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叫“耕”?啥叫“耘”?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小学教案中的释义
田园杂兴图
范文穆公
范成大,平江吴县(苏州)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也叫南宋四大家,其他三位是尤袤、杨万里和陆游),为官有道,政绩斐然,谥号文穆。
老年归隐石湖(苏州附近)后写了很多田园诗,其中写春天的二十四首,夏、秋、冬各十二首,共六十首,命名为《田园四时杂兴》,意为“四个时节在田园里各种有意思的事”。这是其中的第三十一首,属于描写夏日类的。另一首“梅子金黄杏子肥”是第二十五首。
范成大临终前自编诗文成《石湖居士诗集》,由杨万里作序。《四库全书》里说他:“盖追溯苏黄遗法,而约以婉峭,自为一家”。钱钟书的爸爸钱基博说:“得山谷之遒炼,而不为捃摭;逊东坡之豪放,而约以婉峭;异陆游之熟易,而同其清新;有万里之幽瘦,而避其俗俚。”
下面说“耕耘”。
99年购于黄埔大道东的《天工开物》终于派上用场了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农民伯伯又要开始一年的劳作了。打从往田地上撒肥料开始,到播撒下种子期间,就有若干繁复之程序,煞是劳累,所谓“粒粒皆辛苦”是也。
从破土到收获大致要经过耕、耙、耢、耩后才算播下种子,然后还要浇水、施肥、锄草(耘)、杀虫后收割,耕和耘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两个工序。所以一般用“耕耘”来代指辛苦的劳作。
耕和耙
“耕”是种地的第一道工序,这里所用到的工具古代叫“耜”,现在叫“犁”。
犁是一种耕作的农具,木架,金属犁铧头,将深层的土翻到表面。
犁的关键部位是金属的“犁铧”,坚硬以破土
这种劳作技术性含量较高,作业时一般要右手扶犁——以控制犁的方向及深浅度,还要左手持鞭——来控制牛老老实实往前走使劲拉,虽然看起来行云流水般的操作,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很大。
老农犁地图
有个歇后语叫:“两头肉,中间木”说的就是耕地时前头是牛,后头是人,中间则是木制的犁。
洋人犁地图
如今的机械化犁地
1908年發行德國馬克100元的背面,左下角就是德国犁
扩展阅读:
梨花大鼓,原来叫犁铧大鼓,即山东大鼓书。三四百年前发源之初是鲁西北农民在劳作间隙,于田间地头手敲犁铧片发声为伴奏的一种演唱形式,后来搬到舞台上,演唱者右手击鼓左手操钢板,风格朴实,说唱兼备。
山东大鼓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耘,不过看起来像是在插秧
再说耘。耘的工具叫锄。即“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里说的锄。
用耒工作的人
耒(lěi),除草工具也,用“耒”在农作物周围除草和培土并把除去了杂草的泥土聚集在作物植株周围则叫“耘”。所以很多跟农事相关的字都是“耒”字旁。
锄草图
锄草的农具叫耘锄,大概长这样
“荷把锄头在肩上,牧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说的就是这个耘锄
第二步曰“耙”。
这个叫耙(pá),有木质有金属,猪八戒的武器即是
这个叫耙(bà),但是鲁西北一般用的是雁翅耙,即上图两排耙呈双翅形
耕完了,新土翻上来,会有很多大的土坷垃,欲使其变小,就需要“耙”了。
范成大说的“童孙未解供耕织”里的童孙,应该是极小的宝宝了,农村孩子到了七八岁就要下地做些力所能及的活了。
小时候爷爷耙地的时候经常带上我和弟弟,因为雁翅耙的双翅中间有两根横木,小孩蹲在上面,可以增加耙的重量,从而使较硬土块也可以被“耙”碎。
“耙”这个活很不好干,蹲在上面颠簸又要吃土,春天多风,暴土扬场的浑身都是,而且脸离牛屁股很近,牛随时都会拉粑粑,酸爽至极,而且累了以后反应迟钝还会受到爷爷的训斥。
第三步就是“耢”:
耢地图
还好,这一步的“耢”,就用不着小孩帮忙了。
为了使土坷垃变得更小,耕、耙之后还需要再耢一遍。
耢
“耢”大概是由指头粗细的红荆条编成的一个长方形的农具,作用也是碎土。作业时牲畜拉着耢在土坷垃上碾压而过,农人叉开双腿站在耢上,一手牵缰绳一手持鞭,远远望去颇似马拉着“雪橇”在田野里奔跑。
“耕”的时候犁地很深,费力较大,必须用黄牛来拉,后边的“耙”和“耢”用力则逐级变小,可以用驴马等畜力了。
“耒”字旁的字除了耕、耙、耢等,还有“耩”,就是播种的意思。
等耕、耙、耢完成,土地松软达到要求后,才可以耩。忙碌了很多天的农民伯伯还没和种子见面,耘更是远远的在后边呢!
学了《田园四时杂兴》不能光看到美丽的田园风光“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啊孩子们。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维基和百度,侵删。——作者
啥叫“耕”?啥叫“耘”?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小学教案中的释义
田园杂兴图
范文穆公
范成大,平江吴县(苏州)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也叫南宋四大家,其他三位是尤袤、杨万里和陆游),为官有道,政绩斐然,谥号文穆。
老年归隐石湖(苏州附近)后写了很多田园诗,其中写春天的二十四首,夏、秋、冬各十二首,共六十首,命名为《田园四时杂兴》,意为“四个时节在田园里各种有意思的事”。这是其中的第三十一首,属于描写夏日类的。另一首“梅子金黄杏子肥”是第二十五首。
范成大临终前自编诗文成《石湖居士诗集》,由杨万里作序。《四库全书》里说他:“盖追溯苏黄遗法,而约以婉峭,自为一家”。钱钟书的爸爸钱基博说:“得山谷之遒炼,而不为捃摭;逊东坡之豪放,而约以婉峭;异陆游之熟易,而同其清新;有万里之幽瘦,而避其俗俚。”
下面说“耕耘”。
99年购于黄埔大道东的《天工开物》终于派上用场了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农民伯伯又要开始一年的劳作了。打从往田地上撒肥料开始,到播撒下种子期间,就有若干繁复之程序,煞是劳累,所谓“粒粒皆辛苦”是也。
从破土到收获大致要经过耕、耙、耢、耩后才算播下种子,然后还要浇水、施肥、锄草(耘)、杀虫后收割,耕和耘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两个工序。所以一般用“耕耘”来代指辛苦的劳作。
耕和耙
“耕”是种地的第一道工序,这里所用到的工具古代叫“耜”,现在叫“犁”。
犁是一种耕作的农具,木架,金属犁铧头,将深层的土翻到表面。
犁的关键部位是金属的“犁铧”,坚硬以破土
这种劳作技术性含量较高,作业时一般要右手扶犁——以控制犁的方向及深浅度,还要左手持鞭——来控制牛老老实实往前走使劲拉,虽然看起来行云流水般的操作,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很大。
老农犁地图
有个歇后语叫:“两头肉,中间木”说的就是耕地时前头是牛,后头是人,中间则是木制的犁。
洋人犁地图
如今的机械化犁地
1908年發行德國馬克100元的背面,左下角就是德国犁
扩展阅读:
梨花大鼓,原来叫犁铧大鼓,即山东大鼓书。三四百年前发源之初是鲁西北农民在劳作间隙,于田间地头手敲犁铧片发声为伴奏的一种演唱形式,后来搬到舞台上,演唱者右手击鼓左手操钢板,风格朴实,说唱兼备。
山东大鼓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耘,不过看起来像是在插秧
再说耘。耘的工具叫锄。即“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里说的锄。
用耒工作的人
耒(lěi),除草工具也,用“耒”在农作物周围除草和培土并把除去了杂草的泥土聚集在作物植株周围则叫“耘”。所以很多跟农事相关的字都是“耒”字旁。
锄草图
锄草的农具叫耘锄,大概长这样
“荷把锄头在肩上,牧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说的就是这个耘锄
第二步曰“耙”。
这个叫耙(pá),有木质有金属,猪八戒的武器即是
这个叫耙(bà),但是鲁西北一般用的是雁翅耙,即上图两排耙呈双翅形
耕完了,新土翻上来,会有很多大的土坷垃,欲使其变小,就需要“耙”了。
范成大说的“童孙未解供耕织”里的童孙,应该是极小的宝宝了,农村孩子到了七八岁就要下地做些力所能及的活了。
小时候爷爷耙地的时候经常带上我和弟弟,因为雁翅耙的双翅中间有两根横木,小孩蹲在上面,可以增加耙的重量,从而使较硬土块也可以被“耙”碎。
“耙”这个活很不好干,蹲在上面颠簸又要吃土,春天多风,暴土扬场的浑身都是,而且脸离牛屁股很近,牛随时都会拉粑粑,酸爽至极,而且累了以后反应迟钝还会受到爷爷的训斥。
第三步就是“耢”:
耢地图
还好,这一步的“耢”,就用不着小孩帮忙了。
为了使土坷垃变得更小,耕、耙之后还需要再耢一遍。
耢
“耢”大概是由指头粗细的红荆条编成的一个长方形的农具,作用也是碎土。作业时牲畜拉着耢在土坷垃上碾压而过,农人叉开双腿站在耢上,一手牵缰绳一手持鞭,远远望去颇似马拉着“雪橇”在田野里奔跑。
“耕”的时候犁地很深,费力较大,必须用黄牛来拉,后边的“耙”和“耢”用力则逐级变小,可以用驴马等畜力了。
“耒”字旁的字除了耕、耙、耢等,还有“耩”,就是播种的意思。
等耕、耙、耢完成,土地松软达到要求后,才可以耩。忙碌了很多天的农民伯伯还没和种子见面,耘更是远远的在后边呢!
学了《田园四时杂兴》不能光看到美丽的田园风光“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啊孩子们。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维基和百度,侵删。——作者
啥叫“耕”?啥叫“耘”?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小学教案中的释义
田园杂兴图
范文穆公
范成大,平江吴县(苏州)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也叫南宋四大家,其他三位是尤袤、杨万里和陆游),为官有道,政绩斐然,谥号文穆。
老年归隐石湖(苏州附近)后写了很多田园诗,其中写春天的二十四首,夏、秋、冬各十二首,共六十首,命名为《田园四时杂兴》,意为“四个时节在田园里各种有意思的事”。这是其中的第三十一首,属于描写夏日类的。另一首“梅子金黄杏子肥”是第二十五首。
范成大临终前自编诗文成《石湖居士诗集》,由杨万里作序。《四库全书》里说他:“盖追溯苏黄遗法,而约以婉峭,自为一家”。钱钟书的爸爸钱基博说:“得山谷之遒炼,而不为捃摭;逊东坡之豪放,而约以婉峭;异陆游之熟易,而同其清新;有万里之幽瘦,而避其俗俚。”
下面说“耕耘”。
99年购于黄埔大道东的《天工开物》终于派上用场了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农民伯伯又要开始一年的劳作了。打从往田地上撒肥料开始,到播撒下种子期间,就有若干繁复之程序,煞是劳累,所谓“粒粒皆辛苦”是也。
从破土到收获大致要经过耕、耙、耢、耩后才算播下种子,然后还要浇水、施肥、锄草(耘)、杀虫后收割,耕和耘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两个工序。所以一般用“耕耘”来代指辛苦的劳作。
耕和耙
“耕”是种地的第一道工序,这里所用到的工具古代叫“耜”,现在叫“犁”。
犁是一种耕作的农具,木架,金属犁铧头,将深层的土翻到表面。
犁的关键部位是金属的“犁铧”,坚硬以破土
这种劳作技术性含量较高,作业时一般要右手扶犁——以控制犁的方向及深浅度,还要左手持鞭——来控制牛老老实实往前走使劲拉,虽然看起来行云流水般的操作,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很大。
老农犁地图
有个歇后语叫:“两头肉,中间木”说的就是耕地时前头是牛,后头是人,中间则是木制的犁。
洋人犁地图
如今的机械化犁地
1908年發行德國馬克100元的背面,左下角就是德国犁
扩展阅读:
梨花大鼓,原来叫犁铧大鼓,即山东大鼓书。三四百年前发源之初是鲁西北农民在劳作间隙,于田间地头手敲犁铧片发声为伴奏的一种演唱形式,后来搬到舞台上,演唱者右手击鼓左手操钢板,风格朴实,说唱兼备。
山东大鼓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耘,不过看起来像是在插秧
再说耘。耘的工具叫锄。即“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里说的锄。
用耒工作的人
耒(lěi),除草工具也,用“耒”在农作物周围除草和培土并把除去了杂草的泥土聚集在作物植株周围则叫“耘”。所以很多跟农事相关的字都是“耒”字旁。
锄草图
锄草的农具叫耘锄,大概长这样
“荷把锄头在肩上,牧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说的就是这个耘锄
第二步曰“耙”。
这个叫耙(pá),有木质有金属,猪八戒的武器即是
这个叫耙(bà),但是鲁西北一般用的是雁翅耙,即上图两排耙呈双翅形
耕完了,新土翻上来,会有很多大的土坷垃,欲使其变小,就需要“耙”了。
范成大说的“童孙未解供耕织”里的童孙,应该是极小的宝宝了,农村孩子到了七八岁就要下地做些力所能及的活了。
小时候爷爷耙地的时候经常带上我和弟弟,因为雁翅耙的双翅中间有两根横木,小孩蹲在上面,可以增加耙的重量,从而使较硬土块也可以被“耙”碎。
“耙”这个活很不好干,蹲在上面颠簸又要吃土,春天多风,暴土扬场的浑身都是,而且脸离牛屁股很近,牛随时都会拉粑粑,酸爽至极,而且累了以后反应迟钝还会受到爷爷的训斥。
第三步就是“耢”:
耢地图
还好,这一步的“耢”,就用不着小孩帮忙了。
为了使土坷垃变得更小,耕、耙之后还需要再耢一遍。
耢
“耢”大概是由指头粗细的红荆条编成的一个长方形的农具,作用也是碎土。作业时牲畜拉着耢在土坷垃上碾压而过,农人叉开双腿站在耢上,一手牵缰绳一手持鞭,远远望去颇似马拉着“雪橇”在田野里奔跑。
“耕”的时候犁地很深,费力较大,必须用黄牛来拉,后边的“耙”和“耢”用力则逐级变小,可以用驴马等畜力了。
“耒”字旁的字除了耕、耙、耢等,还有“耩”,就是播种的意思。
等耕、耙、耢完成,土地松软达到要求后,才可以耩。忙碌了很多天的农民伯伯还没和种子见面,耘更是远远的在后边呢!
学了《田园四时杂兴》不能光看到美丽的田园风光“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啊孩子们。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维基和百度,侵删。——作者
啥叫“耕”?啥叫“耘”?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小学教案中的释义
田园杂兴图
范文穆公
范成大,平江吴县(苏州)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也叫南宋四大家,其他三位是尤袤、杨万里和陆游),为官有道,政绩斐然,谥号文穆。
老年归隐石湖(苏州附近)后写了很多田园诗,其中写春天的二十四首,夏、秋、冬各十二首,共六十首,命名为《田园四时杂兴》,意为“四个时节在田园里各种有意思的事”。这是其中的第三十一首,属于描写夏日类的。另一首“梅子金黄杏子肥”是第二十五首。
范成大临终前自编诗文成《石湖居士诗集》,由杨万里作序。《四库全书》里说他:“盖追溯苏黄遗法,而约以婉峭,自为一家”。钱钟书的爸爸钱基博说:“得山谷之遒炼,而不为捃摭;逊东坡之豪放,而约以婉峭;异陆游之熟易,而同其清新;有万里之幽瘦,而避其俗俚。”
下面说“耕耘”。
99年购于黄埔大道东的《天工开物》终于派上用场了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农民伯伯又要开始一年的劳作了。打从往田地上撒肥料开始,到播撒下种子期间,就有若干繁复之程序,煞是劳累,所谓“粒粒皆辛苦”是也。
从破土到收获大致要经过耕、耙、耢、耩后才算播下种子,然后还要浇水、施肥、锄草(耘)、杀虫后收割,耕和耘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两个工序。所以一般用“耕耘”来代指辛苦的劳作。
耕和耙
“耕”是种地的第一道工序,这里所用到的工具古代叫“耜”,现在叫“犁”。
犁是一种耕作的农具,木架,金属犁铧头,将深层的土翻到表面。
犁的关键部位是金属的“犁铧”,坚硬以破土
这种劳作技术性含量较高,作业时一般要右手扶犁——以控制犁的方向及深浅度,还要左手持鞭——来控制牛老老实实往前走使劲拉,虽然看起来行云流水般的操作,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很大。
老农犁地图
有个歇后语叫:“两头肉,中间木”说的就是耕地时前头是牛,后头是人,中间则是木制的犁。
洋人犁地图
如今的机械化犁地
1908年發行德國馬克100元的背面,左下角就是德国犁
扩展阅读:
梨花大鼓,原来叫犁铧大鼓,即山东大鼓书。三四百年前发源之初是鲁西北农民在劳作间隙,于田间地头手敲犁铧片发声为伴奏的一种演唱形式,后来搬到舞台上,演唱者右手击鼓左手操钢板,风格朴实,说唱兼备。
山东大鼓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耘,不过看起来像是在插秧
再说耘。耘的工具叫锄。即“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里说的锄。
用耒工作的人
耒(lěi),除草工具也,用“耒”在农作物周围除草和培土并把除去了杂草的泥土聚集在作物植株周围则叫“耘”。所以很多跟农事相关的字都是“耒”字旁。
锄草图
锄草的农具叫耘锄,大概长这样
“荷把锄头在肩上,牧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说的就是这个耘锄
第二步曰“耙”。
这个叫耙(pá),有木质有金属,猪八戒的武器即是
这个叫耙(bà),但是鲁西北一般用的是雁翅耙,即上图两排耙呈双翅形
耕完了,新土翻上来,会有很多大的土坷垃,欲使其变小,就需要“耙”了。
范成大说的“童孙未解供耕织”里的童孙,应该是极小的宝宝了,农村孩子到了七八岁就要下地做些力所能及的活了。
小时候爷爷耙地的时候经常带上我和弟弟,因为雁翅耙的双翅中间有两根横木,小孩蹲在上面,可以增加耙的重量,从而使较硬土块也可以被“耙”碎。
“耙”这个活很不好干,蹲在上面颠簸又要吃土,春天多风,暴土扬场的浑身都是,而且脸离牛屁股很近,牛随时都会拉粑粑,酸爽至极,而且累了以后反应迟钝还会受到爷爷的训斥。
第三步就是“耢”:
耢地图
还好,这一步的“耢”,就用不着小孩帮忙了。
为了使土坷垃变得更小,耕、耙之后还需要再耢一遍。
耢
“耢”大概是由指头粗细的红荆条编成的一个长方形的农具,作用也是碎土。作业时牲畜拉着耢在土坷垃上碾压而过,农人叉开双腿站在耢上,一手牵缰绳一手持鞭,远远望去颇似马拉着“雪橇”在田野里奔跑。
“耕”的时候犁地很深,费力较大,必须用黄牛来拉,后边的“耙”和“耢”用力则逐级变小,可以用驴马等畜力了。
“耒”字旁的字除了耕、耙、耢等,还有“耩”,就是播种的意思。
等耕、耙、耢完成,土地松软达到要求后,才可以耩。忙碌了很多天的农民伯伯还没和种子见面,耘更是远远的在后边呢!
学了《田园四时杂兴》不能光看到美丽的田园风光“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啊孩子们。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维基和百度,侵删。——作者
「最适合家长的复习材料」语文二年级下册《寓言二则》复习方法
这是一个系列,重点是适合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复习,并帮孩子找寻复习思路、形成复习习惯。栗子还会拓展一些知识,大家结合实际情况操作。重点是阅读能力(包括阅读思路、阅读逻辑、总结能力、复述能力以及写作素养)和基础知识(以拼音、字、词语、标点、修辞格等为主)。
做丨减丨负丨不丨躺丨平丨的丨家丨长
寓言二则 复习思路
一、带着问题读文章,绘制思维导图
《寓 言 二 则—亡 羊 补 牢》
1.文章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文章一共有5个自然段。
段解:
第1自然段:写养羊人发现少了一只羊及丢羊的原因。
第2自然段:写街坊劝养羊人修羊圈。第3自然段:写养羊人没听劝告。
第4自然段:写再次丢羊,狼是从同一个窟窿钻进去。
第5自然段:写养羊人意识到错误马上改正。
2.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丢羊的原因是是什么?
养羊人一共丢了两次羊,丢羊的原因是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3.“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
此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增强语气,说明了养羊人不听劝告,不愿修补羊圈,表现了养羊人满不在乎的态度。
4.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从哪几个词语能具体感受到?
养羊人第二次丢羊后的所想所为与第一次丢羊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后悔”一词中说明养羊人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说明了养羊人行动很迅速;“堵上”“结结实实”说明了养羊人很认真,把羊圈修得很好。
5.说一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通过讲述有个人养了几只人,在接连丢了两只羊后才修补羊圈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6.思维导图:
7.《亡羊补牢》出自哪里?原文是什么?
《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楚策四》。
庄辛谓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为寿陵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襄王曰:“先生老悖乎?将以为楚国袄祥乎?”庄辛曰:“臣诚见其必然者也,非敢以为国袄祥也。君王卒幸四子者不衰,楚国必亡矣。臣请辟于赵,淹留以观之。”庄辛去之赵,留五月,秦果举鄢、郢、巫、上蔡、陈之地,襄王流弇于城阳。于是使人发驺,征庄辛于赵。庄辛曰:“孟一诺”。
庄辛至,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庄辛对曰:“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王独不见于蜻蛉乎?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俛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加已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 。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俯啄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已乎十仞之上,以其颈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醎。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
“夫雀其小者也,黄鹄因是以。游于江海,淹乎大沼,俯啄鱼卷鲤,仰啮陵艹衡,奋其六翮,而凌清风,飘摇乎高翔,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射者,方将修其碆卢,治其矰缴,将加已乎百仞之上。彼礛磻,引微缴,折清风而抎矣。故昼游乎江河,夕调乎鼎鼐。
“夫黄鹄其小者也。蔡圣侯之事因是以。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流,食湘波之鱼,左抱幼妾,右拥嬖女,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不知夫子发方受命乎宣王,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
“蔡圣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饭封禄之粟,而戴方府之金,与之驰骋乎云梦之中,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不知夫穰候方受命乎秦王,填黾塞之内,而投已乎黾塞之外。”
襄王闻之,颜色变作,身体战栗。于是乃以执珪而授之为阳陵君,与淮北之地也。
《寓 言 二 则—揠 苗 助 长》
1.文章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文章一共有4个自然段。
段解:
第1自然段:古时候有个人总是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快些长高。
第2自然段:这个人想出了办法,并按照这个办法去做了。第3自然段:这个人告诉家里人,他使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第4自然段:交代了这个人揠苗助长的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2.哪几个词写出来种田人希望禾苗快点长大的急切心情?“巴望”这个词还能换成哪些词语?
从“巴望”“天天”“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等词语中,可以体会到种田人希望禾苗快点长大的急切心情。
“巴望”可以换成“盼望、期望、希望、渴望”。
3.写一写种田人“揠苗”的过程。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4.写一写种田人“揠苗”的结果。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
5.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种田人错在了哪里?
禾苗生长要靠自己的力量,要有一个生长的过程。种田人硬是把禾苗拔高,损伤了苗根,禾苗自然都枯死了。
种田人错在违反事物自身发展规律,急于求成。
6.说一说,“揠苗助长”的意思。
“揠苗助长”这则寓言通过讲述有个人用拔苗的办法帮禾苗长高,结果禾苗都枯死了的故事,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办坏。
7.思维导图
8.《揠苗助长》出自哪里?原文是什么?
《揠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二、基础知识
1.关于生字
①识字表:要求会拼音、会组词,最好掌握字的部首、结构与音序,可以做到看词语写拼音,涉及生字:寓、则、亡、牢、圈、钻、叼、坊、悔、此、焦、筋、疲、喘、截
②生字表:要求会写并可以写出生字的笔顺、会组两个以上词语,熟练掌握生字的部首、结构与音序,包括以下生字:亡、牢、钻、劝、丢、告、筋、疲
③多音字:
钻:①zuān(钻进) ② zuàn(钻石)
圈:①juàn(牛圈) ② juān(圈鸡) ③quān(圆圈)
2.关于词语
① 词语听写:亡羊补牢、劝告、禾苗、筋疲力尽、明白
② 近义词(读熟):巴望—渴望、焦急—着急、劝告—劝说、赶紧—赶快、筋疲力尽—精疲力竭、亡羊补牢—江心补漏
③ 反义词(读熟):明白—糊涂、焦急—镇定、筋疲力尽—精力充沛、亡羊补牢—防患未然
④ 成语倒顺词:筋疲力尽—力尽筋疲、天长日久—日久天长、山明水秀—水秀山明、天荒地老—地老天荒
⑤ “自~自~”式词语:自言自语、自说自话、自由自在、自暴自弃、自高自大、自吹自擂、自私自利
⑥ AABB式词语:结结实实、明明白白、快快乐乐、热热闹闹、高高兴兴、干干净净
三、拓展知识
1.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南辕北辙、坐井观天、刻舟求剑、掩耳盗铃、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叶公好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四、复习资料