十方诸佛也称赞释迦牟尼佛\"不可思议功德\"的道理。
然而《佛说阿弥陀经》亦说众生“应当发愿,生彼国土”,证得不退转后,学习释迦牟尼佛倒驾慈航,来此娑婆世界的五浊恶世,修无量福德,度无边众生。
《佛说无量寿经》梦中净土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位比丘,他非常虔诚地念诵阿弥陀佛的名号。他每天都用心地念佛,希望将来能够往生到阿弥陀佛的净土,享受无量寿命和福报。
有一天,这位比丘在修行中入定,然后在梦中看到了阿弥陀佛的净土。在那个梦境中,他看到了美丽的花园、清澈的河流、宝座和佛陀的威仪。他感到无比的喜悦和宁静。
当这位比丘醒来后,他充满了愉悦和决心,更加虔诚地念诵阿弥陀佛的名号,期待未来能够往生到阿弥陀佛的净土。他的修行变得更加专注,他的心也更加宁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虔诚和念佛的重要性。念佛是一种修行方法,通过专注地念诵佛陀的名号,人们希望获得解脱和往生到佛教净土的机会。这个故事还表达了虔诚和专注的修行可以带来内心的宁静和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